Quantcast
Channel: 政协委员何新授权的博客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987

不肖国人数典忘祖:远古巨石文化起源于中国

$
0
0
 中国人数典忘祖: 远古巨石文化起源于中国大陆
【推荐】                   
中国东北地区石棚研究
科学出版社

视频和照片已经提供铁证,中国舔洋族所顶礼膜拜的英国巨石阵,其实只是现代仿造而重建的一座新“古董”。
但是,无知脑残的中国舔族精英可能绝少有人知道,远古巨石阵文化的真正起源地不在西洋在东方的中国大陆上。在新石器时期的史前上古,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以至西藏高原地区,曾到处大量地遍布这种巨石建筑——形成史前中国大陆特有的巨石文化时代。

可惜历百年以来一阵一阵的毁古大折腾以及房地产开发大折腾后,这些巨石阵大部分已被作为无用之物拆除、炸毁、废弃,毁灭殆尽也。

西来的一切假文明假古董被疯狂舔痔追捧,祖宗留下的真文明真古董被毁灭谩骂选择性忽略——这就是当代无脑无学无耻中国精英族的丑恶嘴脸!




中国东部沿海特别是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存在着令考古界至今仍感到惊异的巨石文化现象,那就是远古巨石建筑物——大石厦和大石棚。

石厦或石棚,我国古代叫“冠石”。据《汉书·五行志》:泰山莱芜山南“有大石自立、高丈五尺、大四十八围、入地深入尺、三石为足”。因其状如帝王之冠,故《汉书·三国志》(二十七卷)将其称为“冠石”。这是我国有关石棚的最早文献记载。由此可知,早在秦汉时代前石棚已被人们所注意。

据考古资料记载,我国的石厦、石棚,见于吉林、辽宁、山东、河南、安徽、浙江、湖南、四川、西藏多地。其中以辽东半岛南部巨石石棚发现为最多。据辽宁省博物馆许玉林等调查,仅旅大、金县、盖县、庄河、岫岩、海城、新宾等十一个县区统计,目前就已发现大小石棚54座,其中以盖县石棚山石棚为最大,海城名为“姑嫂石”的两处大石棚次之(现在仅存一处了)。




这些巨石之物,是远古人们用六块巨大的花岗岩石料,叠砌成一种呈梯形的平顶建筑。每块巨石重量均在2.5~10吨之间,长度与宽度都经人工做了精细的打磨,结合的缝隙严密平整,充分显示了古代人民非凡的智能和高超的建筑技巧。
考古界认为,巨石建筑物,属于中国新石器时期创造的一种独特的巨石文化。

山东省、辽宁省考古工作队曾于1969年和1986年分两次对其境内的石棚遗址进行了大规模的挖掘考察,测定结果得出了如下的几个年代数字:

    营口市大石桥石棚峪石棚,出现年代:公元前4200年(石料为花岗岩石)。

    鞍山市海城析木镇石棚,出现年代:公元前4500年(石料花岗岩石)。

    山东日照、荣城一带的石棚群,出现年代:公元前4100到3700年。

    从实地挖掘的遗物分析,(主要以辽宁海城析木镇石棚内出现的石器及夹砂红陶片来证明),此建筑遗物与距今7000年的以压印“之”字沙陶为典型的沈阳新乐文化(下层)有密切的联系。它可以说明:辽河流域是孕育新石器早期文化的发源地。

    山东考古队认为石棚与生活在公元前3000年的古人有关。但从巨石建筑上看,没有辽宁海城与大石桥石棚的建筑时间长,两处石棚相差近300年的时间。




年代最早的营口大石桥石棚无论从建筑规模和用料上均为上乘。可是这座石棚在日伪时期曾两次被日本考古队进行盗掘,里面埋藏什么至今仍是个迷(在该石棚南面的石壁上仍残留当年日本人用炸药崩裂的缺口)。

    对于远古石棚的来历,又是什么人建造的?中国的历史界考古界并没有拿出令人信服的书面解释。而日本学者得出的结论,更让人摸不着头脑,他们称巨石石棚为“外星人”所为!

    [根据埃及史学家c•阿德莱德所着的《埃及人》一书讲“石棚”是苏美尔人发明的一种“墓葬”形式,大约在公元前2800年左右,传入古埃及境内。在论述古埃及金字塔的成因时他说……从第二王朝开始,国王便在自己的名字中加上太阳神“拉”的称号(埃及人称国王为“法老”。法老一词在埃及语中是“宫殿”的意思,拉为太阳神,据意即是:“居住在宫殿里的太阳神”。)国王为保存自己的尸体与权威。从登基初便着手修建自己的陵墓。最初的陵墓并不是金字塔,而是“马斯塔巴”(“mastaba”阿拉伯语,原意是“石凳”),这是一种用巨石建筑的呈梯形六面体的平顶建筑。这种建筑是由第三王朝的第一个国王——涅布卡所创建的(时间是公元前2686年)。(c•阿德莱德《埃及人》83页)从上述文字中,我们可以了解这样的事实:
①从埃及国建立初期至第三王朝涅布卡时期前,埃及似乎没有掌握“建筑马斯塔巴”这种陵墓的专利。
②承认“马斯塔巴”是涅布卡创建的。时间为:公元前2686年。
③如果我们把埃及人所说的“马斯塔巴”同山东、辽宁的远古石棚加以仔细比较论证,就会发现,两者竟是同一种东西。]

从年代上看,辽宁的远古石棚出现最早。它的出现时间要比欧洲等地的石棚出现年代最少要早1000年!比古埃及的“马斯塔巴”(石凳)要早2000年。这说明中国海滨才是古巨石文明的发祥地。

问题是:这种建筑风格是如何演化而来?古人为什么非要把这几十吨重的石头建在山顶上不可?那时地球上的任何民族并没有形成宗教,它的出现是否与宗教起源有关?
这些问题仍然有待探讨。



  
【辽宁海城石棚】
海城析木镇境内,有一山村名曰姑嫂石村。因此地有两座巨大的石棚,一座当地人称“姑石”,建在山坡上,一座称“嫂石”,建在山脚下,姑嫂石村因之以石得名。
两座石棚的建筑风格极为相似。“嫂石”东西两壁原已倾斜,1952年修析木城大桥时被毁,炸碎的石头做了桥基,如今仅有北壁底石遗迹尚存。而“姑石”则保存完好,座落在村东的山坡上,背山面水,海城河从山脚下静静地流过。

 现存名为“姑石”的海城石棚,是由六块磨光的巨大花岗岩石板筑成,呈长方形,其中三块做壁石,竖立着支撑起来,上有盖石。东侧立有半截石板,埋入地下尺许,形似门,下铺底石。石棚高出地面近三米,方向为南偏东。盖石最大,重约五十余吨,南北长6米,东西宽5.5米,四周均探出壁外约1.5左右。侧面远看,如一巨大的长方形石桌,而近视,则如石筑小屋,故称为“石棚”。

鞍山地区的石棚,除析木姑嫂石外,还有位于海城市东南16公里的牌楼镇小学南山坡的“牌楼石棚”、岫岩县兴隆沟乡粉房村的“大小石棚”等数座。其中岫岩一大一小两座石棚亦称“姑嫂石”,其中的大石棚,套合整齐,至今保持完好。

石棚的用途,考古学界说法不一。主要认为应是一种巨石坟墓。
1964年,辽宁省文化局曾组织省文物普查队辽南分队,在姑嫂石西壁和北壁下打了两个小型探坑,约0.4米处曾发现有黑褐色夹砂粗陶和滑石陶器物残片,均素面无纹饰,此外,在辽南地区的复县铧铜矿石棚、双房二号石棚、庄河杨屯石棚等,曾分别出土过人骨、磨制三棱石镞,石纺轮,夹砂红陶器、多瘤状石棍棒头等。这些大量的出土器物为“石棚墓葬说”提供了有力的实物证据。特别是有些专家指出:有的石棚一个或两个,而有的石棚却三个、四个或更多的石棚修筑在一起,还有的与大石盖墓,积石墓为伍成群,如果石棚是宗教祭祀建筑物或氏族活动场所,有一两个即可,何以要三四个和更多,甚至成群?据此分析,石棚即是墓葬,石棚群即是石棚墓群。可见海城析木石棚亦应属于墓葬范畴,虽形体硕大,规模宏伟。

 辽东半岛上石棚形成的年代,大约在新石器时代的晚期,即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阶段出现的。当石棚普遍建立的时候,人类社会已进入到了金石并用或青铜时代了。海城姑嫂石即是这种石棚普通出现的青铜时代的产物,距今约4000年左右,这一点可以从姑嫂石的建筑技术和规模上得到验证。

《海城县巨石建筑》作者陈明达先生在对此作过专题考证和研究后认为:“海城姑嫂石是经过详细的设计和高度的施工准备,表面平整,厚薄均匀,具备有高度优良的工具,它不可能是简单工具条件下的创作物,自然也不可能认为是巨石文化时代的遗物”。

所谓“巨石文化”,是有些考古学者对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或更晚些时期的立石、列石、环状石、石碣、积石墓及石棚等巨石建筑的统称。

“巨石文化”的年代跨度太大,用这一要领无法说明石棚文化的性质和内涵,尤其海城姑嫂石的规模和建筑技术要比一般意义上的巨石文化时期先进的多,如构成“姑石”的六块石板,不仅套合紧密,而且经过精细加工研磨,表面平整,并留下了规整的六个凹槽和排列有序的七十多个圆形石窝,这些明显是人为加工的凹槽和石窝是有其用途和目的的。目前,虽然尚不清楚,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没有一定高度精良的金石工具这些凹槽和圆石窝是无法完成的。

石棚,是中国远古建筑史上的奇迹。石棚,是铭刻着古代先民聪明才智和文明精神的历史丰碑。

西藏的大石遗迹——巨石文化】

20世纪20年代以来,俄国人罗列赫与意大利人杜齐等人曾经对西藏的大石遗迹或巨石文化作过相应的介绍与研究,对世人认识这种文化遗存做出了值得肯定的贡献。中国学者对这种遗存的记录,开始于1990年的西藏境内的文物普查项目的开展之后,主要的发现有萨嘎独石遗迹、昂仁石圈遗迹、措美石圈遗迹、浪卡子列石遗迹、双湖帕度湖石坛遗迹。

自此之后,2001年的藏北高原无人区综合科学考察中发现4处,2002年与前述相同项目中又发现8处, 2002年西藏社会科学院与美国佛基尼亚大学合作的象雄文明遗迹考察项目中在那曲、阿里境内发现10处,2003年的青藏铁路西藏段考察项目中那曲境内发现2处,2004年象泉河流域考古调查项目中札达、噶尔县内发现3处,2004年配合西藏阿里地区地方志文物卷的编写调查中发现25处列石、石圈遗迹。另外,还有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学者约翰·温森特·别列匝在近几年的藏西北和日喀则西部的调查中发现的130余处。从上面一些简单统计来看,大石遗迹文化地点的数量没有200处,但若要细分,肯定会大大超过这个数字的。就此而言,与以往相比,目前所掌握的关于大石遗迹文化的遗存数量是前所未有的。这一成果的取得,不仅仅是专业考古工作者的不懈努力,而且也与那些热衷于保护和研究此类文化遗存的所有学者所付出的艰辛劳动是分不开的。

2002年发现的次玛绒“门突尔”

大石遗迹文化内涵丰富、性质和遗存结构相当复杂。从地面形制特征来划分,有单纯的列石、独石;单纯的石圈或石框;列石与石框或石圈结合;列石与石框以及石片图案结合;立石(或石柱、石碑)与石框结合等。从功能上划分,大致推断为祭祀供神类;纪念或标志类;镇慑降伏类等。相对而言,功能上的划分还是有待于大量的考古发掘及其研究,才有可能更深入的进展。比起以往的研究,近几年在认识大石遗迹文化遗存的内涵、性质、分类及命名方式上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入。例如,过去相关的记录中,对大石遗迹文化的遗存并没有沿用当地居民的称谓去概括,仅采用“巨石文化”、“大石遗迹”等的概念。尽管这些概念也没有什么不对的,但作为当地居民世代相沿的将这种遗存被命名为“门突尔”(mon-dur)的概念,可能更适合于区域性文化特征明显的此类遗存的概括,也是比较符合考古学文化的命名方式。就此而论,对大石遗迹文化遗存用“门突尔”的命名,在某一方面也体现了近几年对其研究的更加深化。当然,“门突尔”文化的命名,还需要在今后的实践中作进一步的检验、统一和加以更加细致的区分。因为所有的巨石文化遗迹也不一定都属于“门突尔”文化的系统之内,二者的性质、功用、族属等一系列内容的异同,将有待于今后科学研究的鉴别和验证。


【新发现的河南具茨山巨石阵】


新发现的具茨山巨石阵

新发现的具茨山巨石阵,以支石类和叠石类为主。(来源:郑州晚报)

     2009年7月6日,郑州市人民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北京大学新郑具茨山国家森林公园规划组近日在规划区的风后岭、老山坪等处发现了一批远古巨石文化遗存,这是继具茨山发现大规模岩刻岩画遗迹后的又一重大发现。同时,禹州具茨山古文明研究会也对外宣布,在具茨山禹州市境内发现了数量众多、形态庞大的巨石建筑遗迹。

    巨石遗存形态多样

    北京大学宋豫秦教授介绍说,具茨山是嵩山的余脉,东西横亘于新郑、禹州、新密、登封等地。2009年4月,新郑市有关部门委托北京大学承担具茨山国家森林公园规划。规划组近日相继在新郑风后岭、老山坪等处发现了一批巨石文化遗存。这些巨石文化遗存的形态和结构可分为支石、叠石、列石、石棚以及用小石块排列而成的石圈、石列等,以支石和叠石为主。单体巨石重量不一,一般可达数吨,其形无定式,皆就地取材。

    禹州具茨山古文明研究会秘书长刘俊杰介绍说,在具茨山,类似的巨石文化遗迹数量很多,它们成组出现在山顶或山腰的悬崖峭壁处,小的重十余吨,大的重达千吨。那么这些巨石遗存是不是自然形成的呢?宋豫秦解释说,自然形成的一般都有规律,如风蚀地貌、喀斯特地貌等。具茨山巨石文化遗迹形态各样,而且有些巨石之间用不同质地的小块石头巧妙地支撑着,和附近发现大范围的石刻岩画综合一起考虑,巨石遗存应该是人工所为,当然不排除个别个体是自然形成的。

    凌空巨石刻有象棋盘

    宋豫秦教授说,与世界各地的巨石建筑多位于平地不同,具茨山的巨石多位于山崖绝壁处,其修筑难度之大难以想见,分布的密集度和类型之多样也堪称举世罕见。在风后岭悬崖边一处凌空叠石的平面上,规划组更是发现了一副刻凿规范的象棋盘。该棋盘除了没有刻画“楚河汉界”之外,其格局与现代中国象棋棋盘别无二致,放上棋子就可以下。这一发现对于研究中国象棋起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宋豫秦说,象棋文化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对周边国家影响比较大。象棋的来源说法很多,有人认为最早的可以达到4000年左右。后代的象棋一般有“楚河汉界”,新发现的象棋盘没有刻画“楚河汉界”,很有可能刻画的时代早于或不晚于楚汉相争的年代。当然,也有可能是后代好事者刻上去的。

    填补中原文化空白

    宋豫秦教授介绍说,巨石文化遗存在欧洲、美洲、亚洲、非洲、大洋洲均有分布,多数巨石的年代被认为自新石器时代延续至金属器时代,类型包括巨石柱、石砌墓、石列、石圈等。许多巨石遗存显然超出了同时代人类的一般技术能力,有的巨石遗存已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我国所发现的巨石文化遗存集中分布在从东北至西南的“半月形文化传播带”,也就是半湿润半干旱交界的半农耕半畜牧地带。年代约在公元前3000~4000年的新石器时代。

    具茨山巨石遗存是什么时候什么人遗留下来的呢?

    宋豫秦教授说,具茨山巨石的年代、数量、分布、内涵等都有待作进一步的调查、研究和论证。数量、分布可以组织人力进行调查,最难的是判断年代。国外对巨石的研究已过百年,对其年代还没有具体的结论。石砌墓之类的可以借助于墓中的文物来判断,孤零零的巨石很难判断时代。中国的历代文献中没有关于中原巨石文化的记载,我推测其年代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到青铜时代之间。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黄土叠压巨石的现象,通过对这些黄土进行科学测年可以判断巨石的大致年代。

    中国科学院研究员周昆叔认为,巨石文化是个世界文化现象,产生于世界文明形成时期。黄帝时代距今5000年左右,正好是巨石文化、文明形成的时期。在具茨山,在黄帝故里,发现大量的岩画、巨石,这对于丰富中原古文化的内容,证明中原古文化在中华文明形成中的地位提供了新的证据。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987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