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18世纪前 |
经济、社会与政治 |
18世纪前 |
科学与技术 |
14-16世纪 |
文艺复兴运动 |
1543年 |
波兰人哥白尼《天体运行论》 |
14-17世纪 |
欧洲商业革命 |
16世纪 |
意大利成为世界科学中心 |
1492年 |
发现美洲大陆 |
16-17世纪 |
意大利人伽利略与近代科学的兴起 |
1601年 |
英国《济贫法》 |
16-17世纪 |
近代科学革命 |
1640-1689年 |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
1605年 |
英国人培根《学术的进展》 |
1679年 |
英国议会通过“人权保护”法案 |
1627年 |
德国人开普勒《鲁道夫星表》 |
1690年 |
英国人洛克《政府论》 |
1628年 |
英国人哈维《心血运动论》 |
1694年 |
英格兰银行成立 |
1637年 |
法国人笛卡尔《方法谈》 |
16世纪 |
殖民地与海外贸易兴起 |
1657年 |
荷兰人惠更斯《钟表论》 |
16世纪 |
资本主义兴起 |
1660-1662年 |
英国皇家学会成立 |
16世纪 |
欧洲宗教改革 |
1665年 |
荷兰人列文胡克《显微图》 |
17-18世纪 |
欧洲重商主义 |
1666年 |
巴黎科学院成立 |
|
|
1687年 |
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
|
|
17世纪 |
英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 |
|
|
||
1700-1790 |
启蒙运动 |
1735年 |
瑞典人林奈《自然系统》 |
1710-1810 |
英国大规模圈地运动 |
1751-1772年 |
法国人狄德罗和《百科全书》 |
1748年 |
法国人孟德斯鸠《法的精神》 |
1763年 |
英国人瓦特开始改进蒸汽机 |
1760年代 |
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开始、机械化 |
1788年 |
意大利人拉格朗日《分析力学》 |
1762年 |
法国人卢梭《社会契约论》 |
1789年 |
法国人拉瓦锡发现物质不灭定律 |
1775-1783年 |
美国独立战争和《独立宣言》 |
1794年 |
意大利人伏打发明“伏打电池” |
1776年 |
英国人斯密《国富论》 |
1796年 |
英国人詹纳发现牛痘疫苗 |
1789-1799年 |
法国大革命和法兰西共和国成立 |
1799-1825年 |
法国人拉普拉斯《天体力学》 |
1789年 |
法国《人权和公民权宣言》 |
18世纪 |
法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 |
1791年 |
美国人汉密尔顿《关于发展制造业的报告》 |
|
|
1798年 |
英国人马尔萨斯《人口原理》 |
|
|
18世纪末 |
普鲁士和奥地利推动初等义务教育 |
|
|
|
|||
1802-1842 |
英国社会保障法律 |
1785-1807年 |
美国人菲奇、富尔顿制造蒸汽船 |
1808-1826 |
拉美国家独立运动 |
1802-1825年 |
英国人特里维西克、斯蒂芬逊制造蒸汽机车 |
1810年 |
德国柏林大学建成 |
1824年 |
法国人卡诺《关于火的动力思考》 |
1815-1870 |
自由主义的兴起 |
1826年 |
法国人尼普斯、达盖尔发明照相技术 |
1815-1871 |
民族主义与民族国家形成 |
1828年 |
德国人维勒“论尿素的人工合成” |
1816年 |
圣西门创办《工业》杂志 |
1831年 |
英国人法拉第电磁感应和第一台发电机 |
1817年 |
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
1834年 |
美国人珀金斯发明冷冻机 |
1825年 |
英国建成第一条铁路 |
1838-1839年 |
德国人施莱登、施旺提出细胞学说 |
1825年 |
英国废除“禁止机械出口”法律 |
1840-1847年 |
迈尔、焦尔、赫尔姆霍茨“能量守恒定律” |
1830-1842 |
孔德《实证哲学教程》 |
1844年 |
美国人韦尔斯使用麻醉剂 |
1833年 |
英属殖民地废除奴隶制 |
1851-1900年 |
德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 |
1838-1848 |
英国宪章运动,争取男子普选权 |
1851年 |
英国人卡尔文“论热的动力理论” |
1840-1860 |
中国两次鸦片战争 |
1856年 |
贝塞麦发明转炉炼钢法 |
1844年 |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
1859年 |
达尔文《物种起源》和生物进化论 |
1848年 |
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 |
1863年 |
瑞典人诺贝尔发明安全炸药 |
1848年 |
马克思《共产党宣言》 |
1865年 |
法国人巴斯德提出病源微生物说 |
1859年 |
美国人德雷克开采石油成功 |
1865年 |
英国人道尔顿提出原子论 |
1867年 |
马克思《资本论》 |
1866年 |
奥地利人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 |
1868年 |
日本明治维新 |
1869年 |
俄国人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 |
1869年 |
苏伊士运河开凿 |
1873年 |
英国人麦克斯韦《电磁学通论》 |
1870-1913 |
德国成为欧洲工业强国 |
1876-1894年 |
美国人爱迪生发明留声机、电灯和电影机 |
1870-1914 |
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化 |
1876年 |
电话的发明 |
1871年 |
德国统一 |
1882年 |
法国人德波里建成远距离直流输电线路 |
1871年 |
法国巴黎公社 |
1885年 |
德国人奥托、戴姆莱发明内燃机 |
1872年 |
德国《普通学校法》强制性8年义务教育 |
1886年 |
美国人斯坦德莱建立交流发电站 |
1872年 |
日本《国家教育制度》提出普及初等教育 |
1888年 |
德国人赫兹发现电磁波 |
1875年 |
法国成年男子获得普选权 |
1895年 |
德国人伦琴发现X射线 |
1883-1911 |
德国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
1896年 |
意大利人马可尼发明无线电技术 |
1886年 |
美国芝加哥工人大罢工,8小时工作制 |
1898年 |
法国人居里夫人发现镭 |
1890年 |
美国《反托拉斯法》 |
|
|
1900年 |
美国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国家 |
|
|
|
|
|
|
20世纪 |
经济、社会与政治 |
20世纪 |
科学与技术 |
1906-1912 |
英国发展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
1900年 |
德国人普朗克提出“量子论” |
1908年 |
美国人福特的汽车“生产线” |
1901年 |
伦琴、范霍夫和贝林荣获首届诺贝尔奖 |
1911年 |
中国辛亥革命 |
1903年 |
美国人莱特兄弟制造飞机 |
1914-1918 |
第一次世界大战 |
1905-1911年 |
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学说 |
1914-1945 |
工业化国家普及初等教育 |
1910年 |
兰德斯泰纳发现人的血型 |
1917年 |
俄国十月革命 |
1911年 |
芬克提取和命名维生素 |
1918年 |
英国妇女获得选举权 |
1919年 |
卢森福发现“原子嬗变” |
1919年 |
凡尔赛和约 |
1919年 |
美国人摩尔根《遗传的物质基础》 |
1929年 |
世界经济大萧条 |
1921年 |
美国匹兹堡建立广播电台 |
1933-1940 |
美国罗斯福新政 |
1925-1927年 |
海森堡、薛定谔、波尔等建立量子力学 |
1936年 |
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
1925年 |
英国人贝尔德发明电视 |
1939-1945 |
第二次世界大战 |
1926年 |
美国人戈达尔制造液体燃料火箭 |
1945-1975 |
殖民地独立运动 |
1930年 |
英国人弗莱明发现青霉素 |
1945年 |
第三次产业革命、自动化 |
1930年 |
英国人惠特尔发明涡轮喷气式发动机 |
1945年 |
联合国成立 |
1935年 |
德国人多马克发明璜胺药物 |
1945年 |
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
1936年 |
美国制造第一台雷达 |
1945年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立 |
1939年 1945年 |
冯卡门、钱学森解决航空器超音速热障问题,提出火箭发动机原理 美国制造第一颗原子弹 |
1947年 |
关税贸易总协定 |
1945年 |
美国制造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
1948年 |
联合国《世界人权宣言》 |
1947年 |
美国人肖克利等发明晶体管 |
1949年 |
北大西洋公约 |
1948年 |
美国人申农和韦弗《通信的数学理论》 |
1949年 |
(新中国成立,超出共济会计划) |
1948年 |
美国人维纳《控制论》 |
1950年 |
巴黎统筹委员会成立 |
1948年 |
盖莫夫提出系统的宇宙大爆炸学说 |
1955年 |
华沙条约 |
1953年 |
沃森(美)和克里克(英)发现DNA结构 |
1955年 |
万隆会议与第三世界 |
1954年 |
苏联建成第一座原子能发电站 |
1957年 |
欧洲经济共同体 |
1957年 |
苏联发射人造卫星 |
1960-1968 |
美国黑人民权运动 |
1960年 |
美国贝尔实验室发明激光器 |
1960-70年 |
妇女争取平等权利的运动 |
1961年 |
美国人基尔比和诺依斯发明集成电路 |
1960-70年 |
东亚形成“新兴工业化经济体” |
1961年 |
苏联人加加林乘“东方1号”飞向太空 |
1961年 |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立 |
1965-1968年 |
威尔逊、勒比雄等“板块学说” |
1965-1972 |
美国和欧洲青年学生运动 |
1968年 |
美籍奥地利人贝塔朗菲《一般系统论》 |
1966年 |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成立 |
1969年 |
美国“阿波罗计划”登月成功 |
1969年 |
丁伯根和弗里希获首届诺贝尔经济学奖 |
20世纪 |
美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 |
1970年 |
30多个国家超过半数人口生活在城市里 |
|
|
1970年 |
30多个国家大学普及率超过15% |
|
|
1970年 |
30多个国家成人识字率超过80% |
|
|
1970年 |
20多个国家平均预期寿命超过70岁 |
|
|
|
|||
1970-80 |
世界性通货膨胀和失业 |
1970年 |
美国康宁公司发明石英套层光导纤维 |
1970年代 |
第一次信息革命、微电脑普及 |
1970年 |
计算机网络在美国诞生 |
1971年 |
欧共体对发展中国家实行普惠制 |
1971年 |
美国英特尔公司推出微处理器 |
1972年 |
梅多斯《增长的极限》 |
1971年 |
苏联“礼炮1号”空间站 |
1972年 |
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 |
1975年 |
美国苹果公司发明微电脑 |
1974-1999 |
第三次民主化浪潮 |
1975年 |
美国微软公司开发BASIC软件程序 |
1974年 |
联合国《世界人口行动计划》 |
1982-1989年参与 |
因特网(美国)和万维网(欧洲)诞生 |
1978年 |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
1985年 |
美国“星球大战”和欧洲“尤里卡”计划 |
1986年 |
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 |
1990年 |
美国哈勃天文望远镜进入太空 |
1989-1991 |
东欧计划经济的崩溃和苏联解体 |
1993年 |
美国提出“信息高速公路”计划 |
1990年代 |
电子商务快速发展 |
1996年 |
克隆羊“多莉”在英国诞生 |
1992年 |
联合国环境发展会议 |
1997年 |
机器人“深蓝”击败国际象棋世界冠军 |
1993年 |
第二次信息革命、因特网普及 |
2000年 |
人类基因组“框架图”完成 |
1994-2002 |
南美和亚洲金融危机 |
|
|
1994年 |
欧洲委员会《欧洲通向信息社会之路》 |
|
|
1997年 |
欧洲委员会《走向知识化的欧洲》 |
|
|
1998年 |
30多个国家大学普及率超过40% |
|
|
1999年 |
世界人口超过60亿 |
|
|
2000年 |
60多个国家平均预期寿命超过70岁 |
|
|
2000年 |
70多个国家婴儿存活率超过97% |
|
|
2000年 |
70多个国家超过半数人口生活在城市里 |
|
|
2000年 |
70多个国家成人识字率超过80% |
|
|
2000年 |
30多个国家电脑个人普及率超过10% |
|
|
2000年 |
30多个国家因特网个人普及率超过10% |
|
|
2001年后 |
世界贸易组织成员达到144个,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何新:谈谈工具的批判问题
为什么中国人的抽象哲学思维不发达?
一封读者来信与何新的回信
附注:
原信讨论时间为2012年11月。
【何新的回信】
xx朋友:
谢谢来信赐教及讨论,对你所谈,简答我的看法如下。
我极不赞成把西方哲学范畴与中国哲学范畴、特别是关于佛学的范畴混同在一起讨论。
中国古代学术中并无西方古典意义的哲学、形而上学、方法论(即工具论)与认识论存在。现代中国学界至今也还很少人真正能够理解西方19世纪以前古典哲学的纯粹形而上概念。
那些搞西哲史的博导、博士别装B。我根本不相信中国有人真地读懂了柏拉图对话(非道德和美学部分)、有人能真正读懂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以及康德的三大批判,以至读得懂黑格尔的逻辑著作以及《精神现象学》。(其实就包括那些书的译者本身也是知其文句不知其义理,半懂不懂或者似懂非懂。这是有自知之明的译者他们自己都承认的。有人不相信,会说翻译岂会不懂原著?——那么只要想想为何电脑机器也能翻译就可以了)。
其实,20世纪以来西方也已无真正的哲学可言。哲学作品与艺术作品一样,并非后代一定可以超越前代,经典永不过时,那些古典的高峰是永恒的高峰,是代表人类思维抽象能力达到巅峰的永恒杰作。
未来哲学将会死灭。因为西方大学里也已经没有人读得懂古典哲学名著了。经典的死亡必然也就是学术的死亡。
也就是说,无论中、外,今后都很难再出现真正的哲学思考和体系,只会不断出现一些弱智的、貌似哲学和伪称哲学的赝品——例如20世纪的胡塞尔、罗素、萨特、卡西勒就是这种伪哲学的垃圾。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自从洛克(John
Locke,1632.~1704.)以后,英国、法国特别是现代美国人只崇尚经验主义和实用主义,已经远离古典哲学的形而上研究。
文艺复兴以后兴起的西方近代哲学始于人性论的探讨。培根、笛卡尔、洛克以后转入方法论和语言逻辑的工具探究,20世纪初叶则追随罗素、哥德尔陷入语言分析的迷障森林(故海德格尔著有“林中之路”Holzwege)——从而日益远离古典哲学。连续几代人下来,对西方学界来说,古典哲学的诸范畴也已经成为丧失意义而不可理解的事物。
中国古代学术系统中本来就没有纯粹的哲学。
秦汉以前只有《易经系词》、《老子道德经》,以至魏晋王弼、裴頠时代的玄学讨论,唐宋佛学以及宋代理学和心学的本体论和方法论讨论——略许有所接近于西方古典意义的纯粹哲学思考,涉及了形而上的本体论、实体论和方法论(如名辩、因明)诸问题。
但中国哲学所用概念则混沌难解,各说各话,一直没有统一的概念、语言和一以贯之的逻辑化思考。意象化的哲学范畴基本没有形成清晰明确的定义,例如关于什么是“佛”,什么是“道”,不同流派就可以有至少1000种说法——鸡有鸡的解释,鸭有鸭的解释。
宋元以后由于朱熹这个弱智脑残人鼓吹一种伪道德的伦理化纲常体系,并且得到朝廷支持而占据了思想主流。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这个恶棍,全力推行八股形式程序化的考试制度,以死记硬背《四书》教条遏制了数百年读书人的抽象思维能力,也扼杀了创新思维能力。继之清代初叶兴起残酷文字狱,使得中国文人从此噤若寒蝉,三百年集体沉湎于琐碎饾饤之学(文字、版本学)的考证。
清初叶、中叶的二百多年里,中国学术界胆战心惊,连史学问题都不敢轻易讨论。而正当此一时期,西方经历文艺复兴以后,启蒙运动发生,17—18世纪以后种种新科学、新学说异军突起而日新月异。中国学界对此则懵懂无知,一直封闭隔绝在禁锢之中,对世局已经彻底变化完全一无所知。
康乾雍嘉道五代彻底禁锢、扼杀了中国学术界的创造性思维。
可以说自元朝蒙古入主中原以后,中国除了文艺以及所谓朴学、“小学”(训诂学)以外,基本无正经学术。中国学术在此数百年里发生巨大破坏和断裂,致使元明清三代以下,中国既无哲学更无科学——当然也没有真正的哲学家。
中国学术自古以来的主要思维方式,是流行一种大而化之的,意象化的模糊思维方式。如果中国人离开利用一些乱七八糟的具体意象为比喻,似乎就既不能思维,也不能表达。至今中国文人讲学、写文论,仍然很少首先从定义概念入手,也无法锁定概念,依据概念的明确定义而进行有系统、抽象化的演绎推论。
18世纪英国哲人休谟(David
Hume,1711-1776)曾经批判当时以及中古的西方哲学家,说他们搞不清什么叫“是”,以及什么叫“应当是”的区别。而这个区别直到今天(21世纪)了,恐怕中国学界多数论者也还是很少有人能搞明白。
[休谟注意到许多学人经常将“是什么”(what
is)等同于自己认为的“应该是什么”(what
ought to be),并且据此作为普遍化的论据基础,把私己之见看做上帝之见,要求人人认同———这也就是后来康德所谓独断论dogmatism。]
中国人的阐述方式总是喜欢比喻、类比,凭借印象和模糊意象,稀里糊涂一锅浆糊——也就是所谓“捣江湖”(上海话)。中国人从来没有发展出抽象的哲学著作——依据一套模糊语言方式,也不可能发展出纯粹抽象的演绎体系,如欧几里得几何原理那种。
作为中国哲学之祖宗的老子《道德经》,书中使用的就是意象化的论说方式。庄子著作更是充满各种混沌模糊的意象和宇宙相对主义,各种大而无当的比喻,以及所谓“得鱼忘筌”而忽视工具批判的见解,可以看做是中国特色“糊涂”哲学的典型范本。
后来包括禅学,中国人玩混淆概念的小聪明技巧,就在于玩弄什么机锋、话头、种种语言游戏,虽然偶尔也不失有趣,但永远无法达到科学化的严谨真知(真如)。
因此,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就工具分析而论,不可同日而语。将西方哲学范畴与中国所谓哲学和佛学的范畴,在不给予任何明晰定义和辨析、说明的前提下,混同谈论,只能云山雾罩,愈扯愈远,风马牛不相及。
意象化是比较素朴幼稚的一种思维方式。儿童思维的特点就是非常意象化。意象化的特点就是讲故事。
传统思维方式过于意象化,导致抽象思维能力的缺乏,缺乏系统化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得中国传统文化中虽然有高度发达、精美的技术体系,有高超的工艺技能,有辉煌的艺术文明,却发展不出系统性的抽象理论科学。
比如中医的理论体系,又比如《易经》的象数体系,都必须借助阴阳(太阳和月亮)和五行(金木水火土)的意象比喻,艺术化地感象阐释和传授。从而变成只能秘门独传的具有神秘性的私人经验技能,无法形成具有普遍性、普适性的科学体系。而这也是中医理论体系遭受西医理论体系排斥、打压、轻视的内在自因。
应当指出,中医和易学是有效并且往往有神效的。我个人对此有深切的切身体验。我平生曾经遭遇有神医和易学高人——但是有效的,并不意味着也是普遍的和真确的。
传统医易学理论体系是意象化的、陈旧的、经不起逻辑的严谨批判的。
比如作为基础的传统关于五行的理论,就有许多模糊不清的设喻。金木水火土本来是五种有形的实物,但自《尚书洪范》以后,此五物竟然成为五个形而上的范畴。但是这五个范畴都不是能够严密定义的概念。它们都仅仅是作为意象的比喻,都不可定义,也不是五种物理元素,而成为了五种不可捉摸的模糊意象。但是,这五个范畴所涵盖的象域据说神乎其神,宽广得不可名状,似乎可以涵盖宇宙一切,如同空气或者以太,所以五行又称为五气。
[例如中医常说的什么“内火上升、咽喉上火”等等——难道是说人身体里发生火灾了吗?]
中医、易学皆以这种模糊不可捉摸的意象方式来做为论说和推理的基础,这就难怪其如同宗教只能付诸信仰了。如果任何学术或科学都以这种方式来思考,那么马就可以不是专指马,牛也可以不是专指牛,整个思维语言系统就都会发生大混乱。
西方人在欧几里得、亚里士多德以后,继之近代培根、洛克、笛卡尔、康德以下,无不高度重视学术和科学思维的方法和语言逻辑问题。他们追求论理化、公理化的思维方式,以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系统研究批判,为近代科学体系的产生奠定了思维工具的基础,也确立了学术讨论和辩论的逻辑规范。一切从严密概念的定义和分析开始,因此才有近代科学体系的发生。
例如象斯宾诺莎(Baruch
de Spinoza,1632-1677)的《伦理学》那样严格遵循几何范式的演绎推理而写成的实体论著作,以中国人的意象式思维方式只会觉得其好笑——不明白一位深刻的西方哲人何以认为有必要这样做。而黑格尔则说过:如果历史上有过任何真的哲学——那就只是斯宾诺莎。斯宾诺莎是走向真正哲学理解的始点和终点——我完全赞成他的这个说法。
我早年曾经深深沉浸于西方哲学名著的研读多年(1971——1988年代),浸润甚深。对古典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近代特别是笛卡尔、巴斯葛、洛克、休谟、斯宾诺莎、康德、黑格尔、马克思等等贤哲的伟大著作,下过面壁止观苦读不已的死功夫,然后乃能逐步穿透理解而达到融会贯通。
但是由此我也才知道,尽管中国哲学的起点很高(先秦的伟大著作如易系传、老子),但宋元以下则境界日益降低。晚近以来至于胡适、冯友兰、任继愈、熊十力诸辈,虽然也喜言哲学貌似通儒,其实著作多数是扯淡而已——连哲学之门在哪里都没有摸到。
我凭什么敢这样说?因为有三个基本的西方哲学范畴(概念),中国主流学界竟然混讲几十年,而基本定义始终却没弄清楚,以至连《辞海》这样的工具书都写错。于是我在70年代末期不得不重新寻解,考证定义而后才弄清楚。这三个概念就是关于——“形而上学”、“辩证法”以及“哲学”范畴本身。
关于“形而上学”和“辩证法”的本义,30年代苏联哲学家德波林说是什么“静止与发展”两种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两军对战”。后来《矛盾论》也沿袭其说这样讲。殊不知这是出于德波林不明此两概念本义的胡乱攀扯。
1980年代初,我在《学术研究》杂志上大胆发论,试图呈清这两个概念在西方哲学中的本义。因此而间接触犯“圣经”,为此《辞海》编委徐庆凯(大概就是有关词条的编撰者)在《学术研究》杂志上抨击我,发生一场往复达数次的论战。但现在,90年代以后的新版《辞海》还是不得不改变旧的说法,采用了我的新的释义。
再举例而言,“哲学”这个词是近代日本人所发明的一个汉字概念,并非中国学术所本有。此词从日本原样引进后,中国人虽然会使用(语用学意义),但对这个名词的意思也从来搞不清楚。艾思奇曾经说什么“哲学就是世界观加方法论”——那么为什么世界观方法论叫哲学不叫玄学?康生则说过“哲学就是明白学”——更是意象性、印象性的信口开河。
理解这个词的难点在于理解古汉语“哲”这个字的本义。不深读《说文解字》不会知道这个字不过就是“智”字的同源异形字——所以哲学就是智学——智慧之学——与古代西方的爱欧尼亚(非希腊)人所说的“爱智之学”philosophy同义。日本人这样解译爱智之学的确很为精准。而这个词义是我在2000年出版的《思考:我的哲学与宗教观》一书中首次澄清的。
举此二例,非为自炫,不过表示我对百年以来中国一贯大而混之的混沌中国哲学学术的蔑视而已。中国今日的思维混乱,概念混乱,理序混乱,与百年以来的哲学思维的混乱很有关系。
如果真要深入研究哲学,我的建议是,不要忙于构造自己的体系——无非又是多造一个“应当是”(what ought
to be)的主观体系而已——至于世界是否真如“是”(what
is)————则也许相距远远不止10万8千里。
任何学术研究首先应当从明晰所论的概念和澄清一些混乱的概念为起始。假如要援佛论道或者以中国的学术与西方哲学相比照,那么首先应当从一些基本概念的澄清、定义和明晰开始——比如中国人常讲的“心”的概念、“道”的概念、“气”的概念,以及关于西方传入的什么“量子”、“信息”之类的概念——究竟它们说的是什么?有必要一一澄清,明确其定义。不澄清概念和明晰定义,就无从讨论哲学问题。否则永远只能是鸡讲鸡话,鸭讲鸭话,吵得无限地热闹——却永远不会有共识,也没人真知道对方(对手)究竟在讲什么,吵什么。
我记得休谟当年曾经这样说过———翻开一本新书后我们应该问一问,这里面有事实的记录吗?没有。有可以验证(经验)的知识吗?没有。有数理的计算吗?没有。那就把它丢进炉子去吧!(记得似乎是在《人类理智论》的结尾说的,手边无此书,不确信。)
在我个人看来,类似什么“哲学研究”一类的既非形而上也非形而下的刊物,印出来以后不如就照休谟所说,直接从印刷厂转送到造纸厂的纸浆池去可也。因为这种印出来以后就永远没人看而且也无人知其在讲什么的东东,徒然冒顶着哲学——“智慧之学”的虚名,其实却只是在展示学人与当代学术之愚蠢,并且除了给图书馆增加一批有字的废纸外,再没有其他任何用处。
中国古代玄学中有许多糊涂概念与胡言乱语。例如以下一段古文:
《上經·知辧》曰:“見,所見;見不見。不見見;見見愚乎弗見。見見也,乃謂常見。見弗見之見。見見之見;不見見見,見而得之道矣”
。
诸如此类的发高烧抽疯式的模糊矛盾语句,貌似高深,其实是概念混乱不知所云的屁话。对这一类不着边际云里雾里的说法,1万人可以有1万种理解和解释——而且1万年以后也仍然纠缠不清。鬼知道作者自己清楚不清楚究竟在说什么,以及究竟想说什么。
还应当指出,我上面所提到的黑格尔、休谟、洛克及荷兰犹太人斯宾诺莎,作为启蒙运动的积极参加者都是近代共济会重要成员。]
(2012-11-30 初稿,12月3日修改)
【讨论哲学方法问题的友人来信一封】
何老师:您好
从《哲学思考》一书中可以看出您当年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浪遏飞舟”的身姿和气概!文字中体现出智慧之剑的巨大穿透力!我也是属于喜欢究竟的人,这几年拜师访友,自认为学问有些长进,已经能够理解您的大作,下面从自己的角度向您报告我的几点读后感:
1、您在《哲学思考》(上)序中提到:
“西方罗素、维特根斯坦、卡尔纳普所代表的流派试图使逻辑学彻底异化为形式句法或纯粹语义学,从而使逻辑与自然语言、逻辑与逻辑的思维基础(内容)完全剥离”。
我认为这是有其必然性的,因为西方的形式逻辑本身是自然逻辑即您说的泛演化逻辑中的特例,他们的数学也是纯粹抽象的东西,无法体现客观物质的本体论属性,所以进入近代则必然出现把逻辑看成为主观约定或设定的东西。中国传统哲学在王弼扫象以后,儒家发展出现言不及物,离事谈理的问题,与此相似。
2、序中说:“历史概念类集,最终将导致一种非对称(A≠A)的本体论新逻辑类型——泛演化逻辑的建立。”
“本书中对此是明确的,即人类思维的普遍语法,是对宇宙本体存在与演化普遍形式的模拟,换句话说,宇宙本体的存在与演化秩序本身,就是一个泛逻辑的进程”。
所谓同一律成立的一个重要前提是时间是静止的,要是把时间变量加进去,则可能出现猫等于狗的情况,佛家三世轮回的例子再生动不过了。另外宇宙演化的逻辑问题,从老子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是个最基本的逻辑,这里所以不好理解的是我们把时间和空间分开的缘故,实际上时间与空间具有统一性,具体如邵雍的《皇极经世》用先天64卦,我认为实际上已经找到这个具体的演化逻辑,且解决这个问题。
3、序中说:“如果说,建立在同一律及不矛盾律基础上的经典逻辑是一种对称逻辑,那么泛演化逻辑乃是不对称逻辑”。
《易经》64卦中只有八个卦是对称的,如乾坤、坎离,中孚、小过,大过、山雷颐。仅仅这个八个卦的关系可以按照形式逻辑来推演、判断,其他都是非对称的,占了7/8)。
您书上册第13页中说:“在普通逻辑中,形式主义地把思维和客观性分割开来”。
——应该说形式逻辑并没有与客观逻辑完全分割,只是分割了7/8,占了87.5%。
4、您书第17页说:主观抽象的对象,是某一个“类”在空间坐标上的外延存在。而客观抽象的对象,则是一个“类”在时间坐标上的外延存在。前者呈现为类的异在,而后者则是类的自在。前者是非历史的类,非历史概念的集合——即传统逻辑的研究对象。而后者则是具有历史同一性的类,即历史概念的集合——辩证递归(递归这里指一种历史推演)逻辑的对象。
——看这段话我认为您已经非常清楚地说明您要追寻建立的新逻辑的内容,在书中的后边您反复引用康德、黑格尔的话,我觉得根本上讲是在探索一种包含了时间参数的自然演化逻辑,而这种逻辑与主观逻辑不同,也即与形式逻辑根本不同的辩证逻辑。这里最关键的问题在对主观与客观也就是时间与空间的本体论意义的正确理解上。
由于人类没有诸多“时间与空间,主观与客观、必然与偶然、形式与内容”的“二”的“对对子”,是无法进行思维的,所谓语言、概念、推理、判断、形式逻辑都是建立在“二”的基础上的,也就是割裂了“一”而用“二”的基础上来思维的,但是宇宙的本体却是“一”,是诸多“二”的同一。
这个问题我们老祖宗早已发现,所以《易经》提出“易无思也,感而逐通”,这里的“无思”,就是不能用形式逻辑思维和用“二”来思考,所谓的“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即是也。
这里需要强调用“不二法门”,也就是一种象的体会、意会,它是包含了“形象思维、灵感思维、逻辑思维”的综合思维,所谓的“感而逐通”,也就是您文章一直强调的一种对客观的模拟,是思维与客观的同一。
我们的祖先圣人已经明确指出“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故立象已尽意,设卦以尽情伪”。这里已经非常明确地指出文字、概念、语言用来反映客观规律的先天不足,更重要的是它也同时指出通过形象思维来取意,来意会。
这是完全区别于抽象思维(应用形式逻辑)的意象思维。
至于怎么来理解意象思维和您上面的空间、时间之说呢?这需要从人类自身的认识的物理结构来分析。这方面佛教的唯识论里是说的比较清楚,八识“眼、耳、鼻、舌、身、意、末那识、阿赖耶识”中的前五识“眼、耳、鼻、舌、身”主要是受空间主导支配的,叫“成所作智”,而第六识“意”叫“妙观察智”,已经脱离了空间主导而同时具有抽象和意象也即逻辑(指形式逻辑)与形象思维(指辩证逻辑)的能力,这里的具体的象是时间与空间的统一体,是纯自然的。但是由于前六识都受末那识(也叫意根、我执)支配,所以不为道日损,坐忘、心斋,是没有办法圆满地现出第八识(自性光明的大圆满智慧)。
去“感”与“通”,即您说的“模拟”宇宙实相的。老子讲:“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道可以以为物,说明了抽象(形象)思维是和物质运动时同构的,可以模拟的。
您提出的新逻辑,我认为根本上是提出一种动态的具有时间因数参与的逻辑。我注意到《易经》中大量强调“与时偕行”、“天下随时”、“革(蹇、大过等)之时,大矣哉”等,特别注重时间变量,可以讲《易经》反映的认识论已经体现了按照您说的泛演化逻辑,因为它把时间与空间都考虑进去了(把天干、地支配上卦爻,并通过爻位把时空统一反映进去了。
由于任何用文字(书)、语言所表达的理论(概念)都是静止的,没有考虑或者讲脱离了具体的时间与空间,所以“理论”联系实际是易经里面讲的“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的体现,只有把时空变量都加进去才能反映客观实际,因为它能完整地反映并把握客观情况,因此是非常正确的!
至于您提出的主观抽象是“类”在空间的坐标轴上的外延的存在,这是很西式的表达。其实也不是纯粹的主观,准确讲是7/8的主观;至于“客观抽象的对象,则是一个“类”在时间坐标上的外延存在”也是起码有1/8主观的,因为您这里把主客观给分离了,这本身在自然界中是不存在的,因此本身就主观了!
也就是讲您用语言表达(何况用坐标)就离了实相真如的必然缘故。《易经》里揭示这一现象是“方(空间)以类聚、物以群分”。而“同气相求、同声相应”则是时间属性的反映。当然您这样描述也是有现实意义的,因为现实中确实有两种学问,各自偏空间和时间。
我认为西方文化的主流是偏空间的,而东方中国的文化是偏时间的,西医、物理、化学是偏空间、结构的学问,中医、舞台艺术、音乐是偏时间、流动、功能的学问。但是在微观和宇观由于高速度而使时间与空间的本质更加明显地暴露出来。
5、西方在哲学上出现康德的二律背反,在数学上出现哥德尔的不完备性、在物理学上出现“测不准原理”、在经济学上出现市场失灵后又出现政府失灵!
当代新自由主义中的理性预期学派、哲学上的维也纳学派,都是将静态的形而上学的形式逻辑进行到底的结果!
“反者道之动也”。毛泽东说事物总是走向它的反面的。从康德、黑格尔、马克思、列宁从哲学到社会学,已经出现动态、变化、发展、联系的宇宙观,这是地球上阴阳运动在东西方哲学这个范畴的生动体现。规律是客观的,也是运动的!
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后,我们看到这种迹象会暗自高兴。但也应清醒看到我们自身也在不断地被“西化”,这里面有必然性。
但是看看“对对子”就要把主观能动性加进去,做到“敌进我退、敌驻我扰”,这才是真正的有所作为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能动的反映论。可惜我们一方面教育教条化,一方面老祖宗的东西忽视,这都是当前学校哲学教育应该重视,也是可以解决的。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思想路线是非常重要的。近代法国启蒙革命以来,革命家都是哲学家(包括列宁、毛泽东),这是很有趣的现象!
就写这些,都是个人理解,浅陋难免,敬请指正!谢谢!
祝好!
读者 xx
2012年11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