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政协委员何新授权的博客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987

何新:“中庸”新考

$
0
0

何新:“中庸”新考

《中庸》一书,是孔子嫡孙、曾参弟子子思所传述,宋代以来被视作儒家一部重要的修身之典。

《中庸》所记述的中心是“中庸之道”。然而所谓“中庸”二字究竟是什么意思?则历来失解。传统代表性的解释是朱、程之说。朱熹云:“中者,无过无不及之名也。庸,平常也。”程颐曰:“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

此二说,可谓庸易而糊涂。宋儒经学,一无可观,此为代表之论。因此,有必要重诂而新解之。

[附注:《中庸》原是《小戴礼记》中的一篇,作者为孔子后裔子思,后经秦代学者修改整理。

先秦儒家五种经典中,没有《中庸》和《孟子》。《孟子》与《中庸》都是被宋儒提到突出地位上来的。宋代探索中庸之道的文章不下百篇,北宋程颢、程颐极力尊崇《中庸》。南宋朱熹又作《中庸章句》,并把《中庸》和《大学》、《论语》、《孟子》并列称为“四书”。但是何谓中庸,却从来没有考证清楚。]

 

孔子曾对曾参说:曾参啊,我的道术可以用一个基本原理来统贯。(“一以贯之”)。曾子说:“是啊!”

曾子的弟子听不明白,问:你们所谈的道是什么?

曾子回答:“夫子之道,归根结底就是两个字‘忠恕’。”

这一段对话很有意思——孔子认为,“忠恕”之道,是君子立身的根本和一贯之道。

 [附注:曾参是孔子的弟子,而曾子之下又还有门人,表明儒者之内部组织是存在层级的。孔子弟子有七十贤人,门下弟子三千,则贤人相当于班级之长也。]

而在《论语·雍也》中,孔子又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孔子还说过:“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何按:久应读为就,即至)矣。”

一曰忠恕,一曰中庸,孔子认为就是君子的根本之道。故我窃以为,忠恕之道其实质就是中庸之道。这一点,古今言儒家及中庸之道者,由于语言训诂的原因,皆未之明。

按:“恕”从“如”得音。“如”者,“容”也,一音之转。庸,古字与容、融通用(黄侃、杨树达均有说)。

[附注:荣者,英也。古语言荣英音通,一如“如”、“庸”。如音通容音,而容音通庸音。例按:《庄子·胠箧》“容成氏”,《通鉴外纪》引《六韬》作“庸成氏”。《荀子·修身》“庸众”,《韩诗外传》引作“容众”。《国语》“祝融”,《路氏》注引《山海经》作“祝容”及“祝庸”。

故所谓“中庸”,即“中容”(所以先秦火神仲容(祝融)亦写作仲庸)。从语源训诂学看,中庸与“忠恕”字本相通。所以孔子所言的“中庸”之道者,亦即“忠恕”之道也。

孔子不止一次谈论“忠恕”之道,他认为是君子立身的根本之道。

例如:《风俗通义》引孔子曰:“君子之道,忠恕而已。”

《论语·里仁》篇:“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卫灵公》篇:“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

“一以贯之”,即今语“一贯。”王弼云:“贯,犹统也。”皇侃说:“道者,孔子之道也。贯,犹统也。譬如以绳穿物,有贯统也。孔子语曾子曰:吾教化之道,唯用一道以贯统天下万理也。”

《东塾读书记》:“宋儒好讲一贯,惟朱子之说平实。《朱子语类》云:‘当譬之:一便如一条索,那贯底物事便如许多散钱。须是积得这许多散钱了,却将那一条索来串行,这便是一贯。’”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在孔子看来,中庸之道是儒者的根本做人之道。

 

从训诂看,“忠”有三解。

一曰中,两极之间曰中。不偏不倚为中,中道也就是正道。持中道,即守乎中道。

《礼记大学》说:“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絜矩之道。”絜矩之道,就是方方正正之道。

《礼记中庸》引孔子论曰:“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从容中道,圣人也。”

还应当看到,“中”对于儒家之所以是重要概念,不仅是取其中正之义,还有含蓄内敛(藏中)以及协调中和之义。

《中庸》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中的第二语义曰致诚。中字从心,即忠。忠者,诚心诚意也。《中庸》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

中的第三语义曰尽情尽力。皇侃《论语疏》引王弼云:“忠者,情之尽也。”

顾炎武《日知录》:“元戴侗作六书故,其训忠曰:‘尽以致至之谓忠。’”

所谓“恕”的语义,即“宽恕”,宽容。

王弼云:“恕者,反情以同物者也。”《六书故》训恕曰:“推己及物之谓恕。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孔子重视“恕”道。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仲孙何忌问于颜子:“一言而有益于仁”,颜子曰:“莫如恕。”

总括上面的讨论:孔子以“智、仁、勇”为君子之三达德,而以中庸、忠恕为立身之大道。

综上论:“中心为忠,如心为恕。”守中曰忠,“以德报怨”而容物,即“恕”也。《中庸》说:“忠恕违(为)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附注:此句历来失解。难点在于“违”字。违者,非违反之义,而当读作“为”。所以违道不远,不是远离道义,而是说忠恕之道离我们不远——只要做到己所不愿,勿施于人。]

儒家修身,主张内心守中持正,做事情尽责,对人宽容,此美德曰“忠恕”,也就是中庸之道。所以孔子说:“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中庸者,守持中道而大度宽容也。

总而言之,中庸之道者,即忠恕之道也。中庸、忠恕,是谓儒者之达德,亦即孔子所主张君子要一以贯之而奉行的立身之道,君子之道。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987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