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政协委员何新授权的博客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987

横跨欧亚的古波斯帝国

$
0
0

何新:“一带一路”的读史札记(之一)


【何新按语​】

必须指出:以下所述皆非可信的实在历史。如同西方史学关于埃及、希腊和马其顿的历史叙述一样,关于古代中亚、波斯以及印度次大陆,并不存在任何可信的古代成文历史。其近代考古发现不乏伪造物,其对考古发现的解释和文字破译极其可疑。

西方史学建构这些历史的主要史料来源根据是《圣经》和可疑而且晚出于文艺复兴时代的希罗多德(一位传疑人物)及其传述的所谓“历史”等等。西方史学的惯技,就是以《圣经》等的传说证验考古,以考古佐证《圣经》等的神话。

因此,西方关于波斯、印度的历史,类似于中国夏代前关于伏羲女娲、尧舜禹及三皇五帝的传说,都只能看做一些传说而已。

传说中强盛的古代波斯帝国


【波斯:一个横跨欧亚的史前传说帝国】​

“波斯”(Persia)這個名字的本意,有说法认为本义是“騎士”和“馬夫”,原是對善于騎射以及操印歐語的剽悍民族的稱呼。另有说法认为源自古伊朗语“Parsava”,大概是指“边界”、“边陲”的意思。

当最早的“雅利安人”(伊兰人先祖,一个根据传说而拟构的人类种族)進入伊朗高原并最終在伊兰(今伊朗高原)東部的安善地區(Anshan)定居下來的時候,波斯族人就成為他們相對固定的稱呼。因他們的存在,這一地區也開始被稱為波斯。

波斯作為地區名最早什么時間開始使用,現在人們難以說清楚,但有關文獻對于波斯作為地名使用的最早記載似乎还有據可查。

西方学界认为:兩河流域的亞述泥版銘文曾提到,公元前843年,亞述國王撒縵以色三世(Shalmaneser III,858-824BC)遠征烏爾米耶湖(Lake Urmia)南部,洗劫了當地某個名叫 Parsua 的地區。有人認為, Parsua 就是波斯。這是波斯這個名稱第一次見于文字的記載。此外,Parsua 的變體(variants),如 Barsua,Parsuash,Parsumash,也出現在后來亞述帝國的其它文獻上。

“波斯”之国名,最早出現在《聖經》,代下三十六·20 :“凡脫離刀劍的,迦勒底王都擄到巴比倫去,作他和他子孫的仆婢,直到波斯國興起來。”

迦勒底王被擄之后,“波斯”的名字在《圣经》出現的次數就增加了。在《以斯拉記》,《 尼希米記》和《以斯帖記》共出現 21次。至于先知書,“波斯”的名字只出現在《以西結書》(兩次,結二十七:10,三十八:5),但在《但以理書》則有九次,其中五次和“瑪代”(或米底亞)同列。


【传说中的波斯古历史】

西方近代史学根据《圣经》认为:伊朗古称波斯,在公元前28世纪建立的古伊兰王国和之后建立的米底王国是伊朗高原文明的发源地。

波斯人的部落首領阿契美尼德被认为是古代波斯王族的祖先。波斯人的第一個王朝阿契美尼德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有人認為,阿契美尼德王朝 (Achaemenid dynasty 539BC-312BC)的建立是波斯帝國歷史的開端。

现代西方史学根据传疑人物的希臘史家希羅多德(Herodotus,約前484年?—前425年?)和來自据说为居魯士二世圓柱體(Cyrus Cylinder)和貝希斯敦銘文(Behistun inscription)的楔形文字的記載,勾勒出阿契美尼德王朝(Achaemenid dynasty 539BC-312BC)的以下譜系: 

阿契美尼德(Achaemenes 700-675?)

鐵伊司佩斯(Teispes 675-640BC?)

居魯士一世(Cyrus I 640-600?)=  Ariaramnes(640-615BC?)

岡比西斯一世(Cambyses I,600/580?-559BC)=  Arsames(590-550BC)

居魯士二世= 古列,Cyrus II,(公元前559年-前529年)

大流士一世 =  Darius I or Darius the Great,或大利烏一世,(公元前522-前486年)

王朝開國之主阿契美尼德的兒子鐵伊司佩斯(Teispes 675-640BC?)继承了王位。根据《圣经》,他在位的時候,亞述是在亞述巴尼拔(Ashurbanipal,669-627BC?)的統治下 ﹔米底則在國王普拉歐爾鐵斯(Kashtariti or Phraortes,公元前647-前625年)對外擴張下。他把雅利安人建立的波斯征服。他把波斯勢力擴展到波斯灣北部,藩屬于以攔的自治區的安善地區(Anshan/Parsumash,安善在書珊城西北),力圖于伊兰(639BC被亞述滅)與亞述兩個強國中保持中立的地位。

以后他的統治分兩支下傳,就是將波斯占有的土地分成東、西兩個部分由其兩個兒子分別統治 ,即西支的居魯士一世(Cyrus I 640-600?)和東支的Ariaramnes(640-615BC?)。他們死后,就由兒子岡比西斯一世(Cambyses I,600-559BC) 和Arsames(590-550BC)繼任。西支岡比西斯一世統治時期己兼并東支,勢力逐漸強大,到居魯士二世(古列 Cyrus II)統治時期,波斯已實現了統一。

居魯士一世(Cyrus I,640-600?),正如他的父親鐵伊司佩斯(Teispes 675-640BC?),我們對他也是所知不多,只知道他也被稱為“安善的居魯士“(Cyrus of Anshan)。大概是因為父親把西部安善地區的統治傳給他的緣故。

考古學家找到一枚圖章(seal),上有伊兰文“Cyrus of Anshan,son of Teipes”,証實居魯士一世卻有其人。

在他作安善王的時候,巴比倫的新王波帕拉薩爾(Nabopolassar 630-605BC)和米底亞國王庫阿克斯列斯(Huvakhstra or Cyaxares,公元前625-前585年)聯手,在 612BC 圍攻尼尼微,三年后(609BC)亞述滅亡,新巴比倫帝國(Neo-Babylonia)開始稱霸兩河流域。 

波帕拉薩爾駕崩后,尼布甲尼撒(Nebuchadrezzar II,605-562BC)登基作王,在他統治時期,新巴比倫達到了它的全盛時期。

米底亞和巴比倫瓜分亞述所占領的土地,安善(Anshan)大概落在米底亞國王庫阿克斯列斯(Huvakhstra or Cyaxares,公元前625-前585年)的手中,接續居魯士一世(Cyrus I)的是它的兒子岡比西斯一世(Cambysis I 600?-559BC)。

我們對岡比西斯一世也是所知不多。希臘希羅多德(Herodotus,約前484年-前425年)說他是一個很顧家,沒有什么不良嗜好的人。他和米底亞國王阿司杜阿該斯(Arstivaiga or Astyages,公元前585-前550年)同一時期。有說他與米底亞王的女兒 Mandane 結婚,生下兒子居魯士二世(古列,Cyrus II,公元前559年-前529年)。根據羅馬史學家 Nicolas of Damascus 的說法,岡比西斯是在一場與米底亞王阿司杜阿該斯(Arstivaiga or Astyages,公元前585-前550年)在波斯邊境的戰斗中不幸身亡。接續他的是響當當的居魯士二世(古列,Cyrus II,公元前559年-前529年)。


【西方学者主要根据《圣经》而建立古波斯史】​

居魯士二世(或塞魯士,或古列,Cyrus II,公元前559年-前529年),他是出現在聖經里的第一個波斯王。

代下三十六:22-23  波斯王塞魯士元年,耶和華為要應驗借耶利米口所說的話,就激動波斯王塞魯士的心,使他下詔通告全國說:“波斯王塞魯士如此說:‘耶和華天上的上帝,已將天下萬國賜給我,又囑咐我在猶大的耶路撒冷為他建造殿宇。你們中間凡作他子民的,可以上去,愿耶和華他的上帝與他同在。'”

然后是在《以斯拉記》:

拉一:1-2,7-8  波斯王塞魯士元年,耶和華為要應驗借耶利米口所說的話,就激動波斯王塞魯士的心,使他下詔通告全國說:“波斯王塞魯士如此說:‘耶和華天上的上帝,已將天下萬國賜給我,又囑咐我在猶大的耶路撒冷為他建造殿宇。。’。。塞魯士王也將耶和華殿的器皿拿出來,這器皿是尼布甲尼撒從耶路撒冷掠來,放在自己神之廟中的。波斯王塞魯士派庫官米提利達將這器皿拿出來,按數交給猶大的首領設巴薩。。”

拉三:7 他們又將銀子給石匠、木匠,把糧食、酒、油給西頓人、推羅人,使他們將香柏樹從黎巴嫩運到海里,浮海運到約帕,是照波斯王塞魯士所允准的。

拉四:3,5  但所羅巴伯、耶書亞和其余以色列的族長對他們說:“我們建造上帝的殿與你們無干,我們自己為耶和華以色列的上帝協力建造,是照波斯王塞魯士所吩咐的。”。。從波斯王塞魯士年間,直到波斯王大利烏(或大流士一世 Darius I or Darius the Great,公元前522-前486年)登基的時候,賄買謀士,要敗壞他們的謀算。

拉五:13-14,17  然而巴比倫王塞魯士元年,他降旨允准建造上帝的這殿。上帝殿中的金銀、器皿,就是尼布甲尼撒從耶路撒冷的殿中掠去帶到巴比倫廟里的,塞魯士王從巴比倫廟里取出來,交給派為省長的,名叫設巴薩。。現在王若以為美,請察巴比倫王的府庫,看塞魯士王降旨,允准在耶路撒冷建造上帝的殿沒有。王的心意如何,請降旨曉諭我們。

拉六:3,14  塞魯士王元年,他降旨論到耶路撒冷上帝的殿,要建造這殿為獻祭之處,堅立殿的根基。殿高六十肘,寬六十肘。。。猶大長老因先知哈該和易多的孫子撒迦利亞所說勸勉的話,就建造這殿,凡事亨通。他們遵著以色列上帝的命令和波斯王塞魯士、大利烏(或大流士一世 Darius I or Darius the Great,公元前522-前486年)、亞達薛西(Artaxerxes I,公元前465-前425年)的旨意,建造完畢。

在先知書上,我們也可以看到他的名字:

但一:21  到塞魯士王元年,但以理還在。

但六:28  如此,這但以理當大利烏王在位的時候和波斯王塞魯士在位的時候,大享亨通。

但十:1  波斯王塞魯士第三年,有事顯給稱為伯提沙撒的但以理。這事是真的,是指著大爭戰。但以理通達這事,明白這異象。

但最令人驚訝的是,先知以賽亞竟然預言塞魯士在歷史舞台上的出現,這是不可思議的事,因為以賽亞是在“烏西雅(Uzziah 776/775-736/735BC)、約坦(Jotham 750-735/730BC)、亞哈斯(Ahaz 735/734 or 731/730-715BC)、希西家(Hezekiah 715-687/686BC)作猶大王的時候得默示”(賽一:1)這是在塞魯士(Cyrus II 559-529BC)出現之前約兩百年。有可能嗎?

不信派的人當然說不可能,特別是名字都出現在《以賽亞書》三十九章之后:

賽四十四:28  論塞魯士說:“他是我的牧人,必成就我所喜悅的,必下令建造耶路撒冷,發命立穩聖殿的根基。”

賽四十五:1  我耶和華所膏的塞魯士,我攙扶他的右手,使列國降伏在他面前。我也要放松列王的腰帶,使城門在他面前敞開,不得關閉。我對他如此說:。。

賽四十五:13  我憑公義興起塞魯士,又要修直他一切道路。他必建造我的城,釋放我被擄的民,不是為工價,也不是為賞賜。這是萬軍之耶和華說的。

還有賽四十一:2-3,25-26,四十六:11 都暗示著“塞魯士”的到來。

當理性主義抬頭,批判哲學當道的時候,启蒙派的學者挑戰權威,把《以賽亞書》肢解,就如十九世紀末的威爾浩生(Julius Wellhausen 1844-1918)的肢解舊約五經,發展出所謂 JEDP 等四個版本,將書卷分為第一以賽亞(或原始以賽亞 Proto-Isaiah,一到三十九章),第二以賽亞(Deutero-Isaiah,四十到五十五章)和第三以賽亞(Trito-Isaiah,五十六到六十六章)。

他們認為第二和第三以賽亞書是猶大人被擄之后的產品,所以才會出現“塞魯士”的名。

比“塞魯士”名字的出現更令人驚訝的是,上帝竟然透過以賽亞,稱塞魯士為“我的牧人(shepherd)”(賽四十四:28)和“我耶和華所膏的(anointed)”(賽四十五:1,希伯來文是 messiah “彌賽亞”)。上帝怎么可以把一個外邦人的帝王冠以這樣的頭銜?難怪猶太教拉比,特別是公元前2世紀至公元5世紀塔木德(Talmud)時代的,每逢讀到這些經文就很不自在。有的把賽四十五:1 當作是耶和華和彌賽亞的對話(參考:Tractate Megillah in the Talmud)。

總之,“耶和華為要應驗借耶利米口所說的話,就激動波斯王塞魯士的心,使他下詔。”(代下三十六:22-23)讓猶大人從被擄之地歸回聖地,重建聖城和聖殿。


【基督教学者根据《圣经》表列波斯故事】

下表列出《以斯拉記》、《尼希米記》和《以斯帖記》里的波斯王名字、年代和事件,方便大家以后的查考。 

經文                                    波斯王                                    年日                                         事件

拉一:1-4                 塞魯士或古列,Cyrus II ,559BC-529BC元年(539/538BC)  允許猶太人回返耶路撒冷重建聖殿。(第一次回歸

拉三:1                                                                 七月(希伯來歷)    猶太人聚集在耶路撒冷建壇,在壇上獻燔祭。

拉三:6                                                                                          耶和華殿的根基尚未立定。

拉三:7                                                                       塞魯士允許將銀子給石匠。作建殿用。

拉三:8                              歸回后第二年二月(538/537BC)  所羅巴伯/耶書亞動工興建聖殿根基。

拉三:11                                                                         殿的根基立定。

拉四:4-5       塞魯士或古列,Cyrus II,559BC-529BC 538/537BC-522/521BC  因猶太的敵人敗壞工程,建殿之工受阻,從塞魯士年間直到大流士(大利烏)登基的時候(第二年,拉四:24)(停工15/16年)

岡比西斯二世(Cambyses II,529BC-522BC)大流士一世(Darius I or Darius the Great,或大利烏一世,522BC-486BC)

(第四章是聖經難題,因為亞哈隨魯和亞達薛西是在大流士一世之后才登基作王。)

拉四:6     薛西一世(Xerxes I ,亞哈隨魯,486BC-465BC)  486BC亞哈隨魯登基,敵人上本控告猶大和耶路撒冷的居民。

拉四:7-16亞達薛西一世(Artaxerxes I,465BC-425BC)  亞達薛西年間,敵人上本奏告亞達薛西。。(本章用亞蘭文字)

拉四:17-22亞達薛西諭復。

拉四:23亞達薛西上諭讀在敵人面前,他們就急忙往耶路撒冷,用勢力強迫猶太人停工。

拉五:哈該在大流士一世第二年,520BC六月初一(該一:1)﹔七月21日(該二:1)﹔九月24日(兩次,該二:10,20)說話。先知哈該和撒迦利亞對猶太人說話。

撒迦利亞在大流士一世第二年,520BC八月(亞一:1)﹔十一月二十四日(亞一:7)﹔第四年九月初四(亞七:1)說話

拉五:2  大流士一世(Darius I or Darius the Great,或大利烏一世,522BC-486BC)

第二年(521BC/520BC)  所羅巴伯和耶書亞動手再建聖殿。

拉五:6-17  敵人再次上本奏告大流士。

拉六:1-2  大流士降旨,巡察典籍庫,在米底亞省亞馬他城(Eabatana)宮內尋的一卷。

拉六:2-5  卷內提到塞魯士元年(539/538BC)的降旨重建聖殿。

拉六:6-12  521/520BC  大流士一世下令繼續建殿。

拉六:14  再提先知哈該和撒迦利亞對猶太人說話。

拉六:   大流士第六年亞達月初三日(516BC/515BC)    聖殿修成。(離猶太人歸回開始重建共 21年之久﹔也是先知哈該和撒迦利亞宣講信息后四年半完工)此殿經歷了 585年之久,比所羅門所建的第一聖殿持續多 180年。

拉六:19  正月十四日   守逾越節。

拉七:1,7-9   亞達薛西年間(Artaxerxes I,465BC-425BC)    正月初一從巴比倫啟程﹔第七年(458BC)五月到了耶路撒冷以斯拉從巴比倫上來。(第二次回歸

拉七:11-26   亞達薛西賜給以斯拉的諭旨

拉八:31  正月12日   從亞哈瓦河起行,要往耶路撒冷去。

拉十:9  九月20日   在上帝殿前責備猶太人的罪(與外邦人通婚)

拉十:16  十月初一    查辦有關雜婚的事

拉十:17  457BC(?)正月初一    才查清外邦女子的人數(共一百一十個家庭犯了異族通婚的罪)

尼一:1   亞達薛西(Artaxerxes I,465BC-425BC)    亞達薛西王20年基斯(446/445BC)第五個月或446BC(11月-12月)   尼希米在書珊城宮中

尼二:1   亞達薛西王20年尼散月(445BC三月-四月)   尼希米返耶路撒冷,有王的詔書   (第三次回歸

尼二:11  到耶路撒冷

尼五:14   從亞達薛西王二十年到三十二年(445/444BC-433/432BC)作猶大省長

尼六:15  以錄月25日(445BC10月2日)(宗教歷六月25日,再過几天就是新年)

耶路撒冷城牆修完了,共修了 52天

尼八:1  到了七月(宗教歷)  以色列人住在自己城里

尼八:2  七月初一   以斯拉向民眾宣讀律法書(尼八:9 省長尼希米與作祭司的文士以斯拉合作。)

尼八:18  七月15-23日  慶祝住棚節

尼九:1  七月24日   禁食

尼十二:27  ?      城牆落成奉獻禮(尼六:15,城牆修了52天)

尼十三:6  433/432BC  尼希米回到亞達薛西王那里。(尼五:14)

尼十三:7  過了多日   尼希米再次回到耶路撒冷(可能是述職的假期滿了,就征求王的許可讓他再回耶路撒冷)

尼十三   尼希米的改革

斯一:1-2   亞哈隨魯(薛西一世 Xerxes I 486BC-465BC)   在位第三年(483BC)

設擺筵席,有波斯和米底亞的權貴在王面前。

斯二:16-17  第七年十月(479BC) 以斯帖被引入宮見王,后被立為王后。

斯三:7   第十二年正月(474BC)敵人哈曼知悉末底改是猶太人,決定滅絕他們﹔掣簽定十二月13日,一日之間剪除無論老少婦女孩子,殺戮滅絕,并奪他們的財為掠物。

斯三:12  正月13日  寫旨意,傳于總督和各省的省長,并各族的首領。

斯八:9-14  三月23日   末底改奉王的名寫諭旨,傳給從印度直到古實127省的猶太人和總督省長首領。。諭旨:亞達月(十二月)13日,一日之間,聚集保護性命,剪除殺戮那攻擊猶大人的一切仇敵和他們的妻子兒女,奪取他們的財為掠物。

斯九章   474BC,亞達月(十二月13日)   猶大人除滅他們的仇敵。

斯九:20-32   設立普珥日(亞達月,即十二月14和15日)

斯十:1-3  末底改成為波斯王的宰相。

【巴比伦帝国被波斯帝国征服】

居魯士二世(或塞魯士,或古列,Cyrus II,公元前559年-前529年)是怎樣崛起的呢?

新巴比倫帝國在尼布甲尼撒二世(Nebuchadrezzar II,605-562BC)去世后,國勢逐漸衰落。

塞魯士繼承了父親岡比西斯一世(Cambyses I,600?-559BC)的王位后,約于 559BC 成為安善(Anshan)的領袖,他迅速地團結起這個藩屬于米底亞的自治區,并且趁著米底亞和巴比倫的不斷沖突和長期的拉鋸戰,米底亞王國的內部又發生了叛亂,從 553BC,他就開始背叛宗主阿司杜阿該斯(或亞斯太亞濟,Arstivaiga or Astyages,公元前585-前550年),經過三年艱苦的戰爭,終于在 550BC 滅掉了米底亞王國,國王阿司杜阿該斯被俘,米底亞的大部分地區納入到波斯人的統治之下。

 因為他的興起,周邊的國家就聯合起來對付他,其中之一就是小亞細亞的呂底亞王(Lydia)克洛伊索(或克魯索,Croesus)。由于所處的優越地理位置,呂底亞富甲天下,還擁有強大的騎兵。

塞魯士不敢貿然進攻,而是以計謀取勝(細節從略),在546BC 使呂底亞以失敗而告終。接下來他把矛頭對准巴比倫,同樣的他深知憑自己的實力,要想強攻巴比倫城,取勝的可能性很小。因此,他先從把巴比倫的北部迂回向小亞細亞進軍,征服了小亞細亞地區后,再回師伊朗高原東北部,掃蕩那里的游牧民族,控制兩河流域通往印度河流域的商道,孤立了巴比倫城,斷絕了城里人的生活來源,加上當時的巴比倫王拿波尼度(Nabonidus 或 Nabu-Naid,555-539BC)的不得人心,遂在 539BC 長驅直入巴比倫,几乎沒有遇到任何抵抗。

拿波尼度被貴族們當作禮物獻給了塞魯士,成為波斯人的俘虜,存在八十八年的新巴比倫國并入了波斯帝國的版圖。

古列圓柱(Cyrus cylinder)記錄了巴比倫守護神馬爾杜克(Marduk)如何幫助他得勝:“馬爾杜克。。指引他去到他的城巴比倫,帶他上路去巴比倫,好像朋友同伴在他身邊。令他毫無攔住地進入巴比倫,他使巴比倫免受戰役之苦。”

也有傳說他改變幼發拉底河水流的方向,帶領手下沿著河床進入巴比倫,獲取了這座攻不破的城市。

米底亞(550BC)、呂底亞(546BC)和巴比倫(539BC)相繼被塞魯士(古列,Cyrus II)摧毀后,他定都在帕薩爾迦德(Pasargadae),把米底亞的都城哈馬丹(Hamadan 或 Ecbatana)作為第二個首都(夏都),這是因為那里經濟繁榮,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又是古代絲綢之路的重要樞紐﹔至于伊兰的首都書珊城則成為波斯的第三個首都。

他也先后征服了原臣服于米底亞王國的帕提亞(Parthia)、希爾卡尼亞(Golestan)和亞美尼亞(Armenia)等地。經過長期的征戰,居魯士二世逐步占有了伊朗高原西部的大部分地區,并開始向兩河流域和伊朗高原東部擴張,初步奠定了帝國的版圖,并獲得了版圖內大部分被征服國家神廟祭司集團和工商業奴隸主的支持。

 塞魯士(Cyrus II)時代的波斯帝國版圖。從此圖,可以一窺 塞魯士(Cyrus II)時代的波斯帝國规模。在征服巴比倫后,塞魯士以“世界之王”自稱,這是記錄在 Cyrus Cylinder (塞魯士圓柱,或塞魯士文書):“我是塞魯士,宇宙的王,偉大的王,強有力的王,巴比倫的王,蘇美爾和阿卡德的王,世界四方的王,安善城的王,偉大的王岡比西斯的兒子。”(King of the World, Legitimate King, King of Babylon, King of Sumer and Akkad, King of the four Quarters of the Earth。。)

與古代許多霸主不同的是,塞魯士不但雄才偉略,古代文獻中還把他形容為一個聖明的君王,在被征服地區民眾心目中,他不僅名聲顯赫,而且是美名遠播的救世主。古代希臘作家對塞魯士的描寫充滿溢美之詞,認為他在古代著名君王中,是一個理想的君王。

他不僅胸懷博大,而且有一顆仁慈的心,他尊重各地風俗習慣,善待被征服地區上層分子和普通民眾,吸收各地貴族和上層階層參與被征服地區政權建設和社會管理。他的一個主要舉措,就是一改亞述帝國君王燒殺搶擄的政策,允許被征服地區人民繼續生活在自己的家園而不被強制移民到他鄉充當奴役。

在 539BC,也就是代下三十六:22 - 23 說的“波斯王古列(塞魯士)(Cyrus king of Persia)元年”,“耶和華為要應驗借耶利米口所說的話,就激動波斯王古列(塞魯士)的心,使他下詔通告全國說:‘波斯王古列(塞魯士)如此說:耶和華天上的上帝,已將天下萬國賜給我,又囑咐我在猶大的耶路撒冷為他建造殿宇。你們中間凡作他子民的,可以上去,愿耶和華他的上帝與他同在。’”

古列圓柱(Cyrus cylinder)記錄了這詔令:

由……亞書(Ashur)與書珊(Susa)、亞吉(Agade)、亞士蘭力(Ashnunnak)、森班(Zamban)、米推奴(Meturnu)、底里(Deri)、古添(Gutium)地的境界,底格里斯河對岸的城市。諸神居于其中,我將他們帶回其地。。我又集合諸民,使他們回歸所居之地……”

這些被稱為“巴比倫之囚”的猶太人返回耶路撒冷,并得到幫助重建聖殿和重組家園,此舉使猶太人感恩,稱他為“馬爾杜克(Marduk)愛心的王”。以賽亞書上的塞魯士被冠以“他是我的牧人”(賽四十四:28)和“耶和華所膏的(彌賽亞)”(賽四十五:1)是名副其實的。


531BC,塞魯士把帝國一分為二:兒子岡比西斯(Cambyses II)成為巴比倫的王﹔另一兒子高墨達(Bardiya) 則掌管波斯東部地區。

他自己把矛頭對准埃及。這時的埃及已孤立地處于北非一隅之地,并不是強大波斯帝國的對手,征服他似乎唾手可得。但這時由于帝國東北部游牧民族的不斷侵襲,他越來越感到來自后方的威脅,就決定放棄進攻埃及的計划,派兵長驅直入中亞草原。529BC,在沒有盟友和后援的支助下,他親率大軍深入到中亞馬薩革太(Massagetae,在里海以東,咸海 Lake Aral 沿岸)人的腹地,不單全軍覆沒,自己也成為俘虜,被馬薩革太的女王下令砍頭,成為祭神的祭品。他的尸體后來被葬在帕薩爾迦德(Pasargadae),看圖七。其子岡比西斯二世(Cambyses II,公元前529年-前522年)繼承了王位。

位于帕薩爾迦德(Pasargadae)石壇上的塞魯士(或古列,Cyrus II)的墳墓

岡比西斯二世(Cambyses II,公元前529年-前522年),他的名字沒有出現在聖經上,可能是他在位的那段時間,聖殿的重建被攔阻。

(拉四:4-5 “那地的民就在猶大人建造的時候,使他們的手發軟,擾亂他們。從波斯王塞魯士年間,直到波斯王大利烏登基的時候,賄買謀士,要敗壞他們的謀算。”)

岡比西斯二世繼位后,可能由于懼怕中亞游牧民族的戰馬鐵刀,他放棄了為塞魯士復仇,而是把目標轉向了埃及。當時的埃及,正處于第二十六王朝的阿瑪西斯(Amasis,約主前570-526年)和薩邁提庫斯三世(約主前526-525年)統治時期,內部階級矛盾十分尖銳,面對波斯帝國的崛起,埃及雖然和鄰邦聯合。

但在 525BC,岡比西斯二世率領大軍與腓尼基艦隊水陸并進,埃及一觸即潰,波斯大軍很快占領了埃及首都底比斯(Thebes),埃及第二十六王朝就這樣瓦解。岡比西斯征服埃及后,以法老的身份自居,建立了埃及第二十七王朝,在埃及歷史上出現了第一個波斯王朝(525BC-404BC) ,這是世界文明史上是一件令人稱奇的事情。

此后波斯通過一名總督或是地方官員,統治埃及大約 120年。但埃及人始終沒有停止對波斯統治者的反抗,在主前 404年,他們設法暫時擺脫了波斯的統治,但只持續了約 60年光景,便在主前332年,希臘馬其頓王亞歷山大帝侵入埃及,滅波斯王朝,結束了延續3000年之久的法老時代。

占領埃及后,岡比西斯便以它為根據地,進一步把波斯勢力范圍擴充到非洲(看圖一),但遭到頑強的反抗。以后 524BC 埃及也爆發了反波斯統治者的起義。522BC,米底亞也舉起反抗波斯的旗幟,岡比西斯想迅速趕回國內,卻意外地在途中暴卒。

帝國陷入非常混亂的情況,起義的浪潮傳遍帝國全境。 按大流士一士的貝希斯敦銘文(Behistun inscription),岡比西斯在侵入埃及之前,就已經殺了弟弟高墨達(Bardiya,希臘文是士每第 Smerdis),在群龍無首的情況下,這時帝國出現了一個冒充高墨達的朮士(Gaumata)起來反抗,得到全國的支持,王位 遂落在他的手上。

但岡比西斯的堂弟(?)大流士一世(Darius I or Darius the Great,或大利烏一世,公元前522-前486年,他的妻子愛托紗 Atossa 是古列大帝的女兒)覺得王位理應由他去繼承,于是下手殺了這個冒充高墨達(或士每第 )的朮士。各地諸侯不服,反抗大流士﹔大流士東征西討,打了十九場戰役, 518BC才算正式平定叛亂。

大流士一世時代的波斯帝國是一個超級大帝國,是世界歷史上第一個創立地跨歐、亞、非三洲大帝國的統治者。

[注:文中《圣经》等资料引文,据钟鹏章编著的《圣经课程》。] 


【附录】强盛的古代波斯帝国

以下摘录于《“聖經”考古大發現》(作者:Prof Alan Millard,朱玉華譯,江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

波斯王在哪里,政府就在那里。一切都取決于王的法令,他所說的話就是法律。當王頒布一條通告時,驛卒必須將通告傳到波斯帝國所管轄的各地。

這條使用了12個世紀的路線,將塞魯士于公元前539年隊巴比倫人手中征服的眾古城都連接起來。

當塞魯士控制土耳其西部時,波斯的勘測人員繪制了一條新路的地圖,這條路從呂底亞首都薩迪斯(Sardis) 到波斯首都波斯波利斯(Persepolis),全2,600公里 ,被稱為“皇家之路”(Royal Road)。

沿途都有組織良好的信使服務站,將所有主要城市連接起來。正規的服務站每隔25-30公里就有一個,站內有休息場所和馬廄,健壯的馬匹等候著信使快馬加鞭地趕路,將信轉交給新的信 使。

通過這種方式,波斯帝國各地的人都能知道大王的命令,同樣,各省的信息也會很快傳到大王耳中。遍布波斯帝國的密探讓大王消息靈通,這些密探通稱為“王的耳目”。

波斯帝國疆域遼闊,從印度一直延伸到希臘。波斯國王將其分成許多省,各省由一位省長或總督統治。這些省長部分時間在自己省里度過,部分時間與王在一起。當他們與王在一起時 ,就需要有更多信使在他們和他們所在省份之間來往。

國王和主要省長都是波斯人,但他們所治理的帝國包括形形色色的民族,這些民族所說的語言種類繁多、各不相同。近東地區的翻譯總是有許多工作要做。早在公元前2300年,這些語言 已經出現在埃布拉(Elba, 在敘利亞北部) 。

在亞述帝國里,隨著亞蘭語的傳播,語言問題被弱化。亞蘭語當時流行于敘利亞,并隨著亞述人征服亞珥拔(Arpad)、哈馬(Hamath)和大馬士革等 小國而廣為流傳。

《列王記下》第19章記載了亞述王恐嚇猶大王希西家的話:“我列祖所毀滅的,就是歌散、哈蘭、利色,和屬提拉撒的伊甸人,這些國的神何曾拯救這些國呢?哈馬的王、亞珥拔的王、西法瓦音 城的王、希拿和以瓦的王,都在哪里呢?”

在波斯帝國統治時期,亞蘭語成了全國統一的官方語言。這就是《以斯拉記》第4-7章中,從波斯王手里往返的信件都用亞蘭語記載的原因。

1973年,法國考古學家的發現很好地例証了波斯人怎樣使用亞蘭語。當時,這些考古學家正在土耳其西北部的桑德斯(Xanthos)挖掘一座希臘寺廟。他們在牆腳下發現了一塊經過精 心切割、制作完美的石頭,它高達1.35米,寬度差不多有60厘米,厚度將近30厘米。

信使沿著波斯帝國的大路快馬加鞭,要把王的命令傳到帝國每個角落。王統治的民族所講語言種類繁多、各不相同。

在桑德斯(Xanthos)神廟出土的石碑,其上的銘文用希臘語和當地的利西亞語(Lycian)寫成,這塊石頭最初立在寺廟的某處。三個側面上都有精雕細刻的銘文。

較寬一面上的文字是希臘語,法國語言學者立刻就能明白其意思。

這塊石頭記載了桑德斯市民為了敬拜他們的兩位神而達成的基本協議。他們一致同意,要為這兩位神建一座祭壇,指定一個人及其后裔永遠作祭司,每年要奉獻財產和捐贈一定款 項來維護神廟。每月獻一只綿羊,每年獻一只公牛。市民們都起誓要信守諾言,任何不照協議行事的人都必受咒詛。

石頭反面的銘文是用當地語言,即利西亞語(Lycian)寫成。更早的發現提供了利西亞語的樣本  --  它們大多數寫在墳墓上,但人們能明白的內 容非常少。

在閱讀這塊石碑的過程中,學者們很快明白了希臘語和利西亞語的文本所說的几乎是同一件事。因此,利西亞語變得不那么神秘,人們發現它是赫人曾經所說語言的延續。

這篇利西亞語的銘文似乎是根據新神廟的原始協議翻譯而來,為使居住在利西亞的希臘人能讀懂。

任何新的宗教崇拜形式都必須征得波斯政權的許可,因為一個由公眾經費扶持的公共聚會點很容易變成一個惹是生非的造反中心。

因此,桑德斯市民將他們的協議帶到波斯帝國所指定的省長那里,以征得他的批准。這位省長不是波斯人,而是莫索洛斯的兄弟(哈利卡納蘇斯的莫索洛斯陵墓非常有名,是古代世界的 七大奇觀之一)。

盡管當地人已經聯合在一起,這位省長還是充當波斯王的代表,他接受了市民們的請求,新神廟建立起來。

桑德斯出土的這塊石頭上的第三篇銘文,就是這位省長的批准書。它在希臘語文本和利西亞語文本之間,在石頭較窄的一面上,是用亞蘭語寫成的。

它的開頭寫道:“亞達薛西(ArtaXerxes)第一年的錫萬(Siwan)月,在桑德斯宮中……省長說……”

緊接著是市民請求的概要,然后是省長的批准:“他已經簽署了這條法律”。還有八行桑德斯神的咒詛,告誡眾人不要妨礙這一協議。

波斯帝國的這一官方行為用波斯帝國的官方語言公布出來,表達了對當地情況的適當關注。

在大利烏統治期間,當猶太人在耶路撒冷重建聖殿時,總督達乃(Tattenai)想阻止這一行為,他問大利烏,這些猶太人是否征得了官方的同意,大利烏王回復說他們 已經征得了官方同意,并且命令達乃要從各方幫助他們。

根據《以斯拉記》第6章,大利烏在他回信的末尾咒詛了任何妨礙或破壞這一工作的人,并且求告耶路撒冷的神:“若有王和民伸手更改這命令,拆毀這殿,愿那使耶路撒冷的殿作為他名居所的神 ,將他們滅絕。我大利烏降這旨意,當速速遵行。”

學者們不能接受波斯王承認猶太人的神這一觀點,并得出結論說猶太文士改變了文本。但是,桑德斯的政令表明這些學者們錯了。

在桑德斯,市民們請求那個地方的神保護他們,使他們蒙福,而在《以斯拉記》里,大利烏王做了完全一樣的事情。(完)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987

Latest Images

Trending Articles





Latest Im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