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政协委员何新授权的博客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987

何新解诗:问世间情是何物?

$
0
0

何新解诗:

问世间情是何物?

【题解】

此词是金代诗人元好问的名作。金章宗泰和五年(公元1205年),时年16岁的青年元好问,在赴并州应试途中,听一位捕雁猎人说,一对比翼双飞的大雁,一只被猎人网捕杀死后,另一只大雁也从天上撞下来,自残而死。

诗人被这种生死至情所感动,便买下这一对死去的大雁,把它们合葬在汾水旁,建了一个小小的坟墓,名曰“雁丘”。并写《雁丘》辞一阕。

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

【原序】 泰和五年乙丑(1205)岁,赴试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日获一雁,杀之矣。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

予因买得之,葬之汾水之上,累石而识,号曰雁丘。 时同行者多为赋诗,予亦有《雁丘词》。旧所作无宫商,今改定之。

【原词】

问世间,情为何物?

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

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 

渺万里层云,

千山暮雪,

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

荒烟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

山鬼暗啼风雨。

天也妒,

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

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

 来访雁丘处。


【老何解译】  

问这世界,所谓爱情究竟是什么东西——

竟能让人为之不顾生死!

这双雁曾飞遍天南地北,

老翅膀历经几多风雨?

——相聚的欢乐,

离别的悲苦,

迷误多少呆儿痴女?

君子你也许想说——

那遥远渺茫的万里云天

夜晚风雪昏暗的千重群山,

形单影只,

又能向何处去?

这汾水横舟的旧路

已不闻当年的箫笛鼓乐

只留下荒烟迷茫的平野!

招魂的楚歌悲嗟,

宛如山鬼在风雨中悲鸣

苍天怕也嫉妒,

不信你会如同那些寻常莺化为泥土

千秋万岁后

仍会引来无数多情人

酹酒狂歌,

凭吊这双大雁的殉情之处。

【古今情诗之冠!】

乙丑岁:金章宗泰和五年(公元1205年),时元好问仅16岁。歌中多悲苦之词,因为这时的金朝已经进入一个动荡的时代。

并州:山西太原。

雁丘:据嘉庆《大清一统志》:雁丘在阳曲县西汾水旁。金元好问赴府试,累土为丘,作《雁丘词》。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典出《汉武帝故事》:“上幸河东,欣言中流,与群臣饮宴。顾视帝京,乃自作《秋风辞》曰:泛楼船兮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吹,发棹歌,极欢乐兮哀情多。”

楚些:即楚歌。些古音及晋陕古方言与​歌音通。

平楚:古成语,即平川之转语,犹平野。南齐谢朓 《宣城郡内登望》诗:“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唐李商隐《访隐》诗:“月从平楚转,泉自上方来。”宋文天祥《汶阳道中》诗:“平楚渺四极,雪风迷远天。”

明杨慎《升庵诗话·平林》:“楚,丛木也;登高望远,见木杪如平地,故云平楚。”清冯桂芬《劝树桑议》:“西北诸省千百里,弥望平楚,莫不宜桑。”鲁迅 《阻郁达夫移家杭州》诗:平楚日和憎健翮,小山香满蔽高岑。”

​平楚语转平川,即平顺,广阔平坦之地。《古文苑·扬雄<幽州牧箴>》:“荡荡平川,惟 冀 之别。” 章樵 注:“地势平,则川陆皆平。” 唐 杜甫 《秋日夔府咏怀一百韵》:“有时惊叠嶂,何处觅平川?” 宋 苏轼 《上皇帝书》:“臣观其地,三面被山,独其西平川数百里。” 与平楚同意。

【元好问简介】

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山西秀容(今山西忻州)人,世称遗山先生。金、元之际文学家、诗人。

元好问自称是唐朝诗人元结的后裔,祖父元滋喜曾是金朝的铜山令。

元好问生于金章宗明昌元年七月初八日(1190年8月10日)。出生后过继给叔父元格。四岁随从母张氏学习。五岁时跟随叔父住掖县(今山东)。元好问七岁能诗,被称为神童。

泰和五年(1205年),元好问十六岁时往并州赴试,途中遇到一个捕雁的人说,今天捕到一只大雁,另一只脱网。但脱网之雁悲鸣不去,最终撞地殉情而死。元好问听后买下这两只雁,将其葬于江边,写下《雁丘词》。

贞祐二年(1214年),蒙古军大举南下,元好问举家至河南避乱。这个时期的元好问目睹战乱四起,写下了不少悲愤之作,其中《箕山》、《琴台》等诗。

元好问参加过数次科举,但并没有得到好的成绩。直到兴定五年(1221年),元好问终于进士及第。三年后,元好问应选宏辞科,召任国史院编修。

从仕后,元好问做过金国小官,曾经担任镇平县令(1226年)、内乡县令(1227年),后迁任南阳县令。后至汴京,任尚书都省掾。

天兴元年(1232年)三月和十二月,蒙古军两次围困汴京,这时元好问任尚书省左司都事。蒙古军第二次围城时,金哀宗率兵弃城突围。汴京城内粮食已绝,米价暴涨,百姓多有饿死,已经发展到食尸甚至食人的地步。1233年正月,守城西面元帅崔立以汴京城投降蒙古军。

蒙古军占领汴京后,元好问作为金朝官员被押解出汴京。五月,元好问在乱离中携友人幼子白朴,北渡黄河。

金哀宗天兴二年(1233年)秋,元好问被元政权拘于聊城(今属山东)。天兴三年(元太宗六年正月初十日,即1234年2月9日),金哀宗自杀,金朝灭亡。

两年后(1235年),元好问由聊城移居冠氏(今山东冠县),住了四年。金朝的灭亡与人民的惨状对元好问造成了很大的打击。

五十岁时,元好问回到故乡忻州。这时的他思想消沉,生厌世之感,认为“读书误人多”,要后代学耕耘种树,不要学读书。

元好问晚年致力于金朝历史和文化的保护,立馆讲学。

六十三岁时,元好问与张德辉北上觐见忽必烈,说服忽必烈接纳尊信儒学,并请忽必烈为“儒教大宗师”。劝说忽必烈任用儒士治国。

元宪宗七年九月初四日(1257年10月12日),元好问卒于获鹿(在今河北省),葬于故乡下山村(今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区西张乡韩岩村)。

元好问留有著作《元遗山集》。有词377首,艺以苏、辛为典范,兼有豪放、婉约风格,为金代词坛第一人。散曲9首,用俗为雅,变故作新。有《续夷坚志》乃笔记小说。所编《中州集》及《壬辰杂编》,史料多补入《金史》中。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987

Latest Images

Trending Articles





Latest Im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