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987

[转载]匈奴、鲜卑、突厥、蒙古与俄国的传承关系

                   被掩藏的历史:匈奴、鲜卑、突厥、蒙古与俄国的传承关系

    匈奴是现代蒙古人和突厥人的共同祖先,匈奴国是蒙古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这是基本的历史常识。

    古突厥最早也是蒙古人种,高加索相貌是后来才混入。所谓游牧民族,就是到处游荡的放牧,今年在蒙古草原放牧,过几年草场闹雪灾、鼠灾、蝗灾或其他灾难时,就可能转场去中亚草原了,再过十年中亚草原再闹灾时,可能就转场去东欧草原了,一路掠夺人口,可能一个突厥男人在中亚掠夺了一个波斯女人生一个儿子是混血,十几年后他混血的儿子在东欧又掠夺了一个俄罗斯女人生个孙子是高加索人了,结果一家人蒙古人种、欧亚混血、欧洲人都有,今天土耳其人以及其他突厥人就是这样诞生的。

    蒙古语和突厥语都是同源,底层词汇都是相同的,两种语言分化是西迁后的事情。而西迁前的固有词汇,在当代蒙古语和当代土耳其语、乌兹别克语、维吾尔语是共同词汇。

    【图】同属阿尔泰语系的蒙古语、满语、土耳其语的第一人称单数分别是bi、bi、b?n;第二人称单数ci、si、s?n;第一人称复数bid、be、biz;第二人称复数ci、suwe、siz。蒙古语和土耳其语有相同的复数后缀(蒙古语nar / ner、土耳其语 lar / l?r),其他共同特点还有很多。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古突厥与今天的突厥完全不是一个概念,古突厥的直系就是现在的蒙古人。蒙古人属“留守突厥”,而今天土耳其以及其他的众多突厥人属“西迁突厥”。土耳其人和蒙古人一样,原本也是信奉萨满教的长生天的信徒,后来才皈依了真主,长生天即“蒙哥·腾格里”,蒙古语是“Mongke Tenger”,突厥语是“Mangu Tangri”。历史上从蒙古西迁的人几乎全部伊斯兰化,现在意义上的“突厥人”的含义即“来自蒙古草原伊斯兰化的游牧人”。14世纪蒙古金帐汗国和伊儿汗国选择伊斯兰化,也是为了迎合和拉拢当地的突厥同胞。随着金帐汗国和伊儿汗国的伊斯兰化,当地蒙古人的后裔也成为了新一代的突厥人。14世纪中亚著名的帖木儿大帝就是蒙古尔斯坦的突厥人(即伊斯兰化的蒙古人),帖木儿属尼伦蒙古的八鲁剌思(Barulas)部,他的祖先在西迁前与成吉思汗的祖先是亲戚。

    从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到蒙古都是一脉相承的,这点就连稍有良知的国内学者都承认,如《北狄与匈奴》中说:“匈奴语言上的通则与蒙古语言上的通则,不相违背。匈奴、突厥、铁勒之俗又与蒙古同。近代学者一致承认柔然使用的语言是蒙古语,突厥语又同柔然语,柔然的部族皆高车,蒙古又是铁勒中土拉河北的部族。这样,从匈奴、鲜卑、丁零、铁勒、高车、柔然、突厥到蒙古,世代相接,世系相衔,是为一脉相联也。”

    【图】蒙古国北部诺因乌拉(Noyon uul)匈奴墓葬中发现的「苍狼白鹿」图腾。《蒙古秘史》开篇第一句话这样写道:“蒙古人的祖先是承受天命而生的孛儿帖赤那(苍狼)和妻子豁埃马兰勒(白鹿)一同过腾汲思海(贝加尔湖)来至斡难河源头的布尔罕山前住下,生子名巴塔赤罕。”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图】匈奴语、蒙古语、匈牙利语的对比。匈奴语和蒙古语相似度达到90%以上。同时鲜卑语词在《二十四史?》中大量地保存著,和今天蒙古语也几乎一模一样。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2006年,法国遗传学家Christine Keyser-Tracqui用2300年前的古匈奴贵族尸体与现在蒙古地区的蒙古人群体,以及现代安纳托利亚的土耳其人群体进行的Y染色体、线粒体、常染色体脱氧核糖核酸分析。结果表明,古匈奴和当代蒙古人为延续世系。

    匈奴国末期被自然灾害、内斗折磨得逐渐衰败,此时四周长期受匈奴欺辱的鲜卑、乌孙、汉朝、丁零、乌桓热火朝天地进行反攻清算,鲜卑成为攻击匈奴的主力。公元46年,由于鲜卑和其他部族长年地进逼,加上内乱不断灾荒不绝,曾经雄踞朔原的北匈奴被迫败退到燕然山(今蒙古国杭爱山)和阿尔泰山地带。其后奄奄一息的北匈奴又屡屡惨败,最后由鲜卑在原来匈奴的地盘上建立了强大的鲜卑国,60万北匈奴成了鲜卑国的主要居民。

    2007年的另一项名为"Genetic analyses on the affinities between Tuoba Xianbei and Xiongnu populations"的研究中,遗传学者用拓拔鲜卑的mtDNA与匈奴进行对比,结果两者高度吻合,证明匈奴与鲜卑的基因传承关系。

    【图】图门汗,尼伦(柔然)汗国的万户长,突厥汗国的创建者和第一任可汗。他是阿史那·吐兀的长子,又被称为“不明汗”或“伊利汗”。“图门”在蒙古语中的意思是“万户长”。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中国人所谓的“蒙古出自东胡室韦”,是因为宋朝学者洪皓犯下的一个低级错误,由于他对地理知识的缺乏,导致了后世中国史学界出现了“蒙古出自东胡室韦”的谬论。室韦和女真仅仅一江之隔,而蒙古在漠北,从《蒙古秘史》第一句,10世纪就在蒙古三河之源的布尔罕山,与室韦隔着几千里,稍微有点地理常识,了解12世纪的历史地理的就不会闹出这样的笑话。匈奴、鲜卑、柔然都是蒙古种族、蒙古语族,他们称霸草原的时候,室韦还在母系社会。但中国官方很乐意宣扬“蒙古出自东胡室韦”论,因为这样一来,蒙古人的起源地就成了“中国东北”了,意图非常明显。

    原始突厥是匈奴里的北匈奴一支,居住在贝加尔湖西边,属蒙古利亚类型,这个地方就是苏武牧羊之地,当时看管苏武的匈奴人就是突厥人,贝加尔湖西岸跟西方人居住地很近,当时属于高加索种人的塞种人游牧地区跟此地接壤,所以突厥人在早期就混入高加索血统很正常,但那个时代突厥还是蒙古利亚人血统为主体的人群,包括到后来的阿史那家族以及之后的塞尔柱突厥皇族都是蒙古人种,就是今天蒙古人的长相。

    【图】突厥国皇族成员Kul Tigin的头部雕像。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图】塞尔柱突厥帝国皇族的头部雕像。12世纪突厥占领波斯后,有大量人口从蒙古本土迁移到波斯。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历史上的匈奴国、突厥国、蒙古国同波斯的关系比同中国的关系还要密切,匈奴国、突厥国的领土都是横亘东亚中亚的,当时中亚居民是讲波斯语的粟特人、塞种人等民族,这些民族也农耕民族,有富庶的城市群,匈奴国、突厥国在东部边界打中国,在西部边界跟波斯语民族常年战争,并且匈奴国经常直接管理中亚的波斯语城邦。而突厥时代则更直接,则直接鸠占鹊巢的抢夺了波斯语民族在中亚的城市,进而中亚的突厥融入了波斯血统成为欧亚混血的伊斯兰人群,所以波斯史书关于匈奴突厥的记载比中国历史更详细。

    “鞑靼”一名,最早记载于西元6世纪,鞑靼是使用蒙古语的部族。13世纪初,这些游牧的不同群体成为成吉思汗部队的一部分,因入侵到欧洲,就被欧洲人统称为“鞑靼人”。

    【图】公元12世纪末的鞑靼(塔塔尔)部,鞑靼最早的记载出现在突厥国时期的阙特勤碑,称为Otuz Tatar Bodun(鞑靼十三部) 和Tokuz Tatar (九部鞑靼),其位置在蒙古的中部。鞑靼部是今天蒙古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今天俄罗斯鞑靼族的主要组成部分,与俄罗斯人有大规模的混血。这也是如今俄罗斯人与蒙古人血缘上的主要联系。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无论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原本都不是民族概念,而是政治集团的概念,他们本身在语言、习俗和基因上都是相通并且一脉相承的。蒙古人不是成吉思汗时代就一夜之间从天上掉下来的,蒙古人的祖先自古就生活在蒙古高原,他们在古代被称为匈奴人,中世纪突厥和土库曼人西迁后,突厥的主体留守了下来,成为后世的蒙古人。而突厥西迁也并非中国人所谓的被唐朝击败,唐朝之后的五代十国中突厥的一支沙陀人还曾建立过后晋、后唐、后汉、北汉 等几个政权,突厥留守部族由多个部族组成。12世纪留守突厥的蒙兀尔部里诞生了成吉思汗,成吉思汗统一了突厥西迁后分裂的北亚草原,以蒙兀尔的名字命名新的统一国家为蒙古,大蒙古国建立后,北亚草原各留守突厥人都以“蒙古”为这个统一的民族名字,蒙古民族从此诞生,蒙古人就是留守突厥人,蒙古民族诞生前的蒙古人和从北亚草原西迁的所有人都叫突厥人,蒙古民族诞生后西迁的蒙古人再伊斯兰化后又演变成了新的西迁突厥人,会很自然的融入当地突厥同胞中去。


    突厥国建国前,突厥人就叫匈奴人,古代游牧民族和现在的俄罗斯一样没有人种概念,讲同一种语言居住在各地的人们,在不同时代都以自己的政权名字自称,突厥人和蒙古人就是这么诞生的,先有突厥国和蒙古国,后有突厥民族和蒙古民族。不论匈奴人、突厥人还是建国初期的蒙古人,都是同一个群体,他们之间一脉相承的关系并没有割裂,不是很多中国人眼中的所谓“北方草原经常你来我往的更换民族”。

    突厥一部分西迁中亚,定居在河中地区东南部并且伊斯兰化,就是蒙古尔斯坦地区;一部分留在了蒙古草原,成吉思汗就是这部分的人。蒙古西征的很多地区,其实都是自己的同胞,西迁突厥人的地区,蒙古西征到多瑙河时,当地还居住着几个西迁的突厥小部族,这些人日后演变成波黑人的祖先。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回纥、蒙古是一个国家的不同朝代,相当于中国的秦、汉、宋、明的传承概念。反而中国历史上各朝代都是由外来的游牧民族建立的,秦是戎狄;唐是鲜卑;元是蒙古;清是满洲。只是中国人一直强调中国的历史统一性,而重点强调其他民族的不完整性,试图给人一种错觉:中国一直是一个统一体,而蒙古你来我往,主人经常更迭。

    而中国将其他民族的定义缩到无限小,把所谓“中华民族”的伪定义扩到无限大。现在中国官方为了搞和谐把“中华民族”的大帽子往别人身上一扣,搞得很多民族都很郁闷。历史上中国经常被这些北方人灭了半壁江山甚至灭国,如果这些外国人是“中华民族”的话,历史上那么多南迁汉人都成阻碍祖国统一和抗拒民族融合的罪人了,杨家将、岳飞、文天祥也都成阻碍祖国统一和抗拒民族融合的罪人了。

    因为中国很多少当代少数民族都跟古匈奴/突厥有关系,外加现在突厥和蒙古民族主体都在境外,而且都有自己的母国,所以历史书就必须把匈奴/突厥和当代中国的很多民族割裂掉,千方百计的把匈奴/突厥纳入所谓的“中国古代少数民族”,现代已经消失掉了。把匈奴/突厥打造成古代民族就跟当代很多少数民族没有关系 了, 那些少民自然就成了所谓“中华民族“的几十朵花了。这种史观起源于苏联,苏联为了对抗所谓的“泛突厥主义”而编造历史,把国内的鞑靼人与外面的蒙古突厥同胞割裂掉,后来这种史观被中国照搬。

    但是真实的史书和民族关系并不是这样,匈奴/突厥的后代并没灭绝。中国千方百计的把匈奴/突厥纳入古民族现在已经消失的人群,毫不犹豫的把讲匈奴/突厥语言但在不同时代被汉字史书写成不同称呼的同一个人群或同一个人群中的 一支,果断的当做一个跟匈奴/突厥人完全没关系的新民族,所以读习惯了国际正常史书的外国人阅读中国当代历史书时,经常一头雾水,“怎么很多少民都好像从天上突然掉下来的,没祖宗啊?”;“怎么北亚草原经常更换主人啊,原来的主人怎么一夜间都死光光了?”

    突厥人原本就是跟今天蒙古人一样的蒙古利亚类型人种,当代突厥人的语言相近,但人种分一下几个集团:

    【1】部分突厥西迁中亚后,游牧突厥人很少跟波斯人混血,主体还保留原始突厥人血统,还是蒙古利亚类型的人种,比如:哈萨克人、吉尔吉斯人等民族。

    【2】原始突厥人西迁中亚后混入波斯语诸民族的血统,农耕突厥人演变成欧亚混血的人种,比如:乌兹别克人、土库曼人、维吾尔人等。

    【3】欧亚混血人种的中亚伊斯兰化突厥人继续西迁,西迁的至高加索以西的欧亚混血突厥人混入了亚美尼亚人,希腊人血统,演变成南欧型人种,比如:土耳其人、阿塞拜疆人等。

    【4】欧亚混血人种和蒙古利亚人种的中亚伊斯兰化的突厥继续北移,进入斯拉夫人的东欧,演变成东欧鞑靼民族。鞑靼人有两个人种:斯拉夫人种的鞑靼斯坦人、伏尔加鞑靼人。欧亚混血人种的克里米亚鞑靼人、西西伯利亚鞑靼人。

    就***意淫“汉朝打败匈奴导致匈奴西迁”一样,当代历史愤青们同样意淫“唐朝打败突厥导致突厥西迁”。其实动动脑子就会发现,唐朝都灭亡了,留守突厥还有能力建立后晋后唐后汉北汉等几个政权,突厥贵族石敬瑭都有出卖幽云十六州的能力。突厥西迁的真实情况是:当时中亚河中地区波斯人的庞大城市群被突厥彻底拿下后,突厥需要迁移大量人口去管理中亚的波斯城市群,而当代伊斯兰化的突厥文明正是形成在中亚河中地区的前波斯人城市里,河中地区是伊斯兰突厥文化的发源地,在此之前在东方时,突厥人就是近代的蒙古人形象,是萨满教徒而不是伊斯兰。

    唐末大乱天下最有实力的两个集团就是留守突厥的沙陀部,以及朱温集团,留守突厥最终建立了后唐等政权。搜索“安史之乱的安禄山,史思明”、“石敬瑭”、“后晋、后唐、后汉、北汉皇室”的族属,你就发现突厥人惊人的表现。突厥曾建立过几个中国化政权,主要有:后晋,后唐,后汉,北汉。著名人物有:石敬瑭、李克用、李存勖(李亚子)、李嗣源、刘知远、刘崇等。

    【安禄山】安史之乱的始作俑者,安禄山是突厥与粟特的混血儿,他儿时玩伴也是他日后的副手史思明也是突厥人,他们是同部族的老乡。

    【史思明】安史之乱的另一个始作俑者,同样是突厥人。史思明本姓阿史那(突厥国皇族),他原名是阿史那·崒干。史书记载他身形消瘦,皮肤光滑,脾气暴躁。

    【石敬瑭】后晋开国皇帝石敬瑭本姓朱邪,属突厥沙陀部(Turkey Cigil),该部就是突厥阙特勤碑提到九姓乌古斯(Oghuz)。

    【李亚子】五代皇帝,突厥沙陀部人,李克用之子,本姓朱邪,以勇猛闻名。朱温评价李存勖说:“生子当如李亚子”,毛泽东也同意这个看法。

     就连唐朝皇室都是鲜卑/突厥系,唐高祖李渊父系的七世祖名叫李暠,就是晋末张掖地区(月氏故地)西凉国的凉武昭王,典型的秃发(拓拔)鲜卑,后为南匈奴单于沮渠蒙逊吞并。《魏书·列传》记载,西凉灭后李暠的后裔李翻投奔了阿尔泰山的柔然,曰:“翻,字士举(休屠),小字武疆(无者),奔伊吾(阿尔泰山),臣于蠕蠕(柔然汗国)。李翻的儿子后来投奔了拓跋北魏,为“镇西大将军”。唐高祖李渊的祖父名叫李虎是代北武川(今内蒙古、武川县)人,是西魏(鲜卑)“八柱国”之一,另有“唐国公”称号。“八柱国”与后世努尔哈赤的“八和硕”的涵义一样。

    鲜卑和匈奴一样,是蒙古种族、蒙古语族。李世民的母系同样是鲜卑人,从李虎娶妻“独孤氏”(西魏鲜卑皇族)。李渊的皇后即李世民的生母也来自鲜卑,史称“窦皇后”。李世民也娶妻鲜卑,称“长孙氏”,唐朝皇室难觅一丝汉民族血缘成份。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隋唐嘉话》记载,单雄信曾呼李世民之弟李元吉为“胡儿”,李元吉小字亦叫“三胡”。《旧唐书》记载,一直到李渊的曾孙滕王李涉都是“状貌类胡”,也就是长相体形都是胡人,和汉人完全不同。李世民有废太子名叫“承乾”,史载他椎髻,说胡语,吃胡食,爱慕突厥狼头纛,甚至不愿过宫廷生活,喜欢去草原游牧,结果被废黜。同样的事情北魏也发生了,魏孝文帝太子元恂留恋草原竟不愿南下,被迫南下后又擅自北上,孝文帝大怒,把他废为庶人。两个太子的行为已经清楚地反映出他们的民族背景。

    李渊起兵也并非一人,他是与突厥国始毕可汗联手干的。当时始毕可汗与李渊是君臣关系,他们可能还有血缘关系。史载李渊与始毕可汗有约,曰:“若入长安,民众土地 入唐公,金玉缯帛皆可汗有之”。他们联手内侵,遵循着匈奴以来结盟南下的传统(***清朝的满蒙联盟)。由于有突厥可汗的武力撑腰,李渊顺利取得关中重地,突厥则满载而归。我们看到唐初的“刺史”(地方军政首领)为清一色的突厥人,并且都是世袭,那是游牧民族固有的氏族军事组织的影子,与辽金时代的“探马赤军”蒙元时代的“达鲁花赤”相同。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李世民会说突厥语也是明白无误的。史书记载唐高祖李渊时突厥国颉利可汗率军攻入渭水便桥,秦王李世民迎战。在桥边李世民屏退左右,单独一人“与颉利可汗隔津而语,责以负约”。“太宗独与 颉利临水交言,麾诸军却而阵焉”(《旧唐书》)。其时李世民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还有诱之以利,于是突厥人抽身引退,并相约几天后便桥再会。其后他们如约 而至,“刑白马,与颉利同盟于便桥之上”。史载突厥薛举可汗及部下常与李世民共同围猎,“太宗与之游猎驰射,无所间然”,于是突厥部众“咸愿效死”。如果李世民平时说汉语就不可能出现“无所间然”的情况。李世民频频狩猎,“狩与尧山”,“狩与岐山”,“狩与骊山”,不绝于史,这显然是游牧民族的生存方式。

    史书记载唐王室屡现“乱伦”之象,太宗死后唐高宗便把太宗的美妾武则天拥为己有了。所谓“乱伦”是后人的说法,在唐高宗看来并无此嫌疑,“妻其后母”是游牧民族的古老习俗,对于游牧民族出身的唐王室来说不存在道德障碍,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游牧民族自古没有守寡的传统。武则天的故事与清初皇太后下嫁多尔衮类似,在当事人看来并无不妥,完全符合风俗习惯。

    我们看到唐朝与游牧民族交往的那种深度和广度是汉民族创建的朝代从未有过的,因为统治者的血缘对其基本国策必然产生深远的影响,唐朝皇帝的游牧民族血缘正是 唐代开放大气的深层原因。历史上中国人一直在回避唐朝皇帝的血统来源,因为不愿看到大唐盛世与胡人的关系。当我们以此去阅读和思考《旧唐书》的时候,许多问题就不再是问题了。

    戎狄就是蒙古人的祖先,也是匈奴的前身,蒙古是匈奴的后代,一脉相承。《吕氏春秋审为篇》“狄人、猃狁,今日匈奴。”《晋书北狄传》“匈奴之类,总谓之北狄。……夏曰獯鬻,殷曰鬼方,周曰猃狁,汉曰匈奴。”司马迁的《史记》可信度很低,因为此书成书于汉朝,距离传说中的“炎黄时代”已有2000年,而且《史记》中关于三皇五帝的历史被归类在“神话”目录下。但如果我们假设《史记》中的内容都是史实,那么黄帝本名“轩辕”,先秦古籍中匈奴被记作“猃狁”,“轩辕”与“猃狁”读音相同,是同一个族名的异写,黄帝与匈奴实属同类,轩辕黄帝就是4000年前的忽必烈,南下征服中原建立王朝。《史记》中清楚地记载黄帝部族是入侵中原的游牧民族,如《史记·五帝本纪》:“(黄帝)邑于涿鹿之阿,迁徙往来无常处,以师兵为营韂。”这是游牧民族居无常处,迁徙为生的真实写照。

    游牧民族首领轩辕黄帝是戎狄(现在蒙古人、满洲人、突厥人的祖先)南下的一个分支,黄帝率兵由北方南下,逐鹿中原,黄帝部族与炎帝部族打败蚩尤,是典型的游牧民族对南方的征服战,与后世的鲜卑突厥结盟建立唐朝、满洲蒙古结盟建立清朝一样。按照《史记》的记载,恰恰是后世的游牧民族匈奴-鲜卑-突厥-蒙古-满清才是轩辕黄帝的正统延续,是黄帝部族本部的后裔。而中国人则是轩辕部族南下后与当地土著混血诞生的后裔,属于黄帝别部,而实际根本也没有几分黄帝血脉。


    第二部分:匈奴的延续---俄罗斯

    《俄罗斯与蒙古·中世纪蒙古帝国对俄罗斯的冲击》 
    Charles J. Halperin 著
    中村正己 译

    过去的俄罗斯史学界通常把蒙古人统治的两个多世纪称为“鞑靼枷锁”,但对这一时期的看法却不尽相同。其中有些人对蒙古的统治持全盘否定态度,他们认为 “蒙古的统治是俄罗斯历史上最具悲剧性的一页,使俄罗斯脱离了欧洲大家庭”。但是也有许多人看法不同,如18—19世纪的历史学家卡拉姆津,就主张“莫斯科的强大应该归功于蒙古”。在当代学者中,以古米廖夫为代表,认为所谓的“鞑靼枷锁”并不存在。相反,“俄罗斯与蒙古的结合,使俄罗斯在与西方的争斗中,立于不败之地”。 

    蒙古人来到俄罗斯前,俄罗斯的中心在基辅(今乌克兰首都),蒙古人来到俄罗斯后摧毁了基辅,并一手扶植起莫斯科,把莫斯科打造成俄罗斯的政治、军事和经济的中心,而现在的俄罗斯,正是莫斯科的延伸。今天,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俄罗斯的形成有明显的当年蒙古的因素。1920年代,俄罗斯的欧亚主义就说:“俄罗斯与西方不相干,与斯拉夫 (Slavdom)也无关。”克柳切夫斯基和他的学生认为俄罗斯的统一,蒙古至少有一半功劳。另一位欧亚主义哲学家特鲁别茨科伊在他的经典著作《论俄罗斯文化中的图兰成份》指出“莫斯科要感谢蒙古统治,俄罗斯政府制度也是蒙古式的。从本质上说,俄罗斯是一个东正教蒙古国家。俄罗斯人的日常生活深受蒙古影响, 有大量蒙古语借字、邮政、税收、服饰也受蒙古影响,军法制度也是从蒙古学的。” 

    蒙古的喀山汗国、阿斯特拉汗国、西伯利亚汗国、克里米亚汗国、诺盖汗国、蓝帐汗国、白帐汗国的蒙古贵族们后来供职於俄罗斯公国,成为很多大公、王公贵族的姓氏起 源。俄罗斯曾有蒙古血缘的大公92个,50个王,13个公侯、300多个贵族姓氏。俄罗斯政治上的中央集权、经济上的农奴制度、军事上的扩张好战、宗教上 的服从世俗等等,都是传承自蒙古的道统。这些东西至今仍在俄罗斯发生作用。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俄国2012年巨作《汗国》,导演安德烈·普罗什金。影片开始的场景在金帐汗国首都萨莱的宫殿,金帐汗Tinibek接待罗马教皇特使,声称要派兵将罗马夷为平地。但Tinibek很快被他的弟弟Dzhanibek所杀,Dzhanibek成为新一代大汗。Dzhanibek很快又被他的儿子Berdibek所杀。2年后Berdibek也被杀死。如此疯狂的内斗很快使金帐汗国衰败、分裂。该影片在俄国引起争议,有人说汗国和俄罗斯是不同的两种文化。也有人认为蒙古和俄罗斯之间是共生关系,两者密不可分。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Ура!(乌拉!)”是俄语中一个表示欢呼的语气词,在极度激进的场合使用。在一些苏联卫国战争的影片中,当取得战斗胜利时或斯大林出现时,战士们发出惊天动地的“乌拉”声,这个词来自蒙古语。苏联学者瓦西里·扬在对蒙古人系列作品的描述中称,成吉思汗时代蒙古军队的前进口号的发音“Hurree”就是后世俄语“乌拉”的来源。美国著名民族史学家杰克·韦瑟福德教授指出“乌拉”一词是在13世纪由蒙古军队传播到欧亚很多地方的一个宣言词。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蒙古是史上第一个把间谍提升到国家利益高度的民族。每逢战前,他们都会派出间谍,尽量收集有关敌人的道路、河流、防御工事、政治和经济状况等方面的情报。他们还派间谍散布关於蒙古势力强大、任何抵抗都无济於事的流言,使敌人士气低落。13世纪的蒙古人之所以会战无不胜,间谍在其中立下了不少功劳。在蒙古统治期间。俄罗斯全盘传承了蒙古间谍制度,把间谍作为服务君主的工具。伊凡四世在位后期,曾一度实行间谍恐怖统治,他组成了一支人数为1000人的 “特辖军(Опричник)”,来彼得一世设立了“秘密办公厅”,负责抓捕和审查政治犯,从而开始了秘密侦探和间谍制度。“秘密办公厅”与之前的蒙古间谍和之后苏联时期的“克格勃”是一脉相承的。蒙古帝国派往各地的达鲁花赤(镇守官)即是后来苏联党委书记的前身。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著名军事历史家休·科尔:“1914年喀尔巴阡山战役中,俄国所采取的战术便是以当年蒙古军战术为范本的。时至今日,我们仍能感到,当年蒙古人对我们今天的军事还有着深远影响,利德尔·哈特曾以蒙古军队为例,说服人们将骑兵作战方法运用于坦克。苏联红军秉承蒙古人的战术之精髓,以高速机动为主要战法,以大面积平原为主要战场。蒙古骑士日行80公里,在驿站制度下则可日行500公里。蒙古人作战时的推进速度同样快得惊人,攻占北俄罗斯用了2个月零5天,平均每天推行85至90公里;攻占南俄罗斯用了2个月零10天,平均每天55到60公里;攻占匈牙利和波兰用时三个月,每天58到62公里。相比之下,二战时期行军速度最快的苏联红军在基本没有阻力的情况下,从波兰的维瓦斯河直扑德国的奥得河,20天里只推进了500公里,平均每天只有25到30公里,而此战役被视为现代战争中推进速度最快的战役。”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拔都汗,蒙古金帐汗国创始者,俄罗斯人称他为“沙皇”,蒙古人因他对部下宽大,称他“萨因汗”。1237-1251年拔都率军西征大破日耳曼、波兰、波西米亚以及匈牙利60万联军,席卷东欧与中欧。1242年拔都建都于伏尔加河下游的钦察草原的萨莱,将整个俄罗斯纳入蒙古辖地。拔都曾凭借其强大的军事力量扶植拖雷系的蒙哥(忽必烈的哥哥)登上汗位。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全世界每200个男性中有1人携带成吉思汗的Y染色体。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诺夫哥罗德公国公爵亚历山大·涅夫斯基朝见拔都汗。亚历山大·涅夫斯基拒绝接受罗马教皇的自杀性的、与蒙古人血战到底的命令,而选择依附于蒙古人,这通常被认为是俄罗斯脱离欧洲,投向亚洲的转折点。1246年,金帐汗封他为基辅大公。俄罗斯与蒙古的结合,使俄罗斯从此对欧洲立于不败之地。2008年,俄罗斯国家电视台举行了一次“史上最伟大的俄罗斯人”的评选活动,结果涅夫斯基名列首位。亚历山大·涅夫斯基与金帐汗国第二代大汗萨尔塔克是结拜兄弟。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蒙古人实行政教合一,在俄罗斯大规模兴建东正教堂,巧妙地通过教会对俄罗斯各地发号施令,东正教会也负责为金帐大汗祈福而获得免税权。蒙古人到来俄罗斯之前,俄罗斯东正教堂不到100座,在蒙古人统治期间增加至300余座。在蒙古势力往俄罗斯西北延伸时,莫斯科和东正教会是两大助力。1327年,伊凡一世的对手亚历山大因背叛蒙古人而被追捕,逃至普斯柯夫,普斯柯夫民众为了保护亚历山大而战,可是就在战争一触即发时,东正教会竟然宣称支持异教徒的蒙古人,并将亚历山大和普斯柯夫民众逐出了教会。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马迈,青帐汗国及金帐汗国的军事强人。他是成吉思汗的后裔,诺盖汗的孙子,伊琳娜·格林丝卡娅(伊凡雷帝的母亲)的直系祖先。1360年,纳兀鲁斯将哥哥忽里纳刺杀后继位。在位不到一年,金帐汗国完全瓦解,此后直到1382年脱脱迷失重新统一金帐汗国,短短的二十年间就有十八个可汗,势力最大的便是权臣马迈,在金帐汗国挟天子以令诸侯(他主要控制乌克兰与克里米亚)。马迈的记忆延续了数个世纪,俄罗斯人常以“как Мамай прошел”(***马迈的来临)来形容事情的严重程度。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克里米亚汗国,国徽是成吉思汗的徽章苏鲁锭。克里米亚汗国的统治阶层是格莱家族,是成吉思汗的直系后裔(拔都的兄弟秃花·帖木儿系),这个家族1427-1783年统治克里米亚,喀山汗国的王族也是他们家族的。克里米亚汗国的创始人是哈吉·格莱,他是成吉思汗十一世孙。格莱家族也是奥斯曼帝国的王族成员,“假如罗马和拜占廷代表了三个国际皇族正统中的两个,那么蒙古就是第三个。假如奥斯曼家族灭绝了,那么成吉思汗的后裔就是奥斯曼帝国的正统继位者。”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耶琳娜·格林斯卡娅,俄罗斯著名女政治家,伊凡雷帝的母亲,成吉思汗的后裔(术赤→马迈一系)。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赛-布拉特 (俄语名:谢苗·别克布拉托维奇)。俄国沙皇、卡西莫夫汗,他是成吉思汗直系后裔。1573年受洗礼入东正教改名谢苗·别克布拉托维奇。他在1575年被伊凡雷帝封为“全罗斯大公”,在1年后又让位给伊凡雷帝。伊凡雷帝这么做是为了表明自己是成吉思汗在欧洲和亚洲的正统继承人。谢苗·别克布拉托维奇在让位后成为特维尔大公,后来进入修道院当修士。1616年在莫斯科去世,葬于谢苗诺夫修道院。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鲍里斯·戈东诺夫,俄国沙皇。蒙古鞑靼贵族出身,1604年全俄缙绅会议推举鲍里斯为俄罗斯沙皇。他继承伊凡雷帝遗志,停止与波兰的战争,在北方向瑞典发动战争,扩大了波罗的海出海口。向东继续侵略蒙古西伯利亚汗国,南方与蒙古克里米亚汗国交战,修建了一系列要塞城市。他推进俄罗斯农奴化进程。在位末期俄罗斯不断发生农奴起义。1605年去世。俄国文豪普希金将他的一生改编为戏剧,并由作曲家穆索尔斯基再改编成歌剧。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世代与成吉思汗家族通婚的斯摩棱斯克和雅罗斯拉夫尔大公 - 费德尔·罗斯提斯拉维奇(Фёдор Ростиславич Чёрный)。在蒙古统治期间,俄罗斯宫廷的王侯们渴望通过成为成吉思汗家族的一员来得到政治上的提拔。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库图佐夫,蒙古鞑靼出身,击败拿破仑的军事天才,他不但精通兵法、战史、几何学、数学,还深通德语、拉丁语、波兰语、土耳其语和英语。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身穿俄国皇室服装的末代沙皇,蒙古鞑靼风格浓重。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巴德玛耶夫,俄罗斯布里亚特蒙古人,末代沙皇时期的著名野心家,曾打算将整个满清帝国版图并入沙俄。后因日本扩张牵制沙俄行动,巴德玛耶夫被迫放弃该计划。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苏维埃太祖列宁,列宁的祖父母都是蒙古人,祖父是尼可莱·瓦西列维奇·兀尔阿诺夫,出生在一个卡尔梅克/鞑靼农民家庭。祖母是来自阿斯特拉罕的卡尔梅克女人安娜·丝米尔诺娃。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列宁与家人合影,亲戚的孩子留的是传统蒙古发型。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霍洛尔·乔巴山(左) 与 沙俄军神谢苗·布琼尼(右)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巴桑·格罗德维科夫,苏联将军,卡尔梅克蒙古人。1944年率军由东喀尔巴阡山直插匈牙利,横扫波兰,击败德军,解放布列斯特(位于今白俄罗斯)。1945年率军攻入德国首都柏林,同年被授予“苏联英雄”称号和列宁勋章。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欧卡·格罗德维科夫,苏联骑兵队指挥官,卡尔梅克蒙古人。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蒙古第一夫人,安娜斯塔西亚·费拉托娃(1920年-2001年),俄罗斯人,蒙古领袖尤穆佳·泽登巴尔的妻子。她是蒙古社会活动家,曾任蒙古儿童基金会主席。在其倡导和主持下,蒙古建成了国际儿童活动中心、婚礼宫、少年宫以及许多儿童保育机构。1984年泽登巴尔被解除蒙古人民革命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和大人民呼拉尔主席团主席职务。此后费拉托娃随泽登巴尔迁居莫斯科。1991年泽登巴尔逝世后,费拉托娃与子女共同在莫斯科过平常人生活。2001年10月21日费拉托娃在莫斯科病逝。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谢尔盖·绍伊古,现任俄罗斯国防部长。父亲是蒙古人,母亲俄罗斯人。他之前曾担任过俄罗斯副总理;国家紧急情况部长;莫斯科州州长, 获得过一次“俄罗斯英雄”称号。他熟练掌握9种语言,包括土耳其语和日语。同时也是俄罗斯最大的日本古董武士刀收藏者,收藏总价值超过4000万美金。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尤里·叶哈努罗夫,布里亚特蒙古人。乌克兰前总理和国防部长。曾任乌克兰议会工业政策和企业问题委员会负责人、乌克兰政府经济部部长,以及乌克兰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州长。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奥列格·达尔加洛夫,俄罗斯海军总司令。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穿蒙古袍的斯大林。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俄罗斯与蒙古的通婚现象。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著名美籍日裔政治、历史、经济学家弗朗西斯·福山:“俄罗斯的政府结构建立在传统的蒙古式掠夺性方法之上。俄罗斯从未民主过。斯大林所采用的统治原则跟蒙古人一样。而普京就是一个21世纪的蒙古人,而非其他。现在,因为俄罗斯还是一个富裕的国家,领头的蒙古人意识到为了获得正统性和国民的爱戴,他必须分配出一部分财富。这就是现在低税负和低负债的原因。由于上述原因,现在的俄罗斯抗议活动,我们必须赞赏和鼓励的这些活动,却也无法打败这个蒙古体系。”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第三部分:满清与蒙元的传承关系


    1636年皇太极继承元玉玺,为了承继大元之大统,建立满蒙共主之国,改国名为“大清”,“大清”是蒙古语“Daicing”,意为“战士”、“卓越”,大清国即是蒙古语“战士之国”,中文音译为“代青”或“大清”。

    满清是承袭蒙元建国,直接传承自蒙元的,是14世纪蒙古元帝国的延续。

    在本朝之前的中国人眼里,满洲人和蒙古人是没有区别的,他们穿一样的服饰、说一样的语言、有着一样的文化,完全是同类。清末孙中山喊“驱逐鞑虏,恢复中华”中的“鞑虏”就包括了蒙古人。只是满清倒台后,北洋政府荒谬地为了“继承”满清的全部版图,才开始宣扬所谓的“满洲人和蒙古人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人,中国才是满清的继承者,蒙古是满清的一部分,所以蒙古是中国的一部分”的本末倒置的可笑谬论。

    努尔哈赤的六世祖名叫蒙哥帖木儿(蒙古语“永恒的钢铁”),努尔哈赤尊号Kundulen Han和Sule Beile均为蒙古语。努尔哈赤(Nurhaci)、皇太极(Hongtaiji)也非常熟悉和亲近蒙古语言文化。明末后金之时,努尔哈赤、舒尔哈齐(Surhaci)就与蒙古通婚。自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后,蒙古科尔沁部明安贝勒等与努尔哈赤结盟,壬子年(1612年)和乙卯年(1615年)努尔哈赤分别娶明安贝勒之女和宾图王孔果尔之女为侧福晋,开始满蒙联姻。皇太极遵循父汗努尔哈赤的遗愿,继续加强满蒙军事联盟,满蒙上层贵族间的婚姻关系进一步扩展,整个清朝有一百多个满洲格格远嫁蒙古草原。

    努尔哈赤的尊号及其设立的政府官职名称就用蒙古语称之。万历十五年(1587年)六月二十四日,努尔哈赤自称Sure beile(淑勒贝勒,或译聪睿贝勒)。1615年,努尔哈赤强化国家政权,设置了“理政听讼大臣五员、都堂十员”都堂,满文作“Jargūci”(扎尔固齐),即司法大臣,Jargūci即蒙古语。努尔哈赤弟舒尔哈齐,赐号为达尔汗巴图鲁(蒙古语,“荣誉的勇士”),三弟雅尔哈齐事迹不详,异母弟巴雅喇,赐号为卓里克图(蒙古语“果敢”,译为“笃义”),另一异母弟穆尔哈齐,赐号为青巴图鲁(蒙古语“忠诚的勇士”)。

    努尔哈赤还用蒙古语给儿子、外孙起名。皇太极及其兄代善、莽古尔泰等人之名就是蒙古语。舒尔哈齐之女孙带格格与蒙古喀尔喀五部之一巴约特部台吉恩格德尔(Enggeder,博尔济吉特氏)所生之子名额尔克代青(Erke Daicing),此名即是努尔哈赤给起的。天命七年四月初六,孙带格格请伯父努尔哈赤为其子命名,努尔哈赤便给外孙起了“额尔克代青”这个蒙古语名字。

    皇太极曾用蒙古语赐予多尔衮、多铎美号。天聪二年(1628年)二月,清太宗出征获得胜利,三月戊辰(初七日)还都盛京,于途中举行大宴。太宗说,蒙天眷佑,二幼弟随征异国,俘获凯旋,宜赐以美号。于是赐予多尔衮贝勒“墨里根岱青”(Mergen Daicing)之号,赐予多铎“厄里克出呼里”(Erke Cuhur)之号。

    在旧满洲档中,皇太极有一段著名的论述。这是皇太极在天聪九年( 1635年)说的,原文如下:“tere inenggi, han hendume musei gurun i gebu daqi manju、 hada、 ula、 yehe、hoifa kai. tere be ulhirakv niyalma juxen sembi. juxen serengge sibei qoo mergen i hvnqihin kai. tere muse de ai dalji. ereqi julesi yaya niyalma muse gurun i da manju sere gebu be hvla. juxen seme hvlaha de weile.”【中文译文: 是日,汗曰:我国原有之名为满洲、哈达、乌拉、叶赫、辉发,其无知之人称之为诸申。夫诸申(女真)乃席北超墨尔根之亲谊,与我们何干。此后所有人等称我国 原有之名 满洲,若称诸申,罪之。】

    全美亚洲学会会长伊芙林·罗斯基在她的《最后的皇帝:满清机构的社会史》一书提出:“满清能够在中国成功地维持了近300年的统治,不是靠汉化,而是有效地得到了蒙古等诸多非汉民族的支持,从这点上说来,满清统治者是以中亚诸民族的大汗而并非中国王朝的皇帝身份出现的。满清只是利用了儒家的很多东西而本身还是保留了诸多自己的特点,清朝与中国并非同义词。”

    因此,即使是满清时期也是蒙古统治中国,而不是相反。中国人说“清朝蒙古是中国的一部分”甚至说“元朝蒙古是中国的一部分”,这在任何人看来都是极其荒唐的,是一种反奴为主、本末倒置的行为,无异于今天的越南人说“汉朝中国是越南的一部分”。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图】山西沁水出土元代骑马俑,圆笠上缀红缨,以及服装都是清代服装的前身。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图】美岱召壁画上的元代官服复原图。根据清史稿记载,满洲的官服和服饰是由孝庄皇太后根据元代蒙古服饰定型的,满清的官服形制也是由科尔沁蒙古人Sunguru根据蒙古朝服设计的。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图】满清时代的大辫子同样是蒙古人的传统发式,明朝人萧大亨眼中蒙古人:“其人自幼至老,发皆削去,独存脑后寸许,为一小辫。余发稍长即剪之。”蒙古男人头发一般都剃光,仅在头顶部位稍后处留处圆形的地方蓄满长发,通常扎成辫子,一般人扎一条辫,上等人尤其是年轻人喜欢扎成两条或三条辫。13世纪蒙古征服满洲后,满洲和通古斯诸部也接受了这一发式,满清征服中国以后,中国人也接受了这一发式。年轻的卡尔梅克蒙古人一般还喜欢在发辫四周留些柞把长的散发,不扎成辫子,所以这圈头发叫做Schalba-Tabak。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图】左为13世纪蒙古侵日弘安之役留下的遗物,藏于日本福岡市元寇史料馆。右为乾隆金银珠云龙甲胄,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图】清代宫廷珍藏的忽必烈画像,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馆。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图】满文即蒙古文的变体。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所谓的“蒙古曾经属于中国,后来才独立出去的”也是当代历史愤青们吹嘘得比较多的话题。然而纵观历史,中国人从来就没有统治过蒙古,而蒙古人却征服并统治过中国全境长达一个世纪。1279年蒙古灭宋,开始了蒙古在中国近一个世纪的殖民统治,直到1368年元帝国倒台,中国才从蒙古独立了出去,建立明朝。明朝虽然是个独立国家,但在军事上仍常常被蒙古人欺负,甚至明朝初期与蒙古人外交都要用蒙古语。

    一些国内愤青总是拿着1820年大清全盛期势力范围,来阐明中国对大清势力范围的继承性。除了能欺骗、煽动支那幼稚的沙文主义外,还增添了中国奴才篡权满洲主子的国际闹剧。而对于扎萨克地区(蒙古)作为辅助大清统治中国的主子,中国人也恬不知耻对其领土提出主权要求。

    【图】13世纪的大蒙古国,当时的中国只是蒙古的一个行政区。直到14世纪中后期,中国才脱离了蒙古祖国,独立出去建立明朝。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蒙古于1911年12月5日宣布蒙古国成立,蒙古国的出现,就是满清垮台后,蒙古股东退股的结果。之后蒙古于1921年建党,1924年成立蒙古人民共和国。而中华民国一口咬定蒙古属于中国,让全世界都觉得莫名其妙,而在现实中,中国对蒙古从来就没有任何主权。1919年11月,当时中国的执政者安福系集团奉日本主子之命,派遣徐树铮侵略蒙古,结果北洋军在蒙古仅1年时间就被揍了回来。说“中国曾经是蒙古的一部分”是基于历史现实。而中国人说“蒙古曾经是中国的领土”,即使以中国的观点来看,也极其牵强,还很-帝-国主义。

    蒙古早在1911年就建立政府;而中国打着“驱逐鞑靼,恢复中华”的旗号从满清帝国独立出去后,在1912年才建立北洋政府。作为日本傀儡的徐树铮率北洋军于1919年11月侵略蒙古,结果1920年10月北洋军就被揍了回来,历时不到1年。蒙古1921年建立蒙古人民政权,1924年建立蒙古人民共和国;中国直到1949年才建国。

    早在1920年代末期, 当时由李立三周恩来等人领导的中共中央说:“最无耻地,到现在国民党政府还不承认蒙古是独立自主的人民共和国,而把蒙古看成中华民国的附庸”(一九二九年《布尔塞维克》第十期)。

    1939年12月,毛主席所著的《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一书的第一章即明确提出,“正北面,和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

    当年中华民国把自己地图画得很大,甚至包括整个蒙古以及俄罗斯的唐努乌梁海,还有现在哈萨克斯坦的部分领土,但那些地区,民国却从没有实质上的统治和驻军。地图划得再大有什么用呢?地图所画到的地方,就一定是自己的?这和“掩耳盗铃”的笑话有什么区别?难不成把全世界的领土都画进来,中国就征服世界了?

    蒙古从来就不是中国的一部分,反而中国在元朝时是蒙古一部分。很多中国人义愤地说“知道吗?现在台湾的历史教科书里的中华民国地图仍然包含蒙古,台湾直到现在都不承认蒙古是个独立国家!”。现在的民国“国旗”离开了3万6千平方公里的台湾岛,在地球上哪个角落还能挂出来?蒙古国在联合国有席位,民国有吗?即使是在台湾岛上,只要大陆哪个芝麻绿豆大的陈云林搭乘的飞机一降落在桃园机场,民国总统马英九,敢不立即下令把青天白日旗降下来?任何人如果不听命令降旗,马英九敢不指示警察要往死里打?你们认为如果陈云林去到蒙古国,蒙古总统会下令把所有蒙古国旗都降下来吗?陈云林就算到了人口不足万人的一个太平洋上的小岛国,人家的国旗都不会降下来。一个不被任何国家承认的国家,一口咬定某一个离开它上万公里的国家是它的一部份。多数人只知道“很荒谬”这个词,而民国是很认真努力地在实践它。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本文参考资料: 

    · 《The Mongol Empire’s Impacts on Russia》、《The Effects of the Mongol Empire on Russia》,by Dustin Hosseini

    · 《蒙古帝国支配俄罗斯的影响》,作者:杜士丁·霍瑟尼(英国剑桥大学历史系教授)。

    · 《The Great Disruption: Human Nature and the Reconstitution of Social Order》,by Francis Fukuyama
    · 《大分裂: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的重建》,作者:弗朗西斯·福山(美国著名政治经济学者、康乃尔大学古典文献与政治学文学士、哈佛大学政治学博士)

    · 《Russian alcoholism and the "Mongoloid gene"》, The Times,19th Jan 2004
  《俄罗斯人容易醉酒原因考证:蒙古人统治改变基因》,英国《泰晤士报》2004年1月19日

    · 《ロシアはモンゴル帝国支配の後遺症が》 、《蒙古源流》、《チンギス·ハーン》、《世界史の誕生》,岡田英弘

    · 《俄罗斯:蒙古帝国支配的后遗症》、《蒙古源流》、《成吉思汗》、《世界史的诞生》,作者:冈田英弘(日本著名历史学者、东京外国语大学亚洲语言文化研究所教授、同大学名誉教授、专攻蒙古历史与日本古代史,在这一领域享有世界权威。)

    · 《俄罗斯与蒙古·中世纪蒙古帝国对俄罗斯的冲击》,Charles J. Halperin 著 , 中村正己译。 

                                                                        (慕容北瑶 2014-04-14)  

    在本朝之前的中国人眼里,满洲人和蒙古人是没有区别的,他们穿一样的服饰、说一样的语言、有着一样的文化,完全是同类。清末孙中山喊“驱逐鞑虏,恢复中华”中的“鞑虏”就包括了蒙古人。只是满清倒台后,北洋政府荒谬地为了“继承”满清的全部版图,才开始宣扬所谓的“满洲人和蒙古人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人,中国才是满清的继承者,蒙古是满清的一部分,所以蒙古是中国的一部分”的本末倒置的可笑谬论。

    确实是这样的,满洲人和蒙古人在当时是没有区别的,蒙古人把满洲人称为“红缨蒙古”。

    清朝史学家穆萨·赛剌密(Musa Sayrami)在其史学名著《伊米德史》中对关于明、清交替的记述:“终于蒙兀尔(蒙古)人与塔塔尔人商量好了,一起进军占领了北京。最后来自满洲部的蒙兀尔人‘太宗顺治’戴上王冠,坐在了统治北京的宝座上。”

    这些其实不是什么新闻,蒙古与突厥本身就是同胞,这在世界大多数读正常史的地方都是基本的历史常识,只是中国人由于长期被错误的历史观误导,一下子很难接受这个事实。

    而俄罗斯由于其蒙古化,长期以来都被蒙古突厥视作同族,这在《乌古斯汗传》中即有反映,而且马木鲁克突厥也把俄罗斯人看作同胞。                     

                                                                         (神的血域 2014-04-15)

    俄罗斯和蒙古的关系我来详细说一下吧:

    18世纪以来,俄罗斯的历史被卡拉姆金那样的爱国主义国民学派历史学家完全改写了。在现在一般所说的俄罗斯历史中,以蒙古为首的游牧民对俄罗斯的影响,被极力淡化了。实际上,正是在蒙古的统治下,俄罗斯发展成为国家。

    成为俄罗斯这个名称语源的罗斯,原本是指称斯堪的纳维亚的诺曼人的词汇。9世纪,罗斯的留里克三兄弟应召请,统治了诺夫哥罗德和基辅,这就是罗斯的起源。

    蒙古军侵入之时,俄罗斯留里克家族的王公们进行了反复的抵抗,并与被蒙古统治的一些城市形成对立关系。俄罗斯的各个大公和各个城市,然后是俄罗斯的东正教会受到了蒙古人的完全统治。从此之后数百年间,蒙古人的统治被称作“鞑靼的桎梏”,宣传“在东方野蛮人的压迫下,人人都很痛苦。一直到罗曼诺夫朝俄罗斯时代的19世纪”。

    金帐汗国的汗进行了俄罗斯历史上的第一次户口调查。代表汗的、被称为达鲁花赤的官员驻在各地,征收贡税,监督驿站的驻屯军队。俄罗斯由此才开始形成统一的地域。

    留里克家族的诸大公竞相与成吉思汗家族的公主结成婚姻关系,作为汗的女婿,享受了特权。每当在公主之间起了纠纷的时候或俄罗斯各地方之间起了纠纷的时候,当事者就会携带着大量的贡品前往汗的斡尔朵,求得金帐汗的裁定。

    蒙古人来到俄罗斯前,俄罗斯的中心在基辅(今乌克兰首都),蒙古人来到俄罗斯后摧毁了基辅,并一手扶植起莫斯科,把莫斯科打造成俄罗斯的政治、军事和经济的中心,现在的俄罗斯,正是莫斯科的延伸。1237年,莫斯科在遭到蒙古军入侵时,莫斯科尚且是个不出名的小寨子。但后来,由它承办着金帐汗的征税事务,并由此而得以发展起来。1328年,莫斯科公伊凡一世被月即别汗授予了大公的爵位。1399年,莫斯科成为了拥有17个万户的大公国。

    另一方面,在金帐汗国的统治层中,从14世纪后半叶爆发了汗位之争。并非成吉思汗父系子孙的马麦掌握了金帐汗国的实权,接着他自己登上汗位。然而,属于术赤家族左翼的、被称作术赤的儿子脱哈帖木儿的后人脱脱迷失从东方进攻马麦,在迦勒迦河边击败马麦,成为了金帐汗国的汗。

    俄罗斯人趁此时机开始反抗蒙古,在俄罗斯历史上有名的库利科夫之战就是此前的1380年莫斯科大公德米特里顿斯科取得的对马麦的巨大胜利。可是,就在不久后的1382年,脱脱迷失就占领了莫斯科,德米特里大公逃离了莫斯科。库利科夫之战仅在俄罗斯东正教大主教所写的编年史中有记载,而在同时代各国间交往的外交文书中一点都没有言及。

    进入15世纪,在金帐汗国的大斡尔朵之外,以克里木(包括克里米亚半岛和乌克兰草原在内)、喀山及阿斯特拉罕等地为根据地的术赤后裔们进行着没完没了的对宗主权的内斗争夺。这期间,由于术赤的后裔们对莫斯科和波兰立陶宛的进攻,莫斯科大公们这次与作为和术赤后裔敌对的斡尔朵结为同盟。

    在俄罗斯历史的定论中,金帐汗国是于1502年被所谓的克里木鞑靼的明里克莱灭掉的。但事实上,这时是大帐的汗位从那玛罕家族向昆楚克(脱脱迷失)家族的转移。伊凡三世之孙伊凡四世(伊凡雷帝)利用1552年伏尔加河中游的喀山汗家族的内讧,进驻了喀山城并久居不撤。接着,于1556年使伏尔加河下游的阿斯特拉汗国灭亡。可是,莫斯科的目的是获得作为交易据点的阿斯特拉罕的镇子,因此,把汗的家族移往不花刺。另一方面,移到克里木的黄金斡尔朵于1571年对莫斯科进行进攻,并征收了贡税。从此以后,直到17世纪末彼得大帝时代,莫斯科一直必须给克里木汗国缴纳贡税。

    1575年,伊凡四世把西蒙别克布拉托维奇这个人物迎接到莫斯科,传给他沙皇的位置,自己则执臣事。翌年,重新接受让位,成了沙皇。这个西蒙别克布拉托维奇过去名叫赛因布拉特,是在卡西莫夫地方被授予了领地的、那玛罕家族最后的大汗的曾孙。通过这个手续,莫斯科大公成了蒙古的继承者之一,获得了术赤后裔们的支持。就伊凡四世自身来说,其父亲一方是德米特里顿斯科的嫡孙,在其母亲一方,则是马麦的血统。马麦是成吉思汗的子孙,被称作白汗。莫斯科的沙皇也自称白汗,这个称呼来自方蒙古语察干汗。所以,俄罗斯帝国也是蒙古帝国的继承者。

    伊凡四世死后不久,留里克家族的血统便断绝了。蒙古人出身的贵族鲍里斯格图诺夫成为了沙皇。1605年鲍里斯格图诺夫死后,1613年,米哈伊尔罗曼诺夫被选为沙皇,罗曼诺夫朝俄罗斯诞生了。到了米哈伊尔罗曼诺夫之孙彼得一世时代,渐渐开创了连接现在的、俄罗斯帝国的基础。             lickmilf 2014-04-17) 


    (来源 中华网)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987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