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政协委员何新授权的博客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987

中国古代历史的副根:巴基斯坦与克什米尔

0
0

中国历史文明的旁根 

​古代巴基斯坦与克什米尔(2)

【何新按语】

众所周知,伟大中华文明的主根在黄河、长江流域。

但是中华文明还有许多条副根或者说旁根,深扎在周边的非华夏中心区域,包括北方蒙古的草原与戈壁,东北辽河流域、朝鲜半岛、西伯利亚的莽莽荒原与森林,西域与中央亚细亚,印度支那半岛与东南亚等。

然而近代以来最被忽视的,则是西方和西南方的克什米尔、尼泊尔、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以及波斯。

至少,人们普遍不知道,影响中古以来中国文化最为深远的佛教,并非来自以讹传讹的南亚恒河印度,而是来自西域,来自西域周边的克什米尔、尼泊尔、巴基斯坦和阿富汗。

【被中国人忽略的历史旁根巴基斯坦】

 现在的巴基斯坦是个伊斯兰国家。但在中古以前,巴基斯坦地区曾经是佛教圣地,是一些佛国。中国佛教的主要来源地之一。

巴基斯坦位于南亚,现在的国土面积796,095平方公里(不包括巴控克什米尔地区),东与印度比邻,南面是印度洋,西与伊朗接壤,西北和阿富汗相连,东北面与中国新疆相邻。除南部属热带气候外,其余属亚热带气候。南部湿热,受季风影响,雨季较长。北部高原地区干燥寒冷,有的地方终年积雪。

“巴基斯坦”这个源自波斯语的字的意思为“圣洁的土地”。印度河自中国青藏高原发源,主要流域在巴基斯坦地区。

公元前三千年左右,举世闻名的印度河古文明产生于今巴基斯坦境内,其中最著名的是古城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

古代的巴基斯坦并未形成统一帝国,多数时期城邦国家林立。

来自中国西域的月氏人曾经在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建立贵霜帝国。中古以后巴基斯坦被阿拉伯人和伊斯兰教征服。

19世纪以后巴基斯坦为英属印度的一部分,1858年与印度一同沦为英国殖民地。

1947年8月14日巴基斯坦宣告独立,成为英联邦的一个自治领。

1956年3月23日,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成立。

1971年东部巴基斯坦即孟加拉分裂独立。

巴基斯坦从前的首都在卡拉奇,现在首都位于伊斯兰堡。

 巴基斯坦人口1.97亿,95%以上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国教),少数信奉基督教、印度教和锡克教等。

   

【巴基斯坦的伪史】

巴基斯坦没有成文历史。以下历史年代的古代部分,是近代西方史学根据未可征信的材料和传说虚拟的。​

前2000年,生活在中亚的波斯人(白色人)来到印度河流域,征服了当地的达罗毗荼人(褐色人)。

公元前519年起,波斯人统治巴基斯坦西部地区。

西方伪史称:前327年,来自欧洲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大帝曾率军攻占过巴基斯坦,并传播了希腊艺术改造了佛教艺术——所谓健陀罗艺术。但是这一历史纯属杜撰。

【中国史籍中的巴基斯坦】

根据唐僧玄奘的《大唐西域记》,大约公元前321年(此年代出自西方史家的推测),巴基斯坦地区被信仰佛教的孔雀王朝所统治。

据中国的《史记》和《汉书》,公元二世纪之后,巴基斯坦地区被月氏人的贵霜帝国统治。

贵霜帝国国王迦腻色迦时期(129-152年),王朝疆域扩至阿富汗、尼泊尔、克什米尔和喜马拉雅山以北的莎车和和田。

三世纪到四世纪巴基斯坦大部被波斯萨珊王朝控制,四世纪时起,这里受到笈多王朝统治,五世纪末期来自于中亚的白匈奴逐步把疆域扩张到该地区。

 【伊斯兰进入后的巴基斯坦】   

8世纪初,阿拉伯势力扩张到印度河流域,并将伊斯兰教传入,使大批当地居民成为穆斯林。

11世纪初,巴基斯坦西北部处于阿富汗加兹尼王朝统治之下。

12世纪初,古尔王朝取代了加兹尼王朝。1206年, 古尔王朝奴隶出身的军官库特布·艾伯克(1206—1210年在位)建立了次大陆第一个穆 斯林王朝——奴隶王朝,开始了穆斯林的有效统治。巴基斯坦和印度北部恒河平原的部分地区开始处于同一政权统治之下。

此后300年间,巴基斯坦地区历经了6个伊斯兰王朝(德里苏丹王朝)。

14世纪来自蒙古帝国的帖木儿(1336—1405)攻占巴基斯坦部分地区。

200年后他的后裔巴布尔于1526年攻占德里建立莫卧儿帝国,管辖印度中北部和巴基斯坦东部部分地区。

​1757年后,巴基斯坦成为英国殖民地。

1947年,巴基斯坦独立。​

【巴基斯坦的古代佛教遗迹​】

巴基斯坦白沙瓦塔克特依巴依的佛教寺庙建筑

尽管巴基斯坦地区伊斯兰化已经千年,但是现在仍然存留着一些古代的佛教遗迹和遗址。​塔克特依巴依TAKHT-I-BAHI的佛教寺庙建筑群是其中最著名者之一。

这个佛庙建筑群可能是公元1世纪早期修建的,由于它坐落在高山的顶端,所以躲避了一次又一次的侵略,至今仍然保存完好。附近有萨尔依-洛古遗迹,萨尔依-洛是同一时期的一座小城。

塔克特依巴依佛教遗址中出现了许多由石头和灰泥雕制而成的雕刻碎片,向世人展示出了当时的创造者们所具有的高超的雕刻技艺,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个地方便是其中的一排排小神殿独特的设计风格和排列布局,令人赏心悦目。

塔克特依巴依佛教遗址,中国佛教造像的发源地和“念佛”禅法的实修场所。  

塔克特依巴依佛教遗址(Buddhist Ruins of Takht-I-Bahi)在1980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V)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

这座古老的佛教寺院遗迹坐落在高达152米的高山之巅,与白沙瓦相距80公里、位于马丹市西北部16公里。  

公元五世纪初鸠摩罗什在长安译出《坐禅三昧经》中的〈念佛三昧〉,除了记载修念佛三昧的禅观内容外,并保留了一段四世纪末西北印修此禅观的具体步骤:“若初习行人,将至佛像所,或教令自往,谛观佛像相好,相相明了,一心取持。还至静处,心眼观佛像,令意不转。系念在像,不令他念。他念摄之,令常在像。……如是不已,心不散乱,是时便得心眼,见佛像光明,如眼所见,无有异也。”  

罗什在《坐禅三昧经》所传授的“念佛三昧”为西北印地区四世纪后叶的禅法。塔克特依巴依佛教寺院建筑在山坡上,周边的建筑为僧舍、浴室、厨房等与生活有关之建筑,及讲堂、小教室等与佛法活动有关的建筑。

整个建筑的中心则是一个大广场,广场的中央为一方形的塔基,塔基上原有一佛塔。照考古的还原图显示,塔基的四周嵌有浮雕的佛传,佛塔的四周亦有佛像。广场的四周另有高起的基台,约与塔基等高,上有一间间的龛室,每间龛室内供著一尊佛的立像。四周的基台与塔基间形成一个环绕佛塔的空间,行者可在此右绕佛塔以观像,既可看四周龛内的立像,亦可看塔基的本生与塔上的佛坐像,这便是《坐禅三昧经》所谓的“至佛像所”。

用肉眼"谛观佛像相好,相相明了,一心取持"。既一心取持之后,须还至"静处"禅观。此静处在佛塔广场之外的一方,且在地下,有一阶梯可下。下到底层,中有一走道,两旁各有数间小窟室。以在地下故,感觉阴凉而幽暗,这便是《坐禅三昧经》所谓的“静处”。  

小窟室之内并不设佛像,故行者但以“心眼”观想,乃至得三昧见佛。  

对初修念佛三昧的行者而言,“谛观佛像相好”的“像观”是最重要的过程,故上述观佛像的场所偏重在佛塔四周一间间龛室内所置的立佛。故一间寺院佛塔四周一间间龛室的有无可作为判断是否修行“念佛三昧”的依据,以此标准来看,西北印修“念佛三昧”的寺院不在少数。  

遗址保存得相对完好。如果不是建筑形制上的分别,让人误以为回到了中国现在的佛寺所在。但建筑上很明显与中国是两个体系,从屋宇上讲,这里的寺院建筑依山就势,佛塔全在寺院内,塔虽已残损,但塔基还在,主殿上的佛塔要比下面院落里的大很多,一律下方上圆,犹如扣着的碗,而这样的塔的形制一直延续到我国的敦煌。

遗址中出现了许多由石头和灰泥雕制而成的雕刻碎片,这也向世人展示出了当时的创造者们所具有的高超的雕刻技艺。寺院里还保留着一座犍驮罗风格的雕像,北京大学王邦维教授说:"这一地区是东西方文化交汇之地,中国佛教造像受影响最大的,也是这一地区的犍驮罗风格佛教文化,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一地区的文化对于中国佛教发展意义重大。"遗址中迄今依然能发掘出的古币成为佛教徒和印度教徒曾经在这里活动的有力见证。根据一位名叫宋云的中国朝圣者的记载,在通往印度的重要商业路线中,这里似乎是赫赫有名的四座城市之一。  

的确,中国的佛教的念佛禅法以及佛教造像都源于这里。古城极具防御性,建有四座大门。北面是一座装饰分外华丽的庙宇,在金质的门扉上装饰着美丽绝伦的石雕。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987

Latest Images

Trending Articles





Latest Im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