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政协委员何新授权的博客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987

双石:澄清一则谣言

$
0
0

双石:澄清有关淮海战役的一则谣言  

本文作者:双石

转帖:ws​


前不久,友人转来一篇作者自称“将来会入正史”的“粟裕轶闻”。

本庄主稍微翻捡后便哑然失笑:甭说入正史,再过若干年后,连野史也没人会感兴趣了。这位口口声声让人“去看电报”的作者,其实根本就没有认真看过并研究过当年的那些文电,根本就没有把那些信息丰富的文电看懂过!

一惊一乍断章取义地咋呼纯属哗众取宠,只会贻笑大方!

——试想,如果光凭那些道听途说五W不全的东东人云亦云就能算是治史的话,那岂不是阿猫阿狗都能当太史公了?  

本庄主从来就不把这类“野史砖家”当回事儿当盘菜,当然也没功夫去跟他们细作计较——这也太抬举丫的了。可今儿个的文字既然码到这儿了,如果有哪位看过那位“野史专家”东东的茶客一发问,本庄主不还是得耐着性子去作答么?干脆,就跟在正文儿后码一篇附文儿,也算是给各位茶客解个闷儿,顺带切蹉切蹉怎么着跟“卖拐史学家”们做“较真儿”的游戏。  

这位张姓的“野史专家”是这么着编排这个鬼话连篇的故事的——    

听E老、F老、G老(两个)、I老说:

1948年10月23日,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兼代政委粟裕签发淮海战役作战预备命令,此后敌情、友情都发生变化。陈毅、邓小平率中原野战军一部(四个纵队)靠近了战场。粟裕考虑如何将这一部分力量加进来,打大歼灭战。因豫东战役期间,刘伯承、邓小平、陈毅都反对打这样的大仗,粟裕只得电请毛泽东令中野阻住胡链兵团等部,结果中野未能阻住,使第三阶段功败垂成。此时,粟裕想出一个将中野力量加进来的法子:10月31日致电中央,请陈邓统一指挥。   

几十年后,因原中野司令部人员透露出来,粟裕身边工作人员和老部下都知道了当年中野司令部发生的一幕:接到毛泽东转粟裕请陈邓统一指挥的命令,两个四川人用家乡话骂骂咧咧。邓骂:“他妈的,总贪多贪大!我这么点兵力,又没重武器,打个鸟!搞不好是第二个皖南事变!给中央发电,他(按:指粟裕)有本事,叫他自己指挥!”陈也骂脏话。电报员一听,为难道:“怎么发呢?”邓脑子一转,抢白说:“这还不好办?就说:本作战我们当负责指挥,唯因通讯工具太弱,故请军委对粟谭方面多直接指挥。”这份巧妙的电报于11月2日发出。而实际上,此时陈邓司令部与军委、与刘伯承司令部以及华野司令部一直电报来往,畅通无阻。   

整个淮海战役期间,陈邓向中央发电或跟华野粟裕通报情况,只自称中野而非总前委(可见原始电报),即有万一失利,以推卸责任的意思。     

因为这个故事迎合了如今很多人士尤其左翼人士对其中一位“大人物”{按:指邓XX}的反感心理——其实本庄主也对此公也有些看法,但既然是治史论史,我们不还得离成见和情绪远一点么,所以很多人特别是左翼人士都毫无保留地采信了这个“轶闻趣事”,全然没去全面认真学习一下当年那些原始文献和纪录,看一看淮海战役究竟是如何演变而来的,统一指挥关系又是怎么个来龙,怎么个去脉。  

先不说这里的“E老、F老、G老(两个)、I”语焉不详究竟为谁难以查证,就说这个故事吧。华东野战军司令部签署预备命令的前一天,统帅部和陈邓在干啥?在考虑些啥?他们没闲着吧?中野4个纵队“直出徐蚌线”(那就是加入徐蚌战场),那可是在粟总这个预备命令的前一天,就由毛、陈、邓达成了共识的吧?这位口口声声让人去看电报看《粟裕年谱》的“野史专家”,难道就没认真看过?这个共识,那可是比粟总“想将中野力量加进来的”的10月31日“请陈邓统一指挥”电,早了个把星期吧?你说你让粟总这会儿才想起这挡子事儿来,这是在抬举粟总哩,还是在糟踏粟总哩?  

那么,既然毛、陈、邓10月22日当天就已经就中野主力“直出徐蚌线”达成了共识,粟总为什么10月31日才提出了“统一指挥”问题哩?从上面正文中我们可以看到,毛、陈、邓虽然10月22日已就中野主力“直出徐蚌线”达成了共识(而且次日统帅部还令粟裕将鲁西南的三、广两纵交由陈邓指挥),但中间又发生了一些变故,变故的原因是毛泽东而不是陈毅、邓小平!因为此间毛泽东又提出了一个中野主力“出淮南案”及“徐蚌-淮南折衷案”供陈邓选择,而陈邓始终坚定不移地认准了“出徐蚌案”(也就是中野直接加入进徐蚌战场!!!),这事儿直到10月30日才真正最后敲定!

所以粟总才会在第二天(10月31日)提出“统一指挥问题”——试想,如果陈邓选择了“出淮南案”或“出淮南折衷案”,那还有这个“统一指挥”问题么?  真正最早考虑把中野力量加入徐蚌战场的人,是毛泽东,而不是别的什么人

从10月11日的攻郑计划,到10月22日的“直出徐蚌线”,毛、陈、邓一以贯之的思路和考虑,就是如何让粟总在东线歼黄作战的顺利进行!他们殚精竭虑往来蹉商就是一个目的:让粟总放手大打黄百韬!粟总在考虑的,他们同样在考虑,粟总还没有考虑到的,他们也在考虑!!!一个好汉三个帮,当年粟总这条好汉要揪住黄百韬开打,那可是从一开始,就有毛、刘、陈、邓等远不止“三个”的诸多好汉们,在帮衬哟!  

再说说下面所谓“中野司令部人员透露出来”的那个故事,那就更是编得离谱了!  

首先,从当时往来文电和回忆文字中我们可以确认,10月19日陈邓就已率中野四个纵队去打郑州,陈邓是用陈谢四纵队的电台在指挥(参见10月22日13时军委致饶粟谭电),刘伯承在中野司令部(在河南宝丰)指挥两个纵队留在豫西牵制张淦、黄维两兵团,请问,这几位“中野司令部人员”又是怎么知道陈邓在四纵队的事儿?还活灵活现滴?   

其次,如正文所述,正是陈邓坚持了中野出徐蚌案(注意,他们不选“出淮南案”的理由,是“很难打到仗”),这才有了两军在战役上联合作战的可能(也才有了“统一指挥”的可能),邓怎么可能提到“皖南事变”上去了?这可是常识性的问题哟——当时的态势,怎么有“皖南事变”的可能!就算有,这岂不是说陈邓此前就死乞白咧地主动选择了“皖南事变”?这说得通么?他们如果象有人称的要“耍滑头”,选择出淮南案,躲得远远的,作战略配合就得了,好人也做了,徐蚌那边打好打坏的责任也不担,不也没有什么“指挥问题”了么?   

其三,既然陈邓坚持选择了“出徐蚌案”,那无论于情于理于指挥关系来说,都应该是他们来指挥,怎么可能“耍滑头”?换位思考,如果陈邓主动提出来要挑起这个担子,那这些“野史专家”们,又会不会说他们要来与粟总争功?横竖他们都是小人?   

其四,“战役指挥”是什么概念?陈邓司令部(实际上是陈谢司令部)与军委、与中野、华野司令部“畅通无阻”就成了?这份所谓“耍滑头”的电报中的大部分内容都谈的是“直出徐蚌线”后如何作战(也就是如何帮衬粟总)的问题,而在最后一段,陈邓还具体谈了“通讯问题”,“野史专家”读过没有?

——“三、本作战我们当负责指挥,惟因通讯工具太弱,故请军委对粟谭方面多直接指挥。四、华野三纵与我们电台还未弄通,请粟谭转令该纵注意勾[沟]通。” 而此前的10月22日,军委还在致饶粟陈电中专门提及:“陈毅邓小平二同志现用陈谢电台在郑州附近指挥作战,你们及进入鲁西南之三纵均应经陈谢台与陈邓密切联络,以利配合。”   

如果本庄主也象“野史专家”那样凭臆测论史治史,那么仅凭“军委给粟总‘与陈邓密切联络以利配合’的命令都下了十来天了,华野三纵竟然还没与陈谢电台沟通”这一条理由,是不是就可以作出不止一种对粟总不利的推论来?如果这么着来论史治史,请问“野史专家”及其拥趸们又能够同意么?  

淮海战役的大部分期间里,总前委就一直没在一起过,刘陈邓一直在中野司令部指挥作战,请问他们的电报不从中野司令部发出,还能从哪儿发出?他们发电不署“总前委”而署“刘陈邓”,难道就不是意味着对总前委另两位成员的尊重?这个责任可是具体落实到了每个人的人头上了的,请问又何来“推卸”?如果要按“推卸”的逻辑去推理,那应该署“总前委”才是顺理成章的呀?每个人都化到“集体领导”之中了嘛!

——另外两位不是常委也不在场的总前委成员也在“集体领导”中也要担戴一份责任嘛!请问这种让“刘陈邓”横竖都是小人的玩儿法?地道不地道哩?究竟谁是小人哩?  这位一口一个“电报”的“野史专家”,自已究竟读过这些电报没有?  

轻薄为文哂未休,“野史专家”张某,要掺和论史这门活计,恐怕还得在提高“技术含量”上,多下点功夫哟!另外哩,如果真如张某所称,“粟裕身边工作人员和老部下”中有谁听信了这个语焉不详的“原中野司令部人员”的饶舌搬弄,那恐怕还得赶紧离这位远一点,千万别指着这位去给粟总平反昭雪树碑立传,更别上赶着去替丫四处传播——这位不是在夸粟总而是在骂粟总,明白?​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987

Latest Images

Trending Articles





Latest Im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