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政协委员何新授权的博客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987

谁指挥歼灭了黄百韬兵团?

0
0

【何新解放战争研究资料】

 毛泽东、陈毅、谭震林

淮海战场碾庄战役临阵换将

一、临阵换将

1948年11月6日淮海战役开始。

11月8日国民党第三绥靖区副司令何基沣张克侠率领59军军部及两个师77个军一个半师共23000多人于8日起义投诚。

11月9日围歼黄百韬于江苏邳州市碾庄圩地区的战斗打响。

淮海战役决定性的第一阶段战役是围歼黃伯韬兵团,但是这块骨头非常难啃。

依据毛泽东的部署,本来期望华野各兵团15日左右要完成歼灭黃伯韬,然后快速移兵协助中原野战军进入第二阶段——歼灭黄维兵团。

然而粟裕筹划的淮海战役第一阶段作战重点,不是消灭黄维兵团,他试图以包围黄百韬兵团来吸引徐州方向的邱清泉兵团和李弥兵团增援,然后把打击重点,放在打援即歼灭邱、李兵团上。

因此由于着眼的重点不当,导致兵力火力配置不当,粟裕亲自指挥的围歼黄百韬兵团碾庄战役前期进展并不顺利,以至连日久攻不下,而战士伤亡甚多。

远在西柏坡的毛泽东对此焦虑至极,多次来电催问华野什么时候能歼灭黄伯韬。因为这个时候,中原野战军已经拖住了前来救援的黄维兵团,但是中野部队人数少,火力弱,面对强大的机械化的黄维兵团,存亡胜败只系于毫发之间。

军委希望华野部队在15日以前歼灭黄百韬兵团。​

11月13日毛泽东致电华野催促:

“请粟陈张考虑,是否可以韦吉兵团早日西移宿县,与中原各纵队会合,以便数日后中原各纵队西移永城,对付黄维。”

但是,粟裕没有明确答复是否能于15日左右全歼黄百韬兵团,而提出:

“请军委、华东局能多给我们几个基数的炮弹及炸药(我们预备两个基数已用去一个,而军区续送者至今未到),并请华东局令汽车部队加强我们的运输,以适应战机。”

似乎久攻不下的原因是炮弹不足。

随着时间的流失以及黄维兵团攻击压力的加大,从中野给军委的电文已经可以看出中野方面的焦虑和无奈。面对战力和火力强大的黄维兵团 ,中野要独立完成全歼黄维兵团的计划显然是勉为其难。所以邓小平当时甚至喊出了“即使中野拼光也要消灭黄维”的壮语 。

由于华野围歼黄兵团受阻会延滞军委预定的战略部署,在军委催促下,根据华东局(饶漱石?)和陈毅指示,华野前敌指挥部于11月14日夜在土山镇召开一次前委的紧急会议。

会议决定调整战役指挥和兵力部署,由山东兵团政委谭震林接替粟裕和陈士榘,担任碾庄攻击总指挥。

二、​土山会议前后经过

11月14日的土山镇会议,是淮海战役中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这次会议更换了攻击黃伯韬兵团的前敌总指挥。但是关于这次会议,至今没有公布有关会议记录的详细资讯。我们目前关于这次会议前后情况所知道的仍然只是来自将军们的回忆录。

据这些回忆录所记录:

11月7日,陈士榘率西兵团主力、谭震林王建安率山东兵团9纵围堵黃伯韬兵团于碾庄。

《张震回忆录》:“7日,当晚我1、4、6、8、9纵立即向敌猛追,陈士榘参谋长率前指赶往第一线,直接指挥追击行动。为便于对部队实施及时的不间断地指挥,我华野指挥所尽量靠前,进至陇海路南土山镇附近。这时战况报来:在陈士榘参谋长的指挥下,我追击部队已经将黄兵团合围于碾庄圩附近。”(338页)

11月9日,中央军委致电粟裕、张震,并告华东局,陈毅、邓小平,中原局,指示“应极力争取在徐州附近歼灭敌人主力,勿使南窜”。要求“华东、华北、中原三方面,用全力保证我军的供给”。  

碾庄战役前期(7日——9日)对黄百韬兵团的大包围,是由陈士榘、谭震林指挥实施完成的。

 9日,粟裕率领华野指挥机关经运河车站前进至陇海路以南的花庄。

同日, 粟裕、谭震林等发出《全歼黄百韬兵团政治动员令》,要求全军不怕打乱建制,不怕伤亡,不怕困难,不怕疲劳,不怕饥寒,发扬连续持久战斗的精神,奋勇进击,全歼黄百韬兵团。

10日 , 粟裕率领华野指挥机关由花庄西进至运河以西9公里的议堂。议堂,传说东汉末年曹操曾在此地议事,因而得名。        

12日 , 粟裕率领华野指挥机关进一步转移到碾庄(今邳州市碾庄镇)南的过满山(今邳州市八义集镇境内)。西柏坡中央军委获悉后电示,华野指挥位置不宜太靠前,要后撤10里。于是粟裕即决定后移10里到土山集(今邳州市土山镇)。       

13日 粟裕率领华野指挥机关转移到邳县(今邳州市)土山镇东南之火神庙,此地距碾庄前线约15公里。

所以前期碾庄战役的战斗(9—14日),是由粟裕亲自指挥的。        

11月14日毛泽东再次来电催促刘、陈、邓、 粟、谭、 陈、 张、 韦、 吉 、 王 及华东局:

“(二)目前数日内,必须集中精力,彻底解决黄(百韬)兵团全部及宿蚌段上敌人。” 

“(三)我们很担心寒删两日不能解决黄百韬.........希望粟裕同志照元酉计划,首先解决黄匪25 、44、 100军,留下黄之兵团部及64军 ,吸引邱 、李东进。”

在军委及刘陈邓不断催促的压力下,14日晚,华野及山东兵团前委于召开各纵队首长参加的作战会议,议题是调整部署,改进战法,明确及调整指挥关系。

会议做出变更战场指挥员的决定,——由谭震林、王建安负责统一指挥歼黄(百韬)作战。而原来承担指挥任务的粟裕、陈士榘、张震转为负责指挥打援兵团。

15日13时,华野指挥部将会议结果上报中央军委。

三​、谭震林指挥歼灭黄百韬

11月15日以后,谭震林指挥部队,经过一周苦战,于22日全歼黄百韬兵团,取得淮海战役第一阶段的彻底胜利。

11月15日后,粟裕已不在攻击黄百韬的碾庄前线,他转移到徐东双沟的韦国清苏北兵团所在的对徐州邱李兵团打援的指挥位置上。

对此次碾庄战场指挥人事之改变,毛泽东16日回电称“粟裕到韦吉部(指挥)甚好”。

有必要指出的是,在淮海战役中,华野(以及其他华东军区的地方部队)实际仍然分成两大部分,即西兵团的粟、陈、张为一部,以及山东兵团的谭、王为一部。

根据中央军委1947、1948 年华野分兵的多次指示,谭王部队(山东兵团)并不隶属于粟裕部,而是直接隶属华东局指挥。而粟裕部的领导关系则主要隶属于中原局。

​协调并指挥华野及中野,以及统筹协调华东解放军各部的,不是粟裕的指挥部而是中央军委、陈毅以及16日成立的,但经中央军委特别授权的以邓小平、陈毅、刘伯承为首的总前委。

【附录】

1、华野诸将关于碾庄战役土山会议更换指挥员的回忆录​

一、“陈士榘将军回忆录”的记述:

“华东野战军首长(粟、谭)于11月14日重新调整了作战部署:由山东兵团首长(谭震林)统一指挥4、6、8、9、13纵队加速攻歼黄伯韬兵团,以10纵队首长(宋时轮)指挥7、10、11在候集至大许家地区,夹铁路而阵,以顽强的防御坚决堵住徐州之敌东援;野战军及苏北兵团首长(粟裕、韦国清)指挥的第1、2、12、鲁中南纵队、中野11 纵队、江淮军区两独立旅由徐州东南向东援之敌侧后突击,钳制东援敌人;以第3纵队和晋冀鲁豫独立旅由徐州之南牵制徐州之敌。

11月15日山东兵团首长(谭震林)又提出了“先打弱敌,后打强敌,攻其首脑,乱其部署”的作战方针。”

《谢有法将军回忆录》中的记载:

​“为了加强统一指挥,十四日晚,华野首长(粟裕、谭震林)召集六个纵队的主要领导开会,研究敌情,调整部署。并决定由山东兵团(谭震林)统一指挥第四、第六、第八、第九、第十三等五个纵队担任围歼黄百韬兵团之任务。”

(谢有法,时任山东兵团政治部主任)​

《张震将军回忆录》的记载:

“​华野首长(粟裕、谭震林)乃于十四日晚召集六个纵队首长开会,调整部署,统一组织指挥,检查了几天来攻击作战的经验教训,针对敌人特点提出了攻坚一系列措施,并以山东兵团谭震林兼政委、王建安副司令员统一指挥五个纵队围歼黄百韬

华野主力由华野首长(粟裕)直接指挥,阻击徐州东援之敌。​”

《淮海战役综述、文献、大事记、图表》的记述:

“14日晚,华野司令部于土山镇召开参加围歼黄百韬兵团的各纵队指挥员的作战会议,总结经验,调整部署,改变战法。确定由山东兵团统一指挥歼黄(百韬兵团)作战。

司令员许世友因病不能南下,山东兵团的政委(谭震林)担当了战场总指挥任务。

​“粟、谭于十五日电军委,简要汇报了会议情况,说明了会议研究的新的歼敌部署。”

《陈士榘回忆录》很明确说明了碾庄战役期间各支部队的指挥情况。在从6日开始进攻并在之后包围黄伯韬集团,到11月14日之间,战场指挥本来是粟裕。

但是在对黄伯韬集团的进攻久久没有进展的情况下,按照华东局及陈邓意见——碾庄战役的总指挥悄然改变——也就是将担当战场指挥任务的外线兵团司令员粟裕,改换为山东兵团政委谭震林。

而正是谭震林,在11月14日——11月22日期间的八天时间里,亲自指挥以山东兵团九纵、十三纵为突击主力的部队,全部歼灭了黄百韬兵团。

11月16日,中央组建了以邓小平为书记,刘伯承、陈毅、邓小平为常委的前敌委员会,将歼灭黄百韬之役变成了淮海决战。

应当指出,在淮海战役第二阶段的双堆集歼灭黄维兵团战役以及最后歼灭杜聿明兵团的陈官庄战役中,指挥员也​都不是粟裕。可能因为如此粟裕,在后来的回忆里面,绝口不提淮海战役

【谭震林传·谭震林与淮海战役】

​淮海战役期间,许世友返回胶东养病。山东兵团的工作,由谭震林、王建安负责。战役的全过程,谭震林以华东野战军副政委兼山东兵团政委的身份,随兵团行动,与兵团副司令员王建安一起指挥部队作战。

 淮海战役开始,为实施中间突破,占领新安镇、运河车站、曹八集、峰县、枣庄、临城、韩庄、沐阳、那县、郊城、台儿庄、临沂等地,包围歼灭黄百韬所率国民党第七兵团,谭震林、王建安受命率七纵队、卜纵队、十三纵队,担任右翼攻击。

部队沿津浦路以东之临城、峰县、枣庄一线向南进击,截断黄百韬兵团向徐州西逃的退路。当时,上述地区主要属于国民党军第三绥靖区司令官冯治安所部防守范围.所以,首要的一着,是促成该部起义。

 还在参加曲阜会议期间,谭震林一面指挥山东兵团南下做好作战准备,一面负责指导对冯治安部起义的联络工作,这是按照中央军委和华东局、华东野战军前委的部署进行的。

10月27日至31日,谭震林曾接连几个晚上,同刚从徐州冯治安部返回的中共党员朱林谈话,认真听取汇报、分析了促成该部起义的有利条件和可能遇到的困难。该部主力五十先、七十七两个军、四个师,原系酉北军杨虎城将军所属部队,一直受蒋介石排斥。绥靖区两位副司令官何基沣、张克侠,都是中共党员,由中央直接领导,很早以来就在国民党军队里从事秘密工作他俩虽掌握着部队的实权。但是、蒋介石派进来控制这个部队的,既有高级军官,又有“督战队”,还有分散在各支队伍里的特务。因此,要按照预定计划实行起义,干扰和阻力都还不少,并非轻而易举。

谭震林在了解和分析了这些情况以后,考虑到淮海战役打响,怎样适时而顺利地促成该部起义,关键是要支持和配合何、张的要求,进一步做好深人细致的工作他指出“我们的工作,当然要争取起义人数越多越好”,同时,也要看到他们的具体处境,不可要求过高。他说:“目前,只要求他们能带部队为我军进攻让路。至于能争取多少部队起义,要看具体情况。”他还交代了政策,要何、张两位事先掌握对起义部队的安排,原则是二:“起义以后,部队不立即参战,由我军指定地点集中,按照我军制度整编。我们在部队上要建立政治工作制度。他们的家属可望在解放区和他们团聚。”

朱林是华东局社会部派往冯治安部做联络工作的,他听取了谭震林的指示,于战役发起前再回徐州,向何、张传达了谭震林关于战斗开始的时间、联络的办法和对实行起义的要求、政策等指示。

    为了与何、张内外配合,促成冯治安部起义,谭震林在曲阜会议结束,返回山东兵团研究作战计划时,向大家传达了上级的有关指示,介绍了该部历史及其内部情况,他说:这次何基沣、张克侠率部起义的可能性是很大的。但是,也要看到该部军官中有些人对蒋介石抱有幻想,有的在起义过程中可能会顽固抵抗,因此要估计到可能出现的困难。他指出:我们的方针是,军事上采取坚决攻势,配合政治上积极争取。该部布防的运河沿线,是山东兵团进攻的主要方向。他要求认真查清其兵力、地形、渡口等情况,以便作好周密的攻击部署,立足于打,决不能存在任何侥幸心理。

他又说:“这些情况,我已向各纵队领导作了交代,讲了三条原则:一是配合何、张,力争实行起义计划;二是如起义不成,能给我军进攻让开通路;三是既不能起义,也不能让路,那只能坚决进攻,歼灭该部这些情况对部队还要保密,以免影响整个部署。”

    战役按预定的部署迅猛展开。在华野、中野各兄弟部队紧密配合下,谭震林、王建安指挥山东兵团,疾速前进,于11月8日攻克韩庄、万年闸、台儿庄,波过运河,进逼贾汪。何基沣、张克侠预先已将防守部队撤至运河沿岸,以策应山东兵团的进攻,并于当日(11月8日)率五十九军全部、七十七军大部,共 2.3万余人,在贾汪宣布起义。

消息传来,全军振奋,徐州守敌一片慌乱。

谭震林在前沿指挥所里掏出烟卷,点燃起来,深深地吸了一口,然后对空慢慢吐出烟来,看着成串的小烟圈像连珠炮似地旋转飘浮这是他从井冈山斗争以来形成的特有习惯,借以抒发自己在党的领导下,革命斗争取得重大胜利以后,那种难以抑制的欢协己情。

他高兴地说:“何、张率部起义,捅开了徐州东北大门,给蒋介石投了个重磅炸弹!”随即一面派兵团政治部联络部负责人带了他的亲笔信,代表山东兵团前去迎接起义部队;一面起草电报,向党中央、毛泽东和华东局、华东野战军报告起义成功。

密切关注着淮海战局进展情况的毛泽东、周恩来,于9日下午4时收到电报,当即以茶代酒,兴奋地举杯祝贺.毛泽东在复电中说:“北线何、张起义是淮海战役的一个大胜利”,指出,“今后数日内歼灭黄百韬兵团全部,将是第二个大胜利”。

    11月9日,栗裕、谭震林等华东野战军领导人,从徐州之敌将作总退却的估计出发。迅速部署截断敌军退路,以利围歼,发出了《关于全歼黄百韬兵团的政治动员令》,指出何、张率部起义,敌军士气沮丧,指挥系统混乱,要求全军不怕打乱建制,不怕伤亡,不怕困难,不怕疲劳,不怕饥寒,发扬连续持久战斗的精神,奋勇进击,全歼黄百韬兵团。

谭震林、王建安指挥山东兵团各纵队,迅速通过刚起义的何、张所部防区以后,遵照毛泽东来电要求各参战部队“愈坚决,愈大胆,愈能胜利”的指示,排除一切困难,以最快的速度越过不老河,直插徐州东侧,抢占陇海路曹八集、大许家等要点这时,淮海地区已是深秋,广大指战员不顾风寒水冷,昼夜兼程,猛追已经撤至运河以西、正向徐州方向逃窜之敌。

10日晚,占领了大许家、大庙。11日,歼灭西逃的黄百韬兵团先头部队第一百军所属四卜四师3000人。攻占了曹八集,从而在兄弟部队配合下,完全切断了敌之退路,于当晚将黄百韬兵团4个军全部包围、压缩在碾庄坪周围一个狭小的区域内,使之成为瓮中之鳖。

    淮海战局的剧烈变化,逼使敌军改变部署。

黄百韬兵困固守待援。邱清泉、李弥两兵团出动12个师的兵力,从徐州东犯,在飞机、坦克的掩护下,沿陇海铁路及其两侧,向山东兵团阵地猛扑过来。华野、中野各参战部队在陈毅、邓小平的统一部署下,遵照中央军委确定的的原则,以强大的兵力,正面阻击与侧后攻击相配合,置敌于进退失据、腹背挨打的困境之中,这就大量杀伤并牢牢拖住了东援之敌,保证了对黄百韬兵团的围歼作战。

    11月14日晚,栗裕、谭震林根据当时战局的发展变化情况,在陇海路南的土山镇,召开了由各围歼纵队指挥员出席的华野作战会议,提出了“先打弱敌,后打强敌,攻其首脑,乱其部署”的战法,这是粟裕、谭震林分析研究了敌我态势后共同制定的。

会上宜布由谭震林、王建安统一指挥第四、第六、第八、第九、第卜三纵队及特纵一部,担任围歼碾庄好地区黄百韬兵团的作战任务。

15日拂晓,谭震林、王建安率山东兵团指挥所进入与碾庄好隔河相望的茸山庄,靠近前沿指挥。

谭震林来到作战室,与兵团其他领导一道。听取敌情汇报,研究歼敌方案。

这时,敌军以碾庄为中心,组成了第一百军在西、第四十四军在南、第六十四军在东、第二卜五军在北的集团式环形防御阵地。谭震林坚决贯彻华野作战会议确定的战法,具体布置了各纵队的作战位置,周密地安排了打破敌军防御的兵力配置。

他指出:“先打弱敌”,就是第一步先攻敌第一百军、四十四军,这两个军在逃窜中已遭我军的重创,战斗力较弱,要先吃掉。第二步“击其首脑”,把敌兵团部摧毁,其防御部署必然大乱.我军即可乘胜歼灭战斗力较强的第二十五、六十四军。

他还针对平原地形开阔,敌军依托村落防御,火力密集,接近困难的特点,要求部队以两天时间做好各项攻击准备。兵团主要领导也作了分工,谭震林抓政治动员与组织调整,王建安抓炮火组织.他俩还一起检查了部队的土工作业,要求确保参战的第一梯队隐蔽接近敌人,做到步炮密切协同。

    11月16日,正当围歼黄百韬兵团的关键时刻,中央军委发出成立推海战役总前委的指示,指出淮海战役的胜利,“不但长江以北局面大定,即全国局面亦可墓本上解决。望从这个观点出发,统筹一切”。决定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五人组成总前委,统一指挥推海前线作战和领导支前及后勤保障工作。

刘伯承、陈毅、邓小平三人为常委,邓小平为书记,临机处置一切。中央军委号召华野、中野全军在刘、陈、邓、粟、谭五人总前委统一领导之下,夺取战役的新胜利。

    17日黄昏,在谭震林、王建安的统一号令下。山东兵团指挥的各纵队按第一步作战计划,发起攻击。部队利用暗夜,集中优势兵力,在强大火力掩护下,向碾庄以西、以南各村落的敌据点猛攻猛打,展开了逐村逐屋的争夺战,至18日全歼守敌第一百军、四一军.与此同时,敌第六十四、二十五军,也遭到重大杀伤。

碾庄坪敌兵团司令部已完全暴露在山东兵团的攻击之下.谭震林、王建安抓住战机,立即实施第二步作战计划,于19日晚组织各部队向碾庄坪敌军核心阵地发起总攻。

20日晨,攻占碾庄坪,全歼敌兵团部和二十五军大部。此时,从徐州来援的敌兵被阻击畏缩在四五卜公里以外。黄百韬本人窜至敌六十四军军部,妄图依托有利地形和飞机支援,继续负隅顽抗。

谭震林、王建安指挥部队,在下有水壕阻隔、上有飞机滥炸的激战中,发扬不怕牺牲,英勇顽强,连续作战的精神,一鼓作气,浴血拚搏,终于攻破敌军所有防线,于22日下午全歼被围之敌,击毙黄百蹈。

总计12万人的黄百韬兵团,至此全部覆灭。与此同时,担任打援的华野、中野各部队协同作战,不仅重创了各路援敌,而且攻占了宿县城,切断了津浦铁路徐蚌段,完全孤立了徐州。

    11月25日,中共中央电贺淮海战役第一阶段大捷,热烈庆贺此战役“使徐州之敌陷于完全孤立地位,使山东、苏北两大解放区连成一片”。

谭震林立即布置兵团司令部、政治部,学习中共中央的贺电,遵照中央军委关于“准备连续作战三个月至五个月,争取战役全胜”的指示精神,进一步鼓舞部队士气,为战役第二阶段歼灭黄维兵团,作好连续作战的充分准备。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987

Latest Images

Trending Articles





Latest Im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