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政协委员何新授权的博客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987

何新:清明节起源考

$
0
0

何新:清明节起源考

    (本文原文发表于何新《夏小正新考》一书第二版,转载请注明出处。本博转载博主有所修订。)

    1、清明节起源与介子推无关

    中国年节风俗,由来甚久,多源自上古。而战国秦汉以后,一些年节则往往被附会于某些历史人物,例如端午节(本为上古之夏至节、火神节)被附会于纪念楚人屈原(说详何新“端午节新考”文),而清明节则被附会于纪念晋人介子推云云。

按:流行俗说谓晋文公下令每年的清明这一天,禁止生火,家家只能吃预先做好的熟食(冷食),以此纪念他的恩人介子推。《后汉书·周举传》注:“太原一郡旧俗以介子推焚骸,有龙忌之禁,至其亡月咸言神灵不乐举火,由是士民每冬中辄一月寒食,莫敢烟爨。”

但介子推的史事不见于《左传》和《史记》,本来出自野史传说,不足为信。寒食节起源于纪念介子推的说法出自后汉,最早见于桓谭《新论》(洪迈在《容斋随笔》引用而传播之)。

但晋人陆翙《邺中记》则早已驳之云:“俗人以介子推五月五日烧死,世人甚忌,故不举火食,非也。北方五月自作饮食,祠神庙,及五色缕、五色花相问遗,不为子推也。”(《玉烛宝典》卷五引)

 隋人杜公瞻注《荆楚岁时记》也指出寒食节的起源与介子推无关。他说:“《周礼·秋官·司烜氏》:‘仲春以木铎修火禁于国中。’注曰:‘为季春将出火也。’今寒食准节气是仲春之末,清明是三月之初,然则禁火盖周之旧制也。”

 2、清明节起源于古代迎祭春神的节日

实际上,清明节在古代具有远为浪漫而久远的历史。清明节起源于古代的寒食节和上巳节,是迎春神之节。清明之神,即青神(东帝青神),亦即华夏古代诸神系统中的春神。

至于清明节的名称,则与新春天气物侯有关。《淮南子·天文训》说:“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清代的《岁时百问》解释何谓“清明”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明代的《历书》称:“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

    3、上巳节,洗浴、泼水之节日

在古代,清明节是夏历三月的节气,时间约在夏历三月初(初三至初八日)。古夏历三月初八日——就是所谓的“上巳”之日。

汉代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三月节……物至此时,皆以洁齐(净)而清明矣。”洁净清明——这应就是清明节得名的起源。

 华夏古俗在夏历三月八日(巳日)举行上巳节。人们在此节日要祭祀高媒神——即生殖神,举行踏青、祓禊(临河洗浴)、野合等迎春活动,其俗由来甚为久远。

据上古传说,殷商人的高祖契,其母在河里洗浴,吞食鸟卵怀孕而生下契。这种临河求孕的洗浴,也应是上巳节的“祓禊”活动(类似的传说有很多,如高句丽的朱明王亦然)。

 汉代以前,迎春神的节日在夏历三月。而至近代,则为阳历4月5日前后。古天文学推算太阳到达黄经15°时为春日。


4、迎龙神、祈春雨

上古之迎春,首先是以观测天文龙星之出现作为标志。

龙星,又称大火星(并非太阳系八大行星中之火星,行星之火星在古代称“荧惑”)。

龙星是一组星,像龙,龙之心,即大火星,古代认为是一颗神圣及神秘之星。“大火者,寒暑之候也”(郑玄)。龙星之心在古代还有灵星、明星、心星及大辰星等等的别称。龙星在28宿中属于苍龙(青龙)宿(心2星),在西方的星象系统中属于天蝎座。

根据古代天文观测,每年的夏历三月,红色的龙星——大火星会在黄昏出现于正东方,古人认为,这一时刻就意味着春天的降临。

《夏小正》:“五月,……初昏大火中。大火者,心也。心中,种黍、菽、糜时也。”大意是:周历五月(夏历三月),当大火星于黄昏时见于正东方,就是春天降临,该是播种黍、菽、糜等作物的时候了。“大火也者,心也。主夫出火。主以时纵火也。”(《夏小正》注)

顺便指出,屈原《楚辞·九歌》​中的东君,就是大火星。

[《左传·昭公四年》“火出而毕赋” 。晋杜预注:“按《左传》云:火出,於夏为三月,於商为四月,於周为五月。则火出季春建辰之月。””杨伯峻注:“十七年《传》云:‘火出,於夏为三月’……则夏正三月,天蝎座星于黄昏时出现。”]

  龙星初见,古代也是作为农事季节开始的重要标志。所以龙星——大火星,也象征着农神、龙神,以及主持雷雨之神。古代以龙星为“大辰”(即大震,相当于《易经》的震卦,震是雷神之名)。

 每当春日龙星到来,国家要在农社的祭坛(灵台)上举行隆重的祭祀,以祈求春雨。这种祭祀中要举行舞龙的舞蹈,所以这种祭祀又叫“舞雩”。

  [东汉学者王充说:“灵星之祭,祭水旱也,于礼旧名曰雩。雩之礼,为民祈谷雨,祈谷实也。春求雨,秋求实,一岁再祀,盖重谷也。”又曰:“故《论语》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暮春,四月也。]

 5、上巳节,高媒神——生殖神之节

上巳节活动中,另一重要的宗教活动就是祭祀高禖神。高禖神是华夏诸神系统中主管爱情和生育之女神。

    高禖,名号“勾芒”,亦作“句(古音与勾通)芒”,又称作“高密”、“郊禖”。禖同媒,亦通腜(即孕妇)。

    考古出土多见上古时代艺术雕塑的高禖神,多是巨乳怀孕的成年女性形象。事实上,远古时期一些裸体的女神像,都有着发达的胸部、腹部和臀部,这是生殖崇拜及多孕多子之女神的象征。在汉代画像石中也有高禖神的形象。辽宁红山文化遗址出土有5000年前的上古女神庙遗址,有高媒女神的陶像。

    高媚女神句芒,是春天之神,也是东方之神(即《楚辞·九歌》中的“东君”,我旧曾认为东君是启明星,误)。她还有名号曰“重”(通钟,即钟鼓之神,亦即雷神。《国语》说南正重司天以主神)。

    秦汉传说中的句芒神,具有鸟身(鸟也是男阴的象征物)人面的异形,驾乘雌雄双龙而飞行,所以天上的苍龙宿以及龙星是她的象征。句芒神在神话中也有青鸟的形象,经常作为天帝的使者降临。

    在五行系统中,东方之神是木神(木,象征生命、植物和青气,即阴云),龙星是春天之神灵。在上古华夏,上巳节,是迎接龙星降临,迎接春天到来,迎接新生命复苏的欢乐节日。

    《礼记·月令》记有周代君王祭祀高媒神的仪式:“孟春三月……立春之日,天子亲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春(神)于东郊。”“是月也,天子乃以元日祈谷于上帝,乃择元辰,天子亲载耒耜,措之参于保介之御间;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躬耕帝藉。”

    “仲春之月,……玄鸟至。至元日以大牢祠于高禖,天子亲往。后妃帅九嫔御,乃礼天子所御,带以弓韣,授以弓矢于高禖之前。”

    这些记述的大意是:

    在春三月;周天子率领贵族及大臣举行迎春的祭礼。在这一天,天子要向高媒神祈求五谷丰收,天子要亲自下田,使用农具,率领大臣进行耕作。

    当青鸟(玄鸟)到来的时候,天子要亲自献祭,屠宰大牛献祭于高媒神。然后,王后率领众嫔妃们,以弓箭插入弓套之中,献在高媒神之前——这个动作实际是性交的象征。

    上巳节期间对高媒神的祭祀,是一种具有强烈性含义和感交巫术意味的祭礼。

    6、寒食节,禁火、改火之节

当天上的龙星出现之后,上巳节之后就进入了寒食节。寒食节期间举国禁火。禁火,起源于五行相克理论的火水相克,避火正是为了祈雨——起源于祭祀雨神——请求雷雨之神的降临。

 周代封国,各国最重要的宗教场所是神社。东亚的神社文化,最早起源是在古代的中国。周代天子国都有大社,各个封国中也都建立有国社。神社中立有长年不灭之火坛,此即本义的“社火”(社火变为社戏之名,是在后来)。

 为了祈祷龙星的降临,为了祈雨,要熄灭神社祭坛上已经燃烧经年的旧火。

但是到寒食节对春神、雷雨神的祭祀完成后,在社坛及千家万户中又要取用薪柴,重新点燃社火。这种灭旧火迎新火的祭祀仪式,古代叫“改火”。

 关于寒食以及改火的日期,据古代记载是在上巳节之后。

宋司马光 有《晋阳三月未有春色》诗,记述宋代的寒食及清明节改火事云:“清明空改火,元巳漫浮觞。”此诗句说明清明改火之俗在宋代仍存,而诗句中所谓对“元巳”则是指上巳节。

 在改火和禁火期间,举国不能火食,只能吃事前备好的熟食——即寒食,所以这段停火期间也叫寒食节。

   [《周礼·司烜氏》说:“中春以木铎修火禁于国中”,所谓“修火禁”,便是禁火。唐李涪《刊误》曰:“《论语》曰:钻燧改火,春榆夏枣,秋柞冬槐。则是四时皆改其火。自秦、汉以降,渐至简易,唯以春是一岁之首,止一钻遂。而适当改火之时,是为寒食节之后。既曰就新,即去其旧。今人待新火曰勿与旧火相见,即其事也。又《礼记·郊特牲》云:季春出火曰禁火。此则禁火之义昭然可徵。俗传禁火之因,皆以介推为据,是不知古,以钻燧证之。”(邹福保《日知录之馀》 引)]

 秦汉以前禁火寒食的时间很长,不同记载表明可以有十天乃至一月之久。

 东汉时期的《月令》则确定寒食节为清明节气前的三天。唐宋时期减为清明前的一天。从先秦到南北朝,寒食节都是一个隆重的节日。到唐宋时,寒食节仍然是一个重大的节日,元代以后才逐渐式微。

7、踏青,扫墓与祭祖​

 古代的寒食节与清明节时间只差一天。

寒食三日禁火完毕,到清明这一天就要换新火。家家户户以柳条或榆木乞取新火。这样清明节与寒食节自然相接而融为一体。可能在明清后,宋元时代的寒食节一名乃为清明节所替代。

 若按时间先后排序,古代迎春的三个节日次第是:上巳节——寒食节——清明节。

  唐宋以后,上巳节废,明清以后寒食节废,于是只有清明节存。在这一天,人们迎春,踏青郊外,同时扫墓祭祖,敬献改火后的新食品。于是古之上巳节、寒食节及迎春踏青之清明节遂合于一体,而成为中国人迎接春天、慎终追远、不忘祖根的重要节日也。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987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