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政协委员何新授权的博客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987

淮海战役决策的形成过程

$
0
0

【何新解放战争杂记】

淮海战役决策的形成

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进行的淮海战役,经过66天激战,华东解放军和中原解放军以60万人战胜国民党军80万人,全歼国民党军第七、二、十二、十三、十六兵团等5大精锐主力兵团,被毛泽东称为“南线战略大决战”。

近年流行一种说法认为,1948年末决定国共命运的淮海战役建议,是粟裕将军提出的。但此说并非事实。

1、此说所以出现,根据是粟裕于济南战役后期发给中央的一个电文,史称“敬晨电”。

【粟裕关于建议举行淮海战役致中央的电文(1948年9月24日)】

军委并报华东局、中原局:

 一 .至此刻为止,攻济战斗已突人内城六个团,敌极混乱,决乘此时机于白昼继续攻歼该敌。如内城之敌解决,则固守城南部千佛山、马鞍山之敌,亦易解决(齐鲁大学之敌昨已投降)。

估计攻济战斗日内即可完全结束,但援敌邱兵团直至今晨,才开始自商邱以北分向曹县、城武间地区北进,而黄兵团则尚未完全集结。但以现有材料计,该兵团之六十四师亦到达砀山地区。李兵团则尚在固镇及其以东地区。

似此,如援敌知济南已被我完全控制,则停止北援,而转为加强警备,以防我主力南进之可能性,似较继续北援之可能性为大。如敌仍继续北援,我们当按既定之方针歼灭援敌。如敌停出北援,则我们下步行动,拟作如下建议:

 为更好的改善中原战局,孤立津浦线,并迫使敌人退守(至少要加强)江边及津浦沿线,以减少其机动兵力,与便于我恢复江边工作,为将来渡江创造有利条件,以及便于尔后华野全军进入陇海路以南作战,能得到交通运输供应的方便,和争取华中人力、物力对战争的支持,建议即进行淮海战役。该战役可分为两阶段:

 第一阶段以苏北兵团(须加强一个纵队)攻占两淮,并乘胜收复宝应、高邮,而以全军主力位于宿迁至运河车站沿线两岸。以歼灭可能来援之敌。

如敌不援或被阻,而改经浦口、长江自杨州北援,则我于两淮作战结束前后,即进行战役第二步,以三个纵队攻占海州、连云港,结束淮海战役,尔后全军转人休整。 

只进行海州作战,仅以攻占海州、新浦、连云港等地为目的,并以主力控制于新安镇、运河车站南北及峄枣线,以备战姿态进行休整。

此案对部队休整(只有攻城部队须稍事休整,至昨黄昏为止,攻城部队之六个纵队仅伤亡八千余人,昨晚及今晨伤亡尚不在内,依此伤亡并不算大)更便利,但亦增加今后攻占两淮的困难(敌可能增兵)。 

全力向南求援敌之一部而歼灭之,但在济南攻克,敌人加强警惕,可能退缩,恐不易求战。 

全军即进入休整,如此对部队有好处。但易失去适宜作战——“秋凉气候和济南失守后加于敌人之精神压力”。 

二.究应如何请电示,但不论采何方案.建议华东自(局)立即令鲁南及滨海地武将临沂之王洪九部包围,以待济、徐作战结束后,加派一部主力(如仅以地武歼该敌很难奏效)攻歼该敌。 

三.饶政委今明可抵职部,到后当将尔后行动再请示饶政委。粟 敬晨七时

2、中央的第一封回电

​【中央25日上午给粟裕等的回电】

中央决策方面收到粟敬晨电后,于当日上午立即回电云:

“敬七时电悉。望你们召集许、谭、王及其他可能到会之干部,开一次讨论行动的会议,以最后斟酌的意见电告我们审查。中央”

【简略说明】

1、因粟裕此电中有“立即举行淮海战役”的提议,因此论者认为淮海战役设想是粟裕首倡的,实际上这是误解。

2、当粟裕发电时,许谭指挥的解放军山东兵团(隶属华东局领导、为华东人民解放军所部)约15万人,正在进行济南战役的攻城任务。

而粟裕则率西兵团(粟部隶属于中原人民解放军)10余万部队在远距离外担负阻援任务。

3、由于许谭兵团攻济进展迅速、顺利,故国民党援军还未来及集结出发,济南已被许谭山东兵团攻克。因粟裕当时处于静观状态,乃得以从容构思济南战役后下一步军事行动。

4、在此前的5月间,山东兵团政委谭震林曾有南下两淮和东进海安、连云港——举行淮海战役的动议。因之粟裕在此电中提出攻济后立即举行淮海战役的此一提议,并非首创。

5、粟裕此电文可表明其对于华东部队,粟裕当时并无垂直直接领导关系。故他建议华东局令地方部队包围鲁南敌军,扫清南下障碍。

6、而中央这个回电也很有意思。按粟裕电文的最后一句,是报告华东局书记饶漱石将到粟裕部视察,粟裕拟就下一步作战方案有所请示。(“饶政委今明可抵职部,到后当将尔后行动请示饶政委.")

但是中央回电对此却未置可否,且只字未提饶漱石,仅要求粟裕“你们”立即与许谭王等军事干部开会商议后,拿出最后方案给我们审查决定。

7、事实上,粟裕此举似不合中共组织制度。

因粟裕部自1947年9月后中央已经明确其组织隶属晋冀鲁豫——中原局。但是在1948年7月的睢杞战役后,原应在中原作战的粟裕兵团因战损严重,不得不退入山东解放区寻求补充及休整。随后在华东局召开的曲阜会议上,中央决定发动济南战役,毛泽东亲自决定由许世友担任济南战役攻城总指挥,而以粟裕兵团为阻援预备队,由粟裕作为负责打援军和协同攻城与打援的临时指挥员。

但是,此时粟裕兵团的建制仍是属于中原局及中原人民解放军领导,不属于华东局饶漱石及华东人民解放军的组织序列。所以粟裕之请示饶政委实际有所未合。(且粟裕当时已不是华东解放军的指挥员。所谓的“华东野战军”番号,一年前实际即已被中央通知取消,粟裕部编入晋冀鲁豫解放军。仅对外仍保留“华野”番号作对外示形之用。)

8、故粟裕关于其兵团下一步作战方向的战役设想,所应须请示的上级部门乃是中原局和中原人民解放军的司令员刘伯承、副司令员陈毅,以及参谋长李达。

事实上,于当日上午收到粟裕的请示电文后,中原解放军领导刘、陈、李即于本日中午立即复电,表示同意粟裕兵团南下淮海地区作战。

【刘陈李给军委及粟裕的复电(一九四八年九月二十五日中午)​】

军委并粟:

(一)粟敬七时电悉。

济南攻克后,我们同意乘胜进行淮海战役,以第一方案攻两淮,并吸打援敌为最好。如能配合孙良诚各伪部之反正,则收效更大。对控制于鲁西南之四、八两纵以能进出于丰、沛、肖、砀,蹑邱兵团之后为最好,且可于南下时相机夹击援敌于淮北路东地区,同时亦可保持向西的机动,打击陇海线、鲁西南分散之敌。

(二)豫南战局迄本月止,白敌已决调七师、四十八师集结确山,昨日已到一个团,余部在二十六七两日可集结完毕。因济南已不能挽救,黄兵团不北开,必企图以全力六个师(共十二个旅以上)西进,向南阳运补给品,反扑向我求战,且有可能于进驻南阳后向北推进,破坏我豫西区之中心腹地。如此着实现,对我秋季群运、屯粮、冬衣渚计划妨害甚大。因连日天雨,敌之西进当在天晴之后。

(三)我们研究上述敌情发生时,认为集中全军,歼敌于南阳附近或攻占南阳的机会已成过去,拟采取分遣歼敌方针。建议以一至两个纵队南下,配合桐柏,江汉部队先破击信阳、汉口段铁路,然后分歼分散于江汉地区之敌(如二十八师、五十二师、二十师),估计可能达成歼敌任务,并于可能时,相机攻占襄阳。刘金轩十二旅择机回陕南,争取歼灭七十九师一部,并打开汉水上游局面。

我集中主力三至四个纵队,位于南阳附近,掩护南下部队之开进,并吸敌西进,待敌进至泌阳、唐河间,我主力即紧缩于舞阳、方城地区俟敌改变方向回援江汉时来决定行动,或打南阳,或打驻马店,或尾敌南下,均属有利,如敌转向东北,则我亦向东向北机动均可。此一行动计划可争取在江汉歼敌一部,可保持豫西基本区,于东战场亦可配合得宜,望军委指示。

刘陈李九月二十五日午

【毛泽东于25日晚上19时,做出立即进行淮海战役战略决战的决策】

前已指出,在当日(25日)上午,中央已复电粟裕,要求他会同山东兵团领导人协商下一步作战计划。在中午接到刘陈李电报后;仅仅经过一个下午的深思熟虑,毛泽东即于当晚19时亲自署笔电文,做出立即举行淮海战役的最终决策。

但是,毛泽东的这个决策电文,事实上驳回了粟裕原来那个淮海战役的提议,而提出了一系列大为不同的战略策划。

【中央关于立即举行淮海战役的决策电报(一九四八年九月二十五日十九时)】

1949年9月25日19时,毛泽东为中央军委起草致饶漱石、粟裕并告许世友、谭震林、王建安,刘伯承、陈毅、李达电。电文如下:

饶粟,并告许谭王,刘陈李:

我们认为举行淮海战役,甚为必要。

目前不需要大休整,待淮海战役后再进行一次休整。

淮海战役可于十月十号左右开始行动。你们应利用目前半月时间,使攻济部队获得短时休息,然后留一个纵队位于鲁西南起牵制作用,吴化文亦应移至鲁西南,其余全部南下,准备进行几个作战:

(一)估计不久邱兵团将退回商、砀地区,黄兵团将回至新安镇、运河车站地区,你们第一个作战,应以歼灭黄兵团于新安、运河之线为目标。

(二)歼灭两淮、高、宝地区之敌,为第二个作战。

(三)歼灭海州,连云港、灌云地区之敌,为第三个作战。

进行这三个作战是一个大战役,打得好,你们可以歼敌十几个旅,可以打通山东与苏北的联系,可以迫使敌人分散一部兵力去保卫长江,而利于你们下一步进行徐州、浦口线上之作战。

因此,你们应在酉灰以前做好有关这一战役的充分的准备工作,要开一次象上月曲阜会议那样的干部会,统一作战意志,调整内部关系。军 委二十五日十九时

【要点分析】

1、此电中毛泽东提出了他对于淮海战役的崭新设想和实施方案。毛泽东9.2519时发出的这一电报,实际上是指导即将举行的淮海战役的战略总方针。

2、粟裕9.24敬字电报的主要内容为以下几点:

一、战略目标

进入两淮,控制华中。

“为更好的改善中原战局,孤立津浦线,并迫使敌人退守(至少要加强)江边及津浦沿线,以减少其机动兵力,与便于我恢复江边工作,为将来渡江创造有利条件。以及便于尔后华野全军进入陇海路以南作战,能得到交通运输供应的方便,和争取华中人力、物力对战争的支持,建议即进行淮海战役。”

二、实施方案

“该战役分为两阶段:

第一阶段以苏北兵团(须加强一个纵队)攻占两淮,并乘胜收复宝应、高邮,而以全军主力位于宿迁至运河车站沿线两岸,以歼灭可能来援之敌。

如敌不援或被阻,我于两淮作战结束前后,即进行战役第二步,以三个纵队攻占海州、连云港,结束淮海战役,尔后全军转人休整。”

以上两步,即粟裕提议的淮海战役的全部内容。

由此可见,粟裕所谓的淮海战役,目标不大,且具有区域的局限性——战役第一目标是掠取苏北,宝应、高邮、宿迁及运河沿线的两淮地区。如顺利得手,则第二步东下攻略海洲、连云港而已。使用的部队,则主要是此时闲置中的粟裕兵团。

粟裕这个“淮海战役”局面很小,与后来成为国共两军战略总决战的淮海战役实有天壤之别!

虽然毛泽东在第二封复电开头即说:“立即举行淮海战役甚为必要。”但是,他所构想的淮海战役却是一场规模宏大,具有战略对决性的大决战!毛泽东认为此战总目标,不仅是要一战而砥定中原,而且可能彻底荡平长江以北。

所以毛泽东此电的战略设计与粟裕的设想完全不同:

1、使用兵力不是只用粟裕兵团,而是以山东兵团全部与粟裕兵团,包括中原的刘陈部队,联合作战。山东兵团在克济南后,应不休息,连续作战,立即南下。

2、作战目标,不是夺取江北几座小城,而是歼灭邱清泉和黃伯韬两个兵团。首要目标是消灭黃伯韬兵团于新安(今新沂)、运河沿线。

3、然后南下歼灭两淮、高、宝之敌为第二阶段。

4、最后东进歼灭连云港、海州之敌为第三阶段。

5、毛泽东特别指出:进行这三个作战是一个统一的“大战役”。

这一设计和设想,才是后来所实施的淮海战役的雏形。

毛泽东当时考虑,淮海战役可于十月十号左右开始行动,而实际上淮海战役是于11月6日发动的。

毛泽东认为,打淮海战役须准备进行几个作战阶段:

(一)估计不久邱兵团将退回商、砀地区,黄兵团将回至新安镇、运河车站地区,你们第一个作战应以歼灭黄兵团于新安、运河之线为目标,

(二)歼灭两淮、高、宝地区之敌为第二个作战,

(三)歼灭海州、连云港、灌云地区之敌为第三个作战。

——进行这三个作战是一个大战役。”

毛泽东的这个计划才是真正的淮海战役作战策划。

毛泽东明确提出首战以歼灭黄伯涛集团为目标,此即于一个多月后打响的碾庄歼黄战役。

近年来关于毛泽东此电报的第一句话一一“举行淮海战役非常必要”,经常被引用,被认为似乎是对粟裕电报的赞许。但实际上研究毛泽东此电全文内容后,会发现粟的想法不但未被毛泽东首肯,而且是被基本否定了。所以诸如什么淮海战役是粟裕所策划而立下第一功云云,实为无稽之谈。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987

Latest Images

Trending Articles





Latest Im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