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之人民解放军参战部队编制序列
一、中原军区·中原人民解放军(原晋冀鲁豫人民解放军)
1、中原野战军:番号为中野1、2、3、4、6、9、11纵(7个纵队)
指挥员:刘伯承、陈毅、李达
2、华东野战军(仅对外仍称“华野”):番号为原华野1、3、4、6、8、10纵(6个纵队)
指挥员:陈毅(司令员、政委)
粟裕(代司令员、代政治委员)、陈世榘(参谋长)
3、军区地方部队:豫皖苏军区、豫西军区、陕南军区(3个三级军区部队)
二、华东军区
1、山东兵团:番号为华野7、9、13、鲁中南、渤海纵(5个纵队)
指挥员:谭震林、王建安(司令员许世友病休)
2、苏北兵团:番号为华野2、11、12纵(3个纵队)
指挥员:韦国清、姬鹏飞、陈丕显
3、军区直属野战部队:番号为华野特种兵纵队、两广纵队、吴化文35军(2个纵队1个军)
4、军区地方部队:江淮军区、苏北军区、鲁中南军区(3个三级军区部队)
三、华北军区
军区地方部队:冀鲁豫军区(1个三级军区部队)
综述:共有2个野战军,2个兵团,23个纵队,1个军,7个三级军区部队,计65个师(旅)。
战役中因战斗需要,军区、野战军、兵团所指挥的纵队(军)多有交叉。
【注】
1、来源:据《淮海战役 ·综述文献大事记图表》。
2、“淮海战役参战人民解放军编制序列”,目的是用最简单明了的格式反映出淮海战役期间各部队在组织上的隶属关系。
【综述】
一、淮海战役人民解放军共有2个野战军,2个兵团,23个纵队,1个军,7个三级军区部队,计65个师(旅)。
战役中因战斗需要,军区、野战军、兵团所指挥的纵队(军)多有交叉。
二、淮海战役开打时原华野粟裕兵团、中野11纵在华东战区作战。
在中原战区双堆集战斗开战时,中野11纵先期回到中原作战。原华野3纵、7纵、11纵、鲁中南纵队完成华东碾庄战斗后亦加入中原作战。
完成双堆集作战后,原华野部队全部重回华东战区陈官庄作战。
三、隶属中原军区的原华东野战军和隶属华东军区的山东兵团、苏北兵团都用“华野”番号,是因为:
1947年7月原华野6个纵队进入中原作战并划入中原军区建制,本来更名为“冀鲁豫野战军”(含中野11纵),但因主体为原华野部队,仍自称华东野战军(后中央认可),各纵队番号照旧,仍称“华野x纵”。
而留在华东作战和在华东发展起来的两兵团纵队则名正言顺地使用“华野x纵”番号。虽然两部分部队都用“华野x纵”的番号,但组织隶属关系是不同的:华野1、3、4、6、8、10纵队隶属中原军区。
华野7、9、13、2、11、12、鲁中南、渤海、特纵、两广纵队隶属华东军区。
四、隶属中原军区的原华东野战军粟裕及陈世榘兵团和隶属华东军区的山东兵团、苏北兵团虽然都用“华野”番号,但指挥关系也不同:粟、陈兵团受中原军区刘伯承、陈毅、邓小平指挥。山东及苏北兵团受华东局指挥。
【附录】
中原军区(中原人民解放军) :
前期:中原野战军及原华东野战军主力:番号分别为中野1、2、3、4、6、9,原华东野战军1、3、4、6、8、10纵、中野王秉璋11纵队(7个纵队)
后期:中原野战军及原华东野战军主力:番号分别为中野1、2、3、4、6、9、王秉璋11纵队(7个纵队、原华东野战军1、3、4、6、8、10纵(6个纵队)。
【附注】
以上编制组织关系可以表明,当时仅作为中原解放军一部指挥员的粟裕,并非淮海战役作战部队的主要指挥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