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政协委员何新授权的博客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987

普通话是北京话吗?

$
0
0

普通话的起源    

许多人以为普通话来自北京话,其实,这是错误的认知。

普通话的起源是中国河北一个小县城,普通话就是这里的方言。此地就是河北承德的滦平县。也就是说,只要是这里的人,不用刻意去学习,人人一口标准普通话,吐字清晰,韵味 十足,水平堪比新闻联播播音员。    

这是由于,1953年,语言专家在制定中国通用语言的考察时,来到了滦平的金沟屯镇、巴克什营镇、火斗山乡三地进行了语音采集。在采集完后,专家一致认为 这里的语言符合音节口型顺畅,声调简明,易于分辨,适用于广播、演讲和日常交流。滦平话没有北京土话即京腔、京片子、胡同音的儿化、省字、尾音等习惯,容易学习和推 广。

1955年10月,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和现代汉语规范会议正式召开,将滦平话定位为普通话,此后作为普通话样板大力推广、学习。

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决定以河北省承德滦平县为普通话标准音的主要采集地。1955年,确定现代标准汉语名称由国语改称普通话,作为国家通用语言写入宪法,制定标准后于1956年2月6日由国务院发布《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向全国推广。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九条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滦平“普通话之乡”】

河北省承德滦平县为普通话标准音的主要采集地(一些语词当地极少使用则在其它地方采音)。

1953年当时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派出的语言专家,他们在为制定中国通用语言规范进行取音考察,在滦平的金沟屯镇、巴克什营镇、火斗山乡三地进行了语音采集。

专家认为,作为全国规范,普通话需要音节口型顺畅,声调简明,易于分辨,要求语速适中,气流连贯,韵味充足,适于广播、演讲和日常交流,如此才适合作为推向全国的公共用语。从后来普通话的规范来看,滦平日常的语言非常符合这些标准。

滦平话音准分明,字正腔圆,语调比当时的北京话要“硬”一些,显得直接、清晰、明确,尤其是没有北京胡同音那种儿化、省字、尾音等发音习惯,易于学习推广。

1955年10月,“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和“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召开,将汉民族共同语的正式名称定为“普通话”。

史源

地理上并不属于中心的滦平,为什么人人能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

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做出了一个对中国影响深远的决策:迁都北京,固守长城,在长城外很大范围形成军事隔离区,实际上也是一片无人区,而滦平就处在这个无人区的最南边。

清朝,包括皇家内务府直管的皇庄、王府直管的王庄和八旗各级官兵所有的旗庄,纷纷建立“口外庄田”。“口外建庄”即在滦平。

明朝初年,官方语言为南京官话,以金陵雅言为标准音,以《洪武正韵》为规范。

永乐年间迁都北京,移入数十万人口,随之而来的南京官话成为明代北京官话语音的基础。

满清人本来说满语,但是移居满洲的汉人则以北方官话为基础形成了东北话。

满清入主北京以后,朝廷积极学习汉文化特别是语言文化。满族人说把东北话与北京官话结合,逐步成为清代推广的新北京官话。这个时期,恰好是满清旗民在滦平开田建庄的高峰时期。

庄田与京城交往密切,受当时北京官话影响较大。滦平既然像是空白磁带,大量来源多样的移民没有强势方言,通用的就是清朝推广的北京官话,可以说在清朝时滦平就是北京官话推广的先行区

清朝高级贵族群体在滦平纷纷建立“口外庄田”,在空白区域形成一个新的贵族区。北京官话是北京雅音,区别于北京胡同音,雅音以当时有文化的贵族群体为主要使用人群(并带动其他人模仿学习),学习汉语典,在语速、气流、韵味等方面有讲究,形成高雅音质。

“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滦平话,受北京官话影响很深,演变中也具备了自己的特点,比如直接、清晰、明确。也许这些恰好符合推广的标准吧。”从清末到民国,再经过新文化运动,影响广泛的北京官话最终成为新中国普通话的前身

另外,值得了解:清朝政府为什么推行雅音?除了交流的功能(关外的皇太极时期就对八旗子弟设立了翻译考试科),还有科举考试里汉语用韵的要求。清朝科举考试有三个目的:一是为选官取士以管理庞大的国家,二是为了从汉族等多民族的文化人里获得优秀人才,三是有助于以经书来统一思想、加强思想统治。入关后,顺治二年进行了首次科举考试,康熙时期还采用“制科”,包括博学鸿词科等等。一般科举考试必考的两种文体八股文试帖诗,都要求汉语用韵:八股文因为起股、中股、后股、束股都有两股对偶句,被称八股文,对偶句要用韵。试帖诗主要是要精通结构和用韵。因此,北京官话能力就拥有一种优势,有文化的群体和贵族群体出现学习汉语雅音的气氛,懂雅音成为某种高级身份的标志,导致他人模仿。汉语韵书著名的有《唐韵》、宋代《广韵》、明初的《洪武正韵》。

【语音特点】

普通话语音的特点是:声母除舌尖后擦音、鼻音 、边音外,无浊音;韵母多复元音,鼻韵母有前后之分;没有声母的清浊对立,没有入声韵,尖团合流,声调较少,调式简单,另外有轻声和儿化韵。

与印欧语系相比,普通话语音有鲜明的特点:

1.音节结构简单,声音响亮。普通话中,一个音节最多只有4个音素,其中,发音响亮的元音占优势,是一般音节中不可缺少的成分。一个音节内可以连续出现几个元音(最多三个),如“坏(huài)”,而且普通话音节中没有复辅音,即没有像英语“lightning(闪电)”、俄语“Встреча(遇见)”那样几个辅音连在一起的现象。

2.音节界限分明,节律感强。汉语的音节一般都是由声母、韵母、声调三部分组成,声母在前,韵母紧随其后,再带一个贯穿整个音节的声调,便有了鲜明的音节界限。从音素分析的角度观察,辅音和元音互相间隔而有规律地出现,给人周而复始的感觉,因而极便于切分音节。

3.声调抑扬顿挫,富有表达性。普通话声调变化高低分明,高、扬、转、降区分明显,能够较强的表达一个人的情感。

现代标准汉语的发音基本沿袭了北京话的语音系统,但各地标准略有差异。对汉语而言,单音节(单字)发音可分为声母、介音(韵头)、韵腹韵尾声调五个要素,而韵头、韵腹、韵尾又被合成称为“韵母”;超音节(词句)发音还存在连续变调等要素。直音反切都是古代给汉字注音的方法。

至一九二六年,产生了由钱玄同、黎锦熙、赵元任等制订的“国语罗马字”,曾由当时南京的大学院于一九二八年正式公布。

接着,一九三一年产生了由瞿秋白、吴玉章等制订的“拉丁化新文字”。拉丁化新文字和国语罗马字是拉丁字母式汉语拼音方案中比较完善的两个方案。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987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