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用中国西周时候的粮食亩产来推算古埃及的粮食亩产
1、关于平均亩产
由于缺乏古埃及农业生产的准确研究资料,我们只能用中国古代的农耕水平来进行参照和比较,由此推算出4600年以前古埃及的农业生产水平。
余也非先生在《中国历代粮食平均亩产量考略》中认为,按照《管子·禁藏篇》说“岁兼美恶,亩收一石”来计算,战国时候的小麦产量折合成今制计算,1市亩约产麦0.732市石强,即73.2市斤。而两汉的平均亩产,折合成今制计算,大约1市亩北方可产麦0.804市石,即80.4市斤,南方产稻米0.536市石弱,即53.6市斤。
我们再来看看甘肃皋兰地区的一种叫“和尚头”的小麦品种。
“和尚头”是皋兰北山干旱、强光照地区种植的优质小麦之一,其特点是耐旱、耐瘠薄、耐盐碱性能,在西北地区享有较高的声誉。在上个世纪50年代,全县种植20多万亩,60年代增至36万亩左右。随着水利事业的发展,1980年“和尚头”种植面积仍在20万亩左右。1986年以后,“和尚头”种植面积10~12万亩,平均亩产75公斤左右。其中,8万亩旱砂地“和尚头”小麦,平均亩产100公斤左右;4万亩早土地“和尚头”小麦,平均亩产45公斤左右。
80年代初,西南边远地区还有很多地方实行刀耕火种,留种子,很少用或不用化肥,自耕作方式和明朝都没有多大变化,亩产稻谷400余斤算好田,冬小麦亩产一般在200斤左右。
综上,余也非先生的估算更符合中国农业生产当时条件下的真实生产力水平。
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来估算中国西周时候关中平原一带的农业亩产。
在《周礼·大司徒》里,总结了当时中国人的生存状况:“不易之地家百亩,一易之地家二百亩,再易之地家三百亩”。
《孟子》也说过:“周人百亩而彻”,“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这说明在西周时期,肥沃的土地,100亩地才能养活一家人(8口人),稍差一点的,就需要200亩,再次的就要300亩。
西周时期的一亩,大致相当于今天的三分之一,也就是说,以今天的面积来换算,在土地条件良好、农耕技术全球先进的中原地带,公元前1000年左右,需要良田33亩、中田60亩或者差田100亩,才能养活当时的一家8口人。
我们假设西周时,男女老幼每人平均每月消耗粮食22公斤(其中,强劳动力消耗30公斤),8口之家一年就要消耗2112公斤,那么,三种等级的土地亩产便为:
良田(土地非常肥沃、人工灌溉稳定):64公斤
中田(土地肥力一般、人工灌溉不能完全稳定):35.2公斤
差田(土地贫瘠、完全依赖自然降雨):21.12公斤
根据以上各种资料,我们假定在4600年以前,古埃及小麦的平均亩产水平达到了1500年以后中国关中平原的水平:
良田(土地非常肥沃、人工灌溉稳定):64公斤
中田(土地肥力一般、人工灌溉不能完全稳定):35.2公斤
差田(土地贫瘠、完全依赖自然降雨):21.12公斤
2、关于土地等级
2014年,中国农业部发布《全国耕地质量等级情况公报》。根据这份公报,评价为一至三等的耕地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27.3%;评价为四至六等的耕地面积比例为44.8%;评价为七至十等的耕地面积比例为27.9%。
根据这个公报,可以确定中国18亿亩农业耕地中,良田、中田、差田的比例为274528。
尽管埃及原始农业远远达不到今天现代农业的灌溉条件和精细化程度,但我们还是套用中国现代农业的这个比例,来对古埃及的770万亩耕地划分等级,得:
良田:208万亩;
中田:347万亩;
差田:215万亩
于是,根据以上资料,我们设定前2580年时,埃及粮食生产的平均亩产为39.02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