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政协委员何新授权的博客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987

倚天立:亚历山大灯塔的欺世谎言

$
0
0


亚历山大灯塔遗址位置


   【本文提要】

证明“亚历山大灯塔”不可能存在,作者推演的逻辑链条是这样的:

    1、西方的历史发明家说:亚历山大灯塔高120米,底座占地面积930平方米,距离海边7米,并且1300多年没有倒塌;

    2、那么,一座120米高、底座占地面积930平方米的建筑物,它的总重量估算最低要在5万吨左右;

    3、这么高、这么重的建筑物,其底部基础必须做得极其牢固、完美,所以,必然要挖一个面积超过1000平方、深度达40米的基坑来进行处理;

    4、由于灯塔建在高出海面2米的礁石上,基坑绝大部分处在海面之中,地下水含量丰富,并且在海水的压力下涌水猛烈,排水工作极其艰难,即使排水完成,一到雨季,又被全部灌满。而雨季之后,重新排水、重新加工护坡,所有工作完成后,雨季又来,灌了排,排了灌,一切都进入了死循环;

    5、由此可见,在劳动生产率极其低下的奴隶制时代,光是挖掘出一个面积超过1000平方、深度40米的露天基坑,光是排水就不可能做到,更不要想建成一个像“亚历山大灯塔”那样的梦想之塔。

    由此证明,“亚历山大灯塔”是“古地中海文明”系列谎言中的又一个“宏伟的”谎言。

倚天立:人类建筑史上古往今来“最伟大”的杰作——亚历山大灯塔?​

    一、谎言的死穴

    每个欺骗世界的谎言,往往都有一个永远也无法自圆其说的死穴。

    要破解这个谎言,就要找到这个谎言的死穴,把它充分暴露出来,釜底抽薪,一击而中,让谎言制造者在光天化日之下无可辩解,无可遁逃,然后把他钉死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比如,美国成功登月,NASA却始终不肯解释,“阿波罗11号”的返回仓是如何以第二宇宙速度穿过大气层回到地球的。按照科学规律,“阿波罗11号”的返回舱安全穿过大气层回到地球,只有两种方式,一是飞船表面具有抵抗4000度以上高温的抗烧蚀能力,二是飞船能够通过“太空打水漂”来逐步自己的降低表面温度,除此以外别无他法。

    然而,一直到今天,美国都没有掌握这两种技术。

    所以,“阿波罗11号”的返回舱如何穿过地球大气层,就是证明美国登月造假的命门所在。

    又比如,在“9·11”事件中,美国官方调查小组从来不肯正面回答,那架撞击五角大楼的波音757客机,是如何在建筑废墟的“闷烧”中被整体蒸发的?我们知道,现代客机由钛钢合金制造的发动机和起落架,可以承受1678度以下的高温,就算超过这个温度几百度,钛钢合金也只是会熔化,绝不可能被蒸发。而航空汽油在自然条件下最多只能达到800度左右的高温,不仅不能熔化钛合金,要“蒸发”数吨重的发动机和起落架,更属于天方夜谭,把全世界当傻缺。

    我们在高速公路上开车,国庆长假返城时,所有汽车都瘫了在路上,原因是所有的汽车发动机本身被汽缸里燃烧的汽油烧化并“蒸发”了,然后,所有的飞机也从天上掉下来了,原因也是发动机烧化了。

    你听说过这么冷的的笑话吗?

    所以,钛合金发动机的去向,就是证明“9·11”事件是美国背后的“超国家力量”一手制造的惊天政治阴谋的死穴。

    又比如,在“古地中海文明”的西方历史中,古亚历山大港是一个像纽约那样的古代版国际大都会,有说不尽的先进时尚、富裕繁华,然而,1990年,美国“史密森学会”组织了几十个国家的科学家,对尼罗河三角洲进行了为期四年的地质勘探,发现在公元元年前后,尼罗河三角洲真正的海岸线距离今天的海岸线还有10—30公里的距离,也就是说,在公元前334年,现代亚历山大港所在的位置还只是一道沙坝和几个互相连通的广阔潟湖,从哪一方面说都不具备建立一座城市的地质条件。

    并且,这也符合我们之前提出的一个悖论:

    尼罗河三角洲是一个冲积平原,其海岸线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不断向海中推进,今天亚历山大港所在位置在公元前334年必然是一片大海,不可能建城;如果坚持认为亚历山大港的位置从公元前334年以来始终没有改变过(即该城就是为亚历山大帝所建),那么这就意味着在2300年的时间里,尼罗河三角洲西部的海岸线就完全停止了扩张,再没有增长过一丝一毫。

    这完全不符合现代地理学的基本常识。

    所以,尼罗河三角洲海岸线的位置,是证明古亚历山大港是子虚乌有的命门,找到了这个命门,辉煌的古代版“纽约”便应声而倒。

    二,为什么说“亚历山大灯塔”古往今来最伟大的建筑?

    实际上,我们以无可辩驳的证据,证明了公元前334年建城的亚历山大港只是“地中海上的海市蜃楼”,那么,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所谓的“亚历山大灯塔”也自然是包含在大谎言中的一个小谎言。

    但是,为了强化我们的证据,也为了向世人展示近现代西方历史学界为了伪造历史是如何的处心积虑,所以,我们就不妨顺着“古地中海文明圈”的神奇逻辑,推演一下“亚历山大灯塔”的建造过程,找一找它的命门在哪里?

    首先,我们来看看亚历山大灯塔有多么神奇。

    2015年,埃及政府宣布将重建世界第七大古代奇观亚历山大灯塔。据埃及考古学家Fathy Khourshid在《开罗邮报》上解释称:“灯塔是由三部分组成:塔基是一种方形结构建筑,高约60米,里面有300多个大小不等的房间,用来作燃料库、机房和工作人员的寝室。第二部分是八角形结构,高约15米,用来存储与输送石油。第三层是圆形结构。”

    (这里要说明一下,在维护“古埃及文明”的时候,埃及学术界无疑跟西方是一个阵营的,因为这毕竟涉及到埃及的国家定位和巨大的商业利益。)

    没有人会提出置疑,去追问埃及学者关于“亚历山大灯塔”的资料是从哪里得来的,毕竟埃及学是西方世界历史学界的显学,更是支撑整个“古地中海文明”最重要的基础,所以不管你说古埃及人创造出了什么样的奇迹,西方学界都认为是理所应当的,哪怕你从法老木乃伊肚子里掏出个iphone X,都不会有人觉得惊讶,他们只会感到沮丧的是:

    “怎么还没有在垃圾堆里翻到埃及文字推算的《广义相对论》?实在不行,找到亚里士多德演在羊皮卷上用希腊语演算的《傅里叶变换》微分方程,也是一项重大发现呀。”

    据说,“亚历山大灯塔”建立在法洛斯岛东端的石礁上,距海边7米远,整座塔高约120米,全部由石头构建而成;

    亚历山大灯塔的结构是这样的:

    1、灯塔有一个基座,占地面积930平方米,相当于是一个边长30.5米的正方形,高14米。假定基座的空间部分为30%,那么,推算全部基座的重量为2.3万吨左右。

    (实际上,由于没有钢筋框架的紧固约束作用,整座塔全部由石头堆砌而成,由原始混凝土(俗称“罗马水泥”)粘连,不会有多少内部空间,否则,塔会因为承重不够而可能随时倒塌。想一想几万个纸箱垮塌的样子吧。)

    2、基座之上是正四边形的灯塔主体,高度为60米,我们估算边长为20—25米,空间部分为60%,由此,估算其重量为2.4万吨。

    3、灯塔主体之上的是一段八棱柱,高15米,估算其重量为3000吨。

    4、八棱柱上方是塔尖部分,高20米,估算重量为1000吨。

    我们知道,大理石比重2.6,白色花岗石2.8,黑色花岗石比重3.2,假设整座塔的平均比重为2.5,所以,我们就可以大致估算出来,整座塔的总重量约为5万吨。

    5万吨是什么概念呢?

    今天,120米高的灯塔相当于43层的居民楼,重量大约在1200吨左右,5万吨就相当于42栋43层高的大楼。

    帝国大厦重量34万吨,5万吨就相当于帝国大厦的七分之一。

    没有钢筋,没有高强度的速干水泥,没有塔吊,没有精密的观测设备,却能建造这么一个庞然大物,放在今天都是一个超级奇迹。甚至,人类到今天也不可能建造这么一个杰作出来,因为亚历山大灯塔自从在公元前240年建立起来以后,直到公元后1100年才完全毁于地震,1300多年屹立不倒,而今天全世界的那些科学家、工程师,盖一栋钢筋混凝土大楼的寿命也只有50到200年,所以,你们自裁吧,你们羞愧而死吧。

    我们来帮助历史发明家们来挖掘一下“亚历山大灯塔”千年不倒的黑科技。

    一座石块垒成、高达120米的灯塔,1300多年都没有因为自身原因而倒塌,是有很多个先进之处的。

    首先,底座面积达到930平方米的灯塔基础,其地面和地基的找平做得绝对的平整,没有0.0001度的误差,否则,塔越盖越高,误差就越放越大,到塔顶之后,整个建筑物的重心就会有所偏移,时间一长,偏移的水平尺度就会越来越大,最后很快就导致灯塔倒塌。

    其次,建造灯塔所用的几万块石头,每块石头的重量都绝对相等,没有0.0001kg的重量差,否则,石块越垒越高,建筑物两边的重量就会出现不均衡,重心自然就有所偏移。

    再次,整个建筑物的防腐蚀、防风化工作好得不可思议。地中海东部的海水盐度在全世界仅次于红海,为39.58‰,空气中的含盐浓度自然就很高,然而在1300多年的时间里,在如此高温、高盐和高湿的环境中,整个建筑物从基础到主体都没有出现腐蚀和风化现象。

    再其次,整个建筑物的防风功能也无比强大。亚历山大灯塔高度高,体积大,被风面也就很大,如果迎海的那面长期被强劲的海风吹拂,石头必然会出现细微的滑动、错位,时间一长,错位的尺度就必然会累计加大,等过了临界值,灯塔必然会没有任何征兆地轰然倒塌。而灯塔1300年没有倒塌,就说明灯塔的建设者一定给建筑物赋予了一种神奇的纠错功功能,让整个建筑物具备某种弹性,让每块石头在被风吹得错位之后能自动恢复到原来的正确位置上,从而保证了灯塔的千年寿命。

    最后,整个建筑物最强大的是它的抗震功能。

    由于非洲板块对亚欧板块的撞击,地中海地区是有名的地震带,每过几年或者几十年,就会有地震发生, 并且意大利至今还会出现大规模的火山喷发。然而,处在地震带中心的“亚历山大灯塔”却稳如泰山,1300年安然无恙。

    想一想吧,整座灯塔全部使用石块垒起来的高层建筑,没有钢筋连接形成框架结构,每块石头之间最多只有原始的“罗马水泥”来进行粘连。这样的建筑最怕横向受力,因为地震波一来,首先是纵波拉开了石块之间的上下有效粘结,形成石块之间的上下错位,然后横波把建筑物左右摇晃,导致石块之间出现严重的水平滑动,这样一来,几万吨的建筑物就像一堆土豆一样,一瞬间便轰然倒塌。然而,“亚历山大灯塔”却完全打破了这些物理属性,地震波不管是横波还是纵波,对它的影响微乎其微,石块之间既不会松动,更不会错位,据说公元700年,亚历山大发生了震级较大的地震,才对灯塔造成了一些轻微的破坏,灯塔顶层的灯室和神像出现塌毁,但是整座灯塔既没有出现倾斜,更没有出现整体垮塌,其后又矗立了400年,直到1100年,才毁于另外一次震级更大的地震。

    …………

    当然,也有人不服气,说托塔李天王手里的那座宝塔才是真正的高科技,随便李靖吃喝拉撒、睡立坐倒、放屁打架,宝塔都绝对不倒不歪,并且可大可小,可镇妖,可祈福,可飞升,可保命,寿命更长,从商朝末年到今天,一直都还在挺立不倒…………

    三,“亚历山大灯塔”的命门在哪里?


    建筑行业都知道一个常识,所有的高层建筑都必须要打牢基础,高度越高,重量越大,基坑就越深。如果基础做不好,“亚历山大灯塔”就不可能做到千年不倒。

    一般来讲,建筑物基坑的深度是建筑高度的三分之一。帝国大厦大约是380米,做基础的时候,基坑大约是130米左右。同理,亚历山大灯塔是120米高,基坑就必须在35—40米左右,一直要挖到坚固稳定的基岩,在这个深度上做基础,重达5万吨的建筑才不会出现沉降,否则建筑物就会出现倾斜而导致垮塌。

    在一个海拔不超过2米的小小的礁石上,挖一个面积超过1000平方米、深度达到40米、四面都是海洋的大坑,这几乎就是一个海底工程了,类似于今天在礁石上建一座高达百米的大型桥墩。那么,在公元前280年这个各方面都极其落后的奴隶时代,托勒密二世的建筑大军是怎么来处理海底工程中最大的难题,也就是处理积水、排水的问题呢?

    其一,亚历山大灯塔是建在石礁上,并且离海边只有仅仅7米,自然,建设灯塔的基坑离海边也很近,因为基坑都是上宽下窄,所以基坑边沿到海边的距离还会小于7米,只有5米、4米甚至1米。也就是说,奴隶劳工们是在紧贴着海边挖坑。

    这么近的距离,弄不好几个大的涌浪打过来,基坑就灌了不少水,甚至直接就把基坑边缘冲垮,然后海水一瞬间就灌满了。

    当然,那时的建筑工人也不会那么傻,干等着海水灌进来,肯定会在基坑四周筑起一道临时的堤坝来阻挡海水。而且,他们一边干还会一边嘴里嘟嘟囔囔:

    “别处那么宽的地方不修,为什么偏偏要紧靠着海边来喝海水!啥子狗屁设计师,老子都比你强!”

    法老的工程师们愤愤地骂道:

    “闭嘴,你们这些下贱的奴隶!你们哪里知道,后世那些狗日的历史发明家,就是要让我们紧贴着海边建灯塔,非要说离海边7米远,这就相当于把我们就钉在了这里,不这样搞的话,今天的牛头怎么对得上明天的马嘴!”

    其二,基坑的深度达到40米,必然会穿过几个含水层,而且基坑离海边如此之近,四面环水,地下涌水量更大。

    1、刚开始挖坑时,建排水沟,把海风打上来的涌浪和雨水往海里排(石礁高约2米左右,地中海东部的潮汐高度大约是0.8—2.5米),但是,当基坑挖到海平面之下的时候,这个办法就不好使了。

    2、这里紧靠海边,地下水涌出量太大,在1000平方米的范围内,越往下挖,出水量越大。没有大功率的抽水机,只能让奴隶用瓦罐把水提上去倒掉。古代中国人发明了一种摩天轮式的翻水车,可以较为省力地把水引进来或者翻出去,但在这里——“亚历山大灯塔”的建筑工地上,却没有用,因为奴隶们一边在外泼水,而坑内各处出水口又一边源源不断地渗进来,旁边就是大海,海水通过岩石之间的细小缝隙渗漏进来,你能把大海泼干吗?

    顺便说一句,托勒密王朝时代的埃及人也发明不了中国的那种翻水车,因为地中海边上那种贫瘠的地方长不出葱茏翠绿的竹子来。

    3、一边排水,一边在基坑四周建护坡,用快干水泥堵住护坡上的出水口——哦,说错了,那时候哪来的快干水泥,是用麦草、麻布加木架来堵,问题是堵得了多少?

    其三,超过1000平方的工作面,达到40米深度要挖穿几个岩层,土方量达到4、5万方,再加上没完没了的排水,光是挖基坑这么大的工作量,在奴隶社会低效率、缺乏高效工具的条件下,即使放在远离河海的陆地上,没有三五年也根本搞不定。

    然而,新的问题又来了。

    三五年的工作时间,必然会经过三五个雨季,这就意味着,“亚历山大灯塔”的基坑每年都会被雨水灌满,而且一满就是3、4个月,要想干活也只能等到雨季过完。问题是雨季过去后,基坑被水泡了3、4个月,基坑四周的护坡被泡软,必然会有大量塌方,之前做的所有工作全都白干,一切又要从头开始。

    而更悲惨的是,就算你把所有的出水口都堵住了,就算你把基坑里的水排干了,就算你四周的护坡又重新拍紧夯实了,当你正准备在基坑底部平整基岩的时候,当你用木头支架往下吊石块的时候,对不起,七八个月过去,雨季又来了。甚至哪一天,地中海上突然刮起一阵怪风,白浪滔天,一排巨浪打将上来,所有的石头围堰、木头支架、运输材料的船只都被一扫而空…………

 

    水泡造成塌方,塌方之后,基坑越扩越大——而基坑扩大之后,涌水自然也就越来越多——涌水越多,基坑边缘塌方越多——塌方越多,基坑又进一步扩大。

    “亚历山大灯塔”基础部分的建设,就这样进入了一个死循环。

    在那个缺乏大功率抽水机、快干水泥、预制超大口径钢桶及各种现代化设备的奴隶时代,在那个海水环绕的小小礁石上,不要说建设一座屹立千年的百米灯塔,就算连个基坑都挖不出来。

    人类只有进入了大工业时代,才有能力来进行真正的“海底工程”。

    朋友们看出来了吗,这正是“亚历山大灯塔”的死穴。

【结语】

    近代以来的西方历史发明家们,他们自以为很聪明,他们把“亚历山大灯塔”的旧址“设计”在1480年所建的凯特贝城堡的下面,而且宣称凯特贝城堡就是用灯塔垮塌后的石头建立起来的,这实际上就是把城堡和灯塔绑架在一起,用现实中的城堡来证明子虚乌有的灯塔。所以,如果你想通过实地勘察来寻找“亚历山大灯塔”的建筑基础,以此验证灯塔的真伪,基本是不可能的。

    “好哇,你们去说服埃及,把凯特贝城堡拆了吧,然后你就知道真相了!”

    由此,他们才特别强调,灯塔的旧址距离海边只有7米——因为今天城堡距离海边就只有几米。

    后来的怀疑者们,你们是不是有点恍然大悟?

    这些历史发明家们,他们轻率地把雄伟的“亚历山大灯塔”设计在了法厄斯岛上的礁石上,并且跟凯特贝城堡重叠在一起,自以为可以鱼龙混杂,把真相永远掩埋在历史的时光里。

然而,聪明反被聪明误,由于他们不理解真正的海底工程的难度,而进入了工业化的后来者,却通过“离海7米”的这个愚昧的假设,利用现代工程理论,轻易地证伪了这个条件,从而完全推翻了“亚历山大灯塔”存在的地质基础,从而戳穿了这个流传了一两百年的历史谎言。

    这真是充满了讽刺。

    以上,我们证明“亚历山大灯塔”不可能存在,推演的逻辑链条是这样的:

    1、历史发明家说:亚历山大灯塔高120米,底座占地面积930平方米,距离海边7米,并且1300多年没有倒塌;

    2、那么,一座120米高、底座占地面积930平方米的建筑物,它的总重量估算最低要在5万吨左右;

    3、这么高、这么重的建筑物,其底部基础必须做得极其牢固、完美,所以,必然要挖一个面积超过1000平方、深度达40米的基坑来进行处理;

    4、由于灯塔建在高出海面2米的礁石上,基坑绝大部分处在海面之中,地下水含量丰富,并且在海水的压力下涌水猛烈,排水工作极其艰难,即使排水完成,一到雨季,又被全部灌满。而雨季之后,重新排水、重新加工护坡,所有工作完成后,雨季又来,灌了排,排了灌,一切都进入了死循环;

    5、由此可见,在劳动生产率极其低下的奴隶制时代,光是挖掘出一个面积超过1000平方、深度40米的露天基坑,光是排水就不可能做到,更不要想建成一个像“亚历山大灯塔”那样的梦想之塔。

    由此证明,“亚历山大灯塔”是“古地中海文明”系列谎言中的又一个“宏伟的”谎言。

近百年来,西方人和西方文化的追崇者,给所有的中国人建造了一道屏障,这道屏障是由伪造了的历史和扭曲了的政治观点所构成,所以在中国眼里的世界就是一个不真实的幻象。

在这个如同哈哈镜一般的幻像中,中国人自己也被扭曲成了怪物,所以,民族自尊几乎荡然无存。

好在1949年之后,中国腾飞而起,到今天我们终于又有资格来重新审视这个世界,我们借助于文明的高度和眼界的开阔,终于发现眼前这个世界的变形和荒诞。所以,我们应该把它矫正过来,揭穿西方世界的障眼法,放大自己的尊严,让我们的文明重新焕发应有的光芒。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987

Latest Images

Trending Articles





Latest Im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