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政协委员何新授权的博客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987

何新早年日记(5)

$
0
0

    何新早年日记(5)

(1986·2.1—2.28)



【1986年2月】

2月1日 星期六 晴

金·尤奈斯库(荒诞派戏剧创始人,法兰西学院院士)对法《读书》副主编皮·邦塞谈现代派:

“现代派文学内容贫乏,事实上没有写出什么有精神价值的作品。通过新小说,法国现代派文学已经走到了它的反面,我确实是反戏剧作品之一。我们的路已经到了尽头……现在只有导演,不再有作家了。”(1982/9)

中国人很好骗,追求一切西方时髦的东西,听到现代——modern​两个字,立即趋之若鹜。

2月2日星期日  今日小年   

城中渐闻爆竹。

读余英时《历史与思想》。


2月3日星期一晴

上午与刘棣一同去工美见魏总,谈其工作调动事。

​因是人事跨区调动,不好办。

 2月4日星期二今日立春

晚与刘棣(怀山)共进晚餐于北京饭店。展示其近作画,造型能力确实很强,而且涉足画域宽广。

2月5日 星期三 晴

天津赵玫来信。


何新同志:

你好!

从北京回来,立刻把你的文章拿给大冯(按:冯骥才)看了。他看了觉得很好,而且说谈得很深刻,我们决定全文发表,三月初即可发稿。如果可能,希望你能同文汇报联系一下,请他们不要发了。我这里也马上给文汇报发一封信。

上次到你家去,谈得很多,很受启发,颇觉你学识渊博,亦很深刻。以后真希望有更多的机会能向你学习。

还有什么事情可写信同我联系。今后免不了还要去麻烦你,让你更多地给我们写点这样的有份量的文章。

欢迎你来津玩儿。

赵玫

86年2月3日

 

2月6日 星期四 晴

撰文“文化科学”

(《文艺研究》清样):

文化科学(英文The Science of Culture,德文kulturwissenschaft),即文化学(英文Culturology,法文Culturologie,德文Kulturologie)是一门新兴科学。国外学术界对于这门科学的一般定义是:文化学是研究文化现象或文化系统的科学。

文化学的别名也有称作文明学的(Science of Civilization)。文化与文明两词在一定意义上可以通用,但也有一些区别。一般认为,文化是更广义的文明(包括前史文化),而文明则主要是指有文字出现以后的人类文化。

现代文化学的观念建立在一种所谓“超有机的文化观”上(R.Redfield,A.Radcliffe-Broun等)。这种观点把文化看作一种超级有机体——即由许多作为有机体的个人复合组成的大有机体系统。

关于“文化”的定义,文化学者常有不同意见。但目前国外学术界多赞同美国学者A.克卢伯的综合定义:文化是一种架构,包括各种外显或内隐的行为模式,通过符号系统习得或传递。文化的核心信息来自历史传统。文化具有清晰的内在结构或层面,有自身的规律。并且这种规律不同于人类在生物学上、心理学上、社会学上的其它规律系统。因此对文化的研究,有必要建立一个独立的学科——文化学。

文化学的研究,在近代最早开始于德国。十九世纪中叶,当孔德在法国倡导社会学时,德国的列维—皮格享(L.-Peguiehen)在1838年提出了关于“文化科学”的概念,并主张将这方面的研究,发展成专门性的科学。德国学者C.E.克莱姆(1802—1867)在1843年著作了《普通文化史》(Allgemcine Culturgeschichte)。1854年又著作《普通文化学》(Allgemeine Kulturwissenschaft)。这一思想后来对人类学界影响甚大,英国著名人类学者泰勒于1871年写成《原始文化》一书,在书中提出了“文化科学”(The Science of Culture)的名称。二十世纪初,德国曾获得诺贝尔奖的著名化学家W·奥斯瓦尔德(1853—1932)于1909年提出了“文化学”(Kulturologie)一词,并认为有必要在社会学之外,单独建立独立的文化学。但由于奥斯瓦尔德只是一位化学家,所以他的这种理论当时并未引起社会科学界的重视。

对于现代文化学的建立影响较大的人,是前已提到的美国学者A.克卢伯(1876—1960)。他提出了现代文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他认为,近代人类学者所创的“文化”概念,其意义可与哥白尼提出“日心说”相比侔。他认为现代学术中的“文化”概念,至少应从如下的层面来研究:

1.文化包括行为的模式和指导行为的模式。

2.这种模式不论是明显(成文)的或隐喻性的,都是通过后天学习而获得的(非遗传性的),学习的方式是通过人工构造的符号系统。

3.这些行为模式和指导行为的模式,物化体现在人类的人工作品中,因此这些作品也属于文化。

4.于历史中形成的价值系统,是文化的核心。不同质的文化,可依据这种价值系统的不同而作出区别。

5.文化系统既是限制人类活动方式的原因,又是人类活动的产物和结果。

尽管克卢伯的上述分析,不一定全面和妥切,但他的分析确为对文化作系统的分析提供了一组概念工具。除此之外,克卢伯还提出了“文化的决定论”,认为一切文化都是为其原型文化所决定的,而人类的创造性行为也无不受到给定文化系统的制约。在晚期思想中,克卢伯则比较重视人类对文化系统的能动作用。他预言人类在未来对文化学的兴趣和研究潜力,一定会超过对社会学的研究。

比克卢伯更早地在美国倡导“文化学”的学者是A·怀特(A.White)。他在1949年曾写成《文化学》的专著,后来又于1963年写成《文化进化论》。这两部著作影响均很大。值得注意的是,在前一书中怀特认为可以采用唯物史观的决定论方法分析文化演化,这一思想受到了学术界的重视,由于怀特在美国学术界的地位和影响,有人甚至推许他为“文化学之父”,而与被称作“社会学之父”的十九世纪法国学者孔德相提并论。

七十年代以来,国外文化学的研究势头愈来愈大,已出现了“文化工程”学、“文化动力学”、“文化心理学”等新分支。但总的说来,文化科学尚是一门非常年轻的学科,其潜力和前途确实很大。

——此文可作为近年研究的一个阶段性总结。​

 

2月7日 星期五 晴

下午去家中看望邓立群同志。

大半年未见,但云一直在关注。勉励。谈甚久。

 

2月8日 星期六 今日除夕  晴

今日除夕,晚饭后看央视春节晚会。苏小明的军港之夜是个亮点,小高潮。

子时,全城花炮如雷爆。

披衣立庭中观听。

焰火漫天,殊为可观,至一时许。

 

2月9日 星期日   (今日元月初一)   晴 

今日初一。

报刊称今日哈雷彗星回归——哈雷彗星将于1986年2月9日回到轨道的近日点。”

今晚应可看到。但彗星即扫把星,正月初一​见之,似非吉祥。或兆兵事,或水旱地震,或不利君。

(按:丙寅岁末,古月公失位。)

2月10日初二星期一晴

戏剧化与浪漫主义,是中国晚近历史的特色。

思想、政治准备不足,急功近利、好大喜功,是改革必将受挫的原因。


2月11日初三星期二晴

下午去看望胡绳院长,久谈。


2月12日初四星期三  晴

王焱来家,借书五册:

(1)意义,(2)历史与思想,(3)港版林彪,(4)延安日记

 

2月13日初五星期四 多云

杂感:“他妈的”何其多

近来,文学作品中“他妈的”这个词儿越来越多见了。仅以《人民文学》八五年第七期发表的短篇小说《无主题变奏》为例,短短一万余字的作品中,竟有二十三个“他妈的”。

语言素材是丰富的,表现人物性格的手法是多种多样的,如果一个作家的语言贫乏到非用“他妈的”便不能表达感情的程度,那不是有点可悲么! 


2月14日​星期五初六晴

今日结束春假。上午去所里借书,复印资料。

奇闻:某些古生物确实有三只眼

(塔斯社新西伯利亚二月十三日电)洞穴类生物楔齿蜥在两只普通眼睛的中间为什么多长一只眼?新西伯利亚的数学家基列伊托夫回答了这个问题。他认为,这第三只眼原先是用来确定周围世界的立体概念的。

楔齿蜥是地球上最古老的脊椎动物之一,从中生代起,新西兰就有这种生物。

古生物学家在考察出土物品时,还发现过有第三只眼的其他古动物的化石。

这位科学家认为,在进化的初期,动物的大脑还不够发达,没有能力处理两个视觉器官传来的视觉信息,为了在立体世界中不至迷失方向,需要第三个视觉信息源。

基列伊托夫为证实这种设想,提出了下述事实。新生儿看到的一切都是平面的,随着发育成长,才逐渐学会看到立体图象。

科学家借助计算机找到了另一个证明。人从体视仪中观看自不同角度照的同一地貌的两张照片,看到的是山、盆地等立体图像。要是把同样的信息转换成数字语言请计算机分析,计算机就会陷入困境:它根本不能果断地回答出,照片上是山脉还是盆地?计算表明,要作出正确的回答,计算机还需要一张从第三个角度照的照片,这相当于从三个角度来观察地貌,犹如动物长三只眼一样。

 

2月15日星期六  晴

杨润时约谈。

读《汉语外来语辞典》:“半择迦(ban ze jia),变不男”,即半截子、二倚子。佛教主义中五种不男之一。生殖器有性的变化的人。源于梵语pandaka。”


2月16日星期日晴

在家读书。


2月17日  星期一 晴

上午去中南海,取胡办自杭州转来的机要件。内有钱钟书给乔公的信,评论“先锋艺术”一文。

(《先锋艺术与现代西方文化精神的转移》,刊《文艺研究》,1986年第1期)


【钱钟书给胡乔木的信】 

喬木同志:

小除夕承撥冗枉顧,又獲暢談,極快極慰。賤軀不足為慮,血壓必能漸降;前日有西班牙友 人貽彼國所制降壓靈藥三種,弟則“某未達,不敢嘗”,仍依照北京醫院指示而已。

贺(何)新同志文已於今日細看一遍,遵示以鉛筆批識於稿上,獻疑求疵,欲為他山之石,想其不致誤會為浇冷水也。

此文用意甚佳,持論甚正,詞鋒亦利。然涉面廣、戰線長,不免失照傳訛,如尊示 Spengly (斯宾格勒)國籍,即是一例*。弟愛其才思,本朱子鵝湖詩所謂“舊學商量加邃密”之意,欲其更進一步。 

其基本弱點似在於界劃不甚明晰,將“現代主義”與“存在主義”等量同體,遂欠圓妥。蓋就涵義論,“現代主義”廣於“存在主義”,而就形成之時間論,“現代主義”又早於“存在主義”。 

另一弱點,則今之文史家通病,每不知“詩人為時代之觸鬚(antenna)”(龐特語),故哲學思想往往先露頭角於文藝作品,形象思維導邏輯思維之先路。而僅知文藝承受哲學思想,推波助瀾。即就本文所及者為例,海德格爾甚稱十六世紀有關“憂慮”之寓言(Cusa-Fable),先獲其 心,將其拉丁語全文引而稱之(見《存在與時間》德語原本第一版197-8頁,按所引為 G.g.Hyginus 之《寓言集》Fabulae)。卡夫卡早死,並未及見海德格爾、薩德爾,Dostoevsti(陀思妥耶夫斯基)之 Not is from the Underground,二人皆存在主義思想家,現世讚歎,奉為存在主義之先覺。

蓋文藝與哲學思想交煽互發,轉輾因果,而今之文史家常忽略此一點。妄陳請教正。專此即致

敬禮!

錢鍾書 上 楊絳同候 十二日夜

胡乔木蓝色字之附言:

钟书同志另告:对萨特应分前后期,后期较积极,曾后悔未领诺氏奖金以助进步事业。云尔。

 附注: 除夕前一日的腊月二十八或二十九日,叫小除夕。

钱老信中云我文中将“德人”误作“法人”,而有微词曰“失照傳訛”云云。

其实此非我之讹误,钱老误会也。我既然引用斯宾格勒其书,焉得不知其为哪国人?斯宾格勒其人其书,此前长期被作为“法西斯”主义反动之书,仅有60年代之白皮内部版本,完全无人称引。而我乃于此文中首次公开述及且评论。何以有误?盖草体之“德”字与“法”字形近,我属稿潦草,排字工误植,而编辑则失校也。

左:德     右:法

“管锥”之见,虽然扎人不疼,可资一笑。

但此信则殊为珍贵。


2月18日 星期二   晴

钱老外语好,记忆力超强过人,我辈望尘莫及。

与我谈话,往往一堆德文、法文、西班牙文乱引,令人坠五里雾中,顿时云山雾罩一塌糊涂也。其致乔公信亦然。

其实有话何妨直说,何须拐弯抹角?钱老博闻强记,堪比陈寅恪。但是吴宓等同代人则讥钱为绣花枕头。盖记忆强者未必理解强也。

陈寅恪亦学贯中西。陈文集《寒柳堂集》《金明馆丛稿》等读后令人感到有纲有目,纲举目张。

而《管锥集》虽然旁征博引,却多端寡要,令人不得要领,且比附多有牵强,如七宝楼台,拆碎琳琅满目,但不成片段耳。

至于存在主义与现代主义之关系,从来难说清楚。因为现代主义是一个反传统的艺术运动,而存在主义是定义及内涵都不名晰的现代哲学思潮。

自古“英雄”难免欺人也。​


 

2月19日 星期三 晴

上午购港台书数种。

 

收到文汇报茅廉涛信。

何新同志:

您好!寄来的稿件已收到。这篇访问,初定是要用的,因考虑到“文艺百家”将发您另一篇大作,这样访问发表可能稍推后些,不致造成太集中之感。届时再与您联系。文章可能稍长些,也许会有些删节。

《培根随笔集》不知上柜台了吗?

祝在新的一年中取得更大成就!致

礼!

茅廉涛

2月15日


20日​星期四  晴

今日发烧,不适。

卧床,睡而又睡。

——“睡眠是甜蜜的

成为顽石就更幸福

当人间遍布罪恶与耻辱

不见不闻,无知无觉

难道不正是最大的快乐

因此,请轻些说话

不要吵醒我。”

(米开兰琪罗《夜颂》)

 

2月21日 星期五 晴

下午王忍之约谈关于意识形态改革问题的看法。

 

2月22日 星期六 晴

中午刘棣又到京,住燕京饭店,餐厅共进午餐。

刘再复来电,约为写散文诗的评论。

 

2月23日 星期日 晴

2月21日光明日报,第一版,林默涵发文,引用拙文。

 2月24日星期一    晴

应教育出版社张文达社长邀请,去哈尔滨数日开会。


2月25日​星期二    晴

下榻哈尔滨宾馆,雪沃冰封。今年北京苦旱,冬日无雪。​来到哈尔滨复见冰雪,多年没有闻过如此清新寒冽的空气了!

自1979年离开黑龙江后,第一次回来。感觉变化殊大,感慨系之。


2月26日星期三   多云

乘软卧回京。

此行不虚也。确定与张文达社长联合发起编辑、出版一套“开放丛书”。

包括两部分:中青年学者文库与思想文化系列。

张文达和我为联合主编。

此丛书拟以解放思想为宗旨,形式不拘一格,鼓励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以开放态度出版当代新锐中青年学者难于出版的创新之论。教育出版社补贴出版费用,不以赢利为目标。

现在即可以开始筹备,拟一个邀请作者的名单,争取明年或者后年出版第一批著作。

2月27日 星期四 晴 寒流

下午去文学出版社与孟伟哉社长见,谈甚洽。

将初编好的美学书稿交付新的责编李昕。


2月28日 星期五  晴

写评论刘再复散文,《复归于朴》

现代文学主题及叙事问题。

“今天,写作不是讲故事。这意思是说,作者叙述并把全部所指都归入这言语行为。所以一部分当代作品不再是描述性的,而是传送性的。因为这部分作品力求表现纯而又纯的现在,结果是叙事由于归结为词语,每个词语同你们的行为变成一回事了。”(罗兰·巴特《叙事作品结构分析导论》)

“因此,在任何叙事性作品中,模仿仍然是偶然的。叙事作品的功能不是表现,而是构成一幅景象,一幅对我们来说还是大感不解的,但又不可能属于模仿的景象。

序列的真实性不在于组成序列的行动之间前后连接的自然,而在于逻辑性,在于序列之展开、冒险和首尾相贯的逻辑性。

我们也许可以换个方式说,序列不是起源于对现实的观察,而是起源于需要,变化和超过人所看到的原始形式即重复的需要,所以序列基本上是一个内部没有任何重复的整体。……

因为形式已经战胜了重复并建立了变化的模式,叙事作品不能让人看见,它不模仿,在阅读一部小说时,使我们燃烧的热情不是视觉的热情(事实上我们什么也“看”不见),而是感觉的热情,也就是说,是一种高级关系上的热情。这种高级关系也有自己的感情、希望、威胁和胜利。”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987

Latest Images

Trending Articles





Latest Im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