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埃及旧地图研究尼罗河三角洲演化
看西方对埃及文明之伪造
(2.0版)
原创:程碧波
[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经济学博士]
(本博系转载)
【本文提要】
本文试图从档案分析的角度来研究尼罗河三角洲的地理演化。本文将各个时期的埃及旧地图,按照时间排序,来分析埃及旧地图中显示的尼罗河三角洲状况,并根据时间顺序分析其地理演化规律。地图是对当时地理状况的忠实记录,是对当时地理状况的直接拍照,其证明效力高于其它分析手段。根据埃及旧地图所展示的尼罗河三角洲变化,尼罗河三角洲的形成历史不超过距今600年,由此可以推及尼罗河三角洲上的其它相关人文古迹历史不超过距今700年。
关键词:旧地图、尼罗河三角洲、地理演化
【说明】
本文核心内容已在杂志上发表,受非学术因素制约,杂志上内容较为保守。
2019年9月1日已经公布全文,经读者反馈意见后作调整修改,并有加强证据。
现发布2.0版。学术不易,尊重版权,转引请注。
一 、引言
对于尼罗河三角洲地理演化的研究已经很多。Stanley DJ, Warne AG通过对北三角洲放射性碳年代岩心的地质分析,解释了过去35000年来海平面变化、气候振荡、沉降和运输过程的相互作用。[1]
谢启红、邵先杰、乔雨朋、接敬涛、张珉、时培兵等认为认为尼罗河三角洲是比较典型的朵状三角洲,并据此建立起地质知识库。[2]
Hadeer Sheashaa、赵小双、Alaa Salem、刘演、赖晓鹤、陈中原采用展C14 测年、沉积物粒度和孢粉分析,认为剖面150~ 100 cm 地层为早全新世河流相沉积;100~ 27 cm地层为早、中全新世( 8000—4000 cal a BP) 三角洲冲积平原沉积。[3]
这也成为黄忠平推测尼罗河文明古老程度的依据。
然而,这些研究方法均以推测计算为主,并没有实现完全还原相应历史时期尼罗河三角洲的效果。对于地理变迁等因素来说,与地理变迁相联系的历史记录是最好的资料。尼罗河三角洲系由尼罗河水携带泥沙冲积而成,但是尼罗河三角洲冲积形成的速度,以及历史上尼罗河三角洲地震对于冲积效果的影响究竟如何?
本文基于以埃及旧地图为主的历史资料,来探讨尼罗河三角洲地理的演化,可以高度还原当时的真实情况。
二、 埃及旧地图记录的尼罗河三角洲地理演化
1、尼罗河三角洲的现状
下图(图1)是2019年8月4日在谷歌地图上截取的埃及尼罗河三角洲地图。
[img]http://img3.laibafile.cn/p/m/311864067.jpg[/img]
图1 2019年8月4日尼罗河三角洲
可以在谷歌地图上测量亚历山大港距离三角洲底部的距离约为42公里。拉希德距离三角洲底部的距离亦同理可测,约为60公里(图2)。
[img]http://img3.laibafile.cn/p/m/311864105.jpg[/img]
图2 2019年8月4日亚历山大港与三角洲底部距离
从图1或图2可知,此时尼罗河三角洲中,亚历山大(港)左边、亚历山大(港)与拉希德中间、拉希德与巴提姆之间、达米埃塔与塞得港之间均有湖泊。
2、1940年地图中的尼罗河三角洲
下图3是由英国陆军总参谋部地理科于1940年编制,1941年由英国政府战争办公室出版的地图。地图以渐变色显示地形起伏,并显示铁路、主要道路、次要道路、大篷车路线和轨道、省和区的名称和边界以及沙漠、河流、沼泽和其他地形特征。[4]
[img]http://img3.laibafile.cn/p/m/311864116.jpg[/img]
图3 The Near and Middle East: Balkan Peninsula
从图3可以看出,在79年前的1940年,亚历山大港(Alexandria)左边、亚历山大港(Alexandria)与拉希德(Rashid,图3中可以地名Rosetta取代)中间、Rosetta与巴提姆(Baltim)之间、达米埃塔(Damietta)与塞得港(Port Said)之间的湖面均有明显扩大。这说明在最近79年中,尼罗河的泥沙对三角洲里面的湖泊在继续填充。
3、1900-1938年地图中的尼罗河三角洲
下图4是19世纪后期出版的德语军事地图,其中描绘了尼罗河三角洲。[5]这张地图是Gustav Freytag(1852-1938)绘制的,他出生于奥地利,在维也纳和他的叔叔第一次学习了制图和平版印刷术。Freytag曾在莱比锡为F.A.Brockhaus出版社担任制图员,在伦敦学习,后来在柏林的德国总参谋部地形司工作。1876年,Freytag与WilhelmBerndt一起成立了Freytag&Berndt地图出版公司,该公司以其准确、高质量的旅游地图和地图而闻名于世。
[img]http://img3.laibafile.cn/p/m/311864129.jpg[/img]
图4 War Map of Egypt, Palestine, andArabia
由图4知,距离图3最多40年之前,Alexandria左边、Alexandria与Rosetta之间、Rosetta与Baltim之间、Damietta与Port Said之间的湖面亦有明显扩大。这说明在此40年中,尼罗河的泥沙对三角洲里面的湖泊亦在继续填充。
4、1884年地图中的尼罗河三角洲
下图5创建于1884年,由德国地理学家和制图师Heinrich Kiepert绘制。[6]Kiepert在柏林大学担任地理教授45年,于1870年到巴勒斯坦和埃及。他在现代和古代历史地图学工作,对小亚细亚特别感兴趣。他的第一部学术著作出版于1840年,是对古希腊及其殖民地的研究。
[img]http://img3.laibafile.cn/p/m/311864138.jpg[/img]
图5 New General Map of the Asian/EasternProvinces of the Ottoman Empire: Without Arabia
由图5知,距离图4月16-54年之前,Alexandria左边、Alexandria与Rosetta之间、Rosetta与Baltim之间、Damietta与Port Said之间的湖面继续有明显扩大。这说明在此16-54年中,尼罗河的泥沙对三角洲里面的湖泊亦在继续填充。
5、1875年地图中的尼罗河三角洲
下图6来自于1875年Stieler手绘地图集“überalle Theile der Erde”(Stieler的便携式地球各地地图集),由August Heinrich Petermann(1822-78年)编辑,并由Justus Perthes公司出版。[7]
[img]http://img3.laibafile.cn/p/m/311864165.jpg[/img]
图6 North Africa and the Arabian Peninsula
由图6可知,在图5约10年之前,Rosetta与Damietta之间、Damietta与Port Said之间是断开的,内湖与海洋相连。显然地,正是在这10年中,尼罗河的泥沙冲积将内湖和海洋隔离了。
6、1866年地图中的尼罗河三角洲
下图7由Weimar地理研究所于1866年发布。[8]Weimar地理研究所是德国重要的地图、全球地图和统计年鉴出版商,成立于1804年,以其高质量的产品而闻名。
[img]http://img3.laibafile.cn/p/m/311864173.jpg[/img]
图7 Southwest Asia
由图7可知,仅仅在图6的9年之前,不仅是Rosetta与Damietta之间、Damietta与Port Said之间是断开的,Alexandria左右两边的湖面都更大,其与海洋也几乎就要连上了。这也显示出9年中尼罗河泥沙冲积的效果。
7、1855年地图中的尼罗河三角洲
下图8是德国地理学家和制图家HeinrichKiepert (1818–99)制作的1855年近东地图,由DietrichReimer出版。[9]Heinrich Kiepert被普遍认为是19世纪后半叶最重要的学术制图家之一,1845年至1852年间,他担任Weimar地理研究所所长,1852年至1852年任柏林大学教授。
[img]http://img3.laibafile.cn/p/m/311864183.jpg[/img]
图8 the Near East
由图8可知,在图7的11年前,Alexandria左边的湖泊面积更大,而其右边湖泊与海洋直接连通,其它湖泊的面积也显然更大。这11年中尼罗河泥沙冲积的效果亦很显著。
8、1845年地图中的尼罗河三角洲
下图9在Joseph Meyer书目研究所(1796-1856年)于1845年出版的Grosser Hand地图集(Grosser Hand-Atlas über alle Theile der Erde)中。[10]地图的一个不寻常的特点是提供了大量的距离尺度,这既反映了地图制作者的彻底性,也反映了当时缺乏国际标准化。这些里程包括地理里程、英语里程、法语里程、荷兰语里程、西班牙语里程、葡萄牙语里程、意大利语里程、丹麦语里程、瑞典语里程、俄罗斯语里程、希腊英里和航海里程。
[img]http://img3.laibafile.cn/p/m/311864201.jpg[/img]
图9 Newest Map of Arabia
图9比图8提前10年。图9中Alexandria左边的海岸线刚刚合拢,Alexandria到Rosette之间有海湾,海湾内有一个内湖,这个内湖似乎亦刚刚合拢;在Katieh上面的湖泊与大海相连。
9、1798-1801年地图中的尼罗河三角洲
拿破仑·波拿巴西元1798年入侵埃及时,他带来了160多名学者和科学家的随从。这些专家被称为埃及科学和艺术委员会,他们对埃及的考古学、地形和自然历史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图10出自拿破仑《埃及记述》。[11]西元1802年,拿破仑授权将委员会的研究成果发表在一部具有纪念意义的多卷著作中,其中包括图版、地图、学术论文和详细索引。原版英译本的出版始于西元1809年。
[img]http://img3.laibafile.cn/p/m/311864226.jpg[/img]
图10 Atlas of Egypt and Parts of Bordering Lands (Plates)
图10与图9早40-50年,可以看到Alexandria与Rosette之间有大片湖泊,仅仅通过狭窄的湖岸相隔,Damietta下面的湖泊面积很大,远远大于图9中同一位置的湖泊面积。
10、约1740年地图中的尼罗河三角洲
图11由Gilles Robert de Vaugondy (西元1688−1766)绘制。[12]他是一位重要的法国制图师,继承了地图制作者Nicolas Sanson及其儿子的制图材料。
[img]http://img3.laibafile.cn/p/m/311920571.jpg[/img]
图11 Countries of the Ottoman Emperor in Asia, Persia, Uzbek Territory, Arabia, andEgypt
图11比图10早约60年。图11没有图10精确,但可以看到一些标志性的不同。图11中Rosette成为一个半岛,其左右两边均为海湾;Berlos直通大海,其在图10中的海岸部分,在图11中原为岛屿;Damietta亦为半岛,其右边在图10中的海岸部分,在图11中亦成为岛屿,Cathie上方有海湾。
11、1650-1660年地图中的尼罗河三角洲
下图12是西元1679年重印的早期版本,可能包含在本世纪中叶Nicolas Sanson(西元1600-1667)出版的一系列世界地图集中。[13]许多人认为Sanson是法国制图学学院的创始人。他曾受训成为一名军事工程师,但后来成为一名多产的制图员,绘制了300多张地图。大约在1643年,他开始与出版商Pierre Mariette合作出版地图。
[img]http://img3.laibafile.cn/p/m/311920603.jpg[/img]
图12 Lands of the Emperor of the Turks or the Ottoman Sultan in Asia, Africa, andEurope
图12比图11约早80-90年。图12中Alexandria、Rosette、Damiette等地方的湖泊还没有形成,均为海洋。不仅如此,Bourles(即Berlos)是一片海湾,在Tennex处有一片大海湾。
12、1635年地图中的尼罗河三角洲
下图13是大约西元1635年Willem Janszoon Blaeu(西元1571‒1638)在阿姆斯特丹绘制的奥斯曼土耳其地图中的尼罗河部分。[14]当时奥斯曼领土包括巴尔干半岛、安纳托利亚、黎凡特以及匈牙利、乌克兰、北非和阿拉伯的部分地区。作为丹麦著名天文学家第谷·布拉赫(Tycho Brahe)的学生,布劳在成为著名的制图家和出版商之前,首先被称为天文学家和地球仪和其他仪器的制造者。
[img]http://img3.laibafile.cn/p/m/311920614.jpg[/img]
图13 Turkish Empire
由图13比图12早约15-25年,在图13的地图中,Alexandrie部分出现了冲积的河心岛屿;Rosetto部分还是海湾,只是海湾中有数个冲积而成的岛屿;Damiata部分也是有着岛屿的海湾。整个海岸线比图12再次明显内缩。
13、1570年地图中的尼罗河三角洲
下图14出自Flemish地理学家和学者AbrahamOrtelius(西元1527-1598)于1570年出版的第一版《Theatrum orbis terrarum》。[15]它包含53幅地图,每幅都有详细的注释。这是第一个真正的现代意义上的地图集:一本装订的地图图版和附带的文本,专门制作给一个统一的,完整的介绍。1570年至1612年间,该地图册共有7300多份,共有31个版本,使用包括法语、荷兰语、英语、德语、意大利语、拉丁语和西班牙语在内的多种语言。这张土耳其帝国地图创建于1570年,是16世纪奥斯曼帝国所有地图中最著名的。
回复 | 何以解忧有二锅头 时间:2019-09-08 14:44:38
[img]http://img3.laibafile.cn/p/m/311920624.jpg[/img]
图14 Representationof the Turkish Empire
图14比图13早约65年,在图14中尚未形成图13中的诸个岛屿,图14中尼罗河三角洲的海岸线已经趋于与非三角洲地区相平,换言之,在西元1570年左右时,尼罗河三角洲已经不明显。
14、1538年地图中的尼罗河三角洲
下图15是著名的Flemish制图家GerardusMercator(西元1512-1594)的早期作品。[16]现存的地图只有两份:一份来自美国地理学会图书馆,另一份在纽约公共图书馆。图15的方位是北朝左,南朝右。
[img]http://img3.laibafile.cn/p/m/311920633.jpg[/img]
图15 World Map on Double Cordiform Projection
图15比图14早30来年,可以看到,图15中尼罗河三角洲已经完全不存在,尼罗河的海岸线已经抹平了。
15、约1460年地图中的尼罗河三角洲
下图16出自15世纪下半叶NicolausGermanus(西元1413-1471)对ClaudiusPtolemaeus《地理导论》的复制本。[17]作品中的表格以简短的描述为序,以圆锥投影绘制,外部封闭在镀金框架内,内部封闭在表示地理坐标的另一个框架内。水体、山脉、平原和树林的颜色各不相同,特别鲜艳:蓝色、赭色、白色和绿色。
[img]http://img3.laibafile.cn/p/m/311920634.jpg[/img]
图16 Cosmography
图16的年代需要作一简要分析。托勒密的《地理学》原稿中并无地图。从图16中尼罗河三角洲的形态来看,其与西元1538年地图15极为接近,基本与三角洲以外的海岸线齐平。因此本图与图15的时间相隔不远,相隔不会超过100年,而这恰好对应了复制人Nicolaus Germanus的生平日期来。因此图16应是Nicolaus Germanus或其同时代人绘制的当时最新的地图——除非托勒密与Nicolaus Germanus同时代。图16有另一宝贵的标志,那就是地图左上方标注有“Pharos”的岛屿。Pharos岛屿今天已经与尼罗河三角洲连成一片,相传西元前280-278年在Pharos岛上修建了亚历山大灯塔(相传灯塔于1480年因地震沉入海底),也是今天亚历山大港的组成部分。但是在约西元1460年时的图16中,Pharos岛明确标注了其远离海岸线,在图2中测量此到距离今天三角洲的底部,也就是距离图16的海岸线距离约为40公里。这说明从2019年回溯到约西元1460年的过程中,尼罗河三角洲的海岸线的确大幅向后退缩了。由此亦可看出,英文“灯塔”一词来自pharos,而不是pharos一词来自英文“灯塔”。
16、1432-1450年地图中的尼罗河海湾
图17通常被认为是JodocusHondius在Gerard Mercator工作基础上制作的《世界地图集:精细雕刻和绘制》的一部分。[18]但是地图本身并没有提供这样的信息。相反,地图上有“TURCICI IMPER II”(土耳其君主苏丹穆罕默德二世,西元1432-1481)的半身像,随后我们根据图17会研判出更为具体的年代。
[img]http://img3.laibafile.cn/p/m/311920635.jpg[/img]
图17 Map of the Turkish Empire
比较图17与图16。图17中的尼罗河出海口非但没有形成尼罗河三角洲,相反却是深入大陆海岸的尼罗河海湾,尤其是对应今天亚历山大方位的部分,海湾深深嵌入大陆海岸。根据尼罗河出海口形成的速度推算,图17比图16至少应早10-20年以上。保守取值为早10年以上,则图17的年代应在西元1450年之前,而这与土耳其君主苏丹穆罕默德二世西元1432-1481的时期是吻合的。因此本文确定图17为西元1432-1450年之间。
17、1400-1432年地图中的尼罗河海湾
图18、图19是赛尔维亚地理学家Alonso de Santa Cruz (西元1505–1567)所制作,该地图集是在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和西班牙国王查理五世统治时期制作,完成于菲利普二世。地图集由111张地图组成,展示了欧洲探险家从1400年到16世纪中期所做的地理发现。[19]与中世纪晚期的portolan地图和地图集相比,本地图对美学的关注较少,对地理细节的关注较多。SantaCruz去世后,他的继任者Andrés García de Céspedes试图抹去Santa Cruz的名字,而把自己列为作者,并将此地图献给了菲利普三世。在手稿本身中,伪造的文本已经叠加在原件上,目的是掩盖真实的作者身份和创作日期。
[img]http://img3.laibafile.cn/p/m/311920636.jpg[/img]
图18 General Atlas of All the Islands in the World(Detail)
图18所在的地图集中,地图的时间范围从1400年到16世纪中期。但是根据图17来看,图18的尼罗河海湾进一步朝陆地深入,图17中海湾口的几片陆地在图18中完全成为几个岛屿。因此图18的年代应在图17之前。但随后本文分析图18应在图19之后,而本地图集时间范围从1400年到16世纪中期,所以本文推测图18应是西元1415-1430年左右的尼罗河海湾。这张图的另一宝贵之处在于,它是尼罗河海湾的局部放大图,标注出了海湾中yoro、butos等各个冲积岛屿的名字,并且还以众多的小点来画出了浅水区。这充分说明,并非是因为地图绘制者不掌握当时尼罗河出海口情况而把朝大海凸出的三角洲错误绘制为朝大陆嵌入的海湾,相反,地图绘制者刻意制作尼罗河海湾的局部放大图以标注海湾的各个细节,充分体现了地图绘制者对这个地区极其熟稔并作了大量的细节测绘工作。图18中开罗左下侧的尼罗河分为两支,从地理上说可能覆盖了吉萨大金字塔的位置,但由于地图不是100%精确,并不能对此下定论,但无论如何,吉萨金字塔即使存在,也必定是在尼罗河旁边,且并未处于城市高地。作为细节标注如此清楚的局部放大图,图18的开罗和尼罗河左侧的山脉之间,没有标注吉萨大金字塔,这说明此时吉萨大金字塔存在的可能性不大。
[img]http://img3.laibafile.cn/p/m/311920637.jpg[/img]
图19 General Atlasof All the Islands in the World
图19也在Alonso de Santa Cruz所绘制的地图集中。图19与图18的年代虽然极其接近,但仍有前后的时间差。图19中,尼罗河海湾中冲积岛屿的数量和规模相比图18进一步减少;开罗北部的Damiata城市尚未修建(按地理位置,Damiata应是Damanore的前身);且尼罗河在开罗分为两道流向海湾,两条河中间事实上围成一个大的冲积海岛,冲积海岛已经到达开罗。由此研判图19比图18应略早,应为西元1400年左右的地图。图18中的Cairo(开罗)在图19中称为Cayro,而Cay是岛、礁石、沙洲的意思,这是符合图19中开罗位于沙洲位置的情况的,这也应是开罗称谓的真正来源。图19中只有地势较高的地方才有较大城市,开罗与另一城市呈东西对称列于尼罗河两边。图19中原本没有Alexandria,有后来者用红字添上了Alexandria的名称。因此西元1400年左右,Alexandria的名称应不存在。对比图19和图17,图17中Alexandria位置有建筑标记,但图19在红字Alexandria位置无任何建筑标记,换言之,Alexandria的地名以及可能具有建筑的雏形,应是在西元1400年之后的几十年中形成的,再早误差不会超过一百年。
三 由埃及旧地图推理的尼罗河谷地理演化
1、《坤舆万国全图》的断代及其信息
《坤舆万国全图》上有关于尼罗河的重要信息:“天下唯此江至大,以七口入海”。结合550-600年之间就从尼罗河海湾快速形成今天三角洲的事实,可以推测当时《坤舆万国全图》所描述的,的确不单是说尼罗河“至长”,而是说“至大”,也即水量至大。问题是,这句话出自何时呢?现在来看图20。[20]
[img]http://img3.laibafile.cn/p/m/311920638.jpg[/img]
图20 坤舆万国全图(部分)
从图20可知,《坤舆万国全图》中的尼罗河入海口与今天三角洲的底部在一条直线上。而图14的尼罗河入海口已有凸起。因此图15、图16与《坤舆万国全图》的年代较为接近。图20中尼罗河有七条分岔入口,但从图形上看均为主干分支。
这可有两种解释,一是图20的确精确地画出了七条主干分支,二是图20仅仅是粗略地画出七个入海口,这七个入海口可能是分支的再次分支而致。在第一种情况下,图20应比图16更早,因为图16只有五条主干分支,此时图20应断代为西元1460年之前。在第二种情况下,图20与图15相同,此时图20应断代为西元1538年之前。
但从图17看,尼罗河在Damanore的北部不远处,就具有形成七条支流的可能(左边深入大陆的深海湾可能生成两条支流,深海湾右边已有一条支流,但继续往北不远处又分为两条次支流,继续往右有三条支流,一共七条靠近Damanore的主干分支)。从河水冲积泥沙的规律来说,是下游不断生成新的冲积岛屿,形成新的毛细分支,上游的河流分支不断合并,形成主干流。
因此图16应研判为图17生成七条主干分支之后一段时间,在下游又冲积出新的岛屿,形成九个入海口,而靠近Damanore的主干分支合并为五条。但是随着尼罗河水的枯竭,之后这种分流能力越来越弱,所以之后的地图又从九个入海口逐渐缩减。
综上所述,如果认为图20关于主干分支的画法是忠实于原始地理的,则图20应断代于图16和图17之间,也即西元1432年到1460年之间。如果认为图20不反映主干分支信息,而仅是标明七个入海口,则应断代于图15和图17之间,也即西元1432年到1538年之间。
但是,这个断代仅仅是根据图15、图16和图17制作完成甚至出版的时间而定,但地图测绘是一件耗时耗力的工作,尤其是在当时欧洲缺乏交通和人力不足等限制条件下,从开始测绘到制作完成甚至出版,本身亦需要几十年的时间(这里粗略取30年)。
所以如果认为《坤舆万国全图》关于尼罗河部分的绘制是忠实于原始地理的,则其尼罗河部分数据所反映的地貌可断代在西元1402-1430年之间;如果认为《坤舆万国全图》关于尼罗河部分的绘制仅仅反映了七个入海口而不反映主干支流信息,则其尼罗河部分数据可断代在西元1402-1538年之间(1538年的时间界限没有提前,是考虑到图15在测绘后,其地理变化应有一段过渡时期,所以这里的1538年把这个过渡时期也包括进来了)。
这个数据与明朝大规模航海有重合时间,因为史载明朝于西元1405年开始下西洋,1458年正式停止大航海,且也不意味着民间航海也停止了。此时尼罗河可称为“天下之至大”。这意味着之前的尼罗河水规模可能远大于今天。这也解释了550-600年以来尼罗河三角洲快速形成的原因。从《坤舆万国全图》尼罗河出海口断代来看,李兆良关于《坤舆万国全图》系明朝船队制作的判断是正确的。
2、拿破仑关于尼罗河三角洲3D地图的河谷信息
下图21与之前的图10均出自拿破仑《埃及记述》。与图10的二维表达不同,图20画出了西元1798-1801年之间的尼罗河三角洲的3D地貌。
[img]http://img3.laibafile.cn/p/m/311920639.jpg[/img]
图21 埃及记述.尼罗河三角洲3D地图
由图21可以看出,尼罗河一方面将海岸线朝大海推进,形成尼罗河三角洲,另一方面也在埃及陆地上冲刷出大片河谷,使得河谷地貌不断下沉。而埃及的GIZEH(吉萨)、CAIRE(开罗)正好位于尼罗河谷的谷底。见放大图21。
[img]http://img3.laibafile.cn/p/m/311920640.jpg[/img]
图22 《埃及记述》中吉萨、开罗地区放大图
河谷底部形成的时间不会太久。根据西元1400年左右的图19,从现在起仅仅倒溯600年的时间,开罗已经在海岛岸边,那么以极其保守的估计,从西元1400年再倒溯1400年,也就是在西元元年左右,吉萨和开罗河谷底部的地貌应该就完全没有定型。换言之,当时这个区域要么是海湾,要么地层比现在要高得多。
埃及受尼罗河巨大水量冲刷和冲积的地貌,不适合保存太过古老的遗迹。首先这些古迹要面对尼罗河冲刷陆地带来的河谷不断下陷,其次又要面对河谷下陷后海水的入侵,最后还要面对尼罗河水携带泥沙的冲积抬升。
吉萨地区最有代表性的古建筑是胡夫金字塔、海夫拉金字塔和门卡乌拉金字塔。这三座金字塔处于今天尼罗河三角洲的高地上,但从图21看,其仍然处于尼罗河谷冲刷地貌的谷底。这些金字塔何时建造、由谁建造,在西方已经缺乏档案记录。但是在中国却保留了迄今发现较早的关于埃及金字塔的记录。
西元1623年意大利传教士艾儒略在《职方外纪》[21]中记载“昔国王尝凿数石台如浮屠状,非以石砌,是择大石如陵阜者铲削成之大者。下趾阔三百二十四步,髙二百七十五级,级髙四尺。登台顶极力远射,箭不能越其台趾也。有城古名曰孟斐斯,今曰该禄,是古昔大国之都城,名闻西土……五百年前此国最为强盛……今其国已废城,亦为大水冲击,啮其下土,因而倾倒。然此城虽不如旧,尚有街长三十里。”
本段所指“数石台”即应指胡夫、海夫和门卡乌拉金字塔。但是其数据显然远远夸大了。例如按艾儒略此石台高1000尺,按清朝1营造尺等于0.32米计,此石台将高320米。这已远超过胡夫金字塔146.49米的高度。
不过本段给出了大金字塔的建造方法:因山为陵,从山上削石而下。此营造方法较为经济,也符合中国帝王陵墓因山为陵的特点。但埃及金字塔还要应付河水冲击,所以其石头材料比中国陵墓要多。南怀仁于西元1658年来到中国,在《坤舆图说》[22]中进一步给出了大金字塔的营造者、营造年代及做工:“利未亚洲厄日多国(即埃及)孟斐府尖形高台,多禄茂王建造。地基矩方,每方一里,周围四里。台高二百五十级,每级宽二丈八尺五寸,皆细白石头为之。自基至顶,计六十二丈五尺。顶上宽容五十人。造工者每日三十六万。”
本段对大金字塔仍极夸张,高625尺,即合计200米,仍远高于大金字塔实际高度。每方1里,清时1里约为今天的1.152里,即576米,也远超胡夫金字塔底边230米的长度。但文中“多禄茂王”即托勒密王。因此本段给出了托勒密王建造大金字塔的信息。根据目前已知史料,托勒密王朝于西元前305-西元前30年。
而传教士白晋(1656-1730)也在《易引原稿》中说:“自今二千年前……厄日多国(即埃及)其贤士名多禄茂,好学重儒……其人长大平正,有类中国,故谓之大秦,或曰:‘本中国人也’。不信鬼神,祀天而已,彼国日月星辰无异于中国”。因此大金字塔似乎可定为西元前305年之后建造。地图上很难判定600年前吉萨大金字塔所在位置是否是尼罗河流或海水,因此将大金字塔定为西元前305年之后,不失为极为严谨的方法。而实际上600年前吉萨大金字塔如果存在,也已经在图19的海岛旁边了。
值得注意的是,《职方外纪》指出500年前(约西元1100年)孟菲斯最为强盛,后为大水冲击渐废,但艾儒略时尚有30里长街。30里之说可能夸张,但仍较繁华。这与《坤舆万国全图》(之前本文已断代为西元1400-1538年之间)中记述“门菲此(即孟菲斯)城为天下极大城”具有一致性。本文推测孟菲斯城的繁荣和废弃,并非由于被大水冲击,相反,正是因为尼罗河水冲积导致海湾线不断朝北移动,孟菲斯城也就跟着富庶的冲积层扩张,且土地有限而致人口集中,由此成为“天下极大城”。
随着海湾线继续朝北推移,新的卫星城市开始涌现,孟菲斯城就逐渐废弃。而这些文献表述与现在历史关于“西元7世纪阿拉伯人征服埃及时,孟菲斯遭到毁灭性的破坏”的表述是不吻合的。这意味着孟菲斯现存的大量古建筑,可能是西元1000-1500年这个繁盛时期所遗留。尼罗河的建筑要面对尼罗河水的冲刷,所以有大量石质建筑亦为合理。
由于之前对吉萨、开罗河谷成型的时间估计实在过于保守,因此吉萨大金字塔建成时间应该远在西元前305年之后。传教士对于时间概念并不清晰,例如《坤舆图说.卷下》中“自初生人类至今六千余年,世代相传”,这显然是缺乏历史感的话。因此我们下面进一步确定相关年代。
根据历史学家阿利安等人的记载,亚历山大港原系亚历山大修建,后来成为托勒密王朝的首都。托勒密王朝在pharos岛与大陆之间修了一道巨大的防波堤,由此形成两个安全港湾,托勒密二世下令在港口入口处的pharos岛上修建亚历山大灯塔,位于防波堤的南端。后来尤利乌斯·凯撒曾经占领亚历山大灯塔。
西元1994年,在pharos灯塔旧址附近修筑防波堤时发现了水下有12座狮身人面像,头部就重达5吨。狮身人面像的侧面刻有托勒密二世的称号。狮身人面像上刻托勒密二世的称号,也佐证了托勒密王朝修建吉萨大金字塔。此外在海底还发现总数达2000具以上的巨型雕像。
根据本文地图之前分析,可以研判亚历山大港(Alexandria)的形成是在西元1400年以后,亚历山大灯塔的修建保守估计也应在西元1432年以后,实际上应在西元1460年以后。
阿拉伯史学家伊本谢赫(西元1132 - 1207年)在西元 1165年访问亚历山大,写成了《艾列夫巴》一书,在书中详尽地记载了灯塔,应是对伊本谢赫的年代有错误记录。
因此托勒密王朝应在西元1300年以后。凯撒则应更晚。亚里士多德是亚历山大的老师,柏拉图又是亚里士多德的老师,苏格拉底又是柏拉图的老师,因此亚里士多德、柏拉图和苏格拉底均应是西元1300年以后的人物。
西元2018年9月2日,埃及国家文物部(Ministry of Antiquities)在脸书上宣布:一座村庄的遗址在开罗北部达喀里亚省的萨马拉地区(Tell el-Samara Area)被发现,是埃及最古老的定居点之一,可以追溯到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比第一任法老统治时期还早了约2000年。
这意味着它在吉萨大金字塔(目前学界认为是埃及最古老、最著名的建筑之一)开始建造前约2500年就存在了(这里吉萨大金字塔的年代仍使用本文之前的学界数据以供比较)。古埃及文物部门的负责人艾曼阿什马维(Ayman Ashmawi)表示,本次发现意义重大。在这个地区(指尼罗河三角洲),这些新石器时代的建筑(指储藏竖井)此前从未被发现过,此前只有在加比亚省的塞易斯(Sais)发现过类似的遗迹。
他所谓“类似的遗迹”是指埃及考古人员在塞易斯遗址发现的一座巨型红砖建筑的一部分,可能属于希腊罗马时期的一间浴室。此外,他们还发现了一枚有托勒密三世头像而在托勒密四世时期使用(目前学界认为为西元前221年至204年)的金币。这枚金币重约1盎司,金币一面刻画了托勒密三世的脸,他戴着耀眼的皇冠,金币背面图案则象征着繁荣,中间是丰饶羊角,周围写着托勒密三世的名字。见图23。
[img]http://img3.laibafile.cn/p/m/311920641.jpg[/img]
图23 托勒密三世头像金币
萨马拉地区迄今为止已经发现了47个考古遗址,表明在距今7000~5500年左右(年代经过C14校正)的尼罗河三角洲气候和水文条件都比较适宜人类活动,对应着古埃及文明的前王朝时期。[23]但按照本文的地图,萨马拉地区在开罗北部,正处于600年内尼罗河三角洲的形成范围内。见下图24,谷歌地图上红色标记处即为萨马拉地区,目前的海拔均在5米以内,系泛滥冲积平原。因此萨马拉地区600年前也即1400年左右在图17、图18、图19中显系大海,不可能是定居点。因此则萨马拉区域的遗址历史不会超过距今700年。
[img]http://img3.laibafile.cn/p/m/311920642.jpg[/img]
图24 埃及萨马拉地区
综合亚历山大港、亚历山大灯塔、亚历山大灯塔水下狮身人面像侧面所刻托勒密王朝二世的称号、萨马拉托勒密三世金币、萨马拉区域形成等断代信息,可以研判:托勒密四世如果存在,则应在图19、图18甚至图17的年代之后,也即在西元1432年之后。
而此时埃及处于土耳其统治之下,因此托勒密王朝如果存在,应是土耳其统治下的地区性封建领主。如果托勒密一世开始修建吉萨大金字塔,那么托勒密王朝所修建的吉萨大金字塔历史亦应在迄今为止的700年之后,再早的误差不超过100年,而这恰好吻合吉萨的河谷地貌演化历史。
同时根据古埃及文物部门“这些新石器时代的建筑(指储藏竖井)此前从未被发现过,此前只有在加比亚省的塞易斯(Sais)发现过类似的遗迹”来看,塞易斯也被认定为新石器时代的定居点。但由图25,赛易斯仍在开罗以北,谷歌地图红色标记处,其海拔也均在5米以内,系泛滥冲积平原,处于距今600年内尼罗河三角洲的形成范围内。因此塞易斯的历史亦不会超过距今700年。
[img]http://img3.laibafile.cn/p/m/311920644.jpg[/img]
图25 埃及塞易斯地区
而塞易斯所发现的巨型红砖建筑,按照网络上伟哥“一块板砖揭开西方考古造假的谎言”的作品,红砖本身亦可能是塞易斯地区年代不会太久的标志之一。
与之并随有另一个问题,这就是纸莎草。莲花是上埃及的象征,而纸莎草是下埃及的象征,古埃及人上埃及的河神Hap-Reset戴着莲花,下埃及的河神Hap-Meht则戴着纸莎草。以孟菲斯为界,孟菲斯以北为下埃及,孟菲斯以南为上埃及。
换言之,下埃及就是整个尼罗河三角洲。莎草纸,又称莎草片,是用当时盛产于尼罗河三角洲的纸莎草的茎制成。同样根据本文的地图19,600年前尼罗河海湾直逼开罗,下埃及并无大片冲积土地,不具备大规模种植粮食作物的条件,也不具备大规模种植纸莎草的条件。从西元1400年再往前溯400-600年,也即西元1000-800年左右,下埃及基本没有冲积土地,粮食和纸莎草的大规模种植更不可能。
澳洲考古队在考古学家孟非比塔(Manfred Bietak)领导之下,在尼罗河三角洲东区(Tell dl Daba Khatana-quntir),即圣经中的兰塞城考古。西元1996年,比塔队在兰塞城发现了一个属于第十二王朝时期迦南人的村落民宅。
这些住宅没有防城,仅由简单的围墙来抵挡动物。房屋是泥砖造的,屋内的“四房”设计却是典型迦南人房屋格局。房屋内外挖掘出来许多破陶器。陶器是考古学者用以辨别年代的利器之一。第一、因为陶器笨重,携带不易,居民迁移时常被丢弃在原出产地;第二、陶器的质料、形状、釉彩、雕饰、直接反映出制造时代的文化、习俗、经济背景。而兰塞出土的陶器,经鉴别是青铜时期中期(Middle Bronze)的迦南式产品。
这可能是考古史上第一次在埃及地找到了以色列人寄居在埃及的直接证据。考古队也在这个村落的东南角空地处,找到以色列居民的墓地。墓的外表虽是埃及式建筑,内部的埋葬方式却完全依迦南习俗。男人的身上仍配戴者标枪、战斧,及短剑,和以色列人在迦南地埋葬相同。考古遗址位置如图26。
[img]http://img3.laibafile.cn/p/m/311920645.jpg[/img]
图26 Quntir,《圣经》中的兰塞城
显然地,从兰塞城地理形成来看,其真实历史亦不会超过距今700-800年。换言之,《圣经》中记载的出埃及记时间应远在此之后。
值得一提的是两个埃及的沉没港口城市,克诺珀斯(Canopus)和托尼斯-伊拉克利翁(Thonis-Heracleion)。考古界认为这两座古城建造于公元前8世纪左右,大约1500年前,洪水和地震将两座城市淹没。
埃及水下考古学家弗兰科·戈蒂奥(Franck Goddio)在19年前首次发现了沉没的赫拉克利翁,当时弗兰科在水下找到了刻有铭文的石板,其上记录着从西元前380年一直到西元前362年的所有在位的埃及法老名字,并且看到一座供奉着赫拉克斯勒雕塑的神庙,通过这座雕塑,得以确认这里就是赫拉克利翁(Heracleion)。
只有持有许可证的考古学家和潜水爱好者才能进入沉没之城,所以这里的考古发掘工作虽然进展缓慢,但是每次都有新发现。在赫拉克利翁(Heracleion)找到了大批宝藏,黄金首饰、青铜硬币、神像雕塑、沉船碎片,发现了一大一小两座神庙,神庙还保存着石柱、神像,它们一半埋在海底约1米深的淤泥之中,一半露出泥土。
一块出土于托尼斯-伊拉克利翁的完整石碑纪录了西元前380年古埃及法老尼克塔尼布一世(Nectanebo I)的一项法令:“从‘希腊海’进口到托尼斯-伊拉克利翁的所有货物和在瑙克拉底斯进行的所有交易都要被征收10%的税,这笔收入将用于古埃及庙宇的修筑。”
他们再用仪器将埋海底文物进行了彻底扫描,无论是水下可见的,还是埋在海底淤泥中的都在扫描范围内,结果一个古老建筑群被发现,包括皇宫、港口,以及许多船只、首饰和硬币。他们还原出一艘完整仪式用船的样貌,它长13米,宽5米,船的主体部分埋在3米厚的沉积物之下,船上满载金币和青铜硬币,还有大量珠宝。青铜硬币的年代可以追溯到托勒密二世统治时期。[24]这两个水下遗址的位置见图27中红色标记。
[img]http://img3.laibafile.cn/p/m/311920770.jpg[/img]
图27 克诺珀斯(Canopus,左)和托尼斯-伊拉克利翁(Thonis-Heracleion,右)
从图27可知,这两个沉没的城市是在目前已经定型的亚历山大港往东北约20公里阿布基尔的外海,因此其应该修建于目前尼罗河三角洲沿海的湖泊形成之后,湖泊的北岸形成海岸,才能成为这两个城市的地基,否则这两个城市之前只能建在海中。
对比本文地图,这两个城市至少应建在图12之后,也即至少应建在西元1650-1660年之后,距今不足369年。其石板上所刻西元前380年一直到西元前362年(考古界认定的时期)的所有在位的埃及法老名字,应断代这些法老所处时代为西元1300年以后。
青铜硬币所指向的托勒密二世年代,比之前研判的时间又推迟了约150-200年。可以退步接受托勒密二世所铸钱币一直使用了200来年的假设。
从这两个城市的石碑石像等物体在海水中既无腐蚀又少海洋生物覆盖的情况来看,本文推断这两个城市修建历史距今不足369年是合理的。此外,城市修建后不一定是立刻沉入水中,而可能是过了一段时间后再沉入水中,因此沉入水中的时间可能距今不足200年甚至距今不足100年,可能作为生物覆盖少的解释理由。见见图28、图29、图30。
[img]http://img3.laibafile.cn/p/m/311920772.jpg[/img]
图28
[img]http://img3.laibafile.cn/p/m/311920774.jpg[/img]
图29 沉没的城市打捞工作3
[img]http://img3.laibafile.cn/p/m/311920775.jpg[/img]
图30 作为对比,可以看下中国海底文物。图31、图32、图33。
[img]http://img3.laibafile.cn/p/m/311920776.jpg[/img]
31
[img]http://img3.laibafile.cn/p/m/311920777.jpg[/img]
32
[img]http://img3.laibafile.cn/p/m/311920778.jpg[/img]
33图33 丹东一号,100来年的甲午沉船经远舰
最后需要提一下罗塞塔石碑。罗塞塔石碑最早是在西元1799年时由法军上尉皮耶-佛罕索瓦·札维耶·布夏贺在一个埃及港湾城市罗塞塔发现,但在英法两国的战争之中辗转到英国手中,自西元1802年起保存于大英博物馆中并公开展示。
目前考古界确定罗塞塔碑制作于西元前196年,刻有古埃及国王托勒密五世登基的诏书。石碑上用希腊文字、古埃及文字和当时的通俗体文字刻了同样的内容,这使得近代的考古学家得以有机会对照各语言版本的内容后,解读出已经失传千余年的埃及象形文之意义与结构,而成为今日研究古埃及历史的重要里程碑。
见图34,罗塞塔碑。
[img]http://img3.laibafile.cn/p/m/311920779.jpg[/img]
图34 罗塞塔碑
罗塞塔(Rosetta)这块地初具冲积岛屿形状,其名字在本文是在西元1570年图14中首次出现。考虑到西元1538年图15较为粗略,以西元1460年图16为标准,可知罗塞塔的名字出现最早不超过西元1460年。整块罗塞塔地域在之前都是大海,罗塞塔碑的历史不会超过距今559年。这个估计已经极为放宽时间界限,因为罗塞塔石碑出土的地点是罗萨塔地区靠海一侧,所以罗塞塔石碑应是罗塞塔地区形成末期才可能出现。见图35中红色标记即为罗塞塔石碑出土地点。
[img]http://img3.laibafile.cn/p/m/311920782.jpg[/img]
图35 罗塞塔石碑出土地点
从图35可知,罗塞塔石碑在目前尼罗河三角洲沿海的湖泊形成之后才可能出现。而这应该在图12之后,也即进一步确定为西元1650年之后,罗塞塔碑的历史不会超过距今369年。正如黄忠平所研判的,罗塞塔石碑应属赝品。作为风化程度对比,可以看真正经过岁月留痕的中国的石鼓文。见图36。
[img]http://img3.laibafile.cn/p/m/311920784.jpg[/img]
图36 中国而师石鼓文,约西元前375年
“近代的考古学家得以有机会对照各语言版本的内容后,解读出已经失传千余年的埃及象形文之意义与结构,而成为今日研究古埃及历史的重要里程碑”就是走了错误方向,这应该是古埃及历史与地图所揭示信息完全对不上的原因之一。
四 结论
本文地图上关于尼罗河出海口的绘制,至少可以从五个方面来保证其有效信息。一是所采取地图均为世界著名地图,具有权威性;二是几十幅地图构成连续演变,避免了单一地图可能出现的较大绘制误差;三是尼罗河出海口是凸向大海的冲积平原,还是嵌入陆地的海湾,在地图绘制中非常清楚,两种地貌没有混淆的可能;四是图16中Pharos岛明确标注了其远离海岸线,这说明从2019年回溯到约西元1460年的过程中,尼罗河三角洲的海岸线大幅向后退缩是真实演化过程,而不是地图绘制的偏差;五是图18为尼罗河海湾的局部放大图,标注出了海湾中yoro、butos等各个冲积岛屿的名字,并且还以众多的小点来画出了浅水区。地图绘制者刻意制作尼罗河海湾的局部放大图以标注海湾的各个细节,充分体现了地图绘制者对这个地区极其熟稔并作了大量的细节测绘工作,不存在把向大海凸出的冲积平原错误绘制为海湾的可能。
尼罗河冲积进度,是欧洲地图的天然漏刻,是一座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时钟,可以用于对地图较为精确的断代。由以上埃及旧地图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在西元2019年之前约600年,尼罗河三角洲尚未形成,尼罗河出海口尚是尼罗河海湾,其海岸线深入陆地,开罗已在海岛岸边。尼罗河三角洲的形成速度远超当前地质勘探的结论。西元1480年如果有地震,其对尼罗河三角洲的形成不会造成多大影响。从图19、图18、图17、图16、图15中可以看出,如果有地震,只可能导致尼罗河三角洲外缘海岸的局部坍塌,尼罗河三角洲的生成是连续的,未因为地震而中断。
2、Alexandria的名字图17及之后一直存在,但其位置一直在随着海岸线而移动,并无一个长期稳定的地址。在图19的原图中,不存在Alexandria的地名,有后来者用红字添上Alexandria名字,但此位置没有建筑。Alexandria的地名以及可能具有建筑的雏形,应是在西元1400年之后的几十年中开始形成的,前后误差不会超过一百年。亚历山大灯塔如果存在,其也不会早于西元1432年,实际应在西元1460年以后。
3、埃及塞易斯和萨马拉两个区域的形成历史不会超过距今700年,因此其上的遗址亦不会超过700年,不可能存在7000年前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亦不可能存在从埃及“前王朝”( C14校正后的6500—5150年前)到“后王朝”( C14校正后的2614—2282年前)的遗址。换言之,考古界对这些遗址的断代有误。
4、吉萨、开罗由于处于尼罗河谷底,因此其地理状态稳定下来的时间并不长。亚历山大港、亚历山大灯塔、亚历山大灯塔水下狮身人面像侧面所刻托勒密王朝二世的称号、萨马拉托勒密三世金币、萨马拉区域形成等断代信息,吉萨大金字塔的历史应在距今600-700年之后,再早误差不超过一百年。托勒密王朝如果存在,则应是西元1400年以后的地区性封建领主政权。
5、距今600年前尼罗河海湾直逼开罗,下埃及并无大片冲积土地,不具备大规模种植粮食作物的条件,也不具备大规模种植纸莎草的条件。从西元1400年再往前溯400-600年,也即西元1000-800年左右,下埃及基本没有冲积土地,粮食和纸莎草的大规模种植更不可能。因此当时及之前的埃及不具备大量制造莎草纸的条件,也就不具备充足书写工具的条件。
6、《范畴篇》《解释篇》《前分析篇》《后分析篇》《论题篇》《辩谬篇》《形而上学》《物理学》《气象学》《论天》《论生灭》《动物志》《动物之构造》《动物之运动》《动物之行进》《动物之生殖》《尼各马克伦理学》《158城邦制》《论灵魂》《论感觉和被感觉的》《论记忆》《论睡眠》《论梦》《论睡眠中的预兆》《论生命的长短》《论青年、老年及死亡》《论呼吸》《论气息》《尼各马可伦理学》《优台谟伦理学》《政治学》《雅典政制》《大伦理学》《欧代米亚伦理学》《论美德和邪恶》《经济学》《修辞学》《诗学》《亚历山大修辞学》等作品的作者亚里士多德是亚历山大的老师,《伊壁鸠鲁篇》《苏格拉底的申辩》《克力同篇》《斐多篇》《克堤拉斯篇》《泰阿泰德篇》《智士篇》《政治家篇》 《巴曼尼得斯篇》《菲力帕斯篇》《飨宴篇》《斐德罗篇》《阿奇拜得篇之一》《阿奇拜得篇之二》《高尔吉亚篇》《智者篇》《斐多篇》《美诺篇》《会饮篇》《国家篇》(《理想国》)《巴门尼德篇》《智者篇》《蒂迈欧篇》《法律篇》等作品的作者柏拉图是亚里士多德的老师,《克堤拉斯篇》《政治家篇》《智士篇》《泰阿泰德篇》等作品的作者(后人整理)苏格拉底是柏拉图的老师。
而根据本文地图测算,亚历山大约为西元1400年左右,因此亚里士多德、柏拉图和苏格拉底应断代为西元1300年以后。
7、《至大论》(天文集)13卷、《光学》5卷、《行星假说》2卷、《恒星之像》2卷、《占星四书》4卷、《平球论》、《体积论》,以及《地理学指南》8卷等著作的作者克劳狄斯·托勒密长期在亚历山大城生活,其时代属于托勒密王朝之后,所以应为西元1400年之后,与托勒密地图的实际作者前后相差不到100年。由此可推之,西元1295年在东罗马帝国(拜占廷帝国)的首府君士坦丁堡(今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僧侣马克西莫斯(Maximus Planudes,1260-1310)从帝国大教堂的图书馆中,寻找到托勒密的《地理学指南》的说法,在马克西莫斯的年代上也属历史的错误记录。
8、公元4世纪的希腊数学家帕普斯(Pappus) 称古希腊几何学家阿波罗尼乌斯 (Apollonius) 曾在亚历山大港跟《几何原本》作者欧几里得的学生学习过很长时间。普罗克洛斯提到过托勒密一世 (Ptolemy I) 跟欧几里得的一段广为流传的对话, 前者问学习几何有无捷径,欧几里得答曰 “在几何中没有 ‘御道’ (royal road)”。由此研判,欧几里得的年代亦为西元1300年之后。希腊数学家帕普斯 (Pappus)的年代亦不可能是西元4世纪,而在欧几里得的年代之后。
9、《平面图形的平衡或其重心》《抛物线求积》《论球和圆柱》《圆的度量》《论螺线》《论浮体》《圆锥体和椭球体》《数沙者》《平面图形的平衡或其重心》、《论球和圆柱》、《测圆术》、《论螺线》、《论浮体》、《方法论》、《十四巧板》的作者阿基米德被父亲送到埃及的亚历山大城跟随欧几里得的学生埃拉托塞和卡农学习,因此亦在欧几里得年代之后。
10、从兰塞城地理形成来看,其真实历史不会超过距今700-800年。换言之,《圣经》中记载的出埃及记时间应远在此之后。
11、两个埃及的沉没港口城市,克诺珀斯(Canopus)和托尼斯-伊拉克利翁(Thonis-Heracleion),至少应建在西元1650-1660年之后,距今不足369年。沉没时间可能不足200年甚至不足100年。
12、罗塞塔碑的历史不会超过距今369年。
最后,尼罗河三角洲考古使用了各种现代先进科技例如C14技术,但是测得的结果严重违反常识和地图档案记录,问题何在,值得深思。科技本身只是工具,工具是中性的,但是如何保证使用工具的学术共同体也是中性的,这拷问着所有学者的灵魂,也教育着人民群众。
【参考文献】
[1]Stanley DJ, Warne AG. Nile delta:Recent geological evolution andhuman impact[J].Science,1993,260( 5108) : 628-634
[2]谢启红、邵先杰等. 尼罗河现代三角洲沉积特征解剖[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6,18(2):31-35
[3]Hadeer Sheashaa、赵小双等. 尼罗河三角洲早—中全新世气候—环境变化对早期农业发展的影响[J]. 湖泊科学,2018,30(3) : 857-864
[4]Great Britain. War Office. General Staff. Geographical Section, TheNear and Middle East: Balkan Peninsula, London,1941
[5]Freytag, Gaustv, War Map of Egypt, Palestine, and Arabia,Freytag&Berndt, Vienna, Around 1900-1938
[6]Heinrich Kiepert, New General Map of the Asian/Eastern Provinces ofthe Ottoman Empire: Without Arabia, Dietrich Reimer,Berlin, Around 1912
[7]Stieler. Adolf, North Africa and the Arabian Peninsula, JustusPerthes,Gotha,1875
[8]Geographisches Institut. Southwest Asia, C.Ohmanh,Weimar,1866
[9]Kiepert.Heinrich, Map of the Near East, Dietrich Reimer,Berlin,1855
[10]Radefeld. Carl Christian Franz, Newest Map of Arabia, BibliographischesInstitut Leipzig, Hildburghausen, 1845
[11]Commission des sciences et arts d’Egypte, Atlas of Egypt and Partsof Bordering Lands (Plates), Paris,1818
[12]Robert de Vaugondy. Gilles, Countries of the Ottoman Emperor inAsia, Persia, Uzbek Territory, Arabia, and Egypt, Robert de Vaugondy, Paris,around 1740-1949
[13]Sanson. Nicolas, Lands of the Emperor of the Turks or the OttomanSultan in Asia, Africa, and Europe, Nicolas Sanson, Paris, 1679
[14]Blaeu.Willem Janszoon,Turkish Empire, Joan Blaeu, Amsterdam, around 1635
[15]Ortelius Abraham, Representation of the Turkish Empire, around 1570
[16]Mercator Gerardus,World Map on Double Cordiform Projection, 1538
[17]Ptolemy, Cosmography,Copied by Germanus Nicolaus,around 1460-1466
[18]Hondius Jodocus. Map of the Turkish Empire , Jodocus Hondius, Amsterdam, around 1600-1625
[19]Alonso de Santa Cruz,General Atlas of All the Islands inthe World,around 1539-1560
[20]李之藻编. 坤舆万国全图, 北京,1602
[21]艾儒略.职方外纪[M], 1622
[22]南怀仁.坤舆图说[M]
[23]转引Tristant Y,De Dapper M.Geoarchaeological investigations of a predynastic and early dynastic landscape. A view from the Eastern Nile delta ( Egypt) ,2009.
[24]http://www.sohu.com/a/117847329_469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