汀汀暖暖 04-14 20:24 提问 问题价值:200.00
何老,毛泽东的发展生产力是我认为贯穿整个新中国奋斗史的,包括解放妇女,全民教育,全民医疗等,那么发展到2017年今天,是否发展生产力仍然是绝对正确的吗? 如果我创业时确认做某件事能提高某项事物的生产效率,那么就说明我基本上没有走歪路吗?
何新老家伙6小时前 回答:
你提出这个生产力的问题有意义。我只回答你这个问题。许多人,包括所谓的大经济学家至今都没有搞懂这个问题。
所谓生产力,根据恩格斯的说法即生产物质财富的生产力。
国民经济有两种形态,一种是实物形态,一种是价值形态,前者是实物经济,后者是货币经济。
对于实物经济来说,经济目标主要是获得实物产品(物质财富)。例如中国在建国前三十年的经济形态,经济指标主要以实物 数量衡量,主要就是钢铁、煤炭、粮食、棉花等物品的产量。实物经济获得必须依靠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所以,物质财富生产力、生产能力自然越大越好。
但是对于另一种经济形态即货币经济来说,主要经济目标并非实物,实物仅仅是价值载体。财富不是物质而是以货币单位计量的价值利得 ,包括以所谓鸡屁股指标(即GDP、GNP)来衡量的抽象经济指标。
在发达的货币经济中,货币利得并不一定必须通过实物生产获得。在货币市场上,钱可以生钱。例如高利贷,例如房地产产权、期货、证券、股票交易等等,都是通过虚拟货币资产的交易,而为货币资本所有者创造远远超过实物生产所获得的巨大货币利得。
引人深思是,在货币主导的经济形态中,物质生产力就并非越大越好。所谓生产过剩、生产能力过剩,就是在这种货币经济系统中发生的。以至在货币危机爆发的情况下,经常发生破坏、摧毁物质生产力的事情。
至于为什么发生这种导致破坏生产力的经济危机机制,可以读我关于经济学的一些著作,例如《反主流经济学》、《新国家主义经济学》等,里面有十分详细的讨论。我是中国经济学者中较早研究这个问题的,迄今为止,中国经济学家中,可能仍只有我做过这种研究。
中国经济由实物经济形态向货币经济形态的转型,基本是在1990年代以后的十年中过渡完成的。今天中国的经济增长主要已并非依靠实物生产的增长来拉动,而主要是依靠货币资本的增长来拉动。这是一个重大的转变过程。
应当指出,1949年以来中国工业化取得了伟大的成功,今天中国的实物生产力已位列于世界之第一。
读书人林明禹04-01 00:04 提问
何老,如何看待最近的辱母杀人案?未来的法制建设您有何建议?实际上身馅高利贷门出事的不乏政府职员!对金融迷魂汤有没有解药?认清中国金融真相有哪些好书推荐?谢谢
何新老家伙11小时前 回答
老何答:高利贷是一种最古老最黑暗的邪恶资本,为《圣经》和《古兰经》的先圣之言所深恶痛绝。为世界多数国家严禁。
高利贷必然关联暴力索债和黑社会势力的存在。
这个事件反映了金融对民间高利贷予以纵容的错误。要杜绝此类事件必须治本。在此只说这么多。
关于金融问题,要了解真相我推荐陈雨露的系列著作,例如巜抢钱的世界》以及我的《汇率风暴》。
谈古汉语雅言的演变
风中的梨子 04-11 21:12 提问问题价值:¥200.00
老何老何,请解我惑。网上有文,粤语为汉语之宗,文章从粤语起源和韵律考证粤语即古中原汉语:一、起源说,中原人氏南迁,秦大将赵佗征百越后留越称王,保留古语于当地;五代战乱中原居民不断南迁,形成广府为中心的中原人氏聚居地,其后各代南迁一直持续至清初。二、音韵说,考证了唐诗宋词有大量语句用粤语诵读更为符合韵律规则,粤语大量发音在《大宋重修广韵》也可以得到一一印证。 请问文中观点是否合理?原文详见《广东人的组成和由来》
何新老家伙回答:
你的这个问题,我80年代研究训诂学的时候曾经思考过,也涉猎过,但是后来没有深入研究。
所谓“中原汉语”是个很不专业的名词。自周秦以后,统治阶级、统治集团的语言一般被称作“雅言”。
但是必须注意,几千年里,中国的政治中心数度变迁,由西到东,由南而北,并非一直在中原地区。实际上不同时代有不同的中心地区的概念,也有非常不同的所谓中心区域的“雅言”。而且其间一些朝代还有多次东、西对峙以及南、北分裂,以致可以同时形成并立对峙的两套统治“雅言”,而后天下归于统一后,则又有雅言的融合和演变。
近年有人认为,汉语有七大方言(官话、客语、粤语、赣语、湘语、吴语、闽语),这种分类法极不确切。这种分类是受西方研究汉语者的影响。然而西方语言学者不懂汉语,更不懂汉语方言结构的复杂性。实际上汉语的语言现象非常复杂。西方人如高本汉等对古汉语的研究包括所谓汉藏语系的划分,我认为可以参考,但是不足为训。
例如,上述分类把粤语与客语区别两类,实际二者早已深度融合,很难严密地区分。而且赣语与闽语以及粤语、客语实际上相对接近。此外,把复杂的多种北方方言混同为所谓北方官话,则更是荒谬。实际秦晋方言、鲁豫方言与东北方言区别极大。
关于粤语,有人认为粤语发源于古代中原雅言,具有完整的九声六调,保留古汉语特征。实际许多区域方言也都反映着古代雅言的演变历史,保留有古汉语不同时期的古音和古语法。不同时期的古汉语雅言特征——并非仅仅存之于粤语。这里有某些规律性东西。只是中国的语言学理论研究目前仍然非常落后,研究和认识这些规律的人很少。
粤语沉淀着唐宋古音,这与东晋及唐宋以后客家人自中原的南迁有关。而两湖方言则有古楚语遗迹。吴浙方言沉淀着先秦吴越古音。秦汉古语则沉淀在现在的秦晋及鲁豫方言中。北京话以及普通话则来自冀北方言、东北话以及辽金元蒙和满语的复杂混合。清代成为官话及雅言,而被清廷推广。
【1728年,雍正设“正音书馆”,在全国推行北京话,规定读书人听不懂北京话就不能参加科举考试,童生不得考秀才。】
但是语言问题十分复杂,绝非三言两语所可解惑,在此姑且就说这些吧。
面对死亡
水木0081 04-08 09:54 提问:
何老师,古往今来,上至达官权贵,下至平民百姓,面对绝症时,内心大都是恐惧与不安的。真正能做到坦然面对死亡的,应该是那些深刻思考过人生意义且内心豁达之人吧(上次何老说过人生需要奋斗,我接受您给的建议,那么应该是沉浸于奋斗之中那,还是说在奋斗中感悟人生,最终能以旁观者心态看待自己一生的奋斗,以玩的心态看待一切,包括生死。)。听何老说过自己也曾两次近距离面对生死(一次是在求学时期自治,一次是近期遇到贵人医治),还望给讲讲当时两次不同的感悟历程,给后来者一些指点。
何新近照2017.3
何新老家伙 回答:
你的问题有意思。死亡是人生至大问题,每个人最终都必将面对。
我此生多次面对死亡。不到30岁时候在东北兵团,严重心脏病发作,双腿浮肿,呼吸困难,缺乏药物。医生私下对别人说:这小子活不过35岁。但是我当时既没有悲哀也无恐惧,每天只是忍和等,默诵《心经》。后来奇迹发生,疾病似乎不治而愈。
前几年连续患数种重病,包括可怕的重症肌无力(MB),一度几乎失明。且病程进展快速,2013年3月患病,到7月间已发生行动困难。
当我了解此病是不治之症后,遂拒绝住进医院接受常规疗法。反正是等死,何必去受罪?立下遗嘱,加紧处理一些未了事物。周边亲友沉重悲哀,我则一切如常。每日诵佛,幽默玩笑,视以往人生为一大游戏,以平常心态准备迎接最后终局。
但是数月后奇迹降临。有幸得到延边名医马文环医生的救治,历经艰难而恢复正常。
2013年7月何新重病
所以我的体验是,假如死亡已不可避免而不得不面对它的时候——最好的办法是无视。愈重视,则愈恐惧,愈恐惧,则愈痛苦,而结果仍是必然。
命运无情但也非无情。造化喜戏人,而人生殊渺小。顺应必然,则得自由。
何新2016年初痊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