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政协委员何新授权的博客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987

中国唐宋时代的世界地图

0
0

【何新读史杂记】

中国唐宋时代的石刻世界地图《禹迹图·华夷图》


陕西西安碑林博物馆收藏有一块奇特的方形石板。此石板正、反两面都刻有地图,一面为正刻的《禹迹图》,另一面为倒置的《华夷图》。

这块石碑原为“岐州官学”的刻石,岐州即扶风,地在今陕西周至一带。

《禹迹图》的标题旁,有“阜昌七年四月刻石”的记录。

阜昌,是金宋时期北方伪齐政权刘豫的年号。“阜昌七年”,即南宋绍兴六年,公元 1136年。

岐州官学在此年刻制这一石碑,目的应该是供当地的学子观摩学习地理​。

值得注意的是,该刻石虽然是在北宋已亡国后的伪齐时代刻制的,但是地图上的地理山川却全部沿用北宋旧名与建制。例如在地图中仍然使用宋朝京、府、州、军的地名建制,其路道划分也基本沿用宋制度,部分还保留唐以前地名。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伪齐已经改北宋首都东京(今开封)为汴京,改北宋之南京(今商丘)为归德府,而这张地图里这些地名仍然标记为宋代旧名“东京”、“南京”,没有采用伪齐政权的改名及建制。

在图中外邦地名有“女贞”之名,女贞即金国及伪齐的建立者女真。该地图未尊女真,而将其与渤海等东胡并列,标记其属地为“四方蕃夷之地”。这些细节,说明此地图制作的模板完全沿用着宋朝的老地图。

《禹迹图》为正方形,方位以北为上。这是一幅华夏地图。该图采用计里画方的手法,横向刻有七十一个方格,竖向刻有七十三个方格,全图总共有五千一百一十个方格,每方折地百里,比例尺相当于1500万。全图以宋朝领土为主,标注出三百八十多个行政区名,近八十条河流和七十余座山脉的名称。图中河流的位置、走向以及海岸轮廓线与实际状况非常接近。

《华夷图》则是一幅世界地图,但以中国地域为中心。图中的注释显示出,《华夷图》的制作者参照了两幅不同时期的地图。图上华夏境内详细地绘出了山脉、河流、湖泊、长城及各州、府名称,其城市位置及名称与宋朝时期的行政建制相符。对于中国以外的地域,《华夷图》采用了完全不同的手法。

据研究,此图是按照晋代裴秀六体方法编绘,比例是一寸折百里,用不同的颜色注记地名:“古郡国题以墨,今州县题以朱”。图的中国部分本于《禹贡》,外国部分本于班固的《汉书》,是一幅中国及邻近地区的中外世界大地图。

此图周边的文字记载了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名称,其中包括安息、波斯(位于现今伊朗地区)、大食(位于现今西亚和北非)、大秦国(即东罗马帝国)和条支国。然而,《华夷图》没有详细标明这些国家和地区所在的地理位置。外域的国名和地理名称均属于唐朝时期。

此图的出处,图上刻有:“其四方番夷之地,唐贾魏公图所载,凡数百余国,今取其著文者载之,又参考传记以叙其盛衰本末。”这段重要的文字,告诉我们《华夷图》是以唐代贾耽的《海内华夷图》为基础经过选择后重新编绘刻石的。

此外,图上刻有一段描述信息来源的文字:此图有关国外的地域轮廓来源于贾耽绘制的地图,贾耽的地图原载有一百多个国名,现参考典籍和传记中的记载只取其中一部分。此记载说明,《华夷图》的域外部分是以9世纪贾耽的《海内华夷图》为基础。

贾耽是唐代地理学家、地图制图学家,他采用裴秀制图法,撰成《古今郡国县道四夷述》、《陇古山南国》、《贞元十道录》、《皇华四达记》及《吐蕃黄河录》等。

他在55岁时组织画工绘制《海内华夷图》,花了17年的时间,才完成了这个巨幅唐代中国全图。这是继裴秀之后我国又一伟大的地图作品,在中国和世界地图制图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这幅图是古今对照,双色绘画的。《海内华夷图》幅面约10平方丈,比裴秀的《地形方丈图》大10倍,可见工程之浩大。

这张地图上采用了比例尺的画法,按古代的地图术语,叫“开方计里”,又叫“计里画方”,也就是用方格表示比例尺,“每方折地百里”,这样计算的话,这张地图的比例尺大约是1:500万,更难得的是,地图上的河流、湖泊,海岸轮廓等都与实际情况非常接近,表现出很高超的制图水平,为我们研究历史地理提供了十分宝贵的材料。

(关于这两张地图的具体研究,可以参见北京大学辛德勇教授《说阜昌石刻〈华夷图〉、〈禹迹图〉》一文。)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987

Latest Images

Trending Articles





Latest Im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