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政协委员何新授权的博客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987

[转载]诡谲的希腊帝国

$
0
0
原文地址:诡谲的希腊帝国作者:文行先生

希腊不是城邦吗?怎么会有“希腊帝国”呢?

是的,历史上,确确实实有个希腊帝国!

汉语“希腊”源于“Ελλδα”的转写Hellás,英语“Greece”源自拉丁语“Graecia”。

文艺复兴时期,拉丁人、意大利人蔑称(东)罗马帝国为格里斯-希腊帝国,以格里斯-希腊帝国来指称罗马帝国。马基雅维利的《佛罗伦萨史》中,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表述,雅克瓦基在《欧洲由希腊走来》中多次确认了这种表述。

彼特拉克说:“我们既不是希腊人,也不是野蛮人;而是拉丁人和意大利人。”(邓尼斯·海,《自身历史背景下色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英文版,1961,p65)。这里,彼特拉克把希腊人与野蛮人相提并论,实际上就是说罗马人是野蛮人,就像日本侵略中国时,以“支那人”蔑称中国人,由此也可看出,“意大利人是罗马人”还不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认知。

R.魏斯在1969年出版的《文艺复兴对古代古典时期的发现》p144中说道:“文艺复兴运动披着希腊的衣钵,但归根结底还是罗马的。”

“值得强调的是,作为整个论题诸多层面之一,即‘古希腊人’和‘拜占庭人’的区别,并不属于文艺复兴时期的认知范畴。”(《欧洲由希腊走来》p85)

也就是说,文艺复兴时期格里斯-希腊无处不在,但其实是指罗马帝国,是君士坦丁堡的罗马,而不是指雅典的古希腊。

大约到了17世纪早中期,可能是通过伊斯兰文献(如《黄金草原》),西方人意识到古代还有个更为辉煌的古希腊王朝,我们熟知的亚历山大是其第二任国王,版图非常辽阔,可谓之为帝国,未尝不可,即希腊帝国。如此,则有两个希腊帝国:一个是阿拉伯文献,一个是拉丁文献。而根据麦斯欧迪的《黄金草原》,罗马人只不过模仿它而已。于是,开始用格里斯-希腊来指代这个古希腊,相应地,用“拜占庭帝国”来指代罗马帝国。

接着再来说说罗马。如上所述,在文艺复兴期间,罗马帝国被拉丁人蔑称为格里斯-希腊帝国,由于君士坦丁堡被奥斯曼帝国攻陷和占领,罗马帝国灭亡,但是,由于宗教的关系,意大利人、拉丁人自视为继承罗马帝国的衣钵,从15世纪下半叶至16世纪上半叶(罗马城不是一天建成的),几代教皇就在意大利实行了“振兴罗马”的一系列举措,大兴土木,兴建罗马城,开始了谋夺罗马帝国称号的行动。

“吉本在其著作中保留了‘希腊帝国’这个名称,他总是喜欢将它与新名称‘拜占庭’并列使用,却极少采用‘东帝国’。吉本向我们表明,‘拜占庭’这个名称源自拉丁人;正是他们为了自身的利益在谋求罗马帝国的称号;他向我们表明,‘希腊人’这样一个‘蔑称’,为何被那些死到临头、却仍然坚持自己是罗马人的顽固分子所抵制。”(娜希亚·雅克瓦基《欧洲由希腊走来》,刘瑞洪译,花城出版社,p335)

当格里斯-希腊帝国被用于古希腊之后,拉丁人又给(东)罗马帝国起了另一个名字:拜占庭帝国,目的是为了谋夺罗马帝国的称号、头衔。

我们来看一段让·博丹(1530 - 1596)在16世纪末期的文字:

“希腊人从阿拉克赛斯河(Araxes)、幼发拉底河(Euphrates)、叙利亚关口等地发源,一直扩展到达达尼海峡(Hellespon),从达达尼海峡扩展到多瑙河(Danube)、阿克罗斯伦安山(Acroceraunian)和艾米安山(Aemian Mountains)。他们占领了亚洲和欧洲附近的众多岛屿,将其变为殖民地,然后还占领了意大利。这些殖民地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被称为爱奥尼亚人,第二类是伊奥尼亚人,第三类是多利安人。研究完希腊人,就轮到意大利人,他们被阿尔卑斯山脉和二海环绕。他们在帝国的威严和事迹的荣耀方面超过了其他所有民族,在正义方面也声名显赫,因此,他们似乎他们不仅在法律和制度方面使其他民族黯然失色,而且迄今为止在语言上也异乎寻常地卓越。必须用功探究意大利人的整个古代史。而且,因为他们和迦太基人发动了历时长久耗资巨大的战争,所以同一个作者事实上可能在讲述两个民族的历史。”“我认为凯尔特人最接近罗马人,他们很可能比意大利人还要古老。”(刘小枫主编,《从普遍历史到历史主义》,华夏出版社,2017,p10-11)如下图:

从该段文字看,让·博丹讲述了古代民族:迦勒底人、亚述人、腓尼基人、埃及人→希伯来人→米底斯人、波斯人、印第安人、塞西亚人→希腊人→意大利人→凯尔特人→德意志人→……

这段文字非常有意思,这里没有把“罗马人”单独罗列出来讲述,而是嵌入“意大利人”之中,显示出博丹模糊而糊涂的认知,意大利人是罗马人开始出现模糊的混同使用,其实,博丹这里所述的希腊人,实际上是指罗马人。(这里应该不涉及到翻译问题。)

更有意思的是,在这段文字中,博丹明确说明“希腊人”发源于两河的北部地区,也就是说,罗马人发源于两河北部地区。

罗马城兴建之前以及文艺复兴时期,格里斯-希腊帝国与罗马混同使用;罗马城建成之后的文艺复兴末期,出现了罗马与意大利混同使用;于是,格里斯-希腊这个名词似乎空了出来。实际上,在让·博丹的认知中,格里斯-希腊也还是有与罗马混同。也就是说,在让·博丹的认知中,罗马既与格里斯-希腊混同,也与意大利混同,搅糊涂了。当然,这三个概念到了17世纪就逐渐清晰起来。当17世纪,西方人知道古代还有一个古希腊时,就把空出来的格里斯-希腊用来形容古希腊了。

但是,千年国运的(东)罗马帝国不是那么容易忽悠的,于是,逐渐在人们的意识中产生了两个罗马:君士坦丁堡的罗马和意大利的罗马城,怎么解决呢?可能也是从伊斯兰文献,拉丁人了解到罗马帝国确实曾经从罗马城迁都到君士坦丁堡,顺水推舟,就把15世纪下半叶才开始在意大利“振兴罗马”、大兴土木建造的罗马城当成了历史上迁都往君士坦丁堡之前的罗马都城了,于是,便有了以意大利罗马城为首都的西罗马了。而实际上,根据伊斯兰文献(《黄金草原》和《历史绪论》),罗马城应当在亚洲,在近东地区,很可能在小亚细亚,至少不在欧洲。

综上所述,17世纪之前的格里斯Graecia希腊=(东)罗马帝国;17世纪末期之后的格里斯Graecia希腊=古希腊Hellas,发生了认知变化。更关键的在于,把古希腊Hellas的历史地理也从东地中海“指鹿为马”为今天的希腊半岛。与此同时,对罗马帝国的认知也发生了变化:(东)罗马帝国→希腊Greece帝国(17世纪之前)→拜占庭帝国(17世纪及其之后);意大利变成了西罗马帝国,即迁都君士坦丁堡之前的、以罗马城为首都为西罗马帝国以及古罗马共和国。

于是,现在会发现,“格里斯-希腊”从整个文艺复兴直至今天都可以从西方的文献中找到,似乎希腊无处不在,但实际上,格里斯-希腊的指代发生了变化:罗马帝国→古典希腊。所以,R.魏斯会说“文艺复兴运动披着希腊的衣钵,但归根结底还是罗马的。”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如下两个结论:

结论一:
17世纪之前,格里斯希腊帝国=罗马帝国;
17世纪早中期及其之后,格里斯希腊=古希腊。

结论二:
17世纪之前,西方人不知道有古希腊;
17世纪,西方人开始知道并寻找古希腊;
17世纪70年代,西方人指鹿为马地错把古希腊的雅典定位于今天巴尔干南部的希腊半岛,发现了古希腊;
18世纪,西方人建构了古希腊,讲述着各种各样的古希腊的故事,并赋予古希腊各种各样的内涵:文学、艺术、科学、思想、哲学、民主等;
19世纪,西方人把建构的古希腊的故事和内涵改编成自洽的体系,写成了“历史”,并进一步建构自主内生的古希腊,发掘了特洛伊和迈锡尼;
20世纪,西方人为建构了自主内生的古希腊而进一步建构和书写了古希腊的上古史:迈锡尼、克里特、基克拉底。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987

Latest Images

Trending Articles



Latest Im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