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政协委员何新授权的博客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987

[转载]何新《希腊伪史考》在台湾的影响(续)

$
0
0

《两岸犇报》【第118期】奴役讀者的歐洲文明史教科書

Posted on 2016-03-02 by admin

文/王睿

繼上一期在《犇報》提到何新先生論證歐洲文藝復興時期偽造古希臘歷史文明之外,還論證古羅馬歷史也遭人偽造。

野蠻征服文明?

現代希臘人是以白種斯拉夫人為主的混血民族,並不同於上古居住希臘半島的小亞細亞人為主的地中海混血人種;一如在義大利半島創建古羅馬文明的,也是黑髮褐膚的地中海人種。後者敵視那些當時只會說鳥獸語的白種人蠻族(Barbarian),如日耳曼人、高盧人、盎格魯撒克遜人等。然而,正是這些西北歐蠻族毀滅了源自亞非的古希羅地中海文明,但我們的教科書卻說被野蠻毀滅的古希羅文明,是當今以白人蠻族後裔為主體的歐美文化的根源,是近代西方國家所緬懷與追求的理念云云。

杖唬妨媳砻魇侵袊鴿h朝北擊匈奴,北匈奴西遷高緯度的歐洲,導致歐洲蠻族南下滅亡西羅馬帝國。但這正說明除了南匈奴融合於漢朝之外,古代亞洲是文明驅逐野蠻,而古代歐洲卻是「敗走的野蠻征服輝煌的文明」。

歐洲文明既然說服不了野蠻,就被蠻族征服而進入長達千年的中世紀「黑暗時代」。正因為白人蠻族主宰歐洲,加上不容異己的基督教一神信仰專斷歐洲人的思想,古希羅文明才早在歐洲10個黑暗世紀之內──甚至在更早時就已消亡殆盡。以教科書言之鑿鑿的埃及亞歷山卓港藏書70萬卷的圖書館為例,這間傳說中的「希臘化時代的文化中心」,早在公元前夕凱撒征服埃及的戰火中遭到焚毀;公元392年,狄奧多西一世欽定基督教為羅馬國教之後,又拆除這間保存異教徒思想的亞歷山卓圖書館,其中文獻再遭狂熱教徒的焚毀。至公元七世紀阿拉伯人征服埃及時,該處或剩斷簡殘編,或已蕩然無存。(菲利普希提《阿拉伯通史》)

羅馬帝國希臘化?

但為了抬舉「羅馬共和」,明明同是君主集權,屋大維被奉為「奧古斯都」,凱撒卻是「引起熱愛共和人士的反感」,而不說其本質是權力鬥爭勝負的結果。歐洲羅馬帝國盛世才兩百年,便走向衰敗,據說是「由於帝國版圖擴張太快,並且境內民族眾多,文化習俗各有不同,所以在管理上相當不容易,」加上昏君當朝,再加上日耳曼人自三世紀開始南侵云云,羅馬帝國隨之褪色──教科書說這是羅馬「共和精神的喪失」使然。這等於表示共和體制只能適用於小城邦時代,而不適用於多民族和異文化的大範圍管理,遑論所謂終結歷史的全球化時代。

公元330年,羅馬皇帝君士坦丁將帝國的政治重心東移至今日土耳其境內的伊斯坦堡附近。此後,新羅馬帝國以小亞細亞文明為基礎,在君士坦丁堡延續十一世帝統,超過千年之久。這期間,波斯帝國、阿拉伯帝國、俄國、中國、甚至西歐國家都視其為「羅馬帝國」;但我們的教科書卻說:「雖然他們以羅馬人自居,但是主要的語言卻逐漸從拉丁文轉變成希臘文,並且受到希臘文化的影響越來越深,使其展現出與羅馬帝國不同的樣貌。」後者顯然是意圖將文明重心遷至亞洲的新羅馬帝國,從歐洲人建構的世界文明譜系中剔除,或至少是幫從這種意圖。

何新說:「君士坦丁堡帝國一直以羅馬帝國正宗繼承人自居。他們的官方語言始終是拉丁語。假如有人將他們稱為『希臘人』,那麼這對他們來說會被認為是一種侮辱,因為他們眼中的『希臘人』意味著『原始的不文明的人』。」何新的說法,是基於上古希臘半島屬於亞非古文明的邊陲地區,而非相反的史實和邏輯。東移君士坦丁堡的新羅馬帝國,是因為當時西亞地區的富庶和文明,才展現出與歐洲舊羅馬帝國「不同的樣貌」;反之,歐洲舊羅馬帝國之所以有了「不同的樣貌」,是因為西北歐白人蠻族的入侵和帝國管理失能,而不是什麼「共和精神的喪失」所致。

不過,古羅馬地中海文明的真正消失,除了三世紀以降歐洲北方蠻族的打擊之外,更緣於近世五百年來一種文明偽造和改編的巨大工程。

例如「蠻族」問題,我們的教科書一再說是公元476年日耳曼人滅亡西羅馬帝國。其後,歐洲分崩離析成數個封建王國,彼此征伐不斷,卻迄今未再統一。事實上,歐洲這種政治格局是來自亞洲的匈奴王阿提拉所致──後者被五世紀的歐洲人稱為「上帝之鞭」,又被稱為「黃禍」,可見其影響歐洲之巨。是阿提拉把北歐叢林中的日耳曼人趕向歷史舞台,又終結了舊羅馬帝國的有生力量。

此前在公元431年和443年,新羅馬帝國兩度被迫和匈奴人簽訂城下之盟,向匈奴人交納貢稅。公元448年時,阿提拉已建立由鹹海至大西洋岸橫跨歐亞的匈奴帝國;至公元452年,阿提拉攻陷舊羅馬帝國首都拉韋納(Ravenna),後者已名存實亡。日耳曼等蠻族只是在阿提拉死後撿到個便宜物件,然後分贓成10個王國,後者自然不是羅馬人種族的正統繼承者。因此,歐洲從統一帝國轉變為近代民族國家林立的格局,與古羅馬文明毫無關係,其肇因是亞洲的匈奴人入歐。而從歐亞大陸的地緣互動因素來看,這又是東亞中國統一盛世的影響使然。

蠻族真相?

此後,白人蠻族不但無法駕馭一個統一的歐陸大帝國,無力「恢復羅馬帝國的榮光」,而且受限於自身的文明水平,他們還得進一步借重源自西亞的基督教話語來控制各國的民眾,使歐洲陷入長達千年農奴制經濟的「黑暗時代」。值得注意的是,基督古教固然是在地中海人種統治歐洲的羅馬帝國時代成為國教,但歐洲的教會地位高於世俗王權,卻是白人蠻族滅亡舊羅馬帝國之後的歷史發展;反之,遷都小亞細亞的新羅馬帝國則是王權高於教權,皇帝是最高的宗教領導人,並解除了野蠻的奴隸制。兩相比較,可見歐亞文明殊異,「橘逾淮為枳」,基督教會日後的東西大分裂,諏俦厝话l展。

至於十一世紀開始的十字軍東征,未必是什麼宗教因素的「聖戰」,而不過是蠻族劫掠文明物件的歷史延伸,這時候的蠻族後裔已能哂米诮淘捳Z來描繪自己的行為。(待續)

链接:http://ben.chinatide.net/?p=9075

 

【第119期】奴役讀者的歐洲文明史教科書(二)

Posted on 2016-03-17 by admin

文/王睿

公元12044月中旬,以威尼斯城邦商人的投資作為條件,羅馬教廷組織的歐洲蠻族隊伍劫掠君士坦丁堡:鑲在聖索菲亞大教堂門窗上的金銀飾品被鑿下;包括修女在內的城中婦女被姦污;查士丁尼的陵墓被搶奪一空──僭稱「神聖羅馬帝國」的日耳曼等蠻族肢解了新羅馬帝國,而不是去修理穆斯林「異教徒」。

當然,威尼斯商人的軍事投資得到了巨大回報:大量偷來的青銅和大理石雕像裝飾著這座全歐洲最美麗的城市;無數搶來的銀幣和財寶在這裡建立世界銀行業的源頭;小亞細亞的青銅駟馬被拆移到聖馬可大教堂,佩脫拉克和拿破崙都曾是它的粉絲;部分未被焚毀的書籍,成為日後歐洲文藝復興的文化資源。總之,蠻族後裔到新羅馬帝國的首都殺人越貨,為歐洲資本主義的原始積累提供了第一桶金。

難堪的是,基督教《聖經》認為放高利貸的銀行家乃一切罪惡之首,甚於詩人和妓女,何況是劫掠文明以致富的義大利銀行家?蠻族的善後方式就是在1557年,「神聖羅馬帝國」的歷史學者赫羅尼姆斯沃爾夫(Hieronymus Wolf)虛構一個「拜占庭帝國」稱號,經過後世學者孟德斯鳩、狄德羅等人反復使用「拜占庭」一詞,讓已經滅亡了的新羅馬帝國,再在「神聖羅馬帝國」鳩佔的羅馬帝國文明譜系中出局──我們的教科書也這麼學舌跟風。

神聖?羅馬?帝國?

伏爾泰說過這個帝國:「既不神聖,也不羅馬,更非帝國!」

在歐洲工業革命以後,蠻族劫掠文明以致富的歷史延伸到東亞來,手法和十字軍東征如出一轍。蠻族後裔以古希羅和基督教文明信徒之姿,在中國殺人越貨、強姦擄掠以後,不但將文物古董拿回自家博物館去典藏,還要用文明話語來說服世人認為中國是個野蠻國度。法國作家雨果對此諷刺說:「這就是文明對野蠻所幹的事情!」

20044月,歐洲蠻族搶掠新羅馬帝國君士坦丁堡800年後,梵諦岡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對那次十字軍東征表示懺悔。東正教牧首巴爾多祿茂一世說:「我們帶著感謝和尊重,接受你們對於第四次十字軍的悲慘事件的親切的姿態。這是一個事實,800年前在這座城市犯下了一件罪行。」

相隔8個世紀,才由於基督教信仰,東西方教區信徒的首領相互釋放化仇解恨的信息。但歐洲基督教能容忍異教徒信仰和不以宗教信仰為文明的「異端」?梵諦岡的新教宗方濟各急欲向中國靠近,難道不是為了日益衰疲的歐洲經濟?同一個方濟各在去年說「我熱愛中國人民」,還在前年說「天主教不應再與西方殖民主義聯繫在一起」。那麼,基督教文明或許能說服蠻族,而非相反的話,教宗願為一百多年前與殖民主義聯繫在一起侵華的歷史,向異教文明的中國人民道個歉?

歐洲托古崛起?

歷史發展常存在某種背反現象。蠻族十字軍東征亞洲,偷搶大量文物與財富去充實歐洲,卻也帶去所謂「黑死病」的鼠疫,首當其衝的就是義大利半島。文明落後的歐洲束手無策,據說共病死2500萬人,最富裕的威尼斯、熱那亞和佛羅倫斯等城邦都不能倖免。但是,鼠疫打擊了上帝,或者說是上帝懲罰了歐洲──橫豎是歐洲教會的神權威信和效力不再,這就讓義大利各城邦銀行家足以挑戰《聖經》的罪魁指控。後者因為東征而增厚的金融資本開始驅動宗教改革、文藝復興、海外殖民的「地理大發現」,以及殖民所需的科技研發和工業革命等。其後,歐亞文明的主從次序開始翻轉。

另一個著名的歷史悖論是華勒斯坦(Immanuel Wallerstein)比較中英兩國在十九世紀的發展:英國恰恰是由於其農業落後(封建主義農奴制),才造成它十九世紀的先進(地主土地經營資本化);而中國則是由於長期農業先進(平均主義的小農所有制),反而導致十九世紀的落後(無法大規模集中土地實行資本化經營)。──轉引自韓毓海《五百年來誰著史》

無論如何,蠻族統治的歐洲確實在漫長的中世紀結束後開始崛起,其思想淵源來自文藝復興,後者的方法是「托古改制」,而其資金來自「黑死病」災情最嚴重的佛羅倫斯市的銀行家──例如梅蒂奇(Medici)家族。我們領教並承認歐美工業文明後來居上的事實,但這不等於否認亞洲或中國文明具有超趕歐美的權利和能力。換言之,在學習西方工業先進文明的同時,並不需要拒絕亞洲農業及商貿文明曾引領世界的歷史,遑論拒絕面對中國文明復興的未來。

十七世紀時,鄭成功能以一個大陸流亡集團驅逐荷蘭在台灣的殖民勢力,其背景就是當時仍處在農業文明引領全球發展的歷史階段,儘管那只是階段的尾聲。而十九世紀大清王朝丟失港、台,則是面對歐洲蠻族基因(日本脫亞入歐)加乘工業文明的歷史結果。如今二十一世紀,號稱資訊發達,自由民主,但我們的世界觀和文明觀卻可能沒超趕十五世紀歐洲人所建構的精神框架。

300萬言皇皇巨著的亞里斯多德作品為例。據說馬其頓人亞里斯多德活了62歲,死於公元前322年。在2300多年前南歐的生存環境和沒有任何現代設備的書寫條件下,假設亞里斯多德從22歲起就包山包海地書寫邏輯學、天文學、物理學、心理學、生理學、動物學、形上學、倫理學、政治學、修辭學、文藝學、長達40年,那麼他平均每天就得在泥板、草紙或羊皮書「留下」200多個至今看來充滿智慧卻早已失傳的古文,這種事情的可信度與讀者的智商不成反比?被基督教會控制的中古歐洲能容許這種「異端」思想傳世千年?(未完待續)

 

链接:http://ben.chinatide.net/?p=9164

【第120期】奴役讀者的歐洲文明史教科書(三)

Posted on 2016-03-31 by admin

文/王睿

沒有十二世紀阿拉伯哲學家阿維洛伊(Averroes)等人用其母語對亞里斯多德的「理性」解釋或創造,就沒有十四、五世紀歐洲學人用拉丁文轉譯和再造亞里斯多德的機會,從而就沒有今天人云亦云的亞里斯多德或古希臘文明。正如美國前總統尼克森說過的話:「當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偉人們把知識的邊界往前開拓的時候,他們所以能把眼光看得更遠,是因為他們站在穆斯林世界巨人的肩膀上。」

文明只是歷史層累說?

其實偽托和轉嫁並無礙於亞里斯多德等學術的價值,只是那反證古希臘文明並非歐洲原生或先進於世上的文明,而至多是歐亞大陸共有的成果,且歐洲屬於文明後發地區。換言之,正如民初學人顧頡剛的古史「層累說」──歷史越往後發展,人們對前面歷史的總結描繪越多,而可信度卻越低。那麼,後發文明的歐洲文藝復興時期冒出的「古希臘文明」之不可信,猶如3歲孩童寫出一首老成打油詩的荒謬,也就不難理解。例如被後世偽稱古希臘科學家的阿基米德,竟在2200多年前的科研條件下,提出「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撬起整個地球」的認知,而畢達哥拉斯更在2500多年前就提出「地圓論」──這些在中世紀歐洲被斥為「異端」的思想,反證西方社會是一個文明逆向發展的社會,與人類智商發展的基本邏輯相悖;或者,那僅僅是一種文藝復興時期對古代歷史的高度不可信的「描繪」?

在歐洲失落千年的「黑暗時代」,東亞的中國結束了南北朝分裂,歷經隋唐宋元明等文化傳承與發展,信史不絕。這就是說:談文明,歐洲文明落後於亞洲;論野蠻,歐洲蠻族也不是亞洲匈奴的對手。真正教育歐洲走出黑暗世紀的文明,來自亞洲,包括商貿行為。經濟史學者貢德法蘭克(Andre Gunder Frank)表示,「中國和印度是世界工業革命以前的全球經濟中心」;而後者正是十九世紀以來歐美資本主義市場制度和民主理論的實驗方向,同時也是歐美列強金融與武力的作用對象。

近代以歐美列強為中心的全球發展史,實是一部野蠻劫掠文明以致富的歷史,而非相反。正因為如此,世上四大文明古國在近代以來不是發展,而是淪亡與衰敗;也正是在這個意義上,中國崛起才叫作中華文明的復興邉印a嵴摺腹餐辉!沟睦砟罨驊鹇砸饬x,就在於復興歷史上的絲路經濟與文明模式。這或許未脫文明中心主義,但也顯然不是去中心化的歷史虛無主義,更不是損人以利己的資本主義。資本主義的所謂「現代性」,在法蘭克看來並非新異於過去數千年來的世界體系文明,卻只是一種「歐洲中心主義神話」的編造。

然而,我們的歷史教科書卻是「歐洲中心主義神話」的邊陲與延伸。例如談到「亞非古文明的興起」一章,說人類最具代表性的古文明是西亞、埃及、印度和中國。接著說:「這些古文明在今日能夠廣為人知,主要和十九世紀以來各國政府支持、企業資助考古活動,以及考古學家的努力有關。例如歐洲各國政府從1840年代起,開始資助兩河流域的考古活動,使得許多塵封已久的遺跡得以重見天日。」然後說古埃及文明靠法國,古印度文明靠英國,「得以重見天日」云云,卻對古中國「在今日能夠廣為人知」的原因隻字未提。事實是,由於中國獨具連綿不絕的二十四部信史,不但不勞歐洲國家來考古造史,且越新進的考古技術反而越證明中國古代文明的成就。例如本世紀初在湘西發現的「里耶秦簡」乘法口訣表,讓中國的算術發展史反超西方600多年,「歐洲中心主義神話」的學舌編者們只能啞口。

而問題出在:歐洲政商為何突然在十九世紀開始資助西亞等地的考古活動?我們的教科書沒做解釋。事實是到了拿破崙東征埃及發現象形文石刻的1799年以後,歐洲各國才開始對中世紀以前的歷史進行考古實證。但正如何新所言,由於歐洲文藝復興時期偽造古希臘文明的「作品」,被啟蒙時代的部分西方人所懷疑和揭露,這就導致十九世紀以來歐洲政商學界的圓謊邉──以商業化的考古活動,將所謂「荷馬史詩」等希臘神話學術化、歷史化、普世化,藉以支撐西方白人「文明輸出」的正當性。所謂亞里斯多德的遺著《雅典政制》云云,就是十九世紀的「產物」。

希臘化時代?

但是,西亞文明終究不是希臘文明的殖民地,荷馬、希羅多德和亞里斯多德也不是希臘人,遑論古希臘人與那些蠻族後裔的先祖們並非同族同源。我們教科書學舌「歐洲中心主義神話」偽造的古希臘和希臘化文明,甚至比歐洲人還了解希臘,說:「希臘化時代的重要性,在於文化的融合並傳遞了希臘人的成就。之後羅馬人結束了希臘化時代,希臘化時代的影響便透過羅馬人在西方世界流傳下來。」而所謂「希臘化時代」,據說是馬其頓王國的擴張,說是亞歷山大在公元前四世紀的條件下擊敗波斯、埃及與印度,建立一個橫跨歐亞非的環地中海帝國之後,長達3個世紀希臘城邦文明向東方輻射的成就。

且不說這個馬其頓人的成就,怎麼卻成了「希臘人的成就」;這件震動洲際的大事,不但中國史書不知道,作為「希臘化」殖民地的波斯、埃及與印度不知道,連其後的羅馬人也不知道,還有歐洲中世紀千年之內都沒人知道;更難堪的是,希臘人自己也不知道──希臘立國於1833年,此前不曾有過撰修「國史」的傳統文明,且迄今沒有任何古希臘文的原作或考古遺物能夠證明「希臘化時代」。(待續)

链接:http://ben.chinatide.net/?p=9237

 

 

【第121期】奴役讀者的歐洲文明史教科書(四)

Posted on 2016-04-15 by admin

文/王睿

根據孟德斯鳩的說法,雅典城邦對抗波斯、攻城掠地的時代,「擁有兩萬公民」。以不成國度的兩萬城邦公民,能驅動希臘半島的古人手持青銅武器去征服亞非世界?

沒有曆法文明的古代「信史」? 

就生產條件而言,許多農作物生長的北界位置到不了西北歐:巴格達位於33°N,雅典位於37°N,羅馬位於41°N,巴黎位於48°N,倫敦位於51°N,柏林和阿姆斯特丹位於52°N──世上最早的鐵器和農業成就於中近東地區,而非成就於高了20個緯度的西北歐。那麼,在農業文明引領全球發展的時代,高緯度的歐洲就沒有主導或領先全球文明的條件。希臘半島作為歐洲的支脈,它是上古西亞文明覆蓋的地區,而非相反;這也就是那麼多偽托希臘人的古代名人,其實是小亞細亞人的原因。

再以歐亞大陸農業中心東移後的中國作為參照,我們現在使用的中文定式於秦漢之際,嚴格的曆法成就於漢武帝的「太初曆」;而歐洲在基督教會的漫長研製後,於文藝復興時期形成西歐各民族國家的文字,並在公元1582年才由基督教會統一規定曆法,此時中國已進入明代萬曆年間。兩相比較下,歐洲各國文字和曆法的成熟晚於中國1600年以上。至於書寫載體,德國和英國的造紙術應用也發生在文藝復興時代,直到十八世紀末在法國發明機器造紙後,領先17個世紀的中國造紙技術才被趕上。

事實表明:文字、曆法、造紙等著史工具,以及著史相應需要的社會資本、制度、生產方式等條件,在在制約西方古代的「信史」。那麼,在十九世紀以前的歐洲歷史著作,例如著名的愛德華吉本(Edward Gibbon)的《羅馬帝國衰亡史》,就難說是用考古實證的方式來完成。至於那些中世紀結束前的泥板、草紙和羊皮書,如何能保存數千年之久?如何能通過千年以上神學專政對「異端」文物迫害的傳統來作為修史文獻?我們的教科書講「羅馬人的時代」一節,毫不顧及上述歷史實際,從王政、共和到帝國,分期有序,斷代明確,歷年意識和時間秩序比羅馬人還有過之,顯然是另一種不加考究「歐洲中心主義神話」的「層累說」。

條條大路通羅馬?

根據教科書的說法,公元前753年,黑髮褐膚的地中海人種在台伯河畔建立羅馬城,開啟古羅馬的王政時代,還齊聚了公民大會和元老院等制衡機關,時當中國東周初期。然後羅馬城沒來由地在公元前509年進入「共和時期」,據說有公民大會,有平民大會,有選舉制度,有十二表法,有元老院,有著共和體制的「制衡」特色云云──完全是按照西方現代資本主義民主體制來描繪:有上議院,有下議院,有選舉權,有一套「制衡」法則,有個藏頭露尾的共濟會──這不是後世反照的歷史圖景?而由於體制完備造成的公民向心力,加上新銳的武力發展,「所以對外擴張相當順利」:先是征服義大利半島,再則落腳北非,然後插手希臘半島和小亞細亞,「使地中海成為羅馬的內海」。

這正如教科書說公元前五世紀的希臘城邦民主全盛期,公民大會成為最高權力機構,「幾乎所有公民都有機會負責不同行政部門的工作」。於是我們被教育一套歷史循環論:希臘因為民主,所以成為征服歐亞非的大帝國;羅馬因為共和,所以成為征服歐亞非的大帝國──民主共和成為西方征服舊大陸的「文明」理由。於是亞非兩地的國家民族合該成為「歐洲民主共和」的殖民地,於是近代以來所有侵華的行為都能被「文明」合理化──兩次世界大戰以後,「歐洲」換成「美國」,「民主共和」換成「美國兩黨」,繼續這套征服世界的帝國主義歷史循環論。

為了征服世界,替歐美資本主義開道,自歐洲文藝復興時期以來五百多年,古希羅文明的傳說和神話深植全球人心,蠻族後裔僭稱歐美近代文明是古希羅民主共和的傳承與發展。但就社會史的角度看,所謂「古希羅民主共和」,不超過當時各地皆然的原始氏族民主;孔子形容「天下為公」、「選賢與能」的大同之世,正是人類物資生產力處於原始階段的實況。用工業革命以來後發的民主共和概念去比附「古希羅民主共和」,只是平添民主共和的「層累說」,製造古希臘文明──古羅馬帝國──基督教歐洲──文藝復興──啟蒙邉──工業革命和民主政治這樣的世界文明譜系,從而排斥和否認亞非大陸文明對世界的貢獻。

因此,勝利者書寫歷史的一面固然廣為人知,但是讀者更需意識到書寫歐洲文明史的主從雙方,他們不僅僅是像日本政府那樣否認或竄改某件單一的歷史事實,而是根本杜撰、偽托和嫁接成一整部人類文明史,以便在精神上奴役讀者,為殖民主義說服全球而編造一套文明話語體系。

台人無祖國? 

正由於這套殖民主義文明史觀,我們的高中歷史課綱開篇單元「早期台灣」,其內容就以「大航海時代」、「荷西治台」來銜接「史前台灣」,以塑造台灣歷史是由歐人入台為起點的印象。殊不知,這種嫁接台灣歷史起點的方式,是從屬於歐洲文藝復興時期以來的偽史觀,是把台灣置入歐洲千年野蠻的歷史尾巴,或把台灣當成西方殖民歷史的口欲期玩物而已;如何能達到「幫助學生理解自己文化的根源,建立自我認同感與責任心」的教學目標?

至於「清治台灣」與「日治台灣」單元,輿論多放在「日治」還是「日據」的正名之爭;其實加上第四單元「中華民國統治下的台灣」來整體看,便知執事者意在製造「清、日、中輪番『治』台」的歷史路徑。彷彿台灣改朝換代的表象,全都是外來政權使然。這固然意在激化讀者的自治自主意識,卻因為自外於亞非文明古國的歷史脈絡,反而造成無主意識的負面後果──「維持現狀」正說明任誰都可入主台灣的虛無意識和流浪意識。政治操作走到政治目的的反面去,可說是另一種自愚的歷史背反。

文藝復興邉邮菤W洲版的文革,其內容是歐洲蠻邦冒認和僭稱古希臘羅馬為其文明宗祖,再以這套文明話語殖民全球;我們的教科書文革倒是效仿歐洲偽史的孝子賢孫,否認中國為文明宗祖?那麼,這島上的蠻族除了冒認日本為祖國,寧有他途?(全文完)

链接:http://ben.chinatide.net/?p=9350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987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