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何史地杂记】
阿拉伯帝国的“智慧宫”
1
公元762年,阿拉伯帝国在伊朗高原击败了千年宿敌波斯人。黑衣大食阿巴斯王朝的第二任哈里发曼苏尔迁都到两河流域的伊拉克地区 。他选中位于底格里斯河右岸一个叫巴格达的小镇,在这里建立阿巴斯帝国的新都城。
[曼苏尔(707—775年),阿拉伯帝国阿巴斯王朝第二任哈里发,754—775年在位。
曼苏尔出身麦加古老贵族古莱氏族的哈希姆家族,是先知穆罕默德的叔父阿巴斯的五世孙。阿拉伯史家认为,阿巴斯王朝以曼苏尔为奠基者,以麦蒙为中兴者,以穆耳台迪德为结束者。曼苏尔原名艾卜·哲尔法尔·阿巴斯,曼苏尔是他功成名就之后获得的“胜利者”的美称。曼苏尔是阿巴斯王朝的实际奠基人,他营建了巴格达这座“神赐予的城市”以及建造了一座智慧宫而名垂千古。]
作为黑衣大食新都城的巴格达,历时四年建造完成。城市规模极其宏伟。8世纪中期—9世纪,在哈里发哈伦·拉希德和马蒙执政时,巴格达城进一步扩建,成为阿拉伯帝国的政治、经济、贸易、文化和宗教中心,一座世界化的国际商业都市。经济繁荣,交通四通八达,商贾辐辏云集,市场店铺林立,并设有专卖中国丝绸、瓷器等商品的市场。学者荟萃,文化昌盛。
唐人杜环在巴格达住了11年(751——762年)。他在《经行记》中描述了该城的情况:“郛廓之内,里閈之中,土地所生,无物不有。四方辐辏,百货丰贱。绵绣珠贝,满于市肆。驼马驴骡,充于街巷……琉璃器皿,鍮石瓶钵,盖不可算数。粳米白面,不异中华。”(唐杜佑《通典》卷193)
[附注:阿巴斯王朝的创建者是哈里发艾布·阿巴斯,他在位仅4年,却三易其都。先定都于库法,后迁至哈希米叶,然后又北迁安巴尔城。曼苏尔继位哈里发后(754—775年在位),迁都到伊拉克的泰息丰。最后在底格里斯河岸边选定一个小镇——巴格达建立新 都城。之所以选择这里为都城,是因为这里距离波斯很近,地处东西海陆通道的要冲,东有底格里斯河,西邻幼发拉底河,北面是底格里斯河的支流杜吉莱河。]
2
阿巴斯王朝深受古老波斯文明的影响,采纳了许多萨珊王朝的制度和文化风俗,大量翻译波斯文献。
在建造新都巴格达时,曼苏尔仿照萨珊帝国图书馆建立了一座皇家图书馆,在这里招募学者和翻译家,征集古代典籍 ,组织了宗教和学术书籍的翻译活动 。
阿巴斯王朝第五任哈里发哈伦·拉希德即位后,对皇家图书馆加以扩建,命名为“爱智慧之宫”(Baytal- Hikmah ,建于公元786年)。“智慧宫”一词来自波斯语,是波斯萨珊王朝对图书馆的称呼。
我们知道,哲学被古波斯人称为“爱智慧学”,所以爱智慧之宫,或曰智慧宫,也就是“哲学之宫”。
[哈里发哈伦·拉希德·伊本·穆罕默德·马赫迪·伊本·曼苏尔·阿巴斯,阿拉伯帝国阿巴斯王朝第五任哈里发(786-809)。其统治时期,帝国的领域一度达到西南亚与北非地区;与东方的中国和西方的查理曼帝国建立了外交关系。曾亲自率军与罗马帝国作战。热爱文学与艺术,建立智慧宫成为阿拉伯学术文化的中心。]
智慧宫是拉希德为学者研究设立的一个国家机构,被视为阿拉伯帝国黄金时代的一个主要的国际性学术中心。
巴格达乃是当时世上最富庶的城市,更 由于智慧 宫而成为世界学术的中心。
3
在拉希德儿子马蒙时代(813—833),智慧宫得到又一次扩建,臻于鼎盛。
[阿巴斯帝国第七任哈里发马蒙
,全名阿布·阿拔斯·阿卜杜拉·马蒙·本·哈伦·本·穆罕默德·本·阿卜杜拉(786—833年),813—833年在位。其父哈伦·拉希德是文治武功都很出色的一代雄主,迫使罗马帝国纳贡称臣。继位之后,马蒙征讨中亚地区,重新确立了阿拉伯帝国在中亚的统治。马蒙时代,阿拉伯帝国是当时世界无可争议的头号大国。分崩离析的君士坦丁堡罗马和衰落的晚唐帝国均难以与之相比。]
马蒙对智慧宫进行大规模扩建,增修了天文台、大图书馆等新机构。到9世纪下半叶巴智慧宫已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图书馆,巴格达亦成为当时世界上最重要的学术研究中心和最为繁荣富庶的都会。
智慧宫由学者进行管理。当时帝国中的著名学者都被征聘到此。智慧宫也是帝国年轻精英 学习的中心,亦为学习研究伊斯兰教义的学校。
在9世纪至13世纪,许多博学的穆斯林学者都曾经在这所教育及研究机构中从事研究和著述 。智慧宫着重翻译及保存古代的波斯文文献,也大量收集包括叙利亚文、希腊文及梵文的古代著作,关于占星学、数学、农业、医学及哲学的文献书籍。
在曼苏尔时代,阿拉伯人从怛罗斯战役的中国战俘那里学到了造纸术。在此前,阿拉伯人只能使用莎草或羊皮。中国造纸术的传入,使大规模的书籍编译成为可能。
[据阿拉伯史料,公元793年,哈里发拉希德在巴格达和大马士革建立造纸厂。]
哈里发曼苏尔、拉希德、马蒙都实行宽松而兼收并蓄 的文化政策,允许伊斯兰学者研究吸收帝国境内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信仰者的文化和学术著作。这些作品被学者们翻译、介绍和注释,由波斯文、古叙利亚文、或由希腊文,译成阿拉伯文。
马蒙为组织全国的翻译运动及学术研究,智慧宫内设立翻译局、科学院和图书馆等机构,使之成为一所隶属帝国的综合性学术机构及高等教育学府。领导人由学识渊博、声望卓著的学者担任。
基督教医学家和翻译家叶海亚·伊本·马赛维(777—857)被任命为第一任总管。景教徒的翻译家和学者侯奈因·伊本·易司哈格(809—873)被任命为翻译局长老。著名的穆斯林数学家和天文学家花剌子密(780一约850)担任过图书馆的长老和天文台长。
马蒙采取兼容并蓄和鼓励争鸣的方针,用重金从世界各地聘请学识渊博的学者和翻译家,在智慧馆从事译述和研究。其中有阿拉伯人,也有非阿拉伯人;有穆斯林,也有基督、犹太、佛教徒和袄教徒。
马蒙派人往帝国各地搜集希腊、波斯、北方印度、罽宾包括中国的古籍,把这些古书翻译成阿拉伯文。其中包括后来流传到欧洲的所谓“希腊”的著作,包括毕达哥拉斯、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希波克拉底、欧几里得、普罗提诺、盖伦、苏胥如塔、沙落迦、阿耶波多、苏格拉底及婆罗摩笈多的著作,等等。
在智慧宫中云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著名学者。他们包括不同的宗教和种族,为了探究学术聚集在一起。阿拉伯 帝国为学者提供了充足的经费。智慧宫研习人文科学及科学,数学、天文学、医学、化学、动物学及地理。学者们在此翻译 、研究波斯、印度及希腊的文献,使之阿拉伯化。
通过阿拉伯智慧宫中各国学者的工作,古希腊科学文化遗产从即将断送殆尽的环境中拯救、挖掘出来。从各地搜集了数百种古希腊哲学和科学著作的原本和手抄本,并加以整理、校勘和收藏。
为了搜集珍本和校勘写本,马蒙派翻译家萨拉姆到君士坦丁堡重金索取希腊语著作珍本,后又派侯奈因遍访伊拉克、叙利亚和埃及等地征集古籍。智慧宫的图书馆收藏有希腊语、古叙利亚语、波斯语、希伯来语、奈伯特语、梵语、阿拉伯语等有关哲学、自然科学、人文科学、文学及语言学的原本和手抄本数万册,为学者进行翻译、研究和教学提供了大量珍贵的原本文献。
“如果没有中世纪穆斯林对古典时代希腊罗马的各类知识的保存与研究,就没有后来欧洲的文艺复兴。”(Jim Al-Khalili著The House of Wisdom: How Arabic Science Saved Ancient Knowledge and Gave Us the Renaissance)
5
智慧宫集图书管理、科研、翻译和教育的功能于一体。受它影响,后来在西亚北非等地,阿拉伯人建立了许多“智慧宫”的复制版,也就是后来大学的前身,如西班牙的科尔多瓦大学、开罗的爱资哈尔大学等。从公元12世纪开始,创办大学的热潮在欧洲开始蔚然成风。
1055年,塞尔柱突厥人占领巴格达,阿巴斯王朝名存实亡。1065一1067年,塞尔柱王朝宰相尼扎姆·穆勒克在巴格达创建尼采米亚大学后,智慧宫并入该校,仍为伊斯兰学术中心。后世学者誉智慧宫为中世纪阿拉伯“科学的源泉,智慧的宝库,学者的圣殿”。
1258年,蒙古军队攻陷巴格达,阿拉伯帝国覆亡 。
巴格达的智慧宫被蒙古人摧毁。据说,大量的书籍被丢弃在河里,墨水使底格里斯河的河水染黑数月之久。
[据阿拉伯人的记载:1258年2月10日,旭烈兀(Hulagu Khan)的蒙古大军攻破巴格达,破坏与屠杀接踵而至。智慧宫在一片接天的滚滚烈焰中毁于一旦,除了被天文学家纳西尔丁·图西(Nasir al-Din al-Tusi)在城破前运走的近四十万份手稿外,馆藏的所有书籍与文件皆遭焚毁,无法焚毁的则被弃入底格里斯河中,河水被墨水染成黑色,持续数日(参见George Saliba著Islamic Science and the Making of the European Renaissance)。]
此后,巴格达,这个象征着伊斯兰文明繁荣顶峰的大都会,沦为一片废墟,两河流域延续了近四个世纪的灿烂文明也在这一年黯然熄灭,阿拉伯帝国的黄金时代一去不复返——直至今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