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何史地杂记】
没有本体古文明的印度
德里:突厥与蒙古人兴建的印度古都
【印度的德里古城是突厥人和蒙古人建立】
印度都城新德里,是19世纪由英国人兴建的。而它的另一部分,即老城德里,也称旧德里, 是由突厥人和后来的蒙古人建造的,曾经成为突厥印度国德里苏丹国和蒙古印度帝国——莫卧尔王朝的首都。
德里城的兴废就是一部中古以来的印度史。
在突厥人在德里建城之前,印度次大陆四分五裂,没有实现过政治统一,因此也没有首都的概念。
印度次大陆的北部横亘着不可逾越的喜马拉雅山,西部则是印度塔尔大沙漠,高山与沙漠之间有一个狭长地带,是印度半岛北部通往中亚、西亚、欧洲的唯一道路——德里位于这条通路的起点。
德里古城位于朱木拿河(亚穆纳河,恒河支流)一处古老渡口,原是一处小镇。
德里南方有绵延的丘陵,北方和西方分别是喜马拉雅山和拉贾斯坦的塔尔沙漠形成的屏障,东方则是深入印度斯坦腹地的恒河流域。
地理位置决定了德里控制印度次大陆的地理战略价值,这是历代外来的苏丹国选此为都城的原因。
德里是一个奇特的城市,有“七城之城”之称,因为德里有七座古城,从公元12世纪开始兴建。
德里古城建于1206年,是来自波斯、阿富汗的突厥人王朝修建的 。德里被当时的德里苏丹国选作首都。
【突厥人控制印度斯坦】
公元7世纪后叶阿拉伯帝国势力已进入印度半岛,阿拉伯商人大量进入印度半岛北部地区。
公元8世纪,阿拉伯帝国的势力范围扩张到中亚,中亚大部分佛教国家和游牧民族都皈依了伊斯兰教。
印度河下游的信德(真正意义的古印度)地区,本来是佛教地区。在8世纪被阿拉伯帝国控制,成为阿拉伯帝国通向南印度洋的贸易基地。
公元9—13世纪,阿拉伯人、突厥人前仆后继地进攻北印度,并最终导致佛教在印度的绝迹。
公元15世纪以后,东印度群岛(今印度尼西亚)、马来亚的穆斯林国家又通过武力征服将佛教和印度教彻底赶出这一地区,在东南亚构筑了一个伊斯兰文化圈。
阿拉伯军队中有大量波斯人和中亚突厥人组成的雇佣军。
其中有一只是廓尔人部落,原是中亚突厥游牧人廓尔萨木族,后来居住在今阿富汗廓尔省(以赫尔曼德山谷与赫拉特之间的廓尔山得名),以地名族。(有一部分进入尼泊尔,称为廓尔喀人。)
在波斯伽色尼王朝的巴赫拉姆时期(1118~1152),廓尔人于阿富汗地区建立了廓尔王朝,
一共历9个苏丹,统治67年。
廓尔王朝,元史籍称郭耳国,又称古尔苏丹国。
廓尔王朝,即古尔王朝,是廓尔族人的王朝,首府在阿富汗廓尔省的菲鲁兹库。
12世纪末,廓尔苏丹国征服旁遮普(五河流域)和印度斯坦(恒河流域)。
1202年,征服濒临印度洋的孟加拉地区。
依靠突厥雇佣军的彪悍的骑射武力,廓尔人控制了喜马拉雅山下,从孟加拉湾通向中国西域和中亚商路的北印度商道地区 。
廓尔王朝势力最强时候,其版图已包括阿富汗斯坦、波斯霍拉桑、吐火罗斯坦和印度大部分地区。
廓尔王朝遵奉伊斯兰教逊尼派教义,以巴格达阿巴斯王朝哈里发为最高宗主。
1204年花剌子模军队在黑契丹(中国史称西辽)突厥人帮助下,击溃廓尔人军队。
最后一个苏丹穆罕默德·廓尔于1206年在杰卢姆的达米克被什叶派信徒暗杀。
1215年廓尔王朝为花剌子模王朝所灭。
控制北印度地区的廓尔王朝军事总督库特布丁·艾伊拜克遂乘机宣告独立,他以德里为中心建立了印度伊斯兰苏丹国——史称德里苏丹国,控制了印度半岛。
【突厥人建立的德里苏丹国】
德里苏丹国来自阿富汗的廓尔王朝。
德里苏丹国的统治阶级,祖先也是波斯与突厥人混合的伊斯兰教军事封建贵族。
德里苏丹国的开国君主库特布丁·艾伊拜克,出身是钦察草原突厥部落的一名奴隶,后来为波斯人的雇佣军将领。因此他建立的印度王朝被西方史称为奴隶王朝。
[
附注:钦察突厥人也即中国史书所说的混夷,匈奴,欧洲称为浑人,hun。阿拉伯人称之为库曼尼亚人。]
德里苏丹王朝统治印度的320年间,动乱频仍,君主更迭很快。
德里王朝不是世袭制度,而是军阀制度。由来自四十个家族集团(Chihalgani)的军人掌握大权,苏丹由当中权力最大的将军出任。德里王朝经历了彼此没有家族关系,甚至没有种族关系的5个王朝、32个苏丹的统治。
在德里苏丹国时代,穆斯林掌握了印度半岛的统治权。伊斯兰教是德里苏丹 印度的国教,是贵族的信仰。
德里苏丹国 全盛时期控制了阿富汗高原、巴基斯坦印度河平原以及几乎全部印度半岛。
德里苏丹国开国君主库特布丁原定都于今巴基斯坦的拉合尔;其后迁往德里。
库特布丁为自己建造了一座纪念性高塔,名为库特布丁高塔。这是印度境内一座具有伊斯兰风格的标志性建筑,直至今天仍是德里最重要的旅游景点。
此塔建造目的,是象征穆斯林征服印度半岛的胜利,故又称胜利塔。红砂石建成的高塔塔高72.5米,基座直径14.32米,塔峰直径2.75米。塔身上镌刻阿拉伯文的《古兰经》经文和各种花纹图案。塔内有397级台阶,由此而直登塔顶悬台。
【蒙古—印度王朝营建德里都城】
德里的第二个古城是蒙古人建立的莫卧尔帝国建造的。
“莫卧尔”这个语词来自蒙古语的“蒙兀儿”,汉译即蒙古或蒙元 ,是蒙古人征服印度而建立的王朝。
1526年,帖木儿大帝的后代巴布尔(Babur)从阿富汗高原入侵印度,一举击溃了德里苏丹国洛迪王朝的十万大军和一百头战象,延续三百二十年的德里苏丹国灭亡。
巴布尔大帝1483年出生于中亚的费尔干纳。他的父亲是帖木儿的后代,母亲则是来自东察合台汗国的公主,其血统可以追溯到成吉思汗的黄金家族。
巴布尔大帝于1530年去世,他的儿子胡马雍(Humayun)继位,成为莫卧儿帝国的第二任君主。
巴布尔大帝统治印度时,起初以德里苏丹国洛迪王朝的首都阿格拉为都城,后来迁都德里。
他的儿子胡马雍继位后,1533年,开始在德里修建莫卧儿帝国的新都城丁帕纳(DinPanah),这个波斯语词的意思是“信仰者的庇护所”。
莫卧儿帝国的第三个帝王是阿克巴大帝(1542—1605),他是巴布尔的孙子,阿克巴是波斯语伟大的意思。
【蒙古大帝阿克巴营建另一座都城阿格拉】
阿克巴大帝把首都从德里迁回至阿格拉,在此大兴土木经营多年。
阿格拉(Agra)是突厥和蒙古人在印度兴建的德里以外 =的另一座都城,位于北方邦西南,德里东南200公里的朱木拿河南岸。
1504年德里苏丹国洛迪王朝第二代苏丹,突厥人塞坎达尔·洛提最早 定都于此,兴建了阿格拉城和王宫。
1526年,洛迪王朝灭亡,1566—1658年蒙古人的莫卧儿王朝继续以此为首都。
莫卧尔第三代君主 阿克巴大兴土木,将伊斯兰、蒙古和波斯的建筑风格融汇一体,建成了许多式样新颖、各具特色的建筑物,例如宏伟的的玛哈尔宫和亚穆纳河湾头的碉堡。
1630~1652年,莫卧尔帝国蒙古第五代君主沙贾汗继位。他在阿格拉建造了华丽的珍珠清真寺。
沙·贾汗(Shan Jahan)将印度蒙古帝国首都由阿格拉迁回德里,建立了德里的新王宫。在此后几百年中,德里被称作“沙贾汗纳巴德”——这是波斯语,意思即沙贾汗的都城。
沙贾汗酷爱兴造建筑。除了建造阿格拉和德里城以外,他还为他的爱妃泰姬·玛哈尔在阿格拉修建了一座陵墓,作为大地“永恒面颊上的一滴眼泪”。
泰姬是一个波斯美女,因分娩而死。泰姬陵营造历时22年。全部建筑用白色大理石铺砌,以和谐匀称、庄严雄伟驰名于世。陵墓高度约75米。这座典型的伊斯兰式建筑,号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为印度最著名的旅游胜地。
但是,中国很少有人知道这个建筑是蒙古人所建造的。
【号称“七城之城”的印度德里城】
印度首都德里,即现在的新德里,是一座历史 古城。古城中留存着许多古迹,其中有历代统治印度的大君所营建的七座都城遗址,因此德里古城有“七城之城”的美誉。
中国人很少知道的是,几乎没有一处德里古迹是属于本土印度人自己的文化,它们都是突厥人、波斯人、阿拉伯人或者蒙古人所建造,属于伊斯兰文化、突厥 文化以及蒙古帝国文化的历史遗存物。
德里七城遗址略述如下:
第一德里——红寨残迹
讲德里历史时人们习惯把11世纪中的托摩拉王朝称为第一德里。
托摩拉人是印地民族拉节普特的一支,来自印度河流域(今巴基斯坦地区),后来到了德里。
那时印度的所谓王朝,实际上只是酋长统治的部落,德里也只是一个小镇。此小镇据说当初是红色砂石所建,因此有红寨之称。但今日留下的遗迹极少,只有几小段石墙残基。
第二德里——斯里
13世纪的1206年,从北方阿富汗廓尔国来的穆斯林库特布丁来到德里,在此营建城堡,建立了印度历史上的第一个穆斯林王朝——德里苏丹国。
德里也第一次成为印度半岛的首都之城,史称此城为第二德里。
第二德里的城堡建在德里的斯里区。库特布丁高塔是第二德里留下的主要建筑物,是世界上现存最高的穆斯林塔。
第三德里——图格卢嘎巴德
德里苏丹国大臣亚斯乌德丁·图格卢克篡夺德王位,建立了图格卢克王朝。
图格卢克一世在今德里南面20公里的一片石丘修建了自己的新都城——图格卢嘎巴德(意思是图格卢克城),这是第三德里。
从其遗址和传说推测,这个城堡规模很大,有13座城门,寨墙高达13米。城内有7座蓄水池。城堡外有一座陵墓,埋葬着吉亚斯和他的妻子、儿子。
第四、第五德里——一贾汉帕纳与菲鲁扎巴德
吉亚斯的儿子继承王位之后,把斯里地区和库特普东北的一大片土地连在一起、建立起自己的都城贾汉帕纳,这是第四德里。
第五德里是由菲鲁兹在米木拿河畔修建的菲鲁扎巴德。
菲鲁扎巴德是座很大的城池,有八座每座可容纳1万人作礼拜的清真寺,三座宫殿。
菲鲁扎巴德如今只留下一片废墟。在这片废墟的高地上,仍然矗立着一根阿育王柱,那是阿育王时代为推广佛教而在各地立起的石柱之一。菲鲁兹将其中之一移到这里。
阿育王柱高12.97米,底部直径约1米,顶部直径约0.65米,重27吨,柱表原为镏金,现已脱落。
第六德里——丁帕纳(DinPanah)城老堡
1533年,蒙古人巴特尔灭亡德里苏丹国,征服印度,建立蒙古人的莫卧尔王朝。
他的儿子、莫卧尔二世皇帝胡马雍在德里修建了新的都城丁帕纳,即今天的老堡。
第七德里——沙贾汗纳巴德
1638年,莫卧儿王朝的第五代帝王沙贾汗在德里建立第七座都城沙贾汗纳巴德。
纳巴德在波斯语中就是城,沙贾汗纳巴德即沙贾汗城。
这座德里新城极其宏伟,吸收了波斯、阿拉伯 和蒙古的 建筑 及装饰艺术,建成红堡、贾玛清真寺、月光市集等一系列标志性建筑,至今仍然金碧辉煌。
中国建城多沿用旧制,新城在旧城基础上改建,导致新旧城相互叠压。印度人则是弃旧城 而在周边另起炉灶 ,直接破土建新城。
因此今天能在德里附近找到七座并存的城市遗址,有的仍然完整,有的则只剩下残基败垒。
加上19世纪英国人建的新德里,德里此地共有八个城。
今日德里城面积1483平方公里,人口大约1500万。整个城市以旧城为中心呈辐射状分布。
德里古城是世界闻名的印度古文化遗产。但是令人遗憾的是,他们当年的主人却都并非印度人,而是波斯人、突厥人或者蒙古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