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何史地杂记】
中世纪活跃在欧亚“拉丁尼亚”的犹太商人
下文摘录于中世纪阿拉伯史地名著《道里邦国记》。
【原文标题】拉赞尼亚( Radhaniyyah)(1)犹太商人的商道
[何按: 标题Radhaniyyah]可直译为拉丁尼亚,即拉丁地区。译拉赞尼亚似不确。]
【原文】
操着阿拉伯语、波斯语、罗马语、法兰克语(法兰西)、安达卢西亚语(伊比利亚半岛)、斯拉夫语的(犹太)商人经陆路和海路,从东方行至西方,又从西方行至东方。
他们从西方贩来奴隶、婢女、娈童、绸缎 、毛皮、皮革、黑貂、宝剑等,从西海中的凡哈( fanhai)出航(2),取道凡莱玛( Faram)(3),再负载着商品到红海( qulzum)。
从凡菜玛至红海有25法尔萨赫,再从红海出发航行在东海上,抓达伽尔(Jar)(4)和吉达,再至信德(按:指今巴基斯坦印度河下游的古印度国,今信德省)、印度(按:指今巴基斯坦北部及克什米尔地区,不是南亚的印度)、中国。
然后,他们从中国携带着麝香、沉香、樟脑、肉桂及其他各地的商货返回红海。再将货物运至凡莱玛,再航行于西海中。
或许,他们带着商品去君士坦丁堡,货卖给罗马人。
或许,他们将货带到法兰克王国,在那里贩卖。
假如他们愿意,他们可以带着货物法兰克出发经西海,在安塔基亚(安条克)登陆,在陆地上走过三个驿站,使到达伽比亚( Jabivali)。
再航行在幼发拉底河上,直抵巴格达,再航行在底袼里斯河上;再至武步拉(Ubi lah)。再从武步拉启航,陆续至阿曼、信德、印度及中国。所有这些道路都是彼此相通的。
【原注】
(1)即“拉丁的”之意。当指操拉丁语的民族所生活的欧洲地中海海地区。
(2)埃及港口,濒临地中海
(3)在今土耳其共和国境内,靠近叙利亚的海岸城市。
(4)在伊拉克的巴士拉城附近。
【何新考注】
1、据此,拉丁地区,不在西方所说的意大利地区,而在君士坦丁堡罗马以及地中海东部的黎凡特地区,犹太人活动的地区。
那么拉丁语也应与此前我考证过的希腊语一样,是中东地区犹太人的语言,而不是希腊半岛以及意大利半岛的语言。
阿拉伯人君临伊比利亚和意大利地区以后,带去了拉丁语。
2、原始罗马不是意大利罗马,而是君士坦丁堡罗马。
3、此书写作于公元9世纪,也就是说,早在那时,从中国起始的丝绸之路到西部欧洲的地中海商路,就已经是由犹太商人在经营着。这些犹太商人,通晓“阿拉伯语、波斯语、罗马语、法兰克语(法兰西)、安达卢西亚语(伊比利亚半岛)、斯拉夫语”等的不同民族和地域的语言。
【说明】
《道里邦国志》,9世纪阿拉伯史地名著,1991年中华书局出版。
作者波斯人伊本·胡尔达兹比赫,波斯名艾卜·嘎西姆(约820——912年),曾经任黑衣大食(阿拔斯王朝)的地区邮政官及情报长官,是哈里发穆耳台米德的挚友。他博才多学、著述宏富,以《道里邦国志》(又称《道程与郡国志》)一书传世。
该书详细记述亚、非、欧三大洲西起法兰西、西班牙,东至中国、新罗、倭国、麻逸、北及罗斯(古俄罗斯),南达印度洋诸岛国的商贸路线,以及民间风俗、宗教文化、历史遗迹、经济特产及各国之间的路程,详细介绍了犹太商人、罗斯商人及阿拉伯帝国的商人在国际贸易中的活动。对中国的诸港口、河流、物产以及海上航程亦有记述,描绘出9世纪阿拉伯帝国的国际贸易路线图。
此书被公认乃研究中世纪世界商业以及唐代中外贸易史的珍贵可信的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