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蜥蜴史地杂记】
何新 :印度名源考
印度之名,起源于古波斯地区人的“Sindhu”一词,此字本义原为河流,后成为印度河的专名。
据云公元前六世纪,波斯人从西北方移居印度,遇此大河,称之为“Sindhu”,并以此命名此条大河流域周边地。“Sindhu”一词在伊朗语系统有些方言中也读成“Hindu”。“Hindu”一词因“h”弱化遂成为“Indu,因此西亚地区人,也称印度河为“Indus”,印度人为“Indoi”,
其后,此类名即成为中亚西亚人对印度河平原地区的泛称。
据中国史料记载,汉代以前中国人最早称印度为身毒,此名见于《史记大宛列传》及《西南夷传》,系公元前2世纪张骞在大夏时从大月氏人得知的印度名称。
其后又有“天竺”、“贤豆”等变异名号。天竺一名,始见于《后汉书·西域传》,拟古音当读作“xien-t'iuk”。贤豆,当读作 sien-d'au。比较语学家认为两者均为波斯语 Hindu”或“Hinduka”的对音,应是魏晋时期来中国的安息、康居僧人所传入。
在《大唐西域记》中,玄奘说 :“夫天竺之称,异议纠纷,旧称身笃、身毒、贤豆、天竺等。今从正音,宜云印度”。
案“印度”一名,拟古音读作“in-d'ak”或“induo”,有人考证认为来源于唐代龟兹语“Indak(a)”,玄奘读之为 “Indu”译成“印度”。
故此名自玄奘以后就成为国人对南亚整个次大陆地区的通称。
其实古代印度地区人称其本土,并无统一通用的名号 。原因是在英国建立大印度殖民地以前 ,这个区域并没有实现过政治及文化制度的统一。
在 16世纪—17世纪的利玛窦世界地图中,南亚次大陆地区也完全没有统一的国家和国名。
由利玛窦地图看,南亚次大陆和印度半岛,当时存在着诸多个不同的小国。国名包括:
莫卧尔、小天竺、印度斯坦(厮当),亚蜡敢,西天竺、应帝亚,榜葛剌(孟加拉),何里沙、昆和那亚、葛步尔(喀布尔)、亚的伯让、赤蜡盖亚等等。(由此可见,莫卧儿并没有统一印度地区,并不是什么大帝国体系。)
图中印度河称身毒河。自中亚西域进入南亚,经过有西域铁门关、观(睹)货罗(即吐火罗)。
在佛经中,南亚半岛称南瞻部洲。
最早时期约在公元前4世纪前后,佛典及阿育王石刻中据说已有Jambuavipa(贍部洲)名,泛指包括印度在内的南亚地区,即佛书所言南方南瞻部洲,所指区域非常之广泛,印度地区仅仅为贍部洲旧部中之一部。
中古印度人自称印度半岛为婆罗门地区——即“Bharatavarsa婆罗多王”所统治的区域。这虽然是出自神话的说法 ,但是婆罗门国此名作为印度之名也一直流传至今。
综上论,也就是说,印度这个国名实际是中国人赋予的,语源来自波斯语词印度河的译
名,作为地区之名。本来是一个地理名称,而不是一个国家之名。
在《大唐西域记》中有一国名值得注意,即信度国。其名来自梵文“Sindhu”。这个信度,就是今天巴基斯坦的信德地区。其具体位置相当于印度河与萨特莱杰河(Sutlai)的合流处,今巴基斯坦的旁遮普省(Punjab)南部和信德省——古代此地区与喀布尔地区相连,称作健陀罗。
故宋僧王继业著有《西域游记》云“遂至健陁罗国,谓之中印度。”(范成大《吴船录》)
《大唐西域记》:信度国〈西印度境〉,周七千馀里,国大都城,号毗苫婆补罗,周三十馀里。
此地区就是古代真正的印度之所在 。在利玛窦地图中处于“西天竺國”位置,但这也就是隋唐以前中国古代人所认知的中央印度的地理区位。
西天竺,就是西土。西天。而利玛窦地图中还有一个“小天竺”——这个地区指的是中国的西藏,——也就是俗说所谓的“小西天”。
【附录】《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边裔典
唐太宗贞观年,僧元奘往西域,至摩醯湿伐罗补罗国。按《唐书》不载。
按《大唐西域记》:摩醯湿伐罗补罗国〈中印度境〉,周三千馀里,国大都城,周三十馀里。土宜风俗同邬阇衍那国。宗敬外道,不信佛法。天祠数十,多是涂灰之侣,王婆罗门种也,不甚敬信佛法。从此还至瞿折罗国,复北行,荒野险碛,经千九百馀里,渡信度大河,至信度国。
【信度部汇考】
唐太宗贞观年,僧元奘往西域,至信度国。按《唐书》不载。
按《大唐西域记》:信度国〈西印度境〉,周七千馀里,国大都城,号毗苫婆补罗,周三十馀里。宜谷稼丰粟麦,出金银鍮石,宜牛羊驼骡畜之属。驼卑小,唯有一峰。多出赤盐,色如赤石。白盐、黑盐及白石盐等,异域远方以之为药。
人性刚烈而质直,数斗诤多诽讟。学不好博,深信佛法。伽蓝数百所,僧徒万馀人。并学小乘正量部法。
大抵懈怠,性行弊秽,其有精勤贤善之徒,独处闲寂,远迹山林,夙夜匪懈,多證圣果。天祠三十馀所,异道杂居,王戍陀罗种也。性淳质,敬佛法。如来在昔颇游此国,故无忧王于圣迹处建窣堵波数十所,乌波鞠多。大阿罗汉屡游此国,演法开导所止之处皆旌遗迹,或建僧伽蓝,或树窣堵波,往往间起,可略而言。
信度河侧千馀里陂泽间有数百千户于此宅居,其性刚烈,惟杀是务。牧牛自活,无所系命。若男若女,无贵无贱。剃须发,服袈裟。像类苾刍而行。俗事专执小见,非斥大乘。闻诸先志曰昔此地民庶安忍,但事凶残。
时有罗汉悯其颠坠,为化彼故乘虚而来。现大神通,示希有事。令众信受渐导言,教诸人敬悦愿奉指诲。罗汉知众心顺,为授三归,息其凶暴,悉断杀生。剃发染衣,恭行法教。年代浸远,世易时移,守善既亏,馀风不殄。虽服法衣,尝无戒善。子孙奕世习以成俗。从此东行九百馀里,渡信度河东岸,至茂罗三部卢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