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新解放战争读史杂记】
中原决战时期军委一篇重要文电
据《毛泽东年谱》及《毛泽东军事年谱》,1948年4月30日——5月3日,中共最高决策核心在城南庄举行书记处扩大会议,作出了一系列战略上的重大决定。
5月5日军委发出向中原局刘邓及华东局通报会议情况的一个重要电报。此电文收录于《毛泽东军事文集》第四卷。该电报对粟裕兵团下一步作战问题作出一系列部署和指示,涉及一些重要战史,可圈可点,有必要深入研究分析。兹结合有关背景资料,考订如下。
粟裕兵团暂不渡江,集中主力在中原歼敌
(一九四八年五月五日)
刘邓,并华东局:
将战争引向长江以南,使江淮河汉地区之敌容易被我军逐一解决,正如去年秋季以后将战争引向江淮河汉,使山东、苏北、豫北、晋南、陕北地区之敌容易被我军解决一样,这是正确的坚定不移的方针。
【何按:此语明确重申,军委此前关于派遣粟裕兵团南下渡江作战的方针是正确的,且此决定并无改变。】
惟目前渡江尚有困难。目前粟裕兵团(一、四、六纵)的任务,尚不是立即渡江,而是开辟渡江的道路,即在少则四个月多则八个月内,该兵团加上其他三个纵队,在汴徐线南北地区,以歼灭五军等部五六个至十一二个正规旅为目标,完成准备渡江之任务。
【何按:近年有一种传言,即城南庄会议军委决定提升粟裕将军职务及指挥权力云云。但观此电报则可明确,这些说法是空穴来风而已。
军委此电报重申及明确:粟裕所辖部队即粟裕兵团,只包括有三个纵队,即原属于华野的一、四、六纵队。
[附注:1948年1月,军委规定华东野战军编制序列为四个兵团:第一兵团,粟裕为司令员兼政委,原为华野外线兵团,辖1、4、6三个纵队。第二兵团,司令员许世友,政委谭震林。由原华野内线兵团改组而来,辖7、9、13纵队及渤海纵队共四个纵队。第三兵团,即陈唐兵团,司令员陈世榘,政委唐亮,由原华野外线兵团所辖3、8、10纵队独立后编组而成。第四兵团,司令员韦国清,政治委员陈丕显。由原华东野战军内线兵团所属2纵队及苏北11、12纵队改编。
1948年2月2日,毛泽东曾经决定,派粟裕率华野的三个纵队组建一支“东南野战军”,渡江南下作战。他写手令交给正在陕北的陈毅。手令内容是:任命陈毅为东南野战军(以华东野战军6个纵队组成)司令员兼政委,任命粟裕为东南野战军副司令员兼副政委,又兼东南野战军第一兵团司令员兼政委。
1948年3月,军委再次明确指示,粟裕兵团改称华中解放军南下兵团,粟裕为司令,叶飞为副司令,直辖华野1、4、6三个纵队。]
城南庄会议后,军委同意粟裕兵团暂缓渡江南进。但是确定其须执行一项新的任务——在未来四到八个月内,在中原(汴徐线南北)地区歼灭蒋介石嫡系的邱清泉5军5—10个旅。有人认为此是粟裕在城南庄立下的所谓“军令状”。】
在此期内,由该兵团派出十个营,附以地方干部,陆续先遣渡江,分布广大地区,发展游击战争。
【何按:在完成歼灭邱清泉部队任务后粟裕兵团仍须渡江南下。为此,军委指令粟裕兵团派出一支南下先遣队先行渡江,在敌后开展游击战。】
以上计划,是我们和陈粟及一波、先念所商定者。
【何按:军委明确以上计划,是此次城南庄书记处扩大会议的集体决定,且已与陈粟商定。】
粟裕兵团,待陈粟由中央回去,结束政策学习及军事训练,约于本月底渡河作战。
陈唐所率三、八两纵应回至豫皖苏区,调换一纵西去,以便该兵团有一、三、四、六、八及十一等六个纵队集结打大仗。
【何按:所说粟裕兵团,即直属粟裕领导下的原华野一兵团,仅仅包括叶飞1纵,陶勇4纵,王必成6纵三个纵队。
陈唐所部即陈唐兵团,在1947年秋季以后的作战即已不归粟裕指挥。陈唐兵团当时是一支受军委直接调遣的战略机动部队。该部包括华野3纵,8纵及宋时轮的10纵。
须注意的是,电文此处所说的11纵,乃是中野11纵,即王秉璋纵队。自1947年9月后粟裕兵团建制脱离华东而归入晋冀鲁豫和接受中原局刘邓领导。为加强粟裕兵团战力,中野的王秉璋11纵一直随粟裕部作战。】
十纵已去豫陕鄂边,可不回来。
【何按:此时宋时轮的10纵队在鄂豫皖地区协同李先念部队作战。】
但六、七两月作战,陈唐回来已来不及,应由一纵参加此两月作战。待雨季休整时再由陈唐与一纵调换。
本月内请刘邓命一纵、十一纵在汴徐以南适当地点休整,待粟裕命令,月底协同作战。
【何按:10纵指陈唐部的宋时轮纵队,时在豫陕鄂边之伏牛山一带,配合刘邓部牵制胡琏18军作战。陈唐部于洛阳战役后,此时活动在河南襄城禹县一带。此1纵指中野1纵,杨勇纵队。军委要求其配合粟裕部打邱清泉。】
当粟裕打五军等部时,许谭兵团应向津浦线行动,相机歼灭并钳制十二师、七十五师、八十四师、七十三师等部。
其动作时间,应在本月下旬,请华东局令知许谭准备。
【何按:自1947年7月华野部队分组后,军委曾经多次明确指示,许谭山东兵团由华东局指挥,仍然作为华野名义之副司令的粟将军则没有对许谭山东兵团的指挥权。
5月29日,军委电报通知粟陈唐许谭,明确原华野作战部队间的相互关系是:“粟陈唐兵团之作战与许谭兵团之作战必须各作独立作战之计划,即两兵团只作战略上之配合,不要企图作战役上之配合,以免互相牵累依赖,失去独立部署之战机”。
故军委此次再次指示许谭山东兵团进击津浦线敌军,以此行动配合粟裕歼击5军之计划。但特别强调,山东兵团行动要通过华东局“令知”。】
同时,令知韦陈兵团,在苏北发起歼敌战役,配合动作。
【何按:韦(国清)陈(丕显)兵团,即苏北兵团,成立于1948年1月。该部原为华野11、12、13纵队。韦陈兵团也受华东局领导,不归粟裕指挥。所以如配合粟裕作战,也需通过华东局下令“知会”。】
粟裕兵团的供应,由华北、山东两方统筹。
【何按:粟裕兵团建制当时属于中原军区而不是山东军区,故后勤军需由华北方面调拨。但华北物资供应可能不够,因此需要山东分担部分后勤。】
军委辰微
[根据毛泽东手稿刊印,转自《毛泽东军事文集》第四卷。]
【要点概括】
这个电报极其重要 :
1、再次明确粟裕直接指挥的部队,并不是华东野战军全军,而仅为粟裕兵团,名下仅三个纵队——1、4、6纵队。
2、再次明令粟裕部必须准备南下,举行渡江运动战,重申此为中央坚定不移的决策。
3、因粟裕汇报目前南下面临多种困难,难以完成军委指定任务,因此电报称:
中央考虑到粟裕目前渡江尚有困难,同意其所部暂缓南渡。但仍需准备派遣一支先遣队先期渡江,去江南开辟游击战。(此先遣队后由谭启龙负责组建。)
4、同时军委明令粟裕,以其本部三纵队,外加陈唐兵团的三个纵队,在未来4~8个月内,歼灭邱清泉5军之主力5~12个旅,以此完成准备渡江之目标。
5、指示许谭山东兵团,当粟裕打5军等部时,应向津浦线行动,相机歼灭并钳制12师、75师、84师、73师等部,其动作时间应在本月下旬。
6、军委此电报有耐人寻味之点,即电文特别强调——许谭兵团的行动,须由华东局指挥——“由华东局令知许谭做准备。”
7、军委同时要华东局“令知”韦陈兵团,在苏北发起歼敌战役,配合粟裕兵团打邱清泉5军的计划。
韦陈兵团也不归粟裕直接指挥。
8、由此可见,近年网上流传的一些说法,如所谓“城南庄会议后,军委放弃南渡决心改为决定在中原决战,并把华野全军指挥权交给某人,某人高风亮节让贤诸如此类的说法,无论出自哪里,都不符合历史真实,属于子虚乌有。
名义上曾经是“华野副司令”的某人,除本部一兵团外,无权指挥原华野所属的其他部队。
9、粟裕保证,未来三个月举行夏季战役,歼灭国民党军中原主力邱清泉5军或胡琏18军6—12个旅。但是他最终没有完成此任务。9月政治局会议上,毛泽东点名批评其作战不力,少打了一个仗。
事实上,邱清泉5军是在淮海战役最后阶段,与黄维及杜聿明部被中野、华野联军合力歼灭的。邱清泉最终死于淮海战役中。
关于华野四个兵团问题
为准备第一次渡江战役,1948年3月,华东野战军发生过一次短暂的建制改组。
目前的军史对此次改组多未述及,兹根据现有史料,对其始末梳理如下:
华东解放军与华东野战军是两个关系极为密切、互相交叉但又有所不同的军事集团。在1947——1949年的三年间,根据形势的发展及军事任务的不同,其建制及归属迭有变更。
1947年9月、10月间,根据军委的两次命令,华野陈粟部队、陈唐部队即华野外线兵团、西兵团(在运河以西活动),归属邓小平、刘伯承领导的晋冀鲁豫中原局领导,转为晋冀鲁豫解放军建制,对外为了迷惑敌人,减轻国民党军对山东压力,西兵团仍然沿用旧名而称为“华野”。
而留在山东内线作战的许世友、谭震林部队,以及苏北根据地的韦国清、陈丕显兵团,则组建为华东解放军的山东兵团和苏北兵团——这两支部队均采用地域性称号,对外一般不再称为“华野”,而称为“华东解放军”。
1948年1月26日,毛泽东曾经考虑重新设立华中分局,由陈毅任书记,邓子恢为副书记,华中分局隶属华东局。
【毛泽东说:“今后苏北、苏中可形成一重要战场,威胁京沪。中央决定恢复华中分局,陈毅为书记,邓子恢为副书记,受华东局领导,管辖现豫皖苏地区、苏北苏中地区及巢湖以东之淮南地区,七、九两纵及一切华中部队统归陈(毅)粟(裕)指挥”。(《毛泽东文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8月版,第3页)】
因此1947年9月已划归晋冀鲁豫中央局领导的华野西兵团,此时又因隶属华中局而暂时回归华东局。
毛泽东此时的战略意图,是以华中局领导豫皖苏为根据地,为陈粟部队进军江南作准备。
1948年2月2日,毛泽东一度曾经决定,派粟裕率华野的三个纵队组建“东南野战军”,渡江南下作战。
他写了一个手令,交给正在陕北的陈毅。手令内容是:任命陈毅为东南野战军(以华东野战军6个纵队组成)司令员兼政委,任命粟裕为东南野战军副司令员兼副政委,又兼东南野战军第一兵团司令员兼政委。
具体行动计划是,粟裕于1948年5月率三个纵队渡江南下,直捣国民党的帝都南京周边,而后陈毅率其余三个纵队跟进。(见《毛泽东年谱》、《陈毅年谱》)
1948年3月1日,中共中央决定成立华中局,华野粟裕兵团及所在的豫皖苏边区划归华中分局,而华中局隶属于华东中央局。同时成立东南解放军。
因此,华东局决定将华东野战军统一重新编组为四个兵团。为此颁布命令如下:
“为适应形势发展及作战指挥便利,奉中央电令,统一华东野战军之番号编制,
以一、四、六纵队为第一兵团;
以七、九、十三纵为第二兵团;
以三、八、十纵为第三兵团;
以二纵及华中十一、十二纵为第四兵团。
粟裕兼第一兵团司令兼政委,时飞为第一兵团副司令兼第一副政委,金明为第二副政委,张震为参谋长,钟期光为政治部主任;
许世友为第二兵团司令,谭震林兼政委,刘少卿为参谋长,谢友法为政治部主任;
陈士榘兼第三兵团司令,唐亮兼政委;
书国清为第四兵团司令,陈丕显为政委,吉洛为副政委。”
这个命令署名为陈毅、谭震林、粟裕。
实际当时陈毅在中央所在地河北西柏坡,谭震林在胶东作战,粟裕在河南濮阳做南下准备。这个命令应是华东局书记、华东军区及华东解放军政委饶漱石所拟定的。但是此命令是否正式下发过,则待考。
根据此令,粟裕兵团直接指挥权力只包括华野一兵团的1、4、6三个纵队,而这个华野一兵团也就是毛泽东在2月间考虑筹建的“东南野战军”,是准备渡江作战而成立的。
但是,在1948年5月城南庄中央工作会议后,中央军委改变了原来的战略决定,同意推迟粟裕兵团的渡江计划,而决定集中兵力在中原地区与国民党军主力进行决战。
此次中央会议还决定,将原来的晋冀鲁豫中央局拆解,重组为华北局和中原局,以邓小平、陈毅、刘伯承三人为中原局和中原解放军的领导核心。粟裕部队则归建而仍然从属于邓、陈、刘领导的中原局。
因之,豫皖苏边区也由华东局重新划并到中原局,粟裕兵团的建制也被划归中原人民解放军。而新建不久的华中分局则予以撤销,同时,华东野战军编成四个兵团的议案也就自然同时被撤销了。
此前的“华东野战军”之第一兵团(粟裕部队)和第三兵团(陈、唐部队)即原来的华野西兵团,此后归属于邓小平、陈毅任正、副书记的中原局,在刘、陈、邓领导下作战。
而第二兵团(许谭部队)、第四兵团(韦国清部队),则一般不再称为“华野”而称作华东解放军山东兵团和苏北兵团,仍然作为华东部队隶属华东局。毛泽东以前曾经有指示“许谭东兵团及其他华东部队一切行动由华东局指挥”。
粟裕在5月初的城南庄会议上曾立下军令状,以所部(华野西兵团)为主力歼灭国军的两大主力即邱清泉5军与胡琏的18军。因此,在6——7月间,中央军委一度要求中原的刘邓部队、陈唐部队、陈赓部队及山东的许谭部队、苏北的韦国清部队予以全面配合作战。
7月,中原局颁布通知,在陈毅离职到中原局工作期间,由粟裕代理“华东野战军”(注意并不是“华东解放军”)的代司令和代政委职务。
但是,粟裕在这一年夏季的作战中并没有能够兑现他对中央的承诺。
1948年6——7月间,粟裕独立指挥了豫东战役——豫东战役第三阶段的帝丘之战,由于粟裕料敌失误而不得不仓促撤兵,导致部队溃散失利。以至粟裕兵团不得不丢弃了建立还不久的豫皖苏根据地,全军退回鲁西南,暂寄于华东局领导的地区休整恢复。
应当指出,豫东战役是整个解放战争中,粟裕唯一一次作为独立总指挥的战役。此战战略意义甚为重大,但是战果并不十分理想。(以后拟对此战另做专题研究。)
此后,粟裕被军委授予的对其他部队的调度指挥权即被军委解除。粟裕所谓的“双代理”的领导权也缩小为仅包括所部华野一兵团。
豫东战役后,粟裕部队在山东地区休整后参加济南战役。但是因粟裕部队在豫东战役中受损严重尚未完全得到恢复,无法担任主攻,军委和华东局决定让其担任打援的任务。
中央军委在筹划济南战役时候曾经设想,如果济南久攻不下,在徐州国军援军大举出动的情况下,则对济南的攻城战役就将会发展成为济、徐战役——因之授予负责打援的粟裕在此情况下具有对济徐战役的指挥权。
但是同时,军委把对济南的攻城任务交给华东解放军山东兵团,战役指挥权授予了司令员许世友和政委谭震林。
结果,由于许谭的正确指挥,济南攻城战役出乎意料地顺利,仅用八天时间即胜利攻克而结束。在此期间,国民党援军尚未完成集结和出动,因此粟裕及其部队(占此战役集结总兵力的55%)在济南战役中竟完全无所作为,只是坐山观虎斗而已。或者,如粟裕后来所说——即使如此,西兵团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即对徐州敌军的威慑性作用。
济南战役的胜利,意味着华东解放军基本统一全部山东半岛,并且把山东解放区和整个华北解放区连为一体。此战意义十分重大,因此后来解放军军委副主席、总参谋长周恩来指出,济南战役为包括淮海战役的三大战役的举行做了战略的准备。
【附注】
华东解放军与华东野战军建制不同。
华东解放军隶属华东军区:司令员陈毅、政委饶漱石、副司令张云逸、副政委谭震林、政治部主任舒同、参谋长陈士榘
华东野战军原隶属华东军区,后来隶属晋冀鲁豫军区及中原军区:司令员陈毅、政委饶漱石(先)、陈毅(后)、副政委谭震林、宋任穷、副司令粟裕、政治部主任唐亮、参谋长陈士榘
在解放战争后期的华野乃专指粟裕兵团,而不包括华东的山东兵团和韦国清兵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