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新解放战争研究·新认识(3)】
华东军区、解放军与野战军的编制演变始末
【附注:本文仅归纳及概述史实,不作评论。】
1946—1949的三年解放战争包括四大主要战场,即东北、华北、西北、华东及中原。四大战场的总指挥都是中央军委毛泽东。毛泽东的神奇在于,他在陕北、山西和河北的穷山沟里转圈圈,却能依靠地图和电报,调动解放军的千军万马,同时规划和指挥全国之四大战场,经常具体细微到战地的一个村镇、部队的一个师团的部署与动作,而且算无遗策,决战决胜。
四大战场中,规模最大,人数最多,决定战争走向和中国命运的大决战发生在华东、中原战场。(华东战场包括山东和华中两大地区。)
华东中原军队包括两大部解放军,即华东解放军和中原解放军。但是这两大系统部队组织上因战争需要,根据军委指示,多次变更建制,关系交错复杂。由此而导致很多对于军史及战史的错解、误解。有必要寻找历史原始资料,研究及分析。
1、根据《毛泽东年谱》、《毛泽东军事年谱》及《毛泽东军事文集》等历史记载,根据军委指示,1947年1月华东军区进行改组和重新组建。
设立华东军区,华东军区部队即华东人民解放军。
饶漱石以华东局第一书记任华东军区及华东解放军政委。
陈毅为华东军区司令员、华东解放军司令员。
张云逸为华东军区及华东解放军副司令员。
谭震林及黎玉任华东军区、华东解放军副政治委员。
陈士榘任华东军区、华东解放军参谋长。
舒同任华东军区、华东解放军政治部主任。
这是华东军队及军事的一套总的、大的领导班子。(在这个大领导班子中并没有粟裕的位置。)
以上建制及任命是1947年1月华东军区改组后所确定的。
[1947年1月23日,遵照中央军委命令,山东军区与华中军区合并,成立华东军区。
陈毅任司令员,饶漱石任政委,张云逸任副司令员,谭震林、黎玉任副政委,陈士榘、袁仲贤分别任正、副参谋长,舒同任政治部主任,唐亮、张凯任政治部副主任。]
2、华东军区、华东解放军下设若干二级军区(军分区)、建立两支野战军部队。
[华东军区下辖:渤海军区(袁也烈任司令员,景晓村任政治委员)、胶东军区(许世友任司令员,林浩任政治委员)、鲁中军区(王建安任司令员,向明任政治委员)、鲁南军区(张光中任司令员,傅秋涛任政治委员)、苏中军区(华东野战军第11纵队兼,管文蔚任司令员,姬鹏飞任政治委员)、苏北军区(第12纵队兼,陈庆先任司令员,曹荻秋任政治委员)和东江纵队(后扩编为两广纵队,归华东野战军建制)、华东军政大学等,共约36万人。
根据军委命令:原新四军、八路军番号均撤销。华中军区与山东军区合并。但华中军区对外仍保留名义。华中军区原司令张鼎丞,副司令粟裕,政委及政治部主任谭震林。对外均仍保留名义。]
华东军区下还设有华东军政大学等非军事的建制单位。
3、华东野战军成立于1947年1月25日前后,属于华东军区和华东解放军的建制之下,是华东军区所属野战部队之一部,但并非全部。
华东野战军级别低于华东军区、华东解放军。
华野部队由原华中野战军(新四军华中部队)及山东野战军(山东军区八路军一部分),联合组成。
需要注意的是,华野并非华东解放军唯一的野战作战部队。
隶属华东军区和华东解放军的作战部队,除华东野战军外,特别设立独立建制的特种兵部队(坦克和炮兵部队),以资深老将军、华东军区副司令张云逸为司令员。特种部队直属华东军区、华东解放军。而非隶属于华东野战军。
此外还有来自广东的、曾生领导的东江纵队(亦称两广纵队),也直属华东军区,后来编入苏北兵团。
4、1946年12月山东军区报告军委,要求设立许世友任司令的独立作战的胶济路野战军。
1947年1月24日新成立的华东军区之诸领导再度请命军委,军委于1月25日批复同意。并于27日催促速办。
胶济路解放军与华东野战军是并列关系的兄弟部队,都从属于华东军区及华东解放军,而非隶属于华东野战军。
[《张云逸年谱》:1946年12月11日(张云逸)与黎玉致电舒同、许世友、林浩、王建安、向明并陈(毅)、中央军委:“为了集中胶东、鲁中主力打击敌人,统一指挥,特决定成立胶济线东段指挥部,以许世友为司令员,王建安为政委,林浩、向明为副政委,并以向明兼政之部主任,王一平为副主任,张仁初为参谋长,叶超为参谋处长,舒同为华东局、新四军军部驻指挥部代表,协同许王统一指挥。”
1947年1月24日陈毅、饶漱石、张云逸、黎玉致电中央军委:“现决定由胶东、鲁中各调六个团(两个师)组织胶济路野战军,任命许世友为司令员,王建安为政委,为胶济线突击兵团。请即批准,以便执行。”次日,中央军委复电同意。]
以胶济路解放军为基础,后来并入谭震林所指挥的另一支原苏中新四军部队,于1947年8月根据中央军委指示,组建为山东兵团,即许谭兵团。
山东兵团直属于华东军区和华东解放军,但绝非隶属于粟裕指挥的华野司令部。许谭兵团兵强马壮,在山东及华东解放战争中战功卓著,声名赫赫。毛泽东在1948年9月总结战绩的政治局会议上,一面批评粟兵团没有完成军事任务,另一方面表扬许谭兵团屡打胜仗现在“肥”得流油。(见《毛泽东文集》第5卷)
也就是说:华东野战军仅仅是华东解放军下属之一部,与胶济路野战军等部队共同隶属于华东军区和华东解放军,在1948年9月以后转入中共晋冀鲁豫分局所管辖,在此以前则由中共华东局领导。
5、陈毅为华东军区和华东解放军司令员,同时兼任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后转入晋冀鲁豫和中原局兼任中原野战军副司令员。
饶漱石为华东军区、华东解放军政委,名义上也是华东野战军政委。
张云逸是华东解放军副司令员。黎玉是华东解放军副政委,但没有在华野的任职。
谭震林兼任华东军区及华东解放军第一副政委,兼任华东野战军第一副政委。
粟裕在华东军区及华东解放军均无职务,仅在华东野战军作为陈毅副手,任副司令员。实际指挥范围,主要是原来来自华中野战军的三个直属纵队:叶飞的1纵队,王必成的4纵队,陶勇的6纵队。
陈世榘是华东军区、华东解放军参谋长,兼华野参谋长。因粟裕身体不好,病休时经常由陈世榘代理担任华野的军事指挥,例如鲁南战役后期的曲阜战役,淮海战役后期与中野联合歼灭黄维邱清泉兵团的决战等。
政委饶漱石承担华东局全面党政工作,不多管军务。因此谭震林实际是华东解放军和野战军的代理政委。
谭震林是七届中央委员,党、军职务低于饶漱石、陈毅,与张云逸平级,但高于粟裕、陈世榘、许世友。
由以上所述这一组织体制及领导关系可以知道,饶漱石是华东地区党政军一把手,而陈毅是第二把手,也是华东地区军事部队的总负责人。张云逸是陈毅之下军事方面的第二负责人,谭震林则是饶漱石之下华东军队政治及党务的第二负责人。
在华东解放战争中,粟裕始终不是主持华东方面军事军务的主要领导人。
6、1947年七月,中央军委从战略全局考虑,将华东野战军分解为四个组合。
陈毅粟裕领导华东野战军1、4、6三个纵队,组成西进兵团一部分,但对外则仍然称“华野”全军以示形(迷惑国军)。
陈世榘、唐亮、宋时轮领导的华东野战军之3、8、10三个纵队,称华野陈唐兵团。
在1947年7月后至1948年7月豫东战役前,陈唐此部与来自太岳的陈赓部队,均被中央军委作为直辖的战略机动部队执行任务,直接受中央军委指挥。
7、华野这两个兵团:粟裕叶飞兵团及陈唐兵团,合称“西进兵团”或者“西兵团”,在1947年后都离开华东地区,进入中原地区转入外线作战。
军委为西进兵团规定的任务是:向西进入苏豫皖鄂地区,配合刘邓的中原野战军(原晋冀鲁豫解放军)作战,并且须接受刘邓和中原局(原晋冀鲁豫分局)的管辖和领导。
8、华东解放军的另外一支部队,即许世友的胶济路野战军和谭震林的新四军,合组为华东解放军之山东兵团,隶属华东局和华东军区领导。
许谭兵团包括四个纵队,乃由第7、第9、第13纵队及渤海纵队组建而成。其中7纵队原是华中地区新四军苏北部队。第9纵队,原是胶济路解放军。第13纵队是1947年新成立的部队,由胶东分区地方部队改编组建。渤海部队原是渤海地区地方部队。
所以,在1947年分兵后,华野西进兵团组织上不再属于华东局饶漱石领导,而归属于晋冀鲁豫局、中原局邓小平、刘伯承麾下领导。后勤供应亦脱离华东、山东而转由晋冀鲁豫及中原解放区供给。
而华东解放军的山东兵团则仍然由华东局直接领导。此外,1948年1月,军委令苏北地区的两广纵队与韦国清、陈丕显的地方部队,合组为苏北兵团,亦归华东局、华东军区领导,加入华东解放军的建制。
9、1949年1月,中共中央及中央军委决定,各战略区解放军脱离地方中央局及各军区领导,统一于中央直接领导,不再以地方解放军或野战军命名,而统一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各地方军队全部加入统一化的改组整编,建立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之下的第一至第四的四大野战军。
原华东解放军所属各部包括山东兵团、苏北兵团以及华东野战军的西兵团两部,统一合并组成第三野战军。
10、以上演变脉络,就是三年解放战争时期华东地区解放军、野战军建制演变及多次改编的基本脉络。目前,一些军史及战史的描述均存在失实和误解。
特别应当注意一点,在1947—1948的战争时期,包括胶东战役、豫东战役、济南战役和淮海战役期间,华野粟裕的西进兵团与华东许谭的山东兵团,根据中央军委指示,都只有战役方面的合作关系,但并没有组织及建制的隶属领导关系。
也就是说,一些宣传品特别突出某个人而虚化幻化出所谓“战神”或者“华东战争由会打仗的某人指挥”的说法,乃子虚乌有,在真实历史中并不存在。有必要予以澄清。
解放战争各大战略区、各解放军部队都统一在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毛泽东主席的绝对领导之下,各解放军部队及将领均绝对服从以党治军,党领导军队的原则,其行动方向及组织归属随时遵照军委的决定。这一点从华野在1947、1948两年中的屡次变更可以清楚地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