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火教:影响深远的古老宗教
拜火教,也称白头教,正式名称为琐罗亚斯德教,起源于公元前七世纪的波斯——伊朗地区。
琐罗亚斯德教曾经广泛流行于古代波斯(今伊朗)及中亚等地。中国史称祆教、拜火教、明教。
琐罗亚斯德教是基督教诞生之前中东和中西亚地区最有影响的宗教。拜火教曾经是古代波斯帝国以及中亚许多国家的国教。
琐罗亚斯德教诸神中的主神是太阳神密特拉神,很早就成为地中海地区的普遍信仰对象。
创始人为伊朗先知琐罗亚斯德(Zarathushtra,又译查拉图斯特拉)。
拜火教认为阿胡拉·马兹达(意为“智慧之主”)是最高主神。马兹达创造了物质世界,也创造了火,即“无限的光明”,因此琐罗亚斯德教把火作为宇宙主宰。
琐罗亚斯德教的出现,对后来的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都有深远的影响。在基督教尚未成为罗马国教之前,罗马国内流行的摩尼教就是该教的一个分支。佛祖释迦牟尼悟道后招收的第一批弟子就有琐罗亚斯德教徒。
琐罗亚斯德教的祭司在古波斯语被称为magush,希腊语中被称为magos,拉丁语中被称为magus,复数形式为magi,意思是“哲人”、“贤人”、“知晓神之奥秘的人”。
据《圣经》记载,耶稣出生时,三位magus在东方看见伯利恒方向的天空上有一颗大星,于是便跟着它来到了耶稣基督的出生地,并给耶稣带来了礼物,这就是圣诞礼物的由来。
拜火教相信世界有两种力量,一种是善神马兹达掌控的光明力量,另一种由恶神阿里曼控制的黑暗力量,这两种力量是彼此独立绝不妥协的。
光明神“马兹达”(马自达):
日本名车“马自达”,即取义于“马兹达”,暗示其幕后资本与拜火教基金有关。
拜火教相信每个人在死后根据一生所做的事被审判,如果被定为善人,则灵魂进入天堂。反之,则落入地狱。
所以,如果要在死后进入天堂,拜火教徒必须要行三好政策,即说好话,做好事,存好心,这样就能在死后跟随善神马兹达。
拜火教的名称源自其教徒向火堆朝拜的做法。
拜火教徒尊崇代表光明的善神马兹达,所以他们认为透过向火光这个媒介祈祷,就能够近距离接触到马兹达,这跟我们中国人烧香拜神的原理是如出一辙。
拜火教的殡葬风俗跟西藏苯教相似,以天葬的仪式来处理逝去的人。
拜火教徒认为自己的身体不洁和充满罪恶,水葬则污染水源、土葬则污染大地、火葬则是对善神马兹达不敬,所以由秃鹰吃掉是减轻自己罪孽的最好方法。
不过,拜火教的天葬方法与西藏有不同,拜火教的天葬地方有一座塔——安息之塔,将死者遗体放在塔上,然后由秃鹰吃食。
拜火教在波斯帝国广泛传播,成为中东最有影响的宗教。
公元七世纪,来自阿拉伯半岛的穆斯林军队击败波斯萨珊王朝。伊斯兰教在中东扩张,并对拜火教势力进行大清洗。各地的火庙都遭到毁坏,大批拜火教徒被迫改信伊斯兰教。
少量拜火教徒逃往偏远的伊朗北部山区,成为库尔德人的祖先。
伊朗亚兹德的拜火教神庙:
圣火坛——据说已持续燃烧近2000年:
【印度拜火教徒帕西人】
一部份波斯拜火教徒移居印度地区,主要定居于孟买等地,被称为“帕西人”。
帕西人,Parsee,一小群(约10万人)生活在印度的拜火教信徒。Parsee——Parsi的意思就是“波斯人”,他们是为了逃避穆斯林的迫害而从波斯移居印度的琐罗亚斯德教徒的后裔。现在主要住在孟买市以及市北一带的几个城镇和村庄里,但在巴基斯坦
的卡拉奇和印度的班加罗尔(Bangalore)也有一些。
他们构成印度和巴基斯坦最富有的一个特殊族群。
因为他们不是印度人,所以明显地自成一个社会集团,但因其财富而享有特权,高踞于种姓制度的各种姓之上。
帕西人大部分是波斯人后裔,他们什么时候迁来印度并不清楚。按照传统的说法,帕西人最初定居在波斯湾的霍尔木兹(Hormuz)一带,因仍受迫害而于8世纪飘洋过海到了印度。他们先定居在卡提阿瓦(Kathiawar)半岛的第乌(Diu),不久又迁到古吉拉特(Gujarat),在那里形成一个小农业社会而生活了约800年。
17世纪早期,英国在苏拉特(Surat)及其他地方建立了贸易港口,从此帕西人的生活环境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因为在某些方面他们对来自欧洲的影响比印度人或穆斯林接受得更快。
1668年孟买为东印度公司所控制,不久即颁布对各种宗教的完全容忍,于是帕西人开始从古吉拉特迁往孟买。
18世纪时孟买的扩展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帕西人的工业以及商业上的能力。
到19世纪时,帕西人已成为印度最富有的社团。他们控制了金融业,也掌控了印度的重工业,尤其与铁路和造船有关的基础工业。
2001年印度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在印度有69,601名帕西人,集中在孟买市内和周围。
大约有5,000名帕西人住在次大陆其他地方,估计有2500名帕西人住在卡拉奇市,在斯里兰卡有大约50个帕西人家庭。全世界帕西人的数量估计不足10万人。
在英国,帕西人的数量也很可观。一座正式的琐罗亚斯德教庙宇坐落在伦敦哈罗的RaynersLane。
印度的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帕西人的数量在过去数十年中有所下降。封闭婚姻,老龄化,低出生率,使这个拥有高度文明的民族正在走向灭亡。
苏尼·塔普雷瓦拉是一位著名作家。他在一本关于帕西族的书里写到,“独立以来的53年里,我们除了我们自己没有什么好怕的。在富饶的印度我们是惟一一个出生率下降的民族。”书中还写道,“我们只在族内通婚,而且结婚很晚,孩子也生得很少。”
印度的金融中心孟买居住着最大的帕西族群落,大约6万,其中很多人还住在高大的殖民地建筑里。古老的木制家具、花边窗帘和刺绣帏帐都散发着古老世界的魅力。这里像个世外桃源。
帕西人每逢节日或其他庆典,如婚礼或洗礼仪式,都会戴起本民族特有的白帽子,穿起白衬衣,聚集在孟买市的50座祭坛里。
死去的帕西人被送到安息之塔,在那里尸体很快被秃鹰吃掉。土葬和火葬都为帕西文化所禁止。
当代的问题是孟买和卡拉奇秃鹰的数量由于都市化和污染已经急剧减少,没有秃鹰,死者的尸体要很长时间才能分解。
【拜火教影响三大宗教】
拜火教在宗教历史上影响深远。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教义在很大程度上都受到拜火教思想的启发。
这三个宗教都认为世界有正邪两种力量,这两个力量同时存在而对立,这个宗教二元论其实来自拜火教里面形容善神马兹达和恶神阿利曼斗争的中心思想。
此外,圣经故事里面的天使和魔鬼也是源自拜火教善神身边的天使和恶神身边的堕落天使的理念。
另外,三大宗教里面的未世观都是直接源自拜火教。他们都认为在未日时,两神将会有一场决战,而善神必会得胜,而所有人包括已死的,都要受到「最后审判」。这些观点最早出现于拜火教的经典。
另外,三大宗教里的天堂与地狱也是来自拜火教的二元论。两者也提倡好人死后上天堂,坏人死后下地狱,这个天堂地狱的理念便是源自拜火教对死后世界的诠释。
更有趣的是,拜火教经典里面有一段预言——有一处女生将生下神子救赎世人。这就是讲耶稣的诞生,但拜火教在耶稣诞生前的六百年就已存在。
读者可能会问,为什么三大宗教会采纳这么多拜火教的理念?
这跟犹太人的历史有关。
据《旧约》历史学说,公元前597年,犹太人被巴比伦帝国征服,大量犹太人被囚禁于巴比伦,是为历史上的巴比伦之囚。因此,犹太人接触到当时在中东流行的拜火教,遂将其教义引入到犹太教之中。
犹太教的教义衍生出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因此,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拜火教就是三大宗教的祖宗。
拜火教对近代的影响
自中世纪后拜火教成为了少数人的宗教,信徒人数只维持在十多万,但拜火教徒人才辈出,在近代有一定影响力。印度国父尼赫鲁和巴基斯坦国父真纳分别有一个女儿嫁给了信拜火教的帕西人。
拜火教祭司正在朝拜圣火:
拜火教徒随着英国人的步伐走遍世界各地,当中有一部份人来到中国,在上海、广州、澳门和香港经营投资和买办生意。
1850年代在上海经营的丽如银行和有利银行都来自拜火教徒的资本。当时上海的41家洋行里面,拜火教徒开设的已经占了15家。可见拜火教在当时中国极为活跃。
香港大学的创办人么地爵士、香港律敦治医院的创办人律敦治也是晚清时期在华活动的拜火教商人。另外,汇丰银行、香港联交所的创立也有拜火教人的身影。现今广州长州岛、澳门和香港还有拜火教徒的墓地。
印度最大企业塔塔集团的创办人和拥有人都是拜火教徒,这间被印度称为国民企业的集团在印度富可敌国,现在也和中国的小米公司有商业合作。
现今印度和英国也有不少富有的拜火教商人,这也跟他们善于经商、重信誉的特性有关系。
除了商业方面,拜火教还出了一位影响世界乐坛的天王巨星,他就是皇后乐队的主创和主唱弗雷迪·默丘里。这位被誉为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摇滚巨星也来自印度孟买的拜火教家庭。
帕西人自古经商,生活富裕,收入和教育程度都远高于印度平均水平。与犹太人一样,帕西人不与外族婚姻。
位于印度钦奈的帕西人拜火教神庙:
在中东,叙利亚和伊拉克的库尔德人开始复兴拜火教,据说已有十万信徒。
【炎帝黄帝】
古华夏人认为华夏起源于炎黄二帝。实际上,炎帝是火神,即祝融(古代火官名)。黄帝即太阳神,日光之帝。
何新1985年出版的《诸神的起源·中国上古太阳神崇拜》一书认为,光明崇拜起源于华夏上古的原始宗教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