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酉余力
时间:2014-01-31
转帖:ws
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部件、电话机是进出口第一梯队产品。
这里要说明一下,在表中显示电话机是出口单项——电话机应该主要指手机——对应的进口是多项,比如无线电话零件、集成电器、液晶板什么的。
第一梯队的进口和出口金额都很大,没啥好说的,进料加工或者来料加工。真正值得关注的是把第一梯队刨掉之后剩下来的东西。
2013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1.27万亿美元,同比增长7.3%,占出口总值的比重为57.3%。同期,纺织品、服装、箱包、鞋类、玩具、家具、塑料制品等7大类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4618.4亿美元,增长10.3%,占出口总值的比重为20.9%。
出口方面,服装也好,鞋帽也罢,纺织纱线等等,其实全是纺织品,这是除掉第一梯队后的主力出口产品。
进口方面,很明显的三大块,原油、煤、农产品、铁矿砂、铜矿砂是大头,也就是能源、农产品、矿产。
账大家可以自己去算,结论我相信大家跟我得出的是一样的,很不划算。
纺织业是高能耗、重污染的产业,产能这么大,自己根本穿不过来,一直做下去,很没意思。
所以从国家的层面来看,纺织业是必须要转移出去的。怎么转移?一个《新劳动法》基本就能解决问题。这个法是08年出来的,效果嘛,去年开始凸显,股市里的纺织相关品种的表现说明了一切,李宁神马的国产品牌频频上报也是大家都看得到的。当然,不光是一个《新劳动法》的“功劳”,还有最近几年抓得比较狠的节能减排。多管齐下之后,大家现在买的衣服很多都是made
in Malaysia……
“干掉”纺织业不是没有后顾之忧,首当其冲的是就业,因为纺织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怎么办?只能由服务业来填补,而且还不能是高端服务业,比如金融、通信神马的,只能是相对低端的,那就是生产性服务业,能吸收不少劳动力,能耗有限,污染有限,比如物流。
这里特别要加一句,高铁大框架建起来之后,也为物流业的大发展提供了基础,因为人客分流了,既有慢线走货,也有高铁走人。说句题外话,淘宝之所以能干出来,跟纺织业的困境和物流的大发展有莫大的关联,所谓时势造英雄,早十年,晚十年,都不可能出现淘宝。
对比一下2005和2013的进出口,有两个大变化:一是虽然都在增长,但是机电、高新这块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了纺织业,而进口方面的三大块也是暴增暴涨。二是白电和黑电都已经从重点商品类别中剔除了。
按道理说,整个国家的生产活动从低附加值产业逐步转移到相对高附加值产业,赚的钱应该是越来越多,可为什么GDP增速开始下降了呢?
第一,外部因素,需求下降;第二,原材料价格暴涨,以铁矿砂为例,05年进口27526万吨,金额是183.7亿美元,每万吨价格是0.00667亿美元,13年进口81941万吨,金额是1057.3亿美元,每万吨价格是0.0129亿美元,翻了一倍。当然还要考虑一下汇率因素,这个问题比较复杂,一会再谈,不过05年的美指和13相比,也就是半斤和八量的区别;第三,内部因素,生产效率不高,粗放、简单,相对高的附加值让高能耗和低功效冲销了。
所以从这几个表来看,也可以侧面看出来中央的思路是对头的,要节能,要减排,要把低附加值产业转移出去,同时把服务业提上来,但这只能解决上面提到的三大问题中的最后一个,也就是内部优化问题,其它两个解决不了。肿么办?这个事,说来就话长了。
第一个问题,也就是欧美日的问题,这个说实话,中国解决不了,中国没那么大能耐,汽车和飞机都要进口,我们是发展中国家,怎么可能解决得了他们的问题,所以这个事基本不需要想,想也是白想。剩下来就只有第二个问题了,也就是原材料价格暴涨的问题。而这个问题就跟汇率有很大的关系。
先简单说一下,货币是怎么回事。再看图:
上图是一个最简单的模型。衣、石、粮代表三种产出,而且互相之间只有单向需求,所以交换起来很麻烦,因此出现了通存通兑的货币。简而言之,货币之所以会出现,就是因为有许多需求是单边的。
把一个国家的总出口理解成衣、石、粮中的一种,总进口是另一种,出口的对象给不了自己所需的进口产品,比如中国把袜子卖给美国,但是原油需要从中东进口,那必然需要一种通存通兑的国际货币,这就是美元的生存空间。美元是国际硬通货这个局面,本来是比较稳定的,但是自从中国加进来之后,一切就都变了。
中国改开之后,主要贸易对象就是日美,日元在美元的盘子里,基本上可以算成一家。实际上,在最初阶段,RMB和USD的汇率根本就不是问题,就两家之间的生意,汇率无论是多少都没关系,完全可以用价格来调整,因为在那个阶段,能源和矿产都是中国自己出。所以那个时候,汇率是死的,表面上看中国在用美元结算,其实没有进入美元的圈子,很简单,以赚为主,用得少(没地方用——想买的东西买不到,也没有需要——那会自己还有矿可挖,我这里谈的是宏观)。这一局面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之一是后来中国的厂子越开越大,消耗的原材料越来越多,中国需要用手里的美元去中东、非洲、澳洲、拉丁美洲以及东南亚去采购各种原材料。到这个阶段,中国才真正的加入到美元的圈子里来。那么在汇率上表现出来的就是,从8:1放开,一直升到现在6:1。
前面说过,货币形成的根本性原因是进口和出口不对称,货币最大的功效是降低交易成本,而如果这两个要素都不存在,货币就没有了用武之地。站在全球的角度来看,产业划分无非就是高中低三档,中国在中间,欧美日在高档,剩下的在低档,显而易见,中东、非洲、澳洲、拉丁美洲以及东南亚和欧美日隔得太远——指需求,只有中国才有能力或者说有巨大的产能满足他们的所需,在这个圈子里,可以用美元,也可以不用美元,没啥区别,因此,在这个圈子里,美元的生存空间就要打上一个大问号了。另一方面,大宗商品的定价权长期由欧美日把持,投机资本猖獗而疯狂,而真正的买家和卖家却没有发言权,这毫无疑问的会增加交易的成本,因此,在上述的那个圈子里,美元不仅没有用,而且有害。两个方面的因素加起来,就会形成一种共识,美元应该出局。所以,中国非常顺利的签定了一系列的货币互换协议。货币互换协议的实质是什么呢?简单点说,就是以物易物,回到了最原始的交易方式。我可以举一个例子来说明一下,比如中国要去非洲某国买矿,而此国需要兴建基础设施,如果以美元为中介,大家都需要先绕一圈才能把生意做成,但是现在很简单,中国的施工队直接开进去,我给你盖多少所学校,你就给我多少吨矿,压根没有美元什么事。
所以说,从根本性上来讲,之所以会出现金融危机、欧债危机,就是美元、欧元这两个高大上的富人货币被中国的大发展和第三世界国家(以非洲为代表)的振兴给挤出来了。有一句话叫高处不胜寒,这就是最好的证明。
如果你要简单从黑白、好坏来讲,站在美国的立场说中国是坏人,站在中国的立场说美国是坏人,这个话题就聊不下去了,因为最后的结论就只能是兵戎相见。我以为,完全可以换一个角度来看待问题。比如说,能简单的怪中国发展得太快吗?如果不是美国IT产业大爆发,那么多制造业能转移到中国来吗?可是美国会怪自己太高端了吗?这其实就是个历史阶段问题。当初设计的美元已经不适应现有及未来的发展需求了,部分的出局是历史的必然,是发展的需要。有些人不死心,无非是如此一来就不能像以前那样靠投机大赚特赚了,而这种人被历史的车轮压成肉泥,难道不合乎天理么?
所以说,可以预见的未来是,在中低端圈子里,中国会扮演一个类似于又不完全相同于美国的角色——通存通兑,大部分商品都可以以RMB为中介进行流通,如此一来,高高在上的原材料价格就会逐步趋向于合理,而中国最终能达到一个收支平衡。美元也不会消失,没有所谓的被人民币干掉这码事,美元一方面会留在高大上的圈子里,另一方面全球的贸易活动还有相当一部分是需要美元的。但整体而言会形成三个圈子,一个是高大上圈子,美元主导(也许是欧元),一个是矮挫穷圈子,人民币(也许有可能是其它货币,但目前来看人民币最有可能)主导,然后美元和人民币有一个关联,做为两个圈子互通的通道,最终形成一个最大的圈子。当然,这有可能是我的一厢情愿,如果政客和商人们足够愚蠢的话,他们会先打一仗再说。
其实,美国的命运捏在美国自己手里,美国能不能认清历史的潮流,是否舍得干掉那些投机家,愿不愿意回到发展最终要靠生产这条路上来,完全由美国人自己决定。
如果美国非要对着干,那只能说,亢龙有悔,亢龙必悔。这事,中国人说了不算,中国人最多也就只能劝一劝。这才是当下最大的变数。但过于历史来说,无论怎么变,那都是过程,结果都是定数。
说几点预测:
1.动荡是少不了的。美国有一部分人靠搞金融投机倒把赚钱已经搞习惯了,想通过聊人生、谈理想这种方式来转变他们的思维,那是非常不靠谱的。中国人能做的就是把自己的肌肉练发达些,让他们掂量掂量翻脸要所需要付出的代价有多大。另一方面,美国国内自然会出现分歧,我相信,还是有一部分美国人能看得清历史的潮流的,他们不会容忍投机家们继续胡作非为。当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来自于欧洲,欧美并不是一体,宝座只有一个,争来夺去那是避免不了的。总体来说,动荡主要来自于高大上这个圈子。
2.中国的经济增速不大可能在短时间内又能恢复到以前的水平,中国的目标是做到收支平衡,而且不能像美国那样通过霸权来维持美元的地位——否则就会重走美国的老路,负债累累,无奈之下只能铤而走险。
3.中国的内部调整能否成功还是一个未知数。从本届的动作来看,大方向是对头的,但要把握好火候才是关键。一方面是机不可失,一方面是欲速则不达,这个平衡点很难掌握。是机会,就有风险,是危机,就有机会。我个人以为,屁民能做的事就是少折腾,少添乱,想多了没用,这事咱们真的说了不算。
4.有能力、有条件、有闯劲的人不妨多出去转转,学小语种的人没准能找到大空间。
再聊点话外题。
人有时候看问题,就得多换几个角度,否则很容易一根筋,走进死胡同。中美关系是互相依存的关系,发展到现在,谁离不开谁,对着搞,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损人不利己的招,没意思。现在看好像火药味比较重,但在我来看,政治秀而已,嘴炮罢了。真干,谁有这个胆子去试试?
正确认识到自己的发展空间,就能找准自己的位置。美国之前走的路成本很高,现在体现出来了,所以表现出来美国在下降。那么中国的路子是不是就走得特别好呢?也有代价高昂的问题,不过中国人的基数太大,均摊下来没多少。这个世界说来说去还是比人,我就不信,都是两只眼睛一张嘴,美国人的智商能高过中国人的5倍。美国的发展空间,相较于中国是比较小的,中国的路,只要自己不乱搞,还长得很。
说说雾霾。都说雾霾不好,但我觉得也有好处。我斗胆说一句,这么大范围的雾霾天气之下,PLA的秘密行动美国人再也看不到了吧。可能有人跳出来骂,你这个五毛,想方设法颠倒黑白,可是我想说的话是,也许军方能从这里得到启发,没准今后就有人专门研究如何制造出人工雾霾,让天上的卫星抓瞎去吧。
要谈楼市的问题,一定要有一个正确的出发点,那就是在中国,国家利益高于一切,脱离了这个基本面,你就会觉得自己很苦逼。大家都是人,我不想给自己戴高帽子,搞得自己很洒脱的样子,谈宏观可以洋洋洒洒,谈微观就很容易得罪人,屁股决定脑袋,这句话是真理。所以我要把这个立足点先抬出来,抬出来,吃透了,再往下聊就会觉得,怎么说呢,人嘛,就是被历史的洪流裹挟着前进,个人的命运有很大的随机性。
楼市的问题,一句话,国家需要资金,债务屁民来背,房子是工具。
我把时间往回倒一点。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搞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国企改革,这个事背后有一个重大国际事件,大家应该都很清楚,那就是老毛子倒了。回过头来看房价,要说起来,真正涨得凶的(相比收入增幅),发生在什么时间?09年以后吧,08年发生了什么事?金融危机。这两个时间节点有什么共性吗?有,太有了,都是某大哥出了问题,经济层面而言,这就意味着国际市场出现了真空期。国企改革的结果大家都看到了,但不同的人感受不一样,比如东北的兄弟一想起来可能就要骂娘,但就全国总量来看,是增还是减?中国这个世界大工厂是怎么盖起来的?没错,就是牺牲了一部分人的利益。对于个人而言,赶上了,没得说。房价也是一样,国家需要资金出海,而且还要得很多——国企改革的结果是盖起世界大工厂,人民币国际化的结果是要盖起世界巨型物流集散地——谁来出钱?美国人吗?不可能的,只能是中国的屁民。
房价的问题搞到今天,基本上目的已经达到了,很简单,国家队腾出了手,可以去海外大干一场了。我在前面说,矮挫穷这个圈子,人民币主导的可能性最大,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我们是在用国家队跟人家抢市场,说一个普通的企业,或者哪怕说一家全链条的大集团,怎么可能干得出“我给你盖学校,你给我矿石”的买卖?这种买卖放眼全球,也只有中国才能干得出来。
那么民资怎么活呢?去年的各种文件想必大家已经看到了,一句话总结,国内市场留给民资,这样一来,政府就不用像以前那样赤膊上场当运动员了,以后的角色就是裁判。理由很简单的,国家队不在国内玩了,自然就没有必要自己来当运动员来了。当然,我这些说的都是宏观角度,微观层面上必然还是有一些交集的。
聊点宽慰人的话。
中国这个土地上,总的来说,民都是屁,国才是家。举个例子讲吧,汉武帝,牛逼吧,无数人心目中的有才皇帝吧,可是佩服的人却没有看到,汉武帝背后的东西。汉武帝时期有个人,叫桑弘羊,听说过吧,相当于现在的总理。可以说,没有桑弘羊,就不可能有汉武帝的功绩。如果我们有能力回到那个年代,真不知道骂桑弘羊的多,还是赞的多,我猜,骂的多,因为桑弘羊是一个搞经济的好手,一方面他能把经济盘活,但更关键的一方面他非常善于聚财,那会的有钱人,没有一个人不恨桑弘羊的。这就是中国的历史,也可以说,这就是中国的特色,虽然过了几千年,一点也没变。
经济方面有个铁律,凡属市场化,就说明没赚头了,真正赚钱的时机都是垄断,垄断才是无敌的赚钱法宝。公知之所以使劲嚷嚷市场化,无非就是他们自认为自己的抢钱能力比屁民要高,对此,我只能说,呵呵。真正赚钱的人,从来不提市场化。
的确是处在相对静止的状态。IT浪潮刚刚兴起(就人类的历史而言),目前还在扩散,在这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不大可能出现可以类比农业革命、工业革命那样高度的革命性的技术革新。至于您问的,中国可以干什么?报表里很清楚,机电产品的顺差翻了若干倍。另外还可以看到,中国在出口船舶,8年前,这一项还列不进重要商品。手机方面也可以看到,是大步向前进。中国的名字起得很好,的确就是中国,位于世界的中部,是腰,承前启后,南北互通的枢纽。
前面说过,货币形成的根本性原因是进口和出口不对称,货币最大的功效是降低交易成本,而如果这两个要素都不存在,货币就没有了用武之地。站在全球的角度来看,产业划分无非就是高中低三档,中国在中间,欧美日在高档,剩下的在低档,显而易见,中东、非洲、澳洲、拉丁美洲以及东南亚和欧美日隔得太远——指需求,只有中国才有能力或者说有巨大的产能满足他们的所需,在这个圈子里,可以用美元,也可以不用美元,没啥区别,因......
的确是处在相对静止的状态。IT浪潮刚刚兴起(就人类的 历史
而言),目前还在扩散,在这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不大可能出现可以类比农业革命、工业革命那样高度的革命性的技术革新。至于您问的,中国可以干什么?报表里很清楚,机电产品的顺差翻了若干倍。另外还可以看到,中国在出口船舶,8年前,这一项还列不进重要商品。手机方面也可以看到,是大步向前进。中国的名字起得很好,的确就是中国,位于世界的中部,......
中国的角色,不是前锋,而是中场,这恐怕会保持很长一段时间。凭心而论,中国想要追赶上美国,是非常有难度的。但中国要成为像美国一样对世界有巨大影响力的国家,那么现在中国就是,而且可以做得更好。中国以后的生意是两头做,高对高,低对低。我们不生产F35,但是我们可以卖红旗导弹,中档级别的生意,欧美日是抢不走的,他们的人工成本已经上去了,下来就是民变、政变,吃草的国家也抢不走,因为他们没有中国这样的技术、这样的系统。
中国不能急的,卡住了位,抢到了球,这已经是很大的胜利了。
中国的路子其实异常清晰。
第一步,请跟外国人借钱,所谓启动资金,把肚子先填饱。
干到一定程度,其实有点迷茫了,可巧,机会来了,毛子倒了。
于是进入到第二步,赶紧跟屁民借钱,所谓国企改革,说白了就债务大转移,国企轻装上阵,于是世界大工厂拔地而起。
干着干着又有点迷茫了,可巧,机会又来了,欧美出事了。
于是进入到第三步,所谓房地产大开发,国企再次重装上阵,转战国际市场,于是世界大宗商品集散地指日可待。
钱,就是一个工具,最终还是要落实到提升软实力上面来。
至于战争是否一定会到来,这个很难讲。以人类的历史来看,战争只不过是插曲,发展是主旋律,路有很多种走法,差别无非是时间换空间,空间换时间,这个事站在今天没法判断,变数很大,我以为属于随机事件。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