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及汉字系统在语意学和语用学上的优越性
【转帖按语】
汉语和汉字是华夏祖先留给中国人的宝贵遗产。近年有网枪不断发布攻击汉语汉字落后的谬论。从语言文字入手摧毁一个民族对本体文化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是外部势力攻击中华文明的邪恶手段。犹如集中攻击中医和中草药,这不是阴谋论而就是赤裸裸的阴谋。
老何早就指出:汉字不是象形文字。说汉字系统仍然是象形文字纯属胡说八道无知谬论。在甲骨文卜辞中,近音假借字、形声字已经超过70%。隶化以后,汉字就不具有象形字功能而成为兼具形音义融合一体的巧妙多功能符号文字系统(《龙:神话与真相》一书的导论,1990,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汉语汉字是人类文字符号系统中一种最高等、最聪明、最灵活的综合表意符号体系。其优越性不是拼音文字系统所能比美的。
下文举例说明这种观点,特予转帖。
---------------------------------------------------
作者:ggyymm
转帖:呼呼
比较一下有意义的最小单位,汉语的“字”和英语的“word”,如“跑”和“run”,对应的数目约为几千和几十万。再比较一下无意义的最大单位,汉语的“笔画”和英语的“字母。比如“、”和“A”,对应的数目约为小于10和26。
单词的组合元素是字母,汉字的组合元素是笔画;用26个字母能组合出的单词数量是可以计算的,而用几个笔画能组合出的汉字却是无限的。
[限定单词字母长度的情况下可能的组合是有限的,比如限定word长度为2个字母,那么可能性就是26乘方,3个字母就是26的3次方种可能。除非把单词大幅加长,一个词10个字母,20个字母,200个字母……]
关键就在于用笔画构建汉字的时候引入了“空间”这个参数,比如“甲”、“由”、“申”、“田”这几个字,差别就在于空间。导致的结果就是用几个笔画就能组合出无限的、并且是简洁的汉字。因此汉字不仅是字,也是画,是二维。而用字母组合英文单词时,涉及的唯一参数就是顺序,还只是前后顺序,连上下顺序都没有。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单词数量上的庞大和本身的冗长。
来个比较,用r、n、u这三个字母能组合出多少单词,随便重复使用,反正俺只想的出run一个。你不可能把u写在上面、r和n写在下面来组合出单词。而用“―”、“丨”能组合出多少汉字?一、二、三、土、士、吉、口、品、日、曰、晶、吕、田、甲、申、由、正、十、早、草、干、非、罪......
虽然几个笔画能产生无限的汉字,但是为何汉字的数量远远小于英文的单词呢?尤其是常用的。关键就在于汉字组合成“词”、“句”的规律更灵活。比如猪肉、羊肉、鸡肉、鸭肉,对应的英文是pork、mutton、chicken、duck meat。因此,至少早在公元前,汉字的发明工作就结束了,以后的中国人就只需要用这些现成的汉字排列组合即可满足目前、将来所有的表达需要,无需发明新字。而英文单词的发明工作还在进行中。就字的组合方式而言,说汉字比英语领先至少两千年不为过。
至于文字的精确度而言,只需要对比uncle和叔、伯、舅的区别,aunt和姨、婶、姑区别既可一叶知秋。
汉字、汉语比英文、英语的高明之处即在与此。如果有人觉得有时候似乎用汉语不如英语表达的清楚,那是水平问题,人笨怪刀钝而已。汉语对于逻辑、情感、意境的表达能力是无限的,这种几乎无限的能力就隐藏在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和现在的帖子中。尤其是诗词,一种语言在美学层面能达到的高度直接取决于此。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戋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这完全就是一幅幅的画面和只可意会难以言传的意境,能用文字表达出画意和意境的,也只能是中文了。在中文诗词的高峰面前,英文诗只是个小土堆。
此外,文字本身就可以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的,似乎只有汉字,比如书法。
结论:中文是神的语言,英文是凡人的语言。
说到内涵,汉字的内涵比起英文丰富多了,因为追根溯源不少汉字本身就是图画。
比如“斗”字,繁体的写法是“鬥”,甲骨文的写法和繁体写法差不多,就是画两只手在打架,也明确了“斗”的含义,就是打架。
“孝”这个字更有意思,甲骨文的写法是画一个小孩子搀扶一个老人,现在的“孝”字分开来看其实就是一个“老”加一个“子”。
字的写法和其意义的统一性,这种特点似乎只存在于汉字。英语单词俺是看不出什么内涵,为什么“run”就是“跑”呢?“good”就是“好”呢?“rest”就是“休息”呢?当初设计的时候有什么理由嘛?能说出个门道嘛?在汉字的内涵面前除了单薄还是单薄。
语言文字的高级游戏——成语。
这也是很难用中文之外的其他语言文字来玩儿的游戏。能否熟练运用这种主要由四个字组成的短语,是反应语言水平的指标之一。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内涵上的丰富性、技巧和情感上的灵活性。
内涵丰富性是由于很多成语中要不含有历史典故或者诗词,要不包括真实或者寓言故事。
“罄竹难书”——《旧唐书·李密传》:“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见于李密声讨隋炀帝的檄文。这既是典故也是真实故事。
“刻舟求剑”、“自相矛盾”、“掩耳盗铃”——家喻户晓,就不必解释了吧,这是寓言故事。
“负荆请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典故兼真实故事。
文字技巧的灵活性和情感的丰富性,在成语身上一览无余,这也是使其他语言难望其项背之处。
“罄竹难书”、“一叶知秋”、“一掷千金”、“与虎谋皮”、“抛砖引玉”——各种修辞技巧的大量运用
“香消玉殒 ”、“深恶痛绝”、“杀气腾腾”、“视如敝履”、“嗤之以鼻”——对各类情感的生动表现
正是这些包罗万象的四字短语,充分表现了汉语强大的表达能力和历史传承价值。在基于字母的语言面前,又是一座难以企及的高峰。这种游戏,没法玩儿。
语言文字的高级游戏——同音字游戏(歇后语)
汉语中为数不少的同音字一直为某些人所诟病。其实,在日常交流中,由于同音字引发的交流障碍并不多,因为语言很难脱离上下的语境,所以,即便是同音字不少,也基本不会影响交流。
汉语牛的地方就表现在即便是为人所诟病的同音字,也能拿来玩文字游戏——歇后语。
“和尚打伞——无法(发)无天”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
“孔夫子搬家——尽是输(书) ”
“粪坑关刀──文(闻)也不能,武(舞)也不能。”
与时俱进的同音字语言游戏:
植树造零,白收起家,
勤捞致富,选霸干部,
任人为闲,择油录取,
得财兼币,检查宴收,
大力支吃,为民储害,
提钱释放,攻官小姐。
所以,即便是汉字的“缺点”,那其实也是优点。感受不到说明有眼无珠。
连“缺点”都可以玩儿成优点,这不是完美又是啥?
语言文字的高级智力游戏——对联:
如果说哪种文字游戏最能表现语言的对称美,那非汉语的对联莫属。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寿比南山不老松,福如东海长流水”
“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鼓吹英语很牛的主,用英语译文来玩玩儿这些,看拼音文字可能具有如此丰富的语义内涵?
判断一种语言是否成熟、高明,不仅仅是看能不能精确地描述、表达意思,即精确性。而也是看它能不能传达更高层面的,只可意会很难言传之物,也就是艺术性。
目前普遍使用的各种语言都可以精确地表达,基本无任何困难。看看科技论文就知道了。大家差别不大,真正的差别就两点:
一是基本单元,即“字”的组合方式,一维还是二维。
二是语言的艺术性,即对“美”的描述能力。这是语言的高级游戏,可不是每种语言特别是拼音文字所能玩的。
[补充:
来个比较,用r、n、u这三个字母能组合出多少单词,随便重复使用,反正俺只想的出run一个。你不可能把u写在上面、r和n写在下面来组合出单词。而用“―”、“丨”能组合出多少汉字?一、二、三、土、士、吉、口、品、日、曰、晶、吕、田、甲、申、由、正、十、早、草、干、非、罪......
虽然几个笔画能产生无限的汉字,但是为何汉字的数量远远小于英文的单词呢?尤其是常用的。关键就在于汉字组合成“词”、“句”的规律更灵活。比如猪肉、羊肉、鸡肉、鸭肉,对应的英文是pork、mutton、chicken、duck meat。因此,至少早在公元前,汉字的发明工作就结束了,以后的中国人就只需要用这些现成的汉字排列组合即可满足目前、将来所有的表达需要,无需发明新字。而英文单词的发明工作还在进行中。就字的组合方式而言,说汉字比英语领先至少两千年不为过。
至于文字的精确度而言,只需要对比uncle和叔、伯、舅的区别,aunt和姨、婶、姑区别既可一叶知秋。
汉字、汉语比英文、英语的高明之处即在与此。如果有人觉得有时候似乎用汉语不如英语表达的清楚,那是水平问题,人笨怪刀钝而已。汉语对于逻辑、情感、意境的表达能力是无限的,这种几乎无限的能力就隐藏在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和现在的帖子中。尤其是诗词,一种语言在美学层面能达到的高度直接取决于此。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戋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这完全就是一幅幅的画面和只可意会难以言传的意境,能用文字表达出画意和意境的,也只能是中文了。在中文诗词的高峰面前,英文诗只是个小土堆。
此外,文字本身就可以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的,似乎只有汉字,比如书法。
结论:中文是神的语言,英文是凡人的语言。
说到内涵,汉字的内涵比起英文丰富多了,因为追根溯源不少汉字本身就是图画。
比如“斗”字,繁体的写法是“鬥”,甲骨文的写法和繁体写法差不多,就是画两只手在打架,也明确了“斗”的含义,就是打架。
“孝”这个字更有意思,甲骨文的写法是画一个小孩子搀扶一个老人,现在的“孝”字分开来看其实就是一个“老”加一个“子”。
字的写法和其意义的统一性,这种特点似乎只存在于汉字。英语单词俺是看不出什么内涵,为什么“run”就是“跑”呢?“good”就是“好”呢?“rest”就是“休息”呢?当初设计的时候有什么理由嘛?能说出个门道嘛?在汉字的内涵面前除了单薄还是单薄。
语言文字的高级游戏——成语。
这也是很难用中文之外的其他语言文字来玩儿的游戏。能否熟练运用这种主要由四个字组成的短语,是反应语言水平的指标之一。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内涵上的丰富性、技巧和情感上的灵活性。
内涵丰富性是由于很多成语中要不含有历史典故或者诗词,要不包括真实或者寓言故事。
“罄竹难书”——《旧唐书·李密传》:“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见于李密声讨隋炀帝的檄文。这既是典故也是真实故事。
“刻舟求剑”、“自相矛盾”、“掩耳盗铃”——家喻户晓,就不必解释了吧,这是寓言故事。
“负荆请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典故兼真实故事。
文字技巧的灵活性和情感的丰富性,在成语身上一览无余,这也是使其他语言难望其项背之处。
“罄竹难书”、“一叶知秋”、“一掷千金”、“与虎谋皮”、“抛砖引玉”——各种修辞技巧的大量运用
“香消玉殒 ”、“深恶痛绝”、“杀气腾腾”、“视如敝履”、“嗤之以鼻”——对各类情感的生动表现
正是这些包罗万象的四字短语,充分表现了汉语强大的表达能力和历史传承价值。在基于字母的语言面前,又是一座难以企及的高峰。这种游戏,没法玩儿。
语言文字的高级游戏——同音字游戏(歇后语)
汉语中为数不少的同音字一直为某些人所诟病。其实,在日常交流中,由于同音字引发的交流障碍并不多,因为语言很难脱离上下的语境,所以,即便是同音字不少,也基本不会影响交流。
汉语牛的地方就表现在即便是为人所诟病的同音字,也能拿来玩文字游戏——歇后语。
“和尚打伞——无法(发)无天”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
“孔夫子搬家——尽是输(书) ”
“粪坑关刀──文(闻)也不能,武(舞)也不能。”
与时俱进的同音字语言游戏:
植树造零,白收起家,
勤捞致富,选霸干部,
任人为闲,择油录取,
得财兼币,检查宴收,
大力支吃,为民储害,
提钱释放,攻官小姐。
所以,即便是汉字的“缺点”,那其实也是优点。感受不到说明有眼无珠。
连“缺点”都可以玩儿成优点,这不是完美又是啥?
语言文字的高级智力游戏——对联:
如果说哪种文字游戏最能表现语言的对称美,那非汉语的对联莫属。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寿比南山不老松,福如东海长流水”
“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鼓吹英语很牛的主,用英语译文来玩玩儿这些,看拼音文字可能具有如此丰富的语义内涵?
判断一种语言是否成熟、高明,不仅仅是看能不能精确地描述、表达意思,即精确性。而也是看它能不能传达更高层面的,只可意会很难言传之物,也就是艺术性。
目前普遍使用的各种语言都可以精确地表达,基本无任何困难。看看科技论文就知道了。大家差别不大,真正的差别就两点:
一是基本单元,即“字”的组合方式,一维还是二维。
二是语言的艺术性,即对“美”的描述能力。这是语言的高级游戏,可不是每种语言特别是拼音文字所能玩的。
[补充:
英文造新词能力很强,但也出现了很大问题,比较严重的问题就是英语分为专业英语和普通英语,全世界的以英语为官方语言的国家总人口高达四亿多(相对于汉语还是很少的),但这些人中仅仅有不到千万人可以真正读懂专业英语。随着新造词的不断出现,英语词汇量愈来愈大。问题是人脑不是电脑,无法像电脑一样记住那么多词汇。英语的专业化分工是学科知识狭窄化和愚民化的现代方法。
中文:笔画——偏旁部首——字——词——成语——句子
英文:字母——词缀———单词——短语—————句子
一个因为组合方式的灵活,所以基本单元极少,常用的几千,总数几万
一个因为组合方式的死板,所以基本单元极多,常用的几万,总数几十上百万
红楼梦这种包罗万象并且使用了不少生僻字的小说,用过的字词也就数千左右。英译版的红楼梦单词少于三万就要烧高香了。
至少在汉代,基本文字的发明工作就结束了,以后都是做减法,常用字越来越少。
至少在现在,英文新词的发明工作每天还在继续,比一下现在的字典和五十年前或者莎士比亚时候的字典。
英文:字母——词缀———单词——短语—————句子
一个因为组合方式的灵活,所以基本单元极少,常用的几千,总数几万
一个因为组合方式的死板,所以基本单元极多,常用的几万,总数几十上百万
红楼梦这种包罗万象并且使用了不少生僻字的小说,用过的字词也就数千左右。英译版的红楼梦单词少于三万就要烧高香了。
至少在汉代,基本文字的发明工作就结束了,以后都是做减法,常用字越来越少。
至少在现在,英文新词的发明工作每天还在继续,比一下现在的字典和五十年前或者莎士比亚时候的字典。
请比较一下二维条码和一维条码所表达的信息量就知道了。
也许我们用使了感觉不到,但外国人感觉得到。
中文的信息比特率是英文的几乎2倍也就是说,同样的时间内连续不断讲话,中文传达的意思几乎是英文的2倍(念同一段话)
在一些特殊的关键或者危急的时刻,这就是巨大的优势。
鼓吹英语好的人,自己会多少英文?30%有没有?
为什么英语国家大学还要学语文?
因为词汇量太多了。
中国人永远无法体会,面对一个专家,他话的词自己完全听不懂,这是一种什么感觉
中国人对什么都可以插上几句嘴(这也是中文不好的地方,要是像英语国家那样,不是专家根本就发不了言),愚民相比之下也变得困难一些,这是多么幸福的事!
中国人,朋友聊天,可以天南地北的聊,英语国家的人能聊些什么内容呢?
除非是同行,可以聊一个专业的
否则,只能聊点大众领域的话题吧?(当然,我也不是说中国人聊天的内容有多么专业和深入,只是可聊的领域还是比英语国家的人要宽广一些)
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
——去,还是不去? 死,还是不死?
——爱,还是不爱? 拼,还是不拼?
——敢,还是不敢?
——在,还是不在?
............
以上只是个人观点,虽然不能说原因一定是那样,但应该还是有一些道理的,所以,上面很多人说一种语言的翻译到另一种语言就会出现模糊、不精确的现象的说法也是不客观的,就比如说现代科学,中国近代对此贡献甚少,很多都是原来没接触到了新事物,你要它如何精确表述?假如有一天发现了火星文明,那里的一切都与地球文明不一样,用英语就能精确表述吗?显然这也是不可能的,但这并不能说是一种语言的缺陷所在,语言的发展是随着社会需要而发展的,只要有需要,语言就会适应这种需要而发展。所以上面那些说汉语不精确或是英语不精确的就消停一会吧。
这个 Be 的精确性在哪儿啊?
语言文字的发展应该是和其国家的历史文化发展离不开的,有一些相似意思的词语,有的语言可能只用一个词来表达,而有的语言却用好几个词来描述,比如汉语里的“叔伯婶姨舅······”,为什么要用这么多字来描述这样一个类似的意思,可能是与中国文化的男权主义和长幼尊卑的观点所决定的,所以这些称呼要十分精确,不能出错,而那些使用英语的国家,可能由于文化的关系,对这些没有特别的要求,所以一两个词就满足使用了;又比如那个“country、state、nation”,这些词的出现也与欧洲几千年来复杂的国家社会结构有关,所以要用这么多的称呼,而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国家的形态都比较单一,所以就不需要那么多词来描述,只要用“国家、民族”就够用了。以上只是个人观点,虽然不能说原因一定是那样,但应该还是有一些道理的,所以,上面很多人说一种语言的翻译到另一种语言就会出现模糊、不精确的现象的说法也是不客观的,就比如说现代科学,中国近代对此贡献甚少,很多都是原来没接触到了新事物,你要它如何精确表述?假如有一天发现了火星文明,那里的一切都与地球文明不一样,用英语就能精确表述吗?显然这也是不可能的,但这并不能说是一种语言的缺陷所在,语言的发展是随着社会需要而发展的,只要有需要,语言就会适应这种需要而发展。所以上面那些说汉语不精确或是英语不精确的就消停一会吧。
最后,每个民族都应该热爱自己的语言文字,既不要妄自菲薄,也不要骄傲自大,应该站在理性的观点上来看待和分析问题。]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