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987

[转载]沈周山水画欣赏

  沈周(1427-1509),字启南,号石田,晚号白石翁,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不应科举,长期以事绘画和诗文创作。擅山水,初得父沈叵吉、伯父沈贞吉指授,后取法董源、巨然,中年以黄公望为宗,晚年醉心于吴镇。四十岁前多画小幅,后始拓为大幅,笔墨坚实豪放,形成沉着浑厚的风貌。亦作细笔,于谨密中仍具浑成之势,人称“细沈”。兼工花卉、鸟兽,擅用重墨浅色,别有风韵。也画人物,名重当时。书学黄庭坚,诗学白居易、苏轼、陆游。著有《石田集》、《客座新闻》等。

  沈周,吴门四家之首,在画法上宗学王蒙,景色繁茂,草木华滋,笔法甚密,风格细秀,文雅蕴藉,属“细沈”代表作。整幅作品在近于王蒙的繁密的笔墨中展现了想象中庐山的雄伟,开创了以山水画象征人品的表现手法。画面上部沈周自题“庐山高”(篆文)三字,末尾自识:“成化丁亥端阳日,门生长洲沈周诗画,敬为醒庵有道尊先生寿。” 山水少承家法,四十岁前师王蒙,中年後以黄公望为宗,晚乃醉心吴镇,期间又兼参南宋夏圭笔意,然皆能出入变化。用笔劲捷有力,布墨含蓄蕴藉,融揉参杂,而具自家风貌。其画以水墨山水为主,另其写意花卉鸟兽亦甚佳,其影响後人既深又远,无愧称明四大画家之首。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沈周《庐山高》长轴,纸本设色,纵,193.8 公分,横:98.1 公分,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庐山高》是沈周为他的老师陈宽(醒庵)70岁生日祝寿,凭借想象而创作的一幅国画精品。时年沈周41岁。

  沈周的山水画以北方画风特有的遒劲、浑厚之气,表现南方山水秀美、凄迷之韵,使南北画风有机融合,又各尽其妙。这一绘画风格的形成不仅在于其“师古能化,自出机杼”,还与其人品、阅历及修养的历练有关。他作品风格的发展大体分为两个阶段,早期以“细笔”画为主,晚期呈现出粗笔放逸的风格,《庐山高》(见右图)可以说是两种风格兼具的代表。沈周40岁以后,开始画大幅的作品,《庐山高》图作于41岁,该作品纵139.8厘米,横98.1厘米,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此作品堪称沈周经典之作,也是他转型时期的代表作。

  沈周与齐名的另一位画家唐寅,都曾以庐山作为审美载体,却表现出不同的意味。沈周用庐山的崇高来比喻老师的学问与道德,同时庐山上有著名的五老峰,沈周就借万古长青的五老峰来祝贺老"币的寿诞。所以他选《庐山高》这个画题是含有特殊意义的。因取庐山的崇高博大赞誉其师,故画面上所画崇山峻岭,层层高叠,近似王蒙的笔法、布局,作危峰列岫,长松巨木,起伏轩昂,雄伟瑰丽。近处一人迎飞瀑远眺,比例虽小,却起着点题的作用。由于作者极善于虚、实和黑、白的均衡处理,故画面虽饱满却不觉得挤迫窒息。画面上水的空灵、云的浮动,再加上直泄潭底的飞瀑,使密实的构图里有了生动的气韵。整幅画笔墨显得坚实浑厚,景物郁茂,气势宏大,虽笔法师王蒙,但更显清新空灵,融“崇高”的人格理想与壮丽的大自然为一体,也揭示了画家的胸襟。

  此幅画于成化丁亥(1467),取法为宋、元文人画传统,故精力专注,特为杰出。画中山石林木笔法全仿王蒙,益以本身功力,更觉浑朴雄健。,几无空处,山石融合了王蒙的解索皴与董源、巨然的披麻皴法,先以淡墨层层皴染,再施以浓墨逐层醒破。笔法稳健细谨,不恣意逞任,用墨浓淡相间,於满幅布局中有疏朗之感,故觉实中有虚。而画悬泉百丈直泻冲下,涧水轻柔,云光山色极为精采。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沈周《临戴进谢安东山图》立轴绢本,水墨设色,纵170.7厘米,横89.8厘米,现流落于美国民间。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沈周《两江名胜图》绢本设色 纵42.2厘米 横23.8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沈周《两江名胜图》绢本设色 纵42.2厘米 横23.8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沈周的山水画,有些描写的是高山大川,表现传统山水画的三远之景,在画法上,早年承受家学,兼师杜琼。后来博采众长,出入于宋元各家,主要继承董源、巨然以及元四家黄公望、王蒙、吴镇的水墨浅绛体系,又参以南宋李、刘、马、夏劲健的笔墨,融会贯通,刚柔并用,形成粗笔水墨的新风格,自成一家。

  《两江名胜图》绘长江淮河两岸的名胜风景,画面撷取富有特征的景物,剪裁简明,却构成诗意盎然的境界。每幅构思,单纯集中,情景融合,意味隽永。用笔质朴、凝重,山峦的 繁笔勾皴和屋宇的简笔勾勒,形成疏密的对比,墨色也富有虚实轻重的变化,使画面产生强烈的装饰美感。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沈周《报德英华图》长卷,纸本,墨笔,纵29厘米,横251.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报德英华图》为沈周仿吴镇墨笔山水。画山坡下茅屋数间,树木环绕,小桥流水,对面溪水远山,用笔简率圆嫩,与常见风格稍有不同,为画家中年之笔。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沈周《青园图》纸本,设色,纵:19.1厘米,横:188.7厘米。旅顺博物馆藏。

  此图绘湖山秋色。该图结构严整均衡,局部富于穿插变化,使画面景物参差有致,一派清幽逸趣。在用笔上,该图多用秃笔中锋,将勾、皴、擦、点有机配合,实中求虚。

  作者运用各种笔墨精心描绘了青园的各种景色,画法工整,用笔圆厚,设色浓丽,山坡用甚密的披麻皴法以淡墨渲染;用线圆劲,墨色浓润,富有生活气息,整个青园图,画得优美自然,从诗情、画意乃至哲理都耐人寻味。

  以水墨淡设色画古树茅堂依山傍水,修竹垂柳之中,一人执卷堂上孜孜而读,周围宁静无波的湖水映带院落,三间茅堂和篱笆围墙参差有致,旁衬杂树新篁,景色平远而幽深。画心自题五言诗一首,署款“长州沈周”。

  钤“启南”、“白石翁”印二方,清宫宝玺十余方。

  此图曾经清宫内府庋藏,《秘殿珠林石渠宝笈续编》、《中国美术全集.明代绘画》、《中国绘画全集》著录。

  沈周一生未仕,悠游林下,以诗书画自娱。他学识渊博,诗文书画均富盛名,家富收藏,曾藏有黄公望的《天池石壁图》、《富春山居图》等名迹。他交游甚广,威望颇高,文徵明、唐寅均从学门下。此图中,沈周运用各种笔墨精心描绘了青园的各种景色,画法工整,用笔圆厚,设色浓丽,山坡用甚密的披麻皴法以淡墨渲染;用线圆劲,墨色侬润,富有生活气息。整个青园图,画得优美自然,从诗情、画意乃至哲理都耐人寻味。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沈周《京江送别图》纸本,设色,纵:28厘米,横:159.2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沈周《京江送别图》纸本,设色,纵:28厘米,横:159.2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沈周《云际停舟图》立轴,绢本,设色,纵249.2厘米,横94.2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云际停舟图》为沈周工笔青绿设色巨制。图中层峦叠秀,石纹繁复,山间云岚缠绕,苍松杂树丰茂。篷船停泊岸边,两人对坐晤谈。表现出高人逸士深山悠游的生活情景。笔法缜密细秀,设色清朗明洁,吸收了三赵(赵伯潇、赵伯驹、赵孟烦)青绿山水的长处,做到细而不板、鲜而不艳,格调清新。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沈周《京江送别图》纸本,设色,纵:28厘米,横:159.2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本幅署款“沈周”。引首清·王时敏隶书“名迹贻徽”四字。后纸有明·文林“送吴叙州之任序”,祝允明“送叙州府太守吴公诗序”。此图画法反映了沈周晚年成熟的“粗沈”面貌。画面作平远式布局,近景柳堤河岸,众人揖手送别;中景辽阔江面,扁舟一叶,主人公船上拜揖告别;远景丛山相叠,连亘无际。一般的送别图,作为中心情节的送别场面描绘均较细致,环境也少地域特征,而具更多象征含意,如柳堤属于典型的送行场合,重山阔水寓意路途遥远和任重道远,其构思、境界均呈鲜明的文人画特色。

  钤“启南”朱方一印。引首清,王时敏隶书“名迹贻征”四字。后纸有明,文林“送吴叙州之任序州府太守伍公诗序”,沈周、陈琦、吴瑄、张习、都穆、朱存理、刘嘉□题诗,以及清代顾开增、顾济乾、吴云题记。鉴藏印记有[吴云平生珍藏]等七十五方,曾经陆恭、孙煜峰、翁嵩年、顾开增、张珩等收藏。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987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