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政协委员何新授权的博客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987

[转载]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二)

$
0
0

                                  

    张大千,字季爰,号大千,四川内江人。早期专心研习古人书画,在山水画方面卓有成就;后旅居海外,画风工写结合,重彩、水墨融为一体,尤其是泼墨与泼彩,开创了新的艺术风格。创作达“包众体之长,兼南北二宗之富丽”,集文人画、作家画、宫廷画和民间艺术为一体。

 

             
             陶圃松菊  立轴 丁丑(1937年)作  (197.12万元,2007年6月中国嘉德)
    题识:陶圃松菊。漫拟山樵晚兴好,菊松陶圃写秋华。研朱细点成霜叶,绝胜春林二月花。此图为蓬莱于氏旧藏,万点朱砂如斜风疾雨飞堕纸上。黄鹤山人有《破窗风雨》轴,不知尚在人间否,当即渔山一明师也。生平见渔山画十余幅,难有能超过于此者,恐遂为海内第一。丁丑春日,破四日之功作于昆明湖上。蜀人张爰。钤印:张大千、蜀客、大千大利、张爰、大风堂
    题跋:静亭仁兄明年五十,予明有蜀道之行屈附,恐不能北来介寿,辑能先以此为祝。戊寅(1938)五月,千张爰再拜。
    此件《陶圃松菊》图,是张大千得观蓬莱于氏藏品后的临仿之作,是其早期山水画精品。画作上分别有张大千丁丑(1937)年和戊寅年(1938)年之题跋。
    《陶圃松菊》原本为清代大画家吴历晚年的山水力作,乃康熙四十三年甲申(1704)正月在嘉定为陆廷灿所作。陆廷灿为江南名士,幼年从王士祯、宋荤游,工诗,后以诸生贡例,选宿松教谕,迁祟安知县,曾续陆羽《茶经》,所谓陶圃即其隐居之地。大千所题七言诗即为吴历旧题。吴历之作取黄鹤山樵笔意,旨在表现山林归隐之致。大千对这件作品赞赏不已,以为此作是吴渔山画作之最,海内第一。是图中,张大千于王蒙的山水意象可谓形神兼得,满密式构图、高远的表现方式、山石皴法及构造与黄鹤山樵如出一辙,似又兼得吴历墨法之醇厚。图中林木葱郁,山势挺拔威严,院落林园隐现,间以文人高士的隐居生活,深得前人山水的意境。加之效法吴历用朱砂点苔,表现山林秋趣,整幅作品趣味昂然。创作此图的1937年春,张大千尚借居北京颐和园,跋中所提蓬莱于氏为其好友于非厂。1938年大千再题此作,将之作为向友人静亭兄贺寿之礼。

 

            
             青卞隐居图  立轴 设色纸本 1937年  (129.92万元,2008年12月北京保利))
    款识:(1)元四家中以黄鹤山人法门为最广大,明清作者无不师之。即不羁如方外二石,亦不能越其藩篱也。丁丑春日,偶临山樵真迹,因并记此。蜀人张大千。(2)南天青卞美连城,北地林泉拱众星。更向九州岛数光怪,草堂惭愧大风灵。山樵真迹《青卞隐居》、《林泉清集》二图为最,大风堂所藏此幅亦是山樵平生合作。爰又。钤印:张爰、张爰私印、大千大利、蜀客
    此幅深得黄鹤山樵笔意,颇可乱真,王蒙山水的气质特征卓然再现,松秀厚透,极为得法,集《青卞隐居》与《林泉清集》二图之风神秀骨于一体,且渗透己意于其中,堪为临摹中之上品。
    本幅作于1937年,39岁的画家因卢沟桥事变困居北平,借居在颐和园中。是图采用满密式构图,高远的表现方式、山石皴法及构造与黄鹤山樵如出一辙,主峰高耸,林木葱郁,院落林园隐现,间以文人高士的隐居生活,或访友、或坐禅、或谈笑风生,意境散淡悠闲。近处松树蜿蜒虬曲,占去画面过半,将远山、近水、小桥、人家统筹为整体,松下高士置于此境,颇有林泉之致。山石率以繁密的牛毛皴为之,岩峦界限不甚分明,大小间错而置,造成极厚郁的效果,画中透气处是山体平台、流瀑和被分割成数块的水域,使满中有空。山涧中的寺院和近处的树干染以赭石,出现一种灵动的色彩,是张大千早期山水佳作。

 

           
       仿王蒙春山读书图  立轴 设色纸本 1937年作         情寄河山  设色纸本 1946年作

 

            
             仿王蒙春山读书图  立轴 设色纸本 1937年作  (310.5万元,2011年6月北京保利)
    题识:元四家中以黄鹤山人法门为最广大,明清作者无不师之。即不羁如方外二石,亦不能越其藩篱也。丁丑春日,偶临山樵真迹因并记此。蜀人张大千。
    题跋:结屋正临流水,开门巧对长松。为待神芝三秀,移居芝华葢西峰。戊子春三月既望,黄鹤山樵夏日山居图笔意,以倪高士诗题之,曹逸如记。钤印:曹怡印、逸如
    《春山读书图》是王蒙在晚年期间的探索性作品,抛弃以往惯用的渲染和丰富的皴擦,以追求一种平面化山水微妙的美感。张大千一向“以古为新”,他不断游历名胜山水,又勤摹古人之作,熟悉以至掌握古人绘画的语言和精髓,得心应手。他多次摹仿王蒙的画作,此幅作于1937年的《仿王蒙春山读书图》中,大千并没有一笔一树地去模仿,而是在构图的章法安排,笔墨的疏密等方面尽心致力,山下几间草房内描绘了几个形态各异的读书人,惟妙惟肖,几棵松树葱郁而挺拔的立于草房之间,犹如春风拂过,富有动势,与静置的草房形成动静的呼应,更增添了画面的趣味。

 

           
      夏山隐居 立轴 1940年作        雅宜山居图  立轴 1946年作                仿王蒙山水 水墨纸本 1946年作

 

            
             秋山萧寺  立轴 设色纸本 1940年作  (291.2万元,20101年7月中贸圣佳)
    款识:秋山萧寺。仿黄鹤山樵笔,写于迟秋簃。大千张爰,时庚辰二月十八日。钤印:张爰(朱文)、张大千(白文)、迟秋簃(白文)、青城客(朱文)
    是图作于1940年,王蒙山水的气质特征卓然再现,松秀厚透,极为得法。这类作品既体现了大千的习古历程和绘画渊源,同时也是传统绘画名迹如何得到再阐释和再利用的绝佳例子。
    大千一生颇多临摹前贤名迹,除临摹敦煌壁画外,尤热衷于董源、巨然、赵孟俯、王蒙、陈洪绶、徐渭、石涛、石溪、八大山人等。张大千21岁时在上海书画收藏家狄平子家见到黄鹤山樵的画笔,便被其曲动有致的牛毛皴和几近龙脉起伏的山势构图深深吸引。及至后来在张学良处见到黄鹤山樵的《林泉清集图》,痴迷程度无异于“醉生梦死”,非但展读再三,且亦临摹再三。

 

            
             黄鹤山樵淞峰书舍图  设色纸本 1945年作  (484万元,2005年11月北京荣宝)
    款识:黄鹤山樵淞峰书舍图。王叔明乃赵承旨外甥,故能酷似其舅。细观其笔法,纯师右丞者,不远师古人焉,能近似文敏也。乙酉春临并识,大千张爰。钤印:大千、张爰之印、人间乞食
    此幅《黄鹤山樵峰书舍图》临摹的是明代王蒙之作,作于1945年4月,松秀厚透,再现了王蒙山水的气质特征,极为得法。画上题款表明了画家对绘画创作的认识和把握。

 

            
             松山隐居  设色纸本 1945年作  (414.4万元,2008年12月富彼国际)
    题识:秋麟仁兄方家正之。乙酉新秋,大千张爰。 钤印:张爰(白文)、爰居士(朱文)
    《松山隐居图》仿元四家王蒙笔意,作于1945年,用笔参差繁复,却又笔笔清疏劲健,松秀厚透,极为得法。从画面来看,山石多披麻、卷索皴;王蒙特有的“浑点”、“破竹点”、“破墨点”或疏或密地分布于山石树干之间,墨色丰厚清润,灵动多变,加之大千自称“树身略施赫石,则我法也”的苍劲树干,把王蒙笔墨苍润劲健,丰厚多变的特征发挥得淋漓尽致,也作了进一步创造。画面结构满实繁密,而又以泉瀑屋宇云霭予以浓淡疏密的处理,亦属王蒙山水的满密而不失空灵的典型风格。

 

              
             仿王蒙松风书舍  立轴 纸本 1946年作
    题识:黄鹤山樵淞峰书舍图。黄鹤山人为陈惟寅画,全师巨然,苍苍莽莽,乱头粗服,一种天真烂漫,其在青卞隐居之右也。丙戌夏六月,大千张爰。钤印:张爰之印、大千、大风堂
    大千先生自从20馀岁见过王蒙的《青卞隐居图》开始,就先后临摹过大量的王蒙作品,他对王蒙作品的仿、临超越了一般所谓的临摹,而是有再造之功了。大千此作用笔细密如千针万缕,无一不精炼力透,墨色层次丰富,松针及苔点醒目,王蒙山水的气质特征卓然显现,松秀厚透,极为得法,色调的应用使松干、山石及屋宇更显明亮,给人以高古、清新之感。大千此画題款误將陈惟允(汝言)书为惟寅 。陈惟寅名汝秩是陈汝言的兄長二人皆与王蒙为友

 

                 
             仿王蒙林泉清集图  设色纸本 1946年作  (4025万元,2011年11月北京维塔维登)
    款识:黄鹤山樵《林泉清集》,王烟客旧藏,董文敏所称当在《青卞隐居》之右者。近归北平胡冷庵,因得借临之。时在丙戌十一月,昆明湖上,蜀郡张爰。钤印:张爰、大千居士
    大千先生“血战古人”,从清初四僧上溯宋元,王蒙即其中岁追摹前贤过程中重要目标之一,盖以王黄鹤“法门最为广大”,打通这个集大成的关隘,则有助直窥宋人笔墨堂奥。从大千传世临古画迹中,王蒙属其笔下临仿最多的对象,其用功之勤,不仅寻觅原迹,以收归“大风堂”为鹄的,即使未遂所愿,也借得而再三临摹,如《春山读书》、《雅宜山斋》、《夏山高隐》、《秋壑鸣泉》等,都反复效之。本幅自不例外,临本有三,足见原迹对他吸引力之深。一九四六年五月他首临此本,是时应在蜀地。同年十一月再临,题跋明示借临自画家胡佩衡,时在故都借居颐和园。后得冷庵赠原迹,他相携去国,在一九四九至五○年间费半载之功完成三临本。大千三临《林泉清集》,构图基本相若,位置变化差异甚微。本幅与首临本相距仅半年,他对山樵笔墨技法掌握更趋熟练。全画以墨为主,仅于树干、房舍、及雅集高士衣服上敷施浅赭,其色调淡雅,见文人逸致。在布局与笔法上极得王蒙画中结构重峦叠嶂及皴法缜密细如牛毛的特色,于山体肌理及前沿松树枝干针叶的刻划上。更穷尽其神髓。选材则精挑旧楮,其纸质细润,光滑如镜,略泛微黄,下笔顺畅不滞,发墨淋漓不黯;既师法前贤,则所呈色泽沉稳内敛,燥猛之气全消,古意渗溢纸上。

 

              
             夏日山居  立轴 水墨纸本 1946年作
    题识:黄鹤山人夏日山居图,全师巨然,苍苍莽莽,乱头粗服,一种天真烂漫,真在青卞隐居之右也。丙戌夏六月,雨后清凉论此。大千居士,爰。钤印:张爰之印(白文)、大千(朱文)

 

              
             夏日山居  设色纸本 1947年作  (8050万元,2011年6月上海工美
    题识:夏日山居。黄鹤山樵此图全师巨然,苍苍莽莽,当与《青卞隐居》、《林泉清集》同珍也。藏南浔庞氏,曾往数观之,忆其胜慨,背临此。树身略施赭石,则我法也。丁亥三月朔,大千居士张爰。钤印:张爰之印、大千
    大千先生是画家中的史学家,其所师承的古人,超过画史上的任何画家。他认为王蒙在元四家中的本领最大,功力最深,最值得取法;并且认为明清以来的大家,都曾经学习过王蒙。甚至石涛和石溪,虽特立独行如彼,却仍然不能跳出王蒙的范围。
    《夏日山居图》原迹是王蒙的传世真迹精品,为上海藏家庞莱臣收藏。本幅《夏日山居图》,乃是大千在丁亥(1947年)三月背临而成。大千在树身上以己意略施赭石,赭石乃大千临王蒙画时用的方法,如其所临的林泉清集图,本来也是水墨画,也在树身加赭石,都有清新脱俗的效果。这也可以看出大千虽然“好古”,却并非一味拘泥于古法。本幅《夏日山居图》,其山水布局基本忠于王蒙原作,采用了高远和深远相结合的缜密构图,保留了原作的恢弘气势和静谧清寂、可居可游的气氛,尽得王蒙山水画的艺术精髓。全图结构繁复充盈,在稠密中仍透出灵动的气韵。画长松峻岭,气势巍峨,山巅多矾头,山脚松林杂树苍郁茂密。山脚林荫间,房舍半露,隐者自乐。大千特地选用易于发墨的旧纸,下笔细致绵密,设色苍润沈郁,为大千用功极深的作品。

 

            
             雅宜山斋图  设色纸本 丁亥(1947年)作  (737万元,2005年5月中国嘉德)
    题识:(1)故宫《雅宜山斋图》用笔冗弱,定非山樵真本。予此幅参合《林泉清集》、《青卞隐居》二图为之,遂觉顿还旧观也。丁亥秋日,蜀人张爰。(2)武樵仁兄方家正之。大千弟张爰。钤印:张爰、大千、张爰长寿、张大千长年大吉又日利
    大
千曾大量临摹王蒙巨迹,时间长达10年之久。在历代大师当中,王蒙是张大千花时间最长且研究临摹最为彻底的。《雅宜山斋图》是其临摹王蒙作品中,最为精彩的力作。1947年是大千致力于临学王蒙的高峰时期,在同年的十二月……曾再临过《春山读书》图,以及1950年初第三次临《林泉清集图》之后,绝少见其临摹逼真的王蒙作品,而大多是他熟运王蒙笔法和章法的再创作。

 

            
               仿王蒙春山读书图  立轴 丁亥(1947年)作  (2081.5万元,2011年11月北京维塔维登)
    题识:王叔明为赵文敏之甥,故能酷似其舅。观其用笔,纯师右丞,若非远师古人,焉能近似文敏也?丁亥嘉平月,潇湘画廔,爰。铃印:张爰、大千居士
    黄鹤山樵位列“元四家”之一,笔墨对后世山水画发展影响尤深,历来师从追效者众。大千与古人血战,涉猎各家,追源溯始,王蒙自是其步武的对象。他早期在藏画上已题:元四家中以黄鹤山人法门最为广大,明清作者无不师之。即不羁如方外二石,亦不能越其藩篱也。三十年代,他笔下已有临仿黄鹤山樵的作品,用功最勤、临仿最为密集的时期应属四十年代中后期。是时,大千返自敦煌,得法于石窟艺术,又值壮岁,阅历、眼光以至技法融贯的掌握连用,已届鼎盛期,也是其传统笔墨创作的高峰期。以集大成之全面技法去了解、汲收并重现“法门最为广大”的王蒙的笔端造化,既是他反复演练以至通盘掌握的过程,也是挑战古人取得成果的显现。故此,他一临再临,甚至三临同本,除了充分体现对所临作品之透澈理解,笔墨操纵自如,因而达到逼肖程度高,且摄其神韵,而每一遍也随着修养日深致生变化,每有所悟也显露于临本中。如《夏山隐居图》《林泉清集》《雅宜山斋〉等俱有多帧临本。《春山读书图》乃王蒙名迹,现藏上海博物馆。大千在丁丑春(1937年)即有临此本,也是其笔下最早临摹王蒙作品之一。画上录叔明论画诗“老来渐觉笔头迂,写画如同写篆书;黄鹤一峰山馆静,道人正是午参余。”丁亥十一月(即1947年12月中至1948年1月中),笔下再有临本,同录上本题诗。“丁丑”本与本幅和原迹构图最为接近,布局位置相当精准,只是细节描写更见繁密精细。本幅图中山石背后弯入处有茅舍三间,前后排列,正中者有高士对坐,或似捧书朗读,又似乎谈经论道;侧房内有内眷倚门窥探;临崖处,沿江筑亭,高士亭中凭栏眺望,两僮侍酒在傍。人物在诸临本中最众,且于前景岩上所植松树,挺拔高耸,姿势造型不一,横枝密披松针,结聚如盖,其尖细处见用笔锐而有劲,极得虬松体态的质感。茅舍背后层峦叠障,峰峦结聚似交搭,中间部分如深陷成谷,其解索皴的应用自如,在线条纵横交不规则中,山峦肌理异现,神韵具备,尽摄山樵之精髓矣!

 

            
             仿王蒙春山读书图  立轴 1947年作 (504万元,2010年5月中国嘉德)
    题识:老来渐觉笔头迂,写画如同写篆书。黄鹤一声山馆静,道人正是午参余。丁亥十一月,蜀郡张爰大千父。钤印:张爰、大千

    此幅作于1947年末,这年被公认为张大千临古创作的高峰,《湖山清夏图》、《太乙观泉图》等大作都于此年前后完成。从敦煌回来后的张大千,因缘际会得以搜罗因战乱流散在市场上的宋元名迹,这让他的临古愈加精进。在这个时期,他逐渐从董巨化出,兼得王蒙茂密蒙茸,参以北宋大家的雄伟风格,创作出一批精彩的山水大作。此幅《春山读书图》大千特地选用易于发墨的旧纸,下笔细致绵密,设色苍润沈郁,画上录王蒙论画诗,尽摄原作神髓,为大千用功极深的作品。

 

            
             仿王蒙青卞隐居图  设色纸本 1949年作  (3202万港币,2010年11月香港佳士得) 
    题识:凝碧丛丛接九闇,染花乔木识灵根。登山高思如云暖,浅笑虚堂梦里痕。己丑闰月,大风堂写并题,张爰大千父。钤印:爰鉥、大千、法匠
    此画之创作灵感源自王蒙《青卞隐居图》(现藏于上海博物馆)。张大千于1919年在上海收藏家狄葆贤处观赏这幅珍品,留下深刻印象。1949年夏天,即他离开中国大陆前夕,根据王蒙《青卞隐居图》的构图创作此幅《仿青卞隐居图》。张大千学习中国古人的悠久传统,投入了他最精华的三十余年岁月,从近代的画家,一路溯源,历经清、明、元、宋,直追唐、隋至北魏,不断向古代大师临摹学习。张大千一向重视“以古为新”,借古开今的理念,往往融合两家或更多古名家的风格来源。在追求“集大成”的理想和过程中,他深切了解古代大画家的技巧与内涵,同时培养了他的笔墨运用,构图与表达意境的方式。在大千的眼里,“多阅古画”和“临仿古画”是两条并行而且相辅相成的必有途径。此画与《临王蒙夏山高隐图》同是抗战后成都时期(1944-1949)的作品,属仿古写生后期,已渐达挥洒自如的境界。在临摹王蒙的同时,大千没有一笔一树的去模仿,在构图的章法安排,笔墨的疏密浓淡,光影之明暗对比,布局之走向,设色之秾艳亮丽等,无不细心致力,绝不依样照抄,反而再创造了另一种的王蒙风韵。

 

         
      山居图  立轴 1954年作                               仿黄鹤山樵笔意  立轴 癸未(1943年)作

 

              
           临王蒙夏山隐居图  设色纸本 1947年作             夏山隐居  设色纸本 1947年作
    题识:王叔明纯出董巨而能自成家法,变幻无穷,酷肖其舅。此予所藏《夏山隐居》,幽微澹远,绝去平日蹊径。《青卞隐居》、《林泉清集》二图外,无逾于此者。丁亥秋日,昭觉寺临记。大千居士爰。钤印:蜀郡张爰(白)、大千(朱)
    大千绝少见其临摹逼真的王蒙作品,而大多是他熟运王蒙笔法和章法的再创作。这幅《临王蒙夏山隐居》是1947年张大千据自己收藏的王蒙《夏山隐居》所临,大概是因为原本为自家所藏,而能面对原作,仔细观察,反复推敲,故一笔一划,一皴一染,都与原作逼近,又留有大千的味道,实在难得。后王蒙《夏山隐居》转归美国博物馆收藏。

 

          
              临陈汝言罗浮山樵图  设色纸本 1946年作
    款识:一入罗浮世梦醒,琴心三叠道初成。匡庐近说多尘垢,瀑布何如此地清。元人陈惟寅罗浮山樵图,用笔全法巨师。丙戌秋,漫临于大风堂下,蜀郡张爰大千父。钤印:张爰之印、大千
    這幅畫的原稿是元末陳汝言的《羅浮山樵圖》(今藏美國克里夫蘭美術館)。大千的臨本,其丘壑、林木、流泉、屋宇等大體忠於原作。陳氏原作為水墨溄{絹本,山石皴法,以線條組成塊面,而大千換成紙本後,改用乾皴帶擦的筆法,而且設色比較重
    大千先生在此一階段的山水畫境上,已由元人入手,直追南宗山水畫的祖師董源、巨然,他戮力最深的是“元四家”之一的王蒙,而陳汝言也是元末尚董巨派的健將,其披麻皴極得董巨的神韻,所以大千題在他的畫上說,“用筆全法巨師”。
   此圖繪一樵夫擔柴出崇山,行於高瀑下。大千臨本皴染深厚,點苔濃密,作小青綠設色。全圖大閡大闔、深澗高瀑、中景雄渾,雖為元畫,卻有宋人雄偉的丘壑,而不似王蒙之瑣細

 

            
             拟黄鹤山樵夏山高隐图  立轴 设色纸本 1946年作
    题识:溪静风不过,树深啼鸟知,山人未来处,云叶入茅茨。拟黄鹤山樵夏山高隐图。丙戌夏五,时居沱水邨屋,大千居士爰。钤印:张爰之印(白)、大千(朱)

 

            
               夏山高隐图  设色纸本 1947年作
    题识:稍爱子云气奇古,近知臣甫语惊人,凭谁说与佳山水,渴墨苍茫乱笔真。丁亥二月既望,大千居士张爰。钤印:张爰私印、大千

 

             
             临王蒙夏山高隐图  设色纸本 1947年作  (677万港币,2008年5月香港佳士得)
    题识:黄鹤山人夏山高隐图。青绿重设色,盖中岁用意之作,而以释巨然为师者,初藏津门韩慎先家,韩名其居“夏山楼”。近归南海高氏,予因得数数临之。丁亥二月,张爰大千父记。钤印:张爰私印、大千居士
    1947年是张大千致力临学王蒙作品的高峰时期。此作品的山水布局基本上是忠于原作,采用了高远和深远相结合的缜密构图,保留了原作的恢宏气势和清谧静寂、可居可游的气氛,尽得王蒙山水画的艺术神髓。从笔墨的角度看,张大千用干笔淡墨皴擦,再用花青和藤黄淡染,又以浓墨和矿物颜料四青点苔,弱化了王蒙山峦上的解索皴和牛毛皴的效果,却又层次分明,清新俊逸,挥洒自如,更充分地突出了南方山水独特的明秀清润的韵致。

 

       [转载]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二)    [转载]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二)
       仿巨然夏山图  立轴 设色绢本 1942年作              青绿山水  镜心 1945年作

 

            
             仿巨然丘壑图  设色绢本 壬午(1942年)作
    题识:壬午二月,以巨然笔写幼舆丘壑图於湟中。蜀人张爰。钤印:张爰、大千
    东晋名士谢鲲(280-322),字幼舆,好老庄之学,善操琴,自诩“一丘一壑,自谓过之”,优游山林不问世事。顾恺之称“此子宜置岩壑中”;赵孟钤嫘祸镬冻缟礁戳爰淞倭鞫雷晒廴
    此幅自言以巨然笔写,青绿敷色,辅以赭石,笔法古拙,意境高迈。写谢幼舆,其实表达的是自己向往寄迹山林,超脱放达的心境。大千是能借古开今的大家,本幅作品大胆运用满版式构图,茫茫山川,荫荫松林,峻岭岩阿,烟云缭绕,飞瀑高悬。谢幼舆策杖独行,一路寻幽探秘,似闲庭信步,悠然自得,将山水景致延伸到画外的丰富意象,令人回味再三

 

            
             拟巨然观泉图  水墨纸本 (460万元,2011年11月中国嘉德)
    题识:林木萧条山水清,长滩浅濑互纵横。何人晏坐心无事,闲看秋云隔峤生。拟巨然笔,写于大风堂下。蜀人张大千爰。钤印:张爰私印

 

             [转载]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二)
             仿巨然山寺圖  水墨設色 紙本立軸 1944年作
    张大千这幅《仿巨然山寺图》,是以五代时期名画家巨然的画风作为参考。他用平行的长披麻皴来描绘山峰、石崖,山头上用浓重的墨点作苔点,溪谷中的树木都刻意作平行排列,以增添古拙的意趣。虽说作品是仿古之作,但却不同於抄袭,不是依样画葫芦,而是以巨然的风格特色为基础,进行新的创作。张大千以粗细交互运用的笔触和清新灵动的构图,把个人风格表露无遗。

 

       [转载]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二)    
       仿巨然江雨泊舟图  1949年作                    巨然夏山图  立轴 1948年作
    款识:昔人称吴仲圭师巨然得其笔,王叔明得其墨。予此纸以北苑《夏山图》笔法求之,所谓上昆仑寻河源也。己丑夏,张爰。钤印:大千、张爰之印

 

             [转载]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二)
             拟巨然湖山图  立轴 纸本 1944年作
    题识:(1)茶鼋鱼竿养野心,水天漠漠树阴阴。太平时节英雄懒,湖海无边草泽深。甲申十月,大千居士,青城山居。(2)拟巨然湖山图。似守己先生法教,张爰。铃印:蜀郡张爰(白)、大千居士(朱)、张爰之印(白)、大千(朱)
    《湖山图》即临巨然山水作品,画面神韵秀丽,清逸雅致,画风严谨,深具传统面貌,属大千中年时期典型的艺术风格。虽题为拟巨然,但其章法经大千之手,已变得布陈丰满、层峦叠嶂起来,成为典型的全景山水。画分为近、中、远三景,近景表现的是生长于山石上的两株松树,与一般作品不同的是两株松树的生长方向分列左右,而不是向中心的交叉,显示出一种向外的张力和顽强的生命力。中景楼观建筑的处理,以宋人法为之,严谨细致、精巧缜密,描绘的非常具体,工整规矩,线条平直劲健,体现了过人的传统绘画功底。远景是赫然耸立的主峰,与周围的山峰浑然一体,山的进深关系表现出空间的阔大和山的峻厚。湖则掩映在山峰后,尽得萦回迂曲之妙。动静的处理也是此幅的过人处。除了前景中的小舟隐士,以及自远而近的山瀑,其余皆以静景置之。

 

            
               仿巨然夏山图  镜心甲申(1944年)作
    题识:巨然夏山图。甲申四月,写似少良仁兄方家正之。大千张爰。 钤印:张爰、大千大利
    巨然工画山水,师承董源,但风格不同于董源秀逸奇伟,擅画江南烟岚气象和山川高旷的“淡墨轻岚”之景,他的重要特点就是在林麓间点缀卵石,玲珑剔透,清晰润透,他的画风对后世江南山水派贡献尤大。
    此幅作于1944年,绘茫茫山川,荫荫松林,峻岭岩阿,烟云缭绕,飞瀑高悬。士子憔悴独往、孤身临流,颇有寄托。他用平行的长披麻皴来描绘山峰、石崖,山头上用浓重的墨点作苔点,溪谷中的树木都刻意作平行排列,以增添古拙的意趣。虽说作品是仿古之作,但却不同于抄袭,不是依样画葫芦,而是以巨然的风格特色为基础,进行新的创作。于巨然笔墨之外,融入己法,画面中散发的浓重的湿润之气和大墨点点苔,正是巨然画风的精髓所在。笔法纯熟率意,把个人风格表露无遗,可称张大千中年妙笔。

 

             
         仿巨然晴峰图  设色纸本 丙戌(1946年)作  (7280万元,2010年6月上海天衡)     巨然晴峰图  立轴
    款识:(1)巨然晴峰图。蜀郡张爰临。(2)飞阁晓迎云作幕,危亭夜回水为阑。千林万壑商量遍,坐我奇峰澈骨寒。丙戌重阳后一日题,大千居士爰,沱水邨居。(3)此康熙内府花边罗纹,下宋楮一等,纸墨相簇,心手俱畅,亦乡居数年,不可多得之一乐也。爰又记。钤印:张爰、大千居士、张爰之印、大千、张季
    题跋:此故人张大千四十九岁之笔,临巨然笔极少见,为其平生杰作,殊难得也。己巳(1989)夏初,谢稚柳观因题。钤印:谢稚、稚柳
    《仿巨然晴峰图》所画精绝繁复,是张氏极具代表性杰作,堪称四十年代张大千进入艺术成熟期后极其稀见的铭心极品。此画虽说仿巨然,实质却是对元代佚名山水画《万山积雪图》的“借尸还魂”。(该画大约五尺整纸,今藏无锡市博物馆)
    《万山积雪图》笔墨稍嫌刻板,但尽写山重水复,画面气象万千。张大千正是以此作为自己借古开新的契机,参用巨然、王蒙的笔法,写就了此幅似古实新的《晴峰图》。大千此图云仿巨然,首先是指自己运用了巨然擅长的长披麻笔法。《万山积雪图》属李郭派遗风,李郭派山水主要是以中侧锋相结合的拖泥带水法皴写,墨法以湿润见长,而巨然的长披麻皴(多画绢本)虽亦以清润为尚,但却以中锋直为主。以圆笔中锋易侧笔劈斫,即大千此图以古开新的变招所在。而若于纸上作长披麻,由于纸的吸水性会令水墨产生燥润对比感,易造成画面的苍茫滋润,这亦开启了元人水墨山水的先河。因而这幅纸本的《晴峰图》,虽运用了巨然长披皴兼秃笔混点打苔的遗法,但其笔墨意韵却繁密苍茫,特多元季王蒙山水画苍莽浑厚的趣味。值得一提的乃是此图中独特的画水之法。此种势若游丝的描水之法,实质是从张大千于1940年代收藏的另一件上古名迹--刘道士《湖山清晓图》中脱化而来。《晴峰图》称云仿自巨然,实因当时《湖山清晓图》仍被人们认为是巨然所作,不久以后,张大千却以其过人的鉴力与胸襟将此图作者更名为五代建康画家刘道士。故尔作《晴峰图》在吸收《湖山》的画水之法后自然称之“仿巨然”。

 

            
             巨然万壑松风图  镜心
    款识:△巨然万壑松峰图。蜀郡大千居士临。△写于大风堂下,张爰。钤印:大千居士(朱)、张爰(白)、张大千(朱)
    此幅仿五代大家巨然的《万壑松风图》,虽未落年款,但从整体瑰丽雄奇的风格来看,当属中年之作,此作一变陈法,以青绿表现。描绘出江南烟岚松涛,矾头重叠;深谷里清泉奔涌,溪畔浓荫森森;沿着曲折的山脊,是一片片浓密的松林,“丰”字形的松树随风摇曳,似乎能使观者感受到阵阵湿润的凉风扑面而来;沟壑里聚起团团云雾,缓缓地向上升腾;山瀑下置一水磨磨坊,溪上架一木桥,在这世外桃源里留下人间烟火。作者的构图与其他山水稍有不同,虽取全景,但不突出主峰,通过环绕着的松林将峰顶连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近、中、远三个空间层次表现得自然得体。全图的笔墨沉厚浑朴而不失腴润秀雅,天趣盎然。坡石用淡墨作长披麻皴,再以焦墨、破笔点苔,有沉郁清壮之韵。画中屋宇,以界画而成,表现了画家怀有丰富的绘画技巧。

 

             
               巨然仿阎立本西岭春云  立轴 乙酉(1945年)作  (257.6万元,2010年11月中国嘉德)
    题识:巨然仿阎立本西岭春云图。乙酉上元,大风堂临。蜀郡张爰。钤印:大千豪发、大风堂

 

                  
             西岭春云图  镜心 设色纸本 1948年作             仿阎右相西岭春云图  设色纸本 1941年作
    题识:阎右相西岭春云图。此图旧尝临橅,述亭复从予临之。戊子十月,张爰题。 钤印:张爰之印信、大千居士
    章述亭,女,安徽铜陵人,张大千弟子,工画。章亦曾从张善子学画,并与谢月眉、陈小翠等组织成立上海女子书画会。

 

            
             溪山兰若图  设色纸本 1947年作  (257.6万元,2007年11月北京保利)
    款识:溪边春树绿成群,山崦朝来看白云。客子闲行寻古寺,石窗岩影与僧分。丁亥九月,拟巨然溪山兰若并书元人诗,蜀郡张爰大千父。钤印:张大千、蜀客
    1947年夏月,大千闻叶浅予介绍西康山水之胜,遂与老友杨孝慈先生同去康巴地区游览。从成都出发,经雅安、天全、渡沪定,到打箭炉(今康定)止而回返。沿途饱览高颐阙、二郎山、大渡河、铁索桥、御林宫、金刚寺等诸胜,并写生作画多幅,又作《西康游改屐》纪游诗十二首。是岁十月,在成都举行《张大千康巴西游纪行书展》。
    此作虽题拟巨然《溪山兰若》,然与巨然名迹《溪山兰若图》,构图不尽相同,而兰若一词是梵语“阿兰若”的简称,意即寺院,故此作非临本,应属大千先生迁想妙得之创作,想必是时大千参以巨然笔法,描绘西康古寺及景物而成。
    本幅《溪山兰若》全图采用高远、深远相结合的章法,及巨然如网络分布的披麻皱笔法,体现了峻岭叠峦的雄伟深邃,间以悉心刻画的寺院筑立、长廊围绕,增添几分工笔美感,再通过细描水纹山溪蜿蜒,带出静中写动的气氛,从而烘托出一派超诹尘世的佛山圣境,全幅设色青绿重彩,使得画面视觉效果极佳。近景左下角驻立一执杖老者,回首来时路,显得恋恋不舍,又与远景的崇山寺院形成对角呼应,此是张大千意图实现传统山水画可游可居理想意境的精品佳作。

 

                    
             夕阳千叠山  立轴 1948年作         拟巨然法  1948年作
    款识:钓竿七尺玉,夕阳千叠山。戊子上元,拟巨然法于潇湘画楼。蜀郡张爰大千父。钤印:张大千、蜀客、大风堂
    巨然工画山水,师承董源,但风格不同于董源秀逸奇伟,擅画江南烟岚气象和山川高旷的“淡墨轻岚”之景,他的重要特点就是在林麓间点缀卵石,玲珑剔透,清晰润透,他的画风对后世江南山水派贡献尤大。张大千前期山水主要学习和临抚石涛、石溪和渐江诸家,四十年代的敦煌之行,促使张大千的山水画发生丕变,呈现新的风貌,四十年代中期起,他上溯宋元,宗尚“元四家”和董源、巨然等名家,融入宋元文人画笔墨蕴藉的意趣。
    此幅作于1948年,于巨然笔墨之外,融入己法,画面中散发的浓重的湿润之气和大墨点点苔,正是巨然画风的精髓所在。笔法纯熟率意,可称张大千中岁妙笔。
款识本为明沈周的题画诗,其句格高调雅,才情风发,平淡多趣,与此画相配,别具浪漫潇洒。

 

                   
             巨然山居图  设色纸本 戊子(1948年)作            拟李唐春山楼观  立轴 1948年作

 

            
             夏山图  立轴 设色纸本 1948年作
    款识:巨然苍苍茫茫,大而能秀,仲圭、山樵各得其一体,遂以名世。戊子十月,拟夏山图。似光润仁兄方家正之。大千张爰。钤印:张爰、蜀客
    作此《夏山图》时,张大千年50岁,其以古法入画已臻纯熟老辣之境,博采各家之长,具宋元风范又自出新意。从题画款识可知其所论,他认为吴镇(仲圭)、王蒙(山樵)仅各得其一而已,遂以名世。大千自己在此作中当然要求直溯董巨,以其大而能秀。故取仲圭之艳秀而更见清逸,取山樵之苍莽而无其凝滞。烟云流润可见巨然风致,湖光水色又现董源遗意。
    整幅画笔法细秀温润,先以粗笔淡墨勾画心中的意境,约定山石、树木、屋宇、桥梁,然后用焦墨渴笔,中锋勾勒树石轮廓,树石内部结构则以侧锋皴擦,极为写意流畅,中锋侧锋连贯一气,树石块面活力起伏。远景群峦危嶂,云雾氤氲,中景乔松苍郁,林舍错落,掩映于山谷平缓处,山间环抱,逶迤而下,一萧肃高士,踽踽独行,近景溪水孱孱,于沙丘间轻敲回旋,小桥横卧于溪涧之上,动静得宜。设色清幽秀丽,以山石、树木、枝叶墨色浓淡的交错运用来表现层次关系,突出江南山水清润明秀的韵致。

 

               [转载]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二)
         仿巨然夏山图  1949年作                            仿巨然夏山图  1946年作

 

              
             夏山萧寺  镜心 设色纸本  (828万元,2012年12月北京保利)
    题识:夏山萧寺。巨师真迹惟故宫《雪图》、《秋山问道图》、日本《山居图》、寒斋《江山晚兴卷》,他无传者。此图参合秋山、江山二图为之。爰。钤印:张爰、大千居士
    该幅作品为张大千汲取巨然山水画法所作。巨然工画山水,师承董源,但风格不同于董源秀逸奇伟,擅画江南烟岚气象和山川高旷的“淡墨轻岚”之景,他的重要特点就是在林麓间点缀卵石,玲珑剔透,清晰润透,他的画风对后世江南山水派贡献尤大。张大千在该幅画作绘制中,细笔皴擦,并以淡赭敷染,画面散发出浓重的湿润之气,且山石顶部的墨点点苔,都延续了巨然画风之精髓。然该幅画作中,张大千并非对巨然笔墨的完全追摹,他于巨然笔墨之外,能融入己法,笔法纯熟率意。

 

            
       仿董北苑夏山隐居图  设色纸本 1946年作 (515.2万元,2010年7月上海东方)   北苑夏山隐居图 1946年作
    款识:松云织翠掩山家,浅草抽丝满水涯。何似人间有闲放,一坐北壑卧烟霞。北苑夏山隐居图。丙戌秋,爰。钤印:张爰私印(白)、大千居士(朱)
    《仿董北苑夏山隐居图》是张大千仿照五代时期被誉为被尊为“南派正宗”的山水画大师董源(为江南画派的开创者)的笔意所作。全图山石以董源的长披麻皴(董源所创的一种皴法)为主,参以荷叶皴,朴茂厚实、树木秀伟,章法严谨细腻、设色文静俊秀,敷石绿为山、留白为云、环绕山腰,观之令人惊叹其对古法高超的运用。整幅图画层次分明、色泽鲜明、意境悠远。全画以汁绿打底,复加石绿,山顶矾头则更著石青,华美厚重,一派恢宏壮阔的大千气象,跃然纸上,诚可谓是一件极为难得的精品。

 

             [转载]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二)        [转载]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二)
             山雨催泉图  立轴 1946年作                山水人物  立轴
    款识: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丙戌秋,峨嵋山中,拟北苑法。蜀郡张爰大千父。钤印:张爰之印(白)、大千(朱)
    此图为大千于一九四六年八、九月游峨嵋山所作,此前一月,大千购得五代南唐画家董源真迹《江堤晚景图》。是图大千参以董法并以峨嵋雨山真景为本,山川如洗,秀润可佳,尤其是前景树木使人有湿气扑面之感,乃雨山佳作。

 

             
          仿董源松泉图  设色纸本 1946年作  (1069.5万元,2012年6月北京荣宝斋)      松泉图  1946年作
    款识:(1)南塘后苑副使董源松泉图。丙戌嘉平,养疴瓮山湖上,漫临遣寂,蜀人张爰。(2)穿连林窈下清湫,逝水秋来贯百流,行遍溪山爱幽壑,高怀惟是有巢由。大千居士。钤印:张大千、寂笑斋、张爰之印、大风堂
    南唐画家董源善画山水,其山水画呈现一副淡墨轻岚,文雅柔润,平淡天真,缥缈轻逸的独特风格,为后世文人所推崇,董其昌尊称其为山水画南宗的宗师。《宣和画谱》记载,他的着色山水“下笔雄伟,有崭绝峥嵘之势,重峦绝壁”。
    此幅于1946年作的《仿董源松泉图》,以“之”字形构图来取势,曲折多变、层次丰富,具有流动感,强调整幅构图的大开合。此图章法乃出自大千于1945年在成都昭觉寺所临《北苑松泉图》,其上题语曰:“树晕浓厚,山色浑沦,不以险刻取奇,自然高迈,学北苑正当于大开合处着意,一堕巧趣便非真谛。”代表了大千在四十年代中期对董源山水画的基本认识。
    此幅《仿董源松泉图》前景作六株形态各异的树,一高士坐于坡沿上赏景听瀑,一书童伫立边上有所沉思。远处一众山峰,山上辅以垂瀑直落而下,腾起霭霭白气,在云树沉沉之间隐没于树梢,复转折为奔流曲泉冲出山脚,注入溪涧,蒲草稀稀落落点缀其前。中间的留白巧妙地再现了云雾缭绕、水天一色的奇景。董源笔下的植被是构成其密体山水的基本要素,得自江南实地实景。远景的山峦顶上有成排的树木,聚集着成片的矾头,即垒叠的巨石,形同矾石的结晶体,一簇簇的点皴区分出各个矾头的外形,平列展开于画面上。此画山石以董源的披麻皴为主,用松散舒展的线条铺展了江南丘陵绵延不断的起伏之态,反映了土质山疏松平缓的地貌特征,意向平和沉静。因这种线条随意性极强,长短参差不齐,轻松自然。山体结构层叠而上,点出山脊走向,然后以花青赭石两色层层渍染,造成土石浑厚草木华滋的效果。尤以近处花青色叶的那株,在淡雅的格调中平添了一份生气。整幅画以湿笔为主,主要用线条勾勒物象,辅以皴擦,干湿之间,浑然天成。《仿董源松泉图》一图尤重笔墨,前面的六棵树用了六种画法,树干以中锋勾画,简练明快,树叶点法也大相径庭。此乃淋漓尽致,董巨、大痴笔法尽显其间,随心所欲而又有笔有墨。此幅摹写董源松泉图,深得董源笔意,又在董源沉稳、含蓄的笔法之外增添了一丝大千独有的潇洒韵致。

 

                    
             仿董源松泉图  设色纸本 1948年作  (110万元,2006年11月北京诚轩)
    款识∶穿连林窈下清湫,逝水秋(来)贯百流。行遍丘山爱幽树,高怀惟是有巢由。仿北苑。戊子春,大千张爰。钤印∶张爰私印、大千、潇湘画楼
    《仿董源松泉图》是张大千的重要山水作品。画幅右侧钤盖的“潇湘画楼”印记和左下角独特的水波纹画法,在张大千一生追抚董巨风格的过程中,都有特殊意义。1946年,张大千在北京买到董源《潇湘图》,遂请方介堪刻“潇湘画楼”一印,此印只在张氏四、五十年代少数临古山水中钤用,后期则几乎未见。
    此幅《仿董源松泉图》前景作三株繁枝密叶的乔松,一高士坐卧于坡岩上赏瀑。对面山峰侧的垂瀑直奔而下,在云树沉沉之间隐没于松梢,复转折为奔流曲泉冲出山脚,注入溪涧激起水纹涡漩。此画山石以董源的披麻皴为主,层叠而上,辅以直苔,点出山脊走向,然后以花青赭石两色层层渍染,造成土石浑厚草木华滋的效果。此图章法乃出自大千于三年前(1945年乙酉夏日)在成都昭觉寺所临《北苑松泉图》。
    比较间隔三年的两幅作品,先前一本应该是接近其所据之原本,而此幅在比例上较为纵长,且将原来占画面三分之二的高大松树,缩成不及一半,另外又将主峰向上盘高,增加了云雾的渲染及层次,和水中的波纹。后一本虽不改原画的“大开大合”气势,但是原作中的拙朴与高古,却在大千增之以繁密的皴苔和渲染下,反而消减了“自然高迈”的境界。至于水中细笔的波纹,则是大千在得到所谓刘道士的《湖山清晓》图以后,才开始使用的画法。此幅作品,是大千在上追董巨过程中,变化出的一种风格样貌。

 

                      
             拟董源夏山图  设色纸本 1947年作  (1012万元,2011年6月北京保利)
    题识:一个茅堂何处,小桥古木溪湾。但见山青云白,不知天上人间。丁亥二月,拟董源夏山图笔于大风堂下,蜀人张大千爰。钤印:张爰之印、大千
    《拟董源夏山图》作于1947年。这一时期大千的山水画大皆以董巨为宗,作草木华滋之景。此幅摹写董源夏山图,深得董源笔意,又在董源沉稳、含蓄的笔法之外增添了一丝大千独有的潇洒韵致,可见大千已融古法为我所用,自成面貌。
    此作从高远取景,远景重峦叠嶂,云雾氤氲;中景树木华滋,数间茅舍错落掩映于山谷平缓处,一道曲径从茅舍处逶迤而下,二高士于小径上驻足交谈;近景溪水潺潺,荡击沙渚,一座木桥横卧于溪涧之上,整体动静得宜,描绘了一处平淡清幽的桃花源景致,恰合乎诗题。整幅画笔法细秀温润,以色彩的冷暖对比来营造山林的多样景色,以浓淡的交错运用来表现层次关系,色彩虽绚丽,却有清幽古雅的意境,突出了一派山明水秀的江南风光。

 

                     
             云山仙阁图  立轴 戊子(1948年)作                溪山仙阁图  设色纸本 1948年作
    题识:詹东图记王齐翰山水卷云:山与石不甚有皱,但用墨笔圈围,稍分,即以大青绿染抹。又云:惟屋乃极致精工,法李昭道也。因揣其意为此,未识与霍翰有稍分相合处否。良初仁兄方家正之。戊子十月,大千张爰。钤印:张爰大千父、蜀客

 

              
             晴霭仙阁  立轴 设色纸本 1947年  (5405万元,2011年6月北京保利)
    题识:晴霭翠纷纷,溪桥水乍分。山家何处走,松外万重云。丁亥嘉平月,师北苑。蜀人张爰。钤印:张爰、大千
    此幅作于1947年,大千的仿古写生山水在此间进入了一个高峰期。大千这一时期的山水主要着眼于北宋大家的雄伟风格,尤其沉浸于董巨派的作品至深,无论是临仿之作,还是自作的青城、峨眉等写景山水,均受董巨派影响很大,此幅作品即为师法董源。
    画面取五代宋初山水典型的三远式构图,在总体景物的布局上亦可见西方风景画中的透视法。远处峰峦叠嶂,山峰形状奇特,气势温和厚重,与荆关派石体坚硬、气势雄强的画风有所不同。中部为山间谷地,殿阁庙宇在雾气的弥漫中依次远去,散布在山坡上。画面下段山溪潺潺,虹桥架设其上,缓坡云树渐叠,水畔嘉木葱茏,小径蜿蜒远引,二位高士临水盘膝而坐,高谈阔论。整幅意境高妙,既有重重殿宇造成的华丽气象,又流露出高士隐居的悠闲逸致。在画法上,远山以淡墨和以少许石青、赭石、朱磦等,以长披麻皴、牛毛皴和解索皴层层擦染,再施以破点、攒点等笔法点苔,苔点有大有小,有浓有淡,或疏或密,点的十分沉着利落,呈现出一种青苔密集、岚气浑厚的景象。山头转折处叠以数块不甚明晰的矾头,用淡石青色和水墨写出,以表现出土质山峦的浑厚质感。宫殿楼宇以细笔勾之,敷以淡淡的赭石,飞檐斗拱俱十分精彩,合乎尺度,比例恰当,线条沉稳精准。坡岸、山脚的松树高大直立,偃仰多姿,水边蒲草,随风轻摇,颇得清趣。松树亦以精细的笔法画出,与山峦的粗率形成对比,树干以墨笔勾勒,赭石敷色,枝桠曲折,颇有生动之致,根根松针,事无巨细,描绘精谨。近处岩石坡岸以淡墨皴擦,石绿敷染,纯度较高的色调使前景与后景拉开空间距离。两个点景人物一正面,一背面,线条细致流畅。整幅平淡趣高,笔墨温润,色调清新,令人幽情思远,如睹异境,颇得董源画意,而在章法的布置和笔墨、色彩的运用上又融汇了自家之法。

 

    [转载]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二)    
     仿董北苑烟波洞庭图  立轴 1946年作                      仿北苑夏山隐居图  1946年作

 

           
       仿北苑江堤晚景  设色纸本 1947年作  (952万元,2010年6月上海天衡)   仿北苑江堤晚景  绢本 1947年作
    款识:山晓凌寒一角青,春来烟树画娉婷。布帆安隐云波暖,归梦衡门遍远汀。丁亥十月,效北苑江堤晚景。赵文敏所谓者以人拟之,是一个放泼地无拘管底李思训者。大千居士并记。钤印:张爰、大千、潇湘画楼
    通观整幅画作,气厚乃苍,神和乃润。张大千的传统功力,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曾用大量的时间和心血临摹古人名作。更难能可贵的是先生并不拘泥于古人,而是将古人的程序灵活运用。从大千这幅画中可见一斑。设色青绿艳而不俗,这又与张大千是一个用功甚苦,读书渊博的画家息息相关。此幅画作中山石皴法兼具南宗长短披麻的浑厚华滋,又不乏北宗斧劈皴的雄伟老硬。行笔如流水,神采活动。水石幽深,平远险易之行,莫不曲尽其妙。尤为值得一提的是,画面中网巾纹绘成的水波,在充分显现大千深厚的内蕴功力的同时,水纹的柔美与山石的苍硬亦相辅相成,是为鉴赏整幅作品最珍贵之处。

 

             
             仿董北苑华阳远帆图  设色纸本 1947年作  (520万元,2010年6月北京印千山)
    题识:(1)何处闲吹两脚笙,云螺黛髻晕眉青。凉风帝子一千里,拂水飘烟出洞庭。往岁曾于海上见北苑画洞庭张乐地,潇湘帝子游大卷于庞虚斋处,此图略师其意。丁亥之春,大千居士,张爰。钤印:大风堂(朱)、张爰(白)、大千(朱) (2)碧嶂遥隐现,白云自吞吐。空山不逢人,心静即太古。丁亥之夏,拈石田翁句,似小珊世萍正之。大千张爰。钤印:张爰之印(白)、大千居士(朱)
    题跋:大千先师此图正于一九四七年,他对董源的用笔、布局,心摹手追,了然于胸。先师作此画特别重视运笔的俊秀及董源的莽苍深邃的构图面貌,此图却为先师的一件精心巨作,得之如瑰宝。观之乃福分也。门人王永年题。钤印:王遐、永年
    此幅山水画作于1947年,笔墨简括,工、写结合,疏朗、紧凑安排有致。画面结构上松下紧,水天相接处,远山与帆船使画面层次分明;近处,山坡平缓,两棵松树张开双臂,欢迎八方来客;下方,亭台楼阁掩映于郁郁葱葱的树木中。远近仅以一墙之隔,呈现两种境界,把洞庭湖的美景展现得一览无馀。这幅画中,大千采用了他擅长的皴法。他认为,画山最重要皴法,古人有种种名称,只不过就其所见的山水而体会出来的。应该用那一种皴法传出,那所见的形状如何,遂名叫作某某皴,并非勉强,非用此皴法不可。山水皴法不必拘泥,只要看适于某一种,就用某一种皴法。南方的山较平缓,土多于石,故大千采用披麻皴,合乎情理。

 

            
             华阳仙馆图  镜片 设色纸本 1947年作
    款识:云之杳霭,不知其飘然而来,江之浩荡,不知其奔然而逝。山之而高,木之繁阴,不知其然而结,能会其意于清赏间,一香一茗,一动一置,何所不可耳。丁亥秋日,蜀郡张大千爰。钤印:张爰、大千父、呢燕楼
    张大千山水不入“四王”,从石涛入手而直追宋元,标榜高格。此幅为仿五代董源笔意的《华阳仙馆图》,图中山石以董源之长披麻皴为之,从画面右边取势,层岩叠嶂造高远清逸之景,一条白瀑从中而下,击水有声。左边平远开阔,河流远际无边,片帆阡陌,云气顿生。山中有路直上仙馆,画出了可居、可游的山水画最高境界。

 

     [转载]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二)   
      董北苑太乙观山图  1948年作                               北苑副使华阳仙馆图  设色纸本 1946年作

 

             [转载]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二)
              仿董源华阳仙馆图  1949年作
    本幅作于己丑(1949)年秋,时大千51岁,正是对董源、巨然用力最勤之际。作品自谓彷董源,綿密细致的筆墨,層層烘托,表現出蒼茫深秀的韵致。从繁茂细密的画风来看,颇得董、巨大而能秀的恢弘气概。
    大千从明末赵左的临本,觅得一幅已经失传的董源《华阳仙馆》的章法结构,用从董源《江堤晚景》和《潇湘图》领悟得来的笔法和设色,重生出本幅作品,所以本幅又代表了大千借尸还魂的非常手段,显示了他是如何活用古人的。
    在传世赵左临董源画中,未见题记所云之临本,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一幅伪董源的《夏山欲雨图》,丘壑章法则与本幅类似。两画最大的不同处在于近景,大千画中有四株优美的大树,特别是一红一篮夹叶树,以及全画的小青绿设色。而且大千此画布景的另一大特色,则是右下角对着峭壁飞瀑的那一栋水阁,精细的木造结构和瓦顶,三位清谈的隐逸高士,写实逼真。

 

            
             董北苑夏木垂阴图  立轴 设色纸本 1948年作
    款识:董北苑夏木垂阴。戊子十一月,大风堂拟之。张大千爰。
    题跋:《书花舫》载董玄宰老年酷好北苑画迹,前后收得四本,内惟《潇湘图》卷为最,至以“四源”名其堂云。按米氏《画史》曰:董源平詹天成,唐无此法,在毕宏之上,近世神品,格高无与比也。峰峦出没,云雾显晦,不妆巧趣,皆得天真。岚气郁苍,枝干劲松,咸有生意。泾桥渔浦,洲渚掩映,一片江南也。日本既降之明年,予重游故都,先后得《潇湘图》《溪岸图》《江堤晚景》,他日更有所获,当不令董老专美。此幅斟酌三图笔位置,略有入处。大千居士记。钤印:张爰私印、张爰、大千居士
    早自三十年代晚期,大千已涉及收藏董源画作,《溪岸图》可能属最早者。抗战胜利后,他相继购入《江堤晚景》和《潇湘图》等剧迹。若从他自己画作上题跋所示,他另得北苑画多帧,而目遇兼参其梗概、师其笔墨者,更多不胜数。本幅写于1948年12月,题曰拟“董北苑夏木垂阴”,但该幅董源作品似未列大风堂收藏。若参照他在1949年4月初写成的《夏木垂阴》,1953年,大千写有《寻隐者不遇》一图,题曰“以北苑夏木垂阴笔写之”,构图与49年本十分接近,细致程度则过之。由此视之,大千笔下《夏木垂阴》拟採源自玄宰。本幅写于稍早,与后两者差别明显。按他重题时所示乃斟酌北苑《潇湘图》、《溪岸图》及《江堤晚景》三者笔墨成之,非照本对临,故无论存在北苑本或取玄宰本,皆是经其融贯综合下的再现。其实,早在1947年重九前夕他写有《山寺浮云图》,画上长题的前半段与本幅如出一辙,皆因绿自《书花舫》及《画史》所载,差别处见于后半段,因《山寺》乃参合《潇湘图》、《江堤晚景》及《风雨出蛰》三图而成,与本幅取源略有出入。惟一一致之处在于非机械地临自北苑,而是画家探究融合后再行创作的成果。从《山寺》与《夏木》两画构图比较,复参照两者取源北苑不同作品的异同,基本上符合了画家在题跋上自述的渊源。《山寺》布局,笔法属北苑笔下较典型面貌,细如鱼鳞的水纹勾划,山体上长披麻皱法的运用,以至重峦积叠的结构等最是明显。本幅则是两山对峙,画面列分左右,中见狭道贯穿,前沿河渚,后抵房舍三两,透过曲径小巧穿插将隔河两岸巧妙串联;超越峰顶眺望,入目处土陡横展绵延,正是一片江南风景。这种视点从多角度切入,故能穿透高低远近的阻隔得览全貌,较《山寺》更为复杂多变。在技法上,《夏木》注重山体轮廓的明显凹凸,体积感与立体效果因而更强;用笔甚精细繁密,如不同种类树木的刻画,勾点并用,或聚结、或疏列,位置经营用心,结构紧凑,层次井然,这里流落了黄鹤山樵风格的痕迹,无疑也是大千博纳取长、综合各家的集大成表现,另画上长题述及董源三画入大风堂的时间略有误差。《溪岸图》乃1938年9月借自徐悲鸿,待四十年代中期方易以金冬心《风雨归舟》,才正式属大千所有,时间在抗战胜利前,较《潇湘》、《江堤》为早,画家所记稍误。

 

               [转载]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二)               
             雪霁远山图  设色纸本 1940年作             春日山居  1932年作
    题识:小蓥华在青城大面山之阴,形与什方蓥华山同,故名。其龙神冈,钻天坡,舍身崖,一路刻木为梯。攀萝扪葛,然后得上登其间者,肩随大面,俯视则烟云生于足下,危峦欹侧欲动,是为灵境。庚辰八月,写于上清借居,大千张爰。钤印:张爰之印(白)、大千(朱)、大千毫发(朱)
    此图作于庚辰(1940)年,大千时年42岁,此时应属在四川结识赵望云同去赴敦煌临习壁画途中,但同年其二哥张善孖逝世,返重庆办理后事。大千此时期风格大多临摹、借鉴古人,并多作重彩青绿山水,上追二赵(伯驹、伯骕),下借文氏(征明)画风。作品中款识所题:“小蓥华在青城大面山之阴”即指四川什邡地区小蓥山,应适此时大千正处重庆二哥丧失悲痛中。图中山石用墨线勾勒轮廓,在勾、皴后,先以赭石铺底,然后上石青石绿,层层叠加。石绿渲染。下方枯树丛林、茅庵草舍,水磨长桥。院中一长者双手绻袖,牧童头顶斗笠手持扫帚,扫院中积雪。一副雪过山晴景色,山间一片空鸣,唯有一线长瀑成为整座山的奏点。

 

               [转载]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二)
             董北苑溪山云屋图  设色纸本 1944年作  (115万元,2011年6月北京传是)
    题识:董北苑溪山云屋图。甲申临,大千张爰。 钤印:张爰、大千
    《溪山云屋图》作于1944年。此时的大千,处在对前人的不断追求中,他认为古今画风之流变,在于古风尚精密,今尚苟简;古风高厚大气,今则薄于气韵神态。故而此后画风为之转变,由明清转向对晋唐两宋作品的心追手摹。大千曾说“北苑画前不藉师资,后无复继踵,特开机轴,为千古正宗学者所遵之。”可见张氏是将董源视之为百代风标、千古宗师,对之佩服的无以复加。
    此幅《溪山云屋图》长皴内含董源笔意,山石树木葱郁懋盛处见浑厚,丘壑笔线、坡石树木已经具宋人气息,而其笔皴之间所展现的大气之象也与张大千豪迈不羁的性格是息息相通的。

 

               [转载]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二)               
             董北苑溪山雪霁图  1947年作              董北苑溪山雪霁  1948年作
    款识:董北苑溪山雪霁图。丁亥春仲,沱水邨居涉事。张大千爰。钤印:张爰、大千大利
    此图张大千自题为仿董北苑,绘幽谷深溪之雪景,以大青绿着色,山头用白粉晕染,青山如黛,白雪如妆。大千在青绿基础上绘雪景之图颇多,皆能沿承有法并自出新意。

 

     [转载]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二)     [转载]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二)
      临董源江碮晚景图  设色纸本 1960年作                    仿北苑潇湘水云图  设色纸本 1979年作
    款识:(1)南唐北苑副使董源江碮晚景图。大风堂临本。(2)北苑、巨然崚嶒兀岸,大而能秀,拙而能幽,为千古画宗。吴仲圭、王叔明得其一体,遂成宗派。正如临济、云门,各穿不借走路。伯郊吾兄将远香江,写此北苑江堤晚景图赠行。庚子十月大干居士张爰,时在三巴摩诘山中。
    此图既反映了张、徐二人“亦师亦友”的深厚情谊,也是张大干“脱古创新”的临古佳作。画面的布局气势和物象形态是古人的,诚如所题,他要保存董(源)巨(然)干古不变的宗法,要学习元代吴镇、王蒙,各取一体,自成宗派。故这幅画在笔墨和设色上,就未宗董源常见的水墨一路,而仿董源的着色山水《龙宿郊民图》,作青绿设色,并更见秾丽,尤其点景人物,更鲜艳夺目,风格可谓仿董源而自成一体,为张大干之精心杰作。

 

       
      碧嶂白云图  高1.51米宽3.62米 乙酉(1945年)作
    《碧嶂白云图》作于乙酉(1945)夏,为大千当时杰作。大千早年山水,自明清而一路向上追溯,对于历代的名迹心摹手追,而且不惜重金购藏以为研究摹习之范本。然而大千的摹古,非徒貌其形骸,更重寻其渊源。该画左首有大千题跋:“碧嶂遥隐现,白云自吞吐。空山不逢人,心静即太古。石田翁句。昔人称吴仲圭师巨然得其笔,王叔明得其墨,予此纸以北苑《夏山图》笔法求之,所谓上昆仑寻河源也。”可以明了大千此幅取意于五代巨然。然而,张大千固有的胸襟和气度在无形中注入到他的绘画中,扑面而来的是一种开张、奇崛的气派。此画幅面巨大,堪称罕见的珍品。

 

            
             拟曹云西山水  设色纸本 1944年作  (575万港币,2012年11月保利香港)
    题识:寥泬秋天好,幽原此一过。山当江郭近,花傍隐居多。泉石心常在,穷通理若何。只言五湖上,无地着渔蓑。甲申秋日,用云西老人法制此,爰。钤印︰张爰之印、大千、大风、人间乞食、三湘梦五湖心
    张大千自从敦煌归来后,大规模地搜集并临摹古代名作,将在敦煌形成的富丽堂皇的色彩与古人优雅的笔墨结合起来,画风逐渐开始变化。此作题款云“用云西老人法制此”,云西老人,即曹知白,字又玄,一字贞素,号云西,浙西华亭人。元代画家,藏书家。其平远法李成,山水师郭熙,笔墨清润,全无俗气。至谓其师冯观,笔墨差弱而清气可爱。张大千仿曹云西法作图,与其早年的仿古作品相比,更大程度上追求与古人的神合,取法古人之精魄,融贯自身之笔墨,以青绿设色,辅以赭色秋木,沉稳苍郁,清润悠然。近景草木萧萧,枫叶胜火,秋雁南飞,远山脉脉,秋思静穆,寓静于幽,境界空暝旷远。

 


 秋山访友图  手卷 绢本 壬申(1932年)作
    款识:壬申春,二月既望。拟松雪老人秋山访友图。蜀人大千居士,爰。钤印:生张八、大千居士
    引首:秋山访友。待秋吴征。钤印:吴征、袌鋗居士
    后纸:霜林凉如许,高松树有声。打门听落叶,绕屋看山行。到处峰都出,飞来势若争。红飘千片去,苍点万尖生。耸峭鏖秋色,翻空鬬晚晴。露寒鸦背湿,云破虎牙撑。画意何妨瘦,诗心不譲平。停车当此坐,樵路认分明。壬申(1932年)秋八月廿又二日,吴湖帆题。钤印:丑簃长年、吴湖颿

 

       [转载]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二)
       仿鹊华秋色图  镜心 设色纸本 1938年作  (131万元,2010年4月上海敬华)
    题识:对岸有青山,独钓爱奇绝,得句懒归来,拟欲待明月。小变赵文敏鹊华秋色图笔法写此,戊寅夏孟,蜀郡张爰。 钤印:张季、大千
    大千的山水画自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开始超越明清而上溯,致力于临仿赵孟睢⑼趺傻仍遥ト朐酥摇U悦项作《鹊华秋色图》描绘济南名山华不注和鹊山的秋天景色,这幅小青绿山水笔致灵活,画风苍秀简逸,被誉为元代文人画的代表作
    在此幅大千的变体画中,章法更加简约,构图不再追求左右平衡,将鹊山和华不注山分置两侧,而是将低矮的山坡置于右侧。此山坡并没有显示出突出的地理特征,仅以花青、石绿和赭石加以渲染,再在山顶和坡渚处略加几笔点苔,恍若江南的任何一处矮山。左侧以大片空白表现浩渺的水面,水上一高士驾舟垂钓,荡起若干涟漪。与赵孟罨蟹崦牧帜鞠啾龋送贾挥薪耙豢米颂裨嫉氖萘悦嫔狡律复栽硬荨4俗髡逦揆宸ǎ杉也灰运茉炱媲偷纳铰臀谥迹且云绞档木拔铮铰汀⑹髂局虻サ墓椿约扒逖诺纳鞔锍鲆恢治娜耸狻6庥牖婀乖焱虻ィ啾泶锍隽顺椒渤尽⒃独氤鞠囊饩场

 

              
             临赵孟钋锪衷鼐  设色纸本 1947年作 (504万元,2007年11月北京保利)
    款识:赵瓯波秋林载酒图。丁亥春,昆明湖上临,爰。钤印:张爰、大千玺
    题跋:此大千四十九岁时在北京所作,朴茂清逸,中年以来,此为佳制,甲子夏日观因题,壮暮翁稚柳。钤印:壮暮
    此幅《临赵孟钋锪衷鼐仆肌纷饔1947年春天,地点是在北平的颐和园。在此以前的一年多里面,大千在北平又陆陆续续买到不少五代、宋汉、元人的名迹使他在敦煌临摹了大批重彩作品之後,再度接触到这些正统派名家的卷轴画,他们那些工细而精谨的笔墨,使大千先生又可以从画史中尽情吸收最新的养份。
    从题识可知,这是一幅临元四家之一赵孟睿ㄗ影海┑谋咀印H郧嗦萄丈鞯鳎绞穆雎缫跹舴置鳎次奁娣逡焓文敬辛成矫嫠栊从木驳纳骄泳爸隆4笄壬陨罾兜角陈痰姆岣簧祝幢硐帜切┎煌氖髦郑衷诳拷娴闹醒耄匀甏右蠛斓角持斓乃叮纬缮噬系亩员取T僭诎自蒲谟成焦燃洌ㄒ悦├搿⑺筛伞⒋濉⒉途叩炔煌愦蔚呐鳎沟萌槌氏置骶换溃龆惺科淖笆稳の叮钦悦项所传承的南宋院体画的风格。
    张大千的青绿山水有华美的装饰气息,设色典雅,笔法细腻,体现了精研古人笔墨後一种集大成的功力和超越古人的智慧,此种仿效和临摹往往是托古的创新,是以古人的意境和构图实现各种皴法和敷色的探索。大千将秋山红叶置于青绿山水中,在色彩的并生与对比中达到一种和谐,其红叶树姿态婆娑,以墨笔勾勒树叶降低了色彩对比造成的冲突,又平添其绰约与柔美,成为万仞高山中的点缀。大千往往将红叶树与靛蓝宽叶树安置在画幅下方临近水边的位置,一红一蓝极为华丽,树体纤细,夹叶窄小,在造型的柔弱中又减轻视觉张力,使焦点仍集中在崇山峻岭间,以鲜艳的靛蓝敷染树叶,令画面生辉而不喧宾夺主。
    张大千的高士形象具有符号性特征,此种古装人物往往褒衣博带,一袭长袍,以自然轻快的笔墨表现出人物飘逸的气质,工细而写实,头部略有晕染,本幅除绘出人物的不同动势外,还精确刻出每个人物的面部表情,体现出人物的不同身份与性格特征。

 

              
             仿赵鸥波秋林载酒图  设色纸本
    款识:仿赵鸥波秋林载酒图。蜀人张大千爰。张爰之印、大千居士
    全画以青绿颜色为主调,山石的脉络阴阳分明,却无奇峰异石,但见嘉木葱笼,背山面水,描写幽静的山居景致。大千先生以深蓝到浅绿的丰富色阶,来表现那些不同的树种,又在靠近画面的中央,以三株从殷红到浅朱的霜叶,形成色彩上的对比。再在白云烟掩映山谷间,辅以茅离、松干、船板、餐具等不同层次的暖色调,使得全书呈现明净华美,精丽而有士气的装饰趣味。此画在用笔方面,不论山石枝干、松针夹叶、屋宇舟船、流泉波纹为都十分细秀劲挺。画面里有高士三人,他们的脸相、性格各不相同。其中一位缓步于岸上的高士,手执佛尘,神情闲雅,微微转身凝目注视舟中的动态。船上的二位高士对坐着,其中一位侧望正在交接酒瓮的两名仆人,另一位却回首望向船舱中的卷轴。再加上船梢有一名正在撑篙的童子,所有人物的神情、衣着和他们的动作,安排得各称其身份、地位,同时也明确点出此画的主题,高士们在明丽的秋光中,正要载酒出游。

 

              
               仿赵文敏溪山图  设色纸本 1941年作  (598万元,2011年6月都市联盟)
    题识:仿赵文敏公真本。辛巳春,大千居士,爰。钤印:张爰之印、大千、却吹长笛过青城、可以横绝峨眉巅、两到黄山绝顶人、大风堂
    《仿赵文敏溪山图》为张大千摹古而又别出心裁的作品。从现存的赵孟钭髌房矗嘶雇技啤端善皆锻肌罚谧派鸵饩车挠焐嫌炙啤端逋肌贰W莨壅髌罚诒誓⒐雇肌⑸枭方面,均显示了大千的匠心独运。从笔墨来看,为大千早年艺术风格之体现。用笔,文而不弱,用墨,鲜而韵泽,用色,炫而清逸。从构图来看,远景、近景的安排又是倪云林典型的两段式构图,同时还借鉴了郭熙之“三远法”。虽然“三远法”适用于北方山水的雄伟壮观,然张大千在这里却特别强调“平远”、“深远”所达到的空间效果。远处虽为平坡矮山,却给人以深远渺茫之感。从着色来看,不似赵孟钪端善皆锻肌罚此评钏佳怠⒗钫训乐白印4哟朔矫婵煽闯稣糯笄Ф蕴拼嗦躺剿纳钊胙芯俊H家郧嗦涛魃鳎唷⑹潭啻畏秩荆忠贼魇虻祝肷中鳎崴擅骺於智逍碌牛孛杌媪宋娜说睦硐胍饩场

 

               [转载]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二)
           仿吴墨井凤阿山房图  1943年作                      草堂对弈图  纸本立轴
    款识:吴墨井《凤阿山房图》,盖仿黄鹤山人《一梧轩图》笔也此又仿墨井法。癸未七月,皋兰客次并记。大千居士,爰。钤印:张爰之印(白)、大千(朱)


              
             仿吴渔山凤阿山房图  设色纸本 1947年作  (2240万元,2010年11月西泠)
    款识:生平所见渔山画不下七、六幅,更当以《凤阿山房》、《陶圃松菊》为最。《陶圃松菊》仿黄鹤山樵,崇冈绝岭,苔点朱砂,浓攒密缀,绚烂如锦步障。《凤阿山房》渗墨细皴,兼李、范笔法,古味盎然,溢出毫楮。此用“凤阿”布局,以青绿出之,浓丽与“陶圃”相俪也。丁亥秋日,写于成都昭觉寺。明年戊子三月,携来海上始克成之。蜀郡张爰大千父。钤印:张爰之印(白)、大千鉨(朱)
    《仿吴渔山凤阿山房图》作于1947年,绘画缘由据画上题识所言,是因为张大千所见吴历作品中以“凤阿山房”和“陶圃松菊”二图最为出色,于是他藉吴历“凤阿布局,以青绿出之”绘成一幅自己的“凤阿山房图”。所谓“陶圃”即《陶圃松菊图》。
    张大千通晓画史,又是嗜古如命的收藏大家。《凤阿山房图》就是大风堂的藏品。《陶圃松菊图》则是于非闇的藏品,张大千只能向于非闇借摹。这大概也是《陶圃松菊图》张大千只临了一幅,而《凤阿山房图》一共画了两幅的原因。两幅《凤阿山房图》,第一幅作于1943年,现藏上海博物馆;第二幅即本幅,作于1947年。
    张大千做事认真,眼界开阔,见古摹古多了,便有一种画学思想管领他的绘画。比如所画两幅《仿吴墨井凤阿山房图》,1943年作第一幅时,他直指吴历的《凤阿山房图》笔法取自黄鹤山樵的《一梧轩图》,而作第二幅时,他在题识中分别阐述了《凤阿山房图》和《陶圃松菊图》两幅作品的笔墨特点及其由来,然后作割舍,去绚烂,易青绿,绘成自己的《仿吴墨井凤阿山房图》,显然这个过程有递进关系,所以两幅作品尽管构图相同,笔法却有区别:后一幅设色丰富,皴染细腻,呈现了更多的王蒙味道。

 

               [转载]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二)
             仿沈周庐山高  设色纸本 1947年作   (920万元,2011年6月北京匡时)
    款识:庐山高高几重山,两山烟浓复浓烧。丹东未住屏风叠,骑驴来看香炉峰。江上乌帽谁渡水,巌际白衣人采松。丁亥闰月,仿石田翁(沈周)写庐山高,检六如居士(唐寅)句题之。蜀山张爰大千父。钤印:张爰之印、大千
    《庐山高图》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一件名作,创作于1467年,系吴门大家沈周为祝贺老师陈宽七十寿辰所精心绘制的一件佳构。
    《仿沈周庐山高图》创作于1947年,为张大千仿‘明四家之首’沈周的青绿山水杰构。此时的张大千,艺术创作上正处于其艺事生涯第二阶段的高峰期,他一方面以古为师,一路溯源,上窥董巨,旁猎倪黄,深切了解古代名家的绘画技巧与内涵,另一方面融合多年来遍历名山大川对自然的观察和生活体验,借古开今,技艺上渐入随洒自如,成就自家面貌。《仿沈周庐山高图》正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该作构图布局几乎完全遵从沈周原作,但体制收缩,并将原作的淡设色改为青绿着色。山峦层叠,草木繁茂水帘高悬,飞流直下处,虽一如古人,但整体气韵一变沈画的雄浑为秀润,完全出之以自家风格,精彩绝伦。尤值一提的是,张大千在此图中弃原题诗“庐山高,高乎哉!郁然二百五十里之盘踞”,而代之以唐伯虎《游庐山诗》,更可看出其在创作此画时,“气烁古今,直追王蒙,试与沈(周)、唐(寅)争高下。”的万丈雄心。画作所显示的才华与功力,足可证“五百年来一大千”确非虚誉。

 


 阿房宫赋  镜片
 

 拟仇实父笔山水  手卷 绢本设色 1944年作
 

      [转载]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二)   [转载]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二)
      天际归舟                                      仿王希孟千里江山图  立轴绢本 1947年作

 

           
            天际归舟  设色纸本 1949年作
    题识:何处江行春好春,维舟况是草如茵。不須更乞高风便,留宿沙鸥意最亲。偶倣吾家僧繇画法为此,图成更拈二十八字于上。己丑十一月,蜀人张爰大千父。

 

              
               山水  设色纸本
    款识:长安一片月,万户杵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仿新罗山人笔法,大千居士张爰。钤印:张爰、大千居士、大风堂

 

                  
               听松居图  设色纸本 1946年作                        听松居图  设色纸本 1966年作
    是图可谓张大千山水实景绘画的典型代表,以对实景的描绘综合古人技法,而又卓然有新意,松声、涛声交汇,景象开阔辽远,但又描绘得工致,有异于传统听松图的狭小景象,让人有心胸豁然开朗之感。

 

            
             沧浪渔笛  设色纸本 1947年作  (665.68万港元,2005年5月香港蘇富比)
    款识:沧浪渔笛图。仇实父仿李唐笔。丁亥嘉平月,蜀郡张大千爰,背临于成都。
    張大千先生早年研究人物畫的時候,對明代仇英(實父)的工筆和寫意人物畫,都有很高的評,認為他是人物畫的正宗。而且,大千也收藏過一幅仇英以人物為點景的工筆山水畫《滄浪漁笛圖》。仇英原畫中的近景樹叢,有四種夾葉和三種不同的點葉法,不但夾葉的用筆尖銳細勁,而且點葉時也十分注重筆墨的表現,不同於仇英一般的工筆畫,因此格外受到大千先生的重視。
   此幅《臨仇英滄浪漁笛》,樹石、丘壑的位置,大抵如原作,只是在用筆方面比較隨心所欲,用的是自己的筆法,並且加上了顏色。畫中的夾葉樹、茅堂、瓦屋,工麗兼文秀。細細的波紋如鱗,則是受到他當時新藏董源《江隄晚景》的影響。由於原畫的皴法,用的是“小斧劈皴”,所以,大千題曰“仇實父仿李唐筆”。其實,細觀大千此幅仿本,全盡整飾甚至超過了原作,形成一種“文人畫”與“院體畫”的綜合畫風,雖然古意盎然,也不無他仿古時別出心裁之處

 

           
      临仇英沧浪渔笛  设色纸本 1947年作 (341万元,2005年6月北京华辰)            临仇英沧浪渔笛  1947年作
    题识:沧浪渔笛图。仇实父仿李唐笔,丁亥嘉平月,蜀郡张大千爰,背临于成都。 钤印:大千(朱)、张爰(白)
    题跋:予目障后已数十年不能为细笔之作,顷友人持予廿年前旧作沧浪渔笛蜀索为题记,以赠祖莱七弟。钤印:西川张爰、金石同堂
    此作品绘于大风堂特制仿宋罗纹宣上,此纸半生熟,最适于画泼彩作品,显色奇佳。

 

              
             江深草阁图  镜框 设色纸本 1949年作
    题识:(1)为爱江深草阁寒,倚栏终日坐忘还。个中妙境谁应识,阁下溪声阁外山。己丑闰月,拈文衡山诗作。大千居士。钤印:张爰长寿、张大千长年大吉又日利  (2)蜀郡张大千,爰。钤印:张爰私印

 

 仿董其昌山水册 (六开)  册页 设色绢本
    释文:乐志论。使居有良田广宅背山临流,沟池环布,竹木周布,场圃筑前,果蔬树后。舟车可以代步涉之艰,使令足以息四体之役,养亲有兼珍之膳,妻孥无苦身之劳。良朋萃至,则陈酒肴以娱之,佳时吉日则烹羊豚以奉之踌躇畦苑,游戏平林。濯清水,追凉风,钓游鲤,弋高鸿。风乎舞雩之下,咏归斋堂之上,安神闺房,思老氏之玄虚。呼吸精和,求至人之彷佛,与达者数子论道讲书,俯仰二仪,错综人物,弹南风之雅,操发清商之妙曲,逍遥一世之上,睥睨天地之间,不更当时之责,永保性命之期,如是可以凌霄汉,出宇宙之外矣。岂羡夫入帝王之门哉。仲山阳此论得山居。
    此山水册为张大千仿董其昌笔意所作,册共六开,观其书、画均与董氏颇为肖似而又于董氏笔墨中有所创新,体现了张大千仿古而不泥古的创作精神。图中峻拔的山头,沉重的石块,挺拔的古树,错落的屋亭,氤氲的雾气均各尽其态。既有草木葱茂、风雨迷蒙的江南丘陵特点,又有沙汀芦荻、远岫横亘的水乡情调。每幅皆构图精巧,意境高远,韵味充足。册页以青绿法为之,山峰奇石以没骨法画出。用石青、石绿、朱砂、赭石等色染出质量,又用披麻皴略略皴出肌理,其间又配以倪云林横笔卧苔之法,与李思训一派线条硬劲的青绿山水情趣各异,而是温润淡怡,以平淡天真之趣取胜。作树之法亦是变化多端,或用石涛三笔一组的画树之法,或用类似沈周一般带有公式化的横笔墨戏,或是细细勾勒,或是用色渲染。可见册页虽以“仿”字冠名,但每幅均独有新意,是张大千取诸家笔墨之长,再运用自身的学养见识加以变化而直抒胸臆,独树风标的于“古”中求“新”之作。

 

                          [转载]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二)
             仿米家山水  设色纸本 1936年作                  仿董华亭山水  设色纸本

 

           [转载]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二)        
               仿董其昌山水  设色纸本 1926年左右
    题
识:奔流下杂树,洒落出重云。仿玄宰笔。张爰。钤印:张季爰印、大砚斋
    张大千的画风,在未形成自己个人面貌的时候,曾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心力,从清朝一直上溯到隋唐,逐一研究历代著名画家的作品。该作品为张大千仿董其昌山水,然从画面上看,既有对董其昌山水纯正追求,又融入了个性的变化意识。画作下部树的变形处理,数笔重墨点燃山石苔点,以披麻皴表现山石凹凸起伏的结构和肌理效果,都延续着董其昌之面貌,强化笔墨意趣的表现。

 

           [转载]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二)
             临赵大年水村图  镜心 设色纸本 1940年作
    题识:江湖野水明碕湾,苍木隐映白石顽。乐哉禽鸟居其间,草有蒹葭鱼鰋鲤,扁舟不见玄真子。我复胡为滞留此,承平公子翰墨娱。遗风流韵诗驺虞,宛胜滕王蛱蜨图。庚辰腊月,临赵大年水村图,兼橅邓善之题语。张大千爰。钤印:张爰之印、大千
    大千此幅自题 “临赵大年水村图”,当为临摹自北宋赵令穰《湖庄清夏》卷,赵氏此卷原为黄君璧白云堂所藏,现藏于美国波士顿美术馆。此卷为平远之宗,于江湖一隅,平凡景致,吟咏造化,生机无限。观大千此幅,写《湖庄清夏》卷一段,着意于陂湖林樾,烟云凫雁之趣,得赵大年之清润,而益之以秀丽,足见大千本色。大千“临赵大年水村图”尝见数本,此本的特别之处在于画幅上方大千“兼橅邓善之题语”,此一举改横幅构图为竖幅构图,书画相得益彰,成为大千颇具匠心的创作。

 

[转载]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二)仿赵大年水邨图  手卷 设色纸本 1944年作 (1568万元,2010年11月中国嘉德)
    题识:蜀人张大千爰,临于大风堂下。 钤印:张爰印、大千
    引首:赵大年水邨图。甲申十月,沙河邨居,大千居士临。 钤印:张爰之印、大千居士、大风堂
    尾跋:右大千居士临宋赵大年江邨图卷子。水木风物,皆有清夷昭旷之致。临橅之工,为独绝矣。近世言艺术者,尚创作而薄临摹。不知苟不得古人精神意态,宁能以天地万物为师,又焉能独创邪。必自古人入而不为古人所囿。以因为创,以变为归,神明于规矩之中,寄意于楮墨之外,乃足与古人追逐于艺坛也。居士画名满天下,而其始尤不能自橅古入,后来之秀,其知所务也乎。民国第一戊戌(1958年)秋七月,福州曾克端。钤印:曾克端、涵负楼、岷云堂
    签条:大千居士临赵大年水邨图卷。囗囗道兄藏,王汉翘书端。 钤印:王·汉翘
    此卷作于1944年,此时的张大千已从敦煌归来,致力于整理敦煌未完成的作品。同时因战乱流散在市场上的宋元名迹,大千亦竭力搜罗,这让他的临古愈加精进。在这个时期,他逐渐从董巨化出,兼得王蒙茂密蒙茸,直登宋元堂奥。大千自题此卷“赵大年水邨图”,当临摹自北宋赵令穰《湖庄清夏》卷。此卷为平远之宗,于江湖一隅,平凡景致,吟咏造化,生机无限。观大千此卷,写陂湖林樾,烟云凫雁之趣,得其清润,而益以秀丽,足见大千本色。卷尾有闽人曾克端跋,曾氏善书,工诗文,为大千好友。

 

              
               青绿山水  立轴 设色纸本
    款识:绿松高下映江川,赛罢田神笑语喧。林外鸣鸠春雨歇,屋头初日百花繁。欧阳公诗。大千张爰,琵琶湖上写。钤印:大千居士(朱文)、张爰之印(白文)、大千毫发(朱文)、蜀客(朱文)、大风堂(朱文)

 

         
      山水  立轴 设色纸本 1945年作                       赵大年湖山清夏图  镜心 1947年作

 

             
             仿赵大年湖山清夏图  设色纸本 1947年作
    款识:赵大年湖山清夏图。昔人谓大年画纤姸淡冶,真得春光明媚之象,但所历不越数百里,无石山之川气势耳!今观此图,古松叠嶂,欝密苍浑,岚于湖光,自然可鉴,乃知大年笔墨仍不出董巨意风也!丁亥秋日,张爰。钤印:张爰之印、大千、大风堂

 

              
             拟赵大年湖山清夏图  镜心 1947年作 (2800万元,2010年5月中国嘉德)
    款识:(1)赵大年湖山清夏图。丁亥闰月,沱水村居临,张大千爰。(2)董文敏云:大年平远写湖天淼茫之意,极不俗,然不耐多皴,虽云学王维,而维画正有细皴者,乃于重山叠嶂有之,赵未之能尽其法也。此图略参维法成之。爰。钤印:张爰私印(白)、迟秋簃(朱)、张爰(朱)、张大千(白)
    大千曾亲观北宋画家赵大年《湖山清夏图》,并在上题识“古松叠幛,郁谷苍浑”,以为“大年笔意,仍不出董巨宗风也”。
    《湖山清夏图》是一幅小青绿山水作品,画面神韵秀丽,清逸雅致,画风严谨,深具传统面貌。虽然题为赵大年湖山清夏图,但其章法经张大千之手,已变得布陈丰满,层峦叠嶂起来,成为典型的全景山水,与赵令穰小景山水的典型风格章法不同。
    这幅画分为近、中、远三景,近景表现的是生长于山石缝间的两株松树,与一般作品不同的地方是两株松树的生长方向分列左右,显示出一种向外的张力和顽强的生命力。与中远景的平稳相对的,不仅是松树的长势,还有前景的两块大山石,也是朝向相反的方向,右边的山石更是冲出了画面。这正是为了打破全景布局的大的平衡,从而使部分画面增加一些动势。中远景的安排则是平平稳稳,尤其中景,类似赵令穰湖天淼茫,一片融合的平远小景,江水灵动,烟岚迷蒙,虚实相生,韵味无穷。中景楼观建筑的处理,严瑾细致,精巧缜密,描绘的非常具体,线条平直劲健,体现了大千过人的传统绘画功底。远景是赫然耸立的主峰,与周围的山峰浑然一体,山的进深关系表现出空间的阔大和山的峻厚。山峰的脉络清晰详尽,但皴笔用的不多,只在山峰结构的相接之处加以皴擦以表现出山的结构和前后关系。根据题跋可知,此幅是临摹赵令穰的作品,而且是用的王维笔法,以弥补赵令穰的不足。这幅画的价值有两点:一:美术史上一般认为唐时尚无皴法,而一部分人认为王维已经运用皴法,张大千不但在这幅画的题跋中肯定王维绘画中有细皴,而且还运用了这种笔法来作画,再现出绘画史上皴法早期的形态。张大千作此画也是基于赵令穰学王维而又无细皴,从而想还原王维原作面貌而作的这幅画。二:设色与皴染是有矛盾之处的,如果事先将勾皴擦染作的很充分,那么设色时必然会是要么草草敷染,要么也用足够的色彩去与笔墨平衡。赵令穰在处理色墨关系上独特之处在于“化皴法为烘染”,因此,他的色彩画总是呈现出“清浅”的韵致。张大千的这幅作品在加入王维细皴的基础上,又保持了赵令穰的色彩的特点。

 

            
               观泉图  设色纸本 1946年作
    题识:山中宰相有仙骨,坐爱岭头生白云,壁张此画定惊倒,先请唤人扶着君。此米虎儿自题诗也。丙戌初夏,大千张爰。钤印:张爰印(白)、大千居士(朱)、大风堂(朱)

 

                         
             太乙观泉图  1946年作 (616万元,2008年11月中国嘉德)      关仝太乙观泉图  1947年作
    题识:关仝太乙观泉图。董叔达所从出也。丙戌嘉平月,临于大风堂下。张大千爰。钤印:张爰、大千
    此幅仿关仝《太乙观泉图》作于1946年底,画风是大千先生传统一路的代表,该画画水之法尤为特别,用笔精细,设色清润,泉流溪水勾勒一丝不苟,夹叶树枝笔笔精到。危崖高耸,以小斧劈作山石,乃大千再现五代宋初风貌之精作。

 

            
             关仝太乙观泉图  设色纸本 1947年作 (4032万元,2010年11月中国嘉德)
    题识:关仝太乙观泉图。丁亥年十二月既望,临于海上。蜀人张爰大千父。钤印:张爰、大千
    此幅作于1947年,此年被公认为大千临古创作的高峰,此时的大千已经过了敦煌壁画的洗礼,又饱览历代名迹,直窥宋元堂奥。1946年大千曾获刘道士《湖山清晓图》,反复临摹,用力甚深。波士顿美术馆藏有一轴关仝《崖曲醉吟图》,即为大千所作。此幅高崖耸峙,以小斧劈写成,尽得夏山葱茏之概;碧水微澜,水波不兴,“水法”纯自刘道士一轴中化出,足见大千匠心独具。

 

     [转载]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二)   [转载]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二)
     临刘道士笔万壑松风图  设色纸本 1944年作             松林图  设色纸本 1931年作

 

            
             臨劉道士湖山清曉圖  絹本水墨設色 庚寅(1950年)作
    1945抗戰勝利,大千到北平搜訪舊跡,在他得到董源《江隄晚景》的同時,又得到一件世傳為巨然的山水。後來經大千仔細研究,他認為這一幅畫並非巨然的,而應該是劉道士的作品。
    大千在此幅《臨劉道士湖山清曉圖》的長題中,說明了巨然的畫,例如故宮的《秋山問道》,有“殿風蒲,苔點散簇”的特點,而此畫全無。而且世傳“劉道士以道士在左,巨然以僧在左”,此畫中有位朱衣道士,大千因而認定為劉道士作品,並且將之定名為《湖山清曉》。《湖山清曉圖》中的雲氣渲染,是《江隄晚景》中所沒有的,而此畫表現技法的獨特之處,是水紋的部分,與《江隄晚景》中規律的鱗紋迥異其趣,不但不作水平的波紋,而是由斜向的曲線紋所組成。

 

      [转载]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二)    [转载]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二)  
       仿石溪上人笔  1943年作                              峒关蒲雪图  1949年作

 

            
             峒关蒲雪图  立轴 设色纸本 1949年作
    款识:(1)此吾家僧繇法也。继其轨者,唐有杨升,宋有王希孟,元无传焉。明则董玄宰墨戏之余,时复为之,然非当行。有清三百年,遂成绝响,或称新罗能之。实邻自绘,去古弥远。予二十年来,心追手写,冀还旧观,斯人而后,直至小生,良用自喜。世之鉴者,无乃愕然而惊,莞尔而笑焉。己丑闰七月廿五日,大千张爰。(2)游子(周游)仁兄方家正之。蜀郡张大千爰。钤印:张大千长寿大吉又日利、爰鉥、大千

 

            
             潼关蒲雪图  立轴 设色纸本
    款识:潼关蒲雪图。仿杨升雪景设色法。大千张爰,作于故都。钤印:大千(朱)、张爰(白)
    大千的没骨山水画约见于三十年代中期,题款上多称取法古贤,袭自张僧繇、杨升或王晋卿。本幅《潼关蒲雪图》是大千临古作品,取自杨升没骨法。本幅章法疏朗开阔,近处坡渚杂树,中景一片开阔水域,远景浅滩、山峦,层层远去。在画法上,不以皴擦、线条为主,而是以色彩为主,山石、树木纯以矿物颜料渲染,富有装饰趣味。画家经营用心,尺幅不大,却气势浑厚,既注重整体效果,亦未忽略局部细节的精描细写,色彩运用尤为神妙,装饰效果与艺术性并重,属大千探研没骨山水法的成功之作。

 

                   
             仿唐杨昇峒关蒲雪图  设色纸本
    款识:峒关蒲雪。唐杨昇画,董玄宰数临之。大千居士。 钤印:张爰、三千大千
    没骨山水相传为张僧繇所创,唐代杨升擅之,并有《峒关蒲雪》传世。张大千的这幅《峒关蒲雪》设色艳丽,远山近景,水天一线,古木寒鸦,好一派古朴、自然生动的画卷,给人一种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峒关蒲雪图  立轴 设色纸本
    款识:(1)峒关蒲雪图。唐杨昇有此,董文敏数仿之,此又仿董者。爰。(2)华亭矩矱老宗师,渴笔轻描澹逾宜。谁道峒关蒲雪里,却从绚烂见雄奇。大千再题。钤印:张爰之印、大千、大千豪发、张爰私印、大风堂

 

               [转载]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二)
           峒关蒲雪图  设色纸本 1946年作                   峒关蒲雪图  设色纸本 1946年作
    款识:峒关浦雪图。仿唐杨升峒关浦雪图,似瑶亭仁兄法家正之,大千居士张爰。董文敏题所临唐杨升峒关浦雪图云:此图不可无一,不可有二,若日日唱渭城则又画家所诃也。予不时以其法写江山胜概,使华亭可作不得为所诃耶,然华亭不,尝数数临之矣。丙戌上元,大千居士爰。钤印:张爰之印、大千、张大千、蜀客、张爰字大千书画之印

 

            
             仿董其昌峒关蒲雪图  1946年作  (1150万元,2011年6月北京保利)
    题识:1.峒关蒲雪图。唐杨升画,董玄宰临。庚申三月。2.丙戌秋孟,沱水村居临,张大千爰。钤印:张爰私印、大千居士
    题跋:(1)此图明州朱郡司马所藏,盖太宰闻公家物。朱携至吾郡,登得借摹,余以代米家墨戏,不可无一,不可有二,日日唱谓,城则画家所诃也。其昌题。(2)杨升载宣和画谱,写唐玄宗像,与张萱齐名。余尝见朱定国携蒲雪图,玄宰大叫,以为奇绝变化。此幅今人漫云僧繇没骨山,犹是揣声耳。眉公记。
    此帧《峒关蒲雪》图作於1946年秋天,以“没骨法”为之。没骨山水相传为南朝画家张僧繇所创,唐代杨升擅之,并有《峒关蒲雪》图传世,明代董其昌曾屡临之。张大千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期即已开始用杨升和张僧繇的“没骨法”作画,後来又将真实山水的特质以及自己的体悟融入其中,拓展了这种技法的表现空间。
    此帧《峒关蒲雪》,章法疏朗开阔,近处坡渚杂树,中景一片开阔水域,远景浅滩、山峦,层层远去。画法上,不以皴擦、线条为主,而是以色彩为主,山石、树木纯以矿物颜料渲染,色彩华丽,冷暖对比强烈,显得金碧辉煌,富有装饰趣味。同时,奢华的用色又未使画面变得媚俗,而是富丽而有士气,仍旧具有宁静致远的文人画意趣。能以工笔重彩表现出山水的深邃意境,近现代画家中并不多见。在这类作品中,大千取法高古,又善於配色,营造情境,确是元明清以来所无。近景与远景的岛屿颇有海上仙山的虚静之气,构图疏朗开阔,大片空白,不勾一丝水纹的水面留下一个诗意的想象空间,青绿设色的山峦笔法精致细腻,虽色彩艳丽,却传达出幽深淡远的意境。没骨设色的技法於大千有重要意义,他以此法结合传统泼墨法及敦煌重彩,才引发其晚年之变法。

 

                 [转载]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二)
            峒关蒲雪图  设色纸本                       溪山雪霁 1938年作

 

            
             峒关蒲雪图  设色绢本
    款识:峒关蒲雪图。唐杨升笔,董文敏数仿之,此又仿董者。季尚先生方家法教,大千张爰。 钤印:张爰(白)、大千(朱)

 

      [转载]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二)
 仿唐杨昇峒关蒲雪图  金笺设色  (621.6万元,2009年5月北京保利)                         云横雪岭
    款识:峒关蒲雪。唐杨昇画,董玄宰数临之。大千居士。 钤印:张爰、三千大千
    此幅为张大千上个世纪四十年代的作品,其间他精研传统,包括没骨山水。没骨山水相传为张僧繇所创,唐代杨升擅之,并有《峒关蒲雪》传世。张大千版的《峒关蒲雪》则更多了一层实验的色彩。
    此画为二段式构图,用金粉勾出远处彩霞,近处的红树。细节的枝脉及山坡的走势,给人金壁辉煌的感觉,极尽奢华富贵之气。近景与远景的岛屿颇有海上仙山的虚静之气,构图疏朗开阔,大片空白,不勾一丝水纹的水面留下一个诗意的想象空间,青绿设色的山峦笔法精致细腻,虽色彩艳丽,却传达出幽深淡远的意境,是为张大千艺术成熟期的佳作。

 

   [转载]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二) [转载]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二) [转载]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二) [转载]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二)

 

            
             江天暮雪  镜框 勾金设色纸本
    题识:吾家僧繇笔,董玄宰尝仿之。此又仿玄宰者。蜀人张爰。 钤印:张大千、蜀客、三湘梦五湖心
    此幅未落年款,从绘画风格上看,应为大千居士三十多岁时所作精品。这一时期,大千博采历代书画家之长,将文人画派的水墨用笔,融入典丽的设色,形成一种带有装饰性的文人山水,呈现出清新雅丽的画风。
    《江天暮雪》全图不着笔墨,山石不用皴擦,纯以矿物颜料渲染,泥金点缀,金碧辉煌。再现了六朝至初唐金碧山水的辉煌成就,一洗自清初以来,以“四王”山水为核心的传统绘画技法,耳目一新。画史云:“墨易雅,用色易俗”。大千能恰到好处的运用青绿重彩,而达到雅而不俗的艺术效果。张大千之临摹往往比较随意,实多为自己的创作或是对笔意的戏仿。即为临摹,亦见功夫,诚如齐白石语:“大千临摹古画之功夫,真是腕中有鬼!所临之青藤、白阳、石涛、老莲、冬心、新罗各家,确能乱真”。

 

              
               拟宋人山水  立轴 设色纸本 1945年作
    款识:(1)拟北宋人画法。乙酉秋日,大千居士张爰于青城上清宫中。(2)去年秋与李任潮、徐悲鸿买舟桂林,以至阳朔过兴坪,山水清丽,流连径旬,因结卜邻之约,乘兴之余,为写北宋人山水巨帧记之。爰又记。钤印:张爰、张大千、张季、大千

 

             [转载]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二)
             仿宋人山水  设色纸本 1947年作
    题识:长爱秦郎绝妙词,荒寒暗合辋川诗。斜阳万点寒雅处,流水孤村又一奇。丁亥中秋后,用宋人笔法写此。大千居士爰。钤印:张爰之印、大千、大风堂
    《仿宋人山水》,立意手法虽为宋画,但在行笔时多了一股秀润之气,斧劈皴走笔迅速,不经意处已形成线形,与宋人工整的皴法排列已有不同。此外减弱画面黑白对比,使布局疏朗,淡淡的墨染和设色营造出一种优美宁静、清新温和的气质。画上方的古寺、苍松,图中的万条瀑布,图下方的密细水纹,以及飘逸的高士,都使全图充满了诗意,让人如临仙境,如沐春风。

 

              
             仿宋人山寺图  镜心 设色绢本  (4025万元,2011年11月中国嘉德)
    题识:宋人山寺图。蜀郡张爰拟之。钤印:张爰、大千
    此幅绢本小青绿的《仿宋人山寺图》,乃张大千在抗战胜利后,离开大陆之前,力追五代北宋山水画高峰期的得意之作。此画丘壑具有北宋之雄,而其笔墨兼有文人之雅,细观其多变之山石皴法及造型,为大千融合古人、置身北宋的精心杰构。在意境方面,以壮丽的瀑布为中心,茅亭草阁分置左右,掩映在老树虬枝及朦胧的竹树之间,点缀高士策杖过桥相会,及倚栏观瀑的雅士;瀑水流经桥下潺潺有声,汇为前景之涡流,其描法如行云回旋,其线条之婀娜轻盈、曼妙流动,尤为特绝。此乃得法于大千所藏之刘道士《湖山清晓图》而更出其上!又以李郭派蟹爪法所作古木枯枝,从山前山崖到山顶,配合略似云头皴有实体质感的巨石崖壁以及劲挺的松树,刚柔的对比,丰富了画面的诗情。山顶丛林掩映中的朱栏楼观,更增添人间仙境般的境界,使人生出世之想。

 

                    
             仿宋人秋林晓霭图  设色纸本 1948年作         秋林晚霭图  设色纸本 1948年作
    款识:清水石罅咽轻流,晓霭林边溪远眸。绛黛山峦秋欲暮,江南回梦旧林丘。用宋人法写秋林晓霭图,并拈二十八字,时戊子二月,借居成都昭觉禅寺,大千居士爰。钤印:张爰之印(白)、大千居士(朱)

 

              
             仿宋人夏日幽居  设色纸本 1948年作  (1955万元,2011年5月北京诚轩)
    款识:长夏山林清暑地,高楼直要两翁偕。绿阴满地泉声里,醒酒题诗有好怀。戊子春,仿宋人《夏日幽居图》于大风堂中,大千张爰。钤印:张爰、张大千
    青绿山水肇始于唐,成熟、兴盛于宋,元明清三朝几无青绿山水大家。大千对于色彩天生敏感,三十年代开始研究、复兴青绿山水传统,唐朝李昭道、杨升,五代董源,宋朝王希孟、王诜笔下或金碧堂皇的山水、或蕴藉澹远的小青绿山水都是他研习的对象,敦煌临摹的经历亦给他最好的色彩教育,到四十年代,大千在色彩研习上所下的功夫,终成就他为数百年来最引人注目的青绿山水大家,四十年代后期创作的,包括《夏日幽居图》在内一批青绿山水作品,便是此期巅峰之作。
    《夏日幽居图》全画精工秀劲,古静清润。近景江面细描浪纹,淡染花青,近绕巨石,远接飞瀑;四株杂树立于石上,其后一径小道蜿蜒,通往青草萋萋的坡岸,二白衣高士对坐听瀑。小道折而向右,山势往上,为全画中刻画最精到的一组楼阁回廊,以精雅工巧的界画画出,屋内石砖地面、檐下木质斗拱描绘得丝毫不苟,物象精准而笔意洒然,楼阁后景为丛杉白云,杉林繁茂蓊郁,云采细线勾出,以白色染得,烘托楼阁的富丽精工,又使画面自然过渡到溪对岸的高山流瀑,以披麻皴表现峰峦,云树沉沉,山峰数叠,左方垂瀑直挂而下,与近景江面得以呼应。
    大千研习过多位宋代画家:郭熙、范宽、王希孟、王诜、宋徽宗……他从宋人作品中获得笔法、构图、设色诸多启发,大千习宋人画作在四十年代晚期达到一生中的最高点。此幅得益于宋人者,一在其楼阁界画之堂皇;二在其青绿设色之技法。此画设色得于王诜等人小青绿山水者颇多,基调定以主体山石的石绿,营造夏日山林之幽;石绿之下染以淡淡一层赭石,便将山体草木华滋、土石浑厚的效果巧妙表现,赭石、淡墨画出的楼阁为画中最集中的暖色部分,冷暖色调搭配,使全幅甚具装饰效果,具工笔画美感;白色运用于山间白云、飞瀑与高士衣着,既营造画面空间之感,有大开合之意而不失于过度纤巧,亦在视觉上给人清凉之感。

 

                
             李检法定林萧散图  绢本青绿 1949年作  (2550万元,2011年6月北京保利)
    款识:李检法定林萧散图。偶得乾隆内库双丝绢临此。大千张爰。钤印:张爰、大千大利
    题跋:葭生仁兄方家正之。己丑十月,蜀郡张爰,时客台北。钤印:张大千长年大吉又日利
    张大千四十年代之前的仿古作品中,1937年至1938年所作的仿唐、宋、元十二条屏可以算作代表作,其中笔触秀润祥和,极力追求着古人面貌,但仍保持着早年的“逸笔”之风。此幅是张大千1949年50岁时所作,符合当时作者青绿重彩的风格和艺术追求,与“仿古十二条屏”这样早年的仿古作品相比,其中年仿古作品在更大程度上追求着与古人的神合,可以说,《李检法定林萧散图》是大千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品。全画青绿设色,群山叠嶂,飞瀑鸣泉,苍松挺拔,树下一高士袒胸赤足,在岩石上静坐沉思,予人解衣盘礴的高士之印象,对岸一童子正抱琴而来。整幅寓动于静,寓静于幽,境界空暝旷远。由款识可知,这件作品材质为乾隆时期内府所藏特制双丝细绢。“双丝”乃是一种特殊的制绢工艺,其特点是较其他画绢更为细密,而乾隆内府所出,必是经过严格的制造工艺和筛选程序,又经过了漫长的历史沉淀,用来仿古作画,火气全无。
    李检法,即北宋著名画家李公麟(1049-1106),字伯时,号龙眠居士。因其官至御史检法,后人多称其为李检法。其好古博学,善人物、山水、鞍马等,时推其为宋画第一人,张大千亦对其作品和成就推崇有加。其所作《定林萧散图》,全名《王安石定林萧散图》,其中定林,乃指方山定林寺,曾是南北朝时期刘勰完成《文心雕龙》的幽居之所,也是“龙学”圣地,在元丰年间,李公麟曾至金陵方山定林寺拜访王安石,二人相谈甚欢,遂做此图,旋即被宋徽宗收入内府所藏。
    关於《定林萧散图》,张大千曾作过多幅,在1967年一幅同题材作品中,题曰:“龙眠居士有定林萧散图。盖为王荆文公居金陵定林寺时所作也,此图见著录而墨迹不传,每欲追抚,以目翳而止。近顷目力稍胜,遂想象为此效。龙眠作人物者,以赵沤波、张叔厚为嫡嗣,此图虽未能方驾二公,亦未肯与仇唐作後麈也。丁未春爰。”可见《定林萧散图》并没有现成的图本可供参考,张大千之作多半基於想象,因此在追求古意之外,在构图和人物造型上反而更加自由。

 

                        
             秋壑鳴泉擬北宋高克明笔  设色绢本 1948年作    华岳高秋  设色纸本 1952年作
    此幅作於1948年的春天。從大千的自題,知道他創作此畫的原始動念,來自於他幾個月前在上海友人王文柏處,觀賞到宋代高克明的《溪山雪意》圖卷。其实兩圖之間貌似的成份非常有限。首先,大千將原作的手卷形式改成了立軸,注入不少異於原作的元素。大千從原畫所得者:一是近景斜上的高樹,但他將原作的長松改為枯枝,並且加增一株宋人李郭派的曲老樹,以古藤相繞;二是全畫中有斧劈皴系統的筆法,使得此畫與大千此一時期以董巨派為主的畫風迥然不同,而垂直石壁用的橫劈皴法又有別於原作;三是峰頂的松林,以及左方山腰谷地裡,為喬林所包圍的樓閣殿宇,都是從原畫變化得來。
   基於大千對畫的理解,故而在此畫中,特別是枯枝高樹及景茂葉巨樹後,矗立了碎點的大樹,以及全幅精妍的氣質,充斥著明代唐寅的風韻。下方橋樑,尤其是曲折的水紋畫法,則顯然出自於所謂五代宋初《湖山清曉圖》。至於中景崖壁上斜出的青綠灌木,富於裝飾效果,其作用一如他日後潑墨畫中點綴的青綠潑色。畫幅左下方的高土,則完全是大千的本色。然而,此畫中的濃蔭大樹和左上方懸崖上滿佈類似溥心畬的胡椒密點,均少見於大千其他的畫作。
 

 

               
            瑶池瑞雪  立轴 1946年作                        溪山雪霁图  立轴 纸本 1949年作


            
               溪山初雪图  镜心 设色纸本 1949年作  (1552.5万元,2011年5月中国嘉德)
    题识:(1)溪山初雪图。拟宋人高克明笔。爰。(2)四顾寒林只寂然,雪中僧舍起孤烟。悬知煮茗烧红叶,不放卢仝袌蝶眠。己丑重阳前日,大风堂作。蜀人张大千爰。钤印:张爰长寿、张大千长年大吉又日利、张爰私印
    此幅《溪山初雪》作于1949年,自题“拟宋人高克明笔”,当临自高克明《溪山雪意图》卷(现藏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原作为手卷,大千匠心独运,改横幅为竖幅,改平远为高远,写雪后山岭清冷寒寂之景。屋舍乔松用笔一丝不苟,皴染整饬严谨,细节描写精丽。雄伟中见秀丽之气,清寂中现明艳之色。大千四十年代晚期临古,已能参以己意,综诸家之长,开自身面目。

 

             [转载]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二)         [转载]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二)
             泊船观雪  设色纸本 1938年作                 拟道君皇帝雪江归棹图  1947年作
    款识:横槊发浩唱酾酒,忆临江武昌夏口。相望山水郁苍苍,何处舳舻千里。当日英雄一世,欱手避周郎成败,渺千古人物费平章。戊寅五月,仿赵承旨笔。蜀人张爰。钤印:张爰私印、蜀谷、张爰字大千书画之印

 

                       [转载]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二)
             雪江归棹图  1947年作 (1916万港币,2013年5月香港苏富比)    雪江归棹图  1947年作
    款识:(1)拟道君皇帝雪江归棹图笔。丁亥二月即望,蜀郡张爰大千父。(2)万树千花尽散春,远峰个个玉嶙峋;孤篷短棹来游去,不是山阴雪后人。大千居士。钤印:张爰之印、大千、张爰私印、大千居士

 

         [转载]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二)     
         雪景山水  设色纸本 庚寅(1950年)作                     峨嵋积雪  1946年作 (2194万港币,2011年5月苏富比)

 

             
         雪江归棹图  镜心 设色纸本 1949年作                    雪景山水  立轴 纸本
    款识:道君皇帝雪江归棹图。吾友张伯驹所藏。此图约略似之。已丑夏,爰。钤印:张爰、大千玺

 

               [转载]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二)
             仿马遥父雪屐观梅图  镜片 设色绢本 1949年作
    题识:己丑夏月,避暑镜海。仿马遥父笔。蜀郡张大千爰。钤印:张爰之印(朱)
    这幅仿马远的《雪屐观梅图》中,大千以雄健刚猛的斧披劈表现坚实的峰峦顽石,用笔劲苍而简略,大笔横扫,棱角分明,斧劈效法练利劲落,正是马远山水的典型特色。梅柳枝干有下堰之势,拖笔自然生动,乃是马远的创造。前景中,一老者策仗而立,肃沉穆静,若有所思;一书童身体前屈,呵气暖手,寥寥数笔,形神已现。空旷缥缈的湖面,割分前后空间。远景以墨线勾勒,辅以淡染之墨,如雾雨烟岚。近景凝神聚实,远景旷远清幽,对比强烈,构成深远广阔的空间。大千并没有刻意的临摹原作,在笔墨表现上加入了自己的特色。所以马远瘦硬如贴的松树,在张大千的画里比较柔和。松针的画法差异更是明显,马远所绘松针比较细、直,排列整齐,大千用浓淡墨晕染松叶,层次分明、墨气明润,弱化了线的强度,增加了笔墨的趣味。此时大千51岁,正是其中年风格的转变时期,其绘画中的奇伟风格正是由此而来,同时也说明他突破了绘画材料的限制,在绢本绘画上有了很大的发展。

 

   [转载]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二)  
    仿黄子久富春图  卷轴 水墨纸本 1947年作  (3584万元,2011年10月山东春秋)
    题识:仿黄子久富春图。丁亥六月,大千张爰。 钤印:张爰之印(朱文)、大千居士(朱文)
    张大千应是在收藏过黄潜的临摹本,后于1947年也仿作了一幅,这幅作品通篇工整秀丽,江水平静犹如画家之心境,峰峦起伏,丛林亭舍点缀其间,墨色浓淡干湿并用,皴法得当自然,同时张大千也将自己的笔法运用在了其中。元代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在中国美术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被称为中国山水画作中的《兰亭序》。此图展现了富春江一带景色:富春江两岸峰峦坡石,似秋初景色,树木苍苍,疏密有致地生于山间江畔,村落、平坡、亭台、渔舟、小桥等散落其间。董其昌称道,“展之得三丈许,应接不暇。”确给人咫尺千里之感。这样的山水画,无论布局、笔墨,还是以意使法的运用上,皆使观者不能不叹为观止。

 

                   
             仿李唐古木寒泉图  设色纸本 1944年作              仿李唐古木寒泉  1946年作

 

               
             仿李唐古木寒泉  1946年作
    题识:仿李唐古木寒泉真迹。丙戌十一月,昆明湖上,张大千爰。 钤印:张爰、大千
   
大千习古皆能化古,此图虽谓仿李唐,但用笔却变李唐的刚劲犀利为柔润清俊,整体气息也不似李唐山水的气魄雄壮,更多了对山水幽远清旷的气氛的表现。

 

   [转载]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二)  
    仿明人本  手卷 设色纸本   (313.6万元,2011年10月山东春秋)

    题识:仿明人本。大千居士张爰。 钤印:张爰(白文)、大千居士(朱文)
    此幅为大千仿明人之作,长卷描绘了山石、树木、江河、小桥流水、舟船、农舍、人物等,画面公整洁丽,笔法细腻自然,不滞不腻。从右到左,画面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描绘的是茂密的丛林,江边农舍林立,独木桥上一主一仆,两高士江心垂钓,神态悠然;第二部分处于两山之间,农舍中主人闲坐,悠然自得;第三部分是两邻舍主人相约博弈,屋后溪水作响,宛然悠扬的乐声。画面反映了文人淡泊名利的生活情趣,寄托着闲适高雅的生活理想。张大千对美术史的研究功力深厚,其许多伪作的艺术价值及在中国美术史上的地位较之古代名家的真迹已有过之而无不及。世界上许多博物馆都藏有他的伪作,如华盛顿佛利尔美术馆收藏有《来人吴中三隐》,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收藏有《石涛山水》和《梅清山水》,伦敦大英博物馆收藏有《巨然茂林叠嶂图》等等。
 

                       [转载]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二)
               青绿山水  立轴 1933年作                     巫峡清秋  立轴 1938年作。
    款识:千迥百折故城河,东倾西长分嵯峨。白杨灌木参天柯,处处成行古道么。古荒碑廓逶迤,水流浪打雪狼窝。行路之人嗟叹多,峥嵘斧削飞岩来。寸寸呵归空粮艘,遮天摩歌声歌彻青云和。蜀人张大千,拟松年笔于网师园,时癸酉五月作。钤印:张大千(白)、张爰私印(白)、蜀客(朱)

 

                
          巫峡清秋  立轴 设色纸本  (2800万元,2010年11月中国嘉德)         巫峡  设色纸本 1934年作
    题识:巫峡清秋。仿李将军笔。井络高秋隐夕晖,片帆忆猿啼。有田谁道不思归,白帝彩云天百折。黄牛浊浪路三迷,音书人事近来疑。《浣溪纱》。啸沧老长兄两教。大千弟爰。钤印:张爰、张季、大千、峨眉雪巫峡云洞庭月
    张大千的没骨山水约出现于三十年代中期。此幅没骨重彩,大青大绿,复施勾金,瑰丽无比,为画家壮岁精绝之作。大千在这类作品上多有题跋,述及渊源家数,上溯宋代王晋卿,甚至远及杨升和张僧繇。惟上述杨、张两家,有的作品已湮没,有的尚无公认可信画迹传世。故大千所据者自画史记录外,尚参考后人所仿临者,如董其昌的《峒关蒲雪图》等,复加己意而成。本幅自题源自唐代李将军,意在凸现唐贤风规。本幅的构图丰富,笔法坚劲。画中设色之经营极见用心,敷色沉欎,充份运用矿物颜料色感厚实耀目的特质,令青绿、白粉、金碧相衬成色彩艳丽、气派堂皇而富装饰性的杰作。

 

               [转载]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二)
             暮雨朝云  设色纸本 甲戌(1934年)作
    款识:曾经几度过三峡,未画巫山十二峰。暮雨朝云无限意,可能神女梦先通。甲戌春戏写,大千居士爰。钤印:张爰私印、蜀客、大千豪发、画又次之
    题跋:满天风雨洞庭秋,晓(见)峰峦翠过浮。吴楚白云千万里,茫茫何处岳阳楼。心畬题句。钤印:溥儒、心畬、一朵红云
    此幅画作描绘长江三峡巫山十二峰,是张大千1934年36岁时的一幅力作。巫山十二峰分别坐落于巫山县东部的长江两岸,江北六峰有:登龙、圣泉、朝云、望霞(神女)、松峦、集仙,江南六峰为净坛、起云、上升、飞凤、翠屏、聚鹤。十二诸峰绮丽多变,姿态万千,古往今来。擅奇天下。“放舟下巫峡,心在十二峰”正道出人们对十二峰的倾慕之情。画中张大千用朱砂红,石青,石绿诸色铺陈巫山峰峦,加之墨绿,金色勾勒丛林,白粉晕染层云锁山之腰,以助山峰之高耸。来去无踪的巫山云雨大大增添了山林的神秘色彩。峡区山高谷深、蒸郁不散的湿气,沿山坡冉冉上升,有时形成浮云细雨,云雾之中,有时化作滚滚乌云,有时变成茫茫白雾。十二峰时隐时现,疑似仙境。真可谓“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巫峡清秋  立轴 设色纸本 1934年作                 巫峡清秋  立轴 设色纸本

 

              
             巫峡清秋  设色纸本
    款识:巫峡清秋。井络高秋隐夕晖,片帆处处忆猿啼,有田谁道不思归。白帝彩云天百折,黄牛浊浪路三迷,音书人事近来疑。《浣溪沙》。蜀人张爰。钤印:张爰、大千大利、大风堂、游戏神通、万里写入胸怀间

 

            
             巫峡清秋  立轴 1934年作
   款识:巫峡清秋。仿王晋卿笔。井络高秋隐夕晖,片帆处处忆猿啼,有田谁道不思归。白帝彩云天百折,黄牛浊浪路三迷,音书人事近来疑。《浣溪沙》。大千居士画并题,时甲戌九月,借居昆明湖上。钤印:张爰私印、蜀客、大千、大千毫发、大风堂、画又次之
    传统根基深厚的张大千,亦同传统士子一样喜欢以诗或画用象征的手法,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他曾说过作画必须有所寄托,画方有意义。三十年代,大千分别寓居上海、北平,其时四川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寓京期间,虽然获致非常高的声誉,但军阀铁蹄下的故乡仍是他难以抹去的想念。他因此画了此幅《巫峡清秋》,自题一首《浣溪沙》以寄托思乡念亲的情怀,词意非常含蓄。
   画中巫峡呈现一派清凄暗淡的情景,隐喻战乱中故乡的荒凉况味。“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写别愁离恨,以“千金”为质;而大千只以“疑”来形容,自比杜甫用意更深进一层。

 

            
             巫峡清秋  设色纸本 甲戌(1934年)作  (552万元,2011年11月中国嘉德)
    题识:巫峡清秋。昔年曾过巫山峡,未画巫山十二峰。暮雨朝云无限意,可能神女梦先通。甲戌秋日,蜀人张爰写于故都。钤印:张爰私印、蜀客、大风堂、大千豪发
    边跋:1.书画全在用笔,用笔之要在指不动,而笔法之妙全从腕中运出,尤在下笔及转折处分明不模糊,故贵以浑胜以简胜。笔古神承有笔有墨,而又有在笔墨之外者。神妙乎法,而不可以法论者也。邵章题。钤印:邵章、癸卯翰林、重存许水
    2.宿雨初收,晓烟未泮。此八字真言为画家之秘密,藏若不证。此中三昧,虽力抚北苑荆关备极精能,亦徒袭其儿而已,安能优品乎?画之优品在气韵生动,此非胸襟高旷,脱去蹊径者,不能为也。陈云诰题。钤印:陈云诰印、癸卯翰林
    3.苍松白石水泠泠,挥洒霜毫悟道径。诗卷一囊琴百衲,萧闲情韵付丹青。漫向卥山买白云,楼台不学李将军。晓寒天趣谁能写,点燃精神己冠群。摩诘家居的(辋)穿,眼中画本自天然。山房应与仙都近,看取烟岚入墨禅。高潜子题。钤印:潜、癸卯翰林
    4.独向毫端窥秘趣,驱毫增我向山情。悬知洒墨如风雨,都作烟泉落叶声。方壶老树云西石,风月知谁是主人。不信渔人偏得路,画师吾自忆前身。集南田句,丁亥橘余之月,张海若题。钤印:张海若、甲辰翰林、述而不作
    5.漫夸神妙与精能,万法傅心只一灯。谁是笔先兼书外,夏虫休共语玄冰。天然造化是吾师,兴到翻憎着墨迟。挂角羚羊无迹象,几人能解画中诗。昔贤谓意居笔先,妙在画外又清湘。语人专师造化可谓得玄珠矣。邢端题。钤印:贵阳邢端、甲辰翰林
    6.画家六法首日气韵生动,气韵从笔墨表现,尤在经营位置得宜,运笔沉着而出以洒落,用墨淹润而出以浑融。布局繁简虚实,起伏穿插各得其当,一气相生天机勃露,妙处有独得于笔情墨趣之外者,气韵生动端在是也。张书云题。钤印:张书云印、癸卯翰林
    1934年,张大千首次到北京举办画展,引起轰动,本幅即作于其北行期间。此作是一幅金碧青绿山水,大千曾用同一画法创作了多幅《巫峡清秋》,从题跋来看,此作也暗含了一种去国怀乡之情。此作采用“没骨法”为之,不勾勒轮廓,而是直接用色之浓淡显出层次与主次前后的关系。据传,这种画法源于六朝时候的张僧繇,可惜已画迹无存,后明朝浙派的蓝瑛也常用此法创作。画面山体清俊峭拔,山顶积雪尚未融化,底下已是郁郁葱葱;山间云雾缭绕,行于山脚河中的帆船则只见其帆不见其船,若隐若现;近处松树森然而立,一间房屋半隐于山林。此作在赋色上将青绿与金碧结合起来,强调色彩的浓淡变化,体现出明显的层次感。

 

            
             巫峡清秋  设色纸本 甲戌(1934年)作   (138万元,2013年3月中国嘉德)
    题识:巫峡清秋。写奉秋斋道长博教。甲戌二月,大千弟张爰。钤印:张季、大千
    巫峡自巫山县城东大宁河起,至巴东县官渡口止,全长46公里,有大峡之称。其以幽深秀丽著称,整个峡区奇峰突兀,怪石嶙峋,峭壁屏列,绵延不断,是三峡中最可观的一段,宛如一条迂回曲折的画廊,充满诗情书意。大千笔下巫峡秋景,危岩峭壁,山势险峻,远山呈褐红色,船行江中,云雾缭绕。构图较丰富,层次感强,除云山飘渺的主景外,局部细节描写更见繁密精细,如下方山峡树丛高低排列参差,反衬出主峰的奇兀突出,气势雄浑,成全图的焦点所在。主峰山体清俊峭拔,山顶积雪尚未融,底下已是郁郁葱葱;山间云雾缭绕,若隐若现。在赋色上将青绿发挥得淋漓尽致,强调色彩的浓淡变化,体现出强烈的层次感。

 

            
             蓬莱仙境  立轴 设色绢本 1935年作
    款识:求放心疑骑日月,得闲身已到蓬莱。朝元杖侣若可覩,手折芙蓉归去来。心疑骑日月,身已到蓬(莱)。明人题黄山文殊院句也。写於大风堂下,乙亥四月,大千居士张爰。钤印:张爰(白)、大千(朱)

 

            
             巫峡清秋  设色纸本 1935年作 (1970万港币,2011年5月香港佳士得)
    题识:井络高秋隐夕晖,片帆处处忆猿啼,有田谁道不思归。白帝彩云天百折,黄牛浊浪路三迷,音书人事近来疑。《浣溪沙》。乙亥春日,大千居士并题。钤印:张爰之印
    题跋:巫峡清秋。仿王晋卿笔,为养儒先生法家正之,张爰。钤印:大千、大风堂、大千豪发

 

                     
             金璧双辉—巫峡清秋  1936年作 (4370万元,2011年6月北京保利)     巫峡清秋 1936年作
    款识:(1)巫峡清秋。妾住长干近凤台,君行滟滪浪成堆,愁风愁水日千回。断雁不传云路信,寒雅自引客舟来,襄王神女费疑猜。《浣溪沙》。大千居士并题。(2)丙子十月,予于非闇合作振济西郊赤贫画展,永吉仁兄慨捐重金,因举此为报并记数语。弟爰。钤印:大风堂、张爰、大千大利、三千大千、张爰私印、蜀客、大千无恙
    《巫峡清秋》是大千笔下常见的题材。以他蜀人写川中三峡名胜之一,自是驾轻就熟。若与1935年本相比,基本同出一辙,只是主峰的方向相反而已。本幅的构图较丰富,层次感强,除云山飘渺、舟过峡山的主景外,局部细节描写更见繁密精细,如峡中泉涌,与云水连成一气;下方山峡树丛高低排列参差,反衬出主峰的奇兀突出,气势雄浑,成全图的焦点所在。画中设色之经营极见用心,充份运用矿物颜料色感厚实耀目的特质,令青绿、白粉、金碧相衬,成色彩艳丽、气派堂皇而富装饰性的杰作。更难得者乃画上三题,标题、词作以及题赠记录,钤印位置疏密布局讲究,令全幅作品更见完整。

 

            
               巫峡清秋  设色纸本 1936年作   (176万元,2008年7月辽宁中正)
    款识:巫峡清秋。妾住长近凤台,君行滟滪浪成堆,愁今愁水日子回。断雁不传云路信,寒雅自引客舟来,襄王神女费疑猜。《浣溪纱》。大千居士并题。钤印:大风堂(朱文)、张爰(朱文)、大千大利(白文)
    题跋:丙子十月,予与非厂合作振济故都西郊志贫画展,永吉仁兄慨指重金,因举此为报并记数语,弟爰。钤印:张爰私印(白文)、蜀客(朱文)
    诗塘
:张爰青绿山水图。为大千先生题巫峡清秋图并篆六字。白石齐璜。钤印:木人(朱文)、老白(白文)、白石叚看(白文)、白石赏心(白文)

 

         [转载]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二)     [转载]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二)     [转载]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二)
         观泉图                                                     携琴访友  绢本 1938年作
    款识:破石如龙气未降,摩挱鳞甲尚森张,高人游戏题诗句,又被山僧说短长。大千居士爰。钤印:张爰、大千父、摩登戒体、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云亭话旧  设色纸本 1937年作
    款识:(1)岁丁丑四月廿九日,大千张蝯写记。钤印:三千大千 (2)己卯(1939)三月既望,题赠君吾道兄法教,大千张爰。钤印:张季、大千
    此图画于1937年,时大千38岁,此时大千的山水取法为上,推重唐宋,乃用大小李将军大青绿山水法,勾廓填彩,少皴多染,其色沉碧丹翠,极具富丽华贵之气。图取高远之势,近作奇危大石,其上苍松虬曲。两高士策杖论道。向上则长松夹道,通往仙阁楼台,其后白云缭绕,青峰丹顶间,一径如梯,陡然至上,有步云驾雾之势。勾山形廓方硬,笔法直落劲挺,山脚峰顶间用泥金。因用大小李将军法,勾斫之形必得爽利为宗。境取黄山奇秀之景,山多石质巨岩,崖巘千尺,块壁耸屹。风格华贵雍容。大千山水偏爱黄山,人有谓之“新黄山画派”者。此类作品,四十年代以后便少见了。

 

                  
     巫峡清秋  金碧纸本 1942年作         巫峡清秋仿王缙卿笔             巫峡清秋

 

            
             巫峡清秋  立轴 纸本 1938年作  (1344万元,2012年6月北京万隆)
    题识:巫峡清秋。曾经几度过三峡,未画巫山十二峰。暮雨朝云无限意,可能神女梦先通。继庐仁兄法家正之,戊寅八月,蜀人张爰。钤印:张爰私印、大千大利、大风堂、游戏神通、万里写入胸怀间
    大千此作采用“没骨法”,不勾勒轮廓,而是直接用色之浓淡显出层次与主次前后的关系。据传,这种画法源于六朝时候的张僧繇,后明朝浙派三大家的蓝瑛也常用此法创作。是画山体清俊峭拔,山顶积雪尚未融化,底下已是郁郁葱葱;山间云雾缭绕,行于山脚河中的帆船则只见其帆不见其船,若隐若现;近处松
树森然而立,一间房屋半隐于山林。在赋色上将青绿发挥的淋漓尽致,强调色彩的浓淡变化,体现层次感。

 

            
             巫峡清秋  立轴 设色纸本 1939年作
    题识:巫峡清秋。井洛高秋稳夕辉,片帆处处忆猿啼。有田谁道不思归。白帝彩云天百折,黄牛浊浪路三迷,音生人事进来疑。浣溪纱。已卯五月,大千张爰。钤印:张爰(白文)、大千(白文)

 

                 
              金碧山水  立轴 纸本 1939年作                     抱琴观云图  立轴 甲申(1944年)作

 

            
             闲吟策杖倚天风  金碧 1943年作
    款识:闲吟策杖倚天风,绝顶高攀百尺松。持镜年来秋在鬓,波澜自笑尚填胸。癸未六月,遣暑青城,戏效刘松年笔并拈小诗。大千张爰。钤印:大千、张爰、蜀客、大风堂
    《闲吟策杖图》是一件金碧青绿山水,作于1943年。张氏言戏仿南宋刘松年笔意,画面苍松如铁,青山绵绵,以金粉提点,云气浮岚如波涛,山泉有声,画面结构严谨,树石笔法劲挺,显得精细秀润。让人不觉有身临其境之感,青山绿水之秀、云雾缭绕之气、远近劲松之态,观者与画中策杖者感同身受。《闲吟策杖图》是融金碧山水与小青绿山水的成功尝试,这是一种独创。

  

                   
               绿树平冈  金碧山水 1946作  (246.4万元,2010年6月北京九歌)
    款识:绿树低云屋,平冈逆远峰。清波明镜净,鸥鹭自游溶。丙戌夏,沱水邨屋涉事,爰。钤印:张爰、大千居士
    《金碧山水》依据谢稚柳的题跋为张大千四十七、八岁时所作的青绿山水画精品,沱水村居在成都近郊,画中山石皴法以宋人小斧劈为主参以披麻,树法则远接元人黄鹤山樵,显然企图在摹古以外,突破时代的藩篱。大千曾在另一幅作品上题跋:“偶欲效北宗画法,雅不欲从马夏入门。马夏虽工,才一落笔,便不免作家面目。此幅略似李唐,生拙处时得天倪耳。”所谓“天倪”者,即是自然,他极力避免“作家习气”。从画中可以看到,由于他用笔惯常流露的秀气,尤其是设色上参用石绿、石青与赭石的冷暖色调的对比,使画面温润细腻,消弭了北宗应有的刚健与峻峭,形成大千青绿山水画的明丽、婉约,而毫无霸气的独特个人风貌。

 

            
             碧树金冈图  立轴 金碧山水 1946年作
    款识:碧树生云屋,平冈逆远峰,清波明镜净,闲棹自游溶。丙戌三月,用二石法写,蜀人大千居士张爰。钤印:张爰之印(白文)、下里巴人(朱文)、直造古人不到处(朱文)
    本幅金碧山水作于1946年。画面苍松如铁,青山绵绵,以金粉提点,云气浮岚如波涛,山泉有声,画面布置结构严谨,树石笔法劲挺,显得精细秀润。金碧山水是在大青绿山水的基础上,用勾金、染金、涂金等方法提注画面,使画面具有金碧辉煌的特点。金碧山水通常被人理解为工极妍丽、金碧辉煌的画。故自宋代以后,就很少有人问津。然张大千的金碧山水,构图饱满,重彩浓墨,金光灿烂。墨、色、金三者结合之巧妙,色彩绚丽,全无一丝俗格。

 

          [转载]张大千山水画欣赏(二)    
          山水  立轴 1947年作                            拟赵仲笔  纸本设色

 

            
             煮茶图  设色纸本 1947年作  (896万元,2010年5月北京诚轩)
   
题识:茗碗月团新破,竹炉活火初燃。门外全无酒债,山中惟有茶烟。丁亥三月作《煮茶图》,张爰。钤印:张爰、大千居士
    《煮茶图》绘于1947年,是张大千典型的青绿临古风格作品。大约从1946年起,张大千山水进入其一生艺事的最高潮。《煮茶图》的构图、设色,得力于董源之处正多,其林壑景致之美,既精雅工巧,又气息高古,为大千四十年代中后期的代表作之一。
    《煮茶图》近景一片平坡之上,画老树五株,树间搭一草亭,左侧一块玲珑的太湖石,点出亭中持扇高士,草亭后两棵不高的棕榈,意示出此地气候温润。草亭外置一几,陈古瓶、古书,一童子正在旁边煮茶,另一童子则步入小亭奉茶。顺着煮茶童子的方向而上,一条小桥曲折通向山根,转为山脚小路,逶迤而上,进入画面中景,掩映在竹木间的山斋,斋中长案置古琴卷册,案后设四出头官帽椅,显示出主人弹琴读画的清雅品味。经由山斋侧后方的板桥渡河,远景群峰层叠耸立,对岸高瀑垂流,取景深邃,令人有幽然尘外之想。此画虽取法董源,但取意却近乎明人,画上题诗为明代陆治《烹茶图》上题诗。

 

         
      烟江叠嶂  设色绢本 1948年作 (5232.5万元,2012年12月朵云轩)                    烟江叠嶂图  设色纸本
    款识:(1)梅花道人烟江叠嶂图。盖全师北苑,不袭王晋卿一笔也。戊子四月大千居士临记。(2)江上愁心千叠山,浮空积翠如云烟。山耶云耶远莫知,烟空云散山依然。但见两崖苍苍暗绝谷,中有百道飞来泉,萦林络石隐复见,下赴谷口为奔川。川平山开林麓断,小桥野店依山前。行人稍度乔木外,渔舟一叶江吞天。越日复节坡诗。钤印:张爰、大千居士、潇湘画楼、张爰私印
    《烟江迭嶂图》作于1948年,虽自题仿梅花道人吴镇笔意,实则出于董、巨一派,在水墨皴擦基础上以青绿设色,把董、巨江南画派的矾头山脉表现得更为娟洁静朗。此画以高远法全景构图,用从山脚看山顶的角度展现崇山峻岭的高大雄伟,场面宏大,气派雄浑。布局雄奇中不失空灵,近水远山层迭铺陈,开和有序,层次井然。画面造境优美,风水极佳,主体两列山脉呈环抱之势把一泓瀑布圈在其中,山脚栈道临水而列,后又有远山如屏,逶迤天际。中段以两水交汇成的一湾碧波间隔开前后景,山下有板桥横亘,平坡迤逦,屋舍树林点缀其中。近景作平坡杂树,一派水村风情,加上水中钓艇,这分明取自梅花道人吴镇《渔父图》模式。此画绘于日本圆丝绢上,赋色精致典雅,温润如玉,比之纸本所画更多晶莹润泽的透明感,烟岚浮动。笔法几乎全用长短批麻皴,丰富灵活,层次鲜明,再加层层苔点,更增苍郁气质。此画双题,一为画名,一则节录苏东坡《烟江迭嶂诗》于画上,书文俱佳。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987

Latest Images

Trending Articles





Latest Im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