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政协委员何新授权的博客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987

人类文明之曙光由此升起

$
0
0
迄今被国人和世界所漠视因之古华夏不如古西亚的屁话广为传播:
真正的人类文明之曙光由此升起!
江西仙人洞和湖南玉蟾岩是全人类农业文明的最早起源地
长江中下游流域发现的远古农业文明表明——2万年前的古华夏人已经种植稻谷、制陶、狩猎和驯养动物
神农文化是古华夏文明的最早起源


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


仙人洞—吊桶环遗址位于中国江西省上饶市万年县大源镇

玉蟾岩遗址位于中国湖南省道县寿雁镇白石寨。

上世纪90年代的考古发掘证明:它们是迄今考古学所发现的人类最早的新旧石器时代交替时代的远古文化遗址,也就是说——华夏文明不仅是全体人类农业文明的最早起源地,传说中的神农文化也确实存在于古华夏的长江流域。



湖南玉蟾岩是全人类农业文明的最早起源地 - 何新博客管理员 - 何新网易博客

湖南玉蟾岩是一个石灰岩溶洞,俗称“蛤蟆洞”,洞口朝向东南方,高于洞外地面约5米。

洞中石器文化遗址于1980年被首次发现。


    对上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国家于1993年和1995年组织了两次有国际考古学家参加的考古发掘。在这些遗址都发现了野生和栽培的水稻谷,距今约17000年,是目前所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人工栽培植物标本。这不仅标志着人类农业文明从华夏起源,也改写了认为原始栽培农业最早起源于西亚的世界历史学和农业考古学。新的考古发现证明,长江中下流流域远古农业文明,远远早于黄河中下流流域(如著名的仰韶文化)的石器时代文明。



湖南玉蟾岩是全人类农业文明的最早起源地 - 何新博客管理员 - 何新网易博客

长江流域出土人工栽培稻谷,经哈佛和清华测定距今1.7万——2万年


【江西仙人洞遗址】

    仙人洞位于大源镇大源村小荷山脚,是一个溶洞。吊桶环位于仙人洞西南约800米处的山坡上,为溶蚀性岩棚。20世纪60年代初在此进行过两次科学发掘。

   1993年、1995年由北京大学考古系、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美国奥得沃考古研究基金会马尼士博士联合组成的中美农业考古队进行了两次发掘,1999年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北京大学考古系又作了一次发掘,取得了重大的收获。

    该遗址有旧石器时代末期到新石器时代早期上下两层地层堆积,上层距今约9000—14000年;下层距今约15000—20000年。在该遗址出土了大量石器、骨器、穿孔蚌器、原始陶片、人骨标本以及兽骨残片,中国南方出土物最多的洞穴,其中陶片最早的年代约12000年左右,是中国已发现的最早陶制品之一。两处遗址都有野生稻和人工稻的线索,对吊桶环遗址的稻作植硅石分析显示了将野生稻驯化为人工稻的历程,证实该地区是亚洲乃至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的地区。


  【湖南玉蟾岩遗址 】 

1993~2005年中美联合考古队在湖南道县玉蟾岩遗址分三次进行考古发掘,也取得了震惊世界的科学发现。

 三次考古发掘均出土了大量人造陶片,但分属不同的个体。

1995年出土陶片可复原成一件釜形器。陶釜为侈口,圆唇,斜腹壁,尖圜底。

湖南玉蟾岩是全人类农业文明的最早起源地 - 何新博客管理员 - 何新网易博客

玉蟾岩出土陶器,距测定距今1.4——2.1万年

北京大学碳十四实验室对1993年玉蟾岩出土的陶片进行质谱加速器碳十四年代测定,确定了四个数据。其中用陶片上的腐殖酸测定年代距今12320+-120年;用陶片基质测定年代距今14810+-230年;用同位层的木炭测定年代距今14490+-230年。这是全世界人类最早烧制的陶片。

2004年,中美联合考古队在玉蟾岩发现了更古老原始的陶片。为了精确地测定这些陶器碎片的年代,而且不破坏玉蟾岩的大自然生态环境和小自然生态环境,考古工作人员对陶器碎片出土的周边地层进行了详细的碳年代测定分析。研究人员从周边地层中提取了100多个骨碎片和木炭沉积物标本,对其中29个样本进行放射性碳测年,从而获取了有关周边不同地层的年代脉络。将陶片与发掘出土地层相对比之后,研究人员初步确定陶器碎片的年代距今1.8万年。

2009年6月5日,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刊载了有关玉蟾岩陶片断代的文章,指出玉蟾岩出土的陶片大约距今1.4~2.1万年,这比世界其他任何地方发现的陶片都要早好几千年,也标志着玉蟾岩人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就发明了陶器。

玉蟾岩的文化堆积厚达1.2~1.8米,这显然不是短期人类活动造成的,而是长期生活的结果。玉蟾岩出土的生产工具主要是石制品、角、牙、蚌制品。石器的组合主要为刮削器、砍砸器、锄形器、石锤,还有少量的亚腰斧形器、苏门答腊式石器、尖头器。其中锄形器、亚腰斧形器、苏门答腊式石器都是原始农业用具。这些工具的出土,更直接证明了玉蟾岩存在原始农业。

特别是三次考古发掘都出土了水稻稻粒,宣告了玉蟾岩存在人类最早的原始稻作农业的事实。

1993年,考古队员在漂洗玉蟾岩遗址近底部的文化层土样中发现二枚稻壳,颜色呈黑色。1995年,在层位稍上的文化胶结堆积的层面中发现了二枚稻壳,颜色呈灰黄色。2004年,中美联合考古队发现了五枚炭化的稻谷。三次出土的或炭化程度不一,或颜色各异,是因为标本所处的环境不同。玉蟾岩出土的稻谷是一种兼有野、籼、粳综合特征的特殊稻种,体现了从普通野生稻向栽培稻初期演化的原始性状,经测定,玉蟾岩古栽培稻的年代距今约1.4万年~1.8万年,这是世界上发现最早的人工栽培稻标本 。

    玉蟾岩遗址出土大量的动物残骸,显示了当时古人类食物和狩猎的丰富性。出土哺乳动物达20余种。数量最多的是鹿科动物。如水鹿、梅花鹿、赤鹿、小鹿等。食肉类动物也很丰富。如熊、鼬、水獭、猪獾、狗獾、貉、大灵猫、小灵猫、果子狸、椰子狸、野猫等。以猪、牛、竹鼠、豪猪等常见。鱼类主要为鲤鱼、草鱼、青鱼,还有一些“小鲜”。此外还有猴、兔、羊、鼠、食虫类等动物。由此可见,玉蟾岩人主要狩猎大型的食草动物和小型的食肉动物。动物残骸中引人注目的是鸟禽类骨胳,种类可达10种以上。其个体数量达30%多。

    玉蟾岩遗址通过对每层堆积物土样的浮选和筛选工作,收集植物种、核、茎、叶40余种,其中以朴树籽最为丰富。这些植物标本为了解玉蟾岩人的生存环境及经济生活提供了重要证据。同时还收集到丰富的微小的螺及昆虫等遗骸,最为重要的是在文化胶结堆积的层面中发现了水稻谷壳。稻壳出土时颜色呈灰黄色,中国农业大学张文绪教授对二次发掘出土的稻谷进行了初步电镜分析,共4枚,鉴定是一种兼有野、籼、粳综合特征的古栽培稻类型,其最显著的特征是"大粒性"。

    玉蟾岩人的陶器采用贴塑法成型,使用夹炭泥料,内外纹饰,且有编织印痕。这四个特点,开了夹炭陶、贴塑法、内外纹饰、编织技术先河。夹炭陶与古栽培稻伴生出土,一直是后来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稻作农业地区的特点之一。不从事稻作农业生产的地方或遗址,往往没有夹炭陶,只有夹砂陶。

   玉蟾岩的编织印痕,表明玉蟾岩人已发明了编织技术,并已相当成熟。在这个基础上,他们发明了网罟,用来捕捉鸟禽。由于玉蟾岩未发现石镞,表明当时尚未发明弓箭。于是,网罟就成了捕捉鸟禽的重要工具。而大量鸟禽遗骸在玉蟾岩中出土,证实了这一点。

   总之,我们祖先的生活相当殷实,吃的是米饭、鱼肉禽、野菜,发明了陶器可以煮饭炖肉,发明了编织技术,织布穿衣也没有问题。

 这几次中美联合考古有如下特征。

1、公正,由两个国家同时参与。

2、权威,两个国家都派出考古专业顶级科学家,美国派了哈佛大学人类学系终身教授欧弗-巴尔-约瑟夫(Ofer Bar-Yosef)等4位外籍专家。

 3、公信力,文物的年代由美国最先进科研机构、科学仪器测定,中国也做了相应测定。


【中国稻作起源考古历程】

  今天,全世界有一半以上的人口以大米为主食。但日常生活中再普通不过的盘中餐,到底起源于何时何处却至今还是一个没有解开的谜。稻作起源也因此成为国际考古学界和农学界的一个热门话题,“印度说”、“云南说”、“东南亚说”等半个多世纪来一直争论不休。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关于稻作农业的一系列重大考古迅速改写历史。

  1973年,浙江余姚河姆渡出土大量距今7000年的炭化稻谷和原始耕作工具,比当时认为最早的印度的稻作历史早3000年。1988年,湖南澧县彭头山早期新石器文化遗址,发掘出土了稻谷遗存,距今约9000多年,将中国的稻作历史推前了2000多年。1993年,江西万年县仙人洞和吊桶环遗址发现距今约12000年的稻属植硅石,引起强烈反响。但并没有发现有关水稻的实物标本。1995年11月,道县玉蟾岩遗址发现世界上最早的稻谷遗存,将稻作农业起源时间前推至12000年前!2004年11月19日,中美联合考古队在道县玉蟾岩遗址发现5粒古稻谷,人类稻作起源之谜有望揭开。

 

古长江中下游流域是全人类农业文明的最早起源地 - 何新博客管理员 - 何新网易博客 古长江中下游流域是全人类农业文明的最早起源地 - 何新博客管理员 - 何新网易博客
古长江中下游流域是全人类农业文明的最早起源地 - 何新博客管理员 - 何新网易博客 古长江中下游流域是全人类农业文明的最早起源地 - 何新博客管理员 - 何新网易博客

 
古长江中下游流域是全人类农业文明的最早起源地 - 何新博客管理员 - 何新网易博客 古长江中下游流域是全人类农业文明的最早起源地 - 何新博客管理员 - 何新网易博客
巴尔·约瑟夫 袁家荣

  “我在这里追寻水稻的起源”

   ———访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巴尔·约瑟夫

  “我很幸运,能来中国,能来湖南,能来玉蟾岩,站在这里追寻稻作文明的起源。”

  11月26日,在湖南道县玉蟾岩遗址前,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巴尔·约瑟夫一边接受本报记者的独家专访,一边像个孩子似的高兴地跺跺脚下的土地。

  我相信这位素以严谨著称于世的教授此刻的兴奋,不是虚言。做为目前国际农业考古界最权威人士,巴尔·约瑟夫一直非常关注中国水稻起源。他告诉记者,大麦、小麦、玉米等农作物的起源已基本有了定论,但是水稻的起源一直还没有最后确定,有的说是印度,有的说是泰国。1997年,他第一次从美国一本考古杂志上读到“玉蟾岩”这个名字,得知这里竟然发现了4粒距今有12000———14000年的稻谷,十分惊喜,立刻与中国考古学者联系,当年就不远万里来到了玉蟾岩考察,并向中国有关部门提出合作进行“中国水稻起源考古研究”。2001年,巴尔·约瑟夫再次来到江西仙人洞、湖南彭头山和玉蟾岩等地考察,最后决定选择发现了年代最早的稻谷实物标本的玉蟾岩做为这个课题的研究基地。

  2004年11月1日,经过外交部、安全部等多达14个部委的联合批准,“中国水稻起源考古研究”中美联合考古正式启动。巴尔·约瑟夫教授率领他的4名合作伙伴第三次来到玉蟾岩。这也是湖南考古界第一次与美国合作,也是规格最高的一次联合考古。考古队11月19日发现5粒炭化的稻谷,兴奋的巴尔·约瑟夫告诉记者,已经出土的这些古稻谷标本,意味着玉蟾岩在世界农业考古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他希望到2006年,中美联合考古队能通过玉蟾岩揭开水稻起源的秘密。

  约瑟夫教授是个工作狂,每天连续工作十多个小时。早晨,白发苍苍的教授和年轻的学生们一起,无论刮风下雨,8点半钟就赶到玉蟾岩遗址,他不仅要指导队员们工作,确定每天工作的重点,自己也常常跪在地上细细搜寻。为了抓紧时间,他和队员们连吃饭都是在附近的农民家中,一直工作到下午五点。晚上,他还要组织专家们讨论问题,忙到深夜。

  巴尔·约瑟夫称自己一生没有别的爱好,考古就是他唯一的乐趣。“我小时候凡事都爱问为什么,总想知道每一件事情的来龙去脉。”有意思的是,他称自己的考古生涯11岁就开始了。

  “我11岁那一年在我家附近发现了一处小洞穴,就自己带上一些小工具这里看看,那里看看,希望能找到什么秘密。最后得出结论,这是一处当年人们用来蓄水的一个小沙坑。18岁时,我就跟着一支考古队到处跑,做他们的实习生。”

  对考古如此痴迷的巴尔·约瑟夫,最终成为美国哈佛大学人类学系终身教授、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成为农业考古、人类起源学方面的国际性权威。北京大学李水城教授称他的话在国际考古界是“一言九鼎”。

  虽然功成名就,梦想成真,但巴尔·约瑟夫也十分谦逊,当记者恭维他是“权威”,是“大腕”,他认真地说:“考古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团队的合作精神十分重要。这次中美考古也是我与中国考古学家的第一次大型合作,每一个人都非常棒。”为了更好地与中国考古学家合作,他还开始学习中文,随手带着一个小本子要中国朋友们帮他写下“石头”、“桔子”等汉语。

  最后,巴尔·约瑟夫还高兴地通过本报表达他对此次中美合作的评价:“我喜欢中国,我很高兴与中国的同伴一起工作。”

玉蟾岩大事记

  1、1993年11月省考古研究所首次发掘玉蟾岩,发现了古栽稻和原始陶片,引起学术界关注。

  2、1995年10月,省考古所再次对玉蟾岩进行考古发掘,并聘请了农学专家和环境考古专家,实行多学科合作,在这里发掘出了世界最早的原始栽培稻谷和原始陶器片,距今约在12000—14000年之间。

  3、1995年12月,玉蟾岩遗址被评为“95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4、2001年3月,玉蟾岩遗址被中国社科院列入中国20世纪100项重大考古发现。

  5、2001年6月,玉蟾岩遗址被国务院批准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2004年11月1日,“中国水稻起源考古研究”中美联合考古队进驻玉蟾岩,11月19日发现5粒炭化的古稻谷。(来源:三湘都市报 文/ 肖欣 肖夜明 图/ 田超 )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987

Latest Images

Trending Articles





Latest Im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