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政协委员何新授权的博客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987

[转载]元朝钞法政策得失与国势兴衰

$
0
0

元朝钞法政策得失与国势兴衰

 

    摘要:宋元时期,尤其是元朝,是中国乃至世界货币史上的一个新阶段。纸币的产生与发展,改变了中国货币流通的格局,增添了货币流通的新内容。因此引发了前所未有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纸币,作为金属货币的一种价值代号,其产生和发展是历史的必然。正是由于纸币的发展和作用,促进了人类的经济发展,解决了一系列极为棘手的经济问题。但同时,作为一种不足值的价值凭证,纸币又有它自身无法克服的缺陷。而一旦这种缺陷被忽视或被恶意利用,将会产生一系列无法预料的,灾难性的后果。

   本文通过对中国元代纸币政策的作用做出一定的初步分析,揭开元朝灭亡的秘密,同时阐明纸币政策对国家各方面发展的作用和意义,并根据历史和现实,提出笔者对当前中国货币政策是一些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纸币 交子 宝钞 黄金 白银 通货膨胀

正文

纸币最早产生于中国,最早发展于中国。由于纸币的产生和发展,改变了中国古代经济发展趋势,甚至改变了某些王朝的命运。下面,我们将从元朝入手,探讨当时纸币政策得失与元帝国兴衰的必然联系。

 

一.元代以前纸币的发展状况

 

纸币最早产生于北宋的益州,时人称之为“交子”。关于纸币产生的原因,史界说法不一。但主流一般认为,纸币的产生与益州铁钱使用不便有直接联系。当时成都一带商业发达,通货紧张,铁钱却流通不畅,于是部分商户私下印制一种可取代钱币,用树皮造的券叫做“交子”。交子产生之初,即受到相当大的排斥。如苏轼认为“今秦蜀之中又劣纸以为币,符信意加,化土芥以为金币,奈何其使民不奔而效之也。”它反对的理由,就是纸币无实质价值。但由于这种新货币在经济流通中作用十分明显,于是当时政府决定改用官方印制。宋仁宗时创立了交子务,钦定交子最初发行限额为1256340贯,现钱准备为36万缗(min),占发行交子总额的29%。宋徽宗大观元年(1107年),改交子为“钱引”,规定以缗为单位,钱引不置抄本,不许兑换,随意增发,因此纸券价值大跌,到南宋嘉定时期,每缗之值现钱100文。

北宋后期产生“会子”,但会子发行后即遇上宋金战争,政府用会子支付军费,而并无保证会子币值的稳定的有效措施,贬值无可避免。

同时期金朝,于贞元二年(1154)开始发行纸币与铜钱并行。每七年为一届,每届到期则换发新钞,后取消界限永久流通。但金统治者通过发行纸币搜刮人民资财,实行通货膨胀政策,经常更换和改变钞票名称,每更改一次则大贬值一次。为强制使用纸币,金政府曾禁止民间使用铜钱。金朝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实行恶意通货膨胀的朝代,纸币的恶性膨胀,最后成为金朝灭亡的原因之一。

 

                  .元朝前期的钞法政策

 

公园1260年,元世祖发行纸币,是为元朝钞法政策的开始。

关于政府发行纸币的原因,史界有如下分析:

一.                               发展商贸。元统治者及其重视商贸发展,但是商人的地位甚至超过了农民阶层,仅次于官吏,元政府发行纸币,原意是用纸币接收应缴纳的赋税,逐渐建立人民对新纸币的信任。而纸币的发展有利于发展贸易。

二.                               军费增加。从1260年开始,忽必烈开始了对阿里不哥的内战。随着战争的升级,军费的支出也逐渐 增加,原有财政难以支付。故而,发行宝钞,势在必行。

三.                               中国贵金属严重缺乏导致。中国贵金属缺乏,所以多以黄铜为货币。但到金朝后期,铜金属也急剧缺乏。因此,当时急需一种可以代替贵金属作为货币实行交易,由于纸币的诸多优势,它被选中是预料之中。

中统元年,元政府发行中统宝钞,面额由“十文”到“二贯”分十等。中统钞随以钱文为单位。但实际上是以银为单位。即一定数额的中统钞,可以兑换成一定数量的白银。由于当时的政府在攻西夏,金诸国是抢掠了大量的白银,白银储备丰富,故而采用银本位。当时朝廷印刷宝钞的总面值为73352锭的纸币,1265年总量逐步增加到116208锭。

由于宝钞发行之初政府具有良好的信用,个人可以用宝钞兑换白银,再加上钞本充足,中统宝钞广为使用,并且受到汉人的信赖。中统元年到中统五年,中国北部经济恢复,商贸繁荣。同时,政府严格控制纸币发行数量,时刻以库存白银为准,社会上未产生通货膨胀,整个市场再良性状态下运转,政府收入也大大增加。

就是在这个时期,元朝建立了中国乃至世界古代史上最早的较完整的纸币流通制度。这就是王文统制定的“中统钞法”,明文规定了发行准备金,发行限额,金银买卖,钞币渠道以及伪钞惩罚等,以保证纸币的正常流通和稳定。在上述政策中,处于关键地位的是准备金的数量和政府信用。准备金的多少决定了纸币的发行数量。在印本位制下,元政府库存白银数额对钞币价值起了决定性作用。由于当时元政府实行的是可兑换政策,故而人们可以随时用宝钞兑换白银。可以方便的兑换白银,树立了政府的信用,而政府一同信用作保证,对于稳定宝钞币值,促进宝钞流通,又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币值稳定,政府信用增加和市场的繁荣,人民普遍“重钞轻银”,金属货币中,流通范围开始缩小,在某些地区甚至退出了市场交易。当时,元代宝钞逐渐由银本位制向信用货币转变。

到了中元时期,政府明令禁止银铜等货币交易,宝钞正式成为半信用货币。

当时不兑换纸币政策的制定者认为,信用货币之所以流通是因为“代百物之法,所贵者信”。他在制定不兑换纸币发行与流通条划中,很重视准备金的作用。当然,它不是作为随时兑换的准备,更多的是象征意义,以约束政府的超量发行来抬高纸币的信誉。在《至元宝钞通行条划》中,明确规定宝钞不得兑换现银,同时在纳税.偿还公私债务.街市买卖.质典田宅等方面,都要使用货币,以保证纸币的正常流通和币值的稳定。所有作用的发挥,关键在于政府能否控制发行量,自守成法,维持信用。

初元时期,政府成功的钞法政策,对于恢复经济和提高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 

            

.元朝中期钞法政策的失败

 

   元朝前期稳定的钞法系统运转良好,是因为政府严格控制纸币的总数。随着1276年元朝对南宋及周边国家展开战争,宝钞噩梦就此开始。

1271年开始,蒙元帝国逐步进行针对南宋,日本等地的战争,财政开销增大。为应付高昂的战费,元世祖启用回回人阿合马。

至元12年前,中钞发行量超过40万锭。阿合马上台之后,从至元13年开始,达到100万锭,某年甚至达到140万锭,1276年,朝廷急剧的把总量提高到1419665锭,发行量严重超过库存的白银量,通货膨胀开始出现,史料记载,某地出现几百贯钞买不下一斗小米,百姓怨声载道。

自此,元代初期钞法遭到破坏。通过发行宝钞,元政府就积累了大量的财富,但是仍无法满足统治者的挥霍所需。

至元2223年,国家收入开始出现问题,政府发行宝钞300万锭,表明由于国家财政陷入崩溃,迫使政府多印宝钞,通过通货膨胀来平衡收支。

至元24年,由于原 钞法无法继续实行,政府开始发行至元宝钞,与中统宝钞同时流通。面额增大。每次高额新钞的发行,实际上就是旧钞的贬值。

为保证钞值,元政府下令禁止银铜流通,违者处以极刑。

正所谓的棍棒打不垮经济理论,为保留实际价值,人们在贸易中大量只用金属货币,元政府钞法受到极大挑战。

到大二年(1309),物价急速上涨,元宝钞贬值发展到难以收拾的地步。于是统治者开始新一轮的改革。至大2年九月,诏行“至大银钞”,以新币一两准至元钞五贯,白银一两,赤金一钱(但仍不准自由兑换)。按官方原定的兑换价格,以至元钞一贯准花银入库价一两,赤金入库价一钱;因此新币的发行,实际上是通过政府宣布至元钞贬值一半的方法,把通货膨胀的患害转嫁到私人用户身上。                                                    

1349年开始,元政府进入第三次变钞。

变钞的原因是:国库严重空虚,入不敷出。至元后期,财政日益拮据,因而猛发纸币,大德以来,开始动用抄本,仁宗开始又大量印钞,日积月累的印发纸币到至元年间形成了巨大的压力。

变法的具体办法是印造“至正交钞”和发行“至正宝钞”,形成钱通行局面,并以钱来实钞法,但实际上是一种用新钞压制旧钞,来增加国库收入,摆脱财政危机。结果由于新币发行额过大,广大人民抵制,出现了恶性通胀,导致变钞目的不仅没有达到,政府信誉却一落千丈。

由于无休止的通胀和混乱的财政政策,元政府侵吞了大量人民财富,最后导致了大规模暴动,时人谓之:“开河变钞祸根源”。

元朝货币政策的失败,可以归为三点:

1.                        挪用钞本,丧失信用。人民的信任,是维护信用货币稳定的重要条件,是切不可忽视的,存储一定的钞本就是为了维持政府信用。但元政府把印钞和通胀作为敛财的手段,从而导致了政府信用丧失,钞值贬值。

2.                        钞法混乱,据史料记载,元代宝钞种类不下几十种,名目不一,价值不同,增加了交易难度。

3.                        通胀严重。元政府把通胀作为转移财政危机的手段,无休止侵吞人民财产。任何通胀都必须限定在一定范围内,否则会严重扰乱货币制度;而一旦政府把通胀作为侵吞财富的手段。那么这个政府货币政策离失败也就不远了。

 

综上所述,由于元朝历代统治者利用纸币来满足巨额的宫廷消费,官吏俸禄和军费等财政性开支,无节制地发行纸币,最后导致纸币的膨胀.贬值乃至纸币制度的崩溃,从而加剧了封建统治的危机。这也从反面论证了货币本质信用因素的关键与重要。没有政府信用支持的货币,是不可能健康发展的。而支持政府信用存在的基础,则是健全的法制.明晰的货币制度和一定的储备金。

明晰的货币制度可以防止币值混乱,节制投机;一定的储备金则规定了货币价值,是信用的基础;健全的法制,则是货币政策可以健康运行的关键。三者之中,储备金是最重要的。唯有一定的储备金做保证,才能有效进行各种货币政策。无论是本位制货币还是信用货币,其所依赖的,正是储备金。

 

.以史为鉴,放眼未来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任何史料的研究,都是为实现需求而服务的。现实中存在的大部分问题,都可以在历史中找到经验教训或解决方案,金融问题.货币问题同样不例外。针对当前中国货币政策,笔者从历史教训出发,提出自己的一些观点和建议。

就目前而言,中国货币方面有两大问题:

  当前中国所拥有的外汇储备,实际上已经把中国经济推向了极危险的境地.从改革开放至今,在对外贸易中,中国积累了两万亿左右美元的外汇储备。美元的发行权在美国而不在中国,同时作为债务型货币的美元实际上只是一种“可以用不偿还的债券。”换句话说,中国的两万亿美元储备,仅仅是一堆废纸。如果美国需要,它可以通过过量发行美元,造成认为通货膨胀。事实上,它正在这样做i,以此榨取中国乃至世界的财富。

这样,通过利用通货膨胀,美国可以无限制地侵吞中国的财富,而拥有庞大美元储备的中国,却无能为力。无数滥发宝钞的事例就摆在眼前,血淋淋的教训尚历历在目。

  受国内,国际因素影响,人民币贬值速度过快,人民财富缩水现象严重。

不论是政府还是个人,都不希望出现通货膨胀,但目前的现实是,不管政府如何调控,通货膨胀率仍较高不下,似脱缰野马。

其实只要略微观察就会发现,中国发生通货膨胀是在92年左右,并且是每次通货膨胀程度加深都与国际经济有极大的关联。最典型的例证,则莫过于07.08年,中国国内物价飞涨,而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连破87两大关,最后相对稳定在16左右。当一两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让人欣喜时,数万亿的人民币必须增发购买这些“白条”,而这些新增货币如果完全进入银行体系,将会有6~8倍的放大,继而就是通货膨胀。

事实充分说明,影响人民币是否稳定的因素,已决不单单是国家政策和国内经济发展水平了:国际经济的影响已深入我国,对我国经济发展和货币政策产生了巨大的作用。“作用若是积极的,一切尚可,但如果产生消极作用呢?想到这里,使人不由惊出一身冷汗。

以上两个问题,可以用元朝实例说明

市场通用宝钞,于是人们在交易活动中“重钞不重金”大量使用宝钞,同时囤积大量宝钞,作为储备财产。但宝钞的发行权在镇府中,为榨取人民财产,振幅可以无限制印刷,造成通货膨胀。由于通货膨胀,宝钞实际价值逐渐降低,变相的,人民曾经的劳动成果被侵吞;同时由于对外战争,内部派系争夺权力及农工业发展因素影响,元政府更是变本加厉,疯狂印钞,及至到元末,物价比元初上涨几千倍,也就是人民财富缩水了几千倍。

针对以上问题,当时人们采取过措施,而且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效果,对现代有极大的启发作用:

(1)       迅速变现。由于宝钞通胀实在太快,积聚时间越长,风险越大,那么在得到宝钞时,不如迅速用于购买实物保值。

(2)       将宝钞变为实际的黄金白银作为储备财产保存。在实际生活中,元代先民发现,无论宝钞如何变,无论经济发展程度如何,金银的购买力是一定的,基本不会有太大的变化。那么,在储备财产时,与其冒贬值的风险储备宝钞,不如将宝钞兑换成金银保存。

针对当前国情笔者从国际和国内两个方面提出意见。

:对国际

正如前面所论述的,由于美元发行权不在中国手中,而美元又在国际贸易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所以美元的未定与否关系到中国经济能否健康发展。但是,遗憾的是事实证明,美元并不稳定。仅从最近来看,自2002年起,美国货币年增发速度超过15%,换句话说,美元在贬值,且是加速贬值!关于美元的危害,笔者前面已经论述,这里,开始研究对策。

元代江南地区有一批答商人,如沈万三等,经元朝不断的通货膨胀,自身财富却未缩水,反而增加,值得深入研究。实际上,他们的财富,之所以没有缩水,是因为他们握有实物货币和实体经济,即:贸易所得的全部转化为黄金白银,如果金银大量缺乏,就购买土地,矿藏,甚至粮食等。总之,最终目的就是把不稳定的宝钞转化为稳定地实物。

历史的最大价值,就在于它可以给与人们解决现实问题的最完美答案。

在目前的经济状态下,美元比元代宝钞好不到哪里去,美国可以用它大量榨取世界人民的血汗,而存储在中国的两万亿美元,随时都在贬值,中国人民的财富正在流失,中国当前要做的就是“保住自己应得的真正价值。”

关于如何保值,笔者认为,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将大部分外汇储备转化为实体经济。请注意:第一,是大部分外汇储备。为什么是大部分而不是全部呢?因为(1)目前国际贸易清算的货币仍是美元我们不可能一点美元也不保留,(2)两万亿美元如果突然出现在市场上,会造成更严重的美元贬值,对中国极为不利。

第二:“转变为实体经济,”转变成什么样的实体经济,笔者认为,所应该转变的实体经济,包括:黄金,白银,石油,等各种矿藏,在实体就是土地,总之,就是使用美元在国际上购买黄金,白银和各种中国长期需要的自然资源。各种自然资源好说,因为中国经济发展需要,同时由于资源的稀缺性作用,他们只会升值而不会贬值,但是,为什么要大量购买黄金白银呢?

纵观世界各国经济史,就会发现,出特殊情况外,不论任何时代,黄金的购买力基本不变,换句话说,几千年来,布鲁姆人类经济形态发生何种变化,黄金的价值基本上没有任何变化。同时,由于黄金的稀缺性,其产量较低,利于保值。而白银虽然储量大于黄金,但由于价值量小,相对于黄金,更适合中小宗交易。所以,黄金白银市中国甚至世界各国都必需的金属战略储备。

任何外汇从长期看都会对黄金贬值,只是贬值速度不同,要想将中国已经实现的巨大财富实现保值,还可以确保人民币的稳定,降低国内通胀。

不过黄金的储备有限,而且各国都需要,金银 的价格战势必会很激烈,所以我们不 能将目光单放在金银上。就目前世界而言,能源,矿藏,土地等都是重要战略储备资源,对国家日后发展期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从长远看,有限的资源无法满足人类无限的需要,资源的价值上涨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因此,利用手中现有的外汇,在国际上,尤其在非洲,南美等欠发达的地区大量收购油田,煤田,天然气,乃至土地,对中国未来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第三,如何操作?

一个重大问题摆在眼前,目前世界范围内黄金数量一定,中国需要黄金,其他国家同样需要,按中国现在2万亿外汇储备和世界黄金价格1195.90美元计算,中国可以买47411.142309吨黄金,即便只用一半外汇储备买,也是两万多吨黄金,而且中国不可能一次购买,那么如此大的需求,势必会导致世界黄金价格暴涨。

同时,几万亿美元出现在国际市场上,可能会击垮美国经济,继而引起美国报复。要知道,现在的中国经济尚不足以对抗美国。所以,就上述行动,必须在暗中进行,甚至不可以出现“中国政府”。即“漫天过海,小步快跑”。

最后,需要特别指出,所有的战略资源,不论黄金白银,还是实体经济,其掌握权必须是政府,作为个人或者中小集团,绝对不能掌握过多的战略资源。因为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都具有短视行为,而国家更具有战略眼光,可以更好的利用这些资源、

  对国内

对中国政府而言,拥有一定的储备和绝对的信用至关重要。

元朝政府货币政策的失败与储备不足和信用丧失有极大关系。中元以后,由于大量动用钞本,造成了宝钞实际价值降低,致使物价一飞冲天!元代中后期,宝钞政策实际上已过渡到信用货币政策上。但由于政府滥发宝钞,信用丧失,最后导致钞法彻底失败!

人民币是一种信用货币,这就决定了人民币价值具有相对不稳定性。如果出现一定的主客观条件,人民币贬值的危险是极大的。为防止人民财产缩水,笔者建议,人民币最好由信用货币代用货币做出一定的转变,即成为一种半信用半代用型货币,中国改信用货币制度为半金位半信用货币制度。

人民币以一定黄金为准备,既可以稳定币值,又可以减少过多发行,树立政府高信用;同时由于属于半信用状态,又可以避免中国目前黄金储备不足而不能增加人民币发行的局面。同时,为防止储备金流失,政府可以立法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随便兑换黄金,黄金兑换量必须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禁止黄金流出国外等。

如果上述政策可执行,中国便需要大量增加黄金储备。目前中国黄金储备仅为6百吨,还远不足以满足需要。不过好在我国现有两万亿美元的 外汇储备,按目前市价,可以购买黄金47411.42309吨。当然由于种种原因。我们不能将外汇全变为黄金,但用一半来购买黄金是确实可行的。

实行上述政策,根本目的是建立经济实体,确保人民币价值,确保人民财产稳定,防止财富缩水。继而可以稳定中国国内货币和金融市场,减少经济发展过程中负面因素对中国金融的影响。

                                                                                                                                                                                                                   

不论对国际还是对国内货币方面的建议,笔者的出发点都是立足于防止某些集团利用通货膨胀来榨取中国人民的血汗和财富,保证人民币的稳定和中国经济的繁荣。

从元代货币史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增加金银作为金融战略,变外汇为实体经济,无疑是保护中国财富的最好办法。而保证政府信用,增加人民币实际价值,则是中国货币稳定的必须条件。

探索历史,可以更好地指导现实。相信在吸取历史的经验和教训,结合现实的客观条件,中国的货币政策必将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成都金融志》 《杂著宝钞法》 《郑龙游民私铸钱及江淮漕卒为盗之由

         《元代经济结构》《中国货币思想史》《中国通史》

         《黄金战争》 《中国货币理论史》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987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