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李嘉诚撤资连环计:
等待中国危机 欧洲只是跳板
转帖:ws最近几个月,亚洲首富李嘉诚连续在香港和内地抛售大量资产的举动引发外界的忧虑,因为素有“超人”之称的他,数十年商海遨游鲜有败绩,一举一动颇受关注。阴谋论者称李嘉诚用脚投票,是对香港批评者的无声抗议,同样也是对内地楼市泡沫的提前离场。当然,也有嘲弄者,认为它放弃了中国这块投资热土,脱亚入欧缺乏对乡土的情意。
坦白说,大家现在看不清楚李嘉诚此举的真实意图和最终效果,但我们可以找到商业教父高瞻远瞩、未雨绸缪的例子,也可以找到商业大佬虚张声势、声东击西的例子。前者有巴菲特在2007年减持11亿股中石油H股,当时市场一片惋惜之情,笑侃股神也有走眼的声音不绝于耳,后来的结局大家都知道,巴菲特虽然少赚了二十亿,但也是获益200多亿后才撤,如今站在中石油股价山巅的股民可能还欲哭无泪吧,难保当初他们也不屑于巴菲特的决定。
后者则有那个流传深广的柴斯菲尔德家族神话:1815年6月18日的英法战争中,惠灵顿指挥的英军在滑铁卢打败了拿破仑指挥的法国军队,罗斯柴尔德家族的情报员马不停蹄地跑回伦敦把胜利的消息先通知了内森.罗斯柴尔德,内森并没有大量买进英国公债,而是反其道而行之,让交易员大量抛售英国公债。由于被大量抛售,英国公债的价格开始下跌,越下跌越有人跟着抛售由此形成恶性循环。几个小时后,英国公债的价格只剩下原价的百分之五,这个时候,内森又让交易员大量买进英国公债。随后他成了英国政府最大的债权人。
后面这个故事可能有后人添油加醋的成分,不过商业领域的三十六计丝毫不少见。
所以,笔者以为李嘉诚此举很可能是一个连环计,包括了以退为进、隔岸观火、趁虚而入等多项考虑,而且很可能一举多得。首先,李嘉诚从香港起家,贵为亚洲首富,香港市场的作用毋庸置疑,所以,对一个八十多岁的老人而言,情感是不可能脱离香港的。所以,他的撤资不是不爱香港,也不算不爱中国,这都是商人的商业算计。
前面说了,李嘉诚发迹于香港,但是同时也受制于香港,因为这个6000多平方公里和700万人口的城市已经拥挤了太多富豪,而自由港的定位,使得它成为市场竞争最充分和发达的地方,所以,任何行业都不太可能获得超额利润。目前,香港发展的短板也很明显,不仅要面对全球经济放缓的压力,同时,更要面对内地越来越强悍的竞争,尤其是上海自由贸易区的获批,以及广东、天津自贸区的接连申请,香港的制度和区位优势必将继续降低,它的吸引力也将降低,在这个时候,李嘉诚所持有的香港物业当然也会盛极而衰。
尤其是李嘉诚这样的商人,以往的经验告诉我们,在大风暴来临之际,他都会敏感地出售资产,这就像是种庄稼成熟了就要收割,玉米熟了如果不摘下来,风雨一来就会烂在地里。所以,现在李嘉诚撤资香港一是因为之前的投资已经成熟,可以摘果子了,二是因为播种要等下一季,现在需要土地休养和轮种,三是欧洲正提供了一个好机会。
欧债危机让那个欧洲不少公用事业都受到影响,因为成为一定的价值洼地。2010年、2011年,李嘉诚先后以700亿港元与300亿港元收购英国电网与水务业务,2012年7月,又耗资235亿港元收购英国管道燃气业务。目前,李家控制着英国天然气近三成市场、四分之一的电力分销市场以及约5%的供水市场,而英国媒体更称,李嘉诚要并购“整个英国”。
在笔者看来,并购英国不过是夸张之词,这一系列举动很像李嘉诚在下军旗,那就是看到对手可能会出炸弹,那就把手上几个大棋弄进行营。欧洲当然就是资产的“行营”,因为它刚刚经历过议论金融海啸,各大市场的风险都已经释放的差不多,甚至可以说有些过度。从概率上说,欧洲短期再度发生危机的可能性非常低,尤其是美国经济正在比较强劲地复苏,欧洲也会跟着受益,这个时候进军欧洲,有抄底的性质,也是看好了复苏的气象。
另外一方面,李嘉诚所选择的多是公用事业这种收益非常稳固的板块,通常在10%左右,即便是经济危机再次到来,也绝对不会受到沉重打击,因为经济再不行,水还是要喝要用,电也是完全离不开,燃气也是如此。这个投资理念与巴菲特有异曲同工之妙,两位老人家都喜欢消费垄断企业,可以长期持有。但是,李嘉诚在欧洲的投资也未必会是长期,它更可能会作为一个跳板,多年后重返亚太的跳板。
“李嘉诚此举很可能是一个连环计,以退为进、隔岸观火、趁虚而入,再一举多得。”
不信的话,你看香港,尤其是大陆,在这波金融海啸面前,其实中国刚好成功度过了这一次劫难,四万亿投资刺激确实将中国经济重新拉回上升通道。也就是说,金融危机的影响没有沉重打击中国,这是好事,但也有坏事,那就是经济的风险没有释放完全。全世界的发展经历都表明,经济发展是有周期律的,十年一次的金融危机几乎是大概率事件,所以在风险没有释放的时候,就把危机控制住了,这也埋下了另一个伏笔。
就像天花,据说长痘之后,最好的治疗方式不是让痘不发出来,而是让痘发出来,让里面的毒与脓破肤流出,才可能带来生的机会。所以,现在的中国,无论叫新经济还是金砖国家,发生风险的几率都远高于欧美。在这个时候,已经成熟了一茬的庄稼,当然要赶紧收割。一旦中国经济有风险,香港也很难独善其身,这就是为什么李嘉诚要从大陆与香港两地同时撤资。
但是,从中国撤资,到欧洲投资,只是李嘉诚的连环计的前两环,他不会就此离开中国、离开亚太,因为同样的道理,对于资本而言,没有国籍可言。欧洲的公用事业本来就非常成熟,不可能获得超额的利润,而且这个领域换成李嘉诚或者换成巴菲特,其实服务上不会有什么太大的改变。李嘉诚不是比尔·盖茨,也不是乔布斯,他不是依赖技术革命而成为世界富豪,所以他要想始终保持财富或者事业的平稳增长,光是依靠欧洲公用事业是不够的。
因此,欧洲也只是李嘉诚的跳板,他在等待中国的危机到来,无论是由楼市泡沫崩溃导致的经济危机,还是由地方债务危机造成的金融风险,只要是危机发生,那就是挤泡沫、减风险的好机会。一旦在未来五到十年里,中国经济发生这样的大危机,那对于李嘉诚就是绝好的机会,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中国各级政府一旦发生财政危机,就是钱不够用了,债务还不了,最有可能用什么方式找钱?答案当然是出售国资,国资里会有资源、土地,但是那时这些并是不最值钱的,或者说不是人们最想买。如果楼市有危机,你低价买来土地,还要大规模开发,而市场也不会短期恢复,这虽然是好生意,但是盈利恐怕需要等待很长时间恢复。资源同样也是如此,现在山西的煤炭愁卖,不也就是这个道理,换不来现金流。
所以,那个时候来临,中国最抢手的生意应该就是公用事业,目前它基本上是被国家控制和垄断的,一旦发生危机,它也是最容易出手被卖,而且还可以卖出好价钱。毕竟,水电煤可以提供稳定的收入来源,即便危机来临了,生活还是要继续,这些开支必不可少。这个时候,李嘉诚就可以携欧洲的产业优势重返中国,无论是技术、管理,还是服务,欧洲在公用事业领域的积累都比中国高了一个档次。那么对于地方政府而言,既可以通过出手公用事业换来急需之钱,又能顺道改造升级中国的公用事业,这是一举两得的事情,它面子、里子都赚到了,李嘉诚当然不会亏,所拿到的不也是一个相当于现在欧洲公用事业的“抄底价”。
到这个时候,你才会看懂李嘉诚的连环计有多么的厉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月初,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将手中20亿股中国建设银行H股全部抛售,套现约14.7亿美元。美银的抛售导致第二天建行H股股价下跌1.35%。这是继高盛集团(Goldman Sachs)、瑞士银行(UBS)和苏格兰皇家银行(RBS)悉数抛售所持中资银行股份后,又一家加入这一行列的国际金融机构。至此,中国工、农、中、建四大国有银行的外国资本已全部撤出。
与此同时,道琼斯旗下的市场观察(MarketWatch)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计算,中国央行和其它金融机构6月份和7月份的外汇占款分别下降了412亿元和245亿元人民币,由此得出外国资本正在撤离中国的结论。
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US-China Business Council)会长傅强恩(John Frisbie)最近对华盛顿邮报表示,由于中国的政治和经济不确定因素增加,美国企业对中国的热情正在降温。
史剑道认为,外国企业撤离中国的高潮还未到来,但这要取决于18届三中全会是否会出台一些重大改革举措。他说:“我认为目前在华外企主要持一种观望态度,就是看3月份全国人大后上任的新一届政府是否会调整方向,
与此同时,道琼斯旗下的市场观察(MarketWatch)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计算,中国央行和其它金融机构6月份和7月份的外汇占款分别下降了412亿元和245亿元人民币,由此得出外国资本正在撤离中国的结论。
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US-China Business Council)会长傅强恩(John Frisbie)最近对华盛顿邮报表示,由于中国的政治和经济不确定因素增加,美国企业对中国的热情正在降温。
史剑道认为,外国企业撤离中国的高潮还未到来,但这要取决于18届三中全会是否会出台一些重大改革举措。他说:“我认为目前在华外企主要持一种观望态度,就是看3月份全国人大后上任的新一届政府是否会调整方向,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