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政协委员何新授权的博客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987

[转载]转帖:明清淮扬盐商之富

0
0

历史资料:明清淮扬盐商之富

【来源:网络】

中国古代最富有的群体,不是开银号的晋商,也不是游商全国的徽帮,而是大名鼎鼎的盐商。

盐商这个群体的富有,超出常人的想象。根据《清朝野史大观》记载,在乾隆年间的扬州盐商中,资产在百万两白银以下的,都是小商人,根本进不了主流社会。

那么这个富可敌国的群体,是怎样聚敛财富的呢?盐商后来为什么又渐渐消失在了历史中呢?

盐铁这两样东西,在历朝历代都是官府专营,不许民间染指的。但是由于食盐与铁器是百姓日常的必需品,政府无法全面顾及,只能是找出代理人,来进行专营专卖。

在清代,根据盐场覆盖的范围,全国共分为十一区,其中以两淮地区的盐政影响最大,所以处在两淮的盐商也是最富有的,而盐商又是怎样将白花花的食盐换成白花花的银子的呢?

由于盐是国家控制的物资,所以盐商在贩卖食盐的时候必须凭借政府开出的“盐引”才能从盐场提盐,然后售卖。而盐引控制在“都转盐运使司”手中,要获得盐引自然少不了与官府打交道,所以这其中就必然与官府有些蝇营狗苟的利益牵扯,但扬州的盐商除了与官员打好关系之外,还努力的走上层路线——讨好皇帝。

乾隆下江南期间,扬州的盐商主动负责接驾事宜,他们首先在皇帝必经的河道上搭建一个舞台,然后放置一个巨大的寿桃,其中藏着扮成各路神仙的演员,等到皇帝的船开过时,便打开寿桃,向皇帝祝寿。并且扬州盐商花费几十万两白银为乾隆修建行宫,又将扬州大名鼎鼎的瘦西湖重新清理修缮出来,以供皇帝游玩。据《高宗南巡遗事五则》记载,一向以豪奢出名的乾隆皇帝也曾慨叹:“盐商之财力伟哉!”

而且这些盐商,为了让乾隆高兴,还在扬州北郊,开拓出几百亩土地,仿照杭州的景色,搭建山石景物,以求皇帝开心。但在乾隆到来的前一天,才发现园中还缺少一个湖泊,于是一位盐商的老婆,连夜花费数万两白银,召集工匠,赶造了一处人工湖,取名为三仙池。果不其然第二天乾隆到了之后,称赞不已,同时赐给这些盐商大批珍玩,而地方官府,看到皇帝如此,更是为这些商人大开方面之门。

除了走上层路线,这些盐商还将移花接木的手法运用得炉火纯青。在他们从盐场将盐提出之后,就会在沿途将这些官盐卖掉,为什么这些盐商如此急不可耐呢?因为他们从盐场每次提出的只是很小一部分官盐,他们还会通过私下跟贩卖私盐的盐枭交易,将大批的私盐夹带到自己的船上。要知道官盐每斤五十八文,私盐四十二文,将私盐当成官盐来卖,除了贩卖官盐的利润之外,每斤还能净赚十六文,你说这些盐商日积月累之下怎么会不富得流油。

除了这些,盐商们还很擅长挂羊头卖狗肉的手段,说起来这是更下流的手段,其实就是以次充好。因为官盐价高,他们在盐场买来的官盐利润很小,所以为了将利润最大化,他们还会在官盐中掺杂各种杂质,最严重的甚至在食盐里面掺加一半的沙土,这样一来他们就可以将这些杂质也卖出了官盐的价钱。同时由于官盐被盐商搞得如此劣质,所以百姓私底下对私盐需求更大,可是私盐还是一样控制在这些盐商手中,而他们自然也是哄抬盐价,牟取暴利。

按说盐商成功的跟皇帝搭上了线,又和官府有着说不清楚的利益纠葛,他们的生意应当是世世代代天长日久的延续下去,可同样是在乾隆时期,盐商这个群体的势力和财力却开始走向了下坡路。

古语有云:成由勤俭败由奢。而扬州的盐商恰恰很生动的向世人现身说法了一次。从他们对乾隆南巡的接驾,就对他们丰厚的财力可见一斑,殊不知,他们的私生活更是奢靡。

由于盐商富有,所以他们家中的仆从也是待遇优厚,有的盐商喜欢年轻漂亮的姑娘,于是就像皇帝选秀一样,无数年轻漂亮的女子前去家中效劳。最匪夷所思的是有的盐商居然喜欢丑陋的侍女,于是有的穷人家的姑娘,不惜用大酱涂抹在脸上,然后站在烈日下暴晒,将自己晒得皮肤干裂、黝黑。

而盐商奢侈最出名的还是因为一碗蛋炒饭。据《清稗类钞》记载有一位叫黄均太的盐商,是两淮盐商之首,他每天早晨要吃一碗价值五十两白银的蛋炒饭,而配这碗饭的是百鱼汤,其中包括鲫鱼舌、鲤鱼白、鲢鱼脑、斑鱼肝、黄鱼膘、鲨鱼翅等等食材,甚至他家的鸡用各种草药喂养出来的,连鸡蛋都是一两银子一个,也正是这样奢侈的生活,导致了盐商们骄纵跋扈,目中无人的性格。

除了这些,两淮的盐商和盐运使司之间分赃不均的矛盾也在乾隆三十三年爆发了。以为讨得皇帝欢心,就可以高枕无忧的盐商们,慢慢的也就不再把官员放在眼里。因此当新上任的两淮盐运使司长官尤拔世向盐商索取贿赂未果之后,他就愤而向皇帝报告了历年来,盐商和两淮盐运使司的勾结,最后皇帝命令彻查,竟然查出了一千多万两白银的亏空,而这些钱全部都落到了盐商和前任官员的荷包。

皇帝震怒之下,将相关的官员全部处理,同时也顺手在盐商中间很痛快的来了一次“剪羊毛”。盐商们为了平息皇帝的怒火,在此之后,向朝廷前后“报效”了三千多万两白银。而此后这也成为了一个惯例,每次国家遇到大事,都需盐商“报效”。而盐商因为皇帝的盘剥,更是哄抬盐价,变本加厉的掺假,因此导致民怨沸腾。终于在道光十二年,颁布了改革官盐售卖的方法即:只要向官府纳税获取盐票,不用只再凭借盐引,人人都可以贩卖食盐。这道政令也将盐商的垄断地位一举打落。

更大的厄运是在太平天国运动之后,由于太平军占领了江南两淮地区,于是将这些盐商抄家灭门,搜刮的一干二净。而那些侥幸从两淮逃出去的盐商,也被当时的两江总督李鸿章逼着筹集军费,用来打击长毛。这样一来,由于朝廷的打秋风和取消盐引的政令,以及长毛的搜刮,三管齐下,两淮盐商从此一蹶不振。

最终在民国到来之后,盐商的官府背景也随着清帝的逊位消失的干干净净,逐渐淹没在了后来的历史中。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987

Latest Images

Trending Articles





Latest Im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