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政协委员何新授权的博客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987

[转载]凯尔特人起源之谜(4)

$
0
0
         破解凯尔特人起源之谜_兼论吐火罗人起源问题(续4)
                            张今
                   (四)兼论吐火罗人起源问题

  在本节中,我们准备介绍一下有关吐火罗人起源的几种主要假说,同时在每一假说的题目下附上一段评论,以说明我们对吐火罗人起源问题的看法。

    第一,中国本土起源说。这一假说是美国印度裔佛教史专家纳兰扬教授(A. K. Narain)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来的。他认为,中国古代的月氏人就是西方和印度典籍记载的吐火罗人,他们自远古时代起就居住在中国的甘肃和鄂尔多斯地区,基本上过着半游牧生活。月氏为匈奴冐顿单于所破后,其势受挫;其王为老上单于所杀死。族人分裂为大小月氏。大月氏辗转西迁,于公元前二世纪到达妫水流域建国,后又渡过妫水,征服妫水以南的巴克特里亚(大夏)本土,建立了贵霜王国。


    〔评论〕单就吐火罗人的起源问题而论,我们认为,纳拉扬教授的学说是完全正确的。所以,解开吐火罗人起源之谜的荣誉应该属于纳拉扬先生,而不属于我们。我们所做的工作只不过是提供更多的实证证据,来支持纳拉扬先生的学说。至于纳拉扬先生认为吐火罗人属于欧洲人种,那是西方学者(和许多中国学者)难以避免的通病,可以理解。


  第二,南西伯利亚起源说。这一假说是爱尔兰学者马劳瑞(J. P. Mallory)在1989年提出的。他认为,目前所知年代最早、分布最靠东方的印欧人考古文化是南西伯利亚的阿凡纳谢沃文化(Afanasivo Culture)。所以,马劳瑞博士推测吐火罗的祖先是阿凡纳谢沃人。


  〔评论〕我们认为,单就吐火罗人的起源问题而论,马劳瑞博士是完全正确的,因为这一学说可以证明火吐罗人是从贝加尔湖一带迁徙到中国新疆一带的,从而弥补了纳拉扬教授的中国本土起源的不足之处。


     第三,吐火罗人和凯尔特人属于同一族群说。提出这一学说的是上文所说的德国《科学杂志》所发表的那份研究报告。那份研究报告的内容,我们已经在本文第二节中作了详细介绍,我们在这里不再赘述。


  〔评论〕这一假说有正确的一面,那就是它认定吐火罗人和凯尔特人属于同一族群。但是,这一假说又有不正确的一面,那就是他们认为吐火罗人和凯尔特人一样,都起源于中欧。因此,他们认为,吐火罗人是千里迢迢从中欧迁到中国新疆来的。至于吐火罗人为什么要迁到新疆来,他们就说不清楚了。我们在上文中已经说过,这种看法是西方学者的通病。除了极少数眼光犀利的西方学者以外,绝大多数西方学者(和许多中国学者)都把印欧语言的故乡死死地锁定在欧洲某一个地方。他们做梦也没有想到过印欧语言的故乡就在古代中国。〔注一〕造成这种现象的历史原因,错综复杂,因此,我们并不想责怪这些西方学者(和许多中国学者),更不想对他们进行批判,相反地,我们倒是很想帮助他们深入理解中国的古代文明。近一年来,我们一直在考虑写一本薄薄的小册子,题目就叫《中国易卦符号纹饰学和中国古代族群族徽纹饰学概论》。这样一本小册子也许能够对他们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明以及南亚、西亚、非洲和欧洲的古代文明,有一些帮助。


  第四,吐火罗人属于印欧语系东北语组说。唐纳德·林格在《印欧研究杂志》“塔里木盆地古尸”专辑中发表“新疆的吐火罗人”一文(Ringer, Donald Tocharian’s: The Linguistic Evidence)中指出,原始吐火罗语可能属于印欧语系东北语组,由于脱离共同的印欧语比较早,所以产生了许多有别于其他语言的创新。然而,随后吐火罗语又与印度——伊朗语发生接触。吐火罗语中的伊朗语借 词足以说明这一点。


  〔评论〕根据语言学证据判定族属有可能判断正确,也有可能判断错误。唐纳德·格林的假说就是单单根据语言学证据判断族属而判断正确的一个典型例证。


  第五,古蒂人(Guti)=吐火罗人说。提出这一假说的是英国语言学家亨宁(W. B. Henning)。他的遗作《历史上最初的印欧人》一文在1978年发表。亨宁在此文中根据语言学证据认定,塔里木盆地的吐火罗人就是公元前2300左右在波斯西部扎格罗斯山区出现的游牧民族古蒂人。俄罗斯学者加姆克列利茨(T. V. Gamkrelidze)和伊凡诺夫(V. V. Ivanov)也发表文章,支持这一学说。


  〔评论〕我们前面说过,根据语言学证据判定的族属有可能正确,也有可能错误。所以,我们认为,总的来说,单独的语言学证据不能列入可靠性的证据之列。亨宁的假说就是单单根据语言学证据判定族属而判断错误的一个典型的例子。


  第六,达罗毗荼人=吐火罗人假说。这一假说是温特尔斯(Clyde Ahmad Winters)提出来的。他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初在《中亚杂志》(Central Asiatic Journal)等刊物上发表文章,认为吐火罗语和吐火罗人起源于印度河谷的达罗毗荼人。这位作者认为,达罗毗荼人的故乡在非洲,与非洲的曼丁人(Manding)关系密切。他们于公元前三千纪离开撒哈拉沙漠一带,进入伊朗和亚洲各地。伊朗高原发现的最古的语言埃兰语已经证明属于达罗毗荼语。作者企图从构词法、语音、和词汇等方面说明达罗毗荼语、曼丁语与吐火罗语的相似性,从而证明吐火罗语中存在着达罗毗荼语和曼丁语的底层。作者还指出,这些达罗毗荼人和曼丁人的共同文化特征是有黑红陶(BRW)。这种黑红陶从努比亚经美索不达美亚、伊朗到印度都有发现,而且其影响及于安诺文化(Anaw Culture)和中国的仰韶文化。


  〔评论〕非洲学者温特尔斯指出,达罗毗荼人和早期埃兰人属于同一族群,这是完全正确的。根据我们的研究,印度河谷的哈拉帕文明(Harappan Civilization, 2600 BC-1800 BC)是中国的神农族(勾龙后土族)创造的。2300 BC左右,有一批达罗毗荼人迁徙到伊朗西北部的札格罗斯山区。他们就是早斯的埃兰人(晚期的埃兰人则是以蚩尤族为主导的蚩尤族和神农族的混合族群)。早期的埃兰人受西亚文字的影响,曾经创立了一套自己的文字,但很快就把这套文字废弃不用了。印度河谷的达罗毗荼人则不可能有自己的文字。这是世界语言学界的共识。我们也同意这一观点。至于说曼丁人的黑红陶影响到中国的仰韶文化(4950 BC-2950 BC),温特尔大概忘了中国仰韶文化的年代吧。非洲曼丁人的黑红陶的年代无论如何总是大大晚于仰韶文化。所以,曼丁人的红黑陶是不可能影响仰韶文化的。世界上的一切红陶文化都起源于中国大地湾一老官台文化(5800 BC-5200 BC),并在5200 BC左右,由中国的神农族带到古埃及和两河流域。世界上的一切黑陶文化都起源于中国大汶口文化晚期(4250 BC—2350 BC)。黑陶制作技术就是在2200 BC左右,由创造中国屈家岭文化(2950 BC-2550 BC)的蚩尤族人带到欧亚大草原上的。这支蚩尤族人(胡里安人)虽然在2200年BC左右就来到欧亚大草原上,但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生存空间,因此,他们也没有机会定居下来展现他们的才艺。1220 BC的“海上民族入侵埃及”的事件就说明了这个问题。“海上民族”共有五支,除一支是亚该亚人(即迈锡尼人)外,其他四支都是伊特鲁斯坎人(Etrusscans, 或称伊特鲁里亚人/Etrurians)。胡里安人先是在欧亚大草原上创造了辛塔什塔——彼得罗夫卡文化(Sintashta-Petrovka, 2200 BC~1700 BC),后来又迁往两河流域,在那里建立了米坦尼王国。亚述帝国兴起后,他们又迁往小亚细亚。迁到小亚细亚的胡里安人后来就叫色雷斯人(Thracians)。伊特鲁斯坎人只是色雷斯人当中的一支。并不是所有色雷斯人都会制作黑陶,也不是所有的胡里安人都会制作黑陶。只有其中的伊特鲁斯坎人才会制作黑陶。从宏观上看,曼丁人学会制作黑红陶应该是在罗马帝国征服非洲以后。温特尔斯先生还在另外一篇文章〔注二〕中提出黑人取道伊朗在中国本土建立了夏王朝和殷商王朝的奇怪论点。由此可知,他是有意识地从民族主义意识形态出发来进行学术研究。我们认为,一但一种学说负载了过度的民族主义意识形态,这个学说的可信性就不可避免地要大大贬值。所以,我们坚决反对有意识地从民族主义意识形态出发来进行学术研究。不过,如果一个学说中无意识地负载了一些过度的民族主义意识形态,那倒是可以理解的。


  第七,吐火罗语属于印欧语系“西方语组”说。这一假说是美国著名吐火罗语专家道格拉斯·亚当斯(Douglas Adams)在《印欧研究杂志》“塔里木盆地古尸”专辑中提出的。


  〔评论〕现在,西方大多数学者都不再认为凯尔特人起源于北欧地区(丹麦、挪威、瑞典、冰岛),但至今仍有少数学者坚持原来的看法。道格拉斯·亚当斯的观点就是一个例子。他所凭借的仍然是语言分析。单独的语言分析之不可靠,于此可见。


  以上就是有关吐火罗人起源的七种主要学说。在这些学说中,我们同意纳兰扬教授的中国本土起源说和马劳瑞教授的南西伯利亚起源说。如果读者对吐火罗人起源于夸父族东支的学说仍有怀疑的话,我们可以再提供两幅考古器物纹饰图片,供读者参考。

 

破解凯尔特人起源之谜_兼论吐火罗人起源问题(续4)

图4-1  拉登文化太阳盘垂饰

资料来源:www.spiral.org.uk/acatalog/CDA06.jpg

 

破解凯尔特人起源之谜_兼论吐火罗人起源问题(续4)

图4-2  塔里木盆地车师9世纪吐火罗人壁画

资料来源:http://skipp.perso.cegetel.net/etym/ie/sakas/tocharianmonk.jpg


    图4-1展现的是凯尔特人后期创造的拉登文化(La Tene Culture)的考古器物纹饰图片。图4-2展现的是吐火罗人的考古器物纹饰图片。两种考古器物纹饰图片的共同特征是,在这两种纹饰图片中,夸父族东支都借用自己祖先神农族族徽勾龙符号,作为自己族群的标志。总之,这两个纹饰图片可以证明:(一)吐火罗人和凯尔特人属于同一族群;(二)他们都是夸父族东支的后裔。


  注释:

  〔注一〕印欧语系的故乡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我们将在今后撰写专文来论证印欧语系的故乡就在古代中国。

  〔注二〕Clyde Winters, The Blacks of China’s First Civilization: The Xia.


  http://www.ipoaa.com/blacks_of_xia.htm


  附记:本文完成后,我们又找到一张凯尔特人的纹饰图片,如图-1所示。

 

破解凯尔特人起源之谜_兼论吐火罗人起源问题(续4)

图1  凯尔特人连山八卦图


  资料来源:戴尔·布朗主编《北欧海盗——来自北方的入侵者》,金水翻译,华夏出版社,广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


  说明:这个凯尔特人像是一只8世纪爱尔兰或苏格兰水桶上面用以固定把手的两个釉彩装置之一。它可能吸引了一位维金掠夺者的目光而被他据为己有。1904年,考古学家在奥塞伯格柩船上发现这只水桶。

破解凯尔特人起源之谜_兼论吐火罗人起源问题(续4)

 

         (1)         (2)


图2  夸父族族徽(见罗振玉《三代吉金文存》,中华书局,1983)

资料来源:转引自王大有、王双有《图说中国图腾》,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年


  为了解释图1所展示的凯尔特人纹饰图片的文化内涵,我们必须弄清夸父族的族徽。我们上文说过,夸父族主要族徽是猴子。除猴子外,夸父族还有两个族徽(次要族徽)。由图2(2)可知,“干”字纹(或“于”字纹)也是夸父族族徽。按照中国古代族徽纹饰学的逻辑,一个族徽的一半也是一个全总单位,可以代表整个族徽,因此“T”(或“J”)也是夸父族族徽。图2(1)中还有一个“山”字纹,因此,“山”字纹也是夸父族的族徽。在中国本土,有没有“T”纹和“山”族饰图呢?有!请看图3和图4。

 

破解凯尔特人起源之谜_兼论吐火罗人起源问题(续4)

图3  大汶口镂孔象牙梳上的“T”纹

资料来源:王光胜《伏羲画卦》(未刊稿)


  图3中的“T”纹就是夸父族的族徽。此图证明,在大汶口文化晚期中,也有少量夸父族后裔。图3中,展示的卦体应是“连山八卦”,同时也证明图1中展示的纹饰的文化内涵也应是“连山八卦”。

 

破解凯尔特人起源之谜_兼论吐火罗人起源问题(续4)

图4  唐代八卦双鸾镜上的连山八卦

资料来源:日本学者林庆信《圣人达之遗言Ⅲ“三世代河图洛书”》(自刊赠送本)


  在图4中,最外圈刻有铭文。铭文前有九宫格(洛书)。铭文为汉字,全文如下:“上圆下方,象于天地。中列八卦(文王八卦——引者注)备著阴阳。天星难定,日月贞明。周流为水,以明四渎。内置连山,以旌五岳。”


  在图4中,有四个“山”字纹组成的连山八卦。“T”纹和“山”字纹都是夸父族的族徽。此图也是以证明图1中展示的纹饰也是“连山八卦”。


    总之,我们认为,本文所提供的各种实证证据已足以证明凯尔特人和吐火罗人都属于中国夸父族东支。最后,我们愿意在此附带指出,河南大学南大门校门正上方就有图1所展示的那种图案。此图案原见于河南大学大礼堂的柱头上,至今犹存。后来又将此图案塑造于南大门上方。“文化大革命”中,来自北京的红卫兵将南大门图案捣毁。打倒四人帮以后,校方才又将此图案重新塑造于南大门上方。如果外国学者来开封旅游,我们愿意亲自陪同参观此图案。


    http://blog.sina.com.cn/philosopherhnuzhangjin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987

Latest Images

Trending Articles





Latest Im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