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政协委员何新授权的博客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987

[转载]凯尔特人起源之谜(3)

$
0
0
         破解凯尔特人起源之谜_兼论吐火罗人起源问题(续3)
                                    张今
  三、文献学证据——

  美国哈佛大学荣誉文科硕士尼克·格里芬(Nick Griffin)在《国民警卫队杂志》(National Guard Magazine)第115期(1995年11月~12月号)上发表一篇题为《凯尔特人》的论文。其中第一部分《凯尔特人的起源和史前史》中说:“还有一些罗马作家(根据上下文,系指斯特拉波/Strabo,卢坎/Lucan,凯撒/Caesar以外的其他一些罗马作家——引者注)指出:凯尔特人自己有一个古老的传说,说他们来自北海(the North Sea)边沿上的一些低洼地区,因遇洪水而被迫迁徒……爱尔兰史诗《库利的带着牲口的进攻》(Tain Bo Cualnge)……说:因此,这群人就开始了长征。要照顾好这样一支庞大的军队,是很困难的。因为这支大军从踏上征程之时起,就带着许许多多部落,许许多多家庭,带着成千上万的人,以便能够互相见面,互相了解彼此的情况,互相同自己熟悉的人在一起,同自己亲友在一起。”〔注一〕

  尼克·格里芬先生没有具体指出他所说的“其他罗马作家”到底是谁(我们也没有查出这些作家是谁),但是,他指出,有些罗马作家忠实客观地记载了一件十分重要的历史事实。这件历史事实就是,凯尔特人自己有一个古老的传说:他们来自“北海”边沿上一些低洼地区,因遇洪水而被迫迁徒。西方学者也许会把这个“北海”理解为指北欧的波罗的海。但是,真是这样吗?欧洲作家们从古至今都从来没有把波罗的海称为the North Sea 或the Nordic Sea。相反地,在英伦三岛同丹麦、瑞典之间倒有一个“北海”。但这个“北海”是大西洋的边缘海,谈不上有“边沿上的低洼地区”。现在,让我们把眼光转向东方。中国古代文献对贝加尔湖从来只有两个称呼:“大泽”或“北海”。民国时期,我们这一代老知识分子在童年时代都唱过黎锦晖先生谱写的“苏武牧羊歌”。歌词中有这样一句话:“苏武,留胡节不辱,雪地又冰天,穷愁十九年。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歌词中所说的“北海”就是指贝加尔湖。

  由以上所述可知,凯尔特人自己的传说也可以证明,他们来自贝加尔湖一带。

  四、考古学证据

  俄罗斯考古学家把贝加尔湖沿岸新石器时代分为三期:
    (1)伊萨科夫沃期(Isakoro Phase),其年代为公元前第4千年。这一时期的特点是出现尖底陶器。
  (2)谢罗沃期(Serovo Phase)。其年代为公元前第3千年前半叶。这一时期的特点是:
    (一)陶器底部变名球形,重心下降,多有敛口。
    (二)出现火葬。(三)母系氏族社会繁荣期。
  (3)基托伊期(Kitoi Phase),其年为公元前第3千年后半叶~公元前第2千年初。
  贝加尔湖(Lake Beikal)沿岸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后继文化是格拉兹科沃文化(Glazkovo Cuture)。这是一种青铜器早期的文化。其特点是出现大量圆底陶器,又有少量尖底陶器。
  以上资料的来源为:www.chinabeike.com/article/baike/wli/2008

    我们认为,伊萨科沃期居住在贝加尔湖沿岸的居民为中国夸父族东支。根据有二:

  (一)中国的夸父追日神话。中国古代文献《山海经·海外北经》中说:“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飮,飮于河渭,不足,北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引文中所说的“大泽”就是贝加尔湖。引文中所说的“邓林”就是桃林。

  (二)伊萨科沃期出现尖底陶器。在中国本土,尖底陶器最早出现于仰韶文化时期(公元前4950~公元前2950)。尖底瓶取象于立杆测影,是一种祭器,而不是取水工具。炎帝系统和黄帝系统都使用这种尖底瓶,作为祭器。从中国本土的后岗文化(蚩尤族创造)来看,蚩尤族认为,尖底瓶是黄帝与炎帝结成联盟、共同诛杀第一代蚩尤的象征,因此,他们坚决拒绝使用尖底瓶。而黄帝族后来又同浙江一带的豨韦族女子联姻,形成了蒙古族。蒙古族人就不再使用尖底瓶。这就是蚩尤族,夸父族和蒙古族(黄帝后裔)三族对待尖底陶器的不同态度。下面是仰韶文化时期尖底瓶的形制。

 

                  破解凯尔特人起源之谜_兼论吐火罗人起源问题(续3)

                  (1)半坡类型尖底瓶   (2)庙底沟类型尖底瓶

                    (炎帝系统)       (黄帝系统)


                          图3-30  仰韶文化尖底瓶

                     资料来源:王先胜《伏羲画卦》(未刊稿)


  我们还认为,谢罗沃期和基托伊期居住在贝加尔湖沿岸的居民是蒙古族人。根据是,至今居住在西伯利亚南部的居民中还有布里亚特人(Buriats)。据俄罗斯考古学家考证,从血统上来看,布里亚特人是蒙古人。

至于青铜器时代格拉兹科沃文化的创造者,我们认为,既然这种文化中有大量圆底陶器和少量尖底陶器,该文化的创造应是蒙古人和少量夸父族人互相融合形成的布里亚特人。


  由以上所述可知,凯尔特人的祖先夸父族东支早在公元前第3千年初,就举族离开了贝加尔湖沿岸,并越过南西伯利亚和欧亚大草原向西推进。


  爱尔兰学者马劳瑞(J.P.Mallory)在1989年撰文指出,从比较语言学的角度来看,吐火罗人的祖先是阿凡纳谢沃人(Afanasievoi)。由于吐火罗人和凯尔特人都属于夸父族东支,同样操夸父族语言,因此,我们认为,阿凡纳谢沃人不但是吐火罗人的祖先,而且也是凯尔特人的祖先。不过,我们的着眼点与马劳瑞不同。马劳瑞着眼于比较语言学;我们着眼于尖底陶器。我们上文说过,蚩尤族拒绝使用尖底器,蒙古族(黄帝族的后裔)也不使用尖底陶器。只有夸父族使用尖底陶器,既然在阿凡纳谢沃文化中出现尖底陶器,阿凡纳谢沃人也就必然属于夸父族东支。这是无可怀疑的。不过,从阿凡纳谢沃文化(4500BC-4000BC)到凯尔特人创造的哈尔施塔特文化(1100 BC-450 BC),中间大约相隔三千多年。在这三千多年中,凯尔特人的祖先都经过那些考古学文化,才最后演变为凯尔特人,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由于南西伯利亚、欧亚大草原和欧洲等三个地区的考古学文化错综复杂,而我们所能看到的资料又十分有限,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至今仍未能理出一个头绪,敬请读者鉴谅。今后,只要根据“尖底器”和“红发”两条线索,顺着古墩文化(Stedny Stog Culture)和颜那亚文化(Yannaya Culture)的各个类型查下去,就不难查个水落石出。


  有些西方学者把战斧文化(Battleaxe Culture,3200 BC/2800 BC—2300 BC/1800 BC)和钟杯文化(Bell-Beaker Culture, 2800 BC—1900 BC)说成是哈尔施塔特(1100 BC-450 BC)的先行文化,这样说是不恰当的。因为战斧文化的创造者是波罗的海—斯拉夫诸语言的民族。查一查印欧语系总表,就可以知道,波罗的海——斯拉夫语言属于丝音类语言(Satem),而凯尔特语言属于喉音类语言(Centum)。我们以前说过,单单的语言分析(包括语音分析)不能当作可靠的证据。但是,印欧语系总表却是一个例外,印欧语系总表是众多语言学家对各种印欧语言的语音、语义、词汇、语法等方面进行长期研究而归纳出来的一个系统。它具有很高的可靠性(authenticity)和可信性(credibility)。


    可以说,凡是丝音类语言都是蚩尤族的语言,凡是喉音类语言都是夸父族(包括夸父族东支和夸父族西支)的语言或神农族的语言(如赫梯语)。所以,战斧文化不可能是哈尔施塔特文化的先行文化。至于钟杯文化,它与克特里岛上的蚩尤族(创造米诺斯文明的族群之一)有密切关系。正是克里特岛上的蚩尤族人把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输送到欧洲大陆各地,创造了欧洲各地区的晚期巨石文化。英格兰的巨石阵(Stonehenge)就是蚩尤族人从公元前1800年左右起,花了几百年时间建立起来的。克里特岛的米诺斯文明公元前1400年被火山爆发、地震和海啸摧毁以后,欧洲各地的巨石文明浪潮就嘎然而止。所以,钟杯文化也不可能是哈尔施塔特文化的先行文化。至于乌涅蒂采文化(Unetician Culture, 1700 BC—1400 BC),目前们目前还没有搜集到足够的考古学纹饰证据,因而也无法判断该文化是否是哈尔施塔特文化的先行文化。我们还认为,战斧文化起源于叙利亚古代海港乌加里特(Ugarit)。我们将在今后论述乌加里特文明(Ugaritic Civilization)的文章中再详细研究这个问题。


  最后谈谈凯尔特人的一支后裔——哈扎尔人。公元10世纪初叶,哈札尔人在保加利亚西面建立了一个王国——哈扎尔王国。王国的版图从黑海延伸到里海,从高加索山延伸到伏尔加河。公元838年,国王布兰(Bulan)正式接受犹太教,哈扎尔贵族和众多老百姓都改信犹太教。这个族群据说属于突厥族,但其居民大多数是红发。由此可知,他们实际上是凯尔特人的后裔。突厥族的主体是胡里安人(蚩尤族),在其发展过程中往往裹胁其他族群参加,因而成分复杂。举例来说,中国新疆省维吾尔族人本来也属于夸父族东支,后来也被裹胁到突厥族中来,而且接受了突厥语。哈扎尔人应该也是这样。当时,穆罕默德率领伊斯兰军队进攻哈扎尔王国,为哈扎尔军队所挫败。穆罕默德去世以后,伊斯兰军队卷土重来,终于打败了哈扎尔军队。但是,伊斯兰教向东扩展的势头已遭受挫折。这对于保加利亚的建国,起了重大作用。前苏联的犹太人大多数是哈扎尔——犹太人,只有少数是以色列——犹太人。


  五、历法学证据


  1897年,人们在法国安省科利格尼村一座罗马阿坡罗神庙废墟中发现了“科利格历法”青铜版碎片。碎片拼缀起来以后,人们发现,这些碎片大约只占原来完整的历法铜版的45%。铜版上刻有罗马数字和拉丁字母。但是,这些拉丁字母所表达的语言却是凯尔特人的语言。


  这部“科利格尼历法”究竟怎样运作,学者们有不同的意见。但是,大家都同意这是一部阴阳合历的历法。太阳历为12月太阳历,太阴历是塑望月历。


  在这里,我们需要指出的一点是,早在公元前4500年到公元前4000年之间,中国的先民就在六十甲子系统的基础上制订了两部十分理想的阴阳合历,那就是炎帝系统制订的“上元太初历”和黄帝制订的“调历”。根据中国现代天文学家朱灿生教授和郑军先生研究的结果,这两部历法是一种十分精巧美妙的系统。它们可以相当巧妙地精确地反映日月地三体运动的复杂变化。西方天文学,尽管十分高超,至今仍然没有一个可以与之媲美的系统。


  这种历法,虽然完美,却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不直观,不实用。它之所以不直观、不实用,是因为它反映的是近点月和回归年的会合周期。而近点月周期却是用数学方法推导出来的,摸不着,看不见。相反地,塑望月却是摸得着,看得见。因此,在炎帝和黄帝之后,上元太初历和调历都没有得到推行,得到执行的主要是力求把塑望月和回归年加以协调的阴阳合历。在中国本土是这样,在西亚和欧洲也是这样。


  “科利格尼历法”自然也是这种力求把塑望月和回归年加以协调的阴阳合历。现在,我们首先对这部铜版历法加以简要的客观介绍,然后再阐述一下我们对这部铜版历法的看法。


             破解凯尔特人起源之谜_兼论吐火罗人起源问题(续3)

 

图3-31  重新拼凑起来的铜版科利格尼历法网格部分

资料来源:http://z.hubpages.com/u/88114_f520.jpg


破解凯尔特人起源之谜_兼论吐火罗人起源问题(续3) 

 

图3-32  网格部分示意图

资料来源:www.celticnz.on.nz/Coligny/ColignyPart1.htm


  我们从图3-32中可以看出,铜版历法网格共有网格16×8=128=64×2。由此可知,科利格尼历法很有可能与伏羲64卦有关。


  这部铜版历法,除网格部分,还有残缺不全的网洞部分,

                                                                        破解凯尔特人起源之谜_兼论吐火罗人起源问题(续3) 

 

图3-33  铜版历法的网洞部分

资料来源:www.ancientsites.com/aworlds_media/ibase_1/00/03/32/00033286…


  铜版历法网洞部分上有罗马数字,拉丁字母以及同邮票印张上的小洞十分相似的小洞。一般认为,这些小洞是用来插销钉的,为的是标记月相的变化。


  由于历法铜版残缺不全,人们很难一下子认识这部历法的全貌。西方学者在这个问题上众说纷纭,主要是对这部阴阳合历的太阴历部分究竟是几年一闰的问题,有不同看法。有的说是三年一闰,有的说是两年半一闰,还有的说是十九年七闰。我们赞成十九年七闰说。


  提出十九年七闰说的是史蒂文·卡尔布雷思先生(Steven A.Culbreath)。他们在网上发表《历法与占星术》一文说:关于凯尔特人实行什么样的历法,有三种看法。第一种看法认为,凯尔特人实行的历法是“神树历”(Tree Calendar),每年13个月,以不同的神树命名,每月28天,每年共有13×28=364天,外加一天,共计365天。这种历法有爱尔兰的传说为证。这一看法的主要鼓吹者是罗伯特·格雷夫斯(Robert Graves)。

大多数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都持第二种看法。他们认为凯尔特人实行的历法是科利格尼历法。这部历法每62个太阴月插入两个闰月,每186个太阴月(186=62×3)插入六个闰月。因此,卡尔布雷思先生认为,看起来,这是一部十九年七闰的太阴历。因为十九年共有235个太阴月,235÷12=19,余7,与回归年比较,误差只有半天。我们认为,卡尔布雷思先生的看法是很深刻的。


  有一部分考古学家持第三种看法,认为神树历是爱尔兰等地区的凯尔特人的历法,科利格尼历法是法国不列特尼地区的凯尔特人的历法。而且从年代上来看,早在发现科利格尼历法以前,爱尔兰等地区已经在实行神树历了。〔注二〕


  我们所以赞同卡尔布雷思先生的看法,是因为在中国本土,有考古学证据证明,在公元前4000年以前,中国的先民(包括夸父族)早已懂得十九年七闰的麦冬周期(Metonic Cycle)。在中国甘肃临洮马家窑遗址出土一件彩陶罐,如图3-34(1,2)所示。图3-34(3)则是俯视图。彩陶罐上绘有“有蟜氏”女祖先。陶罐像其人,人首为蛇虎人三合一。“三头四耳”,人耳在脸颊左右,虎耳在头顶,中伏蛇耳,张口向外,颈部有太阳光芒纹“∧”。肩部有蛇纹13条,棱12条。德国学者D·R·斐德烈(D·R·Frederick)在中国杂志《周易研究》1993年第1期发表论文“《易经》的符号逻辑”,指出图中的13条蛇纹代表一年中的13个恒星月,12条棱代表太阳会合月,边上的19个齿代表麦冬周期的19个太阳年。


                  破解凯尔特人起源之谜_兼论吐火罗人起源问题(续3)    

                              (1)    

                                                                                   破解凯尔特人起源之谜_兼论吐火罗人起源问题(续3)  

                              (2)

                                                               

              破解凯尔特人起源之谜_兼论吐火罗人起源问题(续3)  

                               (3)                     

                         图3-34   有蟜氏族徽

                   资料来源:王先胜《伏羲画卦》(未刊稿)


  马家窑文化的年代是1950 BC-3750 BC。换句话说,中国本土的夸父族在公元前4000年左右已经懂得麦冬周期了。


  六、神话学证据


  神话学证据本身属于可靠性证据,但是,它同样有一个诠释的问题。如果人们对它给予正确的解释,它就可以由可靠性证据转化为可信性证据。如果人们对它给予不正确的解释,它就不可能由可靠性证据转化为可信性证据。此外,神话学证据即令由可靠性证据转化为可信性证据,也仍然需要配合以易卦纹饰学证据,中国古代族群族徽及其他标志方面的纹饰学证据以及尽可能多的其他方面的证据,才能形成一个证据链,从而构成高度可信性的证据。


  凯尔特人的神祇很多,神话故事也很多,我们选择了其中三个神话故事,来说明这些神话故事的最终根源都来自古代中国。这三个神话故事就是:

  (1)“人间仙境”类型和“地下仙境”类型的神话故事;

  (2)太阳神“卢”(Lugh)杀死自己的外祖父巴洛(Balor)的神话故事;

  (3)凯尔特人的祭司德鲁伊德(Druids)尊奉橡树(Oak/檞树)为圣樹的神话故事。


  我们的目的就是要用中国古代的文化来说明这些神话的来历,也就是要说明这些神话故事的最终根源何在。

谈到第一类的神话故事,我们需要从“影之国”女王斯卡哈(Scathach)说起。斯卡哈住在一个小岛斯凯岛(the Isle of Skye)上的一个城堡中。她在那里开设了一所军事学校,专门向年轻人传授武艺,包括战略和战术。但是,并不是任何年轻人都可以向她学习武艺。她只接受那些经受过严酷考验、能够进入她的城堡的年轻人。这些考验包括攀登西山,从龙穴旁边经过,走过一段布满尖石的道路,登上跳跃之桥。这座桥架在山谷急流之上,其结构犹如一架天秤。如果你跳到靠近此岸的桥身上,桥身就是向此岸倾斜,很有可能把你掀入急流之中。正确的方法是先跳到桥身的平衡点上,然后,使桥身向对岸倾斜,同时,纵身一跳跳到对岸上。据说,斯卡哈是斯基泰王的女儿。小岛的名子(Skye)也是按照斯卡哈的名子命名的。斯卡哈的名字(Scathach)如果意译的话,就是“影子人”(The Shadowy One)。所以,这个小岛就是“影之国”,斯卡哈也就是“影之国”的女王了。斯卡哈教出来的学生很多,其中包括乌尔斯特的大英雄库赫兰(Cuchulainn of Ulster)。斯卡哈不但擅长各种武艺,而且具有预言能力。她的主要职责是在战场上搜罗战死的神祇的灵魂,然后引导他们进入人间仙境“青春之国”(Tir Na Nog)。在这个“青春之国”中,这些灵魂永远年轻,永远不死,每天都可以参加各种宴会,从事各种艺术活动和游戏,等待重新返回现实世界的时机到来。这种人间仙境,因时因地,有不同的名称,据艾奈·麦克德莫特(MacDermot)搜集整理,除“青春之国”外,还有五个名称:“生长不老之国”(Tar—Innambacco),“应许之地”(The Land of Promise),“另外一个国度”(The Other Land),“大平原”(The Great Plain),“幸福平原”(The Plain Agreeable)。〔注三〕


    有一位西方学者把这一类型的“人间仙境”称为“现实世界的镜像世界”。这一名称并不十分准确。

照我们看来,这一类型的“人间仙境”可以用中国的立体洛书来加以解释。请看图3-35。由图3-35可知,立体洛书中既包含着现实世界的伏羲八卦,也包含着连山八卦。


  伏羲八卦:9→4→3→8→2→7→6→1

             乾 兑 离 震 巽 坎 艮 坤


  连山八卦:9→8→7→6→4→3→2→1

         乾 震 坎 艮 兑 离 巽 坤


  伏羲八卦反映的是内部矛盾运动规律。在现实世界中,一个事物的内部矛盾是按照伏羲八卦运动的,而不是按照连山八卦运动的。但是,伏羲八卦运动的结果,必然会出现连山八卦,就好像人体的影子随着人体的运动而运动一样。因此,我们把连山八卦命名为伏羲八卦的“影子卦”。

 

 破解凯尔特人起源之谜_兼论吐火罗人起源问题(续3)

图3-35  立体洛书


  读者可能要问:“那么,伏羲八卦和连山八卦之间到底有什么样的关系呢?既然我们不能用各种对称形式来说明两者之间的关系,那么我们到底能不能用一种科学的语言来说明这个问题呢?”当然可以!伏羲八卦是一个“辩证逻辑的世界”;连山八卦则是一个“形式逻辑的世界”;立体洛书则是两者的统一体。


  中国辩证逻辑学家罗翊重先生研究了形式逻辑的真值表和狭义辩证逻辑的真值表以后,发现这两个真值表完全符合易卦卦象。


  形式逻辑真值表及其卦象如下:  

                 破解凯尔特人起源之谜_兼论吐火罗人起源问题(续3)                                                     

   狭义辩证数理逻辑的真值表及其卦象如下:

                 破解凯尔特人起源之谜_兼论吐火罗人起源问题(续3)


    在以上两表中,A代表正命题, 代表非命题, 代表反命题。


  两个真值表及其卦象合在一起,正好构成连山八卦,同时,又正好构成伏羲八卦,就看你怎么读了。竖读则是连山八卦,横读则是伏羲八卦。


                  破解凯尔特人起源之谜_兼论吐火罗人起源问题(续3)


    这两个真值表的综合图正好就是中国远古时代流传下来的平面洛书图。


                 破解凯尔特人起源之谜_兼论吐火罗人起源问题(续3)          

                   (1)洛书本图             2)洛书数据图

                               

                                      图3-36  平面洛书


  如果把图3-35和图3-36比较一下的话,读者就会发现,图3-36展示的“平面洛书”正好是图3-35所展示的“立体洛书”的平面投影。


  形式逻辑的真值表和狭义辩证逻辑的真值表为什么可以统一在平面洛书(和立体洛书)之中呢?这又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我们认为,这两种逻辑的真值表所以能够统一在平面洛书中,是因为这两种逻辑本来就是统一的逻辑(广义辩证逻辑)的两个方面。这两种逻辑的真值表可以统一在平面洛书之中,正好说明形式逻辑和狭义辩证逻辑都必须互相遵守对方的规则。狭义辩证逻辑决不能以“我是辩证逻辑”为借口,拒绝服从形式逻辑的规则。形式逻辑也应该处处服从辩证逻辑的规则。如果不是那样的话,宇宙的秩序就要大乱了。


  这个问题相当复杂。限于篇幅,我们在这里无法详细论述。如果读者对这个问题有兴趣的话,可以参看张今和罗翊重合著的《东方辩证法·下编·第二章·第一节(广义辩证数理逻辑、亚氏逻辑和狭义辩证逻辑之关系)》(河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


  读者可能还要问一个问题:“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平面洛书是谁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以什么为根据创造出来的?”根据我们的研究,我们认为,平面洛书是中国第一代共工氏8000年以前,在河南省淮阳一带,根据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视运动轨迹图创造出来的。当时,第一代共工氏只是把平面洛书当做制订历法的理论根据看待。他在主观上并没有意识到平面洛书是两种逻辑的真值表的综合体。平面洛书产生的过程,也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如果读者对这个问题感兴趣,请参看张今所著《用科学揭开<易经>的神秘面纱》一书(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年)。总之,我们认为,古代先民的确懂得平面洛书和立体洛书中既包含了伏羲八卦,又包含了连山八卦。古人认为,这大大丰富了他们的占卜方式和占卜内容。因为,从此以后,他们就有了“大衍”、“连山”和“归藏”三种筮法,可以得出不同的占卜结果,并任由他们选择他们认为正确的占卜结果。至于平面洛书(和立体洛书)中包含的两种逻辑的真值表,古人是不懂得的,也不可能懂得。那只是现代人根据现代逻辑知识得出的研究成果,与古人毫无关系。


  住在法国“不列特尼”地区的凯尔特人和住在英伦三岛的爱尔兰、英格兰等地区的凯尔特人,后来都先后改信基督教。从此以后,就产生了以亚瑟王为首的十二圆桌骑士的神话故事。亚瑟王(King Arthur)受到致命创伤之后,就在三位神秘女神的陪护下被送以阿瓦隆岛(Avalon)去疗养休息。凡是死亡的神祇或受到致命创伤的神祇都被送到那里去休养,等待重新返回现实世界的时机。同阿瓦隆岛相联系的还有“安温”(Annwn)王国。住在“阿瓦隆岛”的众神的灵魂可以到“安温”去,也可以留在“阿瓦隆岛”,等待重返现实世界。


  “阿瓦隆岛”和“安温”属于“地下仙境”范畴,虽然同上述六个“人间仙境”在类型上有所不同,但决不是“冥府”,更不是“地狱”,仍然是死去的众神的灵魂所居住的地方。在“安温”这个地下仙境,有两位国王。一位是“安温”的统治者亚伦文(Arawn),另一位是达费德(Defed)王国的统治者皮威尔(Pwyll)。有一天,两位统治者在森林中狩猎,邂逅相遇。他们商定要互相交换角色和容貌,并且约定一年零一天之后,在渡口见面,并恢复他们原来的角色和容貌。不过,亚伦文要求皮威尔在用亚伦文的身份和容貌统治“安温”王国的一年时间内,要替他除掉一再前来寻衅的另一位国王哈伏甘(Hafgan)。一年零一天之后,两位国王如约在渡口重新相见,并且恢复了各自原来的身份和容貌。亚伦文对皮威尔替他除掉哈伏甘,而且在同他的王后同枕共眠时竟没有碰过王后的身体,十分感动。从此,两人就结为至交。最后,亚伦王竟然同意把两个王国合并起来,并主动逊位,让皮威尔担任了“安温”王国的统治者。


  对于这一类型的“地下仙境”,又该怎么解释呢?我们认为,对这种“地下仙境”,可以用太昊八卦和归藏八卦加以解释。

 

破解凯尔特人起源之谜_兼论吐火罗人起源问题(续3)


图3-37  太昊八卦和归藏八卦

资料来源:张今《用科学揭开<易经>的神秘面纱》,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年

图3-37中不但包含着太昊八卦,而且包含着归藏八卦

 

  太昊八卦:9→4→3→8→2→7→6→1

        乾 巽 离 艮 兑 坎 震 坤


  归藏八卦:9→8→7→6→4→3→2→1

            乾 艮 坎 震 巽 离 兑 坤


  这里需要说明一下,在中国易学中,并没有“太昊八卦”这样一个卦体。它仅仅在中国本土民间流行,也没有固定的名称。“太昊八卦”是我们给它起的名称。我们认为,太昊八卦是伏羲八卦的反身卦,归藏八卦则是连山八卦的反身卦。我们还认为,太昊八卦与伏羲八卦等值,归藏八卦与连山八卦等值。


  具体联系到凯尔特人的神话故事,我们认为,受到致命创伤的亚瑟王所居住的“阿瓦隆”岛相当于太昊八卦,“安温”王国则相当于归藏八卦。而且,在安温王国中,阿伦文应指蚩尤,皮威尔应指夸父,哈伏甘应指黄帝。在欧洲各种古代文明中,如在古希腊文明中,在古犹太文明中,在古北欧文明中,我们都可以找到“九宫格”(平面洛书),但是,这些“九宫格”都只涉及平面洛书的形式,而不涉及其内容。只有凯尔特人用神话形式把他们祖先第一代共工氏所创造的“洛书”的内容记录下来。这应该说是一个出人意料之外的奇迹。


  我们要研究的第二个神话是太阳神卢(Lugh)杀死自己的外祖父巴洛(Balor)的神话故事。


  这个神话故事的主要情节如下:由于有人预言深海巨人族(the Fomorii)的神祇巴洛会死于他的外孙之手,为了避免厄运,巴洛就把唯一的女儿恩雅(Ethlinn)囚禁在水晶塔中,不许她和外人接触。农神之子西安(Cian)在一天晚上,潜入水晶塔中,与恩雅同眠共枕,生下三个男孩。巴洛闻讯后,命人把三个男孩投入海中。其中两个男孩被海水溺死。第三个男孩卢(Lugh)幸运地逃过一劫,由西安的兄弟铁匹神抚养成人。在父系方面,卢属于达努神族(Tuath De Danann)。达努神族按照其祖先达娜(Dana/Don, Anu)的名字命名。后来,在达努神族和深海巨人族的战争中,卢用一枚神奇的投石击中其外祖父巴洛的眼睛,并将其杀死。后来,有一位神祇凯尔迈特(Cermait)与卢的一位妻子通奸,卢遂将凯尔迈特杀死。卢的最后结果有两种说法,一说是卢后来被凯尔迈特的三个儿子,即麦克魁尔(Mac Cuill)、麦克凯特(Mac Cecht)和麦克格雷涅(Mac Greine)杀死,另一说说,他在位40年后,就把统治权交给善神达格达(Dagda),自己则躲到一个隐蔽的地方去。后来,还有人多次见到过他。


    这个神话还有另外一个版本,基本情节一样,但某些神祇的名字略有不同。有一位西方学者指出,在巴比伦的文明中,著名的《吉尔伽美什史诗》(Gilgamesh Epic)就记载过一个类似的神话故事:马尔杜克(Marduk)杀死其祖母提亚玛特(Tiamat)的故事。那位西方学者认为,这两个神话故事属于同一模式。我们认为,这话说得完全正确。根据我们的研究,马尔杜克应指中国古代史上的第一代神农氏(勾龙后土),提亚玛特应指中国古代史上的咸乌氏。当初,咸乌氏用战争手段把共工族赶出中国山西省。这时,正值洪水泛滥时期。共工族被迫迁到中国甘肃省天水一带。不久,第一代共工就气死了。由于这个缘故,共工族的后裔把这种族群仇恨保持了数千年之久。即使他们在现实世界中无法把咸乌氏杀死,也要在神话世界中把咸乌氏(提亚玛特)杀死。根据同样的道理,我们认为,在凯尔特神话中,深海巨人族就是咸乌族,达努神族就是共工族,西安(Cian)就是少典氏(神农氏之子),卢就是第一代夸父(夸父族也是共工族和神农族的后裔),凯尔迈特就是黄帝的先辈,凯尔迈特的三个儿子就是黄帝及其部属应龙和风后(中国的黄帝族也是共工族和神农族的后裔)。简单说来,这就是我们对卢杀死其外祖父巴洛的神话故事的诠释。


  我们要研究的凯尔特人的第三个神话故事就是凯尔特祭司德鲁伊德尊奉橡树(oak)为圣树的神话故事。

德鲁伊德为什么要尊奉橡树(檞树)为圣树呢?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需先引证一下中国古代的“夸父逐日”神话。中国古代文献《山海经·海外北经》中说:“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指黄河及其支流渭水——引者注),不足,北饮大泽(指贝加尔湖——引者注),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指桃树林——引者注)。”夸父的杖实际上是用桃木制成的测影立杆,即扶桑树,因此,它才能变成桃树林。当时,欧洲没有桃树,只能以橡树代之。这就是凯尔特人为什么要尊奉橡树为圣树的原因。由于各种树木的树干都可以用来制作测影立竿,所以,凯尔特人的神话才有了二十种神树,并用20个树木字母来代表这20种神树,其中以橡树最为神圣。他们还选择了13种神树,用来制订“神树历法”。13个神树月就是:

     1、芦苇月(Reed):10月28日~11月24日;

    2、接骨木月(Elder):11月25日~12月23日;

    3、白桦树月(Birch):12月24日~1月20日;

    4、花楸树月(Rowan):1月21日~2月17日;

    5、白腊树月(Ash):2月18日~3月17日;

    6、桤树月(Alder):3月18日~4月14日;

    7、柳树月(Willow):4月15日~5月12日;

    8、山楂月(Hawthorn):5月13日~6月9日;

    9、橡树月(Oak):6月10日~7月7日;

    10、冬青树月(Holly):7月8日~8月4日;

    11、榛木月(Hazel):8月5日~9月1日;

    12、爬藤月(Vine):9月2日~9月29日;

    13、象牙月(Ivy):9月30日~10月27日。


  说明:象牙不是树木,也算不上是植物,不过,由于它也可以用来象征测影立竿,所以,它也被鱼目混珠地列入神树历法中。 


    下面,我们附上中国的一张“夸父追日图”,供读者参考。


破解凯尔特人起源之谜_兼论吐火罗人起源问题(续3)


图3-38  夸父逐日图

资料来源:http://www.kpzs.net/technology/UploadPic/20071022201049368.jpg


   注释:

  〔注一〕资料来源:www.Natvan.com/national vanguard/ns/celts1.html

  〔注二〕Stevem A. Culbreath “Calender and Astrology.”资料来源:

http://www.celticgrounds.com/chapters/c-calendar.htm

  〔注三〕资料来源:www.dedanaan.com/the-celtic-spirit-world/celtic-other-world/2  


      http://blog.sina.com.cn/philosopherhnuzhangjin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987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