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政协委员何新授权的博客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987

鲜卑与华夏的基因混合

$
0
0

何新读史札记

鲜卑与华夏的基因混合

鲜卑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一个重要的民族,曾经作为北魏皇族统治中国北方近百年。

《史记索隐》引东汉胡广云:“鲜卑,东胡别种”。

范晔《后汉书·卷九十·乌桓鲜卑列传第八十》:“和帝永元中,大将军窦宪遣右校尉耿夔击破匈奴,北单于逃走,鲜卑因此转徙据其地。匈奴余种留者尚有十余万落,皆自号鲜卑,鲜卑由此渐盛。”

可见,鲜卑来自东胡,原来乃是北匈奴的余部。

得益于考古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一些鲜卑人的遗传样本得到解读。

根据复旦大学的检测,确定拓跋鲜卑贵族元威遗骨的YSNP遗传类型为C2北支。这与之前吉林大学测试出的鲜卑遗址古DNA数据吻合。

基于当代人的遗传调查显示,这个类型主要分布于北方草原地区,如:在哈萨克斯坦的哈萨克人占11.11%,内蒙古海拉尔的蒙古人中占9.26%,在俄罗斯阿尔泰共和国的阿勒泰人中占12.50%,铁列乌特人中占9.09%,而在汉族人中分布较少。


 


关于唐代李氏皇族的血统与出身,在网络上都富有争议。有人认为李唐王朝建立者与北魏鲜卑人有关系。

但是在目前的李姓样本中,C2北支的类型不多。考虑到李唐皇室作为统治中国将近300年的皇族,而且李家从西魏时代就是大族,那么在现在李姓人群中必然有相当大比重是李唐皇室后裔。因此,既然C2北支这个类型在李姓人群中比重不大,可以排除李唐皇族是鲜卑人的可能性。而根据考古与DNA可以排除李唐皇室的鲜卑人身份。

【关于李渊的族属】

李渊自己的说法是西凉武昭王李暠的后裔。李暠生十子,次子李歆即西凉后主。李歆生八子,其第三子李重耳在亡国后投奔南朝刘宋,任汝南太守。北魏进攻刘宋,李重耳以城归降,遂又在北魏做官。

李重耳生子李熙,任金门镇将,后改镇武川(今内蒙古武川西南),其家也随着迁居于此。李熙生李天赐,李天赐生三子,即李起头、李虎、李乞豆。李虎生李昞,李昞生李渊。这就是李唐王室的世系。这样看起来似乎很清晰,但是有一点中间有缺环。

《新唐书》记:李重耳字景顺,以国亡奔宋,为汝南太守。后魏克豫州,以地归之,拜恒农太守,复为宋将薛安都所陷。

但是,唐以前的史料没有李重耳而只有鲜卑人李初古拔的记载:“(元嘉)二十七年二月辛巳,索虏寇汝南诸郡,陈、南顿二郡太守郑琨,汝阳、颍川二郡太守郭道隐委守走(《宋书·文帝纪》)”、“索虏大帅拓拔焘南侵陈颍,遂围悬瓠城,太守陈宪保城自固(《宋书·南平穆王铄传》)”、“伪弘农太守李初古拔婴城自固,法起、安都、方平诸军鼓噪以陵城(《宋书·柳元景传》)”、“后自卢氏入寇弘农,执太守李拔等,遂逼陕城。时秦州刺史杜道生讨安都,仍执拔等南遁。及世祖(拓拔焘)临江,拔乃得还(《魏书·徐安都传》)”

因此有人认为李初古拔即李重耳。这个人的姓名很有鲜卑色彩——李初古拔,但是《魏书》则纪录为李拔。在北魏孝文帝时期命令鲜卑人改用汉姓,所以李拔可能鲜卑化的汉人,而不是也可能是汉化的鲜卑人。

对此,陈寅恪先生根据《魏书·薛辩传附长子初古拔传》(《北史·薛辩傅》同)“长子初古拔,一曰车辂拔(《北史》辂作毂),本名洪祚,世祖赐名”,认为“李重耳父子事实皆与李初古拔父子事实适合”,而认为李家是被赐鲜卑名的汉人之后。西魏时对汉族大族往往赐予鲜卑姓,例如当时李虎、阎庆都被赐姓大野;李弼(李密曾祖父)、李穆跟李虎一样姓李,也分别赐姓徒何、拓跋。

陈寅恪:认为李唐皇室很可能是赵郡李氏徙居柏仁(今河北隆尧西南尧山镇)的“破落户”之后裔。根据《唐会要》记载:献祖宣皇帝讳熙葬建初陵(在赵州昭庆县界),仪凤二年五月一日追封为建昌陵,开元二十八年七月十八日诏改为建初陵。懿祖光皇帝讳天赐(宣皇帝长子)庙号懿祖,葬启运陵(在赵州昭庆县界)。故唐朝皇帝可考的祖陵在河北一带。

参考资料:

[1]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2] 陈戍国 唐代宗法观念与传承制度──兼论李唐皇室氏族问题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 1 (1) :12-18

[3]韩昇 隋代鲜卑遗骨反映的拓跋部起源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987

Latest Images

Trending Articles





Latest Im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