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政协委员何新授权的博客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987

林鹏、诸玄识、董并生:作为伪造“古希腊”工具的“西方考古学”(上)

0
0

作为伪造“古希腊”工具的“西方考古学”(上)


林鹏、诸玄识、董并生


  近代西方学者出于打造西方中心论的需要,伪造了以“古希腊文明”为核心的西方古典历史。在此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比较历史语言学”、“神话学”及“考古学”等学科,实际上是为西方殖民政治服务的工具。


  这里我们试就西方考古学形成的过程,来揭露其作为伪造历史之工具的真相。具体来说,被捧为“西方考古学之父”的施里曼,正是在为了证明后世所伪造的“荷马史诗”的真实性,跑到土耳其寻找“特洛伊遗址”为开端的。


  本来西方人很清楚特洛伊是荷马史诗神话中的地名,实际上并不存在。然而,对于西方伪史来说,特洛伊这个“古城”实在太重要了。这个“神圣”的古城,不仅对证明古希腊的“历史”具有极端重要性,而且近代以来西方人所虚构的“罗马帝国”,也是以特洛伊故事为开端的。特洛伊战争中战败者一方的主将埃涅阿斯逃亡到今天意大利的地方,开始了古罗马的历史故事。


  不仅如此,本来缺乏历史记录的法国人、英国人等,都争相从特洛伊故事中寻找自己的出身证明。[参看《不列颠诸王史》、《法兰克人史记》等西方文献。]最晚才有历史的德国人,也宣称自己国家的历史与古罗马有继承关系,据西方中心论的历史学大师兰克讲,“最终,罗马帝国的皇位传到了日耳曼尼亚王国(German House)查理大帝(Charlemagne)的手中”,这位被称为欧洲之父的查理大帝创立了“神圣罗马帝国”,同时这也是“德国历史”的发端,于是德国作为罗马帝国的继承者就与特洛伊扯上了关系。就连俄罗斯人也被认为其历史出于特洛伊故事。不仅俄罗斯沙皇(Czar)的头衔来自罗马“凯撒大帝”(Caesar)的称号,而且俄罗斯民族直接来自特洛伊的子孙[参见陈文海的《法兰克人史纪》校释:特洛伊城陷落之后,经过两代人(仅仅两代人,显然经不起推敲)的辗转迁徙,4世纪晚期,原先暂居在西干布里亚城的这批特洛伊遗民迁居到了莱茵河下游。据说这就是俄罗斯民族的起源。]。


  另一方面,这座神秘的特洛伊城并非属于人类历史。据说,特洛伊王族的始祖达耳达诺斯(Dardanus)是上帝宙斯之子,而坚固的特洛伊城墙为宙斯驱使海神波赛冬与天神阿波罗所筑,因此强大的希腊联军经过十年苦战都未能将其攻破,最终采用木马计才将其一举拿下。


  正因为“特洛伊遗址”被施里曼先生“找到”了,并且还“发掘”出了“黄金宝藏”,因而这位由军火商转行的“挖宝”商人,一个考古学外行、终于在其晚年一举成名,被西方中心论的推动者尊为西方“考古学之父”。


  起初,“考古学之父”的挖宝活动纯属个人行为,在受其伪造考古学证据名利双收的启发及构建西方中心论需要的驱动下,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种造假行为上升为一种西方列强政府以考古学为名的大规模造假运动;与此同时,还掀起了一场有组织的大规模毁灭真实历史遗迹的运动。在此过程中,抄袭中国历史,捏造了“欧洲青铜时代”的伪史概念。


  一.“考古学之父”施里曼“发现”特洛伊?


  发现特洛伊遗址的德国学者海因里希·施里曼(1822-1890年)被称为“西方考古学之父”。然而,这位“考古学之父”本人及其所发现特洛伊遗址、迈锡尼宝藏的形迹都很离谱。



海因里希·施里曼(1822-1890)


  施里曼7岁时想入非非,想见神话古城“特洛伊”


  19世纪后半期西方考古学正处在逐渐形成的时期。当时在西欧流行一部伪书《荷马史诗》。这本书非同小可,1795年德国学者F.沃尔夫(Friedrich Auguste Wolf,1795-1824)发表其名著《荷马导论》(Prolegomena ad Homerum),对它进行炒作标志着“西方古典学”的诞生。这部著作以现代方式提出了“荷马问题”,对该问题的探究持续了两百多年直至今日。[张巍:“古典学的基本研究范式”,见「儒学联合论坛」“古典学”三人谈]


  施里曼发现特洛伊遗址,就源于这部伪书。话说德国出了一个有志少年,从小梦想见到《荷马史诗》中被描述得火光冲天的神话中的城镇特洛伊……


  “在19世纪最后25年内,施里曼的发现从根本上改变了对早期希腊历史的论述。7岁时,施里曼看到特洛伊城大火的图画,就想参观这个古城的遗址,并说道,那里的堡垒不会全部消逝的。10岁时,他写了一篇关于特洛伊战争的拉丁文论文。他父亲的穷困使他不得不在14岁时自谋生活,直到34岁他才开始学习希腊文。41岁时,他变为富翁,因而放弃了营业。”[[英]乔治·皮博迪·古奇《十九世纪历史学与历史学家》中译本下册第737页,商务印书馆2011年7月第1版1刷。]


  施里曼“发现”特洛伊,他的缺点只有学者知道


  “1870年,他开始发掘希萨里克即特洛伊城遗址;1874年,他出版了《特洛伊城古迹考》。学术界嘲笑他,因为他天真地想指实《伊利亚特》诗篇中所描写的东西和建筑物;他认为这诗篇是实录;他还混淆了那些累积起来的不同地层。他的发现引起了全世界的兴趣,而他的缺点只有学者才知道。”[[英]乔治·皮博迪·古奇《十九世纪历史学与历史学家》中译本下册第737-738页,商务印书馆2011年7月第1版1刷]


  “他的缺点只有学者才知道”是什么意思?就是说学者们明知那是假的。


  施里曼原本是个军火商,46岁开始挖掘古董的生意


  施里曼实际上并非是什么学者出身,他原本是一个军火商。后来生意做腻了,开始另谋生路,起初想做个地主、经过努力没有结果;于是半路出家,想起来做学问。由于年龄太大,做其它学问也入不了门,于是在46岁时选择了挖掘古董的生意。


  “在德国的梅克伦堡(Mecklenburg)度过童年之后,施里曼在圣彼得堡和美国等地,成为一名富有的商人。他做生意,常常不择手段:例如,他几乎垄断硝石市场,用以制造克里米亚战争所需的火药;在加利福尼亚淘金热中,他从探矿者那里购置黄金;美国南北战争期间,他在那里从事棉花生意。”[[英]迈克尔•伍德《追寻特洛伊》沈毅中译本第53页,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年12月第1版。]


  自19世纪50年代后期,施里曼想转型做一个地主,投身于农业,并未如愿以偿。于是他又想介入知识领域,起初想学语言学,觉得吃力。1868年夏天走访希腊和特洛德,并见了弗兰克•卡尔弗特之后,开始致力于挖宝发掘特洛伊的生意,一干就是20余年。[详见[英]迈克尔•伍德《追寻特洛伊》沈毅中译本第54页,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年12月第1版。]


  施里曼其人——自夸、吹牛,彻头彻尾的谎言


  “19世纪出现了许多的天才人物——施里曼可算其中一员,关于他们的非凡故事往往令人深信不已;但我们不得不提醒的是,已被那些神奇故事弄得神魂颠倒的读者们,还是应该懂得谨慎看待施里曼为他自己所创造的以及为这个世界所欣然接受的神话。”[[英]迈克尔•伍德《追寻特洛伊》沈毅中译本第52页,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年12月第1版。]


  “他自称是旧金山火灾故事的目击者;他宣称自己会见过美国总统菲尔莫尔(Fillmore);……他称自己所见过的一些人,也不是那么真实可靠。诗人马修•阿诺德(Matthew Arnold)认为他‘不是那么光明磊落的’;戈宾诺(Gobineau),一个法国外交官,称他是一个‘江湖郎中’;恩斯特•库尔提乌斯(Ermst Curtius),奥林匹亚遗址的发掘者,认为他是一个‘骗子’。”[[英]迈克尔•伍德《追寻特洛伊》沈毅中译本第54页,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年12月第1版。]


  对此,施里曼自己也供认不讳。“正如施里曼本人所坦承,‘我的最大毛病,就是喜欢吹牛和吓唬人……把自己夸得天花乱坠’。好自夸和吹牛——时常是彻头彻尾的谎言,施里曼作为‘考古学之父’和离奇故事的讲述者,呈现给我们的常常是些让人感到迷糊的自相矛盾。”[[英]迈克尔•伍德《追寻特洛伊》沈毅中译本第52页,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年12月第1版。]


  施里曼关于自己的经典故事出于捏造


  “施里曼自己所述说的有关其童年经历的一个著名的故事的真相——连他的批评者也乐于接受,也不会让我们感到难以确信。他在自己的《伊利奥斯》(出版于1880年)一书中说,在8岁的时候,他收到父亲的圣诞礼物是一本杰勒(Jerrer)的著作《宇宙的历史》(Universal History),书中就有关于特洛伊的故事,而其中有关埃涅阿斯从熊熊燃烧的特洛伊城堡逃脱的场面,给他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施里曼在自述中说:


  父亲,杰勒一定见过特洛伊,否则他不可能在书中把它描写出来。


  我的儿子,这只是一种想象中的情景。


  父亲!如果说这样的城墙既然存在的话,那么,就不可能被彻底毁灭,它们必定会留下大量的遗迹,但深埋于陈年的泥土底下。


  ……


  最后,我们一致认为,将来总有一天,我要去发掘特洛伊。


  这个故事,不仅给人以自我吹嘘之嫌,而且与他在《伊萨基、伯罗奔尼撒和特洛伊》一书(写于1868年,当时施里曼46岁)中所记述的事实也有出入。这是施里曼最早提及的‘一个’源泉,他声称,从此以后,揭开特洛伊的面纱并证明荷马故事的真实性,便成为其终生矢志不移的目标。”[[英]迈克尔•伍德《追寻特洛伊》沈毅中译本第52-53页,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年12月第1版。]


  然而,从他在1868年12月写给他父亲的一封信中,谈到自己刚出版的书时所写的内容来看,他父亲第一次听说与他儿子小时关于特洛伊的对话的事,上述内容完全是施里曼虚构出来的故事。[详见[英]迈克尔•伍德《追寻特洛伊》沈毅中译本第53页,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年12月第1版。]


  “特洛伊”遗址是怎样一个地方?


  “古代伊利昂(拉丁语为‘Ilium Novum’)的遗址,坐落于门德雷斯河(即古斯卡曼德河)与杜姆瑞克苏河(即古西摩伊斯河)之间一片高地的西北角。……其城墙所囊括的区域长约1200码,宽约800码。此城的西北端,有一座约为700英尺见方的土丘,土丘的西面和北面,地势峻峭,直接倾斜到平原。在施里曼的发掘之前,这座土丘毗邻的高地约高出30英尺,比周边的平原约高出130英尺……这座被称为希沙利克(即‘城堡所在地’)的土丘,曾是古代城邦的卫城……。在争论荷马所讲述的那早已消失的特洛伊所在地时,起初也没有什么人关注到这个地方;旅行家最早对此引起注意的是在18世纪40年代,当时,建造于亚历山大大帝时代的城墙的断垣残壁,潜藏在灌木和橄榄树丛中依稀可见。”[[英]迈克尔•伍德《追寻特洛伊》沈毅中译本第61页,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年12月第1版。]


  施里曼之前已经有人指称该处为“特洛伊”遗址


  “1801年,当爱德华•克拉克(Edward Clarke)来到此地时,发现当地土耳其人正在盗挖残留的城基石块;到了19世纪50年代,断垣残壁已经荡然无存;如今,就连卫城的界线也是踪迹难觅。而克拉克从他看到的迹象以及发现的硬币正确地推断这座‘矗立于高地之上,四周被平原环绕的古老卫城,显然就是新伊利昂[伊利昂(希腊语),古代小亚细亚西北地区城市。位于今土耳其西北的希沙立克,处于联结欧亚的枢纽地带。又称作伊利奥斯、特洛伊(Troy)或伊利姆(拉丁语)。]的遗址。’当时,尽管一些学者接受了由足不出户的地形学者麦克拉伦于1822年所提出的假设,认为此地就是荷马史诗中特洛伊的所在地,但在弗兰克•卡尔弗特和施里曼的发掘之前,没有任何人对这种假设进行过验证。”[[英]迈克尔•伍德《追寻特洛伊》沈毅中译本第61-62页,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年12月第1版。]


  发掘考古现场、简直像开挖大运河


  “施里曼于1870年4月开始初步的挖掘,在1871-1873年间,展开了3次重大的发掘活动,挖掘时间超过9个月,每天在现场所动用的劳动力达80-160人。尽管弗兰克建议他,要以网络状细沟的方式、而不是以巨大平台的形式进行挖掘,但施里曼还是一意孤行地挖开了一条贯穿山丘的巨型壕沟,翻动了数百吨的泥土和碎石,拆除了挡在途中的原本结构。……今天,我们仍然可以看到施里曼的发掘所带来的后果:遗留下来的一切,只是废墟中的废墟。”[[英]迈克尔•伍德《追寻特洛伊》沈毅中译本第63-64页,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年12月第1版。]


  “施里曼雇用了120名民工,命令他们尽量挖宽,挖深,从小山的这一端挖到那一端,挖出了一道130英尺长的坑,简直像是把蛋糕一下从中间切开,看看里边夹的是什么心子。有人这样讥讽道:‘他简直是在挖苏伊士运河,哪里像是在考古现场发掘!’”[吕贝克•斯特夫等著《废墟的真相——寻找失落的城邦:考古的黄金时代(FINDING THE LOST CITIES)》中译本,海南出版社1999年9月。]


  挖出九层遗存,宛如层层剥笋


  “荷马在诗中指出,城中最高处耸立着雅典娜神庙,波塞冬和阿波罗修建了帕加马的城墙。据此,施里曼认定在土丘的中央一定可以找到这座神庙,神庙的四周,远古的土层上必是天神筑就的城墙。于是他便从丘顶掘起,先是挖到了几堵墙体,不过他觉得无关紧要,就命人拆除了。接着他发现了武器、家用什物、饰品和花瓶,这一切极其有力地证实了,这里曾是一座富饶的城市。……在新伊利昂遗址的下面,他发现了另外的废墟,其下又有新的废墟,整座土丘宛如一个巨大的洋葱需要一层一层剥落开来。每一层似乎都有人居住,而且分属完全不同的历史时期。一群群民众在这里生存、死亡,一座座城市在这里兴起、毁灭。刀剑无情,烈火肆虐,一个文明为另一个文明所取代,死人的城市一次次被夷为废墟,活着的人在上方又建起新的城市。


  每一天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施里曼来到此地,本是为找到荷马笔下的特洛伊,可是在为期几年的挖掘工作中,他和手下的工人发现了不止七座陷没的古城,后来又发现了两座!九次发现让世人了解到一个迄今闻所未闻、无从知晓的史前时代!但是这九层古城中,究竟哪一层才是荷马笔下那个英雄会聚、激战纷仍的特洛伊呢?显然,最底下的那层距今时间最久远,最为古老,那时的居民还不懂得使用金属,而最上面的一层必定是年代最近的。”[[德]C.W.策拉姆《神祇、陵墓与学者——考古学传奇》张芸、孟薇中译本第38-39页,三联书店2012年6月第1版。]


  施里曼私下承认,他所发现的遗址并非“特洛伊”


  “正如施里曼在私下所承认的,一直让他伤脑筋的问题是:此地确实是荷马所说的特洛伊吗?有两个事实尤使他感到困扰。其一,史前定居点的规模做大不过长100码、宽80码,对荷马所描绘的伟大城邦来说,似乎是太小了。诗人所描述的宽阔街道、塔楼和城门在哪里呢?同时,这个定居点也没有如他和弗兰克所预期的那样扩展到周边高地的迹象。其二,尽管在这些被深埋于地下的陈旧地层中,挖掘出了一些模糊的粗糙的陶器碎片,但在施里曼看来,对于英雄时代来说,这些碎片似乎又太原始了。”[[英]迈克尔•伍德《追寻特洛伊》沈毅中译本第68-69页,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年12月第1版。]


  施里曼不甘心失败,于是在最后时刻“找到”宝藏


  “具体时间可能是在1873年5月31日——其发掘活动即将接近尾声,施里曼在‘他的’‘特洛伊Ⅱ’找到了为自己辩护的证据,即首次发现了特洛伊的宝藏——所谓的‘普里阿摩斯之财宝’。”[[英]迈克尔•伍德《追寻特洛伊》沈毅中译本第65页,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年12月第1版。]


  “施里曼对外宣称的‘宝藏’,包括铜制的托盘和坩埚,以及装在里面的许多金、银、琥珀金和青铜制成的杯子、一个黄金‘船形调味汁碟’,几只黄金花瓶、13个铜制矛头、数以千计的金戒指和金手镯等装饰件、一个黄金发箍、4串漂亮的黄金耳饰、两件精美绝伦的冠状头饰(其中一件由16000多颗小金粒以金丝编织而成),等等。最后的那一件头饰,即是著名的‘海伦的珠宝’;后来,苏菲•施里曼带着它的照片,成了19世纪最著名的影像之一。”[[英]迈克尔•伍德《追寻特洛伊》沈毅中译本第66页,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年12月第1版。]


苏菲•施里曼穿戴“海伦的珠宝”的照片


  宝藏是如何被“发现”的呢?


  我们来看一下,施里曼自己是如何描述他发现宝藏的过程的。


  施里曼写道:“一件非同一般的铜器,突然呈现在我的眼前。我的注意力顿时为之吸引,同时我想到,在其后面会有黄金——于是,我用一把小刀去挖掘这件珍宝,万分小心地,而且,冒着平生最大的风险,因为它被埋在巨大的城防工事的墙体之下,在挖掘的每时每刻,都要受到墙体倒塌而被掩埋的威胁。但是,当我看到里面出现如此众多的宝物,而且每一件都对考古学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时,立刻就顾不上任何的个人安危了。然而,假如没有我亲爱的妻子的帮忙,也许,我一个人根本就不可能挖出这些珍宝,她站在我的身旁,用她的披巾包裹着我所挖出来的宝物,并把它们拿出去。”[[英]迈克尔•伍德《追寻特洛伊》沈毅中译本第65-66页,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年12月第1版。]


  这些宝藏的发掘有地层记录吗?没有。有谁见证这些宝物是他从特洛伊考古现场发掘出来的吗?有,是他的妻子。然而,实际上他的妻子并不在现场,甚至不在土耳其境内[参看[英]迈克尔•伍德《追寻特洛伊》沈毅中译本第55页,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年12月第1版。]。显然,施里曼所描述的宝藏发掘历险记纯属胡扯。


  传说的另一版本——“发现”宝藏在停工前一天


  “施里曼子跟工人们一起挖出超过25万立方米的泥土之后,觉得应该把这儿的工作停一停了。他开始将目光投向其他任务,于是把1873年6月15日暂定为挖掘工作的最后一天。然而,就在停工的前一天,他又有了新发现,这个发现为他的工作镀上了金色光环,令世人欣喜万分。


  发现的经过充满戏剧性。……那是一个大热天的早晨,施里曼同妻子一道监督工人的工作,挖掘过程一如既往,虽然此时的他已不再相信,还能挖出什么重要的东西来,不过还是像平日那样自始至终全神贯注。挖掘现场位于地面以下28英尺的深处,夫妇二人站在一堵断墙上,施里曼认为那就是昔日普里阿摩斯宫殿的围墙。突然,他的目光被什么东西给吸引住了,于是同时他的想象力飞速驰骋,因为迫于形势,他必须立即采取行动,因为那些工人个个都跟抢到一班,若是他们看到了自己发现的东西,谁晓得能干出什么事情来。施里曼抓住妻子的胳膊,在她耳边低语:‘金子。’索菲娅心中一惊,目瞪口呆地盯着他。‘快’,他又匆匆补充道,‘把工人们打发回家,马上!’——‘可是……’这个美丽的女人刚一开口,便被他打断:‘没有可是,跟他们说,你想做什么,就跟他们说,今天是我的生日,我刚刚想起来,他们所有人都会放假一天!快点儿告诉他们,快!’


  工人们全都散去了。‘取你的红围巾来!’施里曼一边喊着,一边跳进坑洞,拿刀子拼命挖了起来……


  象牙闪烁着幽暗的光泽,黄金叮当作响。施里曼的妻子拿来围巾,裹了满满一包。全都是无价之宝。这些一定是普里阿摩斯宝藏!……


  施里曼夫妇像做贼一样,偷偷摸摸、蹑手蹑脚地把宝藏带回了他们的木屋。随后立刻将这些黄金饰物堆放在简陋的粗木桌上,里面有王冠、别针、链子、盘子、钮扣、金丝、蛇杖和金钱……爱幻想的施里曼拿出一副耳环和一条项链,为年轻的妻子佩戴上——3000年前的首饰装扮着20岁的希腊姑娘!他目不转睛地看着她,轻声唤道:‘海伦!’”[[德]C.W.策拉姆《神祇、陵墓与学者——考古学传奇》张芸、孟薇中译本第39-40页,三联书店2012年6月第1版。]


  特洛伊出土的“黄金古董”被溶解掉了?


  那么,施里曼所发现的这许多宝藏,现在实物在哪里呢?答案是:大部分不知去向。


  “在特洛伊挖掘出来的黄金制品如今已所剩无几,只有一对漂亮的耳饰、一串项链、几枚吊坠和别针而已,其中的几件还是施里曼后来(于1878年和1882年)发现的,人们在伊斯坦布尔博物馆仍然可以看到这些文物,以及一些形状奇特的金元宝和一件公元前3千年前的无价之宝的残骸。19世纪70年代所发现的其他一些黄金制品,大多已被人们在希沙立克附近的乡村中溶解掉了。”[[英]迈克尔•伍德《追寻特洛伊》沈毅中译本第67页,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年12月第1版。]


  是真宝藏,作为古董商出售将其高价卖掉可以理解;怎么可能将自己花血本挖掘出来的黄金古董轻易溶解掉呢?


  特洛伊的证据之一:火烧石墙


  “施里曼不停地挖掘着,寻找着。在从下向上数的第二层和第三层,他发现了焦痕,找到了雄壮围墙的残垣和宏伟城门的遗余。他确信,这些墙体环围着普里阿摩斯的宫殿,这座城门就是斯坎门!”[[德]C.W.策拉姆《神祇、陵墓与学者——考古学传奇》张芸、孟薇中译本第39页,三联书店2012年6月第1版。]


  在施里曼去世后,威廉在西沙里克遗址上继续探察,并成功定位了特洛伊Ⅵ的部分遗迹。这是施里曼的民工尚未破坏掉的部分。


  他发现了一堵大型石墙,找到了特洛伊Ⅵ早已被烧毁的证据。威廉宣告,这才是“真正的”特洛伊。现代考古学家已经证实了他对年代的推算,即:特洛伊Ⅰ可追溯到大约公元前3000年;特洛伊Ⅱ(施里曼认为的特洛伊),公元前2500年至前2200年;特洛伊Ⅵ,公元前13世纪(《伊里亚特》史诗中所描述的年代);特洛伊Ⅷ,亚历山大大帝在公元前4世纪所来到的这座希腊城市;特洛伊Ⅸ,最上地层,是古罗马的新特洛伊(新伊利昂)城。[吕贝克•斯特夫等著《废墟的真相——寻找失落的城邦:考古的黄金时代(FINDING THE LOST CITIES)》中译本,海南出版社1999年9月。]


  何以见得该遗址就是特洛伊城遗址呢?因为该遗址有火烧的痕迹,而按照神话传说,特洛伊城曾经遭到过火烧。


  特洛伊的证据之二:伪造文物


  “他的同时代人威廉•博勒特(William Borlase)揭露了一个令人不安的情况,也是一个困扰着考古学界的问题,那就是当施里曼对外宣布他在特洛伊发现‘普里阿摩斯的财宝’时,他的妻子苏菲•施里曼并不在场,甚至也没有在土耳其!因为他说过,‘包括他所参与的这一发现,极大地激励了她对考古学的兴味’,关于这一点,如果施里曼可能是在说谎(或耽于幻想)的话,那么,他所宣称的发现本身是否也是一个谎言?而我们有充分的证据,足以说明他是一个寡廉鲜耻的人:他欺世盗名,谎话连篇;他行事诡秘,不择手段;他常常在暗地里挖掘,并盗用文物;……他极度渴望作为一个严谨的学者和考古学家而被学术界所接受,然而,我们现在所了解的他,则是一个连在雅典购买的某些碑刻的出处这样的小事也要说谎的人。所有这一切似乎皆为事实,施里曼可能因此永远备受世人诟病。”[[英]迈克尔•伍德《追寻特洛伊》沈毅中译本第55页,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年12月第1版。]


  “甚至是在特洛伊发现的所谓‘海伦的珠宝’,也使他因涉嫌伪造或是在黑市上购得后安放于现场而受指控。现在,人们对施里曼的怀疑已经达到相当高的程度,以至于有人在1983年向雅典国家博物馆提交了一个请求,要求对施里曼在迈锡尼所发现的一个黄金面具进行真伪的鉴定;这也含蓄地暗示,施里曼在迈锡尼所发现的部分财宝也有造假之嫌。”[[英]迈克尔•伍德《追寻特洛伊》沈毅中译本第54页,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年12月第1版。]


  就是这么一个人,发现的这样一个所谓的“特洛伊遗址”及其“遗物”,被“记录于众多的书刊中,发表于《泰晤士报》的读者投书栏中,陈列于雅典博物馆的迈锡尼馆中……”


  特洛伊的地层编年由施里曼所雇监工主观推定


  推算各地层所属年代的主要权威,是威廉·多朴菲尔德,他在1882年被施里曼雇用来监督发掘工程进展。据他断言:从最下层的最古老的特洛伊Ⅰ,向上数到最上层的新近地层特洛伊Ⅰ,整个废墟遗址由9个不同地层构成。其中特洛伊Ⅱ就是施里曼认为是荷马史诗中提到的特洛伊所在的地层。但威廉认为,真正的遗址比施里曼在此之前估计的要古老的多;而且,荷马史诗中早已描述过的特洛伊,即公元前13世纪的特洛伊,会在新近得多的地层,即特洛伊Ⅵ中找到,虽然施里曼大为吃惊,但他最后还是接受了威廉耐心收集的证据,认为有这样的可能性,即他所发现的宝藏可能不属于普里阿摩斯国王。在他去世之前,他承认:他所发现的艺术珍品可能比普里阿摩斯在位的年代要早1000年。[吕贝克•斯特夫等著《废墟的真相——寻找失落的城邦:考古的黄金时代(FINDING THE LOST CITIES)》中译本,海南出版社1999年9月。]


  布勒根将该遗址细分为46层,其中一层或为“特洛伊”


  “在西沙里克工作的下一位考古学家是美国人,名叫卡尔•布勒根。此人在1932年来到这里。他的发掘方法体现了20世纪新的科学的考古学态度,即:慢慢地、仔细地测量、记录、照像,然后才搬走所发现的东西。在施里曼和威廉所遗留下的,未被发掘过的小丘地区,布勒根获取了大量关于特洛伊Ⅲ、Ⅳ、Ⅴ的资料;像他的前辈施里曼和威廉一样,他对证实荷马史诗中的特洛伊最感兴趣。他把威廉划分的9个地层进一步分成46层。他断定:特洛伊Ⅶ地层当中的一层最有可能是传奇中的特洛伊。”[吕贝克•斯特夫等著《废墟的真相---寻找失落的城邦:考古的黄金时代(FINDING THE LOST CITIES)》中译本,海南出版社1999年9月。]


  在9层考古地层中找不到,就再细分为46层;岂知析之愈精,逃之愈巧,就算在46层之内寻找,也不过是“断定”为“可能”,不亦惑乎?


  “发现”迈锡尼的“黄金宝藏”


  “发现”迈锡尼的“黄金宝藏”是施里曼考古生涯中的两大重大成果之一,也是他被冠以“考古学之父”名号的依据之一。


  施里曼在土耳其挖掘《荷马史诗》中主战场“特洛伊遗址”的最后时刻,于1873年5月31日终于“挖出”了黄金宝藏,甚至还有著名的“海伦的珠宝”。尽管如此,他还是觉得有点意犹未尽,于是又依照《荷马史诗》的故事,寻找到特洛伊战争希腊联军出发的地方——伯罗奔尼撒半岛的城镇迈锡尼,要在该遗址再挖点证据出来才歇心。“根据荷马史诗的记述,正是迈诺斯的孙子伊多墨纽斯(Idomeneus)[伊多墨纽斯(Idomeneus),为克里特王,特洛伊战争中的希腊领袖。],带领着80条船以及迈锡尼的阿伽门农攻打特洛伊的。”[[英]迈克尔•伍德《追寻特洛伊》沈毅中译本第105页,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年12月第1版。]


  施里曼按照“波塞尼亚斯著作的一段描述,即被谋杀的阿伽门农以及同伴们的坟茔安置于城墙之内,而不是城墙之外。……施里曼坚称,波塞尼亚斯所指的城墙,即是独眼巨人所建造的卫城防御工事;而特洛伊的英雄们就长眠于狮子门之内。……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并于1876年9月初,施里曼从希腊政府那里获得发掘许可,他在狮子门内挖了一条沟,深度有好几英尺。”[[英]迈克尔•伍德《追寻特洛伊》沈毅中译本第76页,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年12月第1版。]


  结果很神奇,刚一开挖,就挖出了震惊世界的“黄金宝藏”,由此一个响亮的名词“迈锡尼文明”开始登场。


  施里曼在地沟中挖出了什么?


  “从施里曼写给《泰晤士报》的信件中(在《书信集之二》中用英语再版),以及他的重要著作《迈锡尼》中,人们还可以读到他在发现当时的欣喜场景。


  11月的雨季把施里曼的地沟变成了泥塘。当他挖到基岩的时侯,他发现了一个切入岩层的垂直坑道的顶部。这是5个矩形墓穴中的第一个,他在其中发现了19个男人和女人以及两个婴儿被黄金所覆盖的遗骸。遮盖在男人们脸上的黄金面具熠熠生辉而各不相同,活似每人的肖像;他们胸前遮盖着厚厚的莲花状的黄金叶子,上面饰有别致的‘旭日形’图案。两个女人戴着黄金额饰,其中的一个额饰为冠状。遗骸周围安放着青铜的宝剑和匕首,刀柄用黄金制作,刀柄和刀片上均镶嵌着金或银,匕首的脊线上,用金、银和青金石刻出非常生动形象的狩猎或战斗场景。还有金银酒杯、金盒子、象牙器皿和饰件。饰有花型、动物和鱼类的金碟子更是数以百计,它们或许是被缝制在死者的外装和寿衣上的。其工艺成就,已经达到令人惊讶的程度……”[[英]迈克尔•伍德《追寻特洛伊》沈毅中译本第77页,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年12月第1版。]


  所谓古希腊著名的黄金面具原来是如此这般出土的,令人咋舌不已。


  这些出土的物件与荷马史诗《伊里亚特》可以一一对应。“在施里曼看来,这无疑就是荷马和《伊里亚特》的世界;这些坟墓里所安葬的,也就是阿伽门农与他的同伴们。波塞尼亚斯曾提到的坟墓有5座,而施里曼挖掘到的坟墓也正好是5个。甚至连神话中所说的,凶事预言家卡桑德拉(Cassandra)有两个双胞胎婴儿与她一同被杀害,在此也得到了印证——因为在其中的一个墓穴里,发现了两具婴儿的遗骸!高潮部分还在第5个墓穴,即最后1座坟墓中的发现,对于施里曼来说,他在其中恰好发现了他所热切渴望找到的东西,那就是‘海伦的珠宝’。这座墓穴中有3具男性遗骸,一身戎装配备镶饰的兵器,胸前盖金,头带黄金面具。其中两具遗骸的头骨深度腐烂,已经无法辨识,但第3具遗骸的头颅却是——


  完好地保存于厚重的黄金面具之下……两只眼睛清晰可见,嘴巴由于在重力的挤压下大张开来,露出32颗漂亮的牙齿……这个男人死时不到35岁……属于神话中的英雄时代的男人,其遗骸仍然保存完好,这一大新闻的发现……就像野火一样在阿尔戈斯地区蔓延开来,来自阿尔戈斯、纳夫普里亚(Nauplia)以及周边村庄的数以千计的人们,闻讯前来一睹这一奇迹。


  这段极度煽情的描述出现在施里曼于1880年出版的《迈锡尼》一书中。”[[英]迈克尔•伍德《追寻特洛伊》沈毅中译本第77-78页,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年12月第1版。]


所谓的“阿伽门农的黄金面具”[图片见上海博物馆编《博物馆与古希腊文明》第310页,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4月第1版。]


  对于施里曼“重大发现”的质疑声此伏彼起


  当时“批评的声音不绝于耳:有人认为,施里曼所发现的墓坑,是后罗马时期一个戴着‘塞西亚人’(Scythian)面具的野蛮人的墓地;另有人甚至认为,墓中的死者为拜占庭的基督徒。”[[英]迈克尔•伍德《追寻特洛伊》沈毅中译本第79页,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年12月第1版。]


  “现在,人们对施里曼的怀疑已达到相当高的程度,以至于有人在1983年向雅典国家博物馆提交了一个请求,要求对施里曼在迈锡尼发现的一个黄金面具进行真伪鉴定。”[[英]迈克尔•伍德《追寻特洛伊》沈毅中译本第54页,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年12月第1版。]


  更有甚者,施里曼在特洛伊发现所谓“海伦的珠宝”时,就曾因涉嫌伪造或是在黑市上购得后安放于现场而受指控;在迈锡尼,不仅没有收敛,反而又重施故技,再度发现一个“海伦的珠宝”。


  对于人们的质疑,施里曼毫不在意,反而说:“我在‘想象中虚构的特洛伊’废墟的深处,发现了‘虚构的’英雄时代‘想象中虚构的国王普里阿摩斯’的宝藏,无论怎么说,也是考古学的一件独一无二的事情。”[[英]迈克尔•伍德《追寻特洛伊》沈毅中译本第68页,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年12月第1版。]


  为什么只有施里曼能够挖出“黄金宝藏”?


  学术界将施里曼所发掘的迈锡尼墓葬的时期归于“中期希腊底时期(MH)”的MH末和LHⅠ时期。然而,考古学界不想一想,施里曼在迈锡尼的发掘异常精准,没有任何时间损耗,去了现场就开挖,挖出来黄金宝藏就收手。一般来说,有了重大考古发现,会进一步在周边继续勘探,以期有新的收获,才符合发掘宝藏者的心理;而这位挖宝者挖了黄金宝藏之后,就嘎然收手。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他在特洛伊的经历,雇佣180余人经过长时间大规模的挖宝实践,将特洛伊遗址翻了一个底朝天,结果没有发现什么要紧的东西,在最后收手的时候,却无意中在只有他夫妇两人在场的情况下发现了旷世奇珍黄金宝藏,而夫妇两人在场的说法又被揭穿,当时他的夫人根本不在现场、甚至不再土耳其境内。因此,本人很清楚,继续挖下去只是白费功夫,因此才嘎然收手。


  然后别的人过来,无论再挖几十年依然是只有简陋的石棺墓和坑墓,在其他地方再度发现所谓的“竖井墓”,也不会有什么“黄金宝藏”的出现……


  “中期希腊底时期(MH),希腊流行简陋的石棺墓(cist tombs)和坑墓(pit tombs)。但在MH末和LHⅠ时期,迈锡尼出现竖井墓(shaft-graves);美塞尼亚则流行圆顶墓(tholos),均属大型多人葬坟墓;从葬品的奢侈程度看,应属社会上层或‘王族’的陵墓。……


  迈锡尼的竖井墓为垂直矩形墓室,墓室四壁衬以碎石墙,墙上架木梁,盖石板,石板上填土和瓦砾,直至与地表齐平,上面再竖立一块无字有图案素面的石碑。……迈锡尼的竖井墓分成两个墓圈:“墓圈A”是施里曼于1876年发掘的,共有六座竖井墓;“墓圈B”是希腊考古协会在1952至1955年发掘的,共有24座竖井墓。“墓圈A”的六座墓共葬尸体19具,其中8男9女,还有两具儿童骸骨。他们显然是迈锡尼的地方权贵,男从佩金面具,女人佩金额冠,身上穿金戴银,奢华无比,陪葬品丰富异常,且多为精美绝伦的黄金制品,可见神话中有关迈锡尼‘多金’的美誉并非虚言。”[拱玉书、刘文鹏、刘欣如、李政、王以欣《世界文明起源研究——历史与现状》第428-429页,昆仑出版社2015年10月第1版。]


  “有关迈锡尼竖井墓的起源,学者们的主流意见是:竖井墓源自中期希腊底时期的“石棺墓“(cist tombs),不是海外舶来品。”[拱玉书、刘文鹏、刘欣如、李政、王以欣《世界文明起源研究——历史与现状》第430-431页,昆仑出版社2015年10月第1版。]


  学术界乐见其成,大力宣扬施里曼的发掘“成果”


  以西方中心论为导向的学术界求之不得,并充分利用施里曼的发掘“成果”,并对其进行稍微的修正,作为建设伪史体系的考古学依据。


  “他在特洛伊的工作遭到土耳其政府的阻挠,于是他转移注意力于迈锡尼,在那里他发现古代国王的坟墓,其中藏满黄金及其他饰品。在拍给希腊王的一个电报里,他宣布他已找出阿加米农及其家属的坟墓;但经过仔细研究后才看出:他所发现的古物并不属于同一时代;而且这些遗骸的数目与性别也与传说不符。然而,他所发现的究竟是阿加米农的还是其他国王的遗骸这一问题无关紧要,因为他毕竟已揭示出一个消逝了的文明。下一步,他在奥科美那斯又发现了所谓米尼亚斯宝库,并挖出迈锡尼附近的提林斯城堡。1890年,当施里曼逝世时,他已名满天下。


  在20年内,他使3个城市出土,揭示了迈锡尼文明,并给考古学研究以一个无可估计的推动。他对希腊满怀着浪漫的依恋感情。他娶希腊女子为妻;他的儿子命名为阿加米农,他的女儿为安德洛玛刻,但他缺少进行科学发掘工作所需要的训练和耐心。他认为迈锡尼人就是荷马诗篇中的亚该亚人。


  后来,还是由其他学者来指出,迈锡尼文明是属于前荷马时代的;并由他的晚年同事多普费尔德来证明,赫克脱和阿溪里的城是第六个而非第二个城。”[[英]乔治·皮博迪·古奇《十九世纪历史学与历史学家》中译本下册第738页,商务印书馆2011年7月第1版1刷]


  随便在近东或地中海岛上找个遗址,说那就是神话中的某某遗址非常容易;就如同在中国找一处有花果山水帘洞景致的地方,然后说这就是美猴王孙悟空的遗址是一个道理。[董并生《虚构的古希腊文明——欧洲“古典历史”辨伪》第83页,山西人民出版社2015年6月。]


  “西方考古学之父”是一个考古学门外汉


  “在迈锡尼的大获全胜,激励着施里曼重返特洛伊,并分别于1878年和1879年开展了两场重大的发掘行动。”[[英]迈克尔•伍德《追寻特洛伊》沈毅中译本第92页,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年12月第1版。]


  这两次发掘目的是什么,是进一步挖宝吗?显然不是。因为施里曼已经将特洛伊遗址的所有底层翻了个遍,他自己心里很清楚,哪里并没有什么真正的宝物存在。原来他在迈锡尼创造了考古学的奇迹,这次重返特洛伊是来为特洛伊与迈锡尼的发现之间寻找两个遗址之间的联系,因为这两个遗址之间,按照荷马史诗的描述,一个处于战争的策源地(迈锡尼),一个是战争的发生地(特洛伊)。


  施里曼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在结束了这两次发掘之后,出版了自己那本在考古学史上的考古学名著《伊利奥斯》。


  “他于1879年5月25日写到:‘我觉得自己的任务业已完成,因此,在一周内,我将永远结束对特洛伊的挖掘。’1879年的发掘活动,也成就了他那被公认的杰作的《伊利奥斯》一书的问世。此书之所以引人注目,不仅是因为他对发掘的翔实描写和对文献资料的全面引述,而且还因为施里曼的朋友和合作者们在书中附录部分所作的科学阐述。从当时的水准来看,此书已算是相当了不起的成就了。它毕竟是由一个如他自己所承认的原本只是出于爱好的门外汉所完成的。正如鲁道夫•费尔霍(Rudolf Virchow)在为此书写的序言中说的,‘这位挖宝者已然成了一位学者。’”[[英]迈克尔•伍德《追寻特洛伊》沈毅中译本第92-93页,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年12月第1版。]


  世纪大学者马克斯•缪勒为“民科”施里曼站队


  “牛津大学知名的梵文学者马克斯•缪勒(Max Müller)这样写道:获悉你成功的消息,我十分欣喜,这完全是你所应得的荣誉。不必在意德国媒体的抨击……你的发现,开启了与众不同的解释。你知道,我的观点与你的解释有多么地不同,更何况格莱斯顿的观点了。但是这并不影响我为你的不屈毅力而对你表示谢意。我钦佩你为此所倾注的热情,毫无疑问,世界上许多人都会为你骄傲。总之,你是受人羡慕的,我对此一点也不感到吃惊。”[[英]迈克尔•伍德《追寻特洛伊》沈毅中译本第79-80页,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年12月第1版。]


  一位挖宝者,之所以成为一名学者、并进而被封为“西方考古学之父”,是由于他的造假、挖宝行动受到西方中心论学者们的鼓励与背书。一个军火商出身快要到50岁开始挖宝生涯的人,在挖宝的同时,如何可能对西方的文献作全面的引述呢?那是因为建设西方中心论的学者们参与了这本名著的写作,并且在附录中进行了“科学阐述”。


  原来这位西方考古学的祖师爷是一名典型的“民科”,凭借自己无知无畏的精神,以说大话及弄虚作假的做派,坐上了西方学术殿堂的神圣宝座。


  施里曼——19世纪“西方文化”的宠儿


  “施里曼的考古生涯是一个极具浪漫色彩的故事,我们可以从他的主要著述——伊利奥斯、迈锡尼和梯林斯等——的文字中读出这一点。……有关他的文字材料层出不穷;犹如对待许多天才人物一样,对于施里曼的生活写照人们也不免给予了过度的渲染。据统计,所谓的自传有11种,旅行日记18种,有关论文20000份,信函60000件,业务记录、明信片、电报以及其他各种各样的证物不计其数;还有175本考古笔记,其中有46本已经遗失,包括来自于特洛伊、奥尔霍迈诺斯(Orchomenos)和梯林斯等地的重要内容——有关迈锡尼的平面图、草图和照片的3种,遗失后于几年前落入了一位雅典书商的手中。除此之外,在认识他的、同他有过合作的或与他有过争论的学者的著述中,在报纸文章中,存在着大量与施里曼相关的内容;而且,还可能有一些新发现(从各地)冒出来(比如,1982年,在贝尔法斯特[Belfast]发现了他的5封书信)。可想而知,厘清施里曼身世真相会是一项多么艰巨的任务!施里曼精力过人,工于文字,想法迭出,又精通10多种语言,完成这项任务非一人之力所能及。”[[英]迈克尔•伍德《追寻特洛伊》沈毅中译本第51页,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年12月第1版。]


  西方为何推崇一个造伪者为“考古学之父”?


  对于西方民族来说,特洛伊遗址太重要了,不仅古希腊要靠它来证明,古罗马也发源于这个故事;甚至法国、英国都将自己的历史追溯到特洛伊的故事。


  当时的社会风气,英国国家出面,组织众多学者用中国风的资料大规模伪造莎士比亚;同样,利用汉学的知识,全面改写所谓的《荷马史诗》;为了突出大英帝国在科学上的贡献,将不学无术的牛顿打造成耀古烁今的人类科学明星。其全部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炮制西方中心论不择手段、不遗余力。一个民间商人,没有动用西方国家的资源,以一己之力杜撰出对于西方各国如此重要而又必须的历史根据,正应该给予大力表彰才是。


  考古学之父的这种随意指认他人遗迹为己有、并伪造文物的行径,为西方考古学19世纪不光彩的开端留下了最好的注脚。


(未完待续。。。)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987

Latest Images

Trending Articles





Latest Im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