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政协委员何新授权的博客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987

[转载]亚洲对欧洲的五次史前入侵

$
0
0
古代历史上,亚洲对欧洲的入侵不绝于史,从匈人,匈奴人到蒙古人,从保加尔人,马扎尔人,阿瓦尔人到塞尔柱人,奥斯曼人,从波斯人,亚述人到阿拉伯人。而本文要讲的,是史前时期的事件。

史前亚洲对欧洲,大约有五次重大的入侵,入侵的结果就是形成了今天的欧洲人。

第一次入侵可能发生在距今三四万年前。大约四万多年前,现代欧亚人的祖先从东非迁徙到阿拉伯半岛,并且形成了F-M168突变。在中东繁衍的后代中,有一支叫IJ,IJ中的一部分IJ*,在后来从中东进入了巴尔干半岛,形成了I,并且又一路迁徙到了北欧,主要分布在巴尔干半岛,中欧,北欧地区。这一支人群被称为“古欧洲人”,他们可能是欧洲最早的现代人,一般被认为是渔猎采集人群,他们是今天的南斯拉夫人,撒丁人,瑞典挪威冰岛人最主要的父系祖先。

第二次入侵可能发生在距今两三万年前。F的祖先迁徙到了中东后,其后代有一支叫K的人群又向东迁徙到了南亚次大陆的西北部,K的后代MNOP随后又迁徙到了中南半岛。MNOP接着分化为MP和NO,NO在大约三万年左右前进入两广和云南地区。MP也发生分化,M一路向南进入当时的巽他大陆,而P向北折返至印度。在印度,P分化出了R,另一部分P*则进入中亚,并且形成了Q。R在印度,又分化为R1和R2,R1继续分化出R1a。而另一部分R1*后来离开了印度,一路向西,并且形成了R1b。R1b的一支非常下游的人群(R1b1b的更下游)大约在两三万年前从小亚细亚进入了欧洲。这支人群一路向西,占领了巴尔干半岛的东部,并且在中欧地区冲开了古欧洲人I,占领了中欧,接着又进入西欧和南欧,几乎占领了整个欧洲的西方世界。有些人认为古欧洲人I是克罗马农人,有些人则认为这支R1b1b是克罗马农人。克罗马农人在欧洲和欧洲最早的人类,几十万年前从非洲迁徙到欧亚大陆的尼安德特人展开了生存竞争,后面的结果大家也都知道了,尼人最后灭绝,欧洲成了克罗马农人的天下。这支R1b1b人群是今天的斯堪的纳维亚人,奥地利人除外的几乎整个西方人(英爱法意西葡荷比德瑞丹)最主要的父系祖先。

第三次入侵发生在新石器时代,农业社会早期。来自中东的农民J,G,E1b1b(夹带少量的H,L,T)入侵了巴尔干半岛和意大利,并且部分的扩散到欧洲其他地区,是欧洲各地农业文明的传播者。这是欧洲最早的农业人群,是今天的希腊人,土耳其人的主要祖先,也是巴尔干人,意大利人的重要成分。

第四次入侵发生在大约三四千年前。在R1b向西迁徙后,南亚次大陆上的R1a的一部分也开始了向西向北迁徙的里程。R1a的一些下游分支进入了中亚和南俄大草原。在南俄大草原上,一支以R1a1下游类型为主要标记的部落向三个方向发动了征服战争,这就是历史上的雅利安人的入侵。向西进入欧洲的雅利安人,或者说原始印欧人,征服了整个东欧大平原(包括中欧的西斯拉夫地区),他们是今天的东斯拉夫人,西斯拉夫人的主要父系祖先,也是波罗的三国人,北欧人,德国人(尤其德国东部人)的重要成分(奥地利匈牙利属于东西欧两大势力的混杂类型)。虽然西方其他地区(英爱法荷比丹意西葡)的R1a1成分不多,但是整个欧洲至此已经在语言上全部被印欧化了。非印欧语的巴斯克语,很可能就是印欧人征服前的欧洲土著的语言。

第五次入侵时间不详,可能是几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NO在三万多年前进入云南广西后,发生了一次分化,一部分NO*人群向北率先进入东亚大陆(主要是西部),形成N,一部分N进入北亚或西伯利亚地区。N的下游分支N1c在西伯利亚形成了一个分支N1c-TNT,一部分TNT又迁徙到了东北欧地区。这支人群主要是渔猎驯牧人群,是芬兰人的最主要父系祖先(占60%以上),索米人的两大父系祖先之一(但常染上的比例,索米人远高于芬兰人),波罗的海三国的重要成分(1/3-45%),北俄罗斯人的来源之一(占15%-20%左右),并且在其他中东欧和北欧民族中都有少量分布。

除了这五次所代表的父系单倍群外,仍然有一些其他的分子人类学证据,可以证明欧洲人的祖先来自亚洲。

1.从常染色体,唯一可以辨识种族的人类血型系统——GM血清血型的角度,欧洲人的GM类型fb1b3是从中国南方人和东南亚人的afb1b3突变而来的(中国北方人和日韩人的GM也有afb1b3,但主要是另外两种比较疏远的类型),这也证明了欧洲人祖先中的东南亚起源。再补充一条,根据最新的对印度母系的研究,占印度80%的母系M大类(M大类占巴基斯坦母系的60%,占东亚母系的一半强),起源于东南亚。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从东南亚到印度的迁徙路线是存在的。

2.发现于西伯利亚地区的贝加尔湖以北的24000年前的“马尔塔男孩”遗骸,已经具备了一切典型白种人的特征,其父系可能是R2*,其常染中,西欧成分甚至高于东欧成分,而东南亚成分不足1/6(东亚成分为0)。马尔塔男孩遗址的文化,和一些欧洲北方的史前文化也有很多相似处。很多人认为,马尔塔男孩所代表的人群大多后来向西迁徙了,成为了今天的欧洲人的主要祖先之一。

3.在西班牙的一个史前古墓中,发现了一例罕见的C*。C的各大类型主要都分布在远东地区(美洲的C*和C3d也是来自亚洲),西班牙的C*属于原始未分化的类型,而且北非并无C发现,并且是史前遗骸,也不可能是历史时期的亚洲人带来的,所以西班牙的C*是怎么来的,涉及到的是人类史前迁徙的问题。在西班牙的古DNA的C*发现后,人类学家又在今天一些地区的少数欧洲人身上,发现了C的一个新的类型C7,这个类型目前只在欧洲发现,和日本的C1具有最接近的亲缘关系。也就是说,C在远东形成了新分支C1C7,一部分进入日本,形成日本独有类型的C1,而一部分向西进入了欧洲,并突变为C7。C在整个太平洋西海岸广泛分布,不知道是否巧合的是,西班牙的一些人群比如加利西亚人,有着一种和很多东南亚人群类似的古代建筑风格。

4.美国印第安人的母系存在少量主要分布在白种人中的X类型,不过和欧洲的X下游不同,而是美洲独有的类型,是印第安人进入美洲时携带而来的。1万多年前的印第安古人克洛维斯人遗骸,经测得母系也是X。美国西北部发现的8000多年前的古人类“肯尼威克人”,也兼具欧洲人和东南亚人的特征,有一点类阿伊努人。印第安人种中有一类Silvid类型,并不具有非常典型的黄种人特征,而有一种“类白种人”的视觉感(并不是印欧混血人种,印第安人的类型本来就很多样)。结合印第安人起源于中亚的主要父系Q,加上具有不少Q的西伯利亚一些土著中也发现了X(白人和俄罗斯人的X本来比例就很低,加上类型不同,不太可能是白人和俄罗斯人带给西伯利亚土著的),可以认为X是印第安人西伯利亚土著和白种人共有的母系类型,而肯尼威克人,Silvid类型可能是未分化的原始欧亚人种(这个人种和美拉尼西亚人种,阿伊努人种,维达人种,埃兰人种等都有一些相似处)。随着R和Q的分家,Q主要向东亚,北亚发展,所以印第安人的父系祖先和西伯利亚黄种人大量混合,成为黄种人的一个亚型,但仍有部分印第安人由于混合力度相对较低,所以仍然保留了一些非典型黄种人的原始欧亚人种的特征(印第安人分几次进入美洲,每次进入的人种未必完全一致,在美洲由于气候饮食条件不同又长期演化为不同的亚种)。而向西发展的R,一部分又进化成典型的白种人(但个人不认为所有的R都是白种类型,有一部分可能是南亚次大陆和伊朗的土著人种)。所以这也可以认为,欧洲白人是起源于亚洲的原始欧亚人种向西变异的一个类型。

最后补充一下,白种人的常染分两大泾渭分明的类型,一类是北方类型(欧洲类型),一类是南方类型(中东类型)。中亚各族的白种成分,都是北方类型占优,南亚各国和欧洲北方各国,也是北方类型为主。中东北非国家以南方类型为主,土耳其和东南欧国家则两大类型比较均匀的混合,比如意大利,正好是一半一半(以上请注意,这里说的是高密度SNPs的常染色体的分类,不是指外表长相的分类)。这种分类也说明了一个问题,就是白种人中的北方类型和南方类型,可能有着完全不同的起源,北方类型的起源和远东地区(东南亚,西伯利亚等)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987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