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史学鼓吹的“古埃及文明”也是谎局
原作者manageking
(何新补充资料及改写)
著名的罗塞塔石碑,一块可疑的立法石头
【有趣的故事】
1799年7月中旬,法国军事探险队在埃及拉希德镇古代罗塞塔建造堡垒时发现了这块有趣的石头,现在保存在大英博物馆。罗塞塔石碑包含了用埃及象形文字写的文字,公元前7世纪至5世纪埃及人使用的书写文字和古希腊文字。在罗塞塔石碑被发现的时候,古希腊人已经破译了它。法国天才少年商博良最终破译了全部文字,包括另外两个未知的文字,其中包含相同的文本。
石碑上的文字说,纪元前196年,托勒密五世在亚历山大城登基,一群埃及祭司为他加冕,宣布他为埃及法老,是神,法老同意赦免寺庙和神职人员的税收(这样说也是很近代的观念)。
这个法令写在一块坚硬的石头上,用圣书文字和希腊文字以及希伯来等多种文字书写。圣书一词意味着象形文字,这种文字据说只有少数埃及祭司能认识和使用。
【地质学揭穿谎局】
1.关键点
古埃及学,古埃及文明史的立足点就是这一著名的——“罗塞塔”石碑。
据称,17世纪一个法兰西天才少年商博良对“罗塞塔石碑”的成功破译,开创了“埃及学”,并解读了“古埃及”文献。
——万谎之源啊,就是它!
2.历史回顾
——托勒密王朝(公元前305-公元前30年)或称托勒密埃及王国,是亚历山大帝国解体后在埃及依托尼罗河文明建立的希腊化王国。
——托勒密王朝的首都,就是埃及的亚历山大城,这当时是希腊化世界的重要文明中心以及海上贸易枢纽。
传说的古代亚历山大与今日亚历山大城位置相近
(其地理位置是北纬31°12',东经29°15')
也就是说,这个故事如下:
——公元前196年,距今2300年前,有一个伟大的托勒密五世(前205年-前180年)在埃及亚历山大城登基,
——这个“罗塞塔”石碑,就是亚历山大城的埃及祭司为托勒密五世加冕一周年纪念典礼所制作,当时这位小国王年仅13岁。
以上石碑铭文所记内容,后来成为“古埃及学”,“古埃及历史”得以建立的基石。
3.科学戳破谎言
但是,在2000年左右,有地质学和水文学家(主要是一批中国科学家)对尼罗河三角洲地区的87处地理样板作钻探勘察,结论如下,
在托勒密王朝(公元前305-公元前30年)时期“亚历山大城”所在的地域属于伊德库潟湖区,当时这里不可能建城。
当时的尼罗河口就在“亚历山大城”以南30-50公里处。传说的古代“亚历山大城”,当时周边是一大片盐碱沼泽湿地,根本不适宜人类建城、生存和居住。
“那个传说的亚历山大城”周边,只是于公元1世纪后才开始干涸,逐渐适宜人类居住开发。勘探表明,公元3-4世纪后那里才开始出现小渔村。
故,在公元3世纪之前,地理上并不存在一个叫“亚历山大城”的城市,那么当时的历史也不可能有所谓的“托勒密王朝首都亚历山大城”——“托勒密王朝”。
那么,亚历山大城的祭司为勒密五世加冕一周年时的纪念所制作——“罗塞塔”石碑——岂非只是虚无缥缈的虚构?!
4、结论
如果没有“托勒密王朝”,那么所谓“罗塞塔”石碑就不可能存在——何来商博良对“罗塞塔石碑”的破译?何来古“埃及学”?何来破译“古埃及”文字?
浩瀚玄奇的古埃及史及其“埃及学”的谎言可以终结了!
【备注】
由于18世纪的拿破仑——商博良时代,造假者存在巨大历史局限性,18世纪的学术知识面视野面,使他们不可能想到后世会使用“历史地质学”,“放射学”,“刑事侦查学——痕迹学”(下篇:灭古苏美尔楔形文字将用到),“现代光学——红外线,光谱学,激光技术”等先进技术成果来进行考古,所以才会破绽百出,发生这样荒谬的地理地质错位。
【附录一】
西方所传说的亚历山大港和图书馆在地理意义上不可能存在
我国著名地理学家陈中原教授的论文《尼罗河三角洲全新世海平面变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与长江三角洲的对比》(《海洋学报》2002年,第24卷)指出:
“距今2000----3000年以后,海平面已十分接近于现代,并趋于稳定,导致此时(尼罗河)三角洲平原上的澙湖已基本成型,但它们的规模远比现今大得多。”
“据大量钻孔资料分析可知, 这些澙湖的南界(也就是最大海侵范围)可继续向南延伸10---30km不等,横向也远较现代扩展得多。
例如三角洲平原中部的布鲁卢斯澙湖曾经向东扩展至达米亚德河的西侧(钻孔S40--31处),平原西部的伊德库渴湖西区都曾是澙湖环境(钻孔S 7 3--7 6处)。”
引用按:据此,这个地区就是西方关于古埃及亚历山大城、亚历山大海港、引航灯塔和亚历山大城图书馆所在的实际位置。
然而在当时,即在距今3000年——2000年之间,那里一片泥泞汪洋,除了芦苇鱼类水鸟和泻湖,不可能存在任何巨大城市或海洋港口,因为那里当时是沿海沼泽区域。
(图上说明:夺命书霸)
也就是说,西方人需要为古代的亚历山大港和伟大的亚历山大灯塔和图书馆“发明”新的地理位置了。
————————
【附注】陈中原 ,地理学家,华东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院长,终身教授。
【附录二】他究竟是超级骗子还是天才?
5岁解读古希腊埃及文字通晓一切东方语言的奇异少年商博良:
让-弗朗索瓦·商博良(Jean FrançoisChampollion,1790年12月23日-1832年3月4日)。生于法国大革命时期,是法国著名历史学家、语言学家、埃及学家,是第一位破解古埃及象形文字结构并破译罗塞塔石碑的学者,从而成为埃及学的创始人,被后人称为“埃及学之父”。
天才儿童商博良,5岁开始解读埃及文字和古希腊文字。
1790年12月23日,让·弗朗索瓦·商博良(Jean François Champollion)生于法国南部盖赫西(Quercy)地区洛特省的菲热克区(Figeac)。
1795年,5岁的他开始翻译古拉丁文、希伯来文和希腊文。他凭记忆记住一批古文字,然后同原文对照的方法自学辨认古代文字。商博良在学习拉丁文和希腊文上表现了罕见的天资,接着就专心学习希伯来文,1797年后,他对古埃及文化深深痴迷。
1798年,他在父亲的书店里阅读着报纸上激动人心的消息,拿破仑·波拿巴将军率领的部队侵入了埃及。商成了《埃及信使报》的一名贪婪的读者,这份报纸正是拿破仑为向法国公众报道前方战况而创办的。
1801年,他跟随哥哥进入格兰诺布尔大学,开始研读除法语以外的希腊文、拉丁文、阿拉伯文、古叙利亚语、古印度梵文、中文、希伯莱文、波斯语、古代小亚细亚半岛流行的迦勒底语、埃塞俄比亚的阿姆哈拉语、古代伊朗的阿维斯坦语和帕拉维语及科普特语(一种采用希腊字母的古埃及语)。
1807年夏季,他感到没有一部按年代顺序排列的大事表,不利于历史研究的工作,就自己动手编制了一套龙孟海法老王朝的第一部历史年表,取名《从亚当到小商博良年表》。
1807年9月1日,他宣读《法老统治下的埃及》著作的导言,听众是诺布尔大学的全体教师。
1809年,他成为诺布尔大学的历史学教授。
1814年,他发表了研究成果,特别是《法老统治下的埃及》分两册出版,为他带来了版权收入。
1821年,他发表了自己的解译版本。
1822年到1824年他完全投入到对罗塞塔石碑的研究,1824年他发表多篇研究论文,译解出古埃及象形文字的结构,奠定了埃及学的基础。
1826年,他担任卢浮宫埃及文物馆馆长。
1828-1829年,他率一支法意联合考察队来到埃及,他在那里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受到明星般的礼遇。他常常站在古代遗址前,把上边的铭文向人们大声宣读,他实地复制和收集了大量的象形铭文和文件。
1828年,他率领考古工作队去埃及考察。
1828年,他考察了卡纳克。他抄写了阿蒙神庙墙壁和廊柱上的文献,终于揭开了废墟的秘密。在被人遗忘了20个世纪之后,卡纳克遗址终于掀开了她的面纱,恢复其本来的面目。
1831年,他担任法兰西学院开设的埃及学讲座教授。
1831年,法兰西学院向让-弗朗索瓦·商博良表示敬意,专门给他任命了一个特殊的职位——埃及学主席。
1832年,他死于中风年仅四十一岁。他被后人称为世界“埃及学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