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新早年日记(2)
(1985·11)
【1985年】
11月1日 晴 星期五
昨夜头剧痛,坐立不宁。服安眠药及APC等各二片,仍难入睡。夜汗醒。不知何故。
竟日昏昏沉沉。
11月2日 晴 星期六
身体体验到生物钟周期。每周必有一两天精神疲劳,做事效率低,又有几天较顺利,敏锐如风。
此次周期似从昨天开始,当忍耐观察一下。
晚邮收到杨希枚来信,谈先秦氏族问题。
氏族clan,是指一个单系的继嗣群,它可以是父系的,也可以是母系的,但却未必是共财的、外婚的、图腾制或地域化的。
杨认为氏族当称姓族,不同于氏社或氏团。后者是一种地域性的政治集合。
11月3日 晴 星期日
购一袖珍录音机,乃知上当,咔啦乱响,想听的都听不到。
下午头仍隐痛。
【整理一下关于“文化”的笔记】
“文化”一词,始见于汉刘向《说苑》:“文化不改”。又见于晋束皙文:“文化内辑,武功外悠”。前者谓文治教化,后者与武功对言。二者均与现代社会科学所使用的文化概念涵义不同。
生物学家G·E·Hutchinson:
“一个群体所表现的整个行为层次可称之为该群体的文化。”(“Wanginalia”1950)
列维·斯特劳斯:
“文化乃一组行为模式,在一定时期流行于一群人之中,从研究及其实战之程度看,可以与其他组成为模式相区别,且显示出非连续性。”(Socialstructure,1953)
E·B泰勒(1871):
“文化或文明乃一复杂的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及作为社会成员及个人而获得的任何行为准则与习惯。”
(Primitive culture)这一意义的来源是德国人GustaKlemn的《文化学通论》。
A·L·Kroeber及C·Kluckhohn曾列举并分判一百六十多位人类学家、社会学家叙述的文化意义可分作六类:
(1)描述型,(2)历史型,(3)规范型,(4)心理型,(5)结构型,(6)遗传型。
描述型:文化是包罗万象的总体,列举其各方面。
历史型:文化是社会性遗传。
规范型:文化是生活模式、能动的规范观念。
心理型:调节、学习、选择、需求领军人际关系的制度。
结构型:一种文化乃来自历史中为生存所作的设计体系。
外显的与潜隐的,为全体所共有。(W·H·Kelly)
遗传型:团体中过去行为的累积与传授的结果。(L·J·Cary)
英国R·Firth:
文化是一个社会的生活方式。又是社会关系的内容。
社会学重视的是社会中的人类。文化注重的是行为范式和规律、习惯。
从行为科学的观点看,文化就是人类的全部社会性习惯行为。(Elements ofsocial organization)
文化与亚文化。
一个民族文化量由若干地域性的亚文化次亚文化组成的集合。如中华文化与北京文化、上海文化、北方文化、南方文化、西部文化等。一个文化圈是由相关互动的一组文化组成的一个集合。(Culture-Circletheory)
11月4日 星期一 晴
上午看陈步先生,谈及马克思与修正主义。
我谓:修正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概念?模糊之极。有正统才有修正。但是列宁主义,斯大林主义,青年马克思,中年马克思,晚年马克思,谁是正统?
晚年恩格斯主张和平过渡,从列宁主义看就是伯恩斯坦的第二国际修正主义。
事实上马克思思想也是分阶段的:
(1)青年黑格尔,(2)政治经济学,(3)晚年有一个人类学的马克思。——陈颇以为然。
11月5日 星期二 晴
参加《读书》关于新潮文学座谈会。面驳李陀。
我发言云:就艺术的主观方面来说,对于个人而言,艺术可以是游戏。
但就艺术的客观效果言,它乃是社会情绪的表现物。艺术有情绪的激励或控制作用,因此艺术作品不仅属于个人,它也是社会工具。
所以艺术家理应承担社会责任。
晚应悦石邀请赴北京饭店吃涮羊肉。共餐者有大观园经理黎某等及两位美国人。
悦石赠近作,蜗牛、渔翁,甚有趣。
蜗牛其实也是个寓言和象征:
(1)宇宙,(2)蜗居,——人就是蜗牛,对人生之嘲弄耳。
11月6日 星期三 晴
收阅理论信息报,刊出小郭采访“记学术界的一个奇人”(记中国社会科学院何新)。
——有点吹。此文必招敌。
11月7日 星期四 阴,晨雾(污染性烟雾,下午大风)
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刘伟代表社里来谈文艺评论书结集出版事。
谈话中到中国传统文化及历史问题。我有几个新观点:
中国传统文化,在近代以前,略经过四个转型时期。
(1)春秋战国——开秦、两汉局面
(2)魏晋及五胡之乱——开南北朝、隋、唐局面
(3)五代十国——开两宋金元局面
(4)元末大乱——开明清局面
历史呈现一治一乱的交替,但是,治大于乱。
生活在一个数百年全盛时期的王朝秩序中的几代人,会觉得这个朝代秩序就是永恒。
而变乱是旧制度、旧秩序的扫荡与破坏。新秩序和制度是在变乱时期屡经试错,缓慢地重建的。变乱时代,人命如草,历史代价无限大。
马克思所说的整个上层建筑,实际上是一套符号互动结构。
包括:语言、神话、宗教、艺术、科学、历史学、哲学,其整合就是人类文化。
11月8日 星期五 晴,冰。
今日天大寒。不宜外出,读书。
收到11月4日《文汇报》,李泽厚为《诸神的起源》写的序文发表。
李泽厚真吾益友也。此兄思维力超人敏捷,读书多,极灵活。知我非笼中物。我请其写序时他言:“再版时你可能就不要这个序了。”此序写得漂亮,话里有话,巧妙玲珑,也堪称一篇经典也。
【为何新《诸神的起源》序】
李泽厚
记得已经两次写过,我虽不搞考据,却特别喜欢读一些考证精当的文章。这似乎有点象我从小就不爱猜谜,却一直欣赏那些做得很好的谜语一样。因为它们确乎是相当于高级的智力游戏——一语破的,快何如之?可以给人以智慧的愉快。何况读精彩的考证文章,又远不止于智力游戏。而且还有一种发现真理的强烈快感。所以我说过,我非常赞赏和羡慕这些能考出“绝对真理”来的朋友们。
何新是我的老朋友了,他好读书,求甚解,斐然成章,多才多艺,除办事利落绝无书生气外,文章写得也不少,涉及面相当广。但我最喜欢的却仍然是他的那些考据训诂文章。例如他对“儒”“德”等字义之考证,文章极短,却颇有新意,使我油然而生“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的感觉。
这本讲太阳神的古史考证,我虽未及细读,但大意是知道的。何新把上古神话归结为日神崇拜,倒使我想起台湾的杜而末先生依据德国学派的理论,把中国古代神话归结为月亮神话。他们二人正好交相辉映,可以竞赛一番。我不懂上古史,更无权判定,不过我的感觉,何新的考据和论证似乎比杜先生的要远远高出一筹。门外狂言,不知专家学者们以为然否?
考据是中国传统学术之一,古已有之,于今虽未为烈,但仍有不少治著。可惜其中平庸者、考了半天仍不知何云者相当之多。对比起来,何新就显得尤有特色了。
之所以有特色,我想,原因之一在于何新有现代文化人类学的知识和观念背景,这样就可以改变角度,突破传统,迈越前人,不再停留在乾嘉以来或《古史辩》以来的那老一套上。看来,虽考据也在随时代而变,也须凭借近现代科学成果来开拓新局面,致使一代有一代之所胜,这是值得欣喜的。
11月9日 星期六 阴,风,寒
读书。
左拉倡导的“自然主义”,naturalism,实际是“科学主义”。
11月10日 星期日 晴
今收到李泽厚来信,评论第11期《读书》之文。
何新兄:
大作拜读,可惜原作未读,只能就君文谈谈了。
此文神采飞扬,文辞漂亮,出我意料。非常同意所说“中国青年没有玩世不恭的权力”。如果用过去说过的话,即我们还没有资格和条件搞“现代派”。因此我也就并不担心此派将有何巨大作用和影响,聊备一格,未尝不可,倒可作为历史现象看。当然,如过分吹捧,作为榜样,我是不赞成的。不知讨论会上情况如何?
电话仍要安装,主要是经费问题,鄙人并不阔,还是得靠所里解决。前已答应,但现在没钱。
周六去海南,下旬可返,搬家当在年底之前,期望暇日一叙。
来前请先函告,以便等候。匆匆,祝
好!
李泽厚
十一、八(1985年)
李云:“我们还没有资格和条件搞‘现代派’。因此我也就并不担心此派将有何巨大作用和影响,聊备一格,未尝不可,倒可作为历史现象看。”
妙论!李智力见识高人一筹,非侪辈可及也。佩服!
他家电话明天当找小马催一下电话局。一百来元安装费,何足挂齿?
11月11日 星期一 晴
收到人民大学高放教授信。
【关于文化学问题(高放)】
何新同志:
今天从理论信息报上读到介绍你的事迹后,很为感佩!你正在从事研究和创立的文化学,也是我近几年来一直在考虑的一个问题。
我认为在社会制度中,经、政、文鼎足三分,经济学早有建树,惟独文化学至今尚付阙如。1980年我在写《社会主义的过去、现在、未来》一书时,在经、政制度之外还想写一节“社会主义文化制度”的探讨,可是有人向我提出:这个概念前人就未用过。
其实,我们的教育制度、出版制度等等岂不组成文化制度吗?最近我在选编一本《新兴科学辑览》,已约稿一百多篇,唯“文化学”一直约不到作者。希望你能抽空写一篇,哪怕是初步的构思也可先献给读者。好在只要三千字左右即可,望你在百忙中能够应允。先介绍一些国外的动态,再提出你的看法,可能更好。能开几本有关参考书更好。写好直寄本市张自忠路3号人大宿舍我收。祝
取得更大成就!
高放敬上11/10
高是前辈,话说的太客气,不好意思。
11月12日 星期二 晴,暖
人民日报理论部张书林今来约稿(理论部),约我为理论版撰写一关于李泽厚书《中国古代思想史论》的评论,云是李本人的建议。
慨然诺之,投桃报李,应然之事也。
11月13日,星期二,晴,暖
奔忙一天,为儿子看病,所幸已烧退了。
明早须回以下电话:
1.胡办邱秘书
2.严某(政治学所)
3.胡静(三联)
4.杨润时(院办)
11月14日,星期四,晴,暖
上午去办公室,打一系列电话。
下午收到于光远办公室工作人员胡敬萍信,邀参加他们的每周茶话会。
没有熟人,不想去。
晚悦石来电话,告邓林、李文汉等邀明天去东方美术学会开会。
亦辞之。
百忙不如一闲好,百闲不如自由好。
【今日奇闻,有人捉到双头蛇】
10月29日,河南太康县朱品食品店职工郑明士捉到一条双头蛇。这条蛇全长七寸,身呈青色花纹,头粗1.5厘米,尾粗如细线绳。单尾,双头。两颗头大小相同,活动自如。爬行时,左边的头常叠在右边的头上。郑明士捉到双头蛇后,每天用肉和鸡蛋喂养。双头蛇生长良好。
而且无独有偶:
【双头蟒蛇】
美国佛罗里达州首府迈阿密市动物园新添了一条世界罕见的双头蟒蛇。这条才两个月的幼蟒见到老鼠就欢腾起来,立即昂起双头,两嘴齐张各捉一只吞食。(摘自《世界知识画报》第十期)
有趣。古之楚人孙叔敖幼年尝斩两头蛇。
11月15日 星期五 晴
一早张书林即来电。
上午去前海17号《文艺研究》送稿。
中午顺道转后海访栗宪亭。他已离开《美术》杂志,现在“中国美术报”。中午于栗家吃炸酱面后归。
【关于日神的短文】
何新:中国古岩画中的日神和酒神(生殖神)
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中将艺术分成日神与酒神两大类型。日神是庄严之神,而酒神是放荡之神。这两种神,中国古代都有。
酒神相当于春神,就是古书中所记载和民间风俗中所祭祀的社神、田神、高母(媒)之神——即生殖神。古代民俗中每年春季的社日、春神、迎春赛会,就是古风俗中向生殖神祈求丰年而举行的盛年大祭典,也是男女情会,“奔者不禁”的“放荡节日”。
但另一方面,许多证据表明,中国上古时代还曾广泛存在过崇拜太阳神、以太阳神为最高天神之原始宗教。(详说可参看拙著《诸神的起源》一书)。
(此文系应美术报栗君之约而写)
11月16日 星期六 晴 寒
上午撰评李泽厚书《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之稿。
《文汇报》又来电话要我的简历。但我一直没给。原因是我的简历,会令人感到很离奇荒谬。
大学没毕业,但是当过大学教员——事实如此,真不好意思。
【何新简历】
1949年9月生于浙江温州平阳(今苍南)。
1957年入北京香山慈佑院小学。
1968年初中毕业赴黑龙江友谊农场参加军垦兵团。
1977年考入黑龙江大庆(大专)师范,旋退学回到北京。
1980年应聘任中央财金学院汉语教师。
1981年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从事研究工作至今。
主要著译作有《诸神的起源》、《培根随笔集》等多种及各类学术论文数十万字。
11月17日 星期日 晴
昨晚家中停电多时。
中午戢克非自哈尔滨来,共餐鸿宾楼,克非邀在他的刊物《学习与探索》讨论文化学。
下午去王府井书店,购新书15册。
我们处在中国历史上一个新旧文化冲荡、激摩、陶融、铸炼的新时期。这是近代历史上的第二次。第一次始于十九世纪末到五四,其目标是破坏。而这一次的目标是现代化。
11月18日 星期一 晴
下午张书林电话又催稿。答再修改一下即可寄去。
【《世界文学》(81/5)】
关于修辞的三种手段,劳·坡林《诗的声音与意义》中说:
“什么是象征?比喻和象征相互渗透,有时很难分辨。
但是一般说,意象意味着它说什么就是什么。比喻意味着它并非它所说的。象征则意味着它所要说的并非是它所说的(某种东西的内涵大于其本身)。”
例如:
那条狗在打滚——意象
有个狗东西在乱叫——比喻
老狗不玩新把戏——象征
An old dog cannot learn new tricks.
11月19日 星期三 晴
昨夜睡(11时)至2、3时,忽觉骤冷、骨节剧痛,腹部胀堵欲呕。起试体温,近38度。服止痛退热片后复睡下,大汗淋漓至晨。
今日白天周身倦怠痛。午食少许面条,下午腹部剧痛,呕吐——非感冒,盖食物中毒也,应以绝食待之。
乃多喝水。下午体温微降,37度3左右。
11月20日 星期三 晴
今日病稍痊,去办公室。
此次社科院职称评定,研究生院人事处言我调入时间短,研究生院是新单位编制紧,我之助理研究员职称属于上次(1984)遗留未决问题,仍应由原单位近代史所解决。给近代史所长余绳武写一信。
绳武所长:
关于我评助理研究员职称问题,1984年近代史所学术委员会评议后即因我工作发生调动而被搁置,至今未决。这个问题院里多位领导同志都曾过问,梅益秘书为此也有批示。目前社科院又开始职称评定。我昨天请示有关方面,人事部门认为我的职称仍应作为上次遗留问题由近代史所解决。特报告,是否妥当,请示。
敬礼
何新
85年11月20日
11月21日 星期四 晴
上午自然科学史所博士陈恒六来访。
我谈了近日所思考的几个观点:
(1)德国古典哲学,以思辨形而上学为本,在某种意义上是对近代英法经验主义的反动。
(2)中国封建专制主义是一种理性专制主义。
西方哲学演进的轨迹大致如下:
本体论→神本论→认识论→人性论→语言论
下午读严(政治学所)关于政改的发言。读后给严写信:
(1)所谓公子接班不足忧。
可忧者:
a.公子接班后形成世袭制,
c.衙内辈 (不良少年)的政治接班,
(2)改良吏制有必要借鉴历史上的文官制度:
a选官制,
b考成问责制,
c监察制,
d回避制
不正之风反映了吏制的腐败。
(3)满清八旗制度,公子可为恶少,但不能为官吏,所以贾宝玉作为贵公子,尚需为考功名而吃板子(满清八旗子弟也可以领钱粮,但不能任官)。
以回避制度、弹劾制度、丁忧制度等限制官吏。建立现代新文官制度有必要性。
11月22日 星期五 昨夜,小雨夹雪。晨阴,薄雾。
《诗经》中的爱人为什么常被水隔开?
——用文化人类学材料探索古典文学的一个范例。
(1)诗例:
一、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二、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我认为是文化人类学所说的族外性关系,族内两性隔离制度。旧说为族外婚,其实是个错误术语,没有婚姻制度的时代,性关系不能称为什么“婚”。
婚姻制度起源前——族内性禁忌,两性隔离,优势选择规律服从伦理规律。
于是而有禁忌礼的起源——“男女授受不亲”。
11月23日 星期六 晴
上午去院里。
下午去院部见孙耕夫副秘书长、人事局张永春,关于此次学术职称评定事。
做人贵有三自:自信——自尊——自强。
11月24日 星期日 晴
下午拜访梅益秘书长,要我就上次职称有关情况给他写个报告,并告诫改脾气,少得罪人。
晚应约访苏绍智(马列所长)。
我谈到马克思有四个重要手稿:
1、德意志意识形态,2、巴黎手稿1844,3、经济学手稿1857,4、人类学及历史手稿1879—1882。
中国人对后三个了解及研究均甚少。所以中国人所了解的不是完整、全面的马克思,而是《反杜林论》和《联共党史》所解释的马克思主义。这种旧意识形态的核心围绕三大主题就是——阶级斗争,暴力革命,无产阶级专政。
现在党已经宣布放弃阶级斗争。新生资产阶级(老板,企业家,资本家)作为社会力量也正在经济改革中崛起。暴力革命只能导致暴力的循环。旧的意识形态已经不能应对当代以及未来激烈变革的日益复杂化的社会与世界。意识形态的改革不可避免。
苏氏一向以作为改革派而知名。但闻我所说似仍令其震惊。
11月25日 星期一
下午秘书长处来电话告,梅益秘书长已将我的报告批转近代史所于绳武。
据王焱告,本期《读书》出版后,反响甚大。
11月26日 星期二 晴
上午去院办找杨润石,见到秘书长的批文。
“绳武同志:
关于何新的助研职称问题,我已提出我的意见,你想必看过,这件事迄今未能解决我感到意外,是否请你促成一下,以结果告我。
梅益 二十四日。”
孙耕夫副秘书长也有批示:
绳武同志,请你们查查他上次登记过的表格,以便按梅益同志批示,请有关同志落实照办。
孙耕夫,11月25日
11月27日 星期三 晴
中午苏绍智来电通话,欲约我到所里去讲一讲,婉拒。这类理论问题太敏感。
收到政治学所严氏来信。
何新同志:
来信收到。回家后找您的电话号码怎么也找不到,打了几次电话到研究生院办公室,知道了编辑部电话,但编辑部均无人接,只能写信给您了。
去年年底开始,我国已开始起草国家公务员法,正式名称大概是国家行政工作人员法,我参加过讨论,起草这方面的法律,无非是为了解决大家都感到的那些混乱,包括您提出的许多问题。当然有的靠这一法律还解决不了问题,您最好要尽快把文章写出来,您的文章是很有影响力的。
最近我实在太忙,重庆召开地方政权建设讨论会,我也不能去。《首脑论》一书写了25万字。在写这封信前刚刚完稿。明天上午出版社来人到政治学所取稿子。(因为出版社要在年底发稿,12月1日交稿。)
下月20日前,我还要为光明日报出版社编一本书。然后再为一个人写的40余万字的书稿做修改审读事。
欢迎您来社会科学院这边时,顺便来政治学所或我家里,谈话比写文章要容易。
您能这么快写涉及这么广阔领域,而且发表后都有影响的文章,确实很不简单。等着读您的《诸神的起源》,《艺术现象的符号文化分析》和《古礼新探》等书。听到您这些书名,我觉得许多读者都会有兴趣。
另寄一份《西方文官制度介绍》复印稿,是根据一次文官制度研究班讲课整理的,顺祝健安。
11月27日
此信是对我21日信的回复。
11月28日 星期四 晴
邱秘史告知胡乔木处新的电话:396321
下午意外地接到一来信。
何新同志:
您好!冒昧地给您写信,望能谅解。
从《理论信息报》上读到介绍您的文章,钦佩之极。
但我今天写信并不是想在学问上麻烦您,而只是想知道一个问题:您是不是我的小学同学?因为我在象鼻子中坑小学(现名春雨小学)读书时有个同班同学叫何新,而且还是同桌。
报纸上的照片不大清楚,但确实有点像。当然这很可能只是我的想像,那样的话您就不必回信了。如果您确是象小63年的毕业生,那么请您在百忙中给我写个条子,满足一下我的好奇心和虚荣心,行吗?谢谢!
我是北大法律系国际法专业博士研究生,我的通信处是:建外光华里29楼432号,电话,592341(传呼)
打扰了,再一次道歉并致谢!
梅小侃,85,11,24
梅是象鼻子中坑小学同学,其父是主持1947年东京大审判的中国大法官梅汝璈。少年时代,我乃一顽劣少年,因过于顽劣,所以被老师安排坐在梅同桌,以便监督我。梅当年乃优秀模范学生,待人冷若冰霜,除了上课几乎没有交集。
11月29日 星期五 晴
上午梅小侃来。回忆一些少年往事,令人喷饭。
梅益同志办公室来电话,问我调动文学所工作事已落实否。
人民大学学生会来人邀请,邀下周二去作一次演讲。允之。
《文艺研究》吴方来电话谈修改事,约他下周一来。
11月30日 星期六 晴
收到人民日报送来的评论排校清样。
【人民日报清样】
中国传统文化——心理结构的新探索
——读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何新
新的中国古代思想史是较为难写的。不仅由于材料的浩瀚,而且由于许多材料的熟知性,更由于围绕着这种熟知的材料已有过那样多千篇一律基本雷同的议论。使得初入这个领域的人甚至可能觉得,这是一个已被前人探索穷尽的领域,后来者将很难在此找到别开生面的待开拓空间了。
但是,继《中国近代思想史论》之后,我们看到李泽厚又推出了他的新著《中国古代思想史论》。联系他的其他几部专著——《批判哲学的批判》、《美的历程》,他的哲学似乎正在组成一个令人饶有兴味的思想环。在这部新著中,我们看到的是作者在中国古代思想史领域中独辟蹊径的一条新的探索轨迹。
这本书中可注意的东西很多。但是这里只要提出两点。第一点是著作本书的主旨。李泽厚在后记中说: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流行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要求彻底打碎传统,全盘输入西方文化以改造民族。另一种意见希望在打碎中有所保存和继承。
李泽厚的这本书在某种意义上正是针对这场争论而作出的回答。他着眼的既不是繁琐的材料考据,也不是为了论证某种先验的理论框架而剪裁和评定历史。他的目的是要探索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心理结构”。试图“科学地把握和描述这一现象”,以解答中国文明这个独特的历史之谜——一个“世罕其匹、如此巨大的时空实体”,何以能如此长久地生存延续到今日。
在本书的写法上,作者突破了旧式那种僵化的教条主义二分法的框架。他没有去辩析孔子、孟子、老子或禅学的哲学本体是物还是心,以便据此简单地贴上一个“进步的”或“反动的”标签。相反,他所着眼的是这些思想形态所曾生存的活生生的历史空间,那种“文化场”——“作为理性凝聚和积淀的伦理、审美遗产”。而对于这种遗产的评价,他清楚地意识到这里可能常常会发生“历史主义与伦理主义的二律背反”。所以在面对每个具体人物,每一种具体的思想遗产,他都努力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辩证态度,而力避简单化和教化主义。
由此我们可以理解,本书何以会对一些似乎已有“定”论的人物和问题,提出一种与前人截然不同的见解和评价。例如对于孟子的“存心养性集义致气”的学说,前人多以为这是唯心主义的本体论而一棍子打死。但李书则指出,在孟子的这种学说中,高扬了作为道德人格主体的独立精神。它构成古代中华民族特别是知识分子的人格理想。“这种理想和道德人格并不是宗教性的精神,而是具有神美性灼灼光华的现实品格”。“孟子由于强调自律,从而极大地突出了个体的人格价值及其所负的道德责任和历史使命。”这种精神后来发展成为古代儒学中所谓“内圣之道”,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心理结构的重要精神遗产。对孟子的这种评价,可谓独标卓识。在经过十年动乱,我们民族正面临着现代化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今天,读来颇有振聋发聩之感。
除此之外,李泽厚对庄禅哲学中“瞬间永恒”审美状态的深刻分析,以宋明理学与康德哲学的主体价值观所作的结构比较,边读边思,其议论之新颖和对于人们思考的启发性,都令人叹为观止。
黑格尔曾经说过:智慧之神的猫头鹰只有在文明的暮色中才开始起飞。一百多年了,古老的东方文明一直处在与另一种异质的文明——西方文化的冲突和相互作用之中。我们当前正在进行的现代化事业,就其意义之伟大来说,也许可以预测,终将导致一种既不同于古典传统,但也绝不同于近现代西方文明的新文明的产生。
在过去的一百多年中,由于时代的纷扰,斗争的尖锐,现实任务的紧迫,使民族几乎没有时间和条件沉下来反思自身的历史和文化。而现在,历史终于给我们创造了这样做的文化氛围和条件。“认识你自己”——历史正在这样要求我们。毫无疑义,李泽厚的《中国古代思想史论》在这一方向上迈出了重要的、引人深思的一步。所以,这本书值得推荐给学术界和青年朋友认真读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