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政协委员何新授权的博客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987

唐玄奘取经印度为何去西天?

$
0
0

唐玄奘取经印度为何走西域去西天?

1、佛教自西域传入中国。

2、佛教繁盛之地在巴基斯坦阿富汗和克什米尔。

3、释迦摩尼出生地在尼泊尔,以及北印度。​

玄奘西行路线:

第一部分西域​

长安(陕西西安)——秦州(甘肃天水)——兰州——凉州(甘肃武威)——瓜州(甘肃安西县)——玉门关——伊吾(新疆哈密)——高昌(新疆吐鲁番)

——阿耆尼国(新疆焉耆)——屈支国(新疆库车)——跋逯迦国(新疆阿克苏)——凌山(天山穆苏尔岭)

第二部分中亚

——大清池(吉尔吉斯斯坦伊塞克湖)——碎叶城(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西南)——昭武九姓七国(乌兹别克斯坦境内)——铁门(乌兹别克斯坦南部兹嘎拉山口)

第三部分阿富汗巴基斯坦​

——阿富汗北境——大雪山(兴都库什山)——阿富汗贝格拉姆——巴基斯坦白沙瓦城——尼泊尔

第四部分尼泊尔北方印度​

——北印度(那烂陀)。




玄奘西行路线 :

玄奘取经的路线是从长安出发,佛教最初是从西域传来的,所以玄奘向西走,穿越河西走廊,过星星峡、流沙河(莫贺延碛),进入哈密,再穿越吐鲁番盆地、塔里木盆地,登上帕米尔高原。

到了中亚玄奘才知道佛教发源于“印度”,于是又拐向南方。翻越兴都库什山达坂,进入古印度——今日的巴基斯坦。

玄奘经历了四天五夜滴水未进“几将殒绝”的沙漠孤旅,也曾经遭遇天山雪崩“七日之后方始出山,徒侣之中冻死者十有三四”。玄奘在《大唐西域记》记载了“小头痛”、“大头痛”两个地方,“小头痛”,是天山山脉、喀喇昆仑山山脉、喜马拉雅山山脉的结点、平均海拔四千米以上的“世界屋脊”帕米尔高原,“大头痛”则是海拔高度在六千米以上的兴都库什山达坂,这两个名字显然来源于玄奘当年强烈的高原反应。

由于高寒缺氧,以及冰川雪崩,高昌王曲文泰派去护送玄奘西行的二十五名侍卫,到了中亚仅剩下了十八人,其余的不是因为“头痛”而死,就是遭遇雪崩或冻死在冰山上了。

但是玄奘,却“历天险而志愈慷慨,遭凶贼而神弥厉勇”(《续高僧传》),凭着这种无比虔诚的信仰和无比坚强的毅力,玄奘法师终于抵达当年的佛教圣地——北天竺摩揭陀国那烂陀寺。在此开始了他长达十五年游历五天竺,求学、交游、讲经、说法的传奇历程。  

虔诚、勤奋、智慧的玄奘最终在印度获得了崇高的声誉。

十五年后,他谢绝了印度戒日王的盛情挽留,决意返回大唐。为了表达对玄奘法师的敬重,戒日王亲自在曲女城为法师举办辩经大会,他邀请了全印度6000多名各教派的高僧和学者,以及其他18国的国王,请法师宣讲大乘法理。法师告谕众人:如果有人能够驳倒他一字半句,他都甘愿斩首谢过。一连18天的法会,竟无一人敢和法师辩驳。

【行程​地名】

公元627 年 ( 唐贞观元年 ) 八月自长安出发

—-秦州(今天水)-—兰州—-凉州(武威)-—甘州(张掖)-—肃州(酒泉)-—瓜州(安西)-—渡葫芦河(窟窿河)

——至玉门关(安西县城东五十公里疏勒河南岸双塔堡)-—沿葫芦河上溯十里许过关—-过五烽。行八十余里到第一峰(白墩子)-—避开第二烽(红柳园)第三烽(大泉)。直抵第四烽(马莲井)-—绕过第五烽(星星峡),往西北行百余里沙漠,水尽,险些丧命

—-行经八百里瀚海(莫贺延碛)到达伊吾(哈密)-—白力城(鄯善)-—高昌王城(吐鲁番)-—无半城(布干台)-—阿父师泉(托克逊县阿拉本布拉克) , 宿于泉侧—-西上银山(天山南脉库木什山,南北疆之界线)

-—入阿耆尼国(焉耆县)-—王城(焉耆县城四十里旧城)。渡孔雀河,过新疆铁门关,到轮台,入屈支国(龟兹,今轮台,库车县境)

[铁门关位于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东部,东距新疆巴州州府库尔勒市约50公里,西距巴州轮台县城约150公里,距新疆首府乌鲁木齐市公路里程约500公里。铁门关扼孔雀河上游陡峭峡谷的出口,曾是南北疆交通的天险要冲,古代“丝绸之路”中道咽喉,为中国古代二十六名关之一。]

-—西行六百里,至跋禄迦国(阿克苏)-—西北行三百里至凌山(阿克苏境内乌什城西部的天山别迭里山口,海拔 4284 米,出山口即出今中国境,经七昼夜翻越险峻的冰山,从高昌带来的小徒弟死 2 个,兵卒冻毙十之三四)

-—山行四百里,至大清池(吉尔吉斯斯坦西北部伊塞克湖,亦称热海)-—沿湖西北行五百里,至素叶城(亦称碎叶,今吉尔吉斯之托克马克西南八公里处)-—西行四百里,至千泉

-—西行一百五十里,至达逻斯城(今哈萨克斯坦江布尔城)-—南行十余里,至小孤城(三百余户的小城,均为突厥劫掠而来的中国人)

-—西南行两百里,到白水城(乌孜别克斯坦塔什干东北)-—西南行两百里,至恭御城-—南行五十里,至?赤建国(乌兹别克塔什干地区汗阿巴德)-—西行两百里,至赭时国(今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城西五十公里处)

-—南行千余里,至沛汗国(乌兹别克斯坦与吉尔吉斯斯坦之 间) -—西行千余里,至?堵利瑟那国(塔吉克斯坦费尔干纳盆地)-—西北行入大碛(今锡尔河与阿姆河之间大沙漠)-—行五百余里,至飒秣建国(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北三公里处,其内城东门叫中国门)-—西行三百余里,至屈霜你迦国(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西北一百公里处)-—西行两百里,至喝捍国(乌兹别克斯坦扎木博尔)-—西行四百里,至捕喝国(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西四百里,至伐那国(乌兹别克斯坦篾尔甫)

-—西五百里,至货利习弥迦国(乌兹别克斯坦基华城)这里已近咸海,为玄奘行程中的最西之地-—西南三百余里,至羯霜那国(乌兹别克斯坦以南的沙赫里夏勃兹)

-—西南行两百余里入山,重登帕米尔高原,先前翻越葱岭是走的高原东北边缘进入西突厥,现在则要翻越它的西部边缘才能到达北印度

-—山行三百里,至古代中亚向南的重要交通孔道,帕米尔高原的险要隘口“铁门关”(乌兹别克斯坦南部达尔本特之西) -— 出铁门,至睹贷罗(吐火罗)国故地,沿河岸而行至坦蜜国(乌兹别克斯坦南界铁尔梅兹)

-—东南行数百里至活国(阿富汗北部昆都士)-—西行数百里,至缚喝国(阿富汗马扎里沙夫以西之巴尔赫)-—南行入揭植国(阿富汗得哈斯城)-—东南入大雪山,山行六百里,入梵衍那国(阿富汗之巴米扬,有被塔利班炸毁的巴米扬立石佛像)-—东南行两百余里度大雪山,至小川泽出梵衍境,翻越黑山,至迦毕试国(阿富汗喀布尔流域)

-—东行六百里,越黑岭,进入当时的北印度境,至滥波国(阿富汗东北的拉格曼省)-—南行渡河,至那揭罗喝国(阿富汗之贾拉拉巴德)。

公元六二八年秋,玄奘进入北印度境, 从那揭罗喝国(阿富汗之贾拉拉巴德)--东南山行五百里,至健陀罗国都城布路沙布罗(巴基斯坦白沙瓦市西北)

-—东北行百余里,渡印度河至布色羯罗伐底城—-东南三百多里,至乌铎迦汉荼城(巴基斯坦阿托克之北,印度河渡口)-—北涉山川行六百余里,入乌仗那国(巴基斯坦西北边境省杜西里山西北)

-—南渡印度河——至坦叉始罗国(巴基坦拉瓦尔品第周附近)-—东南山行五百里,至乌刺尸国 ( 巴基斯坦东北境 ) -—东南登危道度铁桥行千余里

——至迦湿弥罗国(即克什米尔,在今克什米尔印度控制区之斯利那加)-—西南逾涉山涧行七百余里,至半嗟国(今克什米尔的朋奇)

-—东行四百余里, 至遏罗补 罗国(今克什米尔西南端的拉加奥利)-—东南下山渡水行七百余里至磔迦国(巴基斯坦旁遮普地区)故城奢羯罗(锡尔亚科特)

-—东行五百里,至那仆底国(印度旁遮普邦费罗兹普尔)-—东北行百五十里,至?烂达那国(印度旁遮普邦贾朗达尔)-—东北行七百余里,至屈露多国(印度北部西姆拉之西北)

-—南行七百余里,越山度河至设多图卢国(印度北部沙特累季河流域)-—西南行八百余里,至波里夜坦罗国(印度北方邦贝拉特地区)入中印度境

-—东行五百里,至秣兔罗国(印度马土腊西南的马霍里)-—东北行五百余里,至萨他泥湿伐罗国(印度旁遮普邦的塔内沙尔)-—东行四百余里,至?禄勤那国(印度北部罗塔克之北)

-—河东行八百里,渡河东岸至秣底补罗国(印度北部罗希尔坎德的曼达瓦尔)-—北行三百余里,至婆罗吸摩补罗国(印度北部加尔瓦尔地区)-—东南行四百余里, 掣坦罗国(印度北部拉姆那加尔)

-—南行两百余里、渡河,西南至毗罗那拿国(印度北方别尔沙尔)-—东行两百余里,至劫比他国(印度法鲁卡巴德)-—东南行两百余里,至时称霸五印的戒日王直接统治的羯若鞠?国(曲女城国,印度恒河与卡里河汇流处的卡瑙季)

-—东南行六百余里,渡恒河,南至阿喻陀国(印度法特普尔的阿普依)-—东行三百余里,北至阿耶穆法国(印度北部贝拉和赖巴雷德一带)-—东南行七百余里,至钵罗耶伽国(印度北方邦阿拉哈巴德,戒日王每五年一次的无遮大会在此举行)

-—西南入大森林,行五百里,至侨赏弥国(印度阿拉哈巴德西南约五十公里的柯散)-—东行五百余里,至 索迦国(印度毕塞浦尔)

-—东北行五百余里,至室罗伐悉底国(旧称舍卫城,印度北部巴尔兰普尔西北约二十公里处,有给孤独园,为中印度,佛说法行道的重要场所)

——从此东南行五百余里,至劫比罗伐窣堵国(旧曰迦毗罗卫国,讹也。中印度境。)

[迦毗罗卫国,印度次大陆佛陀时代(公元前6-前4世纪)国家,释迦牟尼佛的故国。国名为梵文Kapilavastu的音译,其它音译又作:迦维罗卫国(《佛国记》。

公元637年,玄奘到尼泊尔,途径加德满都,到过蓝毗尼,在《大唐西域记》中就有蓝毗尼的记载。后来人们确定蓝毗尼是释迦牟尼诞生地,也是通过这本《大唐西域记》。)。​

劫比罗伐窣堵国(《大唐西域记》)、迦毗罗蟠窣都、迦毗罗婆苏都、迦毗罗、迦毗梨等;意译为:苍城、黄赤城、妙德城等。按巴利语Sakki,音译又作舍夷国,意为证得圣位者之国。

根据佛典记录和现代考证,印度释迦族(种)人中的以马为图腾的一支,公元前7世纪,来到今尼泊尔与印度交界的平原地带定居。

在佛陀生活的时代,迦毗罗卫国实际上是侨萨罗国的属地。在侨萨罗国的毗琉璃王执政之后,为报旧怨,对迦毗罗卫城采取了屠灭式剿杀,释迦族人从此流落四方,迦毗罗卫城也掩埋在泥土之下。

现代考古确认,迦毗罗卫城的王宫遗址在尼泊尔国中西部省迦毗罗伐斯堵(Kapilvastu)县提劳拉柯特(Tilaurakot)村,地理坐标:北纬27.5739916度,东经83.0520061度。

在这里现在已经发掘出了公元前1000年-前600年陶器碎片,目前日本考古队第二期发掘工作正在进行,人们期待这里能够有更为丰富的考古发现。]​

——前往拘尸那国,佛涅槃地。​

——前往尼波罗国(即尼泊尔)

[尼波罗国:尼波罗国周四千余里,在雪山中。国大都城周二十余里。山川连属,宜谷稼,多花果,出赤铜、犛牛、命命鸟。货用赤铜钱。气序寒烈,风俗险诐,人性刚犷,信义轻薄。无学艺,有工巧。形貌丑弊,邪正兼信。伽蓝、天祠接堵连隅。僧徒二千余人,大小二乘,兼功综习。外道异学,其数不详。]​

-—前往摩揭陀国(印度比哈尔邦的巴特那和伽耶(格雅)地区,都城为王舍城,今印度腊季吉尔以北数公里处)。

摩揭陀国的王舍城和拘萨罗国的舍卫城为佛陀一生居住,传道时间最长的地方。

公元六三一年,玄奘终于到达他向往已久的摩揭陀国那烂陀寺,时约十月初。

这是玄奘离开长安的第五年。那烂陀寺故址在今印度比哈尔邦巴特那县的巴尔贡村。

【经行记重点】

长安(今陕西西安):玄奘出发及译经之地;

凉州(今甘肃武威):古丝路重镇,玄奘出发时2/3人口为外国商人

玉门关(今甘肃安西县):初唐的边关,玄奘偷渡玉门五关

高昌故城(今新疆吐鲁番):玄奘取经的转折点;

罗布泊:著名的楼兰古国,玄奘回程途经楼兰;

凌山(今天山穆苏尔岭):天山历险;

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著名的古西域城市;

飒秣建国(今撒马尔罕):丝路重镇,唐朝有“中华门”;

大雪山(今兴都库什山):玄奘称之为“大头痛”;

梵衍那国(今巴米扬):著名的巴米扬大佛及卧佛;

巴基斯坦白沙瓦城:佛教初期的兴盛之地;

印度(新德里——蓝毗尼——那烂陀一线)

玄奘西天取经经过的国家,则包括现代的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尼泊尔、印度,一共6个国家。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987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