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新史地杂记】
康居古王城的发现及有关资料
【康居故地】
2004年以来, 在锡尔河支流阿雷西河畔库勒塔佩遗址(今哈萨克斯坦奇姆肯特市西约54公里),考古多有发现。特别是发现了15块康居国的粟特铭文砖,这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粟特文字。
考古学家认为,此地应即《汉书·西域传》所记康居王的夏宫 “蕃内地”。
考古还发现,,康居王冬都 “乐越诺地”,当即《大唐西域记》所记“恭御城”,即今锡尔河与阿雷斯河交汇处的古城讹答剌。此地东距蕃内地约134里,,与《汉书·西域传》说康居两王庭相距“一百五十九里”基本相符。
北魏年间, 粟特人摆脱康居游牧人的统治而独立,。卑阗城成为石国都城,故址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市西南80公里康家古城。
【石国故地】
石国即赭石国,布哈拉即附墨城,亦即《魏书》的扭密。考古学者认为,bumikath,就是《汉书·西域传》所记粟特城邦“附墨”的粟特语名。
康居国上层统治者,是锡尔河北岸的塞人游牧人。康居国下层百姓是锡尔河南岸的粟特人, 定居于河中地区沙漠绿洲城邦, 以擅长经商而闻名于世。
石国位置,在今塔什干绿洲。故都应在塔什干市东南80公里之康卡古城, 南距锡尔河约8公里。
【石国迁都】
605年, 石国迁都至塔什干市东南15公里明格鲁克(Mingurjuk)古城。这座古城始建于5世纪, 至605——705年间成为石国首都。
该古城相当宏伟, 占地面积达100公顷。据《大唐西域记》所言, “赭时国周千余里,西临叶河(今锡尔河), 东西狭, 南北长。土宜气序, 同笯赤建国,城邑数十, 名别君长, 既无总主, 役属突厥”。
贞观三年(629年)玄奘西行访问的赭时国,当在明格鲁克古城。石国宫廷和衙署在古城中心阿克塔佩 (Aketepe)。
天宝九年(750年)高仙芝远征中亚, 诱降石国王那俱车鼻施, 送至长安献俘, 就在这座宫殿遗址。
《大唐西域记》所记有“恭御城”,所谓“恭御”, 即康居,中亚锡尔河北岸的康居王庭别译, 在今锡尔河与阿雷斯河交汇处讹答剌城附近。
此城东距康居王夏宫 “蕃内地”(今库勒塔佩)直线距离134里, 与《汉书·西域传》说康居两王庭相距“一百五十九里”完全相符。
卑阗城为康居境内一座粟特城镇。
《汉书·西域传》以卑阗城为坐标, 介绍康居国地理范围。粟特人后来摆脱康居统治而独立, 卑阗城则成为石国都城。故址在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市西南80公里康卡古城。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时, 访问过康居国。
张骞觐见康居王之地当在卑阗城(今康卡古城)。
【大宛】
大宛国在费尔干纳盆地, 今乌兹别克斯坦国东境。大宛人为农耕定居民族, 有城郭屋室。
而乌孙、康居、奄蔡、大月氏皆“行国”,即游牧民族, 无固定的宫室城郭。
张骞时代, 乌孙活动于新疆伊犁河上游和吉尔吉斯斯坦伊塞克湖东岸, 奄蔡则在咸海和里海北岸草原游牧。
张骞说“康居在大宛西北可二千里”,那么, 康居人应当游牧于锡尔河中游草原地带。游牧民族按照季节转换草场, 故康居王有冬夏两王庭。
6世纪中叶, 突厥人尚无文字, 目前所知突厥汗国碑铭皆采用粟特文。
公元568年, 东罗马皇帝派使团回访西突厥汗国, “抵康居(Kanggar), 有若干突厥人向其售铁, 弥南以为其在向使臣示其国饶有铁矿”。
康曷里, 《唐西域记》称作“恭御城”,也就是康居。
【塔拉斯】
呾逻私即塔拉斯,塔拉兹。
康居王冬都 “乐越诺地”在《大唐西域记》所记“恭御城”,即康居之别译。 今讹答剌城, 东距蕃内地(今库勒塔佩)直线距离134里,
与《汉书·西域传》说康居两王庭相距“一百五十九里”完全相符。
自古以来, 这里就是欧亚大陆的重要交通枢纽。从蒙古高原到伏尔加河, 乃至欧洲, 锡尔河中游的讹答剌是必经之路。
康卡古城就是汉代康居境内的卑阗城。康卡出土了许多粟特文钱币。
钱币正面为康居王胸像, 背面有16粟特铭文,意为“受到石国定居者赞美的胜利者。”
在粟特铭文中, 定居者指河中地区沙漠绿洲的粟特人。
【张骞到过康居】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时, 访问过康居国。
张骞路线是从别迭里山口(今新疆乌什县西北天山达坂),越过天山,
至郁成城(今吉尔吉斯斯坦乌兹根市)。
【贰师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奥什市)】
大宛国首都贵山城(唐代西鞬城, 今乌兹别克斯坦纳曼干市西北25公里),其西至康居国。
康居王派向导和翻译送张骞至阿姆河北岸的大月氏王庭。
从铁门(今乌兹别克斯坦南境铁尔梅茨)渡阿姆河, 至大夏国都蓝市城(今阿富汗西北马扎里沙里夫),张骞觐见康居王之地在卑阗城(今康卡古城)。
速利(今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南康卡古城)。
【覩货罗】
吐火罗,今阿富汗西北马扎里沙里夫。
【康居】
康居的粟特人擅长经商,常常到各地去进行贸易,往返于中亚全境,因此康居也成为中亚各国交换国情及传播文化的媒介站。
汉武帝派张骞出使大夏时,康居还是一个弱小之国,经常派遣质子来华,并且经常贡献礼品。
古代中亚的游牧民族,游牧范围大致在哈萨克斯坦南部及锡尔河中下游。汉时,地处大宛西北,大月氏(即月氏)之北,乌孙以西,奄蔡之东,丁令、坚昆以南。公元前2世纪时,控弦八九万人;前1世纪末,人口已达六十万,胜兵十二万,在中亚形成一个大部落联盟。
他们的中心驻地为卑阗城,约当今塔什干或奇姆肯特等地。
康居王族和一般草原游牧民一样,随季节的变化而迁移牧地,冬季南下栖息于锡尔河一带“乐越匿地”,夏季北上至“蕃内”,两地相距数千里。
张骞通西域以前,汉朝已传闻遥远的西方有康居人。张骞从西域归国后说,康居在中亚虽然部众不少,但仍然南羁事月氏,东羁事匈奴。
汉武帝太初二年(前103)出兵伐大宛时,康居曾有意援助大宛,未逞。宣帝神爵四年(前58)始,匈奴内乱,五单于纷争。
至五凤二年(前56),呼屠吾斯自立为郅支单于,与其弟呼韩邪单于对立。呼韩邪南迁归汉,郅支则率部众向西北迁徙,先设王庭于坚昆(柯尔克孜草原),后应康居王之请,西南移至康居领域内,在都赖水(怛逻斯河,Talas)上兴建了郅支城(今哈萨克斯坦塔拉斯),扩张势力。
汉元帝永光元年(公元前43年),康居王迎匈奴郅支单于居康居东部合力对抗乌孙。元帝建昭三年(前36),西域都护甘延寿、副校尉陈汤率兵西越帕米尔进击郅支,杀郅支单于于郅支城,稳定了西域形势,但康居对汉仍长期采取敌对态度。
公元前后,康居强盛,曾威胁其南邻大月氏。1世纪中叶,贵霜统一大月氏。国势转盛,康居则渐趋衰败。晋武帝泰始中(公元265-274),遣使献善马,南北朝时,役属于嚈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