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新史地杂记】
波斯的地理起源
伊朗或者说波斯一词,所代表的意义基本上是出于一个共识,那就是不管这个地缘标签是在代表一个族群、一个地缘板块,还是一种语言、文化;它所指向的中心地区都是现在的伊朗高原。
古代波斯人在伊朗高原上的历史,与古典时期在东亚大陆板块核心区经营的华夏族非常相似,都有一个独立自生且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成就了各自文明在种族、文化上的连续性,独立性。
从种族渊源上来说,现在伊朗高原上的主体民族是波斯人,他们的祖先,可能和来自南俄罗斯草原到高加索地区的游牧民族是一脉相承的。
“雅利安”这个词语的语源就是“伊朗”人。西方史学认为,雅利安人一词可以被认定为在公元前2000——3000年,游牧于从南俄草原到高加索的原始白种游牧民族,此后的历史时段,从西亚草原,到中亚、伊朗高原,都是这个雅利安人部族的后裔。只不过,根据他们所活动的地缘板块不同,这些游牧者的后代在语言及文化上有所变异,而被分别定义为不同的族群了。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波斯族群与突厥族群。
抛开这些的混乱的臆测,从伊朗高原到欧亚草原的欧洲大陆中心地带的,雅利安人后裔覆盖区,可以一分为二切割成两个大区域。
从中亚地缘分割线的卡拉套山,沿天山主脉向东拉一条直线,并将这条直线一直延伸到哈密盆以北沿的巴里坤山,这是一条切割“大中亚”地区的地缘分割线。
换句话说,不管覆盖这片区域的族群被定义为雅利安波斯人还是突厥人,这条地缘分割线都足以将之分割为两个文化区,既南部的农业文明区,以及北部的游牧文化区。
所谓的大中亚概念,包含有三个大的地缘政治板块:中国西域、中亚、伊朗。
就游牧文化区而言,很难说谁是文化中心。在游牧者们可以熟练借用“马”这个工具,驰骋于欧亚草原之后,游牧于大兴安岭西侧的东胡、鲜卑、蒙古部落,与经营黑海北部草原的突厥部落之间,在生产技术、文化层级上基本没有很大差异。
不过,对于农业文明来说,情况就不同了。土地的农业潜力、地理位置、地缘位置,直接影响到每一板块的地缘地位。以雅利安人的概念,将伊朗高原和中亚乃至南俄草原、西域合成一个大农业板块来观察的话,就很快能够找到农业化雅利安人所沉淀的农业核心区了。
从地理结构上来看,这片农业核心区分布在兴都库什山脉——伊朗高原北部。很明显,这条农业带内部又因为地理位置的不同,分割为两个大的板块。如果按照现在的政治结构来划分的话,可以被笼统的归为阿富汗北部以及伊朗北部。
不过在汉帝国前后的历史时段,这两个农业核心区有着更为精准些的地缘政治标签:安息——巴克特里亚和呼罗珊。
《汉书·西域传》:
安息国(Parthia),王治番兜城(Hekatompylos),去长安万一千六百里。不属都护。北与康居、东与乌弋山离(Seistan之Alexandria-Prophthasia)、西与条支(Antiochia,即Charax-Spasinu)接。
土地、风气、物类所有、民俗与乌弋、罽宾(Kabul)同。
亦以银为钱,文独为王面,幕为夫人面;王死,辄更铸钱。
有大马爵。
其属小大数百城,地方数千里,最大国也。
临妫水(Oxus R.)。商贾车船行旁国。书革旁行为书记。
武帝始遣使至安息,王令将将二万骑迎于东界。东界去王都数千里。行比至,过数十城,人民相属。因发使随汉使者来观汉地,以大鸟卵及犁轩(埃及之Alexandria)眩人献于汉,天子大说。”
安息东是大月氏。关于安息东北的边疆,《史记》、《汉书》都提到“临妫水”——阿姆河。一直以来妫水也是文化的分界:3世纪时是嚈哒与波斯,后来嚈哒被突厥与波斯联军消灭,河中归突厥,妫水以南属波斯,后来是突厥与波斯的国界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