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政协委员何新授权的博客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987

清代广州特区十三行历史图片

$
0
0

【老何史地杂记】

清代广州外贸特区十三行历史图片

 


广州十三行,又称广东十三行、十三洋行,是清朝在广州设立的对外贸易特区内的十三家外贸牙行。分别是:

1、​伍秉鉴的怡和行,商名浩官;2、卢继光的广利行,商名茂官,3、潘绍光的同孚行,商名正官;4、谢有仁的东兴行,商名鳌官,5、梁亟禧的天宝行,商名经官;6、严启昌的兴泰行,商名孙青,7、潘文涛的中和行,商名明官;8、马佐良的顺泰行,商名秀官,9、潘文海的仁和行,商名海官;10、吴天垣的同顺行,商名爽官,11、易元昌的学泰行,商名昆官;12、罗福泰的东昌行,商名林官,13、容有光的安昌行,商名达官。

乾隆时期广东顺德人罗天尺曾记述:

“十三行在羊城太平门外,夷商贸易处也。洋货山积,中构番楼,备极华丽”。

“广州城郭天下雄,岛夷丹服居其中。

香珠银钱堆满市,火布羽缎哆哪绒。

碧眼蕃官占楼住,红毛鬼子经年寓。

濠畔街连西角楼,洋货如山纷杂处。”


1779—1793年间三次来华、长期在广州担任法国东印度公司职员的贡斯当在所著《中国18世纪广州对外贸易回忆录》中,对当时十三行外国商馆区记述道:

“欧洲商行因其挂在高杆上的旗帜而与众不同,每家商行门前都有一面这样的‘幌子’。建筑这些商行的地方叫做‘十三行’,该街就被称为‘十三行街’。尽管中国政府不允许任何外国人获取地产,但只要他们交纳租金,便不会被以任何借口剥夺居住权。欧洲人自己也建商行,而且是以欧洲的方式布置的,中国人对此极为欣赏。”

贡斯当还评论道:“中国政府对欧洲贸易体制在开始时是相当自由和开放的,由于苛刻的税收,官吏们贪婪的敲诈勒索和追逐一己私利,才严重束缚了这种贸易的顺利发展……中国行商们并不是惟一与欧洲谈判交易的人,他们有时作为业主,有时又作为中介商而与夷馆谈判。另外还有被称为‘半行商’的人,这些人聚敛或铸造钱币,或者是经营广州夷馆需求的土特产品,他们也与浙江、江苏、福建的地主们联营,这些省份生产可供欧洲船舶装舱的所有产品。”












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英军炮轰广州城。

12月15日,城内市民愤怒烧毁十三行街,建筑物彻底化为灰烬,史称“西关大火”“火烧十三行”。自此,广州十三行没落。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987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