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政协委员何新授权的博客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987

何新:关于般若学说与泛神论

$
0
0

【读《坛经》之第二章绪论】

《坛经》第二章讲般若。

何谓般若,即智慧也。

惠能法师说——“善知识,何名般若?般若者,唐言智慧也。”

此第二章实乃中国禅宗理论的系统阐释。此第一节,乃本章之“绪语”,讲人为什么要学佛,以及佛学之奥旨何在。

惠能法师云:人生如渡。

佛教认为,人生所在,乃此岸,五蕴色相迷幻之世界。

惠能说:

——“着境生灭起,如水有波浪,即名为此岸。”

而无论人之生命、生活何其热闹,归宿、终点对任何人都一样,就是死亡。

所以,人生如渡江河,由此岸出发。

一般人渡不过此江河,皆沉溺河中而终,不知往于何所归于何处。

修习佛法,就是为了寻求灵魂之安好归处。

归处,就是“彼岸”,即佛语梵语所谓“波罗蜜”也。

惠能法师说:

——“离境无生灭,如水常通流,即名为彼岸,故号波罗蜜。”

又说:

“何名波罗蜜?此是西国语,唐言到彼岸,解义离生灭。”

离生灭,就是超越生命之轮回。

佛教相信灵魂不死。

实际上,有神论与无神论之根本差别,就在于这个灵魂有无的问题。

一切宗教,皆有神论。但是佛教禅宗不承认人格神的存在 。禅宗之神,唯一无二,就是宇宙的本体般若,宇宙之心,宇宙之灵魂。

佛教相信人有灵魂存在,认为人的灵魂在宇宙灵魂之中。灵魂轮回而不死。

无神论则认为,脱离肉体之灵魂不存在,人死则神灭,没有什么超越于肉体的灵魂。

所以,有神论者不敢妄为一切,因为人始终要对自己死后之灵魂安置问题负责。

而无神论者则无所不敢为——“彻底的无神论者是无所畏惧的”——因为无神论认为,人生只有今生一次。为何不可以及时行乐?

佛教是有神论,相信灵魂不灭。

佛教认为此生不是目的,不是终极,不是归宿。此生所为,报在来生。此生现状,决之于前生。因果循环,轮回报应。一草一木,一猪一狗,以至鱼鸟昆虫细菌,凡有生命皆有灵魂。

而最高的修行,就是要达到使得自己的灵魂可以超越生死,跳出轮回,觅得神秘的最终归宿之境界,此即涅槃——即渡达生命之彼岸——波罗蜜也。

惠能法师说:此乃即学佛、修佛之最高目的。

就是要寻求帮助我们渡过人生苦海之般若(智慧)。

故佛学乃求智慧之学,亦即般若学。

惠能法师说:

“一切处所,一切时中,念念不愚,常行智慧,即是般若行。

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可惜“世人愚迷,不见般若。”

“般若无形相,智慧心即是。若作如是解,即名般若智。”

那么一部《坛经》,究竟讲述是什么呢?

惠能说:讲述的就是以大智慧渡过人生,而到达彼岸的方法:

——“吾今为说摩诃般若波罗蜜法,使汝等各得智慧。”

“善知识,摩诃般若波罗蜜是梵语,此言大智慧到彼岸。”

“何名摩诃?摩诃是大。”

【惠能本节所讲述的若干要点】

1、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

只缘心迷,不能自悟。须假大善知识,示导见性。

[与柏拉图说:“知识来自回忆”的观点可以相参证。

(何新附注:柏拉图,其人来历不明,但哲思深刻。柏拉图不可能是雅典人,但如有其人,则应可能是小亚细亚“希腊”之古哲人。)]

2、人类本性都在佛性大智慧中。无善恶智愚之区别:

“当知愚人智人,佛性本无差别。只缘迷、悟不同,所以有愚有智。”

只是有人觉醒,唤醒了心中本来自在的佛性,这就是智者。

而唤不醒的人,一直沉迷于欲望愚蠢妄想的生活中,这就是愚者。

所以惠能说:

“善知识,一切般若智,皆从自性而生,不从外入,莫错用意,名为真性自用。”

3、何为大智慧,智慧何以有大小之分?

你我之私智,私心私虑,是小智。

宇宙智慧,即般若智慧,佛心智慧,无所不在之智慧,即所谓“大智慧”。

有意思的是,大智慧,此亦相当于德国哲人黑格尔所云之宇宙精神,绝对精神(absolute spirit)也。

惠能法师说,妄人不解何为大智慧,所以好妄称大:

“又有迷人,空心静坐,百无所思,自称为大。此一辈人,不可与语,为邪见故。”

“善知识,心量广大,遍周法界。用即了了分明,应用便知一切,一切即一,一即一切,去来自由,心体无滞,即是般若。”

“善知识,一切般若智,皆从自性而生,不从外入,莫错用意,名为真性自用。”

“一真一切真,心量大事,不行小道。”

3、世界万象,存在于虚空之中。

“善知识,世界虚空,能含万物色像。日月星宿,山河大地,泉源溪涧,草木丛林,恶人善人,恶法善法,天堂地狱,一切大海,须弥诸山,总在空中。

世人性空,亦复如是。”

4、但是学佛不可凿空。

“善知识,莫闻吾说空,便即着空。第一莫着空。若空心静坐,即着无记空。”

“口莫终日说空,心中不修此行。恰似凡人,自称国王,终不可得,非吾弟子。”

“善知识,世人终日口念般若,不识自性般若。犹如说食不饱,口但说空,万劫不得见性,终无有益。”

“口说般若,心中常愚。”“世人妙性本空,无有一法可得。

自性真空,亦复如是。”

“常自言我修般若,念念说空,不识真空。”

5、知行须合一。

“此须心行,不在口念,口念心不行,如幻如化,如露如电。”

“口念心行,则心口相应。本性是佛,离性无别佛。”

“善知识,迷(愚)人口说,智者心行。

“善知识,自性能含万法是大,万法在诸人性中。”

“若见一切人恶之与善尽皆不取不舍,亦不染着,心如虚空,名之为大。故曰摩诃。”

【注释】

摩诃般若波罗蜜多:以大智慧渡达彼岸。

无记:佛语,所谓三性之一,事物的性体不可记为善,也不可记为恶。

须弥:即须弥山,圣山。佛教大千世界中每一个世界都有须弥山。此世的须弥山就是喜马拉雅山。

西国语:指梵语,波斯语。旧言印度语,然而印度语乃是一个假概念。印度之地自古以来只有杂乱之方言,并无统一语文,所以没有什么印度语。

【几句题外话】

人生归宿,存在本原,始终,以及仍然是问题。

无论科学技术如何发达,这些问题比诸佛陀肇生的当年,并没有丝毫进展。只是现代人醉生梦死,觉得已没必要追究这些问题了而已。

The absolute Substance of Spinoza certainly falls short of absolute spirit, and it is a right and proper requirement that God should be defined as absolute spirit.

Hegel s infinity viewpoint has its inner contradiction that is the nature of process in the right infinity and it is end up in absolute spirit.

斯宾诺莎的绝对实体还不是绝对精神,而上帝应该界说即是绝对精神。

黑格尔的无限观包含有内在矛盾即真的无限在本质上的过程性和其在绝对精神中的终结。

何按:黑格尔早年是神学家。他曾经说自己的哲学体系是神正论。斯宾诺莎的泛神论(pantheism)的神学伦理学,以及黑格尔的绝对精神哲学,与禅宗般若波罗蜜学,在某些方面,有异途同归之可契合点。

【泛神论起源于东方】

泛神论是东方最古老的思维,认为神就是万物的本体,是道,即自然法则,是宇宙之心,即神的化身。

宗教都是有神论。但是这个世间只有一种宗教彻底否认存在人格化的万能神,它就是释迦牟尼佛的原始佛教。

原始佛教的独特之处就在于无我论的提出。"我",巴利语佛经读为Ataman,主宰者。而佛陀说没有Atman,即没有主宰者,没有“我",没有全能之神。然而Ataman,我这个词经过翻译以后,失去了原义。

有理由认为,佛教,禅宗,正是西方近代泛神论的起源。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987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