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殊: 何新70年代末进入中国学术界的传奇经历
1977年文革宣布结束后,何新参加了第一次高考并考入黑龙江大庆师范学院。时任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杂志编辑的朱波和章士荣两位先生在收读何新投寄《哲学研究》这篇逻辑学论文之后,考虑发表,同时即向何新发出邀请信,邀请他列席1978 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举办的全国第一届逻辑理论研讨会。由于该论文是从大专院校寄出,而且文章所研究的是当代逻辑学界前所未见的新逻辑思想,当时他们还以为作者是一位研究逻辑学的专业学者。
在两位先生的帮助支持下,何新通过此文第一次踏入中国学术界,参加了国内最高规格的逻辑学术研讨会。这也是何新生平曾参与的为数不多的几次学术研讨会之一。但这次研讨会经历,却并没有给何新留下多少愉快的回忆。尽管如此,在当代国内主流逻辑学界几乎已被维也纳学派和分析学派独擅言语权的情况下,朱、章两位前辈不以学术观点和作者身份及资历的局限,破格接待年轻的何新,这种宽容大度、提携后生的学术精神是难能可贵的。但是由于何新的资历问题,这篇论文在排出小样后被撤版未能发表。
何新是以列席者身份参加研讨会,所以在这个全国第一流著名逻辑语言学者云集的场合,他人微言轻而处境难堪,根本得不到正式发言的机会。
更糟糕的是,何新当时进入大学不到三个月,由于这次参会未经校方批准,回校后,何新被学校以违纪旷课查处。校方提出:要么接受记过纪律处分,要么主动退学。在当年极为重视个人档案和政治履历的年代, 纪律处分对于一个年轻人是一件严重的事情。校方的处理措施事实上将何新逼上了绝境。何新生性傲岸倔强,誓不受辱。遂导致了退学事件。从此,何新对中国学术界和高等教育界的学阀作风留下不佳印象。这种经历和感受,在他的小说作品《寻找被遗忘的世界》中有所反映。
然而,何新未因此次滑铁卢之战而沮丧。如果说,违逆多数敢于反潮流始终是何新人生主色调的话,那么其为数不多的顺应潮流之行为,就是跟随知青返城的大潮退学回城了。何新决心重返全国政治经济和学术文化的中心首都北京,遂于1978年末回到了阔别九年之久的家。回京后何新立即面临失业问题。当时何新已经结婚,肩负养家糊口重担。但是祸福相依,机遇垂青于有准备的头脑。多年自学的文化知识很快让他再度摆脱困境。这一次,他既不再像当年寄身玉渊潭公园时那样孤困无助,时代变革与机遇因缘也使他如鱼得水。
不久,这位曾被学院勒令退学、读大学不到三个月的英俊青年因祸得福,在慧眼识才的历史学家宁可(北京师范学院历史系教授)的推荐下,进入中央财政金融学院[现为中央财经大学]。在学院汉语教研室主任闵庚尧教授的提携下,经学校考核批准,何新竟得以担任古代汉语和写作课以及《古代财经文选》(古代经济史论)的代课教员,其学生是本应与他同届的文革结束后的第一批大学生。这一年何新正好三十岁。
这样,一个仅仅几年前还在东北乡下为生计而发愁的农民工,却穷通自转而晋身为首都高级学府里的教员,并且所讲授的是足以令人生畏的课程。更富戏剧色彩的是,在讲台下听何新授课的本来是和他年龄相仿而同届应考和入学的大学生。
大学肄业被迫退学,结果反而不可思议地回到北京成为新大学生的老师,让人不能不感叹命运之无常。这在全中国也是唯一的特例。从此,何新开始了他40多年色彩斑斓、波诡云谲而瑰丽壮观的学术人生。
一年后,何新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组织局担任学术秘书,不久担任著名学者黎澍(时任中国社科院副院长,中国社会科学杂志、历史研究杂志主编、社长)的学术助手。1985年何新评定为助理研究员,1988年破格评定为副研究员,1990评定研究员。1991年调离中国社科院担任专职的全国政协委员。
但是,在何新历次所有档案履历表中关于学历一栏中,他所填写的都是“大学一年级肄业”。所以何新经常自嘲说:“其实我没文化,只是个农民。”而他的人生和学术经历,的确是对中国学历资格制度的一种嘲讽。
黄世殊 何新著译编年提要
说明
黄世殊先生编撰的《何新著译编年提要》,对何新三十六年来已出版发表的各种著述,分类、提要、钩沉做了系统的总结。全文六十余万字。(曾经部分发布在网易何新博客:http://hexinbbs.blog.163.com)
此书对于研究何新的学术思想、文化思想、经济思想和政治思想提供了一个系统的纲目。
【作者简介】黄世殊,粤籍学者,长期收集研究何新著作,所集资料甚为丰富,并著有《何新学术评传》(曾在兴华网发表,未刊本)。
《何新著译编年提要》是黄世殊先生多年研究汇撰的力作,此稿较系统地汇集编述了何新的著述和思想。
本博将全文发表。
何新著译编年提要·引言
(1976—2012)
【 引言】
这是一本具史谱性质的何新著述分类述要。
本提要系在我阅读何新著作之札记基础上编撰。
在本书中,笔者略依四库之旨,对何新著述进行系统分类,编撰内容提要,考证逸事始末。疑惑不明者,则断以己意。
所收何新著述,起于1976年,结于2012年。资料来源主要根据已出版何新著作(包括期刊杂志及报纸)。间亦参考“何新中国论坛”网站、兴华论坛以及经何新先生授权而发表于网络博客的著述。在编年提要之后,是本人关于何学研究的若干文论,另附我校核的《何新著作版本年表》。希望由此,为读者提供一份何新学术的详细索引,为研究者提供一部何新思想的简明纲要,同时尝试建立一个何新体系的学术基因库。
经数十年之艰苦探索,迄至于今,何新乃已构建了一个宏伟渊博的学术体系。此体系由目前为止已出版的数十本著作构成。其内容则涵盖广博,包罗万有。但这并不是说,这一体系已经尽善尽美。相反,它是在不断反思与自我否定的探索中趋于成型的。如果要问这一进程何时完成?笔者认为,思考与探索,将纵贯于何新的一生。
概言之,何新学术思想体系,盖可划分为三大方面:
一、哲学与逻辑(形而上之学/方法论)
二、古典学术领域(历史文化研究)
三、现代学术领域(经世致用之学)
上述每一方面又包含了若干子项。如哲学研究可分为中国古典哲学、西方古典哲学、马克思列宁主义、科学哲学,并扩及于数学史、拓扑学、生物分类学、古天文学、古历法学、现代宇宙理论等。逻辑研究的重点则是黑格尔辩证逻辑的研究与阐释,由此导出独立于古典形式逻辑和现代数理逻辑两大系统之外的新型逻辑学——泛演化逻辑学。
古典学术领域,包括中国远古神话与历史的朴学考据、传统中国社会的文化学与社会学研究、中西学术思想史比较研究、古典语言学(说文解字、小学训诂)、经学研究、典籍注译等。其对中国古典哲学的研究成果,又每多体现于对经学的训诂和解释之中,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国学考证和绚烂新译。
而现代学术领域覆盖面之广博,则更殊为惊人。
如经济学研究,包括当代中国经济问题的分析、世界经济形势的观察、西方经济学史与理论批判、列宁经济思想、资本主义经济体制演化之轨迹、市场经济基本规律、经济周期(或称经济危机、经济衰退、经济长波)的新考察、建国以来经济发展的宏观方向与计划经济体制的重新思考。在其中居于核心地位的,则是对马克思《资本论》和列宁经济思想的深入研究与思考。
政治学研究,包括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轨迹、英美模式和德日模式资本主义的比较、德日现代化经验的考察借鉴、二十世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经验与教训、建国后国家政治发展轨迹、毛泽东研究(含战略思想)、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体制的比较、近代西方国家理论与宪政民主学说等等,最后是新国家主义和新社会主义理念的酝酿、成型与提出。
战略学研究,包括中国古典军事战略理论、西方地缘战略学、当代中国外交史、国际战略形势研究等方面。如此等等。
可注意的是,这些领域的每一方面的研究,都足以耗费一个学者毕生的精力与才智。因此,限于时间和精力,何新既不可能也不必要在每一领域都罗掘无遗地作面面俱到的研究。他主要是对有关方面的知识进行涉猎,选择重点实行攻坚,提出、发现和解决关键性问题,使其“大”备于我。由此知道,所谓学者,并不是“有学问的人”,而是永不满足不断求学思考的人。所谓哲学,是求知之学、智慧之学,是总方法论。
上述各个方面的研究,既具有相对独立的性质,同时又非截然界分、互不关涉,而是强烈表现出诸类学科相互渗透影响、融汇贯通乃至整合为一的一体化、立体式特点。其意旨,则蕴涵着从多角度、多方向、多时态去全面探索致民族文化于复兴和国家现代化道术的溥伟宏大之义。因此,如果综观何新学术思想体系,我们发现其研究视野和思考方向,是分别同时指向于过去、现在与未来。殆可谓“究天人之际,成一家之言”。哲学、逻辑与历史在其中,则起着沟通、整合和维系三者的枢纽性之指导作用。
由是,理解和把握何新理论之关键,厥维其独具特色的哲学思想和历史观念。在这里,泛演化逻辑遂成为启此关键的钥匙和工具。当然,作为具有总结性的方法论意义上的哲学思想与泛演化逻辑,其具体内涵,不是三言两语能够概括的。
本提要之汇撰始于2008年。以事冗人碌,时有辍作。近年稍得闲暇,因可潜心董理之。迤逦于今,终成此稿,但我却未敢放松。盖余阅读何著,颇有何学渊博而穷于检索之感。因不惮谫陋,汇集以飨读者,庶几免去搜检之苦。语云:“瞻之在前,忽焉在后。”何新先生学博,尚多未刊布之文稿也。此后仍当增补修订。本书跨度大、范围广,涉及大量文献,未及从细校对,疏漏错谬在所难免。尚希阅者不吝批评指正。
黄世殊
目 录
序
何新著译编年提要
引言
何新简历
一、逻辑6
二、哲学
三、马克思主义研究
四、文学
五、美学
六、小说
七、学术史
八、文化学
九、人类学
十、训诂学
十一、神话学
十二、经学
十三、史学
十四、宗教学/佛哲学
十五、现代化研究
十六、学者对话
十七、政治家会谈
十八、外交官对谈
十九、记者访谈
二十、学术演讲
二十一、世界战略研究
二十二、国际形势评论
二十三、经济学研究
二十四、经济评论
二十五、政策建议
二十六、政协提案
二十七、政治评论
二十八、政治学研究
二十九、共济会研究
三十、 生物战研究
三十一、杂论
三十二、序言
三十三、书评
三十四、书信
三十五、传记
三十六、述忆
三十七、诗词
附录:
【一】何新著作版本年表
【二】何新代表作全文
【三】何学研究
何新与《培根论人生》
何新古学的思想渊源
古典学术的复兴与变革
论何新的国学研究与古典汉学传统
诸神的黎明——文化语义训诂学初探
何新在中国现代学术史的意义
何新学术思想人生述评
沧海烟客读何新《趔趄三韵》意译
何新《湘魂》旧体诗意译
后记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