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新国家主义的经济观》理论要点(何新著,时事出版社,2001年9月第1版)
【经济学箴言】
人们可以用三种方式去研究经济--通过历史,通过理论或通过统计数字。
——熊彼特
经济学家与政治哲学家的思想,不论其正确与否,其力量之大,往往出于常人意料。实际上,统治世界的不过就是这些思想。许多实干家自以为不受任何理论之影响,往往恰恰沦为某个已故经济学家最坏学说之不自觉的奴隶。我确信,与思想的浸蚀作用相比,利益归属的力量被过分夸大了。错误的思想使人看不清自己的利益归属。在经济与政治的哲学领域,大多数人在25-30岁之后已不再接受最新理论的影响。公务员们、政治家们以及宣传鼓动者们对时事的看法,不可能都出自最新的思想。然而,或迟或早,对形成善良或丑恶的观念而言--更危险的是思想,而不是利益的归属。
——凯恩斯
我们至少应该重新认识一下社会主义——而不应该让它成为我们这一代人的畏怖名词。我们至少应读向资本主义挑战--而不应该让它成为我们这一代人的神圣偶象。我们至少应该试探这两种体系的某种组合,使这种组合不会导致斯大林主义;但也不会导致那种牺牲多数人的机会,甚至是以生命作为代价而赢取少数人的惊人利润。
[英]亚历克·诺夫(Alec Nove)
《新国家主义经济学》理论要点:
本书是何新关于经济学理论的最新著作,何新在本书中阐述了一系列新颖重要的理论观点。
1
何新认为,人们对于现代资本主义,即“现代市场经济制度”或“现代企业制度”,有严重的误解。根据法、德学者的看法,现代发达国家的资本主义,存在着两大不同的类型。一种是所谓“莱茵模式”(西欧、北欧发达资本主义),另一种是盎格鲁·撒克逊模式(英美模式)。
资本主义的这两种现代模式,都已与19世纪建立在小私有制基础上的中小企业自由竞争的亚当·斯密模式具有根本的不同。两者都属于“混合经济”类型的现代资本主义,都已不是单一私有制,单一自由市场的古典资本主义。
在现代市场经济国家中,现代企业制度的标志,不是大型企业的分散化和小型化,而是工业的集中化,从而形成实力雄厚的经济航母——跨国股份公司。
在投资形式上,“莱茵模式”的市场经济主要依赖银行而非直接资本市场。国家通过宏观财政及货币政策对产业给予扶植和强有力的经济及政治支持,而不是让它们在自由市场竞争中听任其死生。英美模式则主要依赖资本市场而非银行。
资本及工业、企业的高度集中性和跨国性,是20世纪一切现代发达资本主义所共有的最重要特征之一。
在莱茵模式的经济中存在着强大的国有企业和公有经济,而英美经济的支柱产业也并非依托于私有化的中小型企业,而是依托于具有国家订货和金融支持背景的大型跨国垄断企业。(如“世界500强”一类。)
何新认为,我国经济学理论一直处在一种幼稚的阶段。经济学者只注重于玩弄抽象的数理经济模型和资本主义市场抽象化的理想模式,却毫不注重于研究现实中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历史和具体发展阶段,不注重于研究存在于现实中的真实的资本主义制度及国家经济政策。许多人把幻想性市场模型拟设为中国经济改革的未来方向,却忽略了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发展中,吸取对中国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有用的政策和借鉴。
2
何新认为,20世纪的现代资本主义与19世纪前的古典资本主义还具有一个极其重大的不同之点,这就是:现代发达国家(如德国、法国、英国、美国、日本等)社会制度中都具有一个成熟而高度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这一体系为社会中的正式公民提供了生老病死以及失业的最低生活保障。正是这个体系才保证了一个占有社会人口多数的所谓“中产阶级”的稳定存在。
何新认为,这一社会保障体系是维持西方社会总体稳定的根本性安全阀。
这一社会保障体系,又被称作“社会福利制度”,于第二次大战后才在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最终形成,并获得了广泛的发展。二战后的50多年来,西方国家所实施的社会福利,项目日益增多,范围涉及每一公民的生、老、病、死、伤、残、孤、寡、失业和教育等各个方面。在发达国家,教育基金也是被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中的(因此基本实现了初等及高等公立学校的免费或低廉费用的普及教育)。国家社会保障体系,已成为现代资本主义国民收入分配的基本方式。它已经超过了个人直接收入的范畴,为每一个正式社会成员维持基本生存提供了根本性的安全保障。
据西方统计,到90年代末,各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政府的社会福利开支,一般占本国政府总支出的1/2到2/3,占本国国内生产总值GNP的20%-30%。“社会福利制度”已经成为现代资本主义分配制度的主要形式。
自30年代以来,英、美、德、法都通过了大量的社会立法,从宪法和法律上确保这种社会保障系统的法定存在。它不是权宜之计,而被看作维护国家安全稳定的根本大计。
何新认为,西方的政治民主制度正是建立在这一社会保障体系之上,所以无论发生怎样的政策争论和政府更迭,党派政见分歧,由于对社会多数民众基本生存利益损害不大,所以社会的根本基础不会陷于动摇。
西方资本主义在17-19世纪几百年中动乱不已,社会革命频仍。而在第二次大战后则保持持续了长期的社会安全和稳定,其根本原因和秘密即在于此。
何新认为,中国左右两翼的理论家都对当代资本主义缺乏全面和正确的研究和了解。
左派由于无知而误解当代资本主义的福利体制,认为它是所谓"欺骗"无产阶级的伪善。右派则有意忽视甚至掩盖当代资本主义制度中的社会保障制度这一面,把当代资本主义宣传为单一私有化放任自由竞争的经济。
何新指出,前苏联和多数东欧国家,过去也已建立了这一保障体系。并且尽管经历了90年代的制度动变,这一体系在基本上并未废除,因此仍在发挥社会稳定阀的作用。这也是它们虽然引入了私有化和西方的多党制政治制度,国家却至今没有发生大的动乱的原因所在。
3
何新认为,中国情况则根本不同。中国拥有全世界最多的人口,其中绝大多数农业人口是根本没有任何社会保障系统支持的(过去毛泽东搞"赤脚医生",其实质是试图在农村中提供一个廉价的卫生保健系统。而"人民公社"既是一个生产组织,也是一个以集体经济向农民提供生存最低保障的社会组织)。在城市中,过去的国有企业提供了这一保障系统,维持了城市社会的安全与稳定。但是,随着国企的破产化和大面积失业的发生,日益增多的城市人口特别是新增人口,几乎正在失去生存的最基本保障。这是当前社会不时发生局部动荡、社会犯罪率不断升高的根本原因。
人们常常讲中国的国情与西方发达国家不同——何新认为最重要的不同点即在于此。
中国之所以不能搞激烈的私有化运动或政治改革,之所以不能引进西方发达国的那种多党制和议会民主;之所以若引进这种多党制和议会民主,中国必会陷入社会动乱,原因也就在此。
反之,如果中国也已有一个健全稳定的全民社会保障体制存在,如果社会中多数人口都可以得到即使失业仍可维持衣食无虞,病可医、老有养的社会安全状态(其实这正是真正“社会主义”的标志),则中国也是可以加速推进全面社会政治改革的。
何新认为,中国几千年的全部历史经验均表明,大量失业、无业人口的涌现,从来就是一个制度失败的表征,同时也是导致天下大乱、社会分崩离析的根源。
因此何新认为,从社会后果来说,我们当然有理由怀疑向中国灌输私有化理论者的动机--因为他们明知在中国意义上的私有化与西方及前苏联国家的私有化具有根本性不同;因为中国没有一个社会保障的国内安全系统存在。
他们明明知道现代发达资本主义制度的安全性,正是建立在“福利资本主义”的社会保障体制基础上。但他们并不向中国人推荐资本主义的这种现代模式,却极力向中国人鼓吹18—19世纪那种社会不稳定的原始资本主义;亦即被历史学家称为“野蛮资本主义”(原始积累阶段)的斯密模式。
他们明知中国缺乏一个类似西方那种稳定社会的国家保障体制,他们明知当前中国社会中正在形成一个失去生存基本保障的危险社会集团(所谓“弱势群体”),却仍极力鼓动中国通过“政治改革”,引进那种必会导致社会不稳定的“民主”多元化制度。他们鼓吹政治人权,但却反对中国政府将对人权的注意力,集中到建立确保人类生存第一权利,即经济生存权的社会保障系统上,反而怂恿中国人“砸三铁”,从而破坏了原有的企业内(类似日本大企业那种)终身雇佣制的社会保障体制。
那么,西方战略家不遗余力地向我们灌输这种如实施则国必乱的“政治改革论”和“自由主义私有化”理论,其真实目的究竟何在?是不是希望将中国及早引入社会动乱的烽火之中呢?!
4
在共产党执政下可不可以搞资本主义?应不应该建立市场经济?这是一直存在激烈争论的问题。
何新认为,邓小平在中国发起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理论上,可以认为是列宁20年代所实施的以"新经济政策"为标志的经济改革在当代中国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而列宁新经济政策的核心正是尝试将共产党领导的政治体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在共产党领导下实现向国家资本主义的全面转轨。
在经历这一转变的20世纪20年代,列宁路线当时曾遭遇了以布哈林为代表的“左派共产主义”的激烈反对。左派指责列宁的“新经济”是由共产主义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的复辟和倒退。而列宁当时即已指出:在共产党领导下,不仅可以搞资本主义;而且在一定的阶段中,必须搞资本主义。这种向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具有历史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列宁认为,这种转变并不是历史倒退,而是前进和发展,是在俄国当时落后于发达国家的经济基础上,为提升生产力发展阶段所只能作出的必然选择,是现实主义的唯一选择。
列宁认为,在落后的经济基础和生产力阶段上,是不可能单纯通过政治革命和意识形态手段,而实现向高于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形态的直接过渡的。
但是在列宁去世后,列宁的上述重要经济、文化和社会改革思想,被斯大林曲解和弃置了。斯大林在30年代的苏联建立了所谓“斯大林模式”的官僚主义统制经济,终结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5
何新认为,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本质上应该看作邓小平、江泽民对列宁主义“新经济政策”思想和理论,在中国历史条件下的创新和发展。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接近于列宁当年所设想的他称作"国家资本主义"的混合经济模式。
列宁当时构想的这种国家资本主义,十分近似于德国于第二次大战后建立的“社会市场经济体制”,即现代资本主义的“莱茵模式”。这种发达的“社会市场经济”是比19世纪古典的小私有制资本主义更高级的发展阶段,也优于资本主义的“斯密模式”(亦即“盎格鲁·撒克逊模式”)。
实际上,现代英美经济体制,也早已不是古典小私有制的自由市场模式,也早已转化为由国家大垄断资本所控制和主导的混合经济形态。
何新认为,在现代全球化背景下在各国之间发生的经济竞争,并不是自由企业(中小企业)之间的竞争,在本质上仍然也必然是集中性的国家大垄断资本集团之间的跨国化大竞争。
国家力量在这一竞争过程中仍然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国家是制度化国际竞争的组织者和推动者,也是本国产业和国民经济利益的直接代表者和保护者。(这就是当代“经济民族主义”的基础,也是“爱国主义”的经济利益根源。)
各国在这一全球性竞争中的得失成败,不仅会决定具体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地位,事实上也决定了各个国家在未来世界体系中的生存命运。
因此何新认为,在这一竞争中,国家必须高度关注指导国民经济政策设计的经济意识形态。特别要警惕不要被处在国际竞争中潜在对手地位的那种国家所雇佣的经济策士离间和利用。必须警惕他们利用我国经济理论的幼稚性和缺乏识别力,而向我国提供那种意在分解摧毁中国现有国家体制的经济政治改革建议。防止被其诱导和误导。
6
何新认为,国家有必要全面考察研究美国、欧洲和日本三种模式的当代资本主义制度,研究它们之间在投资、运行和分配体制上与19世纪资本主义原始斯密模式的诸多不同点。在这一全面研究的基础上,有必要重新设计和规划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模型。
何新认为,根据中国现有的经济基础,中国理想的经济形态应当是混合经济的国家资本主义体制。
考虑到中国所具有的综合国力已接近世界的中等发达国家,在若干实物生产方面已成为排名第一的世界大国。中国已有条件也有必要及早考虑规划和建立一个稳定安全的全民社会保障体制。
何新指出,当代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保障体制具有三种不同类型。
一种是依靠国家财政直接拨款的“福利体制”,即欧洲模式。一种是依靠社会保险基金及资金市场的英美模式。一种是依靠企业内部资金支持的“终身雇佣”制,即日本模式。
考虑到中国当前的国情,何新认为,中国的社会保障体制,可以综合借鉴发达国家社会保障体制的经验,应当通过立法保障和分段实施有步骤地规划和推进。他建议全国人大建立专委会对当代发达国家的社会保障体制进行全面和充分的调研,综合评估其利弊,从而从法制上设计一个适应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社会保障体制,并以立法和法律确保其建立和实施。在现实中,可以采取分阶段推进,首先在经济发达地区和失业严重、具有不稳定苗头的特殊困难地区先行实施。
(例如,对每年没收和被销毁的大量假冒消费品,可以有选择地选取一些,以实物形式调拨向西部落后地区提供给那些穷苦人口。这总比动员群众捐献旧物好。针对当前存在的生产过剩状况,国家也可以采取低价收购某些过剩产品,用以配给和救济高度困难地区的失业者的办法。这都是施惠于民的德政。)
何新认为,江泽民同志领导中国的十几年以来,在中国历史上实现了自清代康雍乾三代盛世以来又一个伟大的盛世时代。在这个新时代中,政治稳定,经济发达,学术思想自由,文化艺术空前繁荣。四方来仪,万国归心。这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一个百年世纪的开端。但是,也必须注意到,在体制的转轨中,近年在部分地区,出现了由于失业和无业人口过多而造成的社会不稳定的稳忧。因此在当前形势下,研究建立全民社会保障体制的问题,有必要提到保证国家长治久安的大政方针的战略高度上去筹措和认识。
何新认为,江泽民同志近年已多次强调建立社会保障体制的重要性。这是一项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伟大社会工程。它与西部开发工程、绿色环保工程可以并列为同等重要和具有伟大开拓性意义的三大工程。实际上,建立这一保障体系乃是关系国家社会持久稳定,长治久安的百年大计、千年大计、根本大计。
何新认为,真正的经济高速增长,必然体现在国家财税收入的同步增长上,国家应当使这种增长的适当份额,每年有所递增地被用于国民收入分配--首先是必须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最基本的生存保障上。
以上,就是何新这部新著“新国家主义经济学”的主要理论内容。
《思考:新国家主义的经济观》序言(何新著,时事出版社,2001年9月第1版)
序
我应当感谢黎明君,在如此酷烈的暑热之际,他不辞辛劳地将若干年来我有关经济理论和现实经济问题的一系列谈话和论文,整理编纂成此书,作为《思考》的第二卷出版。
为了便于一般读者阅读,我将原文中的数表和数学模型一概予以删除。因为实际上,没有任何用数学语言表达的东西不能用自然语言作出表述。我希望通过此书能给关心经济问题的朋友提供一个便桥,使经济理论和国民经济问题成为人们普遍能够理解和正常思考的学问。
经济理论太重要了。近20年来,西方某些战略家通过心理战和经济意识形态的有意识误导,一个一个地由内部瓦解从而摧垮了其对手国家的经济体制和经济生态。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美国在1950-1990年的40年冷战中,最终“不战而胜”(尼克松语),彻底摧垮了前苏联的国家和军队。靠的是什么?主要是经济战和经济意识形态之战。
冷战结束后,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从90年代到今天仍在继续。1992年美国以索罗斯的“民间基金”狙击英磅和里拉,不动声色地巧妙离析本来试图挑战美元霸权地位的欧洲货币联盟。1994年洗劫南美。1997年发动亚洲金融危机拆解了日元货币圈。1997-1998年闪击俄罗斯,同时突袭香港、谋划登陆中国,受挫而放出“中国威胁论”。
近15年来,世界经济中金融危机频频发作,其后面确有一只看不见的手。自从弗里德曼及所谓“芝加哥学派”以新自由主义与新货币主义理论结合,为金融全球化和国际货币控制扫开意识形态屏障;随着金融全球化的深化,国际间的金融战已成为国际资本竞争和利益争夺最引人注目的新形态。
美国自80年代中期里根时代以来,经历了里根——布什——克林顿三个时代的所谓“经济复兴”。这种“经济复兴”,就是一年前曾被媒体大力追捧的所谓“新经济”。正如西方一些清醒的学者所指出的,这种新经济并不是实体产业或高科技的奇迹--实际是以美国对全球的金融控制和金融霸权为根基的。法国著名经济学家米•阿尔贝尔在一本研究当代美国资本主义的书中,针对美国新经济的奇迹指出,这一奇迹首先来自于美国得天独厚的国家优势:“ 吸引了全球许多决策者的里根式的‘复兴’,并不是一个真正像联邦德国、日本、韩国引以为荣的那种值得效仿的经济奇迹。美国的玩意儿有点华而不实,因为它拥有一些得天独厚的条件。”
首先,美国人拥有无以伦比的财富,即经济的、金融的和技术的遗产,他们可以享用。美国自战争结束以来积累的资本储备是无以伦比的。美国的跨国公司握有巨额股份,1980年美国在国外的投资额累计已达2150亿美元,1987年增至3090亿美元。1988年,美国公司在国外的直接投资总量是日本直接海外投资的3倍。美国的自然资源是世界上自然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美国坐在一座金山上。美国的处境比日本舒适多了,例如,日本既没有原材料,也没有能源,由于人口老化,在其狭窄的国土上,劳动力越来越缺乏。美国在技术资源方面也拥有相当大的比较优势。诺贝尔奖金经常授给美国科学家。‘流脑’(brain drain)每年为美国提供了知识食粮。收入多少不是看资历,而是靠业绩。文化霸权,它在美国历史上的每次兴衰中都无所不在。这种霸权还在不断强化。对于世界上几十亿人来说,进入现代化就等于接受美国的生活方式和思想方式。这种文化霸权至少依赖三个因素,即语言、大学和媒体。
国际精英们从这些学校中感受到它们的教学质量和学术繁荣。美国可以在较高的水平上传播它的价值观、它的文化和方法,从斯坦福大学或伯克利大学毕业的外国留学生,回国以后自然会变成为美国价值观的传播者。
美国几乎垄断了经济学教育。由于这种垄断,以至国际经济文化几乎除了美国就不知其他。因此,德国式的社会市场经济几乎不为世界上的经济负责人,特别是广大公众所知晓。美国电视或电影直截了当地把它的产业和模式强加给全世界。”
阿尔贝尔还指出,在美国所具有的一切优势中,最重要的是金融及货币的优势:“货币优势显示出它的决定性作用。自1945年(布林顿森林协议)以来,美元确实成了国际交换的参照货币,也成了大多数国家中央银行储备的主要货币。由于美元拥有这种极其特殊的地位,美国可以用本国货币来付款,偿还贷款,为本国开支提供经费。而事实上的美元特权比人们通常想象的要大得多。”美国经济学家约翰·努埃尔(John Nueller)做了如下直截了当的解释:
“请你不妨马上设想一下,你认识的所有人都接受你用自己的支票来支付。不仅如此,既然使用你们的支票的用户已经遍布全世界,他们没有把支票存入储蓄所,而是当做现金来支付自己的费用。那么,这将对你们的财政本身产生两个重要的后果。第一个后果是,如果大家都接受你们的支票,你们就没有必要使用银行发行的钞票了。有一本支票就够了。第二个后果是,你查看你的账单时会惊奇地发现,余款会高于你本人支出的余额。为什么?理由前面已经讲过了,即你开出的支票从来没有被兑换,而是从一个人的手里传到另一个人的手里,不停地流通。实践的结果是,这将为你提供更多的资源来消费或投资。用你的支票当钱花的人越多,你能够支配的附加资源也就越多……”
努埃尔认为,美国可以支配的资源,比美国纳税人交纳的税赋和美国客户及外国客户认购的美国债券加在一起,大约多出5000亿美元,这差不多等于31年来美国向第三世界提供的公共援助总额(美国的公共援助每年约160亿美元)。
“这种货币特权本身直接具有巨大意义。它带来的财政特权——本身也很重要——又可以使其特权翻一番。因此,据估计,每天在美国金融网络中流动的资金总量约为12000亿美元。这比法国的年国内总产值还多。可见,美国是依靠金钱——包括它自己的钱和别国的钱--进行统治的。美元既是这种实力的象征,也是其手段。”( Albert,CAPITALISME CONTRE CAPITALISME,Editions du Seuil 1991 et 1998. )
当今世界结构比近代历史上的任何时期都更要接近于经典意义的“帝国时代”,即以美国一极为中心超霸的全球帝国形态。而美国以美元为支撑中心的金融霸权是这种新帝国主义世界形态的经济支柱。我们今天所面对的并不是20世纪初的金融帝国主义,而是美元作为全球统一货币的超级金融帝国主义。
然而,世界未来仍处在动荡不定的巨大变局中。台股及台汇近期连创新低值得人们密切关注。它不单纯是政治因素所导致的。我个人认为,这乃是1997年发生亚洲金融危机——日本连年金融财政危机——近一年来美国高科技泡沫破裂金融危机等这一系列并未渡过的事件引发的一个新的金融漩涡。
种种迹象明确显示,我们的确处在爆发新的大规模国际金融危机的前夜。危机的焦点将集中在日元——美元——欧元的汇率上。
如果美元暴跌,引致美元泡沫崩破(这个泡沫大得惊人),就必将引发全球性的金融大突变。在某种意义上,这一突变具有不可避免性。
然而至今经济学中尚未发展出能对全球金融所面对的严峻形势,作出有洞察力的分析与评价的一套适用的国际金融理论。
我将我所信奉的经济学原则称作“新国家主义”——这是因为我认为每个致力于为国家和国民服务的经济学家,他们首先应当把国家利益、国民利益、国民经济的利益置于学术研究的首位目标--而不是去考虑什么“稀缺性”,以及抽象的全球资源如何得到最佳配置这种炼金术问题。在方法上,我认为必须打碎当代流行的主流经济学那一套华丽的数学玻璃罩。当今应倡导一种务实的实证方法,面对真实经济过程的辩证的历史主义方法--这是唯一可信的经济学方法。
孙子言:上兵伐谋。经济意识形态正是21世纪全球经济战中之首谋。可惜这一点,目前尚未被人们所普遍意识。而面对即将进入WTO后中国经济政治所必将面对的严峻挑战,中国又应当如何作出回应呢?
近年一些天真者乐于吟诵一个咒语:未来国际竞争主要是经济竞争和综合国力的竞争--其潜台词是:令人恐怖的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已不必要。
但他们似乎忘记了历史。实际上,这句咒语的真正涵义比他们所自以为理解的要远为复杂而且深刻得多。要知道,千百年以来,人类社会和历史中所发生的全部斗争始终围绕着一个中心,这就是经济的竞争;也就是人类这个种群内部不同的利益集团,为争夺生存空间、生存资源和生存资料而进行的残酷斗争。正是围绕着这种竞争,发生了人类历史上几乎全部最丑恶、最卑鄙的罪行--包括侵略、掠夺、欺诈以及贪污和腐败。
在更广阔的意义上,全部达尔文模式的生物竞争,无论种间竞争还是种内斗争,也无非是为掠取生存空间、生存资源和生存资料的更广义的“经济竞争”。
“经济竞争”,难道是一片绿色的仲夏夜之梦吗?看那片绿油油的非洲草原上,一群狮子正在疯狂地血腥地撕裂野牛和羚羊--这也是“经济的竞争”。如果狮子中有“经济学家”,它会说,牛羊就是上帝为它们所配置的经济资源吧。经济竞争,这有时恰恰就是大自然间最血腥的竞争!
所以,尽管我不是职业经济学家,还是决定出版此书,以发表我的一系列谬见。我知道,如我过去出版的经济著作一样,本书中的许多论点都必会引起争论--而且也确有必要进行争论。也许我的答案是错。但我在多数主流经济学家认为不存在问题之处提出了问题。我所深信的乃是本书所指出的那些问题——这些问题确实存在,而且有必要从新的视角重新审视,如此而已!本书的意义仅仅在此而已。是为序。
何新
2001年8月5日于沪上雨辰养庐
《反主流经济学:新国家主义经济学•第一章、论混和经济》(何新著,时事出版社,2010年3月第1版。此章原题“当代发达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是私有化的自由经济吗?”)
编者按:此书之初版,即《思考:新国家主义的经济观》(《思考》第一卷,时事出版社,2001年第1版)。
目录:
1.经济学被某些专家神秘化了
2.脱离实际的“模式”和“理念”会毁掉国家
3.当前国民经济中存在不容忽视的隐忧
4.现代资本主义与古典资本主义具有重大的不同
5.资本主义的当代形态是“混合经济”
6.中国的国情为什么与西方发达国家不同?
7.现代英、美经济不是纯粹私有制的资本主义
8.凯恩斯经济思想的关注焦点是失业问题
【内容提要】
●经济学是观察当代社会、理解古今历史所必不可少的一种认识工具
●经济学常常被某些经济学家和不懂经济学的人(包括政治家)神秘化
●当代经济学中并没有一言九鼎的权威,只有被自我陈述的意见
●必须看到,书本知识和实际操作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
●我认为我国经济学理论一直处在一种幼稚的阶段:
(1)只注重于玩弄抽象的数理经济模型和资本主义市场抽象化的理想模式
(2)却不注重于研究现实中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历史和具体发展阶段
(3)不注重于研究存在于现实中的真实的资本主义制度及国家经济政策
●许多人把幻想性市场模型拟设为中国经济改革的未来方向
●却忽略了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发展中,吸取有用的政策和借鉴
●以术语美文装饰学术,这不过是用以掩盖思想和内容空洞的小伎俩
●用数学冒充经济学,以此数学模型作实际操作,几乎总是必败无疑
●当今学术界时髦杜撰新词,用来吓唬外行,借以建立某种“话语霸权”
●真理是简单自明的,真理是彻底的,不需要故布任何语词的迷障
●真正的科学术语应当具有明确意义,不应当模棱两可,似是而非
●在方法论上,对现实采取主观唯心主义态度必会误国误民
●“转换机制”“制度创新”的结果是国有经济组织发生了坏死性崩溃
●导致这一严重现实的经济指导理论就是由美国输入“新自由主义”
●美国新自由主义大师弗里德曼描绘了一个市场理想主义的自由天堂
●这个市场天堂过于美妙,以至经济学者也并不太相信它会成为现实
●没有人比西方经济学家自身更清楚私有制的自由市场体制的弊病
●旅美台湾经济学家高希均指出私有制自由经济必然存在四大弊端:
(1)贫富悬殊(何按:优胜劣败乃是两极分化的同义语)
(2)过多的私人消费,国家共有资源及经费不足
(3)社会成本(环境、公害等)的支付过大
(4)经济发生周期性危机
●西方经济学家们来华竭力掩饰上述弊病,单纯吹嘘它的好处
●他们宣传中国应当全面解散国企,以私有化作为市场化的终极目标
●经济学中远未形成普遍适用的,可以作为一般规范的经济科学理论
●以冒充为科学的经济理论作为设计现实政策的指导,对于国家非常危险
●经济政策的制订:
第一应当从中国的国情出发
第二应当从实际出发
第三应当从问题出发
●而绝不应当从任何空想性的抽象理念和意识形态出发
●为与其让政策被某种乌托邦的模式所导引,不如采用务实的办法
●当前中国社会中存在最严重而迫切的是三大经济问题:
第一是严重的社会失业和就业问题
第二是为农民找出路的问题
第三是社会青年问题
●这三大问题既是严重紧迫的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
●如果政府不管,由市场的自发力量去解决,这就是欺世误国之论
●不面对这些问题,而迷恋于抽象的经济模型和增长数字是极其荒谬的
●凯恩斯认为“就业”是经济学的第一问题(《就业、货币与利息通论》)
●真正的经济增长必然反映在投资消费和民用消费两类市场的活跃上
●没有同比消费推动的单纯增长是诱发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导因之一
●认为私有制与自由经济是当代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是缺乏真知的误解
●汉森指出自从19世纪末期以来的西方经济已不是纯粹私人经济
●20世纪的西方国家经济是政府已参与企业活动的双重经济
●西方双重经济是向社会福利为重点的“混合经济”的过渡
●新古典主义大师萨缪尔逊也认为美国经济是一种“混合经济”
●现代西方资本主义早已不是19世纪以前那种古典的私人所有制
●现代西方发达的市场经济中,所有制一般包括四种形式:
(1)个人所有制
(2)公司(股份公司)所有制
(3)国家所有制
(4)合作社(集体股东)所有制
●现代发达国家的资本主义存在着两大不同的类型:
一种是所谓“莱茵模式”(西欧、北欧发达资本主义)
另一种是盎格鲁·撒克逊模式(英美模式)
●这两种现代模式都已与19世纪的亚当·斯密模式具有根本不同
●莱茵模式和英美模式都属于“混合经济”类型的现代资本主义
●现代企业制度的标志是工业的集中化(经济航母——跨国股份公司)
●“莱茵模式”的市场经济主要依赖银行而非直接资本市场
●国家通过宏观政策对产业给予扶植和强有力的经济及政治支持
●英美模式则主要依赖资本市场而非银行
●资本及工业、企业的高度集中性和跨国性,是20世纪一切现代发达资本主义所共有的最重要特征之一
●在莱茵模式的经济中存在着强大的国有企业和公有经济
●而英美经济的支柱产业也是依托于国家支持的大型跨国垄断企业
●决定现代资本主义性质的是大型的跨国超级经济垄断体
●国家所有制的高度发展是现代西方资本主义的重大特点之一
●西方国家对盈利低的企业和经济部门(包括国防工业)进行直接经营
●由国家资本主义企业对非国有制的资本主义企业以低价提供生产资料
●现代资本主义在所有制形态和经济运行方式上,都已与19世纪的古典资本主义具有根本性的不同
●现代资本主义在本质上和功能上都是混合所有制基础上的国家资本主义
●主张中国经济私有化的人,实际上是主张中国倒退到幼稚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经济阶段
●亚当·斯密所构想的自由竞争市场模式,有八个基本特征:
(1)在每一个经济活动部门里,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占有垄断地位。
(2)经济活动的中心人物是资本家即小企业主。
(3)价格在市场上自发地根据供求关系而形成。
(4)资本和劳动力存在着充分的流动性。
(5)经济活动的原动力是从投入的资本中追求可能达到的最高利润。
(6)市场供求机制是经济的主要调节者。
(7)产品的实际价格由供求关系决定,因此自动偏离生产价格。
(8)美其名曰周期性的经济危机是经济结构调整的必经阶段。
●当代国际资本主义已经发展成全球化的庞然巨无霸
●伸展成为网络遍布全球,无远弗届,千手千眼的超级跨国垄断经济体
●20世纪下半叶资本主义经济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
●现代西方发达国家资本主义体制的八个基本特征:
(1)主要经济部门中形成了居统治地位的大型跨国联合企业。
(2)经济的中心人物(经营管理者)是资本家阶级中的精英阶层成员。
(3)占垄断地位的大企业制定的价格被强加于市场,而且操纵、控制和积极地影响全球市场。
(4)技术进步要求对科学研究进行超大量的投资。
(5)由于生产规模及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企业及其综合体的建设时期延长了许多。
(6)资本主义企业的终极目标仍然是长期利润的最大化。
(7)但经济结构的调节者已经不是价格机制,而是取决于垄断集团的不同实力背景和国家起调节作用情况下的垄断集团的长期目标函数。实际是根据资本规模及其竞争力实施利润的间接调控及分配。
(8)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国际化(全球化)达到了空前广阔的范围和规模。
●西方资本主义走过了三大阶段:
第一阶段是重商主义(保护主义)时代的原始积累资本主义。那个阶段的资本主义实际也是国有制为主的资本主义(低级阶段)。
第二阶段是经济殖民主义全球化的古典自由主义(亚当·斯密时代),那时的确是小企业为主而且自由竞争的私有制资本主义。
第三阶段资本主义,即20世纪形成的最发达资本主义,其经济形态已不是离散型私有化的自由资本主义。
●现代资本主义是与强有力的高度组织化的国家机器,国家政策和国家宗教及意识形态综合于一体的超级资本主义。其力量强大的秘密也正在于此。
●西方政治家和经济学家不愿意我们洞悉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基础的真相
●他们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上引诱和误导中国人:
(1)微观层面的政企分开,导向全面私有化为目标的市场改革。
(2)从宏观上使我们的国家目标、国家发展战略、国家体制与经济机体相剥离,从而达到彻底摧毁作为中国经济实体和主干的国有企业,特别是大中企业,最终将中国引向由经济到政治全面解体的战略性目的。
●当代西方资本主义经济虽有模式之分,但其基础都是“混合经济”
●让·拉费认为西方国家的混合经济已经成为一种特定的社会组织制度
●混合经济模式是针对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具有双重意义的补救措施
●混合经济的根本思想是由国家及其计划机制实施市场调控和强力监督
●“混合经济”并不是一种出自事先构想的制度,而是工业社会发展和资本主义制度演化的历史产物
●欧洲某些国家的“社会市场经济”其基础也是混合所有制经济
●“社会市场经济”既强调市场竞争,又强化国家的宏观调控功能
●这种调控包括国家计划和政府向生产者和失业者提供救助的政策
●社会市场经济有“莱茵模式”、“北欧模式”、“盎格鲁-撒克逊模式”之分
●共同特点都是将市场竞争与社会平衡相结合, 追求社会公正和经济公正
●法国是实行在市场经济基础上制订国家指导性计划的代表性西欧国家
●德国通过立法加强国家对稳定价格、平衡收支、促进就业的主导作用
●英国通过两次国有化,其经济也已成为私营和国有相结合的“混合经济”
●欧盟的其他成员国的政府也都不同程度地运用计划或法则来调控经济
●建立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是欧洲社会市场经济的一个最重大的特点
●根据社会市场经济的社会性原则,国家政策保证社会成员都衣食无忧
●综上所论,“混合经济”的基本施政思想有以下三点:
(1)国家在调节市场方面发挥积极的干预甚至主导性作用
(2)通过建立全民性的社会保障体制,实行广泛的社会收入和财富再分配
(3)国家以作为合作者或开明监督者的角色对国民经济实施强有力干预
●弱势社会阶层或集团往往成为激发社会动乱和革命的强大储备力量
●优胜劣汰,尚强轻弱,是17-19世纪欧洲资本主义不得安宁的总根源
●20世纪现代资本主义国家都建立了一个成熟而高度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这一体系保证了占有发达国家人口多数的所谓中产阶级的稳定存在
●19世纪马克思时代西方处于赤贫地位而人口众多的无产阶级已不存在
●由此消除了从发达国家内部爆发暴力革命的主要危险根源
●社会保障体系就是维持西方社会制度总体稳定的根本性安全阀
●这一社会保障体系于二战后在西方最终形成,并获得广泛发展
●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导致深刻社会危机,迫使西方完善社会福利措施
●战后西方国家“社会福利制度”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三个阶段:
(1)1945年至50年代中期是低标准的“社会福利制度”的初步形成阶段。
(2)50年代后期至70年代初期是“社会福利制度”获得较大发展的阶段。
(3)70年代末至今发展成为现代资本主义国民收入分配制度的主要形式。
自30年代以来欧美国家从宪法和法律上确保社会保障系统的法定存在
●它不是权宜之策,而被西方看作维护国家安全稳定的根本大计
●实际上西方的政治民主制度正是建立在这一社会保障体系之上
●二战后西方保持长期的社会安全稳定的根本原因和秘密即在于此
●中国左右两翼的理论家都对当代资本主义缺乏全面和正确的研究和了解
●左派由于无知而误解福利体制,认为它是所谓“欺骗”无产阶级的伪善
●右派则有意掩盖之,宣传自由竞争、鼓励两极分化以至社会达尔文体系
●西欧国家经济某些方面接近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构想的社会主义模式
●前苏联和多数东欧国家过去也已建立了这一保障体系,至今并未废除
●这也是它们引入私有化和多党制,国家却未发生大动乱的原因所在
●中国人口世界最多,绝大多数农业人口没有任何社会保障系统支持
●毛泽东搞“赤脚医生”是试图为农村提供一个廉价的卫生保健系统
●人民公社也是一个以集体经济向农民提供生存最低保障的社会组织
●城市中则由国有企业提供了这一保障系统,维持了社会安全与稳定
●国企破产、大面积失业,是当前国家社会不稳定不安全的根本原因
●中国的国情与西方发达国家不同——最重要的不同点即在于此
●中国所以不能搞激烈的私有化运动或政治改革,原因也就在此
●健全稳定的全民社会保障体制,正是真正“社会主义”的标志
●历史经验表明,大量失业、无业人口的涌现,从来就是一个制度失败的表征,同时也是导致天下大乱、社会分崩离析的根源
●从社会后果来说我们当然有理由怀疑向中国灌输私有化理论者的动机
●美国经济自1930年代以来早已非纯粹的资本主义或纯粹的市场经济
●美国大多数工业部门的特征是为数相对很少的大企业支配着整个部门
●30年代大萧条以后,积极的稳定政策始终是美国经济的一个重要特色
●除英国以外,80年代西欧国家的私有化多半只局限于局部范围
●撒切尔夫人发动私有化运动时,法国却掀起第二次国有化浪潮
●国有经济仍然是欧洲发达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重要形式
●联邦德国国有化是以渐进方式通过赎买和参股而形成的
●新自由主义只是一种意识形态,从来不能成为一项积极有效的经济政策
●僵化陈旧的左翼意识形态根本意识不到20世纪现代资本主义的重大变化
●近十年从西方又传入了有意误导中国人的自由主义意识形态
●他们掩盖20世纪上半叶西方吸取社会主义政策而发生的自我改良
●试图将中国引向自由主义经济改革而使中国陷入社会混乱和动乱
●在经济学理论上,所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质就是混合经济
●东欧和俄罗斯已成为西方跨国垄断组织拓展生存空间的经济“新边疆”
●NMD的报刊译名是“国家导弹防御体系”,这是出于误解的误译
●NMD本质上是一个跨洲的国际体系,而不仅是美国一国的防御体系
●诱导苏俄私有化改革,使西方国家取得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空前胜利
●80年代后期以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一直被西方引诱导向于以下三大经济政策目标:
(1)砸掉国有企业职工的"铁饭碗"即社会保障体系,
(2)摧毁国有制企业造成大规模社会失业,
(3)以消除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全面自由放任作为经济改革的最终目标。
●中国幼稚经济学家仍然鼓吹过时的斯密--萨伊的古典自由主义经济理论
●改革前中国旧时代经济的问题主要不是由于经济的计划性,而是统制性
●经济学人至今不清楚统制经济(即全面管制经济)与计划经济的区别
●国家资本主义形态的混合经济是中国经济改革获得成功的秘密所在
●中国这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雏型上近似于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
●我们的经济改革,在任何时候不能被置于一种社会不稳定的基础上
●中国的西部开发运动对于新自由主义理论和政策恰恰构成一种讽刺
●凯恩斯理论被认为是对西方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和经济政策的一次革命
●30年代的“大萧条”和前苏联的工业革命对凯恩斯造成了深刻的印象
●凯恩斯把资本主义经济学的注重焦点,由萨伊--马歇尔的市场自由主义的空想转到了现实中的失业和就业的问题上
●凯恩斯试图建立一个以国家干预为中心,以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失业为目标的新学说体系
●凯恩斯主义成为西方发达国家制订宏观经济政策的起点和理论基础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